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教會不是少數人的家,而是所有人的家

圖片:教宗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彌撒 (2013年4月)

教宗方濟各日前在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接受了瑞士意大利語廣播電視台(RSI)記者羅達里(Paolo Rodari)的採訪,談論了許多議題,包括教宗個人的生活,教宗牧職使命的優先事項,教會對所有人的接納,俄烏戰爭和其它衝突,與前任教宗的關係等。該採訪將於3月12日星期日,教宗當選十週年紀念日前夕在黃金時段播出。

自己的身體狀況

教宗首先談到自己的身體狀況說:「我已年老。我身體的抵抗力漸弱,膝蓋有些毛病,儘管它正在好轉。我坐輪椅時,會覺得有些難為情。」

關愛世上最貧窮者

在談到關愛世上最貧窮者的課題時,教宗表示:「確實,我特別愛護被丟棄者,但這並不意味著我棄他人於不顧。貧窮人是耶穌所鍾愛的,但耶穌並沒有趕走富人。」

於是,記者羅達里問道:「耶穌要求帶任何人到祂的餐桌來,其含義是什麼?」

教宗答說:「這意味著沒有人被排除在外。當被邀請赴宴的人沒有來時,祂說到路口去叫所有的人都來,生病的,好的和壞的,小的和大的,富的和窮的,所有人。我們不該忘記這一點:教會不是少數人的家,她沒有選擇性。天主聖潔又忠實的子民是:所有人。」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因為生活狀況而感到被教會排斥呢?」

教宗解釋道:「罪一直存在。是教會內的男人、女人,拉開了這個距離。這就是世俗的虛偽,感覺自己比別人更正義,但這並不正確。我們都是罪人。到了真相大白的時刻,你把自己的實情擺在桌面上時,你會發現你原來也是一個罪人。」

為什麼選擇住在聖瑪爾大之家?

隨後,教宗談到許多人好奇的一個話題,就是他為什麼選擇住在聖瑪爾大之家。教宗解釋道:「當選兩天後,我去接管了梵蒂岡宗座大樓。它不是很豪華,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當當,但就是太大了。我的感覺是它有如一個倒置的漏斗,從心理上講,我無法忍受這一點。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從我現在住的房間門前經過時,我想:『我要留在這裡。』這是一間旅店,四十位在聖座工作的人就住在這裡,他們來自世界各地。」

教宗懷念的事情

在提到過去的生活,教宗有何懷念時,教宗表示,在阿根廷時,他常常散步,使用公共交就通工具如地鐵、公交車等。他當時總是和普通人在一起。

歐洲

接著,話鋒轉到了歐洲,教宗說:「現在有許多年輕的政治家、政府首腦或部長。我總是告訴他們:你們要互相交談。那人是個左派,你是個右派,但你們都是年輕人,你們交談吧!現在是你們年輕人交談的時機。」

俄烏戰爭

在談到當前世人矚目的俄烏戰爭,教宗表示:「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時間裡,發生了三次世界大戰:即1914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到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今天的俄烏戰爭是一場世界大戰。從零零星星的戰爭開始,現在無人可以說它不是全球性的戰爭。」教宗指出:「各大勢力糾纏在一起。戰場在烏克蘭,各方在那裡爭鬥。這讓人想到軍火工業。一位技術型專家告訴我:如果一年不生產武器,世界上的飢餓問題就會得到解決。這是一個市場,發動戰爭,出售舊武器,測試新武器。」

為此,記者羅達里問道:「在烏克蘭衝突之前,您曾多次會見普京。如果您今天遇見他,您會對他說什麼?」

教宗答道:「我會像在公共場合發言一樣,明確地對他說話。他是個有教養的人。開戰第二天,我就去了俄羅斯駐聖座大使館,表明我願意動身前往莫斯科,只要普京給我開一扇談判的窗口。拉夫羅夫寫信給我說謝謝,但表示現在不是時候。普京知道我隨時都可以前去。但那裡有帝國的利益,不僅是俄羅斯帝國,還有其他的帝國。恰恰是為了帝國,民族的利益退居第二位。」

教宗也指出世界上其它的戰爭衝突,比如:也門、敘利亞的衝突,以及在緬甸可憐的羅興亞人。他說:「戰爭造成災難,戰爭中絕沒有天主的精神,我不相信聖戰這回事。」

與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關係

隨後,教宗和記者提及他與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關係。教宗方濟各說:「他是一個屬於天主的人,我非常敬愛他。我與他最後一次見面是在聖誕節左右。那時,他幾乎說不了話了。他說話聲音很低、很低、很低。需要通過別人解釋他的話。他頭腦清醒。他提了些問題:這件事發展得怎麼樣了?那個問題處理得如何?他了解最新的進展情況。和他交談是一件快樂之事。我徵求他的意見,他給出自己的看法。他的建言總是不偏不倚、積極又明智。然而,在這最後一次的會面,看得出他在這個塵世的時日不多了。」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葬禮

關於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葬禮,教宗說:「為了一位不在位的教宗的葬禮,禮儀人員『抓破了腦袋』。區分出差異是個難題。現在,我已要求針對未來所有教宗的葬禮進行研究。禮儀人員正在研究,並且稍加簡化,刪除禮儀上不適合的部分。」

引退的可能性

本篤十六世開啟了教宗榮休的道路,而且教宗方濟各也表示過不排除引退的可能性。記者因此詢問教宗會在何種情況下考慮引退。教宗說:「當疲勞到你無法看清事物,缺乏清晰的思考,不知道如何評估情況的時候,也或許是在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時。關於這個問題,我總是徵詢建議,而且聆聽建言。事情進行得如何?你認為我是否應該⋯⋯?我請教我認識的人,還有一些明智的樞機們。他們給我講實話:繼續吧,這很好。但是,請適時地提醒一聲。」

為教宗祈禱

最後,記者羅達里問教宗,為何他在問候人們的時候,總是要邀請所有的人為他祈禱?

教宗答說:「我相信每個人都會為我祈禱。我對非信友說:請你們為我祈禱,如果你們不祈禱,請你們給我良好的氛圍。一位無神論者朋友在給我的信中寫道:我向你傳達好氛圍。這是一種非基督徒的祈禱方式,卻是一種相親相愛。愛他人就是一種祈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在專訪中談及阿根廷之行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當選伯多祿繼承人10週年前夕在聖瑪爾大之家接受阿根廷新聞網站“Infobae”採訪,他談到阿根廷之行、委內瑞拉改變的希望、譴責尼加拉瓜的「粗暴專政」、烏克蘭戰爭和女性的角色等課題。

譴責尼加拉瓜的「粗暴專政」

教宗特別提到尼加拉瓜人民和教會現今所處的困境。在該國,除了繼續攻擊主教和司鐸外,聖座大使被驅逐,聖週遊行活動被禁止。教宗譴責該國領導人不公正,他談及被判處26年徒刑的馬塔加爾帕教區主教阿爾瓦雷斯(Rolando Álvarez)。他說:「我們有一位主教被關進監獄,他是一位非常認真、能幹的人。他希望做見證,不接受流放。」教宗指出:「尼加拉瓜的現況與我們生活的時代不一致,就像是把1917年的共產主義專政或1935年的希特勒專政帶到那裡。這是一種『粗暴的專政』。」

阿根廷之行

談到阿根廷,不可避免地會問到是否有可能去故鄉訪問。教宗解釋道:「原訂於2017年12月訪問阿根廷」,他重複了他從伊拉克返回羅馬的飛機上講的話:「按照計劃,先去智利,然後再去阿根廷和烏拉圭。但是發生什麼事了呢?因為當時正在選舉。所以,我們將訪問智利移到12月,然後在1月訪問阿根廷和烏拉圭。後來計劃改變了,先訪問了智利和秘魯,阿根廷和烏拉圭留在以後……。」教宗說:「無論如何,沒有拒絕去。這個旅程是計劃好的,我對這個機會持開放態度……我願去阿根廷。」

委內瑞拉改變的希望

教宗將目光轉向委內瑞拉。他說看到了一線希望,就是政權能夠改變。「我是這樣認為的,因為歷史情況將迫使有關人員改變他們對話的方式…,我絕不向能解決問題的方案關閉大門。相反地,我支持這些方案。」教宗對烏克蘭戰爭的解決方案的看法更為謹慎。他說:「所有人都為此努力。我知道有些當權者正在行動起來。但我們不知道將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此外,教宗在採訪中談到接納同性戀者和女性的角色等課題。訪談最後,提到33年前貝爾格里奧向加爾默羅聖母許諾不再看電視。那是1990年7月15日,當他和團體一起看電視時,電視上「播放了一些對心靈不利的事情。不是什麼有罪的事情,但那些模稜兩可的思想會削弱心靈」。隔天,在紀念加爾默羅聖母的彌撒中,他覺得「不看電視沒有任何問題」。因此,除了必要時短暫打開電視外,他不再看電視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更新樞機諮議會

有鑒於原來的樞機諮議會任期已滿,教宗方濟各為新一屆九人諮議會任命的成員是: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梵蒂岡城國政府主席貝赫斯(Fernando Vérgez Alzaga)樞機、金沙薩總主教安邦戈(Fridolin Ambongo Besungu)樞機、孟買總主教格拉西亞斯(Oswald Gracias)樞機、波士頓總主教奧馬利(Seán Patrick O’Malley)樞機、巴塞羅那總主教奧梅拉(Juan José Omella Omella)樞機、魁北克總主教拉克魯瓦(Gérald Cyprien Lacroix)樞機、盧森堡總主教霍勒里希(Jean-Claude Hollerich)樞機,以及薩爾瓦多總主教達羅莎(Sérgio da Rocha)樞機。

新樞機諮議會的秘書是梅利諾(Marco Mellino)主教。新諮議會成員將於4月24日上午在聖瑪爾大之家舉行會議。樞機諮議會最近一次會議是在去年12月舉行,會議中討論的議題包括目前正在進行的世界主教會議的各大洲會議。第一次會議是在2013年10月1日至3日召開的。

教宗方濟各2013年9月28日以一道手諭成立了樞機諮議會,旨在幫助他治理普世教會並研究羅馬聖座的宗座憲章《善牧》修訂案。新的宗座憲章《你們去宣講福音》於去年3月19日頒布。教宗在手諭中寫道:「這個樞機諮議會是主教們共融和散布世界各地的主教團可以為伯多祿牧職提供幫助的進一步體現。」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所有受洗者都參與教會福傳的使命

Photo by Vytautas Markunas SDB on Cathopic.

「每個受洗的人,都在教會的使命中扮演著獨特的角色。」這是教宗方濟各在3月8日週三的例行公開接見活動中要理講授所強調的。教宗繼續以「福傳的熱情」為主題的系列要理講授,著重講解了福傳的教會面向。

教宗強調:「宣揚福音不是互不相干的個人使命,而是為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信仰的共同服務,必須完整地把它一代一代地傳下去。」教宗解釋:「傳播福音的熱忱與教會的幅度不可分割,因為教會保護基督信仰訊息免遭歪曲,不順從於世俗的利益及思維方式。」

於是,教宗提到梵二大公會議《教會傳教工作法令》的教導,強調所有福傳都源自於天主聖父的無限聖愛,這份愛藉著聖子和聖神的使命傾注於世。教會的使命就是將這救贖之愛傳到天涯海角。

傳教門徒

「作為傳教門徒,所有受洗者都蒙召效法基督自我犧牲奉獻的愛,發揮創意為祂聖言的真理及其修和的力量作出令人信服的見證。每位門徒傳教士的使徒熱忱非常重要,因為在塵世旅途中福傳的天主子民當中,沒有主動和被動主體的區分。」

教宗引用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說:「所有受洗者,無論他們在教會內有何職位、有何信仰培育水準,都是福傳的執行者。」(《福音的喜樂》,120號)「所有受洗者都參與了教會的使命,並在教會的使命中參與了基督君王、司祭和先知的使命。」

新的見證方式

接著,教宗引用《教會傳教工作法令》解釋:「這個使命雖然為了環境其執行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本質上在任何地區及環境中,都是不變的」(第6號)。教宗提醒:「這邀請我們不要變得硬化或僵硬。信友的傳教熱忱表現在他們發揮創意探求宣講和見證的新方式,與基督所承擔的受傷人類相遇的新方式,以及為福音和人類服務的新方法。」

教宗呼籲信眾回歸到天父的大愛及聖子和聖神的使命中,不要把自己封閉在個人安逸不動空間中。教宗說:「這讓我們承認我們蒙召獲得圓滿生命的禮物是白白得來的,並為此讚美和感謝天主。」

最後,教宗敦促在場的所有信眾更充分地生活出他們所領受的恩典,並與他人分享。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訪問匈牙利的格言和徽標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將於4月28日至30日訪問匈牙利。聖座新聞室3月1日公布了這次第41次國際牧靈訪問的格言和徽標。徽標的右側寫著這次訪問的格言:「基督是我們的未來」。

徽標的中心元素是布達佩斯的鏈橋,這是匈牙利歷史悠久的一座橋樑,橫跨了多瑙河。它是首都和國家的象徵,最初是為了連接布達和佩斯這兩座城市而修建的。這座橋樑讓人聯想到在人與人之間搭建橋樑的重要性,這是教宗方濟各多次提到的。

徽標中,橋的兩個橋墩旁邊分別是聖座國旗的黃色和白色,以及匈牙利國旗的紅色、白色和綠色。環繞徽標的圓圈既象徵了聖體聖事,也象徵基督救贖的世界。

圓圈的左上方有一個十字架。這讓人想起教宗方濟各2021年9月12日在布達佩斯的講話,即:願十字架成為過去和未來的橋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和聖座各部會首長舉行四旬期避靜

圖片:Vatican Media

聖座新聞室發公告稱,教宗方濟各和聖座各部會首長在四旬期的第一週舉行避靜活動,專注於私下的個人祈禱。教宗已邀請所有居住在羅馬的樞機主教、各部會部長及長上利用這一週時間進行祈禱。

本週教宗方濟各的所有活動暫停,包括3月1日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的下一個公開活動將是週日的三鐘經祈禱。

為了方便他們的個人避靜,教宗邀請大家「從2月26日星期日下午到3月3日星期五下午,暫停工作,專注於祈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將於4月底牧靈訪問匈牙利

教宗方濟各將於今年4月底訪問匈牙利。2021年9月12日,他曾訪問這個國家,短暫停留約7個小時,主持了國際聖體大會閉幕彌撒,會晤了當地主教、基督教協會和若干猶太團體代表。現在,教宗再次返回匈牙利,擁抱這個國家及其教會團體。2023年2月27日,聖座新聞室公布了教宗4月28日至30日訪問匈牙利的行程。

4月28日

教宗的專機將於4月28日早上8點10分從羅馬達芬奇國際機場啟程,約2個小時後抵達布達佩斯國際機場。抵達一小時後,大約上午11點,將在匈牙利總統府舉行正式歡迎儀式。隨後,教宗將會晤該國總統諾瓦克(Katalin Novák)女士、總理奧爾班(Viktor Orban),以及民政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代表。當天最後一項活動是在下午5點,教宗將在聖斯德望堂會見司鐸、度奉獻生活者、修女和修生。

4月29日

當天上午將有兩項活動:8點45分,教宗將私下會見《真福斯特拉特曼(Laszlo Batthyany Strattmann)機構》的盲童。該機構以匈牙利眼科醫生的名字命名,他在2003年榮列真福品。隨後,教宗將在匈牙利聖依撒伯爾堂接見貧窮人士和難民。當天下午的兩項活動分別是:4點30分在體育館接見青年,6點在駐匈牙利宗座大使館私下會見耶穌會同會弟兄。

4月30日

教宗將於4月30日主日上午9點30分,在科蘇特·拉約什(Kossuth Lajos)廣場主持彌撒並誦念《天皇后喜樂經》。當天下午4點他將接見大學和文化界代表。預計,教宗的專機於傍晚6點離開匈牙利,7點55分抵達羅馬達芬奇國際機場。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聖灰禮儀:灰燼提醒我們認識自己的真相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2月22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羅馬聖女薩比娜大殿主持聖灰禮儀彌撒,開啟禮儀年度的四旬齋期。他在講道中說,在四旬期開始的禮儀中,將灰燼灑在信友額頭上的儀式標誌著我們「回歸天主旅程」的開始。撒聖灰是一個提醒,它提醒我們要認識人生的真相,並回歸天主和我們的弟兄姊妹。

上主是天主,我們是祂手中的工程

教宗首先說:「灰燼提醒我們自己是誰,回想起我們生命的基本真理:唯獨上主是主,我們是祂手中的工程。因此,四旬期成為記住我們依賴天主的時刻,同時“卸下我們自以為是的外衣。」

重建與天主和他人的關係

接著,教宗講到回歸天主和我們弟兄姐妹旅程的第二步,即「要放棄一切自以為是的傲慢和各種形式的自我崇拜,因而就能開始認識到生命是我們從天主和父母那裡領受的一種關係,我們總也能恢復並更新我們的關係感謝天主和那些祂賜予我們身邊的人。」

「因此,四旬期是一個恩寵的時期,我們可以重建與天主和他人的關係,在靜默的祈禱中敞開心扉,走出我們自私封閉的堡壘。」

施捨、祈禱和守齋

為踏上這旅程,教宗提醒信徒們實踐教會傳統中始終鼓勵的三大途徑,即是:施捨、祈禱和守齋。教宗說:「然而,正如我們在福音中聽到的,耶穌提醒我們,不僅要有外在的儀式表達,更要有行動的表達表示出我們心靈的更新。」

「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和禮儀儀式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影響,流於表面膚淺的形式。」教宗指出:「如果我們在天主台前保持謙卑,我們的施捨、祈禱和守齋就不會僅僅停留在外表上,而將能表達出我們的真實所在:天主的子女,彼此皆為兄弟姐妹。」

注視十字架

最後,教宗提醒在場的所有信眾:「以俯首,領受聖灰,點亮我們的心開始走上施捨、祈禱和守齋的道路而結束他的講道。」他說:「讓我們不要忽視這個神聖時期的恩寵,定睛於十字架上,從此處啟程,慷慨地回應四旬期強而有力的推動。」

「在這生命旅程的盡頭,我們將以巨大的喜悅與生命之主相遇,唯有祂能使我們從灰燼中復活。」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讓我們以聖神為起點重新出發

圖片:Vatican Media

在2月22日週三的例行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方濟各繼續他關於「福傳的熱情」主題的系列要理講授,強調聖神在傳福音中的中心地位。

教宗引用《瑪竇福音》結束語中的一句話展開他的講解:「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瑪28:19)

聖神是「傳福音的發動機」

教宗首先反省這句話的第一個動詞「去」。他說:「當耶穌對祂的門徒說這話時,祂不僅僅是在傳達一句話,而且同時也在遣發聖神。聖神是傳福音的發動機。那麼,談到福傳使命,聖神帶給我們什麼力量呢?」教宗強調:「我們蒙召不是要灌輸思想,不是勸人改變信仰,而是為使人成為門徒,也就是說,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耶穌,自由地認識和愛慕祂。」

聖神在初期的教會

接著,教宗講到聖神在初期教會中的作用,正如《宗徒大事錄》中所記述的那樣。教宗說:「聖經的這卷書的主角不是伯多祿、保祿、斯德望或斐理伯,而是聖神。」他講到聖神在初期教會團體的一場辯論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宗指出:「當時的基督徒針對皈依基督的外邦人分別抱持兩種見解:一群人主張他們該遵守梅瑟法律的人,另一群人則主張他們不必遵守梅瑟法律的人。」(參閱:宗十五)

「如何解決困境?」教宗說:「他們本可能在傳統與新穎創新之間尋求一種良好的妥協:一些法律得到遵守,而另一些則忽視不管。然而,宗徒們並沒有依循人性的智慧,尋求彼此之間關係的平衡,而是依從了聖神的工作。”“儘管傾向和意見各不相同,但他們並沒有分裂,而是一起聆聽了聖神。」

呼求聖神

隨後,教宗提醒道:「作為教會,我們可以有明確規定的時間和空間,組織良好的團體、機構和運動,但如果沒有聖神,一切都只是沒有靈魂的軀殼而已。如果教會不向聖神祈禱並呼求聖神,她就會陷入自我封閉,陷入毫無成效且令人筋疲力盡的的辯論,陷入叫人疲憊不堪的兩極分化中;與此同時,使命的火焰逐漸熄滅。」

最後,教宗向在場的所有信眾說:「親愛的兄弟姐妹們,作為教會,讓我們從聖神那裡出發、重新啟程。」

教宗鼓勵每個信友在心中反省:「我是否呼求聖神?我是否向聖神祈禱?我接受祂引領嗎?」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2023年四旬期文告

Church of the Transfiguration, Mt. Tabor. Wikimedia Commons.

教宗方濟各
2023年四旬期文告
四旬期的刻苦──同道偕行的歷程

下載PDF文件檔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瑪竇、馬爾谷和路加三部福音都不約而同地敘述了耶穌顯聖容的故事。從福 音的記載,我們看到耶穌因為門徒對祂不了解所產生的反應。事實上,在更 早之前,主耶穌和西滿伯多祿之間,曾經發生嚴厲和強烈的爭執。伯多祿在 宣示他承認耶穌是基督、是天主子之後,卻拒絕接受耶穌所作出祂受難和被 釘死的宣告。於是,耶穌嚴厲地斥責他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你是我 的絆腳石,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瑪十六 23)。接著,「六天以後,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他的兄弟若望,單獨 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瑪十七 1)

每年四旬期第二主日的福音,都會宣讀耶穌顯聖容。在禮儀年的這個期間, 上主帶我們與祂去一個避靜的地方。即使每日要盡的責任讓我們不得不停留 在平常所在的地方,以及往往是千篇一律、有時又令人厭煩的日常工作,而 在四旬期,我們獲邀陪伴耶穌登上「一座高山」,以天主神聖子民的身分, 體驗一種靈修的特別刻苦經驗。

四旬期的刻苦是一種承諾,這承諾因著天主的恩寵而能持續下去,以克服我 們所缺乏的信德,以及對跟隨耶穌走向十字架所產生的心理抗拒。這正是必 須如同伯多祿及其他門徒一樣,應該做的事。為加深我們對主耶穌的認識, 為充分了解並接納祂救恩的奧祕──那是在愛的激發下,完全獻出自己而完 成的──我們必須讓自己被祂帶領,脫離平庸和虛榮。我們必須起程,踏上 登山的路途,需要努力、犧牲和專注。這些必要條件,在同道偕行的歷程 上,也很重要,我們作為信友,必須致力投身其中。四旬期的刻苦與同道偕 行的經驗,我們若反省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必獲益匪淺。

耶穌挑選了三位門徒,上大博爾山作「退省」,要他們作為這獨一無二事件 的證人。耶穌不想要這個恩寵的經驗是祂個人獨有的,而是要與其他人分 享,就如我們整個人生的信仰,是一個要與人分享的經驗。跟隨耶穌,是大 家一起跟隨祂的。在人生的歲月裡,我們身在旅途中的教會,也一起經歷禮 儀年,與那些天主安排在四旬期,作為我們旅途的同伴們,一起同行。一如 耶穌與門徒們同登大博爾山,同樣地,我們可以說,我們的四旬期之旅也是 一趟「同道偕行」,因為我們在同一道路上一起前行,大家都是同一位師主 的門徒。既然我們知道耶穌本身就是道路,因此,教會要更深入、更完全 地進入救主基督的奧祕,唯有在禮儀上,以及在同道偕行歷程中,僅此而已。

於是,我們登上巔峰。福音敘述「耶穌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祂的面貌發光 有如太陽,祂的衣服潔白如光」(瑪十七 2)。這是「最高峰」,是此趟旅 程的終點。當他們上到最高處,與耶穌一起站在高山上時,三位門徒得到這 恩寵,目睹了上主的榮耀,看到祂放射出超性的燦爛光輝。那光不是來自外 面,而是由祂自身發射出來的。這神性的美,比起門徒們為登上大博爾山要 作的努力,無論有多大,都是無可比擬的。在走艱難的山路時,我們一定要 專注觀看路徑;然而,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美景,令我們驚異,而它的壯麗就 是給我們的一種回報。同樣地,同道偕行的過程,或許備極艱辛,有時令我 們感到沮喪。然而,在最後等著我們的,一定會是美好奇妙的,能夠幫助我 們更了解天主的旨意,以及我們的使命──為祂的國度服務。

隨著耶穌的顯現聖容,又因為梅瑟和厄里亞的顯現,門徒們在大博爾山上的 體驗變得更加豐富,這兩位分別象徵法律和先知(參閱:瑪十七 3)。基督 的新穎,就是滿全舊約和天主所作的許諾:基督的新穎,與天主的歷史和祂 子民的歷史,是不可分的,並且透露了其中更深的意義。同樣地,同道偕行 的歷程也是扎根於教會傳統,並向新穎保持開放。「傳統」是尋求新路程的 靈感泉源,也能使人避免陷於裹足不前、隨時花樣百出的誘惑。

四旬期的刻苦和同道偕行的歷程,都以轉變個人及教會為目標。在這兩種情 況中,其變化都以耶穌的顯聖容為模式,也因著逾越奧蹟的恩寵而進行。今 年,為了讓這轉變在我們身上成為事實,我願提出兩條要遵循的「路徑」, 與耶穌一起登上高山,以達到目標:

第一條路徑,指的是當門徒們在大博爾山上,默觀轉變了聖容的耶穌時,天 父給他們的訓令。雲彩中有個聲音說:「你們要聽從祂!」(瑪十七 5)。 因此,第一個指示很清楚:我們必須聽從耶穌。四旬期是一段恩寵的時期, 使我們能聽祂對我們說話。祂如何對我們說話呢?首先,是祂透過教會禮儀 所提供的天主聖言對我們說話。我們不應讓聖言落在耳後;如果我們無法常 常參與彌撒,就要每天誦讀當天的讀經,亦可藉由網際網路閱讀。除了聖經 以外,天主也透過我們的弟兄姊妹對我們說話,尤其是透過有需要的弟兄姊 妹的面孔,以及在他們的遭遇中,對我們說話。我願意另加一點,在同道偕 行的歷程中是相當重要的:聆聽基督,往往是藉著聆聽教會內弟兄姊妹時發 生的。在某些層面上,這種互相聆聽,是首要目標,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 共議性的教會永遠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風格。

門徒們一聽到天父的聲音,就「俯伏在地,非常害怕。耶穌遂前來,撫摩他 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一看,任誰都不見了,只有耶穌獨自 一人」(瑪十七 6~8)。這是今年四旬期的第二個指示:不要因為害怕面對 現實及每天的辛苦、艱難和衝突,而利用特殊事件及富於感性的宗教經驗作 為避難所。耶穌顯示給門徒的光,是祂光榮復活的預兆,而我們若「只追隨 祂」,就必須往那方向前進。四旬期指向復活節:耶穌的「避靜」本身不是 目的,而是為要預備我們,在信望愛中體驗祂的苦難與十字架,最後要抵達 復活。在同道偕行的途徑上,也是如此,當天主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獲得 某種強烈的共融體驗時,我們也不應以為已抵達終點。到了那一時刻,上主 也會一再對我們說:「起來,不要害怕!」讓我們下到平地,願我們體驗到 的恩寵支持我們,好能在團體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共議精神的工匠」。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在今年的四旬期,願聖神激勵並支持我們與耶穌一起上 山,好使我們也能體驗到祂神聖的光輝,而能堅定信仰,在與耶穌──上主 子民的光榮和萬民的真光──同行的道路上,堅毅不撓。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3 年 1 月 25 日,聖保祿宗徒歸化日

(臺灣明愛會 恭譯)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