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南執事-救主慈悲主日反省

復活期第二主日 救主慈悲主日 彌撒

集禱經

無限仁慈的天主,祢藉著每年的逾越慶節,重新振作祢子民的信德;求祢廣施恩寵,使我們深切領悟:如何經歷了聖洗,而得到潔淨,並由聖神而重生,又靠著基督的血,而獲得救贖。因祢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和祢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凡信了的人,常齊集一處,一切所有皆歸公用。)
恭讀宗徒大事錄 2:42-47

弟兄們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時常團聚、擘餅、祈禱。因為宗徒顯了許多奇蹟異事,各人都滿懷敬畏之情。凡信了的人,常齊集一處,一切所有,皆歸公用。他們把產業和財物變賣,按照每人的需要分配。他們每天都成群結隊地前往聖殿,也挨戶擘餅,懷著歡樂和誠實的心,一起進食。他們常讚頌天主,也獲得了全民眾的愛戴;上主天天使那些得救的人,加入會眾。──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118:2-4, 13-15, 22-24

:請你們讚頌上主,因為祂是美善寬仁,祂的仁慈永遠常存。
:願以色列家讚美說:上主的仁慈永遠常存。願亞郎家族讚美說:上主的仁慈永遠常存。願敬畏上主的人讚美說:上主的仁慈永遠常存。
:請你們讚頌上主,因為祂是美善寬仁,祂的仁慈永遠常存。
:人雖推撞我,叫我跌倒,然而上主卻扶持了我。上主是我的力量與勇氣,祂常是我的救援。在義人的帳幕中,響起了勝利的歡呼。
:請你們讚頌上主,因為祂是美善寬仁,祂的仁慈永遠常存。
:匠人棄而不用的廢石,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這是上主的所作所為,在我們眼中,神妙莫測。這是上主所安排的一天,我們應該為此鼓舞喜歡。
:請你們讚頌上主,因為祂是美善寬仁,祂的仁慈永遠常存。

讀經二(天主藉耶穌基督由死者中的復活,重生了我們,為使我們獲得那充滿生命的希望。)
恭讀聖伯多祿前書 1:3-9

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天主和父受讚美!祂因自己的大仁慈,藉耶穌基督由死者中的復活,重生了我們,為使我們獲得那充滿生命的希望,並獲得那為你們已存留在天上的、不腐壞、無瑕疵、不朽的產業,因為你們原是為天主的能力所保護,為使你們藉著信德,而獲得那已準備好,在最後時期出現的救恩。為此,你們要歡欣踴躍;雖然,現在你們暫時還該在各種試探中受苦,這是為使你們的信德,得以精煉,比經過火煉,而仍易消失的黃金,更有價值,好使你們在耶穌基督顯現時,堪受稱讚、光榮和尊敬。你們雖然沒有見過祂,卻愛慕祂;雖然你們現在仍看不見祂,還是相信祂,並且以不可言傳,和充滿光榮的喜樂,而歡欣踴躍,因為你們已把握住信仰的效果:靈魂的救恩。──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亞肋路亞。
:亞肋路亞。
:主說:多默,因為你看見了我,纔相信嗎?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纔是有福的!
:亞肋路亞。

福音(八天以後,耶穌來了,站在門徒中間。)
恭讀聖若望福音 20:19-31

一周的第一天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為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說了這話,便把手和肋膀指給他們看。門徒見了主,便喜歡起來。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得赦免;你們保留誰的罪,誰的罪就被保留。」十二人中的一個,號稱狄狄摩的多默,當耶穌來時,卻沒有和他們在一起。其他門徒向他說:「我們看見了主。」但多默對他們說:「除非我看見祂手上的釘孔,用我的指頭,探入釘孔;用我的手,探入祂的肋膀,我決不信。」八天以後,耶穌的門徒又在屋裡,多默也和他們在一起。門戶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說:「願你們平安!」 然後對多默說:「把你的指頭伸到這裡來,看看我的手罷!並伸過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膀,不要做無信德的人,但要做個有信德的人。」多默回答說:「我主!我天主!」耶穌對他說:「因為你看見了我,纔相信嗎?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纔是有福的!」耶穌在門徒前,還行了許多其他神蹟,沒有記在這部書上。這些所記錄的,是為叫你們信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並使你們信的人,賴祂的名,獲得生命。──上主的話。

各位尊敬的主內弟兄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復活期第二主日,同樣,也紀念救主慈悲,敎會再度提醒我們信德的重要,邀請我們用慈悲之心去見証我們對耶穌的信仰,帶領其它不認識基督復活的人,分享天主的救恩!

談到慈悲耶穌瞻禮,我們一定會聯想到敎宗聖若望保祿二世,這位偉大的教宗努力不懈地推廣慶祝耶穌的慈悲, 為的是希望我們注意永生的重要,真的,沒有慈悲就很難攫取永生,瑪竇褔音第二十五章31-46節記載得很清楚. 慈悲是發自天主對我們的愛,天主願意我們承受永生,讓我們全心感謝天主的鴻恩,學習耶穌和天父對人的典範,將來與聖人聖女共享永生!

人如果沒有感受到又或者拒絕天主的大愛,絕對沒有慈悲可言,事實上,我們的生活,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只管自己的利益,很少理會他人的死活,甚至所謂基督徒的我們,平日為生活勞碌不停,為人際關係糾纏,那有空閒去思想天主對自己的愛和對別人的同情,故今日我們慶祝救主慈悲主日之同時,居家隔離疫情的我們,為何不趁此機會祈求耶穌,讓我們從今天起學習對人慈悲為懐,包括對家人的愛護寬恕和諒解,對人友善和尊重,關懷弱勢團體。

我們已故敎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行為,大家有目共睹,他完全彰顯了耶穌慈悲的德能, 他被人行刺,接近死亡,卻選擇寛恕,他受到創傷卻友待敵人,甚至到獄中探望兇手. 今天教會提醒我們千萬不要受到世俗的污染,不要自私自利以牙還牙,相反的,我們要效法耶穌的慈悲,將天主的愛反映在我們的生活上。

如何學習對人富於慈悲呢?

讀經一清楚的告訴我們:要信任天主,與人分享所有,更要熱心祈禱!「天主沒有憐惜自己的獨生子,把祂賜予給我們作為贖罪的犧牲,藉著耶穌基督由死者中的復活,重生了我們……為獲享那準備在末世時期出現的救恩」參閲伯前1:3-5

的確,我們要信任天主,其實在對別人實行慈悲之前,天主已經對我們慈愛無量. 真的,對人慈悲和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擁有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是窮一生的鍛鍊,要不段祈禱,求天主賜給我們一顆慷慨的心!

話說有貴婦問津印度聖德蘭修女,如何尋求平安喜樂,意欲捐贈巨金於她,修女拒之,勸勉她每次想買名貴珠寶和奢侈物品之時,放棄慾念,再將錢捐給窮人.。婦人不明所以,但照修女意思實行,過了多次經驗,心𥚃湧出不可言語的喜樂平安. 貴婦好奇追問修女原因,修女解釋:對人慈悲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需要或希望擁有的放棄,繼而送給有需要的人。

各位,在疫情極為嚴峻的意大利,不是報導過一位患重病的神父自願放棄能把他活下去的呼吸機讓給同病的隣人嗎?

聖雅各伯說得好:「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德,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難道這信德能救他嗎?假設有弟兄或姐妹赤身露體,且缺少日用糧,即使你們中有人給他們說:你們平安去罷!穿得暖暖的,吃得飽飽的!卻不給他們身體所必需的,有什麼益處呢?信德也是這樣:若沒有行為,自身便是死的。」雅 2:14-17

各位主內兄弟姊妹,我們生活於加拿大,得天獨厚,感恩不盡,今次疫情之峻,讓本來貧瘠不勝負荷的大眾更難忍受煎熬,讓本來孤單患病的長者更感寂寞無助,讓我們提醒自己,當我們在家暫避疫情之際,千萬不要忘記他/她們!

所謂,因疫情,聽命令,保持距離,為的是對人慈悲!抗疫情,聽主命,不停去愛,為的是見證主恩!願天主常與我們同在!如此看來,享受永生,信賴耶穌,平安喜樂,與我們怎樣憐憫眾生,息息相關,對嗎?

聖母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最大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聯絡: [email protected]

教宗:感謝藥劑師對病人的協助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復活節八日慶期星期四

教宗方濟各4月16日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在禮儀開始之際,教宗念及藥劑師,說:「這幾天,有人責怪我忘了感謝一群堅守工作崗位的人。我感謝了醫生、護士和志工,而有人對我說:『您忘了藥劑師!』他們也辛勤工作、協助患者走出病痛。讓我們也為他們祈禱。」

當天的彌撒講道以喜樂為主軸。4月16日禮儀選讀的《福音》指出,復活主耶穌顯現給門徒們,他們「由於歡喜,不敢相信,只是吃驚」(參閱:路廿四35-48)。教宗於是引述了《聖經》中多次提及的「莫大喜樂的時刻」。舉例而言,聖保祿宗徒在寫給羅馬人的書信中祈願道:「願賜望德的天主,因著你們的信心,使你們充滿各種喜樂和平安。」(十五13)教宗闡明,「喜樂是個至高的安慰經驗;上主讓我們明白,喜樂不同於愉悅、正向和光明。」為此,聖保祿宗徒祝福羅馬人,寫道:「願賜望德的天主使你們充滿各種喜樂。」

「充滿喜樂」這個表達方式反覆出現。比方說,保祿坐監時,由於地震造成牢房的門打開、鎖鏈解開,獄警以為囚犯都已逃走,拔劍想要自殺,保祿阻止了他,並向他宣講福音,獄警全家便受洗,皈依天主,「滿心歡喜」(參閱:宗十六25-34)。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厄提約丕雅女王的總管身上,斐理伯給他施洗後,這位總管「喜喜歡歡地往前行自己的路」(參閱:宗八26-39)。耶穌升天時,門徒們也是如此:他們叩拜了升天的耶穌,「皆大喜歡地返回了耶路撒冷」(參閱:路廿四50-53)。

教宗表示,滿心喜樂,等同於「充滿安慰和上主的臨在,因為誠如聖保祿對迦拉達人說的,『喜樂是聖神的果實』(參閱:迦五22),而非美妙事物引發的情緒」。「我們滿心歡喜,這份喜樂是聖神的果實。少了聖神,人無法擁有這份喜樂。領受聖神的喜樂是一份恩寵。」教宗由此想到保祿六世教宗《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勸諭的最後幾段,保祿六世談及「喜樂的基督徒、喜樂的福傳者,而非垂頭喪氣的人」。

教宗最後鼓勵眾人閱讀這道勸諭,並以《舊約》中乃赫米雅的話,勉勵信友們:「你們不可憂愁,因為喜樂於上主,就是你們的力量。」(參閱:厄下八1-12)「《厄斯德拉下》的這番話今天將對我們有所助益。我們擁有強大的力量來改變、宣講福音,以生命見證人的身份前行;這力量是上主的喜樂,是聖神的果實。今天讓我們祈求上主恩賜這果實。」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因新冠疫情而心生恐懼的年長者祈禱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復活節八日慶期星期三

2020年4月15日復活節八日慶的星期三,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特別念及年長者。他説:「今天,讓我們為年長者,尤其是那些處於隔離狀態和在養老院的年長者祈禱。他們感到恐懼,害怕孤獨地離開人世,感受到這疫情對自己造成的侵略性威脅。他們是我們的根源和歷史,給我們傳遞了信仰、傳統和家園的歸屬感。讓我們為他們祈禱,願上主在這時刻親近他們。」

當天的讀經一講述伯多祿因納匝勒人耶穌基督之名治好了胎生瘸子(宗三1-10),福音所記載的是耶穌顯現給前往厄瑪烏的兩個門徒的事跡(路廿四13-35)。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反省了天主的忠信:「而我們的忠誠無非是對天主忠信的回應。天主忠於自己的言語,忠於自己的許諾,與祂的子民同行,履行接近祂的子民的諾言。」

教宗接著表示:「天主有能力重新創造,就如祂對那個胎生瘸子所行的,給他再造一雙脚,使他得到痊癒(宗三 6-8)。天主治癒,天主總是給祂的子民帶來慰藉。這就是天主對我們的忠信:一個重新的創造。我們的天主繼續帶領子民前行,不辭辛勞地為子民勞苦工作(參閱:《神操》236號)。」

教宗指出:「我們可以說,祂不怕『疲累』。祂就像那個牧羊人一樣,回到家後發現少了一隻羊,就去尋找那隻丟失的羊(參閱:瑪十八12-14)。牧人為了愛、為了忠信可以超時加班。我們的天主是一位‘超時加班’的天主,但是祂不需要酬勞,而是白白地付出。這是無償的、豐沛的忠誠。在蕩子的比喻中,那位父親的忠信展現在他多次到陽台去看兒子是否歸來,他不知疲倦地上到陽台,等待兒子回來為給他設宴慶祝(參閱:路十五21-24)。」

教宗表明:「天主的忠信就是個無償的慶宴、是喜悅。這份喜悅體現在那位被治癒的瘸子身上:他進入聖殿時『隨走隨跳,讚美天主』(參閱:宗三 8-9)。」

教宗接著表示:「天主的忠信是一種有耐心的忠信:祂對自己的子民有耐心,祂聆聽他們,引領他們,慢慢的給他們講解並點燃他們的心,就如祂對遠離耶路撒冷的那兩位門徒所作的一樣。」

教宗最後總結道:「天主的忠信始終先於我們,而我們的忠誠始終是對那那先於我們的忠信作出回應。天主總是先我們一步。成為忠誠的人就是讚美天主的忠信,並忠於這忠信。這就是對此忠信作出答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值此困境,願眾人跨越分歧、團結一心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復活節八日慶期 星期二 彌撒

2020年4月14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特別為團結合一祈禱。他說:「讓我們祈求上主賜給我們互相合一的恩寵。願此刻的困難能促使我們發現彼此的共融、那始終勝過於各種分歧的合一。」

當天的讀經一記載,伯多祿宣講耶穌為默西亞,並勸眾人悔改(參閱:宗二36-41)。教宗由此展開彌撒講道,闡明悔改意味著「改變生活、恢復忠誠」。「忠誠這種人性態度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常見。我們經常自欺欺人,因而分心,打算跟隨假象。」

「舉例來說,勒哈貝罕的國家一鞏固,就捨棄了上主的法律,全以色列人也附和他(參閱:編下十二)。」

教宗指出:「這不僅是個歷史事實,更是個普遍狀況。我們往往一感到安全,就開始推展自己的計劃,逐漸遠離上主,並未持守忠誠。我的安全感並非上主所賜,而是一個偶像。這正是勒哈貝罕和以色列人的遭遇。王國一鞏固,他們就感到安全,遠離法律,改為崇拜偶像。我們會說:『可是我沒有跪拜偶像。』你或許沒有跪拜,但你確實尋求偶像,時常在心裡朝拜偶像。很多時候,自身的安全感為偶像開啟一扇門。安全感並非壞事。」

教宗表明:「安全感其實是一份恩寵,因為『上主與我同在』,所以我感到安全無虞。然而,倘若一份安全感是以自我為中心,令我遠離上主,像勒哈貝罕王那樣,我就成了不忠不信的人。保持忠信極為困難。整個以色列的歷史,以及後來教會的歷史,都充滿了不忠信、自私自利、自我安全感,使得天主子民遠離上主,喪失忠誠之恩。而我們之間、人與人之間,忠信當然也不是個受歡迎的美德。失信於人的情況比比皆是。」

當天的福音則提供了瑪利亞瑪達勒納的忠信榜樣:那名忠實的婦女從未忘記上主為她做的一切。她在悲劇前忠貞不渝,甚至認為自己能搬回遺體。她是個「柔弱卻忠誠的婦女」,教宗稱之為「宗徒中的宗徒」。

教宗最後邀請眾人:「懇求上主賜予忠誠之恩,並感謝上主恩賜祂的安全感,而非我們自己的安全。忠誠的美德永遠常存,卻難以維持。求上主親自來守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願執政者和科學家為疫情找出解決之道,造福百姓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復活節八日慶期 星期一 彌撒

2020年4月13日,復活節八日慶典的星期一,教宗方濟各立即恢復了聖瑪爾大之家清晨彌撒的直播,以關懷眾多無法親自參禮的信友。教宗在彌撒開始之際念及政治人物和科學家,他說:「讓我們今天為執政者、科學家和政治人物祈禱,他們已著手研究出路、全球疫情過後的情況,『疫情後時期』早已開始:願他們找到正確的道路,始終造福人群、惠及百姓。」

當天的福音講述了婦女遇見復活主基督的事跡(參閱:瑪廿八8-15)。教宗指出:「這段福音章節呈現出一個日復一日的人性抉擇:在耶穌復活的喜樂與希望,以及對墳墓的眷戀之間作取捨。」

教宗首先談論這些「向前邁進、宣講喜訊」的婦女:「她們親眼見到、親手觸摸了復活主,看見墓穴空無一人;於是,她們毫不遲疑地踏上旅途。眾門徒反而遲疑了,他們無法相信,認為這些婦女異想天開。這群婦女堅信不移,她們的宣講傳揚至今:『耶穌復活了,祂活在我們中間。』」

接著,教宗告誡眾人:「最好別在空墓裡生活。許多難題促使我們走入這空墓,決定隱瞞事實。誠如耶穌所言,我們不能同時事奉天主和錢財(參閱:瑪六24),這是亙古不變的定律。為了走出現況,司祭和經師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一條金錢至上的道路,他們付出代價,買來沉默,目擊者的沉默。有個看守的士兵在耶穌死後,立即宣認說:『這人真是天主子!』(參閱:瑪廿七54)這些可憐的人不明事理,害怕走生命的道路;他們追隨了司祭和經師。這些人付出代價,買來沉默。」

教宗不諱言地說:「這是十足的腐敗。你如果不宣認耶穌基督是主,就該反省為什麼你封閉不開的墳墓在腐敗發臭。的確有很多人不宣認耶穌,因為他們不認識主,因為我們沒有言行一致地宣講,這是我們的過失。而今,面對新冠疫情、一個人人盼望早日結束的全球大災難,我們面前也出現了同樣的抉擇:要麼我們為生命、為百姓的復活背水一戰,要麼就事奉錢財,回到墳墓裡去,那是個由名望、奴役、戰爭、製造武器,以及兒童失學構成的墳墓。」

教宗最後帶領眾人祈禱說:「主啊!求祢在我們個人和社會生活裡,始終協助我們選擇宣講,引領我們選擇人民的福祉,永不陷入金錢至上的墳墓裡。」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復活主日大禮彌撒:勝利的君王,求祢垂憐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基督確實從死者中復活。勝利的君王,求祢垂憐我們。」

4月12日上午11點,教宗方濟各於聖伯多祿大殿宗座祭台主持復活主日大禮彌撒,在場眾人詠唱這段《復活節繼抒詠》,懇求復活主的憐憫。這台彌撒莊嚴隆重,少了以往的鮮花裝飾,多了一份由衷盼望。疫情當頭,現場參禮的信友屈指可數,禮儀經文和禱詞不以各地天主子民的母語誦讀,而是維持傳統上的拉丁文與希臘文的對經和福音,並使用現場參禮者熟悉的意大利語。

在這台彌撒中,教宗沒有講道,卻處處顯示出逾越奧跡的信德、走出死蔭幽谷的望德,以及憐憫世人的愛德。在阿肋路亞的頌揚聲中,在場眾人收斂心神,聆聽主的福音;在阿肋路亞的歡呼聲中,教宗為祭台和復活蠟燭獻香;在阿肋路亞的歌詠聲中,領完聖體的天主子民靜默祈禱。

在基督信仰的最高峰時刻,聖伯多祿大殿沒有過多的點綴,唯有簡潔的象徵物傳達出普世的共同心聲。聖瑪策祿堂的十字苦架,以及羅馬人民救援之母聖像供奉於宗座祭台前,教宗帶領著在場參禮的信友,以及透過各種媒體渠道參與其中的人們懇切祈禱,熱切盼望新冠疫情早日結束,病患得以減輕痛苦,亡者得享永恆的福樂,痛失摯愛的人獲得安慰,因此遭受各種磨難的人受到援助。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復活前夕守夜禮講道全文:在遙遙無期的死寂中,基督徒蒙召傳揚生命的讚歌

CNS photo/Stefano Dal Pozzolo, pool

中文旁白:

空蕩蕩的聖伯多祿大殿,寥寥無幾的參禮者,沒有聖洗聖事的復活前夕守夜禮:教宗方濟各今年4月11日在這個罕見至極的背景下,帶領天主子民紀念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奧跡。由於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世界許多國家限制了群聚活動,教會暫停公開禮儀,以防疫情擴散。看著感染和死亡人數節節攀升,世人有如處於漫漫長夜,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走出「墳墓」。守夜禮的復活宣報詞再次迴盪於耳邊,提振基督徒的信望愛三德。教宗在講道中讚賞許多人此時此刻的愛德見證,堅定眾人對復活主耶穌的信德,重燃有關新生命的望德。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20年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全文:

「安息日既過」(瑪廿八1)婦女們前去墳墓那裡。這個神聖守夜禮的福音就這麼從「安息日」展開。它是逾越節三日慶典中我們最常忽略的一天,因為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從聖週五的十字架奔向復活主日的「阿肋路亞」。然而,今年我們比以往更加察覺到聖週六、一個寂靜無聲的日子。我們察覺到那天婦女們的情感能反映出我們自己。她們跟我們一樣,親眼目睹一場迅雷不及掩耳的悲慘磨難,看見死亡並且心如槁木。伴隨著痛苦而來的是恐懼:她們也會落個跟師傅同樣的下場嗎?然後是對未來的恐懼,一切都得重新建設。受傷的記憶、窒息的希望。對她們來說,那是最黑暗的時刻,對我們也是如此。

然而,在這種處境中,婦女們並非毫無作為。她們既沒有屈服於埋怨痛哭的黑暗勢力,也沒有沉浸在悲觀中不能自已,更沒有逃離現實。安息日那天,她們做了一件簡單而特殊的事:在家裡為耶穌的遺體準備香料。她們沒有棄絕愛:在心靈的黑暗中,她們燃起慈悲。聖母瑪利亞在安息日那一天——也就是後來敬禮她的日子裡——祈禱、盼望著,在痛苦的挑戰中信賴上主。在那安息日的黑暗裡,在「一週的第一日,天快亮時」,在那將要改變歷史的一天,這些毫不知情的婦女在做準備。耶穌宛如撒在地裡的種子,即將讓新生命的苗芽在世界上成長茁壯;而婦女們懷著愛在祈禱,促使希望開花綻放。在我們當下的悲痛日子裡,多少人曾經並正在實踐那些婦女的作為,藉著關懷、憐愛和祈禱的小小舉動,撒播希望的苗芽!

破曉時分,婦女們前往墳墓。天使在那裡告訴她們:「妳們不要害怕!祂不在這裡,祂復活了。」(參閱:瑪廿八5-6)在墓穴前,她們聽見生命的話語……。隨後,她們遇見耶穌、希望的緣由、宣講的明證,祂對她們說:「不要害怕!」(瑪廿八10)「你們不要恐懼、不要害怕」:這就是「希望的宣講」。今天對我們也是如此。就在今天,在我們當前的黑夜裡,天主不斷對我們說這些話。

今晚,我們獲得一個無法剝奪的基本權利,即:希望的權利。它是新的希望、活的希望,源自於天主。它不是單純的樂觀主義,不是在特定處境中的拍拍肩膀或鼓勵一下,一笑而過。不,它是天賜的恩典,我們無法憑一己之力取得。「一切都會好轉」,我們這幾週堅毅地說這句話,緊緊抓著我們人性的美,由衷說出激勵人心的話。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恐懼的增長,再怎麼勇敢的希望都會消逝。耶穌的希望則截然不同,它在心中注入一股確信,堅信天主能使一切好轉,因為祂甚至能使生命從墓穴走出來。

墓穴這個地方,人一旦進去,就不再出來。但是,耶穌卻為我們走了出來,為我們復活了,祂把生命帶到死亡之地,在石頭封過的地方展開新的歷史。祂既然推開了墳墓入口的石塊,就能挪開堵塞心靈的石頭。為此,我們不可以認命屈服,不可以拿石塊來壓抑希望。我們能夠且應該盼望,因為天主是忠信的。祂從不讓我們孤獨無助,卻時時眷顧我們:親臨在我們的每個境遇、傷痛、焦慮和死亡中。祂的光芒照亮墳墓的黑暗:今天祂要抵達生命中最黑暗的角落。弟兄姊妹,即使你早已在心中埋葬了希望,也不要投降:天主更為強大。黑暗和死亡沒有最終的話語權。放心,有天主在,一切都不會喪失!

放心:這是在《福音》中耶穌經常說的詞。有一次,其他人用了這個詞,告訴一名有需要的人,說:「放心!起來!耶穌叫你呢!」(參閱:谷十49)是復活主耶穌扶起我們這些有需要的人。你若是在旅途中軟弱又脆弱,你如果失足跌倒,不要害怕,天主必會對你伸出援手,告訴你:「放心!」而你或許會像阿邦迪奧神父一樣,說:「放心的勇氣是人給不了的。」(參閱:《約婚夫婦》,第廿五章)你無法給,卻能領受,視之為一份恩典。只要在祈禱中敞開心扉,稍微挪開那塊堵住心門的石頭,讓耶穌的光芒透進來。只要邀請祂,說:「耶穌,請進入我的恐懼中,求祢也對我說:放心!」因著祢,上主,我們就算遭受磨難,也不會心神不寧。我們心中無論藏著什麼悲傷,我們都會感到必須盼望,因為藉著祢,十字架化為復活,因為在黑夜裡,祢與我們同在:祢是種種不確定性中的確信、悄無聲息中的聖言,任何事都不能奪走祢對我們的愛。

這是逾越奧跡的宣講、希望的宣講。它蘊含著第二部分,也就是「派遣」。耶穌說:「妳們去,報告我的兄弟,叫他們往加里肋亞去,他們要在那裡看見我。」(瑪廿八10)天使說:「祂在你們以先往加里肋亞去。」(瑪廿八7)上主先我們而行,祂總是先我們而行。得知祂走在我們前面,體嘗過我們的生命和死亡,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祂這麼做,是為了先我們一步抵達加里肋亞;那裡對祂和祂的門徒來說,是個回顧日常生活、家庭和工作的地方。耶穌渴望我們把希望帶到那裡去,帶到每天的生活中。而加里肋亞對門徒們來說,也是個充滿回憶的地方,尤其是關於初次蒙召叫的記憶。回到加里肋亞,意味著想起自己蒙天主所愛、所召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加里肋亞。我們需要再次踏上旅途,牢記愛的白白召叫在我的加里肋亞那裡令我們得到生命、重獲新生。這始終是重新出發的起點,特別是在危機中、在磨難時刻。在我的加里肋亞的回憶裡。

此外,加里肋亞也是偏遠地區,遠離耶路撒冷。它不僅在地理位置上距離遙遠:在神聖性方面,加里肋亞也遠遠不及聖城。它是個各民族雜居的區域,百姓的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它是「外方人的加里肋亞」(參閱:瑪四15)。耶穌派遣門徒到那裡,從那裡重新出發。這對我們有什麼意義?意義在於希望的宣講並不侷限在我們的神聖空間裡,卻要帶給所有的人。因為人人需要受到鼓舞,要是連我們這些親手摸過「生命的聖言」的人都不做這件事(壹若一1),那麼還有誰會做這件事?做個安慰他人、替人分擔壓力、鼓舞人心的基督徒,是多麼地美好:這樣就成了在死亡時期宣講生命的人!在每個加里肋亞、在我們所屬並屬於我們的世人居住的地方,由於人人互為弟兄姊妹,我們要帶去生命的讚歌!讓我們終結死亡的呼號,停止戰爭!願武器的生產和交易得以終止,因為我們需要的是糧食,不是槍枝。願墮胎不再發生,如此的行徑殺害無辜的生命。願擁有財物的人打開心胸,幫助生活必需品短缺的人不再兩手空空。

婦女們最後「抱住耶穌的腳」(瑪廿八9),那雙千里迢迢來與我們相會,甚至步入又走出墳墓的腳。她們擁抱的腳踐踏了死亡,開闢了希望的道路。復活主耶穌,我們這些尋找希望的朝聖者,今天緊抓著祢不放。我們轉身背向死亡,向祢敞開心門,因為祢是生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主的晚餐彌撒:我不得不惦記眾司鐸

CNS photo/Vatican Media via Reuters

2020年4月9日傍晚,教宗方濟各在主的晚餐彌撒中以三個關鍵詞展開講道:聖體聖事、服務和傅油。由於新冠疫情的緣故,本年度暫緩了聖週四例行的祝聖聖油彌撒,並取消主的晚餐彌撒中的濯足禮。為此,教宗格外念及司鐸弟兄們,尤其是在疫情下犧牲奉獻,不惜獻出自己生命的司鐸。

在這台紀念耶穌建立聖體聖事的彌撒裡,教宗首先在講道中闡述了聖體聖事的意義。

教宗說:「上主渴望在聖體聖事中與我們同在,而我們成為主的聖體龕。這是個餅和酒化為聖體聖血的奧跡,也是個上主臨在於我們內的奧跡。再者,服務的舉動是進入天國的條件。我們固然要服務,但是上主對伯多祿的一番話(參閱:若十三1-15),表明了我們必須接受上主的服務,讓天主的僕人成為我們的僕人,否則我們就進不了天國。」

教宗接著想起眾司鐸,從新祝聖的司鐸到教宗,「都是領受上主傅油的司鐸」,職責是舉行感恩祭和服務子民。教宗格外惦念著「為上主獻出生命的司鐸」:這幾天,光是在意大利,就有60多位司鐸過世,因為他們生前在醫院關懷病患。這些司鐸和醫護人員都是「鄰家的聖人」。教宗也提到在聖週陪伴服刑人的司鐸、客逝異鄉的傳教司鐸、默默無聞的司鐸、在偏遠山區負責多個堂區的司鐸、叫得出全村人名的司鐸、遭到毀謗的司鐸、身陷危機的司鐸等。

人人都是罪人,司鐸、主教和教宗也不例外。為此,教宗鼓勵司鐸「不忘請求寬恕和施予寬恕」。「當下若是無法施予聖事性的寬恕,至少要為弟兄姊妹提供安慰,給予陪伴,敞開大門,等待對方回心轉意」。

此外,教宗期許司鐸們別像伯多祿那樣固執,卻要接受上主替自己濯足。教宗說:「上主是你們的僕役,祂親近你們,好能賜給你們力量,替你們濯足。」教宗最後感謝上主賜下司鐸職的恩寵,並重申說:「耶穌愛你們。祂只求你們接受祂來替你們濯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本週日《鹽與光》加拿大電視頻道播放復活主日中文彌撒

在COVID-19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普世教會也受到嚴重的影響。為減低疫症的擴散,世界各地多個地方的教會也要取消公開的彌撒,信友們不能親身到教堂實領聖事,只能在家中透過互聯網參與教會禮儀。

感謝觀眾的意見及考慮到沒有互聯網服務,只能透過電視收看彌撒的信友,尤其是長者,我們特意在加拿大東岸時間,2020年4月12日復活主日,下午2時30分 (西岸時間:11時30分),於《鹽與光》天主教電視頻道播放由天主教香港教區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的復活主日彌撒。我們希望觀眾在家中也能一起感受主基督復活的喜樂,在這艱難時期同沐主恩。

《鹽與光》現在正提供電視免費收看服務至2020年5月1日,之後您可以向電視網絡供應商訂閱頻道。

請按此查看
所有可收看《鹽與光》的電視頻道及網絡供應。

特別鳴謝:
天主教香港教區
香港教區視聽中心

此外,今年《鹽與光》也和您在家中一起慶祝聖週,與教宗方濟各共同渡過逾越節三日慶典,瞻仰十字架上的耶穌,慶祝基督的光榮復活!

點擊收看
中文網上彌撒

點擊查閱
網上中文及英文彌撒
聖週及復活節禮儀彌撒時間表

 

請大家繼續為疫情早日消除祈禱,
也為前線的醫護人員及感染疫症的人們祈禱。

 

沒有您的慷慨捐助,不能成就《鹽與光天主教媒體》的福傳工作。

歡迎您的網上捐款:
一按入立刻捐款

謝謝您!

教宗:黑手黨、放高利貸者是今日的猶達斯,求主使他們改過向善

CNS photo/Vatican Media

聖週 星期三 彌撒

聖週三又稱為「背叛的週三」。

2020年4月8日,教宗方濟各聖週三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念及此刻剝削有需要者的人,為他們祈求悔改的恩典。教宗說:「今天讓我們為疫情中與有需要者做交易的人祈禱:黑手黨、放高利貸者等許多人趁人之危,出賣有需要的人。願上主觸動他們的心靈,使他們改過向善。」

在聖週三這天,教宗的彌撒講道著重於猶達斯出賣耶穌的事跡(參閱:瑪廿六14-25)。

教宗指出:「今時今日也有不少人跟猶達斯一樣出賣弟兄姊妹,剝削勞工,不肯支付相稱的薪資,不承認自己的義務。更有甚者,有些人出賣自己的摯愛。比方說,兒女把年邁的父母送去安養院,叮囑別人照顧自己的父母,然後心安理得地離開,不去探望父母。」

「再者,耶穌提醒過,我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參閱:瑪六24)。耶穌的言下之意是:『要麼你事奉天主,你將會在朝拜和服務中獲得自由;要麼你事奉錢財,你必將淪為金錢的奴隸。』很多人想要同時事奉天主和錢財。這是不可能的!他們最終假裝在事奉天主,其實是在為錢財服務。有些不為人知的剝削者,在社會上表現得無可指摘,卻暗地裡跟人做交易,出賣近人。」

接著,教宗嘗試還原猶達斯的人物樣貌:「我們不知道猶達斯的生平,他或許是個普通的年輕人,徬徨不安,因為上主召叫他做門徒。他在使徒工作上並不出色,貪戀錢財(參閱:若十二1-11),但耶穌始終愛他,稱之為「朋友」。魔鬼進入了猶達斯的心中,引誘他賣主求榮。」

教宗指出:「猶達斯心神不寧,貪念和對耶穌的愛令他備受煎熬。而他對耶穌的愛沒能化為具體的愛,卻虛無縹緲。因此,他回到司祭那裡,請求寬恕和救恩。但司祭們說:『這與我們何干?是你自己的事!』(瑪廿七4)魔鬼就是這麼說話,牠讓我們陷入絕望。」

教宗最後勉勵眾人說:「讓我們想想世界上許多道貌岸然、背地裡卻剝削他人的猶達斯;我們在選擇忠誠或利益時,暗藏於心的小猶達斯。我們人人都有能力背叛、出賣,選擇自身利益。我們人人都有機會受到貪戀錢財或未來福祉的吸引。『猶達斯,你在哪裡?』我們每個人要問自己:『你,猶達斯,我心中的小猶達斯,你究竟在哪裡?』」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