教宗公開接見:相信耶穌不是憑信念,而是因為祂改變我們的心

圖片:Vatican Media

「有些人作出了何謂熱愛福音的模範見證,其中首要的一位乃是保祿宗徒。」2023年3月29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關於使徒熱情的要理講授中論述了這個主題,並在下週三的同樣機會上繼續有關的省思。

「那時,猶太境內屬於基督的各教會,都沒有見過我的面;只是聽說過:『那曾經迫害我們的,如今卻傳揚他曾經想消滅的信仰了。』他們就為了我而光榮天主。」(迦一22-24)

教宗方濟各依照接見活動開始時誦讀的上述《迦拉達書》的段落,強調:「保祿對福音的熱忱是在他的皈依後出現的,這種激情取代了他過去對猶太教的熱衷。因此,他從對法律的熱衷轉變為對福音的熱忱、從想要摧毀教會轉為決意建設她。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教宗給出了答案。他說:「在保祿的情況中,促使他轉變的不是一種單純的思想或一種信念:是相遇,是與復活的上主的相遇,你們不要忘記,那改變一個生命的是與上主的相遇,對掃祿而言,與復活的上主的相遇改變了他全部的生命。」

教宗指出:「上主沒有消除我們的人性、我們的人格特徵,但讓我們整個的生命發生了轉變。正如保祿自己所言,『誰若在基督內,他就是一個新受造物』(格後五17)。」教宗又加上一句說:「與耶穌基督的相遇使你從內部轉變,使你成為另一個人。因此,成為基督徒不是一種裝飾,真正的轉變是在內心。這正是在保祿宗徒身上所發生的事。」

「對福音的熱忱並非理解或作學問的問題,你可以研讀你想學的全部神學,你可研讀聖經,所有這一切,以及成為無神論者或世俗人,這些都不是作學問的問題;在歷史上曾有許多無神論神學家,問題不在於此!作學問是有用的,但不促生新的恩寵生活;皈依則意味著經歷掃祿或保祿『跌倒和重生』的同樣路程,這是使他洗心革面、投身於使徒工作的起因。」

教宗邀請信友們:「注視自己的生活,捫心自問耶穌真的進入自己的生命中了嗎?進入自稱為基督徒的人的生命中了嗎?事實上,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即一個人努力遵循基督和教會的教導,但並沒有與基督建立一種真正的關係。這種事經常發生,我不說是一種沒有耶穌的基督信仰,但所信奉的是一個抽象的耶穌。不能如此!就如耶穌進入你的生命、進入保祿的生命那樣,耶穌一進入就改變了一切。我經常聽到對人的評論:『看看那個人,以前不怎麼樣,現在則是個好人。誰改變了他?是耶穌,他找到了耶穌。』」

教宗繼而問道:「你作為基督徒的生命有轉變嗎?如果耶穌沒有進入你的生命,這生命就沒有改變。你可能只是個徒有其表的基督徒。不能這樣,耶穌必須進入,這使你轉變,這就是在保祿身上發生的事。」

「此外,保祿在皈依前認為自己在天主前是義人,感到領受了迫害的權力,甚至屠殺的權力。當他意識到自己是個褻瀆者和施暴者時,就成了能夠愛的人。」教宗提醒信友們:「這段路程不是得救的自負心情,不是感到自己心安理得。有這種感覺的人,可能說自己是一個優雅的天主教徒,但優雅的天主教徒並非聖化的天主教徒。」

「真正的天主教徒、真正的基督徒是在內心迎接耶穌的人,耶穌轉變你的心。今天我向你們眾人提出這個問題:耶穌對我意味著什麼?我讓祂進入我心中,還是伸手在可觸及到的地方迎接祂,卻不讓祂進入更深處?我讓祂轉變我嗎?或是把耶穌只當作一種理念、一種向前進的神學。當一個人找到耶穌後就感到有一股熱火,就如保祿那樣,必須宣講耶穌、必須談論耶穌、必須幫助別人、必須行善,這正是激情。」

教宗最後表示:「誰把耶穌當作理念,就停留在基督信仰神學家的層面,這對得救恩沒有益處。願上主幫助我們找到耶穌、與耶穌相遇;願耶穌從內部轉變我們的生命,幫助我們去幫助別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五周 星期三 福音反省

若8:31-42

那時,耶穌對那些信祂的猶太人說:「你們若能遵守我的話,便真正是我的門徒。你們將會認識真理,真理必使你們得到自由。」他們回答說:「我們是亞巴郎的後裔,從來沒有做過別人的奴隸;祢說『你們必會得到自由』是什麼意思?」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凡犯罪的人都是罪惡的奴隸。奴隸不會永遠留在家裡,兒子卻永遠住在家裡。……但亞巴郎從來不做這樣的事!你們做的,正是你們的父所做的。」猶太人對祂說:「我們不是私生子!我們只有一個父,就是天主。」耶穌回答說:「如果天主是你們的父,你們就會愛我。因為我出於天主,如今來到這裡。我不是憑自己來的,而是祂派我來的。」

反省

《固守我話》

從若望福音記載的,耶穌乃強調「固守我話」是聽我的話而持之以恆,指明聽主的話,成為他的門徒,並認識真理,獲享自由。可是,猶太人卻固步自封,滿以為他們自己是亞巴郎後裔,從末當過人奴,何來不自由?

耶穌指出但凡人犯罪,就成為罪奴,不但永遠不住在父家,而人子來就是使人獲得自由,的確是自由。但是自稱為亞巴郞後裔的,卻圖謀殺害他,容不下他的話並向他學習言行,便是不依從天父,向父學習。他們到頭來要殺害主,便等同離經叛道,又有辱家聲,對祖宗不恭不敬,不但不認為子承父業,又何來傳宗接代之有?

「假如天主是你們的父親,你們必愛我,因為我是由天主出發而來的,並不是由我自己來的,而是那一位派遣了我。」(若8:42)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方濟各:司鐸是牧者,而非官員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3月2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接見來自意大利卡拉布里亞大區的主教、修院院長和負責培育的司鐸及修生們。修院院長、司鐸及修生是在該大區的主教們來向教宗述職的機會上,與主教們一同晉見教宗。

教宗在講話中特別感謝修院的院長和負責培育的司鐸導師,指出:「培育修生是一個沒沒無聞而又艱辛的工作,這個工作需要天天而又不間斷地付出陪伴的心血。」教宗表示:「儘管卡拉布里亞經常成為與犯罪有關的事件的頭條新聞而為世人熟知,但卡拉布里亞擁有“將東西方連結起來”的寶貴文化和精神遺產。如果沒有更新那推動福傳和司鐸培育的使命,就只會停留在輝煌歷史的記憶中了。」

神職追求功名是一種瘟疫

接著,教宗與主教、司鐸修生們分享了若望福音中的一句話:「他們在祂那裡住下了」(參閱:若一39)。教宗說:「這句話提醒司鐸們,他們使命的根源基礎即在於此。你們的聖召就是偕同上主之愛的一條道路,但是要小心,不要陷入到追求功名利祿中,追求功名利祿是一種瘟疫。它是神職所能擁有的一種醜陋至極的世俗化形式。」

司鐸是牧者,而非官員

教宗指出,當耶穌意識到他們在跟隨祂時,耶穌向兩個門徒提出最初的問題:「你們在找什麼?」教宗提醒在場的所有修生要捫心自問:「在司鐸聖召中尋找什麼:是渴望成為不知道如何體認軟弱人性疾苦的司鐸,或是如同耶穌一樣,成為天父溫柔的標誌呢?」

於是,教宗說道:「當你們發覺司鐸成為官員,忘記他們是子民的牧人,而變成了官僚神職時,這真是非常可悲的。」

攜手應對新的牧靈挑戰

隨後,教宗轉向在場的主教們,邀請他們反思他們夢想的是什麼樣的教會,他們心目中司鐸為羊群應該是什麼樣的形象。教宗表示:「在基督宗教的影響力逐漸減弱的時代,這種分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一個新的教會時節正在我們面前展開。這也需要反思司鐸的牧靈使命,我們再也不能認為司鐸就是一個單獨的牧羊人,局限在他的堂區而已了。」

教宗說:「我們必須齊心協力,集思廣益,好能應對大區內所有堂區面對的一些牧民挑戰。我想到的是年輕人的福傳;基督徒的信仰啟蒙課程;地方豐富的民間敬禮需要在福音的啟發下作一致的決定;但我也想到仁愛的需要和促進守法文化。」

因此,教宗指出,所有這一切都要求培育那些背景不同的司鐸學會增進對大區的共同願景,並擁有一致的人文、靈修與神學培育。

司鐸培育應考慮到時代的徵兆

有鑑於此,教宗邀請他們:「就司鐸的培育工作作出清楚的選擇,將精力集中在更少數量的修院上,而不是通過增加修院的數量來分散力量。雖然這需要一個複雜的分辨過程,但這些都是主教們在地方教會的支持和聖神的啟發下需要做出的必要決定。」教宗敦促卡拉布里亞的主教們:「不要讓自己因懷舊而陷於麻痺,不要一直受困於地方的本位主義。」

教宗說:「讓我們記住,對我們的歷史和我們傳統的重要地方的依戀,不該阻止聖神的新意走上祂要走的道路,尤其是當教會的道路需要這份新意時。我們需要睜大眼睛,用一顆專注的心,領略時代的徵兆,展望未來!」在這方面,教宗也邀請各位榮休主教在不干預這一進程的前提下,「以祈禱和靜默」的方式支持這一努力。

慈悲、合一與友愛

在結束講話時,教宗方濟各敦促修生們,尤其是主教們,「要勇敢地進行必要的變革,並始終在慈悲、合一和友愛中共同行動並攜手同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五周 星期二 福音反省

若 8:21-30

那時,耶穌對猶太人說:「我要走了。你們必會尋找我,但你們將因自己的罪惡而死。我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去。」猶太人便說:「祂說『我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去』,難道祂要自殺嗎?」但耶穌又說:「你們屬於地上,我來自天上。你們屬於這世界,而我不屬於這世界。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將因自己的罪惡而死。如果你們不信我就是那一位,你們必會因自己的罪惡而死!」於是他們問祂說:「祢到底是誰?」耶穌回答說:「我一開始就對你們說過了!關於你們,我還有很多話要說,要譴責。但是派我來的那位是至真者,我從祂那裡所聽到的一切,我都向世人宣告。」他們不明白耶穌是對他們講論有關父的事。於是耶穌說:「當你們把人子舉起來的時候,便會知道我就是那位,也會知道我不憑自己做什麼,但我只說父所教導我的話。派我來的那位與我同在,祂從不讓我孤單,因為我永遠做祂喜歡的事。」耶穌說了這些話,很多人就信了祂。

反省

《求聖神讓我們認識天主》

當我們看聖言看不懂的時候,讓我們祈求聖神來教導我們,比如說,今天的福音中,耶穌三次說:「你們必要死在你們的罪惡中!」你如何看這句話?或許你會覺得這是天主對不服從祂的人們的威脅。那麼,天主對你來說便是一個嚴格苛刻的天主,要求人民絕對的服從祂。這樣的天主你能害怕卻不一定能愛,能服從但卻不一定能有平安,不是嗎?但是,如果我們祈求聖神讓我們認識天主的真面貌,也許我們會發現當耶穌說:「你們必要死在你們的罪惡中!」不是一個威脅,而是一個警示。天主看到祂的子民因犯罪而走偏、走上死亡的路,祂並不開心,因而想極力阻止他們。這樣去理解,我們對天主就有另外的感受,較能對祂產生愛和信任。

聖神,請來!教我們相信,教我們更認識耶穌。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五周 星期一 福音反省

若望福音 8:1-11

那時候,耶穌上了橄欖山。清晨他又來到聖殿,眾百姓都到他跟前來,他便坐下教訓他們。那時,經師和法利塞人帶來一個犯姦淫時被捉住的婦人,叫她站在中間,便向耶穌說:「師傅!這婦人是正在犯姦淫時被捉住的,在法律上,梅瑟命我們該用石頭砸死這樣的婦人;可是,你說什麼呢?」他們說這話,是要試探耶穌,好能控告他;耶穌卻彎下身去,用指頭在地上劃字。因為他們不斷地追問,他便直起身來,向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沒有罪,先向她投石吧!」他又彎下身去,在地上寫字。他們一聽這話,就從年老的開始到年幼的,一個一個地都溜走了,只留下耶穌一人和站在那裡的婦人。耶穌遂直起身來向她說:「婦人!他們在那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她說:「主!沒有人。」耶穌向她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

反省

《罪赦 · 新生》

經師和法利塞人再次設下圈套陷害耶穌,心想今次定必令耶穌陷於兩難的局面:若為犯姦淫婦人說話而不砸死她,則有違法律,若說這婦人應被砸死,則有違耶穌宣講慈悲和寬恕之道。

耶穌深知他們的詭計,此時無聲勝有聲,彎身在地上用指頭寫字,不知是否在寫下人的罪過?釋經學者引用耶肋米亞先知書:「上主,以色列的希望!凡離棄你的,必要蒙羞;上主,凡遠離你的,必被記錄在地上。」(耶17:13)說明天主才是一切人的審判者,更是公義的立法者:「上主在西乃山上向梅瑟說完了話,交給他兩塊約版,即天主用手指所寫的石版。」(出31:18)

在經師和法利塞人不耐煩的追問下,耶穌充滿智慧地回應:「你們中間誰沒有罪,先向她投石吧!」從年長的開始到年幼陸續離開。當然不是代表越老便一定越多罪過,祇是年長者較心智成熟,有自省能力,發現己罪。

罪婦不但獲得罪赦,同時也要聽從耶穌的教導,不再犯罪,重渡新生。經師、法利塞人和群眾同樣蒙天主的寬恕,自愧自省己罪,不敢投砸第一塊石頭。

「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瑪7:1)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方濟各:倫理神學不應出自辦公桌,而要關注實際生活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3月23日在克萊孟廳接見了300名前來梵蒂岡參加晉見活動的人士,他們是宗座亞豐索學院的成員和出席聖亞豐索會議的代表。教宗勉勵他們“始終站在具體的人的一方,切莫忘記聆聽子民”,並使用“子民的語言”及提出切實可行且人性化的倫理生活建議,使神學反思的成果能為人們所接受。

教宗指出,所提供的應是“一種基督信仰生活的建議”,而不是一種冷漠、出自辦公桌上的倫理觀念。“倫理神學家、傳教士和聽告解司鐸必須與天主子民建立活躍的關係,尤其聽取最弱小者的呼聲,了解他們的實際困難,從他們的角度看待生活,為他們提供反映天父永恆大愛之光的答案”。

談到生物倫理問題,教宗要求在場人士培養“聆聽和對比的耐心,如同聖亞豐索針對在出現矛盾的情況下所叮嚀的那樣”。教宗說,“需要避免兩極分化的極端主義態勢”,運用“聖亞豐索一向指明的‘中庸之道’的原則”,而折衷並非“一種圓滑的平衡”。“生物倫理學的提議必須關注人的實際悲哀處境,他們面對生活上的道德困境往往不知所措”。

此外,在當下複雜且急速變化的時代中,教宗邀請在場人士具有“成熟的良知”,為弟兄姐妹服務。在社會道德問題上,我們應謙卑地與天主子民同行,避免有指責的心態。“環境危機、生態轉型、戰爭、能夠左右人們生活、甚至製造新的奴隸的金融系統,以及在人與人、民族與民族之間建立兄弟情誼:這些課題必須激勵我們進行研究和對話”。

亞豐索學院於1949年由贖主會會士成立,將於明年慶祝創校75週年。這所學院隸屬宗座拉特朗大學,本著聖亞豐索的精神並依照教會的訓導,尤其是梵二大公會議的訓導,研究人在個人與信仰團體生活中的全部良知。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四週 星期五 福音反省

若 7:1-2, 10, 25-30

那時,耶穌周遊加里肋亞各地。祂不願在猶太地區走動,因為猶太人想殺害祂。猶太人的帳棚節快到了,等祂的兄弟們都上去過節後,耶穌也上去了,但沒有張揚,似乎是秘密地去了。有些住在耶路撒冷的人說:「這個不就是他們要殺的人嗎?現在祂公開地講話,卻沒人出言反對祂。莫非我們的領導們真正確認祂就是基督?但基督出現時,沒人知道祂是從哪裡來的,我們卻很清楚這人的來路。」耶穌在聖殿裡教導人,便高聲宣告說:「你們說認識我,也知道我從哪裡來的嗎?我不是憑自己來的,那派遣我來的是至真者,但你們卻不認識祂,我卻認識祂,因為我來自祂那裡,是祂派遣我來的。」他們就想抓住耶穌,但無人能下手,因為祂的時刻還沒有到。

反省

《時辰未到》

耶穌在若望福音中說明了他自己的天主性,但法利塞人聽不入耳,便處處乘機用方法捉拿耶穌。由於父的預期尚未到來,耶穌便離開猶太前往加里肋亞,繼續他的傳教事業,四處宣講治病,行善濟世。

當時正值帳棚節,過節氣氛濃厚而吸引門徒們參加,耶穌也暗自去了。由此看來,有人認識耶穌,亦知道他的由來而非常擁戴他為默西亞,也有人知道他從那裏來的,但卻不承認他是由父派遣來的。於是法利塞人便從中滲入,並進行勾結,準備圖謀殺害耶穌。

在討論中,他們也進退維谷,一者,像猶太人一樣,他們也認為耶穌是拯救以色列的默西亞,因為事實上耶穌的言行和施行奇蹟完全符合;二者,耶穌在加里肋亞隱居在納匝肋的生活又誰能知曉,眼見耶穌語正辭嚴而深遠地影響群眾,更使他們懷恨在心,期待下手的機會。

其實歸根究底,因為時辰未到,天父末給予適當時期,耶穌乃隨時候命而已。救贖工程是天機不可泄露,故此默西亞秘密也要等待時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方濟各:水是基本財富,不應成為浪費、濫用和爭戰的對象

圖片:Cathopic

“我的上主,願祢受讚頌,因為祢創造了水,它是多麼有用而謙卑、珍貴而純潔!”教宗方濟各引用亞西西聖方濟各的《造物讚》(Cantico delle Creature)重申了水的重要性,指出水是越來越受到威脅和爭奪的“基本財富”。

紐約會議
教宗說:“在聖人淳樸的話語中,我們感受到了受造界的美好,也意識到照料受造界所面臨的挑戰”。然後教宗把目光轉向正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2023年水事會議。他說:“我為這項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果而祈禱,並希望這一重要事件能加速有關倡議,惠及那些遭受缺水之苦的人”。

普世性呼籲
因此,教宗方濟各向所有人發出呼籲:“水不能被浪費,不能被濫用,也不能成為戰爭的理由,而必須為了我們和後代子孫的利益而得到保護。”

聯合國的警告

當天上午,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紐約會議期間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對世界水危機的風險敲響了警鐘:由於過度開發和“吸血鬼式”的消費,人類這一“命脈”短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迫在眉睫的風險是一場全球危機:世界正在“盲目地走在一條危險的道路上,以不可持續的速度用水、污染和全球變暖正在耗盡人類的命脈”。

根據聯合國的報告,約有20億人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而36億人無法獲得可靠的衛生設施。該文件指出,在過去的40年,全球用水量每年增加約1%,預計在2050年前將保持類似的增長速度。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四週 星期四 福音反省

若5:31-47

「如果我為我自己作證,我的證據不足憑信;但另有一位為我作證,我知道他為我作的證足以憑信。你們曾派人到若翰那裏去,他就為真理作過證。其實我並不需要人的證據,我提及這事,只是為叫你們得救。若翰好比是一盞點著而發亮的燈,你們只一時高興享受了他的光明。但我有比若翰更大的證據,即父所託付我要我完成的工程,就是我所行的這些工程,為我作證:證明是父派遣了我。派遣我來的父,親自為我作證;你們從未聽見過他的聲音,也從未看見過他的儀容,並且你們也沒有把他的話存留在心中,因為你們不相信他所派遣的那位。你們查考經典,因你們認為其中有永生,正是這些經典為我作證;但你們不願意到我這裏來,為獲得生命。」「我不求人的光榮;而且我認得你們,知道在你們內沒有天主的愛情。我因父的名而來,你們卻不接納我;如果有人因自己的名而來,你們反而接納他。你們既然彼此尋求光榮,而不尋求出於惟一天主的光榮,你們怎麼能相信我呢?不要想我要在父面前控告你們;有一位控告你們的,就是你們所寄望的梅瑟。若是你們相信梅瑟,必會相信我,因為他是指著我而寫的。如果你們不相信他所寫的,怎會相信我的話呢?」

反省

《內心深處去尋找天主》

今天的福音講到爲耶穌做見證。當耶穌在祂的生命中完成天父的工程,祂就是這樣為天父做見證。天主在你生命中需要完成什麽工程呢?我們花很多時間去尋找這個工程,把它當作是一本規則或工作清單。禱告、禁食和施捨,這可能是我們在四旬期需要完成的工程。我們也許認爲一旦完成了這些,我們就會得到永生。對當時的人們來説,經典是律法,是本規則、是清單。但他們沒有意識到耶穌就是經典後面的天主。在律法的背後,是天主的愛。在這個四旬期,耶穌邀請我們超越律法、工作清單,而是深入到我們的內心深處去尋找天主的愛。祈禱不只是爲我們自己的需要,也是爲那些受苦的人祈禱。禁食,不只是禁食、禁飲,也要戒掉不善良的言語,對他人錯誤的凝視。施捨不只是給多餘的物質,而是要把自己所有的恩賜、才智、時間都獻給天主。讓我們在這四旬期期間,更深入地去尋找內心深處天主的愛吧!
耶穌,教導我們用一顆愛祢的心來禱告、禁食和施捨。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公開接見:福傳的首要途徑是見證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3月22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活動開始前,教宗與幾名兒童乘坐白色吉普車抵達大殿前的石階上,受到佛羅倫薩地區團體揮旗擊鼓的熱烈歡呼。教宗繼續以福傳的熱情為主題展開要理講授,這次依照先教宗聖保祿六世的《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勸諭的教導,特別論述了福傳的首要途徑:見證。教宗稱這道勸諭是“在當代世界中福傳的大憲章”。

教宗首先表示,沒有見證就無法傳福音。所見證的乃是與道成肉身、在祂身上完成救恩的耶穌基督的個人相遇。見證必不可少,首先因為世界需要“宣傳福音者向自己講論他們所認識及熟識的不可見的天主”。(《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勸諭76號)這並非傳遞所謂關於天主的一種意識形態,或一種教義,不是的。所傳遞的是信仰在我生命中的體現:這就是見證。

此外,“現在的人寧願聽信見證……,即便他聽信宣講人,也是因為他是見證人”。(同上:41號)因此,為基督作見證是“福傳的首要方法”(同上),以及“為使福傳發生效力的一個基本重要的條件”(參閱:76號)。然而,基督信仰生活的見證必須受到信德的光照。教宗解釋,這信德“改變我們,改變決定我們選擇的關係、準則和價值”。見證“不能撇開所信、所宣講,以及所生活之間的一致性”。

“一個人如果所信和所生活出的彼此和諧,他就令人相信,即他如何相信及如何生活。許多基督徒只說自己相信,做的卻是另一套,好似他們不是基督徒。這是虛偽。見證的反面是虛偽。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話,‘這人每個主日都去望彌撒,之後卻如此如此地生活’。的確,這是反見證。”

接著,教宗用保祿六世在那道勸諭中的提問,說道,“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回答這三個基本重要的問題:‘你相信你所宣講的嗎?你根據你所相信的度生活嗎?你宣講你所生活的嗎?’(參閱:76號)我們不能滿足於不費力、已經包裝好的回答。我們必須接受在尋找中甚至是不穩定的風險,完全信賴聖神的行動,祂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施展作為,推動我們總是去跨越:跨越我們的邊界,跨越我們的障礙,跨越我們的限度,任何類型的限度”。

教宗指出,基督徒生活的見證也體現在“走成聖的道路”。不過,“成聖不是專為少數人保留的,不是的;成聖是天主的恩賜,要求受到接納並為我們和他人結出果實。我們蒙受天主的選擇和愛,我們必須將這愛帶給別人”。

教宗也強調,“福傳的對象不僅是他人,不僅是那些信奉其它信仰或無信仰的人”。而“我們自己、信仰基督的人及天主子民的活躍成員”也應接受福傳。“為了作出這個見證,教會本身‘也要從自己接受福音開始’(同上:15號)。如果教會自己不接受福傳,就成為博物館的一件展品。相反,那使她不斷更新的,正是自身接受福傳”。

此外,教宗也談到教會與當代世界的關係,指出天主聖言是滋養世界的種子。 “教會接受福傳是為了傳福音,這是個由聖神引領的教會。她蒙召在一個要求嚴格、不斷皈依和更新的旅途上行走”。這也需要“有能力改變理解的方式,活出她在歷史中作為福傳者的臨在,避免躲入被‘一向如此’的邏輯保護起來的地帶”。

“這就是說,教會與當代世界在對話中相遇,與當代世界對話,但每天都與上主相遇,與上主交談,讓聖神進入,祂是福傳的主角。沒有聖神,我們只能為教會做廣告,而不是傳福音。是聖神在我們內,是祂推動我們去傳福音,這是天主子女的真正自由。”

最後,教宗再次邀請眾人“閱讀或再次閱讀《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勸諭”。這道勸諭於1974年的世界主教會議召開後發表,專注於福傳。教宗稱這是保祿六世“為傳福音留給我們的遺產”,他的這位前任在這道勸諭中提到,“對教會而言,傳福音乃是將喜訊帶到人類的所有階層,以其影響從內心轉變,使同一人類面目一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