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致函意大利第67屆全國禮儀週

blog_1471890867

2016年8月22日,意大利天主教會在歷史名城古比奧(Gubbio)開啟第67屆全國禮儀週,主題為「禮儀是慈悲的場所」。教宗方濟各在同一天透過國務卿帕羅林樞機致函大會,祈願每位基督徒做慈悲的見證人,克勝那困擾世界的怨恨。

教宗的信函著重於慈悲在和好聖事中的重要性。他表示,慈悲恩典尤其在和好聖事中放射光芒。一個與天主和解的人也應幫助他人和解。我們不可把天主的慈悲藏在自己内心而把持不捨,因為慈悲具有更新的強大威力,使我們有能力向他人奉獻我們已領受的慈悲恩典。

基督徒首先應意識到自己是得到寬恕的人,因此應在各個環境做慈悲的見證人,激發自己寬恕別人的意願和能力。這是我們人人應盡的本分,尤其面對許許多多因怨恨而自我封閉的人,他們需要重新找到内心寧靜及平安的樂趣。

教宗寄望大會,通過對本屆禮儀週的反省能日益增進對禮儀内涵的了解,使之真正成為教會和個人生活的泉源和高峰,充滿慈悲和憐憫並經常受到福音的塑造。

教宗指出:「若我們努力活出每一次的禮儀慶典,注視耶穌和祂慈悲的面容,我們就能體驗到至聖天主聖三的愛。在耶穌內,一切都在述說慈悲。在祂內,無處不是憐憫(《慈悲面容》8號)。」

聖大良教宗曾說:「救主耶穌基督通過聖事成為可見和可觸摸的。」

教宗解釋,勤領聖事因此能幫助我們領會整個禮儀的含義,明白禮儀是接觸和接納慈悲,以及賜予慈悲的場所。和好的偉大奇跡臨在於這場所中並得到宣講、慶祝及通傳。

教宗最後表示,慈悲的恩典尤其在懺悔或和好聖事中閃爍光輝。因此,我們應把懺悔禮儀視為一個走出去的教會的表達,一扇不僅是悔罪的人重新進入教會的門,也是一道通往人類各種邊緣、日益需要憐憫的門檻。天主藉著教會的懺悔禮儀施予祂的慈悲,使煥然一新的人經由和好聖事去宣講福音的美好生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加拿大恩寵聖母朝聖地-全新玫瑰念珠路

blog_1471669480

2016年8月14日,加拿大安省國王城(King City)的恩寵聖母朝聖地舉行了玫瑰經路祝聖禮,當天是由多倫多總主教哥連士樞機主禮。

教宗致函里米尼大會:明確身份,真诚對話,共同得救

blog_1471638255

8月19日,教宗方濟各致函第37屆里米尼各民族友誼大會時表示: 面對生存的威脅,我們對他人產生恐懼感,自我封閉;而對話是唯一能打開心結的鑰匙。本屆大會由共融與釋放團體籌辦,主題為「你是我的福分」。

教宗的信函由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在信函中,教宗表示:「本屆大會的主題『你是我的福分』是一個勇敢的主題。一方面,這與當前把他人視為多餘的、麻煩事和障礙的大趨勢截然相反,是逆流而上的作為;另一方面,我們處於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國家和平與民族安全面臨著威脅。如果我們陷入個人主義的誘惑,就只會看到他人的限度和缺點,以致於喪失和睦共處的願望和能力,大家無法在他人的陪伴下自由、幸福地生活,享有彼此間差異的財富。」

「時代的變化關係到我們每個人,面對這種變化,誰會認為自己單槍匹馬、僅憑個人力量就可得救呢?」

教宗強調:「這就是人類一切衝突根源中的自負態度。然而,福音持全然不同的觀點,基督徒始終秉持對他人開放的思想,無論對方是誰,因為基督徒不把任何人視為無可救藥者。」

在信函中,教宗引用蕩子回頭的比喻表示:「悲苦的小兒子在放豬時已經意識到自己背叛了父親的信任,但他卻不知道父親每個夜晚都爬上屋頂看看兒子是否歸來,不顧一切地心懷希望。」

教宗感歎道:「我們人類若能透過這種無止境的希望鏡片相互對望,我們的世界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教宗繼續寫道:「有一個詞,我們要不知疲倦地重複,尤其要為之作出見證。這個詞就是對話。對話使我們認出他人的真理、其珍貴經驗和所持觀點的背景,即使背後隱含著我們不認同的態度和選擇。總而言之,對話是財富,不是損失,只要我們在每次對話時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我們樂意對話的意願,好能穿透表像,抓住對方真正關心和使他心生焦慮的事物。這是每位善心人士所要面對的挑戰。」

最後,教宗籲請參加里米尼各民族友誼大會的人士把諸多我們自認為無能為力的不安境遇視為一次神秘的邀請,去找回人與人之間共融的基礎,好能重頭再來。教宗也鼓勵大家活出信德,以聖事為基礎,做出創新的見證,明白那令人心馳神往、心悅誠服、茅塞頓開的並非工具的力量,而是天父慈悲之愛堅韌的溫柔。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參與基督的憐憫行動並為生命和共融服務

blog_1471457212

恭讀《瑪竇福音》14:15-20

到了傍晚,門徒到他跟前說:「這地方是荒野,時候已不早了請你遣散群眾罷! 叫他們各自到村莊去買食物。」耶穌卻對他們說:「他們不必去,你們給他們吃的罷!」門徒對他說:「我們只有五個餅和兩條魚。」耶穌遂吩咐群眾坐在草地上,然後拿起那五個餅和兩條魚,望天祝福了;把餅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再分給群眾。眾人吃了,也都飽了;然後他們把剩餘的碎塊收了滿滿十二筐。

2016年8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談到五餅二魚的奇跡,指出耶穌基督願意祂的門徒參與祂的憐憫行動,為慈悲作見證。因此,基督徒的任務是懷著一顆能夠被人類需求感動的心「為生命和共融服務」。

慈悲的老師在向祂的門徒傳授憐憫,這是我們從五餅二魚事跡中得到的訊息。耶穌打算避開人群獨自祈禱,於是祂登上船,往荒野的地方去;然而,群眾卻依依不捨地在岸上步行追隨祂。看到這番景象,耶穌「動了憐憫的心」(瑪14:13-14)。

教宗在要理講授中重溫福音的場景,把焦點集中在耶穌的態度上。

教宗說:「耶穌並不冷血,祂的心並不冷漠。耶穌會被感動。一方面,祂覺得離不開群眾,不願他們離去。另一方面,祂需要獨處、祈禱,以及與天父同在的時間。耶穌常常徹夜祈禱,與天父同在。祂的憐憫不是空洞的情感;相反地,祂不遺餘力地表示願意親近和拯救我們。耶穌非常愛我們,愛得至深至切。祂願意親近我們!」

教宗然後說明福音事跡中的三個細節。

首先,耶穌的憐憫之情牽動了祂的手和心,促使祂給這些跟隨祂的群眾吃的東西。

其次,耶穌願意門徒們與祂一同照顧跟隨祂的群眾。教宗解釋:「這是耶穌行的一個奇跡,但這是信德的奇跡,祈禱的奇跡,充滿憐憫和愛。於是耶穌把餅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再分給群眾。耶穌滿足人們的需要,但祂要我們每個人都實際參加祂的憐憫行動。」

第三個細節是,耶穌先祝福餅和魚,再分給眾人。教宗指出:「每位司鐸在主持感恩祭時都做同樣的舉動,而基督徒團體正是在這共融感恩祭中不斷重生的。」

最後,教宗總結道:「基督徒團體蒙召在各個場所為生命和共融服務,不論在家裡、在工作崗位上,還是在堂區。與基督共融絕不是要我們處於消極狀態,遠離日常生活;反之,我們應該與今日人類建立越來越緊密的關係,在他們中間做基督慈悲與關切的具體標記。耶穌願意走近每個人,把天主的愛帶給眾人。因此,祂叫每位信徒都做慈悲的僕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波蘭使徒之旅特輯

papal_visit_poland_ch_blog

2016年7月27日至31日,教宗方濟各進行第15次國際牧靈訪問,而波蘭是他要訪問的第23個國家。此行的主要目的有兩個:參加普世青年節和首次訪問波蘭。我們會以兩集的特輯去跟大家一起回顧教宗在波蘭的重要活動。 [Read more…]

教宗聖母升天節三鐘經:願婦女免於暴力和奴役

2016年8月15日中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誦念三鐘經活動,慶祝聖母升天節。教宗祈求聖母為我們求得日日平安。

當天的福音記述聖母探訪表姐依撒伯爾的事跡:「瑪利亞起身,急速往山區去。」(路1:39)教宗以這段福音講解聖母節慶的意義。

「今天我們瞻仰朝向天上耶路撒冷行走的聖母瑪利亞,她最終得以享見天父的聖容,再次看到她的聖子耶穌的面容。聖母在塵世生活中曾多次在山區行走,直到加爾瓦略山那最後一段參與基督苦難的行程。今天,我們看到聖母來到天主的山,『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的榮冠』(默12:1),並跨越天鄉的門檻。」

「瑪利亞是第一個相信天主聖子的人,也是先於我們,第一個靈魂和肉身被接升天的人。瑪利亞是第一個接納了嬰孩耶穌並把祂抱在懷裡的人;她也是第一個被耶穌接到天父永恒國度的人。瑪利亞這個在羅馬帝國邊陲偏僻村莊的謙卑質樸的女孩,正因為她接受並活出了福音,天主把她永遠留在聖子身旁。上主就這樣『從高座上推下權勢者,卻舉揚了卑微貧困的人。』(路1:52)。」

接著,教宗解釋聖母升天與我們世人的關係。他說:「聖母升天是一個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關係到我們未來的偉大奧跡。事實上,瑪利亞在我們的行程上走在最前面,那些藉著聖洗聖事,如同瑪利亞那樣與耶穌緊密結合的人也在這條路上行走。」

「這個慶節邀請我們仰望天鄉,向我們宣告復活基督戰勝死亡,徹底摧毀惡勢力後的『新天新地』。這個加里肋亞謙卑的少女在《讚主曲》中表達的欣喜,今天成了全人類的讚美歌,歌頌上主垂顧了眾生,謙卑的受造物,把他們接到天上,與祂在一起。上主垂顧卑微的人,使他們受到了舉揚。」

然而,聖母瑪利亞在她的一生中也受盡痛苦。教宗表示,她讓我們想到今日婦女的許多痛苦處境。

「我們尤其想到那些被生活壓倒及遭受暴力欺淩的婦女;想到那些遭受權勢者蠻橫奴役的婦女,以及被迫從事非人工作的女童;想到那些不得不在身心上屈從男人貪婪的婦女。但願她們儘早過上和平、正義及被愛的生活,期望終有一天她們將會感受到被一雙不但不侮辱她們,反而溫柔地將她們扶起的手緊緊抱住,引領她們走上通往天鄉的生命之路,從而擺脫奴役的枷鎖。」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在聖瑪爾大之家與21位敘利亞難民共進午餐

blog_1470959524

2016年8月11日中午,教宗方濟各與21位敘利亞難民在聖瑪爾大之家共進午餐。這些難民目前住在羅馬,由聖艾智德團體收留。聖座新聞室主任格雷格‧伯克(Greg Burke)當天下午宣布了這個消息。

21位敘利亞難民是在教宗訪問希臘萊斯沃斯(Lesbo)島之後,從那裡分成兩批來到意大利的家庭:第一批於今年4月16日隨同教宗的座機來到羅馬;第二批則在6月中旬抵達。這些難民來到意大利後,無論成人還是兒童都曾有機會與教宗交談。兒童們將他們的圖畫送給教宗;教宗則送給他們玩具和其它禮物。

教宗和他的敘利亞客人共進午餐時,在場用餐的還包括:聖座副國務卿貝丘(Angelo Becciu)總主教、聖艾智德團體創始人里卡爾迪(Andrea Riccardi)教授,以及該團體的其他成員和幾位協助這些難民來到意大利的警察。

blog_1470960085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公開接見:慈悲始於內心再到雙手,站起來!去吧!

blog_1470859804

恭讀《路加福音》

耶穌臨近城門時,看,正抬出一個死人來,他是母親的獨生子,母親又是寡婦;且有本城的一大夥人陪著她。主一看見她,就對她動了憐憫的心,向她說:「不要哭了!」遂上前按往棺材,抬棺材的人就站住了。衪說:「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吧!」那死者便坐起來,並開口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眾人都害怕起來,光榮天主說:「在我們中間興起了一位大先知,天主眷顧了衪自己的百姓。」

2016年8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透過復活納因城寡婦獨子”的福音事跡,講解耶穌對世人的憐憫,即天父對子女的慈愛。教會因耶穌的慈悲和愛的舉動成了母親,我們每個人都是她的子女。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在納因城所行的一個大奇跡,但福音的重點不在奇,而在跡,在於耶穌對這位喪子之母的溫柔。正是這位母親的悲痛感動了耶穌,促使祂行了慈悲之舉,復活了她的獨生子。聖史路加的敘述強調幾個細節:耶穌在進入納因城的城門時遇到了為獨子送葬的母親,「一看見她,就對她動了憐憫的心,向她說:『不要哭了!』遂上前按住棺材,抬棺材的人就站住了。」(路7:13-14)

教宗把福音中的納因城門和慈悲聖門聯繫起來,指出:「來到聖門前,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生活,把箇中的喜悅和痛苦,計劃和失敗,懷疑和恐懼,全部託付於上主的仁慈。我們確信,到了聖門,上主將走到我們每個人身邊,給予我們那安慰人心的有力話語:『不要哭了!』(路7:13)這是人類苦難與天主憐憫的相遇之門。」

在福音中,耶穌對死者說:「我對你說:起來吧!」今天,當我們跨越聖門時,耶穌也對我們每個人說:「我對你說:起來吧!」

教宗對此即席表示:「天主願意我們起立,祂創造了站立的我們。『可是神父,我們常常跌倒。』耶穌定會對我們說這句話:『起來吧,繼續前行!』讓我們在跨越聖門時試著傾聽我們內心的這句話:『起來吧!』耶穌的這句話將使我們重生,給予我們希望,振作我們疲憊的心,為我們開啟那超越苦難與死亡的世界觀和生命觀。在聖門上銘刻著天主對我們每個人取之不盡的慈悲寶藏。」

福音繼續敘述道:「那死者便坐起來,並開口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路7:15)教宗說:「那位母親重獲兒子。她從耶穌手中接過兒子,第二次做了母親。藉著耶穌有力的話語和愛的舉動,母親再次成為母親,兒子再次成為兒子。同樣地,藉著聖洗聖事這一恩寵的力量,教會成了母親,我們每個人都是她的子女。」

「面對死而復活的事實,眾人都害怕起來,遂光榮天主說:『在我們中間興起了一位大先知,天主眷顧了祂自己的百姓。』就這樣,耶穌把祂對這位寡婦和她兒子所行的事,即祂的救恩行動,也延伸至全體天主子民。」

教宗說:「透過耶穌的慈悲救助,天主眷顧了祂的子民;藉著耶穌,天主一如既往地向人類顯示祂全部的恩寵。我希望慈悲禧年慶祝活動能在每個地方教會,在全世界所有的教會內展開,而不僅在羅馬,這就猶如散布在普世的教會同唱一首讚美天主之歌。」

教宗強調:「慈悲是始於內心,再到雙手的行程,對於耶穌和我們而言都是如此。『這是什麼意思?』耶穌注視你,以祂的慈悲治癒你,對你說:『起來吧!』你的心從而得到更新。『那麼,我現在該怎麼做呢?』應該懷著這顆更新的心、被耶穌治癒的心,用自己的雙手實行慈悲善舉,努力幫助和照顧有需要的人。」

最後,教宗在問候朝聖信友時講述了一件趣聞。有一位主教在他的主教座堂和別的聖堂內設置了一進一出兩個聖門。

教宗於是問他:「你為什麼這樣做呢?」

他答道:「一個門是入口,進去祈求寬恕,獲得耶穌的慈悲;另一個門則是走出去的慈悲之門,通過我們的慈悲善行把慈悲帶給他人。」

教宗讚賞道:「這位主教真聰明!讓我們也這樣做,走上這條從內心到雙手的旅程:從慈悲聖門進入聖堂去領受耶穌的寬恕,祂會對我們說:『起來!去吧,去吧!』;帶著這一聲『去吧』,我們站起來,從慈悲出口走出去。這就是走出去的教會:慈悲之路始於內心,再到雙手。你們走這條路吧!」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祈禱福傳會八月意向:為運動

blog_1470758572

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16年8月意向

總意向:為運動
願運動能成為各民族之間友善相遇的機會,並對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福傳意向:為活出福音精神
願基督徒能活出福音精神,並為信仰、誠實及愛近人作見證。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教宗三鐘經:在善行中醒悟等待,不以主人自居欺壓別人

blog_1470753199

8月7日,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聖伯多祿廣場的信眾誦念三鐘經。教宗勉勵人們在現世生活中多做善工、時刻醒悟,期待天國永恆的光明。

在主日福音中,耶穌告訴門徒該以怎樣的態度期待與上主最終的相聚。教宗對此表示:「我們對這相聚的期盼,應該促使我們度一種充滿善行的生活。耶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生活綱領,祂邀請我們賦予自己的施捨價值,使其成為慈悲善舉;不要相信曇花一現的財富,並且在使用財富時不貪婪、不自私,卻遵循天主的邏輯,關注他人的邏輯、愛的邏輯。我們或許擁有很多東西,極其貪戀財富,擁有萬貫家財,但是到頭來我們什麼都帶不走!你們要記得,裹屍布上沒有口袋!」

教宗繼續說:「我們必須懷著信德等候上主,以服務的態度時刻做好準備。祂臨在於每一天,前來敲我們的心門。給上主打開門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將獲得豐厚的賞報。實際上,上主將親自伺候他的僕人。」

教宗解釋:「耶穌把現世生命視為勤勞的守夜活動,是永恆光明之日的先兆。為了抵達那一天,我們必須做好準備,時刻醒悟,努力為他人服務,在欣慰中期待:‘到了那一邊’,將不再是我們服事天主,而是天主親自設宴款待我們。仔細想想,這事在今天已經發生,就在每一次我們與主相遇的時候:在祈禱中,在服事窮人時,尤其在感恩祭中,祂為我們預備了豐碩的宴席,以祂的聖言和聖體滋養我們。」

最後,教宗談到今日常見的一種情況:「許多日常的不義、暴力和惡行都出自我們把自己當作他人的主人。我們只有一個主人,但祂不喜歡『主人』這稱號,祂喜歡被稱為『父親』。我們是僕人,大家都是罪人,是子女。祂是唯一的父親。耶穌今天提醒我們,在期待永福的同時也要努力使世界變得更加公正和適合居住。不僅如此,正是這種獲享永恆國度的希望催促著我們為改善世人的生活條件而工作,尤其是為那些最弱勢的弟兄姐妹。」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