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南執事-四旬期第三主日反省

CNS photo/Daniel Becerril, Reuters

四旬期第三主日 彌撒

(若舉行候洗者考核禮,必用甲年讀經。若不舉行候洗者考核禮,也可選用甲年讀經。)

集禱經

上主,我們懇求你,垂顧我們的候洗者,恩賜他們智慧和受教的心,學習以相稱的生活來讚頌你;並求你為了你的光榮,改造他們,恢復他們因原罪所失去的尊嚴。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請給我們水喝!)
恭讀出谷紀 17:3-7

那時候,百姓在曠野裡非常口渴,就抱怨梅瑟說:「你為什麼從埃及領我們上來?難道要使我們、我們的子女和牲畜,都渴死嗎?」梅瑟向上主呼號說:「我要怎樣對待這百姓呢?他們幾乎就要用石頭砸死我了!」上主回答梅瑟說:「你到百姓面前,帶上幾個以色列長老,手中拿著你擊打尼羅河的棍杖!看,我要站在你面前,在曷勒布的一塊磐石上;你擊打那磐石,就有水流出來,給百姓喝。」梅瑟就在以色列的長老眼前,照樣做了。梅瑟稱那地方為瑪撒和默黎巴,因為以色列子民在那裡爭吵過,並試探過上主說:「上主是否在我們中間?」

答唱詠

你們今天該聽從祂的聲音,不要再那樣心硬。

讀經二(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5:1-2,5-8

弟兄姊妹們:我們既因信德成義,便是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與天主和好了。藉著耶穌,我們得以因著信德,進入了現今所站立的這恩寵中,並因希望分享天主的光榮,而歡躍。
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當我們還在軟弱的時候,基督就在指定的時期,為不虔敬的人死了。為義人死,是罕有的事;為善人,或許有敢死的;但是,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這證明天主怎樣愛了我們。

福音(耶穌是活水,是湧到永生的水泉。)
恭讀聖若望福音4:5-42

那時候,耶穌來到撒瑪黎雅的一座城,名叫息哈爾,靠近雅各伯給他兒子若瑟的莊田;在那裡有「雅各伯井」。耶穌走累了,就順便坐在井旁;那時,大約是第六時辰。有一個撒瑪黎雅婦人來打水。耶穌向她說:「請給我一點水喝!」

那時,耶穌的門徒都到城裡,去買食物。那撒瑪黎雅婦人就回答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黎雅婦人要水喝呢?」

原來,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一向不相往來。耶穌回答那婦人說:「如果你知道天主的恩賜,並知道向你說『給我水喝』的人是誰,你或許早就會求他,而他也早就賜給了你活水。」

那婦人問說:「先生,你連打水器也沒有,而井又深,你從那裡取得那活水呢?難道你比我們的祖先雅各伯還大嗎?他留給了我們這口井;他和他的子孫,以及他的牲畜,都曾喝過這井裡的水。

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但誰若喝了我賜給他的水,他將永遠不渴;並且我賜給他的水,將在他內,成為湧到永生的水泉。」

婦人說:「先生,請給我這水吧!免得我再渴,也免得我再來這裡打水。」

耶穌向那婦人說:「去,叫你的丈夫,再回到這裡來。」

那婦人回答說:「我沒有丈夫。」

耶穌說:「你說:我沒有丈夫,正對;因為你曾有過五個丈夫,而你現在有的,也不是你的丈夫。你說得真對。」

婦人向耶穌說:「先生,我看你是個先知。我們的祖先一向在這座山上,朝拜天主,你們卻說:應該朝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

耶穌回答說:「女人,你相信我吧!到了時候,你們將不在這座山,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你們朝拜你們所不認識的,我們朝拜我們所認識的,因為救恩出自猶太人。然而,時候要到,且現在就是,那些真正朝拜的人,將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因為父就是尋找這樣朝拜他的人。天主是神,朝拜他的人,應當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他。」

婦人說:「我知道默西亞(意即基督)要來;他一來了,必會告訴我們一切。」耶穌向那婦人說:「同你談話的我就是。」

正在這時,耶穌的門徒回來了,他們就驚奇耶穌同一個婦人談話;但是,沒有人問:「你要什麼?」或:「你同她談論什麼?」於是,那婦人放下自己的水罐,往城裡去,向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說出了我所做過的一切事;莫非他就是默西亞嗎?」

於是,眾人都從城裡出來,到耶穌那裡去。這其間,門徒請求耶穌說:「辣彼,吃吧!」

耶穌卻回答說:「我已有食物吃了,那是你們所不知道的。」

門徒便彼此問說:「難道有人給他送來了食物嗎?」

耶穌向門徒說:「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完成他的工程。你們不是說:還有四個月,才到收穫期嗎?看,我對你們說:舉目看看這些田地,莊稼已經發白,可以收割了。收割的人已領到工資,且為永生收集了果實,如此,撒種的和收割的,將一同喜歡。正如俗語所說的:撒種的是一人,收割的是另一人。我派遣你們,在你們沒有勞動過的地方,去收割;別人勞動了,而你們去收穫他們勞苦的成果。」

城裡有許多撒瑪黎雅人,信從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證說:「他向我說出了我所做過的一切。」這樣,那些撒瑪黎雅人,來到耶穌面前,請求耶穌在他們那裡住下;耶穌就在那裡住了兩天。還有更多的人,因為耶穌的宣講,而信從了耶穌。他們向那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而是因為我們親自聽見了,並知道:他確實是世界的救主。」

「上主是否在我們中間?」出 17: 7

尊敬的主內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四旬期第三主日(考核禮),讓我們以虔誠的心感謝和讚美主耶穌基督,祂實在太愛我們了,「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祂已為我們犧牲了。」(參閱羅 5:8)

那麼我們應怎樣回應天主的慈愛呢?

今天教會提醒我們,天主的慈愛就是我們生活必需的活水,天主願意我們從祂救援的泉源中汲取永生的活水(依 12:3),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認識及朝拜祂,不停地學習主對世人的那份慈悲和憐憫的心腸,祈求天主繼續賜與我們活水,使我們在祂的愛內,生活無論順逆,都能勇敢地為主耶穌作見証。

從讀經一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人心頑硬,以色列子民因為一時沒有水喝,就埋怨梅瑟:「你為什麼從埃及把我們領出來呢?難道要我們和兒女以及牲畜都渴死嗎?」(出17:3) 他們忘記了天主的仁慈,更沒有感謝天主將他們從埃及人手中,從奴役之中拯救出來的大恩。

話說回來,撫心自問,我們何曾不是一樣?

讓我們全心全靈全意全力聽從祂,深信天主永遠在我們中間,亦不會忘記祂對我們的救恩!

福音中,耶穌沒有因路途的疲乏,種族的差異,和男女授受不親的原故,而放棄救靈的心火。祂藉著取水解喝之際,告訴那撒瑪黎雅婦人,衪就是永生的活水,祂說「誰喝了我給的水,就永遠不再渴;並且我給他的水,要在他內成為泉源,湧出活水,使他得到永生。」(若4:14)

我們從三篇的經文可以作出什麼反省呢?

今天的答唱詠正好提醒我們,要注意我們的內心,不要那様心硬。

什麼是心硬呢?

心硬就是心內沒有天主,更不需要天主的愛!以自我為中心,尤其是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但沒有信靠天主,反而咒罵天主,同樣的,當我們生活扯高氣揚時,我們卻不懂得感恩,過往以色列子民在曠野中如是,在今天無神主義日益猖狂的社會𥚃更加如是,這樣的行為不但沒有帶來生活平安喜樂,相反的會讓人更加煩躁不安。

各位尊敬的主內朋友們,四旬期是悔改的時期,也是修和的時期,何不主動的去汲取那救恩的活水呢?何不勇敢的向開罪過的家人和朋友們說聲道歉呢?

事實上,只有我們願意接受耶穌為活水時,喝飲祂甘美的水泉時,我們那無止境的貪婪才會停止,我們那難以控制的心態才得安寕,我們破碎的家庭才會重聚!

福音中,那婦女因著接觸耶穌,聆聽耶穌的話語,她開始慢慢改變,最後還明認耶穌為默西亞,世界的救主. 不但如此,她還告訴她的同胞來認識耶穌。

各位主內尊敬的朋友們,我們既然已經跟隨了基督,

是不是我們更應認真的「聽從祂的聲音,不要再那樣心硬」?(參閲聖詠 95:7-8)

是不是更要以「心神和真理」去朝拜主和為耶稣作見證? (參閱若4:23-24)

如此看來,為提升人格成長,恩澤萬邦;望將來與主相聚,歡渡時光。

個人認為,非𣈱飲活水恩泉,難以置之厚望!

聖母進敎之佑,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最大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聯絡: [email protected]

教宗:效法上主的慈悲,不要捂著口袋不放

四旬期第二周 星期一 彌撒

集禱經

天主,你為治療人心靈的創傷,吩咐我們克己修身;求你幫助我們避免一切罪過,並使我們全心全力履行你仁愛的誡命。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我們犯了罪﹐行了不義。)
恭讀達尼爾先知書 9:4-10

我主,偉大可敬畏的天主!你對那些愛你和遵守你誡命的人,必守約施恩。我們犯了罪,行了不義,作惡反叛,離棄了你的誡命和法令。我們沒有聽從你的眾僕人先知,因你的名向我們的君王,我們的首長,我們的祖先,和全國人民所說的話。我主,正義歸於你!而滿面羞愧歸於我們,就如今日歸於猶大人民,歸於耶路撒冷的居民,歸於所有不忠於你而被你驅至各地或遠或近的以色列人一樣。我主,滿面羞愧歸於我們,歸於我們的君王,歸於我們的首長以及我們的祖先,因為我們犯罪得罪了你;然而慈悲和寬宥應歸於上主我們的天主,因為我們實在都背叛了他,沒有聽從上主我們天主的勸告,也沒有遵行他藉自己的僕人眾先知,向我們所宣示的訓令。

福音(你們要寬恕人,也就會被寬恕。)
恭讀聖路加福音 6:36-38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說:「你們應當慈悲,如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你們不要判斷,你們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裏,因為你們用什麼升斗量,也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

2019年3月1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我們不要判斷別人、不要指責,卻要給予原諒,通過這種方式效法天父的慈悲。他提醒眾人,為了在生活中不犯錯,我們必須效法天主,在天父的眼前行走。

教宗從當天的《路加福音》談起(6:36-38),首先講解了能夠寬恕“最醜陋”行為的天主慈悲。教宗說:「天主的慈悲如此偉大。我們不要忘記這一點。有多少人說:『我做了非常惡劣的事。我已經在地獄裡訂購了位子,再也無法回頭了。』但你想到天主的慈悲嗎?讓我們回憶一下可憐寡婦向亞爾斯本堂神父告解的故事。這位婦人的丈夫投河自殺了,她哭著對神父說:『我是一個罪人,一個可憐人。我可憐的丈夫!他下地獄了!他自殺了,自殺是死罪。』亞爾斯本堂說:『夫人,您別哭,因為在橋與河之間有天主的慈悲。』說到底,有天主的慈悲在。」

「為了進入慈悲的軌道,耶穌指出了三個實用的建議:首先我們不要判斷,這是我們應當棄絕的壞習慣,特別是在四旬期。此外,這是一種涉入我們生活的習慣,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它經常是這樣。我們甚至在開始一段談話時也會說:『你看到他做了什麼嗎?這就是對他人的判斷。我們想想一天我們判斷多少次!其次,我們不要指責他人。最後,我們要寬恕他人,即使寬恕是如此艱難,因為天主將按照我們的行為審判我們。」

在這裡,教宗邀請眾人學習慷慨的智慧,指出這是我們棄絕「說三道四」的主要方式。

教宗說:「上主教導我們:‘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你們要慷慨地給予。不要捂著口袋不放,而要慷慨地施捨窮人、那些有需要的人,給予他們建議,以微笑對待他人。『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裡』(路6:38),因為上主是慷慨的。我們付出一,祂將百倍地賞報我們。這樣的態度才能保證我們不判斷、不指責,而是給予寬恕。施捨很重要,但不僅是物質的施捨,也包括靈性的施捨,即花時間與需要幫助的人在一起,看望一位病人,給予一個微笑等。」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張汝南執事-四旬期第二主日反省(丙年)

CNS photo/Zsolt Czegl, EPA

四旬期第二主日 彌撒

集禱經

天主,祢命令我們聽從祢愛子的教導,求祢使我們由祢的聖言,得到滋養,並能淨化心靈的眼目,愉快地享見祢的榮耀。因祢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和祢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天主與亞巴郎立約。)
恭讀創世紀 15:5-12,17-18

那時候,上主領亞巴郎到外面,說:「請你仰觀蒼天,數點星辰,你能夠數清嗎?」又對他說:「你的後裔也將這樣。」亞巴郎相信了上主,上主就以此算為亞巴郎的正義。上主又對亞巴郎說:「我是上主,我從加色丁人的烏爾,領你出來,是為將這片土地,賜給你作為產業。」亞巴郎說:「我主上主!我怎能知道我要佔有這片土地,作為產業?」上主對亞巴郎說:「你給我拿來一隻三歲的母牛,一隻三歲的母山羊,一隻三歲的公綿羊,一隻斑鳩和一隻雛鴿。」亞巴郎便把這一切拿來,每樣從中間剖開,將一半與另一半相對排列,只有飛鳥沒有剖開。有鷙鳥落在獸屍上,亞巴郎就把牠們趕走。太陽快要西沉時,亞巴郎昏沉地睡著,忽覺陰森萬分,就害怕起來。當日落天黑的時候,看,有冒煙的火爐,及燃燒著的火炬,由那些肉塊中間經過。在這一天,上主與亞巴郎立約,說:「我要賜給你後裔的這片土地,就是從埃及河直到幼發拉底河。」

讀經二(基督必要改變我們卑賤的身體,相似他光榮的身體。)【長式】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斐理伯人書3:17-4:1

弟兄姊妹們:你們要一同效法我,也要注意那些按照我們的表樣,生活行動的人。我曾多次對你們說過,現在再含淚對你們說:因為有許多人,行事為人,是基督十字架的敵人;他們的結局是喪亡;他們的天主是肚腹;以羞辱為光榮;他們只思念地上的事。至於我們,我們的家鄉原是在天上;我們等待主耶穌基督、我們的救主,從那裡降來;他必以他使一切屈服於自己的大能,改變我們卑賤的身體,相似他光榮的身體。為此,我所親愛和懷念的弟兄、我的喜樂、我的冠冕、我可愛的諸位,你們應這樣屹立在主內。

福音(正當耶穌祈禱時,他的面容改變。)
恭讀聖路加福音 9:28-36

那時候,耶穌帶著伯多祿、若望和雅各伯,上山祈禱。正當耶穌祈禱時,他的面容改變,他的衣服潔白發光。忽然,有兩個人,即梅瑟和厄里亞,同耶穌談話。他們顯現在光耀中,談論耶穌的去世,即耶穌在耶路撒冷,必要完成的事。伯多祿和他的同伴,都昏昏欲睡。他們一醒過來,就看見耶穌的光耀,及在耶穌旁邊侍立的兩個人。那兩個人正要離開時,伯多祿對耶穌說:「老師,我們在這裡真好!讓我們搭三個帳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伯多祿原來不知道要說什麼。伯多祿說這話的時候,有一片雲彩遮蔽了耶穌、梅瑟和厄里亞。他們進入雲彩時,門徒就害怕起來。從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從他!」這聲音發出後,只見耶穌獨自一人。當時,門徒都守了秘密,把所見的事,一點也沒有告訴任何人。

各位尊敬的主内朋友們,大家好!

2019年3月17日,今天我們慶祝四旬期第二主日,教會邀請我們多多反思我們的信仰:我們與主的關係,與別人的關係,尤其是與家人的關係!

首先讓我們以禱聲讚美感謝我們的天主,祈求祂改變我們頑硬固執的心靈,增加我們對別人的愛心,更讓我們注意到天國原是我們永恆的家鄉!

今天三篇經文,瀰漫著天主對世人的慈愛,和祂渴望世人回歸的情懷,表露無遺!

且讓我們觀看祂如何厚待亞巴郎,賜與他萬國萬民的恩寵,讓他領導信德之邦!再而留心耶穌變聖容發放萬丈光芒,增加門徒的信德,成為日後傳敎精神的食糧,讓我們不要忘記天父的叮嚀:「期盼我眾信愛子,更藉保祿的書信,喚醒我們,天國才是我們永遠的家鄉!」

我們如何回應天主的聖言,尢其是怎樣增加我們對主的信德呢?

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個人認為信仰亦皆如是!

如果我們每反省,不斷祈求,聖神定會讓我們察覺自身信仰的軟弱,再而學習和接受教會的勸喻,努力避惡行善,那麼成聖之望更指日可待,與主的親蜜又有誰可檔?

所謂「聖言生活,生活聖言」,天主的話句句深入肺腑,能改變人心

今天的第二篇讀經有一句話,提醒我也希望與大家分享:「至於我們,我們的家鄉原是在天上!」生活在這營營役役的社會,物質財富掛帥的天下,能騰出一些時間去思考「天上的家鄉」又談何容易?畢竟「天鄉之事」為某些人來說是言之太早,對沉迷於物質享受的人來說:「那有天上的家鄉?」但對於我們有信仰的人來說,我們又怎能掉以輕心!

「其實,關於明天的事,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你們原來不過是一股蒸氣,出現片刻,以後就消失了。」雅 4:14

「我們只是寄居麈世上的旅客」聖詠119:19

既然是旅客,既然是蒸氣,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迷戀那些可朽的「榮華富貴,山珍海味」呢?

英國作家 C.S.Lewis 說得好 : “All is not eternal is eternally useless! ” 意思是提醒我們要注意永恆之事物!

那麼什麼是永恆的事物?天主的慈愛,基督的聖言和我們的靈魂也就永遠常存的!

各位尊敬的主內朋友們!

塵世短暫,是時候要去改變自己成就它人了!祈求耶穌的話語打動我們的心,去拋棄往昔的痛苦,更把恐懼,埋怨,仇恨和阻礙我們對人和好的邪靈,置於腦後!

「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德,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難道這信德能救他嗎?假設有弟兄或姐妹赤身露體,且缺少日用糧,即使你們中有人給他們說:「你們平安去罷!穿得暖暖的,吃得飽飽的!」卻不給他們身體所必需的,有什麼益處呢?信德也是這樣:若沒有行為,自身便是死的」雅 2:14-17

有人說,我們對主的信賴有多深,愛有多廣,與我們的生活態度息息相關,大家相信嗎?

如此看來,難道這不是與聖雅各伯的教導不謀而合?

聖母進敎之佑!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最大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聯絡: [email protected]

教宗四旬期避靜週主題:「拉皮拉的夢想」

教宗今年四旬期避靜中一場默想的主題為「拉皮拉的夢想」。拉皮拉是意大利天主教政治家,致力於和平與扶貧。2019年3月10日主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羅馬近郊阿里恰展開了四旬期避靜。他出發前在推特帳戶上發表推文,寫道:「今晚我們開始避靜週,請大家在祈禱中紀念我和聖座各部會的合作者。」這次避靜活動將於15日週五結束,期間暫停一切接見活動,包括3月13日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當天適逢教宗方濟各當選6周年紀念日。

3月10日下午6時,佛羅倫薩山上聖米尼亞托本篤會修院院長賈尼(Bernardo Francesco Maria Gianni)神父為教宗和教廷神長們帶領了第一場默想。本次默想的主題為:「熾熱渴望之城;塵世生活中的逾越目光和舉動」。從11日週一開始,每天各有兩場默想,一場於上午10時、另一場於下午4時30分舉行;15日週五僅有上午一場默想,隨後教宗與神長們便返回梵蒂岡。

本次避靜的10場默想主題分別是:

主日

「我們為此在這裡」;「拉皮拉的夢想」

首場默想

第二場默想

週一

「我們在這裡以氣息讓死灰復燃」;「當下的恥辱、血腥和冷漠」

第三場默想

週二

「你們記得嗎?」;「熾熱的渴望」

第四場默想

第五場默想

週三

「他和平與友誼的旗幟」;「讓我們手拉著手」

第六和第八場默想

第七場默想

週四

「黑夜群星閃耀」

週五

「山上之城」

第九和第十場默想

默想的主題取自於意大利詩人盧齊(Mario Luzi)1997年撰寫的一首詩:〈我們為此在這裡〉,內容提及意大利20世紀重要的天主教政治家──喬治‧拉皮拉(Giorgio La Pira)。拉皮拉於1904年出生在西西里,攻讀法律,曾在佛羅倫薩大學任教,1945年成為意大利制憲大會議員;拉皮拉於1951至57年,以及60年至64年擔任佛羅倫薩市長。

默想的主題之一「拉皮拉的夢想」遂由此而來。在他的夢想中,「佛羅倫薩散發著基督信仰的光彩,吸引全世界的矚目」。他積極促進就業,提高生活條件,讓城市更適合人居住,推動國民住宅,大力反對墮胎。拉皮拉同時也是道明會第三會和方濟各會第三會成員。在大學教書時,他勤於祈禱和研究,投入公教進行會等教會團體的活動,濟弱扶貧。

此外,拉皮拉也是個和平的匠人。他曾於1959年前往莫斯科,試圖舒緩緊張氣氛,促進裁軍;1964年在美國支持少數種族的公民權;1965年在河內拜會胡志明,為越南呼籲和平。他與眾多國家領導人保持良好關係,其中包括周恩來。為此,拉皮拉在市長任職內,使佛羅倫薩成為文化和政治運動中心,在那裡舉辦多場和平大會,以促進和平、人文精神與基督信仰文明。

放下‧讓自己看得更多

圖片:Rodney Leung

近年,我發現一個社會現象,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多了一份束縛,它不是工作,也不是金錢,而是「智能手機」…… 我也被其所束縛。

我們開始經常「機」不離手,一離手,心裏就會不自在,習慣要隨時看著,隨時按著。臉書(Facebook)、WhatsApp、微信,很想要知道別人的貼文或者是急不及待地讓人家知道,去「分享」我們所見所聞。

這些事情由最初的快感、自豪感、滿足感,直到現在有些時候竟然會覺得像一個枷鎖。得不到一個「讚」便會不平安;沒有人關注就會失落;有時候連不到線,甚至會憤怒;不見了手機,便會心神恍惚。一切都被這個充滿物質的精神食糧所充斥。有時候,手機更像「手扣」一樣,吃飯、睡覺、甚至去洗手間都帶著它。

您有同感嗎?

在四旬期,何不讓我們嘗試放下手機,把頭抬起來,看看每天跟您一起生活的家人、朋友、同事、還有天主,十字架上的耶穌。

在飯桌上,面對面與他們說說笑笑。在家中,不再用電子短信交流的方式溝通,而是直接與家人相遇傾談。在教堂內,面向聖體櫃或面向耶穌苦像,好好的與主交談,而不是看著手機屏幕。

科技的確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但這一份方便又為我們帶來了多少的平安呢?

反之,有一個「軛」更為我們帶來徹底的平安。

「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吧! 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到你們靈魂的安息,因為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擔子是輕鬆的。」(瑪11:28-30)

我們在與時並進的同時,控制自己用手機的時間,也是在四旬期內活在當下的克己善功。

讓我們彼此代禱。

聖母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梁樂彥 Rodney Leung
協進慈幼會士
聖若望鮑思高慈幼協進會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的風格是溫柔的

瑪竇福音13:31-32

耶穌給他們另設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粒芥子,人把它撒在自己的田裏。它固然是各樣種子裏最小的,但當它長起來,卻比各種蔬菜都大,竟成了樹,甚至天上的飛鳥飛來,在它的枝上棲息。」

2019年3月6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時如此表示:「天主和我們不一樣,天主是耐心的。祂在世上建立王國並非依靠暴力:祂的推廣風格是溫柔的。」(參:瑪13:24-30)

教宗繼續以《天主經》為題的要理講授,當天講解了「願祢的國來臨」。

教宗說:「信徒在祈求『願祢的名受顯揚』之後,渴望天國早日來臨。這些話肯定不是威脅,而是喜樂的宣講,一條喜悅的訊息。耶穌並不勸人改教,祂無意播種對天主審判臨頭的恐懼,或對所犯罪行的內疚感,而是帶來救恩的好消息。」

教宗解釋說:「天主子為拯救人類而來,但“世界仍然充滿了罪惡,這麼多人遭受苦難,人們互不和解與寬恕,存在戰爭和各種形式的剝削。所有這些事實都表明,基督的勝利尚未完全實現:許多人仍生活在一個封閉的內心世界。在這情況下,基督徒在《天主經》中所發出的第二個呼求『願祢的國來臨』,顯得非常重要。這就像說:『我們需要祢,耶穌;我們需要祢時時處處與我們同在,做我們的上主!』在呼求之後將是希望之言,聖神為整部《聖經》烙上了這同樣的印記:『是的,我很快就要來了!』『願祢的國來臨』這顆種子,必須被植入我們的罪惡和失敗中。」

教宗說:「讓我們把這句話送給那些被生活打敗和折服的人、那些品嘗仇恨多於愛情的人、那些虛度人生卻從不知道為什麼的人。讓我們把這句話送給那些為正義而鬥爭的人、歷史上的每一位殉道者、那些認定他們的奮鬥一無所獲、邪惡已經主導這個世界的人。」

教宗繼續說:「天主總是先於我們,天主總是給我們驚喜;因著祂,在聖週五的黑夜之後,將升起復活的曙光,以希望之光照亮整個世界。然而,耶穌的風格是溫柔的:『天主的國就像一塊田地,田裡同時長著麥子和莠子』,最糟糕的錯誤,就是想立即從世界上拔除那些看似雜草的東西。」

教宗說:「天主的國當然擁有巨大的力量,無與倫比的力量,但這力量不符合世界的標準;這就是為什麼它似乎永遠不會佔絕對的多數。天國猶如已經揉入麵團的酵母:看似消失了,卻恰恰是它使全部發酵(瑪13:33)。天國抑或像芥菜籽,如此之小,幾乎看不見,卻蘊含著大自然的爆發力,當它長起來時,卻比各種蔬菜都大(參:瑪13:31-32)。」

教宗在問候朝聖者時,談及當天是星期三聖灰禮儀,四旬期的開端。教宗說:「在額頭施放聖灰的禮儀有助於我們理解我們人生短暫,需要悔改、守齋和捨棄。」

最後,教宗表示:「我期望你們每個人都能以真心懺悔和悔改的態度善度這一時期,猶如蕩子回頭,投入那張開雙臂等待每一個人的天父的懷抱,與祂重歸最親密的共融。」

教宗主持聖灰禮儀彌撒:定睛仰望苦架上的耶穌,愛德之火絕不熄滅

2019年3月6日,教宗方濟各聖灰瞻禮在羅馬聖女薩比娜大殿主持彌撒時表示:「在四旬期,要重新發現我們受造是為了永遠熾熱的火焰,而非立即熄滅的煙灰;是為了天主,而非塵世;是為了天國的永恆,而非世間的欺騙;是為了擁有天主兒女的自由,而非成為凡俗事物的奴隸。」當天下午約4時,教宗在聖安瑟爾默大殿帶領眾人祈禱片刻,然後進行懺悔遊行,徒步朝聖到聖女薩比娜大殿,在那裡主持聖灰禮儀彌撒。

當天禮儀的第一篇讀經記載,上主要求祂的子民「在熙雍吹起號角,制定一個齋期」(岳2:12-18)。教宗指出:「我們總是沒有目標地快速行走, 而振聾發聵的號角聲敦促我們放慢生活節奏,回歸本質」。當上主沉痛地對子民說:『你們應全心歸向我。』(12節)我們明白,塵世旅途的目標就是上主。為了返回正途,在頭上施放聖灰是個重要的記號。它提醒我們反思,自己每天究竟是為什麼操心奔波?塵世的事物必將消逝,猶如灰土隨風飄散。今日盛行的『外貌文化』引誘人們為稍縱即逝的事物而活,這是莫大的欺騙,因為它有如熊熊烈火,一旦燒完就只剩下灰燼。然而,福音提出了不會消逝的三項事物,分別是:施捨、祈禱和禁食(參閱:瑪6:1-6,16-18)。祈禱恢復我們與天主的關係;愛德恢復我們與近人的關係;禁食則是與自己的關係。」

教宗說:「四旬期邀請我們注視:在祈禱中仰望高天,走出庸俗、橫向的生活,不再只顧自己而忘記天主。再者,是以愛德轉向他人,擺脫累積財物的虛榮心。最後是邀請我們以禁食自我反省,放下對凡俗事物的依戀,免得世俗化造成心靈麻木。」

誠如耶穌所說:「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21節)教宗將我們的心靈比擬為「磁鐵」,必須依附著某樣事物:「心靈依附的對象如果是凡俗事物,早晚會變成這些東西的奴隸;但它依附的對象若是永不消逝的那位,我們就會找到自己,重獲自由。為此,我們應當在四旬期的旅途中,定睛仰望十字苦架上的耶穌。」

教宗強調:「十字苦架上的耶穌是生命的指南針,將我們導向天國。由於帶著龐大的重擔,我們將無法向前邁進,教宗鼓勵我們放下種種負擔,諸如消費主義、自我中心、貪得無厭、鐵石心腸等。」

最後,教宗總結道:「十字苦架上的耶穌充滿愛火,祂召叫我們與祂共度熱情如火的生活,不在塵世的灰燼裡消失無蹤。這生活燃燒愛德,絕不在平庸中熄滅。四旬期始於聖灰禮儀,卻帶我們通往逾越節守夜的火焰,使我們在聖墓中發現耶穌的肉身並未化成灰燼,而是光榮地復活。」

四旬期資訊

教宗方濟各2019年四旬期文告

2019年2月26日,聖座公布了教宗方濟各2019年的四旬期文告,主題為:「凡受造之物都熱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羅8:19)。文告署名日期為10月4日,亞西西聖方濟各紀念日。

「讓我們放棄自私,只看到自己,而要轉向耶穌的復活奧跡;讓我們親近處於困境的兄弟姐妹,與他們分享我們的靈性和物質財富。」這是教宗方濟各在2019年四旬期文告中的重要勉勵。教宗從選自《羅馬人書》的主題開始強調:「在復活節前的這段時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抓緊機會,把基督戰勝罪惡與死亡的勝利具體地落實在個人生活中,我們也能向受造界彰顯祂的更新之力。」

「如果說天主子在受造界的荒野中度過四旬期,是為了恢復它在原罪之前的樣貌,成為與天主共融的樂園,基督徒則蒙召通過齋戒、祈禱和施捨的特殊的方式在他們的個人、家庭和社會生活中,更加強烈和具體地活出復活的奧秘。」

教宗寫道:「齋戒意味著躲開為滿足自己的貪婪而想要吞噬一切的誘惑;祈禱意味著懂得放棄偶像崇拜和對自我的自滿自足;施捨則有助於我們走出為自己囤積一切的愚昧,以及不切實際的對未來的幻想。走上這條軌道,我們就有可能重新發現天主在受造界和我們心中置入的喜樂計劃,即愛,真幸福的唯一來源。因此,通往復活節的旅程要求我們基督徒通過懺悔、皈依和寬恕洗心革面;也要求所有受造物脫離敗壞的控制,得享天主子女的光榮自由(羅8:21)。」

教宗寫道:「這種熱切的渴望、這所有受造物的期待,會在天主子女的顯揚時實現,也就是在基督徒及所有人決然地進入悔改會帶來的勞苦中實現。」

在文告中,教宗清楚表明:「如果我們不常常期待復活節、期待復活帶來的新天地,當然會產生‘我全都要和現在就要’的邏輯,為了不斷地擁有而恣肆無忌。當我們與天主的共融遭到破壞時,我們與我們生活於其中的環境的和諧關係也將斷裂,樂園成為荒蕪之地(創3:17-18)。」

教宗說:「罪惡使人自認為是天地萬物的神祇,認為自己是大地絕對的主人,對它的使用不再按照造物主的意願,而是為了自己的私利,以致傷害受造界和其他人。當人決定拋棄天主的法律,愛的法律時,就會不可避免地採用弱肉強食的法律。潛藏在人心裡的罪惡,例如貪婪、對過度享受的貪求、對他人甚至自身益處的無視,將導致對受造物、人和環境的剝削,因為永無止盡的貪婪把一切願望視為自己的權利,遲早會把持有這種貪念的人徹底摧毀。」

守大小齋的意義及規則

教宗府講道神師四旬期第五場默想

2018年3月23日上午,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神父(Raniero Cantalamessa)在梵蒂岡救主之母小堂進行四旬期第五場,也是最後一場默想,主題為「佩戴光明的武器,基督徒的純潔」(羅13:12-14)。教宗和教廷各部門首長在場參加。神父表示,我們應喚醒人心中存有的純真和質樸。

坎塔拉梅薩神父表示:「聖保祿宗徒勸勉格林多信友不可淫亂,卻要穿上主耶穌基督,這是對抗淫亂的武器(格前6:12-20)。這位宗徒又說,不可淫亂,不可出賣自己的身體。坎塔拉梅薩神父對此強調,保祿宗徒談到道德淫亂時,指的不僅是賣淫,也包括一種賣身行為,即我出賣自己或是為了金錢,或是為了自己的享樂。因此,聖保祿告誡格林多的基督徒不可淫亂或隨意支配自己的身體,其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不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基督。由此可知,基督徒的純潔並非在於讓理性控制本能,而是讓基督做人的理性和本能,即整個人的主人。」

坎塔拉梅薩神父解釋道:「純潔不是要我們輕視身體,而是對身體的尊嚴懷有極大的尊重。純潔是一種生活型態,遠勝於一種獨特的美德。純潔所能表達的範圍也超越了性本身的範疇。純潔有身體上的,心靈上的,口唇上的,以及眼目和神情上的。聖保祿稱純潔有如光明的武器。」

談到當今社會把性當作偶像來崇拜,以致對他人施暴和傷害他人自由的現象,坎塔拉梅薩神父指出:「這些行為以極度的輕率摧殘著家庭。然而,有人會說:『這有什麼壞處?我有權利追求我的幸福。』某些傳統的性道德判斷的確需要予以重新審視。」

「現代科學幫助我們了解到,因著人在心理上的某些機制和制約,某些行為的責任得以除去或減輕,而這些行為在過去則被視為罪行,甚至死罪,因為那時還不存在這方面的知識。但這種進步與某些試圖否認各種客觀準則的泛性戀主義毫不相干,後者把性道德問題簡化為一種風俗的自然演變,即一種文化現象。」

坎塔拉梅薩神父最後強調:「這種當今的性革命不僅反對過去,也反對天主,有時甚至違反人的天性。性不再使人平和,反而成為一種曖昧和危險的力量,叫人違抗天主的法律,違反我們自己的意願。因此,我們應在聖神的推動下,向世界見證受造物原本的純潔。」

教宗府講道神師四旬期第一場默想

教宗府講道神師四旬期第二場默想

教宗府講道神師四旬期第三場默想

教宗府講道神師四旬期第四場默想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府講道神師四旬期第四場默想

2018年3月16日上午,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神父在梵蒂岡救主之母小堂帶領四旬期第4場默想,教宗方濟各和聖座神長均出席參加。在反省了愛德與謙卑後,本場默想的內容是服從,主題為聖保祿宗徒的勸言:「每個人都要服從上級有權柄的人」(羅13:1)。

坎塔拉梅薩神父解釋道:「保祿宗徒也說明了納稅和普遍履行各自的社會責任,不僅是一項公民義務,更是一項道德和宗教義務」。它是愛近人這個概念的要求:「國家並非一個抽象的實體,而是人民組成的團體。假如我不納稅、損害環境、違反交通規則,我就傷害並表現出輕視近人。然而,這課題不只侷限於服從國家的層面,還要進一步發現本質上的服從;所有其它形式的服從都是由此而生,包括對民政當局的服從。」

坎塔拉梅薩神父說:「事實上,存在著一個關乎眾人,包括上司和下屬、修道人和平信徒在內的服從,它在所有服從當中最為重要,支撐並激勵所有其它的服從。這並非人對人、而是人對天主的服從。原祖亞當是抗命者的始祖,基督則是服從者的始祖。在所有抗命的根源內都存在著對天主的違抗,而在所有服從的起源裡都存在著對天主的服從。在精神上服從天主,絕不阻撓人們服從可見和體制上的權威;相反地,前者更新、強化並激勵後者。如此一來,對人的服從遂成了判斷一個人是否真正服從天主的標準。」

「對愛德而言正是如此。首條誡命雖是愛天主,但它的檢驗標準卻是愛近人。聖若望寫道,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怎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若一4:20)在服從方面也該這樣說:你如果不服從你所看見的上司,怎能自稱服從你所看不見的天主?倘若唯有在上司的指令完全符合我們的想法和選擇,我們才予以服從,那麼我們服從的就不是天主,而是自己;所承行的便不是天主的旨意,而是自己的意願。」

最後,坎塔拉梅薩神父勉勵眾人畢生活出這句經文:「天主!我來為承行祢的旨意。」(希10:7)

教宗府講道神師四旬期第一場默想

教宗府講道神師四旬期第二場默想

教宗府講道神師四旬期第三場默想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