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仁樞機講道分享: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乙年)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 乙年

創  2:18-24

希  2:9-11

谷  10:2-12

相信我們現代的人不會以為自己可以隱居山林內,完全不再與人或經濟交易有任何接觸的。就是在山上可以狩獵和耕種,生活裏總會有些需要的和其他人購買或以物易物的。所以,為我們這些現代人來說,就沒有可能完全不用有其他人的存在。我們始終都需要有同伴和我們同道偕行的。

今天的第一篇聖經取自《創世紀》,當中提及上主認為「男人」單獨一人是不好,不健康的。所以就為他做了一位助手,是個「女人」。我當了主教後也有一位得力的助手,是教區為我聘請,授命於我的。但創世紀所提及的「助手」應該不是這種受聘和有從屬關係的人士。這裡的助手是指有親密關係的伴侶,可以互相補足,和對方一起可以幸福地生活及成長的。

且看男與女的身體構造就不難看到他們是可以怎樣配合和補足的了。雖然有人認為男人是大腦,女人是心臟。但這種分類法也未免太粗疏了。我也認識很細心,懂得用心來體驗生活的「暖男」。我也認識很有分析能力和十分聰明的「女強人」。無論是怎樣,一個上天賜予的幸福配搭就是能夠互相配合和補足。兩人成為一體,共同的心靈和意志的瑧境,所以是不可折散的。

可是,天作之合不一定是一帆風順,無憂無慮的。相反的是可以走過一段時間的困難和逆境中堅持的愛,才會讓雙方愛的質素更加昇華,愛得更深,更真實。正所謂「患難見真情」。耶穌基督對我們的愛就肯定是為了眾生在他患難時得見他的真情了。

但是要這樣地愛不是每個人或每對夫妻都可以承受得來的。因為若是真的不能夠或不願意承受下去,剩下來的只可以是心硬地要求異離。梅瑟就可能是因為體恤了百姓的輭弱人性而立了法容許人休妻的,但卻不包括休夫!可是這不能代表必定是上主的意思。只是人的法律開了一道方便門而已。當然 ,有些婚姻開始之先就是錯配,甚至可以說是在法律的角度下它是無效的。但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最後,與我們一起走人生路的上主,基督藉着聖神的陪同下和我們緊密地在一起,每天都在我們的心中嘗試與我們交流,鼓勵、安慰、提點和警醒我們。我們都是來自同一位上主,同一個源頭的。 所以,大家都是弟兄姊妹。耶穌可以讓自己為了我們這些手足們而死,我們也要效法他為更大的善與愛隨時準備犧牲自己。

有婚姻關係或當過父母的必然可以明白。父母為了子女的需要,夫妻為了維持婚姻關係及讓它得以成長,就是自己的犧牲看似沒有可見的回報,他們仍然是相信為了愛,為了對方,為了一個共同期盼的未來,這些犧牲都是有意義的。其實,受造界也需要我們這份犧牲的精神,環保才可以有機會成功。

愛得更大更深的,犧牲雖大,但它的意義才是讓願意犧牲的人喜樂與滿足的渠道。

+ 周守仁

教宗在新加坡主持彌撒:接納眾人,沒有偏愛和區別

圖片:Vatican Media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一些美好事物且存留下來,那只是因為在許多和不同的環境中,愛勝過了仇恨,關懷勝過了冷漠,慷慨勝過了自私」。這是教宗方濟各於2024年9月12日下午在新加坡國家體育場主持彌撒時,表達的思想。

5萬人參加了教宗主持的彌撒,就連足球場也坐滿了人。教宗抵達這偌大的體育場後,乘坐高爾夫球車在田徑跑道上長長地轉了一圈,問候在場的信友們,也向走近他的兒童和許多坐輪椅的病患打招呼;他在一對已婚夫婦的宗座降福書上簽名,與年幼的孩子拍了許多自拍照,並贈送《玫瑰經》念珠給所遇到的人。

愛才能建設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感謝新加坡教會「有豐富的恩典、朝氣蓬勃、不斷成長,並與其他教會團體及宗教保持建設性的對話」。教宗也對「令人驚嘆的國家體育場建築群」表示欣賞,強調如同世界上留下「積極標記」的任何一座建築物那樣,「讓這些壯觀建築物能夠建起的,不是金錢、不是技術,也不是工程,儘管它 是非常有用的途徑,而是愛」。

教宗引用彌撒中誦讀的聖保祿致哥林多信徒書信中的話,強調「愛才能建設」。教宗說:「事實上,任何一個善行的背後可能沒有傑出、強壯、富有、有創造力的人,但仍有如同我們一樣的脆弱男女,為他們而言,沒有愛,就沒有生命、沒有動力、沒有行動的理由,以及沒有力量去建設。」

沒有愛則一事無成

「如此一來,這個擁有數千座摩天大樓和大膽建築的大都會便成了一個標記:在每件作品的背後,都能發現許多愛的故事,它們來自在團體中彼此團結的男人和女人、為國家奉獻的公民、關心家庭的父母、專業人士和工人。」教宗繼續解釋說:「這些故事都寫在我們房屋的門面和街道的小路上,這些故事的記憶必須傳承下去,以提醒我們,沒有愛,持久的事物就無法誕生和成長。」

「有時宏偉壯觀的計劃能讓我們得意忘形,幻想能依靠自己,成為自己、自己的財富、自己的享受、自己的幸福的主人,但最終生活將我們帶回到唯一的現實:沒有愛,我們什麼都不是。」

尊重所有人

教宗強調:「信德能證實這一點,它告訴我們,我們能夠愛與被愛的根源乃是天主本身,天主無償地賜予我們生命,將我們從罪與死亡中釋放出來。這樣,我們就能看到天主之愛的反映。」

教宗引用聖若望保祿二世在 1986 年訪問新加坡時說過的話,進一步表示:「這愛的特點是極尊重所有人,不論他們的種族、信仰或任何使他們與我們不同的事物。」

接納所有人

「只有一種驚奇,它比我們在人手工程面前所感到的驚奇還要更大,那就是以更大的欣賞和尊重來接納。換句話說,接納我們每天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兄弟姊妹,沒有偏愛,也沒有區別,正如新加坡社會和教會作出的美好見證,她的種族如此多樣化,同時又如此團結一致。在天主眼中,最美麗的建築、最珍貴的寶藏、最有收益的投資就是我們,是我們這些蒙受同一個天父所愛的子女,而我們則蒙召去傳揚愛。」

回應天主無限的愛

教宗接著提到一些去實際踐行天主之愛的男女的典範:首先是聖母瑪利亞,當天教會禮儀剛好紀念聖母瑪利亞聖名。教宗說:「在她身上,我們看到天父的愛以最完美、最全面的方式彰顯出來:那就是一個母親的溫柔,她理解並寬恕一切,從不遺棄我們。」

「另一位是方濟各·沙勿略,他是這片土地所敬愛的聖人,在1544年寫給依納爵·羅耀拉及最初同伴的信中,表達了願意前往當時所有的大學,像瘋子那樣到處呼喊,撼動那些知識多於愛德的人,使他們受到推動為愛兄弟姊妹而成為傳教士 ,從內心深處說:『上主,我在這裡;你願意我做什麼?』」

說到這裡,教宗建議:「將這句話變成我們自己的話:『上主,我在這裡;你願意我做什麼?』讓這句話不僅在這幾天陪伴我們,而且也作為恆久的承諾,隨時準備回應愛和正義的邀請,今天這仍然是來自天主無限大愛的邀請。」

見證的火焰

彌撒結束時,新加坡總主教吳成才樞機感謝教宗的臨在,繼38年前聖若望保祿二世來訪後,伯多祿的繼承人再次踏上新加坡的土地。樞機表示:「如果說這次訪問點燃了我們信德的火焰,這是讓它在我們心中燃燒得更旺。」樞機的願望是,加固合一的聯繫,走在同道偕行和對話的道路上,保持「共融」、推進使命。唯有如此,教會才能為人類帶來希望,成為「基督的燈塔,愛與慈悲、憐憫、正義與包容的燈塔」。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東帝汶主持彌撒:孩童向我們展現卑微渺小的重要性

圖片:Vatican Media

東帝汶首都帝力西部濱海地區塔西·托魯廣場9月10日傍晚變成了敬禮天主的神聖場所,將近60萬人,也就是該國半數的人口聚集在這裡,參加由教宗方濟各親自主持的露天彌撒。在夕陽餘暉下,東帝汶的傳統舞蹈為感恩祭做了鋪墊,教宗用西班牙語講道,由東帝汶司鐸分段翻譯成該國官方語言德頓語。

嬰孩的誕生

當天禮儀的讀經和福音以德頓語恭讀,圍繞著一名嬰孩的誕生(參閱:依九1-6、路一26-38)。教宗緊扣這個主題,重申依撒意亞先知的話,說:「有一嬰孩為我們誕生了。」

教宗闡明,這些話最初是對耶路撒冷的居民說的,當時「那座城正處於繁盛時期」,卻道德淪喪。即使城市富裕闊綽,窮人卻被遺棄、忍飢挨餓,不忠的情況比比皆是,宗教敬禮「變得越來越只是形式主義」。

因此,依撒意亞先知來宣講天主所開啟的「新視野」。天主無論如何都不會「用軍力、武器和財富」來救他們,而是「通過一個兒子這份禮物」。

嬰孩是祝福也是記號

教宗繼續指出,「在世界每個地方」,嬰孩的誕生都是「喜樂與歡慶的光明時刻」,注入「對善的渴望,回歸純淨與簡樸」。

教宗強調:「東帝汶這裡有那麼多嬰孩,這是多麼美妙的事!你們是個年輕的國家,我們可以看到你們土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生命力。」

這是一份大禮,更是一個記號,提醒眾人務必要「為嬰孩、為弱小者騰出空間,接納他們、照顧他們」。

把自己變得卑微渺小

嬰孩誕生的這個記號也敦促我們要把自己變得卑微渺小。教宗鼓勵說:「我們不要害怕在天主和他人面前把自己變得卑微渺小。為了讓弟兄姐妹能過得更美好、更幸福,不要害怕失去我們原本的生活,付出我們的時間,改變我們的計劃並作出一些犧牲。」

他解釋道,這是「因為真正的君王風範是為了愛而奉獻生命,如同聖母瑪利亞和耶穌那樣。耶穌在十字架上付出一切,變得卑微渺小、無力自保、軟弱無助(參閱:斐二5-8),好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天父的國裡得到一席之地(參閱:若十四1-3)」。

一生謙卑的聖母

聖母瑪利亞也明白這個道理。教宗指出,聖母選擇了「一生卑微渺小,她服務、祈禱,為了給耶穌讓位而退居幕後。即使這要她付出極大的代價,即使她不太了解周遭所發生的一切」,她依然這麼做。

教宗最後鼓勵所有人「在世界上反映出天主聖愛那強烈卻溫柔的光」,用當天禮儀的答唱詠祈求上主「從塵埃裡提拔弱小的人,由糞土中舉揚窮苦的人,叫他與貴族的人共席,也與本國的王侯同位」(詠一一三7-8)。

建設國家進程中重要一步

彌撒結束之際,帝力總主教杜卡莫(Virgílio do Carmo da Silva)樞機向教宗表達了感激之情。樞機說:「今天,塔西·托魯這地方再次成了東帝汶人民一個歷史性事件的中心。」如果若望保祿二世教宗上次的訪問對於東帝汶獨立建國的「自決進程」來說是「關鍵的一步」,那麼今天教宗方濟各的臨在就是「國家及其身份和文化建設進程的重要一步」。

彌撒禮成後,教宗換下祭衣,乘車繞場問候了參禮的信友們。在場眾人揮舞著手中的梵蒂岡國旗和東帝汶國旗,熱情洋溢,高聲歡呼。直到夜幕降臨,信眾依然不減熱火,他們打開手機的手電筒揮動著,高唱聖歌,遲遲不肯散去。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莫爾斯比港主持彌撒:天主是我們人生的指南針

圖片:Vatican Media

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斯比港約翰·吉斯爵士體育場9月8日主日成了教宗方濟各與當地天主子民一起向天主獻上感恩祭的神聖場所。大型的白色舞台化為祭台,支柱畫上了原住民五顏六色的圖騰。身穿綠色祭衣的教宗,舉目所見皆是黃色、紅色、米色的鮮豔羽毛,呈現出巴布亞新幾內亞「在差異中的和諧」。共祭神長們踩著鼓聲及歌聲的節奏,朝著祭台邁進。這台彌撒用英語舉行,參禮者共有3.5萬人,有些人從半夜兩點開始等候教宗,與莫爾斯比港的一些司鐸一起「守夜」。彌撒一開始,歡樂的氣氛便有所收斂,全場沉浸在靜心祈禱的氛圍中,聆聽以皮欽語和克里奧爾語恭讀的兩篇讀經。

勇氣

勇氣與希望是伯多祿繼承人此行帶給這個「如此遙遠」的南太平洋島國的訊息。教宗在講道中闡明,巴新人民會覺得與世人、與上主隔絕,但他們其實「在聖神內、在上主內團結合一」。

「上主今天也對你們說:『巴布亞人民,鼓起勇氣來,不要畏懼!你要開放,向福音的喜樂開放、向與天主的相遇開放、向弟兄姊妹的愛開放。』願我們任何人都不要對這份邀請裝聾作啞。」

封閉的心

教宗指出,今天的人也會跟《馬爾谷福音》中的聾啞者一樣(谷七31-37),因為一個人若是把自己當成唯一的準則,他就會聽不見、看不到,無法與他人溝通交流,「受困於自己的聾啞」。為此,教宗鼓勵大家把目光放得更遠,同時也警惕心靈的無所作為。

「心靈的聾啞取決於我們的自我封閉,我們對天主、對他人關上了門:自私心態、冷眼旁觀、害怕冒險、埋怨、仇恨,以及還能繼續列舉的一大串。這一切使我們彼此疏遠:遠離天主、遠離弟兄姊妹,甚至遠離我們自己;它使我們遠離生活的喜樂。」

天主的親近

「對於這種疏遠,天主以截然不同的方式、以耶穌的親近」來回應。「祂是親近人們的天主、慈悲憐憫的天主,祂眷顧我們的生活,超越一切距離」。

指南針

治癒了聾啞者的是耶穌。「事實上,當我們感到彼此疏遠時,或者當我們選擇與天主、與弟兄姐妹、與異己者保持距離時,我們就自我封閉,把自己關在自己裡面,結果只是繞著自己轉,對天主聖言、對近人的吶喊充耳不聞,因為我們無法與天主、與近人交談」。

「『開了吧!』這是最重要的事:我們要向天主敞開、向弟兄姐妹、向福音敞開,使之成為我們人生的指南針。」

教宗最後邀請眾人走這條道路,效法真福馬祖科尼(Giovanni Mazzucconi)的芳表。他是宗座外方傳教會的傳教士,在仇恨信仰的浪潮下遇害身亡。「他在重重困難和敵意中,將基督帶到你們中間,不讓任何人對救恩喜訊裝聾作啞,卻使人人都能開口傳唱天主的聖愛。」

向加強軍備說不,願各國和受造界得享和平。教宗方濟各9月8日主日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斯比港約翰·吉斯爵士體育場主持彌撒聖祭後,帶領在場約3.5萬人誦念《三鐘經》。教宗懇請聖母的轉禱,願世人能和諧共處、團結一心。

「從這片蒙造物主所祝福的土地,我願與你們一起呼求至聖聖母瑪利亞的轉禱,為所有民族懇求和平之恩。我尤其為亞洲、大洋洲與太平洋這個世界上遼闊的地區祈求和平。和平,願各國享有和平,也願受造界得到和平。要向加強軍備和過度開發共同家園說不!向各民族與各文化的相遇說是,向人與萬物的和諧說是!」

願聖母助佑基督徒皈依

接著,教宗邀請信眾向聖母祈禱,並將「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教會的旅途」託付給聖母瑪利亞。教宗懇求進教之佑聖母瑪利亞護佑家庭,鞏固其團結,使「青年的夢想美好又有勇氣」,扶助並安慰「老人」,寬慰「病患和受苦者」。教宗也懇請聖母助佑所有基督徒轉向「天主的計劃、那些為人類大家庭帶來和平與正義的計劃」。

法國露德聖母朝聖地淹水

適逢9月8日聖母誕辰瞻禮,教宗最後念及「不幸遭到洪水打擊」的法國露德聖母朝聖地。該地區豪雨成災、河水暴漲,露德朝聖地部分區域淹水,聖母岩洞暫時關閉數小時。朝聖地表示,由於水災發生在深夜,沒有任何人受傷。朝聖地其他區域依然向公眾和朝聖者開放。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雅加達主持感恩祭:建設和平的文明,播撒愛的種子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雅加達的最後一項活動,是在格羅拉蓬卡諾(Gelora Bung Karno)體育場主持彌撒聖祭。在進入會場前,教宗先與雅加達的總主教蘇哈約(Ignatius Suharyo)樞機乘座車在鄰近的馬迪亞(Madya A)體育場繞場一週,問候聚集在那裡的信友們並接受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總統的問候。

然後,教宗來到格羅拉蓬卡諾體育場,一直面帶微笑地向人群致意,兩個體育場大約有 10 萬人。教宗在綠帽、黃帽和紅帽之間穿梭,並親吻在場所遇見的兒童。各式各樣的小旗不斷地揮舞,許多人用意大利語高呼:“教宗方濟各萬歲!”這些都反映出他在印尼的三天內,眾人對他的愛戴和情感。

希望的建設者

格羅拉蓬卡諾體育場在印尼實屬最大,而且在世界上最為明亮而引以自豪。體育場的看台以白色為主調,那裡有一個巨大的十字架。教宗就在這個地方為印尼的信友們主持彌撒聖祭,鼓勵他們“繼續不厭其煩地夢想和建設和平的文明”、播撒愛的種子、信心百倍地“走對話道路”,以他們特有的微笑繼續 “仁慈和親切”地待人。

讓聖言成為生命

聆聽聖言和活出聖言,這是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闡明的兩個基本態度,二者在當天彌撒的福音中不可分離。教宗表示,首先是聆聽聖言,然後將所聽到的聖言生活出來,如此我們才不會成為“欺騙自己的徒勞的聆聽者”,只用耳朵聽,卻不改變“思想、感覺及行為的方式” 。(參閱:雅一22)

教宗說:“賜予我們、我們所聆聽的聖言要求成為生命、轉化生命並在我們的生活中具體實踐出來。”

行程上的指南

彌撒福音講述耶穌在船上教訓群眾,教宗從中受到啟發,強調“人的心總是在尋求一個真理,使他們對幸福的渴望得到滿足”。但要當心,我們不應只滿足於“人的話語、這個世界的標準,以及塵世的判斷”,我們需要一道照亮的光、使心靈的沙漠得以解渴的活水。

“弟兄姊妹們,在世人話語的茫然與虛妄中,我們需要天主聖言,這是我們旅途中唯一的指南,在眾多的傷痛與迷惘中,這是唯一能將我們引領到生命真諦的話語。

教宗繼續表示:“若我們謙卑地迎接耶穌進入我們生命的小船,為祂騰出空間,聆聽祂的聖言,並讓聖言來質詢、震撼及改變我們,我們的信仰生活就開始了。”

勇於冒險

然而,觸動我們的聖言不能停留在抽象的層面,聖言“要求我們改變我們的目光,讓我們的心轉變為肖似基督的心;召喚我們在世界的海洋中勇敢地撒下福音的網”。這意味著去冒險、大膽地划向深處,儘管存在放棄的誘惑。

“上主以祂聖言所激起的力量,也要求我們划向深處,離開惡習、恐懼和平庸的死水海岸,敢於過上一種新的生活。魔鬼喜愛平庸!它從那裡進入,毀壞我們。”

靜默思索自己的挫敗

伯多祿聽從耶穌,儘管一夜未捕到魚,空網而歸。教宗說,我們也要像伯多祿那樣,信賴耶穌,“建設一個更公正的社會”、“在和平與對話的道路上奮勇向前”,這是印度尼西亞早已劃定的道路。關於人的挫敗,教宗邀請眾人在靜默中進行反思。

“失敗會抓住我們,讓我們成為它的俘虜,不可如此:不可成為失敗的俘虜,與其注視我們的空網,不如注視耶穌,信賴祂。不要看你的空網,要看耶穌,注視耶穌!祂會使你行走,使你一切順利:你要信賴耶穌。划向深處和再次撒網,我們總是要冒險,即使我們經歷了挫敗的夜晚,一無所獲的失望時刻。現在我要讓大家靜默一下,你們每個人都想想自己的挫敗。注視這些挫敗,我們要冒險,聽從天主聖言,勇敢向前進。”

為教會的益處一起行走

當天是加爾各答的德肋撒修女紀念日,教宗提到這位聖女的一段極美的話語:“若我們沒有任何東西能夠給出,我們就把空無給出。要記住,即使你沒有任何收穫,你也要從不厭煩地播種。”教宗說,這就是送給印尼人民的贈言,他們蒙召以和平的名撒網、划向深處。

“為了教會和社會的益處,你們要一起行走!你們要做希望的建設者,那是不會落空的福音的希望,為我們敞開無窮盡的喜樂。”

信仰、友愛、憐憫

彌撒結束時,雅加達的總主教蘇哈約樞機向教宗致詞,感謝他“不遠萬里、不辭辛苦”來到這個國家,表達他的關懷。總主教提到,信友們以祈禱和教宗此行的座右銘:信仰、友愛、憐憫,這三個詞為教宗的到訪做準備。教宗答道,“我在你們當中的訪問即將結束,我願意為我所受到的美好款待表示衷心的感謝”。教宗也感謝印尼當局和當地教會。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彌撒:在消費主義麻痺人心的社會裡,信仰是絆腳石

圖片:Vatican Media

面對社會和政治對我們提出的種種挑戰,需要信仰這個絆腳石。在意大利天主教會第50屆社會週閉幕之際,教宗方濟各於2024年7月7日主日上午在該國東北部城市的里雅斯特主持彌撒聖祭,作出這項勸勉。當天共祭的有98名神長和260名司鐸,在場約有8500名信友。塞爾維亞東正教會、希臘東正教會和信義宗教會的主教及牧者也參加了這台彌撒。

手指伸入社會傷痕的信仰

教宗指出,我們不需要自我封閉的宗教情愫,它在舉目望天時一點也不關心塵世所發生的事。相反地,我們的信仰應當扎根於那位降生成人的天主,祂進入歷史,醫治破碎的心。

「信仰使良心從麻痹中甦醒,把手指伸入社會的傷痕,對人類和歷史的未來提出疑問。這是一份急切不安的信仰,幫助我們克服心靈的平庸和懶散,並在往往因消費主義而麻木、無感的社會裡,成為扎進去肉裡的一根刺。更重要的是,信仰掃除人自私自利的各種盤算;信仰譴責罪惡,伸出手指痛斥不公義,打亂仗勢欺人者的計謀。多少人濫用信仰來剝削他人?那稱不上是信仰。」

消費主義、心靈毒瘤

教宗問道:「你們有沒有想過,消費主義、那急於浪費又渴望擁有更多的形態,是否進入了你們的心靈?消費主義是一道傷疤、是害心靈生病的毒瘤。」它使人變得自私自利、只關心自己。

信仰的絆腳石

接著,教宗回到主日福音(參閱:谷六1-6),邀請每一個人效法主耶穌。祂親自活出了「平凡日子的預言,進入子民的日常生活和經歷」。祂在納匝肋時,如同眾先知那樣被本鄉人拒絕,成了一塊絆腳石、令人反感的緣由。

教宗解釋道,「絆腳石妨礙這些人在耶穌身上認出天主的臨在。這塊絆腳石即為『祂是真人』的事實」。祂成了軟弱的,「甚至道成肉身、紆尊降貴為門徒們濯足」。

「弟兄姊妹,絆腳石即在於此:一份奠基於『真人真天主』的信仰,祂俯身親近世人,照顧世人,為我們受的傷而動了憐憫的心;祂承擔起我們的疲倦,為我們如同麵餅那樣被掰開。強而有力的天主在我的身邊,在一切事上滿足了我,祂是多麽迷人;軟弱的天主為了愛而死在十字架上,要求我也克服各種自私,為了世界的得救而獻出生命,祂也是令人不安的天主。」

耶穌是令人反感的緣由,因為祂「始終忠於祂的使命,沒有躲在模稜兩可的後面,沒有與政治和宗教權勢的邏輯妥協。祂把祂的生命當成愛的獻禮,獻給天父」。

天主的無限在人的卑微渺小內

每個基督徒都蒙召在生活的所有地方,包括黑暗的角落,為天主的國作見證。為此,教宗說:「我們不可忘記這點:天主藏身於我們的生活及城市的陰暗角落。在帶有磨難刻痕的臉龐上,在敗壞似乎得勝的地方,恰恰揭示了天主的臨在。天主的無限隱藏在人的卑微渺小內。正是在弱小者、被遺忘者、被丟棄者受傷的身軀內,上主施展威能,彰顯祂和藹可親的臨在。」

人人親如弟兄姊妹的生活

面對蔓延開來的罪惡,面對忍受屈辱的生活、工作的種種難題、移民飽嘗的煎熬、不公義的情況、服刑人的惡劣條件,面對「生命遭到殘忍對待、受傷並被殺害」的所有處境,我們不願意看到這一切,因為「我們害怕找到基督」。為此,教宗從的里雅斯特這個歐洲各民族、各文化的十字路口,敦促所有的人相信以和平與友愛為基礎的新文明。

教宗最後總結道:「我願意告訴這個的里雅斯特教會:向前邁進!你們要繼續在第一線傳揚希望的福音,尤其要向那些走巴爾幹路線而來的人,以及所有身心靈需要鼓勵和安慰的人。讓我們一起努力:因為當我們重新發現自己蒙天父所愛時,我們就能過上親如弟兄姊妹的生活。人人帶著接納的微笑和心靈的平安,親如弟兄姊妹。」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第一屆世界兒童節彌撒講道

圖片:Vatican Media

天主父創造了我們,聖子耶穌拯救了我們,天主聖神陪伴我們。教宗方濟各5月26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天主聖三節彌撒,以這番話向參加首屆世界兒童節的成千上萬孩童闡述了天主三位一體的奧秘。教宗以交談的方式展開講道,問孩子們說:「我們在這裡一同祈禱,祈求天主。你們同意嗎?」他重申,天主父是造物主,「祂很愛我們」,使我們成長。

Homily in English

謙卑向耶穌請求寬恕

教宗問孩子們,天主子叫什麼名字,孩童們高聲喊出:「耶穌!」教宗說,「讓我們求耶穌保佑我們、與我們同在」,因為「我們領聖體時,領受的是耶穌,耶穌寬恕我們的罪過」。始終如此、總是這樣、一直不變。耶穌寬恕「滿是罪愆的男女」,也寬恕「最糟糕的罪人」。

「你們不要忘記這點:耶穌寬恕一切,祂總是寬恕,而我們必須謙卑地請求寬恕。『寬恕我吧,上主!我犯了錯誤,我很軟弱。生活使我陷入困境,但祢寬恕一切。我渴望改變生命,求祢助佑我。』」

信仰之福

要解釋聖神是什麼,並不容易。教宗表示,聖神「在我們內」,因為我們藉著洗禮和聖事領受了祂。「祂賜給我們力量,在困難中安慰我們」。教宗強調聖神「在生活中陪伴我們」,並邀請孩子們把這句話複誦五遍。接著,教宗闡述了什麼是信仰的福樂。

「親愛的弟兄姊妹、男孩女孩,我們大家人人享有福樂,因為我們相信。信仰使我們幸福快樂。我們相信天主,大家一起說:『祂是聖父、聖子和聖神。』」

誦念《聖母經》並為和平祈禱

此外,眾基督徒也擁有一位母親,孩子們回答說,她是瑪利亞。教宗請眾人祈禱,全場誦念一遍《聖母經》。教宗說:「你們要為父母、祖父母,以及生病的孩子祈禱。你們要時常祈禱,特別是為和平祈禱,祈願沒有戰爭。」

在彌撒講道的尾聲,教宗問說:「聖神是做什麼的?」孩童齊聲回答:「祂是陪伴我們的。」

世界兒童節的活動結束之際,教宗宣布第二屆將於2026年9月份舉行。彌撒前,教宗與意大利部長會議主席梅洛尼(Giorgia Meloni)女士進行了短暫會晤。

世界兒童節官方網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周守仁樞機「聖母進教之佑紀念日-為中國教會祈禱」彌撒講道

進教之佑 — 中國教會祈禱 2024

依 7:10-14;路 1:39-45

有朋友曾經問我國內的教會是否特別有問題,所以需要上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提出普世教會在這「進教之佑」的紀念日特意為他們祈禱呢?那麼,我們香港教區就沒有我們自身的問題了嗎?當然不是。基督徒為其他人或團體祈禱,是否只是因為那些人士或團體出現了重大問題呢?

我們互相代禱是互相表達關懷及支持的方法。在祈禱中,我們為對方的需要表達理解,在靈性上也和他們站在一起,向大智的天主為對方的得益祈禱。也讓他們不感覺孤獨或被遺忘。其實,大愛的上主也從來未有離棄或忘記他們。祂是在陪伴著他們繼續往前走或努力更新,獲得聖化。

教宗方濟各在三天前的五月二十一日於梵蒂岡舉行的一個「上海教務會議(Concilium Sinense)百年紀念大會」中發表講話。他表達了那次是至今唯一的一次中國教務大會,英文是 “Council” 不是 “Meeting”。大會為中國教會的未來,除了改變一些錯誤的事情外,也為它的發展訂下重要的方針。

其中一樣,當時的教宗庇護十一世也親自介入了,就是要讓國藉司鐸祝聖為主教,把中國教會的聖統面孔漸變為中國人的。這是一個重要的教會本地化的轉捩點。所以當時與會的主教們,跟隨聖神的帶領下為中國教會未來牧民的方針作出重要的決定,中國教會的本地化其實已在百年前開始了。在某程度上這正是我們的現在。

在會議閉幕數天後,與會者前往上海的佘山聖母朝聖地朝聖。方濟各教宗也鼓勵我們在今天聯同國內的弟兄姊妹,「在精神上登上佘山,讓我們一起把在中國的主內弟兄姊妹們、全體中國人民,以及我們可憐的整個世界託付於進教之佑聖母瑪利亞,懇求她的轉禱,讓和平遍及各地。」

「進教之佑瑪利亞、佘山聖母,為我等祈!」

+ 周守仁樞機 (耶穌會會士)

After the young Virgin Mary accepted the invitation to be the mother of the Son of the Most High, she set out to cover a long distance through hills to visit her elderly cousin, Elizabeth, who was pregnant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young woman already displayed a proactive spirit in her, always ready to lend a hand to those who might have a need of her protective assistance.

Soon after sending her greetings to her cousin, Elizabeth filled with the Holy Spirit and proclaimed this in a loud voice, “Blessed are you who believed that was spoken to you by the Lord would be fulfilled.” Our Lady, with her staunch faith in God’s promise and her proactive spirit of mission, is the role model for our Church in China and all over the world.

The then Archbishop Celso Costantini was reported to have said at the first ever Concilium Sinense held in Shanghai a century ago, that the mission of the Church was to “evangelize, not colonize.” And this was reiterated by Pope Francis and his predecessors that the mission of the Church should not be a political one but evangelization. And there should be no inherent contradiction for one to be a good Christian and a good citizen.

Thanks be to God that we have great missionary models running before us in the great Apostle Paul and Fr. Matteo Ricci, showing us how to become “all things to all”. Indeed, one very important decision made at that first Concilium, with intervention from Pope Pius XI, was to ordain Chinese clergy as bishops for a Chinese Church. Inculturation of the Chinese Church had started a century ago. And that must continue.

As the Church in China commemorates this important landmark took place in Shanghai a century ago, let us join our sisters and brothers in the Mainland in prayers, for the further inculturation of the Chinese Church, in a synodal spiri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Holy Spirit.

Mary, help of Christians, Our Lady of Sheshan, pray for us!

+ Stephen Chow, S.J.

 

相關資訊:

請為中國教會祈禱:《向佘山聖母誦》

按此重溫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國教會信函》

按此下載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國教會信函》PDF 文件

 

教宗主持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

圖片:Vatican Media

在復活前夕的守夜時刻,教宗方濟各宣報耶穌復活的話語,打破了聖週六的寂靜,注入逾越的喜樂。同樣地,聖伯多祿大殿教宗祭台前五彩繽紛的花卉,也向在場六千名參禮者傳遞喜悅的氣氛。

3月30日復活前夕,超過兩百名神長與教宗共祭,包括樞機、主教和司鐸。當天晚上,教宗親自為八名慕道者施行洗禮,其中四人來自意大利、一人來自阿爾巴尼亞、一人來自日本、兩人來自韓國。

誦念信友禱詞時,眾人呼求天主引領「執政者的行動惠及公共利益與和平」,保護「世上萬民遠離戰爭、仇恨,不要對邪惡習以為常」。信友們也懇求天主在「窮人、病患和被邊緣化的人」身上,重新燃起「對有尊嚴且充滿祝福的生活的希望」。

在聖祭禮儀中,樞機團副團長桑德里(Leonardo Sandri)樞機在祭台前舉揚聖體聖血。他的兩側分別是樞機團團長雷(Giovanni Battista Re)樞機,以及聖座國務卿帕羅林(Pietro Parolin)樞機。領聖體時,教宗為八名新洗者開了聖體。

禮成後,教宗坐著輪椅,在信眾興高采烈的問候中,經過大殿中央走道,前往位於大門旁的母愛小堂。八名新領洗者已經在那裡就位,等待拍一張團體照,與教宗互祝節日。教宗與他們交談幾句後,再次經過大殿中央走道,從大殿側門離開,回到他的寓所聖瑪爾大之家。

教宗方濟各3月30日晚上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復活前夕守夜禮,邀請眾基督徒不要讓恐懼和苦澀囚禁在墳墓裡,不要讓「和平的渴望因仇恨的殘忍而破滅」,從而阻止通往喜樂的道路。8名慕道者在禮儀中領受聖洗聖事。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24年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全文:

婦女們在黎明的第一道曙光中前往墳墓,但她們的內心卻還保留著黑夜的陰暗。雖然走在路上,但她們仍然停留在原地:她們的心留在了十字架下。她們被聖週五的淚水模糊了視線,因痛苦而麻木,被封閉在一種感覺中,那就是一切都已結束,耶穌的事跡被一塊大石所封塵。正是這塊石頭成了她們思慮的重心。她們的確要知道:“誰給我們從墳墓門口滾開那塊石頭呢?”(谷十六3)。然而,當她們到達那地方時,逾越的驚人力量震撼了她們,經上記載:“她們舉目一望,看見那塊很大的石頭已經滾開了”(谷十六4)。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讓我們停留在這兩個時刻中,它們將我們帶入逾越奧跡前所未有的喜悅:首先,在第一個時刻,婦女們焦急地詢問誰將能把石頭滾開;然後,第二個時刻,她們抬頭一看,石頭已經滾開了。

首先,第一個時刻,有個問題困擾著她們因痛苦而破碎的心:誰能幫我們把墳墓的石頭滾開?那塊石頭表明耶穌歷史事件的終結,被埋葬在死亡的黑夜中。祂,來到世上的生命,卻被殺害;祂,彰顯了天父的慈愛,卻得不到憐憫;祂,使罪人從定罪的重壓中解脫出來,卻被判了十字架的刑罰。和平的君王,從石頭的暴怒中解救了一個通姦婦人,卻被埋葬在一塊大石頭後面。那塊石頭,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是婦女們心中所承載的象徵,是她們希望的終點:在它面前,一切都已破碎,藉著一個悲劇性痛苦的黑暗謎團,阻止了她們的夢想成為現實。

弟兄姐妹們,這種情況也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有時,我們會感到一塊墓石重重地壓在心口,窒息了生命,熄滅了信心,把我們囚禁在恐懼和苦澀的墳墓裡,阻斷了通往喜樂和希望的道路。這些是“死亡的巨石”,在行走的旅途中,在所有那些奪走我們熱情和前進力量的經歷和情境的時候,我們遇到它們:在觸及我們的痛苦、親人的死亡中,給我們留下無法填補的空虛;在失敗和恐懼中我們遇到它們,它們阻止我們實現內心的善;在各種封閉中我們遇到它們,它們抑制我們慷慨奔放、阻止我們向愛敞開心扉;在自私和冷漠的橡膠牆壁中我們遇到它們,它們是真正的橡膠牆壁,而自私和冷漠拒絕我們為創建更加公正、更合乎人性的城鎮和社會做出努力;在一切和平的渴望都因仇恨的殘忍和戰爭的凶猛而破滅的情況中我們遇到它們。當我們經歷這些失望時,我們會覺得許多夢想注定要破滅,我們也會焦急地想知道:誰給我們從墳墓門口滾開那塊石頭呢?

然而,同樣是那些心中充滿黑暗的婦女,卻見證了非同尋常的事件:當她們抬頭仰望時,看見那塊很大的石頭已經滾開了。這是基督的復活奧跡,這是天主的大能:生命戰勝死亡,光明戰勝黑暗,希望在失敗的廢墟中重生。是上主、無所不能的天主,滾開了石頭,並開始開啟我們的心,使希望永不終結。因此,我們也必須將目光投向祂。

接著,第二個時刻:讓我們把目光投向耶穌:祂承受了我們的人性後,下到死亡的深淵,用祂神性生命的力量穿越其間,為我們每個人打開了一條無限光明的通道。藉著聖神的力量,祂由天父從祂的、也就是從我們的肉體中復活,為人類揭開了新的一頁。從那一刻起,如果我們讓耶穌牽著我們的手,無論失敗和痛苦的經歷多麼傷害我們,都不能最終決定我們生命的意義和命運。從那一刻起,如果我們允許自己被復活的耶穌抓住,任何失敗、痛苦和死亡都不能阻擋我們邁向圓滿生命的旅程。從那一刻起,“我們基督徒說,這段歷史……有了意義,這段歷史具有涵蓋一切的意義,一種不再被荒謬和晦澀所汙染的意義……一個我們稱之為天主的意義……我們轉變的所有活水都朝向祂流淌;它們不會沉入虛無和荒謬的深淵……因為祂的墳墓是空的,祂曾死去,卻以活人的形象展示給人”(卡爾·拉內,《復活是什麼?聖週五和復活節的默想》,布雷西亞,2005年,33-35頁)。

弟兄姐妹們,耶穌是我們的逾越奧跡,祂是使我們從黑暗進入光明的那一位,祂永遠與我們相連,把我們從罪惡和死亡的深淵中拯救出來,將我們帶入寬恕和永生的光輝中。弟兄姐妹們,讓我們舉目仰望祂,迎接耶穌、生命的天主進入我們的生命,讓我們今天重新對祂說“是”,沒有大石能壓住我們的心,沒有墳墓能鎖住生活的喜悅,沒有任何失敗能把我們推向絕望。弟兄姐妹們,讓我們舉目仰望祂,求祂以復活的大能推開壓迫我們心靈的巨石。讓我們舉目仰望祂,復活的主,並且懷著堅定的信念前行,相信在我們的期待和死亡的陰暗深處,已經有祂帶來的永生。

親愛的姐妹和弟兄,在這個夜晚,在這神聖的夜晚,讓你的心充滿喜樂吧!我們要一起歌唱耶穌的復活:“歌唱吧,你們要一起歌唱,河流和平原,沙漠和高山……歌唱生命之主從墳墓中復活了,祂比一千個太陽還要明亮。被邪惡擊垮、被不義摧殘的民族、無處安身的民族、殉道的民族,你們要在今夜不再是絕望的歌者。痛苦的人不再被囚禁:祂打開了牆的缺口,急切地來到你們當中。讓意想不到的呼喊在黑暗中響起:祂活著,祂復活了!而你們,弟兄姐妹們,無論大小……你們在生活的艱辛中,你們覺得自己不配歌唱……一縷新的火焰在你們心中穿越,讓新鮮的氣息在你們的聲音中湧動。這是上主的逾越奧蹟,弟兄姐妹們,這是生者的節慶”(J-Y. QUELLEC, Dieu face nord, Ottignies 1998, 85-86)。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12名不同宗教信仰和國籍的女服刑人士洗腳:「天主寬恕一切」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3月28日聖週四,教宗方濟各在羅馬郊區的雷比比亞女子監獄主持了主的晚餐彌撒,並在那裡舉行了總是令人動容的濯足禮。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表示:「耶穌通過此舉教導我們服務的道路」。

在雷比比亞女子監獄,大約200名女服刑人參加了活動,包括一位年輕的母親和她3歲的小兒子。她們來自尼日利亞、秘魯、菲律賓、斯里蘭卡、埃塞俄比亞、保加利亞、烏克蘭、意大利,幾個俄羅斯人,甚至還有一名中國人。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從福音談起,重點講述了兩個情節。首先是洗腳:「耶穌謙卑自己,通過這個行為讓我們理解祂所說的:『我來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祂教導我們服務的道路。」教宗談到的另一個悲傷的情節,是「猶達斯的背叛,他沒有能力繼續愛下去,然後是金錢、自私導致了這個醜惡的行為。但是耶穌寬恕一切。耶穌總是寬恕。祂只要求我們請求寬恕。」教宗回憶起一位「智慧老婦人」的話:「耶穌永遠不會厭倦寬恕:厭倦請求寬恕的是我們。」教宗鼓勵大家向上主祈求「不厭其煩的恩典:我們每個人都會遇上大大小小的失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上主總是張開雙臂等待著我們,祂從不厭倦寬恕。」

隨後教宗為來自不同國籍和宗教信仰的12名女性洗腳,她們被教宗的舉止感動不已,泣不成聲,用各種語言向教宗說「謝謝」。彌撒結束時,3歲兒童和他的媽媽走向教宗,教宗給了他一顆復活巧克力蛋。教宗還為整個監獄送上了另一份禮物:一幅聖母抱耶穌像。教宗解釋說:「這幅聖像是別人送給我的,我立刻就想到了你們,這是對所有因與孩子分離而受苦的女性的惦念。」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