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首屆世界窮人日彌撒

2017年11月19日(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第一屆世界窮人日彌撒,透過主日福音中「塔冷通的比喻」指出人的可惡在於不行善。當天,大約4000位需要幫助的人、生活拮据的人,以及窮人在義工們的陪伴下參加了這台特殊的彌撒。他們不僅來自羅馬及拉齊奧大區,也來自其它國家的教區。彌撒結束後,他們中的1500人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與教宗方濟各共進午餐。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表示:「我們所面臨的危險就是像那位可惡的僕人那樣行事,因為『不作任何惡事並不夠』(瑪25:26)。天主不是一個檢票員,檢查乘客是否買票,而是一位尋找子女的父親,把自己的財產託付給他們。那些另外賺了塔冷通的人擁有和天主一樣的邏輯,他們為愛而冒險,為他人而投下自己的性命,不接受一成不變的狀況。只有一件事可以忽略,那就是自己的利益。這是唯一正當的疏忽。」

教宗告誡道:「有損於窮人的疏忽有一個更確切的名字—『冷漠』,它指的是當我們遇到需要幫助的弟兄姐妹時把頭轉向一邊。具體而言,我們該如何取悅天主呢?《瑪竇福音》中耶穌的這句話答道:「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

教宗說:「祂所寵愛的最小弟兄是饑餓的人、患病的人、作客的人、坐監的人、貧困的人、被遺棄的人、孤苦無依的人、需要幫助卻被丟棄的人。透過他們的面容,我們可以想像天主的面容;從他們的口中,即使因痛苦而緊閉,我們也能聽到天主的話:『這是我的身體』(瑪26:26)。」

教宗進而勉勵道:「我們要學習克勝冷漠,以具體行動伸出援手幫助窮人,幫助上主受傷的肉體,因為在窮人身上,在他們的脆弱中,蘊藏著一種救恩的力量,那是我們進入天堂的通行證。窮人是我們真正的財富,對我們而言,照顧他們是我們的福音本分。我們不僅要給予他們麵包,也要與他們一起掰開聖言的餅,而他們是聖言最自然的對象。愛窮人意味著與窮人一起對抗貧困,無論在靈性上,還是在物質上。如果說,愛天主和近人是真正重要的事,而其它一切都將過去,那麼對我而言,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呢?」

這是教宗最後留給我們的問題,他也勉勵我們:「不要為自己尋求剩餘,而要尋求他人的益處,如此我們必將一分一毫也不缺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想想死亡對我們有好處,那將是我們與上主的相遇

十一月十七日 聖依撒伯爾匈牙利 彌撒

讀經一:恭讀智慧篇 13:1-9

凡不認識天主的人,都是真正的愚人,因為他們未能從看得見的美物,去發現那自有者;注意了工程,卻不認識工程師;反而認火、風、流動的空氣、運轉的星辰、洪流的巨濤、天上的光體,為統治世界的神。如果有人因這些東西的美麗而著迷,奉之為神;那麼,他們就應知道:這些美物的主宰更是美麗,因為都是美麗的唯一根源所創造的。如果有人驚奇這些東西的力量和效能,就應明白:創造這些東西的更有能力;因為從受造物的偉大和美麗,人可以推想到這些東西的創造者。不過,這種人的罪尚較輕微,因為他們尋找天主,也有意找到,卻一時誤入迷途:這或許是由於他們所見的世物實在美麗,因此在專心研究時只追求外表;但他們仍然不能推辭無過:因為他們既然能知道得如此淵博,甚至能探究宇宙,為何不能及早發現這些東西的主宰呢?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17:26-37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說:「在諾厄的日子裏怎樣,在人子的日子裏也要怎樣:那時,人們吃喝婚嫁,直到諾厄進入方舟的那天,洪水來了,消滅了所有的人。又如在羅特的日子裏,人們吃喝買賣,耕種建造,但在羅特離開索多瑪的那一天,火及硫磺自天降下,消滅了所有的人:在人子顯現的日子裏,也要這樣。「在那一日,那在屋頂上的,不要下來拿取在屋裏的器具;那在田裏的,也同樣不要回家。你們要記得羅特的妻子!不論誰,若想保全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凡喪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我告訴你們:在這一夜,兩個人同在一張床上,一個被接去,而一個被遺棄;兩個女人一起推磨,一個被接去,而一個被遺棄。」門徒問耶穌說:「主,在那裏發生呢?」耶穌回答說:「那裏有屍體,老鷹就聚集在那裏。」

2017年11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教會透過當天選讀的福音邀請我們反省世界的終結,以及我們每個人的終結(路17:26-37)。

福音敘述了人們在洪水滅世和火燒索多瑪城前的日常生活:吃喝,買賣,婚嫁,直到上主大顯威能的那一天,那時一切都將改變。

教宗說:「教會是母親,她希望我們每個人反省自己的死亡。我們都習慣了生活的常態:時間表、事務、工作、假期,我們認為生活將一直這樣持續下去。然而,總有一天,耶穌將召叫我們,對我們說:『來吧!』對有些人,這召叫將突然降臨;對另一些人,他們卻得經歷長期的病苦。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但召叫一定會來。那將是一個驚喜,之後還有另一個上主的驚喜,即永生。因此,教會在這些日子對我們說:停一停,停下來想一想死亡。」

教宗指出某些常出現的情況:「參加殯葬守夜禮或前去掃墓已成了一個社會行為,人們去那裡與他人聊天,有時候也吃酒席,這些活動更像是一種聚會,為的是不去思考。教會、上主今天慈善地對我們每個人說:『停下來,停下來,生活不會天天如此。你不要習慣地認為這將一成不變。有一天你會被帶走,另一個被留下;你將被帶走。』那是跟著上主走了。想一想我們的生命必將終結,這對我們有好處。例如,在開始一個新的工作日時,我們可以這樣反省:今天或許是我的最後一天。我不知道,但我將努力工作。在家庭關係中,在我們去看病時也是如此。」

「想一想,死亡不是不好的幻想,而是一個事實。是好、是壞取決於我,取決於我怎麼想,但該來的總會來。到那個時候,我們將與上主相遇,這是死亡的美好,那是與上主的相遇。祂將前來會晤我們,對我們說:『來,來,蒙我父祝福的人,跟我來吧!』」

當上主的召喚降臨時,我們沒有時間收拾自己的東西。教宗談到一位司鐸最近向他敘述的故事:「有一天我遇到一位司鐸,65歲左右,他有些不舒服,感覺不好,於是去看醫生。醫生在診斷後對他說:『您得了這個病,這可不是良性的,或許我們有時間阻止它,我們可以這樣治療。如果病情依然惡化,我們再用另一種方法。如果還是不行,我們就順其自然吧!我會陪你走到最後。』這真是個好大夫!」

最後,教宗勉勵道:「我們也應當如此。讓我們在這條路上互相陪伴,盡一切努力,但始終著眼於那裡,那一天,上主將前來接我,帶我到祂那裡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促使天國成長的是聖神而非牧靈計劃

常年期第三十二週 星期四 彌撒

讀經一:恭讀智慧篇 7:22-8:1

在智慧內的神,原是聰明的、至聖的、唯一的、多樣的、微妙的、敏捷的、精明的、無玷的、率直的、不受損害的、好善的、銳敏的、無敵的、施惠的、愛人的、穩固的、堅決的、無慮的、無所不能的,無所不察的,她洞察所有聰明、潔淨和精微心靈的。實在,智慧比一切活動更為活動;她是如此精純,能滲透並深入一切。智慧是天主威能的氣息,是全能者榮耀的真誠流露;因此,任何污穢都不能浸入她內。她是永遠光明的反映,是天主德能的明鏡,是天主美善的肖像。她雖是獨一的,卻無所不能;她雖恆存不變,卻常使萬物更新。她世世代代進入聖善的靈魂,使他們成為天主的朋友和先知,因為天主只愛那與智慧同居共處的人。實在,智慧比太陽還美麗,壓倒一切星座;如與光明相比,她必佔優勢;因為光明要讓位給黑夜,邪惡絕不能戰勝智慧。智慧施展威力,從地極直達地極,從容治理萬物。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17:20-25

那時候,法利塞人問耶穌天主的國何時要來;耶穌回答說:「天主國的來臨,並非是顯然可見的;人也不能說:看呀,在這裏;或:在那裏;因為天主的國就在你們中間。」耶穌對門徒說:「日子將到,那時,你們切望看見人子的日子來臨,而不得見。人要向你們說:看呀,在那裏;看呀,在這裏。你們不要去,也不要追隨,因為猶如閃電由天這邊閃起,直照到天那邊:人子在他的日子裏,也要這樣。但他必須先受許多苦,且被這一代擯棄。」

2017年11月1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講解當天的福音時表示天國既不是一場表演,更不是個嘉年華,它不愛打廣告;促使天國成長的是聖神,而非牧靈計劃。(參閱:路17:20-25)。當天的福音由法利塞人對耶穌的提問展開,即:「天主的國何時要來?」

教宗指出:「這個簡單的問題源自一顆善良的心,多次出現在福音中。舉例而言,洗者若翰在監獄裡極度痛苦時,派遣他的門徒去詢問耶穌:『祢就是要來的那一位,或是我們還要等候另一位?』(瑪11:3)。」

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也有人魯莽地質問祂說:「如果祢是天主子,從十字架上下來吧!」(瑪27:40)。教宗闡明:「這些問題都充滿困惑,對天國究竟何時要來感到好奇。耶穌的回答是:『天主的國就在你們中間。』(路17:21)那是耶穌在納匝肋會堂宣布的『喜訊』:祂在誦讀《依撒意亞先知書》的一段經文後表明,那段聖經今天在他們聆聽時就應驗了。(路4:16-21)」

教宗表示:「如同撒下的種子由內生長那樣,天主的國也在我們中間暗自成長,或者有如隱藏的寶石或寶藏一般,始終謙卑。但是,誰促使那顆種子發芽成長呢?祂就是臨在於我們中間的天主聖神。聖神是溫良之神、謙卑之神、順從之神、簡樸之神。祂在天國內使之成長,而非牧靈計劃、偉大之事。不是的,是聖神暗地裡使之成長,直到結出果實。」

那麼是誰在右盜心中播種了天國的種子呢?

教宗推測:「或許是右盜的母親,抑或是給他解釋法律的經師;然後,這名右盜將之拋諸腦後,聖神卻在暗中使之成長。天國始終是個驚喜,因為它是上主賜予的恩典。」

耶穌也解釋道:「天主國的來臨,並非顯然可見的;人也不能說:看呀!在這裡,或在那裡」(路17:20-21)。

教宗為此強調:「天國不是一場表演,或更糟的,人們經常以為的一個嘉年華。」

教宗說:「天國並不以傲慢、自大的姿態顯示於人,它不愛打廣告:天國是謙卑的、隱藏的,這樣才能成長。我認為,當人們看到聖母瑪利亞在那裡跟隨耶穌時,會說:『那是祂的母親啊…!』她是最有聖德的女人,卻隱藏著,沒有人曉得天國的奧秘、天國的聖德。當她接近聖子耶穌的十字架時,人們說道:『啊!可憐的女人與這個犯罪的兒子。這女人真可憐…!』沒有人明白。」

「天主的國因此總是在暗中成長,因為有聖神在我們內使之萌芽,直到結出果實。我們所有人都蒙召走這條天國之路:這是個聖召,是個恩寵,是個禮物,而且是免費的,無法買到的,它是天主賜給我們的恩寵。我們所有受洗者都有聖神在我們內。我跟聖神的關係如何?這位使天國在我內成長的聖神?我們大家今天都要自問:我是否真的相信天國就在我們中間隱藏著,或者我比較喜歡表演?」

最後,教宗勉勵信友們:「祈求聖神賜予恩寵,好使天國的種子在我們和教會內發芽成長,從而庇蔭許多人,結出聖德的果實。」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惡表傷害人心,扼殺希望

常年期第三十二週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恭讀智慧篇 1:1-7

統治世界的人,你們應愛正義,對上主應有正確的觀念,應以誠樸的心尋求上主,因為凡不試探上主的,都可以尋到上主;對上主不失信的,上主必向他顯示自己。邪曲的思想,使人離開天主;愚人試探全能者,只會使自己蒙羞,因為智慧不進入存心不良的靈魂裏,也不住在一個屈服於罪惡的身體內。實在,教訓人的聖神,遠避欺詐,遠離無知的思念;不義一到,即刻退去。智慧是愛人的神,她必懲罰口出咒語的人;因為天主洞悉人的內心,確切監視他的心靈,聽聞他的言語。實在,上主的神充滿了世界,包羅萬象,通曉一切語言。

福音:聖路加福音 17:1-6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引人跌倒的事是免不了的;但是,引人跌倒的人是有禍的。把一塊磨石套在他的頸上,投入海中,比讓他引誘這些小子中的一個跌倒,為他更好。你們要謹慎!如果你的兄弟犯了罪,你就得規勸他;他如果後悔了,你就得寬恕他。如果他一天七次得罪了你,而又七次轉向你說:我後悔了,你也得寬恕他。」宗徒們向主說:「請增加我們的信德吧!」主說:「如果你們有像芥子那樣大的信德,即使你們對這棵桑樹說:你連根拔出,移植到海中去!它也會服從你們的。」

2017年11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中表示,惡表傷害人心,扼殺希望與夢想。教宗特別勉勵司鐸要溫良、謙卑,做個服務天主子民的牧者。

當天福音記述,耶穌對門徒們說:「引人跌倒的事是免不了的;但是,引人跌倒的人是有禍的。因此,你們要謹慎!」(路17:1,3)。

教宗解釋道:「惡表不好,因為它傷害天主子民的脆弱之處,損傷天主子民的弱點,而這些創傷常會伴隨人的一生。惡表不僅傷人,還會殺人:它扼殺希望、夢想、家庭,以及許多人的心。」

教宗告誡道:「你們要謹慎,尤其是那些自稱基督徒卻像個外邦人那樣生活的人。有多少基督徒因他們的惡表、因他們的言行不一而使人遠離天主。魔鬼削弱天主子民、使人遠離上主的最便捷武器之一,就是基督徒的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

教宗邀請信眾自問:「我的生活是否言行一致?是否忠於福音,忠於上主?」教宗列舉了基督徒企業家剋扣工資、利用他人填滿自己腰包的惡表,以及在教會內牧者不關懷羊群而導致羊群離開的醜行。

教宗說:「耶穌教導我們不可侍奉兩個主人,要麼侍奉天主,要麼侍奉金錢。如果牧者貪戀金錢,他就造成惡表。每個牧者都應該自問:我與金錢的友誼關係如何?我是否尋求高攀,虛榮使我不斷攀爬?或者我溫良、謙卑,因為溫良和謙卑使我更加親近人民?或者,我覺得自己是主人,見誰罵誰,傲慢自大,不是一個為天主子民服務的牧者?」

最後,教宗總結道:「今天是我們做此良心省察的好機會:我是否引人跌倒,如何引人跌倒?這樣,我們就能回應上主,與祂更近一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在我們的罪過當前,我們要讓天主憐憫我們

常年期第三十一週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恭讀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11:29-36

弟兄們:天主的恩賜和召選是決不會撤回的。就如你們以前背叛了天主,如今卻因了以色列人的背叛而蒙受了憐憫;同樣,因了你們所受的憐憫,他們如今背叛,這是為叫他們今後也蒙受憐憫,因為天主把眾人都禁錮在背叛之中,是為要憐憫眾人。啊!天主的富饒、上智和知識,是多麼高深!他的決斷是多麼不可測量!他的道路是多麼不可探察!有誰曾知道上主的心意?或者,有誰曾當過他的顧問?或者,有誰曾先施恩於他,而望他還報呢?因為萬物都出於他,依賴他,而歸於他。願光榮歸於他,至於永世!亞孟。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14:12-14

耶穌向邀請他的一個法利塞人首長說:「幾時你設午宴或晚宴時,不要請你的朋友、兄弟、親戚及富有的鄰人,怕他們也要回請而還報你。但你幾時設筵,要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如此,你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可報答你的;但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必能得到償報。」

2017年11月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當天主給予我們恩賜時,這恩賜就不再撤回;祂不會今天給予,明天拿走。當天主召選我們時,這召選終生有效。

當天第一篇讀經取自《羅馬書》(11:29-36),教宗以讀經中「天主的召選」展開彌撒講道。他說:「在救恩史中,天主給予祂子民的恩賜和召選是決不撤回的,因為天主是信實的。這恩賜是召選、許諾和盟約的恩賜。祂對亞巴郎如此,對我們每一個人也是如此。」

教宗接著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是天主的選民。每個人都帶著上主許下的承諾:『你當在我面前行走,做個無可指摘的人,我要與你立約』。我們每個人都與上主建立盟約。我們可以自由地與上主建立盟約,也可以不與上主建立盟約。這是事實。每個人要反躬自問:我感到自己被召選嗎?還是我偶然感到自己是基督徒?我如何活出天主的許諾,信靠這救恩的許諾呢?我是否忠於盟約,就像祂那樣忠信呢?在天主的忠信之前,我們應該自問:我們感受到祂的愛撫嗎?當我們遠離祂時,我們感受到祂的照顧,感到祂在尋找我們嗎?」

保祿宗徒四次提到「背叛」和「憐憫」這兩個詞。

教宗說:「有背叛的地方,就有憐憫。這就是我們救恩的道路。這意味著在召選的道路上走向許諾和盟約將有罪惡和背叛,但是在背叛面前始終有憐憫。這是我們走向成熟道路的動力,始終有憐憫,因為天主是忠信的,祂決不會撤回祂的恩賜。一切都息息相關,天主的恩賜決不會撤回,為什麼呢?因為在我們的脆弱和罪過當前,總是有慈悲。當保祿作了這樣的反省後,他更向前邁進了一步,不是向我們作出解釋,而是朝拜讚頌。」

最後,教宗建議道:「我認為,我們今天如果好好想想我們的召選,想想上主對我們的許諾,以及我如何善度與上主的盟約,這將對我們大家非常有益。在我的罪過和背叛當前,我如何讓上主來憐憫我呢?此外,如果我有能力,就像保祿那樣,為天主賜予我和我們每個人的一切讚美朝拜天主。但是我們也永遠不要忘記:天主的恩賜和召選是決不撤回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在内圖諾美國公墓主持追思彌撒

2017年11月2日(追思已亡節)下午,教宗方濟各到羅馬南部城市内圖諾(Nettuno)的美國公墓主持彌撒,紀念所有戰爭的陣亡者。内圖諾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密切相關的地點之一。彌撒前,教宗先來到一個無名氏、一個意大利裔美國人和一個猶太人墓前靜默片刻,然後在10座陣亡者的墓上各獻上一束白玫瑰。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反省戰爭給人帶來的痛苦,也談到人類希望的願景。

他說:「今天,我們眾人懷著希望聚集在這裡,好能重複約伯在第一篇讀經中的話語:『我確實知道為我伸冤者還活著,我的辯護人要在地上起立』(約19:25)。希望乃是我們能重新見到天主,我們眾人能再次相逢,正如保祿宗徒在第二篇讀經中所言:『希望不叫人失望』(羅5:5)。」

「然而,希望卻經常出自並植根於許多人類的創傷,許多人類的痛苦之中。痛苦、創傷及磨難促使我們舉目望天。我們相信上主活著,祂與我們同在,但我們也對祂說:上主,請祢留下。」

「一如本篤十五世所言:『不要再有戰爭,不要再有這毫無意義的殺戮了!』我們應懷抱希望,而不要這種摧毀:成千成萬青年的希望破滅了。上主,求祢不要讓我們再有戰爭。世界今天再次進入戰爭,正準備進行更兇猛的戰爭。上主,求祢不要讓我們再有戰爭,因為戰爭使我們失去一切。」

教宗接著講述了一位老婦人的故事。這位婦人在廣島的廢墟前說出這句充滿智慧卻非常悲傷的話:「人們竭盡全力發動一場戰爭,到頭來卻害了自己。」

教宗於是作出這個結論:「戰爭就是摧毀我們自己。」

「今天是期望的日子,也是哭泣的日子。許多婦女,妻子和母親在戰爭年代收到一封通報自己的丈夫或兒子陣亡消息的信件後,悲痛欲絕。今天,人類不該忘記這些哭泣,而人類的傲慢並沒有汲取教訓,似乎也無意汲取教訓。」

教宗指出:「戰爭的後果是死亡。人們曾經多少次打算發動一場戰爭,確信戰爭能帶來一個新世界,一個『春天』。然而,結局卻是一個惡劣、殘酷的寒冬,充滿恐怖和死亡。」

教宗因此為所有亡者祈禱,特別為那些在每日時斷時續的戰爭中死亡的青年祈禱,為戰爭的受害者,包括無辜的兒童祈禱。

教宗最後祈求天父賜予我們眾人恩寵,讓我們有能力為所有戰爭的受害者哭泣。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沒有内心寧靜不需要搏鬥的基督徒

常年期第二十九周 星期四 彌撒

讀經一:恭讀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6:19-23

弟兄們:為了你們本性的軟弱,我且按常情來說:你們從前怎樣將你們的肢體當作奴隸,獻於不潔和不法,行不法的事;如今也要怎樣將你們的肢體當作奴隸,獻於正義,行聖善的事。當你們作罪惡的奴隸時,不受正義的束縛;但那時你們得了什麼效果?只是叫你們現在以那些事為可恥,因為其結局就是死亡;可是現在,你們脫離了罪惡,獲得了自由,作了天主的奴隸,你們所得的效果是使你們成聖,結局就是永生。因為罪惡的薪俸是死亡,但是天主的恩賜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內的永生。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12:49-53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願它已經燃燒起來!我有一種應受的洗禮,我是如何焦急,直到它得以完成!你們以為我來是給地上送和平嗎?不,我告訴你們:而是來送分裂。因為從今以後,一家五口的,將要分裂:三個反對兩個,兩個反對三個。他們將要分裂:父親反對兒子,兒子反對父親;母親反對女兒,女兒反對母親;婆母反對兒媳,兒媳反對婆母。」

2017年10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耶穌召叫我們改變生活,改變道路。耶穌召叫我們悔改。」

當天福音記載耶穌來不是給地上送和平,而是送分裂,祂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路12:49-53)。火要求我們改變。

教宗說:「我們要改變思維方式,改變感覺方式。因著基督的力量,你那顆原本世俗化和外邦人的心,現在成了基督徒的心。改變就是皈依。改變行動方式,你的運作必須改變。」

教宗接著指出:「是整體的皈依,身體和心靈的整個的皈依。這改變不是以欺騙來實現,而是聖神在我們內所做的改變。我必須做我的部分,好讓聖神有所行動,這意味著搏鬥,搏鬥!沒有内心寧靜、不需要搏鬥的基督徒。這樣的人不是基督徒,而是不冷不熱的基督徒。」

教宗說:「為了能睡個安穩的覺,你可以吃藥,但是沒有能使內在平安的藥。只有聖神才能給予心靈平安,這平安能給予基督徒力量。我們要幫助聖神,在我們的心中給祂留出空間。祂在每天的內心省察上幫助我們同播種仇恨的惡神造成的疾病搏鬥,這些是世俗的疾病。耶穌與魔鬼搏鬥,與邪惡搏鬥,這不是什麼陳舊的事,而是非常現代的事,是現今每天的事。耶穌給我們帶來的火是在我們的心內。為此,我們要讓這火進入我們內心,我們每天要反躬自問:我是如何從世俗化、罪惡過度到恩寵的。我有給聖神留空間,好讓祂有所作為嗎?」

教宗說:「我們生活中的困難不能靠掩蓋真理來解決。真理就是,耶穌帶來了火和搏鬥,我該怎麼辦呢?」

最後,教宗總結道:「為了皈依,需要一顆慷慨和忠誠的心。慷慨始終源自愛;忠誠則是忠於天主聖言。」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為能進入耶穌的奧跡,光做個好基督徒並不夠

常年期第二十九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恭讀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5:12,15,17-19,20-21

弟兄們:就如罪惡藉著一人進入了世界,死亡藉著罪惡也進入了世界;這樣死亡就殃及了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成義也是如此。如果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死了;那麼,天主的恩寵和那因耶穌基督一人的恩寵所施與的恩惠,更要豐富地洋溢到眾人身上。如果因一人的過犯,死亡就因那一人作了王;那麼,那些豐富地蒙受了恩寵和正義恩惠的人,更要藉著耶穌基督一人在生命中為王了。這樣看來:就如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被定了罪;同樣,也因一人的正義行為,眾人也都獲得了正義和生命。正如因一人的悖逆,大眾都成了罪人;同樣,因一人的服從,大眾都成了義人。但是罪惡在那裏越多,恩寵在那裏也越格外豐富,以致罪惡怎樣藉死亡為王,恩寵也怎樣藉正義而為王,使人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獲得永生。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12:35-38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要把腰束起,把燈點著,如同等候自己的主人由婚筵回來,為的是主人來到,一敲門,立刻就給他開門。主人來到時,遇見醒寤著的那些僕人,是有福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要束上腰,請他們坐席,親自前來伺候他們。他二更來也罷,三更來也罷,若遇見這樣,那些僕人才是有福的!」

2017年10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耶穌基督的核心奧跡是祂愛了我,且為我捨棄了自己(迦2:20)。為能進入這個奧跡,我們需要默想主耶穌的苦難,拜苦路。進堂參與彌撒、祈禱、做個好基督徒是好的,但關鍵在於是否進入了耶穌基督的奧跡。」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選自《羅馬書》,敘述聖保祿使用對比的方法向我們解釋某些道理,例如罪惡、悖逆、恩寵和寬恕等。

教宗說:「聖保祿覺得言語不足以解釋基督,他便把我們推倒,讓我們墜入基督的奧跡。這些對比只是墜入基督奧跡的過程。基督奧跡如此的深奧,如此的浩瀚,我們無法在理論上弄清楚,因為理論只能抵達一定的程度。為了明白對你、對我、對我們而言耶穌是誰,我們必須墜入這個奧跡。」

關於耶穌基督,聖保祿還說:「祂愛了我,且為我捨棄了自己」。

教宗指出:「我們會看到有人願意為了某個義人而死,但唯有耶穌基督願意為了一個像我這樣的罪人而捨棄性命。聖保祿說這些話,為的是讓我們進入基督的奧跡。這不容易,是一項恩寵。明白這項奧跡的不僅是被封聖的聖人,還有許多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聖人,他們是只仰賴上主的謙卑之人,他們進入了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的奧跡。」

教宗強調:「當我們進堂參與彌撒時,我們知道耶穌在聖言內,耶穌臨在其中,但這不足以進入祂的奧跡。為能進入耶穌基督的奧跡,需要做出更多,需要墜入那慈悲的深淵。在這慈悲內沒有言語,只有愛的擁抱。這愛使耶穌基督為我們而犧牲。」

「關於『對我而言耶穌是誰』的問題,有人會說祂是天主子,有人會以《信經》和《天主教要理》來回答。這樣的回答沒錯,但是到一定程度後我們將無法解釋耶穌基督奧跡的核心—祂愛了我,且為我捨棄了自己。」

教宗繼續說:「明悟耶穌基督的奧跡不是一種研究,因為理解耶穌基督完全得益於恩寵。」

教宗指出一種有助於我們理解基督奧跡的敬禮方法—拜苦路。

教宗說:「拜苦路實在美好。我們可以在家裡進行,想想耶穌受難的時刻。大聖人們常建議,靈修生活首先要從這種與耶穌十字架苦路奧跡的相遇開始。聖女大德蘭建議她的同會姊妹說:為了抵達默觀的祈禱,需要從默想耶穌的苦難開始。」

「因此,讓我們向聖保祿祈禱,他是一位真正的見證人,曾與耶穌基督相遇,順從基督的主動會晤,進入了耶穌基督的奧跡。讓我們向聖保祿祈禱,好讓我們獲得恩寵,也進入耶穌基督的奧跡。基督愛了我,為我們捨棄了自己的性命;祂使我們在天主面前成了義人;祂寬恕了一切罪過,甚至罪的根源。」

最後,教宗勉勵我們注視十字架,稱基督苦像是整個受造界最偉大奧跡的聖像,是歷史的中心,是我生命的中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金錢崇拜是殺人的偶像崇拜

常年期第二十九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恭讀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4:20-25

弟兄們:亞巴郎對於天主的恩許總沒有因不信而猶疑,反而信心堅固,歸光榮於天主,且滿心相信天主所應許的,必予完成。天主就以此算為他的正義。『算為他的正義』這句話,不是單為他個人寫的,而且也是為了我們這些將來得算為正義的人,即我們這些相信天主使我們的主耶穌,由死者中復活的人寫的;這耶穌曾為了我們的過犯被交付,又為了使我們成義而復活。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12:13-21

那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向耶穌說:「師傅,請吩咐我的兄弟與我分家吧!」耶穌對他說:「人哪!誰立了我做你們的判官,為你們分家呢?」遂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躲避一切貪婪,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耶穌對他們設了一個比喻說:「有一個富翁,他的田地出產豐富。他心裏想道:我可怎麼辦呢?因為我已沒有地方收藏我的物產。他遂說:我要這樣做:我要拆毀我的倉房,另建更大的,好在那裏收藏我的一切穀類及財物。以後,我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存有大量的財物,足夠多年之用,你休息吧!吃喝宴樂吧!天主卻對他說:糊塗人哪!今夜就要索回你的靈魂,你所儲備的,將歸誰呢?那為自己厚積財產而不在天主面前致富的,也是如此。」

2017年10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媒體近來報導了許多災難和諸多不義,尤其是關於兒童的不幸,讓我們懇切祈求天主,好使人心悔改,認識上主,不再崇拜財神。

當天讀經取自《路加福音》,講述一個富人貪戀錢財的比喻。教宗指出,富人把錢財當作他的天主,這讓我們反省依賴地上財富的徒勞,提醒我們真正的財富乃是我們與上主的關係。

教宗說:「雖然富人家財萬貫,但他並不止步,思考如何擴建自己的糧倉,幻想自己長命百歲。他只求擁有更多財富,直到令人厭惡,卻不懂得滿足,因而進入了所謂的過度消費主義的邏輯。為這種貪戀錢財設限的是天主。福音比喻不是耶穌編造的童話故事,而是現實,是今日的現實。許多人生活在金錢崇拜中,把金錢當作自己的天主。許多人只為錢而活,生命沒有意義。主耶穌說:『那為自己厚積財產而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也是如此』。他們不懂什麼是在天主前致富。」

教宗談及一個發生在阿根廷的軼事:「一個富有的企業家雖然知道自己病重,卻依然固執地買下一棟別墅,不想自己不久後就要向天主報到。今天也有許多渴望金錢和地上財富的人,有許多富得流油的人,與之相對的則是那些缺乏醫療、教育和被遺棄的饑餓兒童。」教宗直言不諱地說:「這是殺人的偶像崇拜進行的一種活人祭獻。這種偶像崇拜使許多人死於饑餓。我們只說一件事,試想難民營裡的20萬羅興亞兒童。那裡有80萬人,其中20萬是兒童。他們食不果腹,營養不良,缺乏醫療。這事今天也發生!我們應該迫切祈禱:上主,求祢觸動這些崇拜金錢、拜財神的人的心,也求祢觸動我的心,讓我不致成為我所看到的這種人。」

金錢崇拜的另一個後果就是戰爭,包括家庭的戰爭。

教宗說:「我們都知道爭奪遺產的後果:家庭分裂,彼此憎恨。主耶穌最後親切地強調:『這就是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人』。在天主前致富是唯一的正道。這不是蔑視金錢,而是如同主耶穌所說的,要躲避貪婪。」

最後,教宗總結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懇切祈禱,在天主內尋求我們生存的堅實基礎。」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我們應當牢記天主白白賜予的救恩,為自己和他人敞開大門

常年期第二十八周星期四彌撒

讀經一:恭讀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3:21-30

弟兄們:天主的正義,在法律之外已顯示出來;法律和先知也為此作證:就是天主的正義,因對耶穌基督的信德,毫無區別地,賜給了凡信仰的人,因為所有的人都犯了罪,都失掉了天主的光榮,所以眾人都因天主白白施給的恩寵,在耶穌基督內蒙救贖,成為義人。這耶穌即是天主公開立定,使他以自己的血,為信仰他的人作贖罪祭的;如此,天主顯示了自己的正義,因為以前他因寬容放過了人的罪,為的是在今時顯示自己的正義,叫人知道他是正義的,是使信仰耶穌的人成義的天主。既是這樣,那裡還有可自誇之處?絕對沒有!因了什麼制度而沒有自誇之處呢?是因法律上的功行嗎?不是的!是因信德的制度,因為我們認為人的成義,是借信德,而不在於遵行法律。難道天主只是猶太人的天主嗎?不也是外邦人的天主嗎?是的,也是外邦人的天!因為天主只有一個。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11:47-54

耶穌向法學士們說:「禍哉,你們你們修建先知的墳墓,而你們的祖先卻殺害了他們,可見你們證明,並且贊成你們祖先所行的事,因為他們殺害了先知,而你們卻修建先知的墳墓為此,天主的智慧曾說過:我將要派遣先知及使者到他們那裡,其中有的,他們要殺死;有的,他們要迫害,為使從創造世界以來,所流眾先知的血,都要向這一代追討,從亞伯爾的血,到喪亡在祭壇與聖所之間的則加黎雅的血,的確,我告訴你們:都要向這一代追討。禍哉,你們法學士!因為你們拿走了知識的鑰匙,自己不進去,那願意進去的,你們也加以阻止。」耶穌從那個法利塞人的家出來以後,經師們及法利塞人開始嚴厲迫逼他,盤問他許多的事,窺伺他,要他從口中找到語病話。

2017年10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他闡明,上主「白白」地賜予我們救恩的記憶,讓我們感受到祂始終與我們同在,並期望我們落實身體和精神上的慈悲善工。如此一來,我們將成為向自己和他人敞開大門的人。

當天禮儀的福音選自《路加福音》,敘述經師和法利塞人自以為義。耶穌則向他們表明唯有天主是義,並譴責他們「拿走了智識的鑰匙」,「以致自己不進去天國,也不讓別人進去」(路11:47-54)。

教宗解釋道:「拿走智識的鑰匙就是讓人無法理解天主的啟示、天主的心和祂的救恩,我們可以稱之為嚴重的失憶。他們忘記救恩是白白得來的,忘記天主與人們同在,忘記天主的慈悲。忘記了一切都是白白得來的,是天主主動拯救了我們。」

教宗指出:「這種人反倒與法律為伍,以為救恩存在其中,卻不接受天主正義的威能。事實上,法律是回應天主白白賜予的愛,祂主動拯救了我們。人們如果「忘記救恩是白白得來的,就會跌倒,丟失救恩史的知識鑰匙,喪失與天主同在的感受。對他們而言,天主是立定法律的那一位,而不是啟示的天主。啟示的天主一直與我們同行,從亞巴郎開始,一直到耶穌基督。天主是與祂子民同行的天主。當一個人丟失這份與上主的親密關係時,便陷入愚昧的思想,以為僅遵守法律就足以自救。其實,人們一旦不與天主同在,沒有祈禱,就無法講授教義,或是做神學,更別說是倫理神學。」

教宗強調:「神學是跪著做的,始終與天主同在。上主與人同在的頂峰是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誠如聖保祿所言,我們因基督的聖血而成義。為此,慈悲善工是滿全法律的試金石,因為我們前去觸摸基督的骨肉,觸摸那臨在於身心受苦者身上的基督。」

教宗警惕眾人:「倘若丟失或拿掉智識的鑰匙,我們將為自己和他人關閉大門。我曾多次在我的國家聽到,有些本堂神父不肯給未婚媽媽的子女施行洗禮,因為他們沒有出生在符合教會法的婚姻內。這些本堂神父關閉大門,使天主子民蒙羞。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心丟失了智識的鑰匙。法利塞人、經師不僅在當時存在,今天也有很多。因此,必須為我們這些牧者祈禱,祈願我們不丟失智識的鑰匙,不向我們自己和所有想進入的人關閉大門。」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