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值此困境,願眾人跨越分歧、團結一心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復活節八日慶期 星期二 彌撒

2020年4月14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特別為團結合一祈禱。他說:「讓我們祈求上主賜給我們互相合一的恩寵。願此刻的困難能促使我們發現彼此的共融、那始終勝過於各種分歧的合一。」

當天的讀經一記載,伯多祿宣講耶穌為默西亞,並勸眾人悔改(參閱:宗二36-41)。教宗由此展開彌撒講道,闡明悔改意味著「改變生活、恢復忠誠」。「忠誠這種人性態度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常見。我們經常自欺欺人,因而分心,打算跟隨假象。」

「舉例來說,勒哈貝罕的國家一鞏固,就捨棄了上主的法律,全以色列人也附和他(參閱:編下十二)。」

教宗指出:「這不僅是個歷史事實,更是個普遍狀況。我們往往一感到安全,就開始推展自己的計劃,逐漸遠離上主,並未持守忠誠。我的安全感並非上主所賜,而是一個偶像。這正是勒哈貝罕和以色列人的遭遇。王國一鞏固,他們就感到安全,遠離法律,改為崇拜偶像。我們會說:『可是我沒有跪拜偶像。』你或許沒有跪拜,但你確實尋求偶像,時常在心裡朝拜偶像。很多時候,自身的安全感為偶像開啟一扇門。安全感並非壞事。」

教宗表明:「安全感其實是一份恩寵,因為『上主與我同在』,所以我感到安全無虞。然而,倘若一份安全感是以自我為中心,令我遠離上主,像勒哈貝罕王那樣,我就成了不忠不信的人。保持忠信極為困難。整個以色列的歷史,以及後來教會的歷史,都充滿了不忠信、自私自利、自我安全感,使得天主子民遠離上主,喪失忠誠之恩。而我們之間、人與人之間,忠信當然也不是個受歡迎的美德。失信於人的情況比比皆是。」

當天的福音則提供了瑪利亞瑪達勒納的忠信榜樣:那名忠實的婦女從未忘記上主為她做的一切。她在悲劇前忠貞不渝,甚至認為自己能搬回遺體。她是個「柔弱卻忠誠的婦女」,教宗稱之為「宗徒中的宗徒」。

教宗最後邀請眾人:「懇求上主賜予忠誠之恩,並感謝上主恩賜祂的安全感,而非我們自己的安全。忠誠的美德永遠常存,卻難以維持。求上主親自來守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天皇后喜樂經:基督復活了,讓我們懷著信德看待所發生的一切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4月13日於復活節八日慶的星期一在宗座大樓圖書館主持天皇后喜樂經祈禱活動時說:「今天是喜樂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迴響著基督復活的喜訊。」

當天的福音記述婦女們看到埋葬基督的墳墓已空而感到非常害怕,耶穌顯現給她們說:「不要害怕!你們去,報告我的兄弟,叫他們往加里肋亞去,他們要在那裡看見我(瑪廿八10)。」

教宗說:「透過這些話語,復活主把傳教使命委托給婦女們。事實上,她們在基督公開生活中和祂受難時,樹立了忠誠、獻己和愛慕基督的美好榜樣。現在,耶穌以關注和偏愛的特殊舉止嘉獎她們。」

教宗接著表示:「如同瑪利亞那樣,婦女們總是先開始行動,之後才是門徒們和伯多祿為耶穌的復活做見證。在那以前,他們還沒有明白耶穌將要復活。他們的信德需要作出有質量的一大跳躍,只有聖神才能激勵他們這麼做。但是後來,他們成了見證人,為基督作證,且獻出自己的生命。從那一刻起,基督已復活的宣報傳遍各地,直到地極,成為眾人希望的喜訊。耶穌的復活告訴我們,死亡不是生命的最後終結,而是生命。」

「如此一來,天主為各時代的人展示了祂的慈愛。」

教宗說:「基督復活了,我們可以懷著信心看待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事件,即使是那些最困難、充滿痛苦和不確定的事件。這就是我們蒙召以言語、尤其是以生活見證宣報復活的訊息。願這訊息在我們的家中和我們的心中迴響著:『基督,我的希望,已經復活!』這份確信能鞏固每位受洗者的信德,特別鼓勵那些正在面對極大痛苦和困難的人。」

最後,教宗懇求聖母瑪利亞,耶穌死而復活的見證者,幫助我們堅信這救恩奧跡,因為它能改變生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願執政者和科學家為疫情找出解決之道,造福百姓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復活節八日慶期 星期一 彌撒

2020年4月13日,復活節八日慶典的星期一,教宗方濟各立即恢復了聖瑪爾大之家清晨彌撒的直播,以關懷眾多無法親自參禮的信友。教宗在彌撒開始之際念及政治人物和科學家,他說:「讓我們今天為執政者、科學家和政治人物祈禱,他們已著手研究出路、全球疫情過後的情況,『疫情後時期』早已開始:願他們找到正確的道路,始終造福人群、惠及百姓。」

當天的福音講述了婦女遇見復活主基督的事跡(參閱:瑪廿八8-15)。教宗指出:「這段福音章節呈現出一個日復一日的人性抉擇:在耶穌復活的喜樂與希望,以及對墳墓的眷戀之間作取捨。」

教宗首先談論這些「向前邁進、宣講喜訊」的婦女:「她們親眼見到、親手觸摸了復活主,看見墓穴空無一人;於是,她們毫不遲疑地踏上旅途。眾門徒反而遲疑了,他們無法相信,認為這些婦女異想天開。這群婦女堅信不移,她們的宣講傳揚至今:『耶穌復活了,祂活在我們中間。』」

接著,教宗告誡眾人:「最好別在空墓裡生活。許多難題促使我們走入這空墓,決定隱瞞事實。誠如耶穌所言,我們不能同時事奉天主和錢財(參閱:瑪六24),這是亙古不變的定律。為了走出現況,司祭和經師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一條金錢至上的道路,他們付出代價,買來沉默,目擊者的沉默。有個看守的士兵在耶穌死後,立即宣認說:『這人真是天主子!』(參閱:瑪廿七54)這些可憐的人不明事理,害怕走生命的道路;他們追隨了司祭和經師。這些人付出代價,買來沉默。」

教宗不諱言地說:「這是十足的腐敗。你如果不宣認耶穌基督是主,就該反省為什麼你封閉不開的墳墓在腐敗發臭。的確有很多人不宣認耶穌,因為他們不認識主,因為我們沒有言行一致地宣講,這是我們的過失。而今,面對新冠疫情、一個人人盼望早日結束的全球大災難,我們面前也出現了同樣的抉擇:要麼我們為生命、為百姓的復活背水一戰,要麼就事奉錢財,回到墳墓裡去,那是個由名望、奴役、戰爭、製造武器,以及兒童失學構成的墳墓。」

教宗最後帶領眾人祈禱說:「主啊!求祢在我們個人和社會生活裡,始終協助我們選擇宣講,引領我們選擇人民的福祉,永不陷入金錢至上的墳墓裡。」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復活主日大禮彌撒:勝利的君王,求祢垂憐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基督確實從死者中復活。勝利的君王,求祢垂憐我們。」

4月12日上午11點,教宗方濟各於聖伯多祿大殿宗座祭台主持復活主日大禮彌撒,在場眾人詠唱這段《復活節繼抒詠》,懇求復活主的憐憫。這台彌撒莊嚴隆重,少了以往的鮮花裝飾,多了一份由衷盼望。疫情當頭,現場參禮的信友屈指可數,禮儀經文和禱詞不以各地天主子民的母語誦讀,而是維持傳統上的拉丁文與希臘文的對經和福音,並使用現場參禮者熟悉的意大利語。

在這台彌撒中,教宗沒有講道,卻處處顯示出逾越奧跡的信德、走出死蔭幽谷的望德,以及憐憫世人的愛德。在阿肋路亞的頌揚聲中,在場眾人收斂心神,聆聽主的福音;在阿肋路亞的歡呼聲中,教宗為祭台和復活蠟燭獻香;在阿肋路亞的歌詠聲中,領完聖體的天主子民靜默祈禱。

在基督信仰的最高峰時刻,聖伯多祿大殿沒有過多的點綴,唯有簡潔的象徵物傳達出普世的共同心聲。聖瑪策祿堂的十字苦架,以及羅馬人民救援之母聖像供奉於宗座祭台前,教宗帶領著在場參禮的信友,以及透過各種媒體渠道參與其中的人們懇切祈禱,熱切盼望新冠疫情早日結束,病患得以減輕痛苦,亡者得享永恆的福樂,痛失摯愛的人獲得安慰,因此遭受各種磨難的人受到援助。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復活節文告全文:抵拒自私和分裂,這是團結的時刻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新冠疫情和武裝衝突的受害者是教宗方濟各今年在《復活節文告》中格外關心的對象。4月12日中午時分,在復活主日大禮彌撒結束之際,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的中央祭台前方,發表了他本年度的《復活節文告》,並向羅馬城及全世界頒賜降福。基督復活的希望是一種感染人心的訊息,傳給每個渴望喜訊的人。「基督、我的希望、已經復活!」當天繼抒詠的這句話,不是一句神奇妙語,而是愛戰勝邪惡根基的勝利。

在文告中,教宗特別念及疫情中的受苦者,尤其是病故的人,以及無法與臨終者道別的亡者家屬。教宗祈求耶穌賜給醫護人員力量,勉勵歐洲聯盟等國際組織團結一心,攜手度過難關。同時,教宗掛念著敘利亞、也門、伊拉克、黎巴嫩、烏克蘭東部、莫桑比克北部的緊張局勢,以及在利比亞、希臘、土耳其等地的難民,還有搖搖欲墜的委內瑞拉。

教宗提醒眾人,冷漠、自私、分裂和淡忘不是此時此刻該有的態度。願復活主耶穌在我們的心靈和生活中得勝,驅散人類苦難的黑暗,引領我們走入祂無盡的光榮。

以下是2020年教宗方濟各復活節文告全文: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復活節快樂!

今天,全世界都迴響著教會的宣報:「耶穌基督已復活了!」- 「祂真的復活了!」

這個喜訊如同在黑夜中點燃的一道嶄新火焰:這滿佈時代性挑戰的世界,此刻受到病毒大流行的磨難,我們人類大家庭陷入嚴峻考驗的黑夜。教會的聲音在這黑夜中迴響著:「基督──我的希望,已經復活!」(復活節的繼抒詠)

這是另一種「感染」,從人心擴散到人心,因為每一個人心中都期待著這喜訊。那是希望的感染:「基督──我的希望,已經復活!」這並非是什麼神奇妙語,能使問題消失。不,基督的復活絕非如此,而是愛戰勝邪惡根基的勝利,是一種不「迴避」痛苦和死亡的勝利。它穿越痛苦和死亡,在深淵中開啟一條通道,且化惡為善:這是天主大能的獨特標記。

復活主就是那被釘者,不是另一位。在祂光榮的肉體上帶著不可泯滅的傷痕:創傷變成希望的縫隙。讓我們把目光轉向祂,讓祂醫治受苦人類的創傷。

今天,我特別念及直接遭受新冠病毒打擊的人們:病患、亡者,以及那些因喪失摯愛而哀悼的人們──他們中有些人甚至無法跟亡者訣別。願生命之主接納亡者進入祂的國度,恩賜仍在考驗中的人慰藉和希望,尤其是年長者和孤獨的人。願上主使身處脆弱處境中的人,如那些在療養院服務、或在軍營及監獄裡生活的人,不缺乏安慰和所需的援助。為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孤單的復活節;從肉身的痛楚到經濟上的問題,人們都活在疫情帶來的憂苦和不安之中。

這疫症奪走的不只是情感的交流,也剝奪了眾人親自透過聖事──特別是聖體聖事及和好聖事──所能汲取的慰藉。這期間,在許多國家都無法領受這些聖事,但上主並沒有留下我們孤獨一人!在同心合一的祈禱中,我們確信祂的手將我們蔭庇(參閱:詠139:5),並向我們高聲重複說:不要害怕,「我已經復活了,而且與你同在!」(參閱:《羅馬彌撒經書》)

願耶穌,我們的逾越節,賜予各地的醫護人員力量和希望,他們透過對近人竭盡所能的照顧與關愛作出見證,甚至經常犧牲自己的健康。我們應向他們,一如向那些努力不懈確保民眾生活所需提供基本服務的人,以及向那些在許多國家為緩和人民的困難和苦楚而作出貢獻的軍警人員,致上關愛與感激之情。

在過去幾週,上百萬人的生活突然受到改變。為許多人,留在家中提供了他們一個契機去反省、中止生活繁忙的步伐、與摯愛在一起並享受他們的陪伴。可是,為許多人這也是一個對未來不確定而擔憂的時期,面臨失業的風險,以及現今危機帶來的其他後果。我鼓勵所有肩負政治責任的人士,為人民的福祉積極努力,提供必須的方法和工具,致使所有的人能過一個具有尊嚴的生活;並在環境許可的情形之下,使日常生活能恢復正常的運作。

現在不是冷漠的時候,因為全世界都在受苦,而世人必須要團結一致去面對這次的全球疫情。願復活的耶穌賜予希望給所有的窮人、所有的邊緣人,以及難民和無家可歸的人。願居住在世界各地城市和偏鄉的這些最弱小弟兄姊妹們不會孤獨無助。我們別讓他們缺乏基本必需品,由於許多工作現在停擺,醫藥等必需品難以取得,適當的醫療照顧機會更是難上加難。鑒於種種情況,但願國際制裁得以暫緩,因為這些制裁阻撓多個國家為本國國民接收充分的援助;但願所有國家有能力應對人民此刻最主要的需求,若不能直接免除最貧困國家的債務,至少要避免加重它們的預算。

現在不是自私的時候,因為我們正在面對的挑戰凝聚我們眾人,不分彼此。在世界上遭受新型冠狀病毒打擊的許多地區,我特別想到歐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大陸能再次崛起,是由於它具體的精誠團結精神,使它得以克服過去的敵對。這精誠團結的精神從未像此刻這般急迫,尤其是在當前處境下。願過去的這種敵對不會死灰復燃,而應是所有的人都視彼此為獨一無二的大家庭的一分子,並且守望相助。今天,歐盟面對一個時代性的挑戰,這不僅攸關歐盟的未來,更影響到全世界的前途。願大家不會錯過這機會來繼續證明精誠團結的精神,同時也尋找創新的解決問題辦法。另一個選擇純粹是自私自利和重蹈覆轍的誘惑,它恐怕會導致和平共處及後代發展陷入嚴峻考驗。

現在不是分裂的時候。願基督,我們的和平,光照衝突中所有的負責人員,好使他們有勇氣響應在全球範圍內立即停火的呼籲。現在不是繼續花費龐大資金製造和販賣武器的時候,而那些資金應是用在治療病人和搶救性命。反而,此刻該當終止心愛的敘利亞長期的浴血戰爭、也門衝突,以及伊拉克和黎巴嫩的緊張局勢。願現在是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再次對話的時刻,為尋求穩定和持久的解決問題辦法,使雙方和平共處。願生活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的人們不再受煎熬。願在非洲多個國家眾多無辜百姓遭受的恐怖攻擊得以終止。

現在不是遺忘的時候。願我們現在面對的危機不會讓我們忘記,許多其它緊急狀況令許多人受折磨。在亞洲,以及在非洲的許多人民,如在莫桑比克的北部德爾加杜角的百姓,正在經歴嚴重的人道危機。願生命之主讓他們感覺到祂親近他們。願上主溫暖眾多逃離戰爭、旱災和饑荒的難民和流離失所者的心靈。願上主賜予眾多的移民和難民保護,其中有許多是兒童,他們的生活條件令人難以忍受,在利比亞,以及在希臘和土耳其的邊界尤其如此。我也不想忘記萊斯沃斯島。願上主恩祐委內瑞拉境內達成具體和立即的解決方案,讓飽受政治、社會-經濟和醫療的嚴峻局勢之苦的人民能得到國際救援。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冷漠、自私、分裂、遺忘,真的並非是我們現在願意聽到的詞語。我們希望能永遠摒除這些詞語!當恐懼和死亡在我們心中得勝的時候,也就是說,當我們不讓主耶穌在我們的心中和我們的生活中戰勝時,這些詞語就好像占優勢。主耶穌戰勝了死亡,開啟了永恆救恩的途徑,願祂驅散我們可憐人類的黑暗,並引領我們進入祂永不日落的光榮日子。

藉著這些省思,我渴望祝福你們大家復活節快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復活前夕守夜禮講道全文:在遙遙無期的死寂中,基督徒蒙召傳揚生命的讚歌

CNS photo/Stefano Dal Pozzolo, pool

中文旁白:

空蕩蕩的聖伯多祿大殿,寥寥無幾的參禮者,沒有聖洗聖事的復活前夕守夜禮:教宗方濟各今年4月11日在這個罕見至極的背景下,帶領天主子民紀念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奧跡。由於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世界許多國家限制了群聚活動,教會暫停公開禮儀,以防疫情擴散。看著感染和死亡人數節節攀升,世人有如處於漫漫長夜,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走出「墳墓」。守夜禮的復活宣報詞再次迴盪於耳邊,提振基督徒的信望愛三德。教宗在講道中讚賞許多人此時此刻的愛德見證,堅定眾人對復活主耶穌的信德,重燃有關新生命的望德。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20年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全文:

「安息日既過」(瑪廿八1)婦女們前去墳墓那裡。這個神聖守夜禮的福音就這麼從「安息日」展開。它是逾越節三日慶典中我們最常忽略的一天,因為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從聖週五的十字架奔向復活主日的「阿肋路亞」。然而,今年我們比以往更加察覺到聖週六、一個寂靜無聲的日子。我們察覺到那天婦女們的情感能反映出我們自己。她們跟我們一樣,親眼目睹一場迅雷不及掩耳的悲慘磨難,看見死亡並且心如槁木。伴隨著痛苦而來的是恐懼:她們也會落個跟師傅同樣的下場嗎?然後是對未來的恐懼,一切都得重新建設。受傷的記憶、窒息的希望。對她們來說,那是最黑暗的時刻,對我們也是如此。

然而,在這種處境中,婦女們並非毫無作為。她們既沒有屈服於埋怨痛哭的黑暗勢力,也沒有沉浸在悲觀中不能自已,更沒有逃離現實。安息日那天,她們做了一件簡單而特殊的事:在家裡為耶穌的遺體準備香料。她們沒有棄絕愛:在心靈的黑暗中,她們燃起慈悲。聖母瑪利亞在安息日那一天——也就是後來敬禮她的日子裡——祈禱、盼望著,在痛苦的挑戰中信賴上主。在那安息日的黑暗裡,在「一週的第一日,天快亮時」,在那將要改變歷史的一天,這些毫不知情的婦女在做準備。耶穌宛如撒在地裡的種子,即將讓新生命的苗芽在世界上成長茁壯;而婦女們懷著愛在祈禱,促使希望開花綻放。在我們當下的悲痛日子裡,多少人曾經並正在實踐那些婦女的作為,藉著關懷、憐愛和祈禱的小小舉動,撒播希望的苗芽!

破曉時分,婦女們前往墳墓。天使在那裡告訴她們:「妳們不要害怕!祂不在這裡,祂復活了。」(參閱:瑪廿八5-6)在墓穴前,她們聽見生命的話語……。隨後,她們遇見耶穌、希望的緣由、宣講的明證,祂對她們說:「不要害怕!」(瑪廿八10)「你們不要恐懼、不要害怕」:這就是「希望的宣講」。今天對我們也是如此。就在今天,在我們當前的黑夜裡,天主不斷對我們說這些話。

今晚,我們獲得一個無法剝奪的基本權利,即:希望的權利。它是新的希望、活的希望,源自於天主。它不是單純的樂觀主義,不是在特定處境中的拍拍肩膀或鼓勵一下,一笑而過。不,它是天賜的恩典,我們無法憑一己之力取得。「一切都會好轉」,我們這幾週堅毅地說這句話,緊緊抓著我們人性的美,由衷說出激勵人心的話。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恐懼的增長,再怎麼勇敢的希望都會消逝。耶穌的希望則截然不同,它在心中注入一股確信,堅信天主能使一切好轉,因為祂甚至能使生命從墓穴走出來。

墓穴這個地方,人一旦進去,就不再出來。但是,耶穌卻為我們走了出來,為我們復活了,祂把生命帶到死亡之地,在石頭封過的地方展開新的歷史。祂既然推開了墳墓入口的石塊,就能挪開堵塞心靈的石頭。為此,我們不可以認命屈服,不可以拿石塊來壓抑希望。我們能夠且應該盼望,因為天主是忠信的。祂從不讓我們孤獨無助,卻時時眷顧我們:親臨在我們的每個境遇、傷痛、焦慮和死亡中。祂的光芒照亮墳墓的黑暗:今天祂要抵達生命中最黑暗的角落。弟兄姊妹,即使你早已在心中埋葬了希望,也不要投降:天主更為強大。黑暗和死亡沒有最終的話語權。放心,有天主在,一切都不會喪失!

放心:這是在《福音》中耶穌經常說的詞。有一次,其他人用了這個詞,告訴一名有需要的人,說:「放心!起來!耶穌叫你呢!」(參閱:谷十49)是復活主耶穌扶起我們這些有需要的人。你若是在旅途中軟弱又脆弱,你如果失足跌倒,不要害怕,天主必會對你伸出援手,告訴你:「放心!」而你或許會像阿邦迪奧神父一樣,說:「放心的勇氣是人給不了的。」(參閱:《約婚夫婦》,第廿五章)你無法給,卻能領受,視之為一份恩典。只要在祈禱中敞開心扉,稍微挪開那塊堵住心門的石頭,讓耶穌的光芒透進來。只要邀請祂,說:「耶穌,請進入我的恐懼中,求祢也對我說:放心!」因著祢,上主,我們就算遭受磨難,也不會心神不寧。我們心中無論藏著什麼悲傷,我們都會感到必須盼望,因為藉著祢,十字架化為復活,因為在黑夜裡,祢與我們同在:祢是種種不確定性中的確信、悄無聲息中的聖言,任何事都不能奪走祢對我們的愛。

這是逾越奧跡的宣講、希望的宣講。它蘊含著第二部分,也就是「派遣」。耶穌說:「妳們去,報告我的兄弟,叫他們往加里肋亞去,他們要在那裡看見我。」(瑪廿八10)天使說:「祂在你們以先往加里肋亞去。」(瑪廿八7)上主先我們而行,祂總是先我們而行。得知祂走在我們前面,體嘗過我們的生命和死亡,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祂這麼做,是為了先我們一步抵達加里肋亞;那裡對祂和祂的門徒來說,是個回顧日常生活、家庭和工作的地方。耶穌渴望我們把希望帶到那裡去,帶到每天的生活中。而加里肋亞對門徒們來說,也是個充滿回憶的地方,尤其是關於初次蒙召叫的記憶。回到加里肋亞,意味著想起自己蒙天主所愛、所召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加里肋亞。我們需要再次踏上旅途,牢記愛的白白召叫在我的加里肋亞那裡令我們得到生命、重獲新生。這始終是重新出發的起點,特別是在危機中、在磨難時刻。在我的加里肋亞的回憶裡。

此外,加里肋亞也是偏遠地區,遠離耶路撒冷。它不僅在地理位置上距離遙遠:在神聖性方面,加里肋亞也遠遠不及聖城。它是個各民族雜居的區域,百姓的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它是「外方人的加里肋亞」(參閱:瑪四15)。耶穌派遣門徒到那裡,從那裡重新出發。這對我們有什麼意義?意義在於希望的宣講並不侷限在我們的神聖空間裡,卻要帶給所有的人。因為人人需要受到鼓舞,要是連我們這些親手摸過「生命的聖言」的人都不做這件事(壹若一1),那麼還有誰會做這件事?做個安慰他人、替人分擔壓力、鼓舞人心的基督徒,是多麼地美好:這樣就成了在死亡時期宣講生命的人!在每個加里肋亞、在我們所屬並屬於我們的世人居住的地方,由於人人互為弟兄姊妹,我們要帶去生命的讚歌!讓我們終結死亡的呼號,停止戰爭!願武器的生產和交易得以終止,因為我們需要的是糧食,不是槍枝。願墮胎不再發生,如此的行徑殺害無辜的生命。願擁有財物的人打開心胸,幫助生活必需品短缺的人不再兩手空空。

婦女們最後「抱住耶穌的腳」(瑪廿八9),那雙千里迢迢來與我們相會,甚至步入又走出墳墓的腳。她們擁抱的腳踐踏了死亡,開闢了希望的道路。復活主耶穌,我們這些尋找希望的朝聖者,今天緊抓著祢不放。我們轉身背向死亡,向祢敞開心門,因為祢是生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聖伯多祿廣場恭拜苦路

CNS photo/Vatican Media

Via Crucis, Via Lucis。十字架之路,光之路。在耶穌的痛苦與死亡中,人類重生了!他的殉命帶來了對永恆生命的確信。4月10日聖週五晚上九時,教宗方濟各面對著一個冷清、寂靜、幾乎無人的聖伯多祿廣場,在昏暗的燈光照耀下,在安置於地上畫出苦路路線的無數油燈火焰閃爍下,主持了恭拜苦路禮儀,紀念我主耶穌的十字架苦難和死亡,默想許多無名小卒在罪惡前不認命服輸的痛苦與希望。

CNS photo/Vatican Media

聖伯多祿廣場的冷清與以往在羅馬鬥獸場舉行恭拜苦路禮儀時的人山人海、千萬朵燭光閃耀的場景有天淵之別,然而,讓人感覺到的虔敬、肅穆氣氛卻毫無兩樣。這裡是基督信仰的中心,那裡是殉道者致命的所在。安放在大殿前階梯上的聖瑪策祿堂的十字架,提醒了我們主耶穌為拯救人類不惜忍受十字架的痛苦犧牲自己性命。兩個星期前,教宗曾特別在這十字架前祈禱,求天主終止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傳染病。然而十字架也是我們在這塵世生命中所不能避免的,尤其是處境困苦的弱小者,如在監獄中服刑的人。為了讓他們有機會傾訴他們的痛苦、焦慮和希望,教宗特別邀請意大利帕多瓦「雙樓」監獄中的服刑人士和為他們工作的人撰寫十四處苦路的默想,他們中有5位是服刑人士,其他的包括凶殺案的受害家庭、被判終身監禁服刑人士的女兒、服刑人士教育工作者、被誣告而官司纏身十年的司鐸、刑事法官、服刑人士的母親、要理教員、獄警。他們的心聲在聖伯多祿廣場發出迴響,句句扣人心弦,也通過電視、電台廣播、網絡媒體的實況直播,到達全世界各地的人的心中。

一位服終身徒刑的服刑人士說,「把祂釘在十字架上」的呼喊,他感同身受,因為他在法庭受審時常聽到針對他的類似的話。貧窮、失學、家庭不和、受排斥、無知,似乎是一般服刑人的共同背景,這位服刑人士把自己比作巴拉巴,他在監獄29年後仍然有能力為自己過去所作的惡感到羞恥,他也一直在尋找生命。今天,他感到那位和他一樣被判刑的無辜者來到監獄中,來尋找他,教給他生命的事。

另一位服刑人士曾遭受許多不公義的待遇,在一次控制不住的憤怒中,他跌倒了,殺了一個人,犯了滔天大罪。在監獄裡,他瀕臨自殺的邊緣,幸而後來找到了光明,他遇到一些人令他恢復信心,知道世界上仍然有善心人。

一位服刑人士則說,監獄生活是個非常沈重的十字架,幸而有被稱為基勒乃人西滿的志工們,他們像那位西滿替耶穌背十字架一樣幫助服刑人。他也夢想自己有一天能成為帶給他人喜樂的西滿。

一位因販毒罪而入獄並連累自己的家人陷入牢獄之苦的服刑人士,為自己的罪行深感羞愧,他說,邪惡不斷掌控他的生命,成了一個難以背負的十字架。只有在今天,他才承認他過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如今他既然知道了,便竭力在天主的幫助下重建自己的生命。

耶穌第三次跌倒。跌倒了再爬起來,是一位服刑人的見證。他像伯多祿三次背叛主一樣,總為自己的過錯找藉口,雖然如此,他心中也總存留了一絲善。他感到,雖然自己已經破碎不堪,但仍然可以重新整合起來。

無罪的耶穌卻被釘十字架。一位被誣告的司鐸在官司纏身十年後終於沉冤得雪。在這不公平地被懷疑受指責遭辱罵的十年中,也遇到許許多多的基勒乃人西滿從旁協助他背這十字架。他無罪獲釋的那一天,他感到比打官司以前更加快樂,因為他實際體驗了天主在他身上的行動。被釘在十字架上,令他更加認識他的司鐸職務。

做父母的人如何能夠忍受子女慘死的哀痛?!他們的女兒被殺害,就在他們悲痛欲絕的時候,主耶穌賜給了他們相愛的恩典,使他們能夠互相扶持,並本著愛德為他人服務。他們因而體驗到天主的愛能使人重生。

母子相遇時那種愛的眼神的交會,是一位服刑人士的母親的體驗。她從未放棄兒子,從兒子被捕那一刻,她心中的創痛一日比一日加劇。她把兒子托付給聖母,她心中的恐懼也只能向聖母傾訴,因為聖母陪伴聖子上加爾瓦略山時和她有同樣的感受。她願意像聖母那樣以愛的目光注視兒子,令兒子不感到孤單無靠。

父親入獄服終身徒刑,28年來女兒猶如被判沒有父愛的罪,她周遊意大利各地,只為到不同的監獄中探望父親。為了愛,她繼續懷著哪天父親回家的希望。

一位熱心的要理教員願意像聖婦韋羅尼加用手帕抹乾耶穌臉上的血汗那樣抹乾服刑人士的眼淚,但是要消除他們的焦慮,她深感無力,只有默默地陪伴在他們身邊。

一位服刑人士的教育工作者觀察到監獄中許多人像耶穌被脫去衣服那樣被脫去了尊嚴。他們常常無法明白自己所犯的錯,但有時又像嬰兒一樣是可以重新塑造的。這工作當然不容易。

一位刑事法官指出,只在懷抱不把人總釘在十字架上的慈悲下,才能有真正的公義。必須幫助人重新站起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先認識在罪過後面的他。

60年在監獄服務的會士志工,懷著慈悲的心聆聽服刑人士,轉移他們的錯誤視線,使他們重獲向善的信心和力量。他說,這是教會的使命。

身為終身執事的獄警,在苦路第十四處的默想中說,在監獄裡,一個好人可能變成暴虐的人,一個壞人可能變好,這也要看他自己。獄警的工作是給予服刑人士改過遷善的機會。

整個苦路禮儀在優美的聖歌陪伴下莊嚴的進行,默想中陳述的事實,感人肺腑。教宗專注地聆聽,並誦念了每一處的禱詞。舉十字架走苦路的人士包括一位前服刑人士,照顧新冠病毒患者的羅馬天主教杰梅利醫院和梵蒂岡的醫護人員。在遊行隊伍走到苦路第十二處時,燈光照亮了聖瑪策祿堂的十字架。架上耶穌面孔和肋旁的鮮血歷歷在目。瞻仰基督苦像的同時,令人不禁要為天主聖子忍辱受苦犧牲性命來救贖人類的恩典感恩,並求天主終止病毒疫情。苦路禮儀結束前,教宗降福了大家。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梵蒂岡主受難日禮儀:隱形的「毒蛇」咬傷世人,我們要瞻仰被高舉的天主子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基督的十字架改變了人類痛苦與磨難的意義。天主子親自承擔了苦難,使之徹底得到救贖。」藉由這救贖的真光,我們得以在當前悲慘的疫情中看到兩個正面效果:一是打破人類無所不能的錯覺,二是增進團結互助的情操。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神父4月10日聖週五在主受難日禮儀中如此闡述了基督聖死與復活的現實意義。當天傍晚6點,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的宗座祭台主持了這項禮儀,並由教宗府講道神師負責禮儀講道。

在這禮儀中,眾人特別為當前疫情時期心神憂慮的人祈禱。教宗祈求說:「全能永生的天主、受苦者的避難所,求祢垂憐祢兒女在這疫情中遭受的磨難,減輕患者的病痛,給照顧他們的人施以力量,接納亡者獲享安息,並在這段混亂不安的時期,助祐人人尋獲祢的慈悲。」

坎塔拉梅薩神父的講道也與當下的疫情緊密相連。他首先指出,耶穌的聖死帶來種種正面效果:「使信祂的人成義,與天主和好,並對永生充滿望德」(參閱:羅五1-5)。「基督的十字架改變了人類痛苦與磨難的意義。天主子親自承擔了苦難,使之徹底得到救贖。因著基督的十字聖架,苦難成了人類的某種『普世救恩的聖事』」。

教宗府講道神師接著引領眾人超越新冠疫情造成的悲慘處境,進而省思其正面效果。他表示,「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使我們猛然警覺到人類一直面臨的莫大危險」,即:人類無所不能的錯覺。「只要一個渺小至極的病毒,就能提醒我們人終將一死,而且軍事威力和科技不足以拯救我們」。誠如《聖詠》所言:「人在富貴中,不深思遠慮,將與牲畜無異,都要死去。」(四十九21)

面對當前苦難,世人或許會問:「天主在哪裡?祢為什麼放任我們受苦?」然而,天主說過:「我對你們所懷的計劃,是和平而不是災禍的計劃。」(耶廿九11)坎塔拉梅薩神父表示,「上主曾在拉匝祿死亡的那天落淚,今日祂也為人類遭受的災難痛哭。天主有如每個為人父母者那樣痛苦煎熬。我們有朝一日發現這點時,必將為我們曾在生活中對上主的種種指控感到羞愧。天主與我們同悲共苦,為使我們跨越這苦難」。

眼前的醫療衛生危機帶來的另一個正面效果是「團結互助的情操」。教宗府講道神師強調,「在我們的記憶中,各國人民從未感到如此團結、這般平等」,並且擱置爭議。「病毒不認識國界。轉眼之間,它打破所有的藩籬和區別,包括種族、宗教、富貴和權勢之分。疫情過後,我們不該走回頭路」,錯失這個良機。「我們不能讓椎心之痛、許多人的死亡,以及醫護人員的英勇奮鬥徒勞無功」。

此刻是個實現依撒意亞先知預言的時機:把刀劍鑄成鋤頭、槍矛製成鐮刀;民族和民族不再持刀相向,人也不再學習戰鬥。(參閱:二4)坎塔拉梅薩神父呼籲停止軍備競賽,邀請青年為此竭力發出呼聲。他祈願耗費在軍事上的龐大資源,能用於解決燃眉之急,諸如醫療、衛生、糧食、根除貧窮和守護受造界等問題。

此外,天主聖言教導我們,我們的首要之務是呼求天主的救援(參閱:詠四十四24-27;谷四38)。天主必將俯聽我們的祈禱,施以恩寵,因為耶穌親口說:「你們求,必要給你們。」(瑪七7)再者,以色列子民被毒蛇咬傷後,梅瑟替子民向天主求情,天主遂吩咐梅瑟製作一條銅蛇,讓瞻仰銅蛇的人得以生存(參閱:戶廿一4-9)。在聖週五的這一天,人子也「照樣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祂內得永生」(參閱:若三14-15)。而此時此刻,「我們也被隱形的毒『蛇』咬傷」,坎塔拉梅薩神父鼓勵我們仰望「那為我們被高舉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並為自己和全人類朝拜祂」。「凡是懷著信德瞻仰祂的人,必不會丟失生命;如果死亡,也將是為了進入永生。」

耶穌從死者中復活,我們也將會如此。教宗府講道神師最後表示,「我們將走出目前宛如墳墓的家,但不是為了像拉匝祿那樣恢復原本的生活,而是為了跟耶穌一樣獲得新生命。那將是個更加友愛、更富有人情味、更符合基督信仰的生活」。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主的晚餐彌撒:我不得不惦記眾司鐸

CNS photo/Vatican Media via Reuters

2020年4月9日傍晚,教宗方濟各在主的晚餐彌撒中以三個關鍵詞展開講道:聖體聖事、服務和傅油。由於新冠疫情的緣故,本年度暫緩了聖週四例行的祝聖聖油彌撒,並取消主的晚餐彌撒中的濯足禮。為此,教宗格外念及司鐸弟兄們,尤其是在疫情下犧牲奉獻,不惜獻出自己生命的司鐸。

在這台紀念耶穌建立聖體聖事的彌撒裡,教宗首先在講道中闡述了聖體聖事的意義。

教宗說:「上主渴望在聖體聖事中與我們同在,而我們成為主的聖體龕。這是個餅和酒化為聖體聖血的奧跡,也是個上主臨在於我們內的奧跡。再者,服務的舉動是進入天國的條件。我們固然要服務,但是上主對伯多祿的一番話(參閱:若十三1-15),表明了我們必須接受上主的服務,讓天主的僕人成為我們的僕人,否則我們就進不了天國。」

教宗接著想起眾司鐸,從新祝聖的司鐸到教宗,「都是領受上主傅油的司鐸」,職責是舉行感恩祭和服務子民。教宗格外惦念著「為上主獻出生命的司鐸」:這幾天,光是在意大利,就有60多位司鐸過世,因為他們生前在醫院關懷病患。這些司鐸和醫護人員都是「鄰家的聖人」。教宗也提到在聖週陪伴服刑人的司鐸、客逝異鄉的傳教司鐸、默默無聞的司鐸、在偏遠山區負責多個堂區的司鐸、叫得出全村人名的司鐸、遭到毀謗的司鐸、身陷危機的司鐸等。

人人都是罪人,司鐸、主教和教宗也不例外。為此,教宗鼓勵司鐸「不忘請求寬恕和施予寬恕」。「當下若是無法施予聖事性的寬恕,至少要為弟兄姊妹提供安慰,給予陪伴,敞開大門,等待對方回心轉意」。

此外,教宗期許司鐸們別像伯多祿那樣固執,卻要接受上主替自己濯足。教宗說:「上主是你們的僕役,祂親近你們,好能賜給你們力量,替你們濯足。」教宗最後感謝上主賜下司鐸職的恩寵,並重申說:「耶穌愛你們。祂只求你們接受祂來替你們濯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收看中文網上直播:教宗方濟各主持復活前夕守夜禮

CNS photo/Paul Haring

新冠疫情當前,普世教會今年的逾越節三日慶典顯得格外不一樣。教宗方濟各在4月5日聖枝主日誦念三鐘經後,邀請那些無法參與禮儀慶典的信友和家庭「在家中一同祈禱」,也可以透過科技媒體收看或收聽相關的禮儀。

梵蒂岡新聞網按照慣例,將實況轉播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主禮的復活前夕守夜禮,有中文同步解說。

直播時間

4月11日
加拿大東岸時間下午3時
西岸時間中午12時

4月12日
中港台凌晨3時

收看直播

收聽直播

請您在2020年4月12日北京時間淩晨2點55分開始收聽。使用的波長和頻率分別是: 41.01公尺,7315千赫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