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世界窮人日彌撒:我們需要愛的勇氣,在窮人身上投資

圖片:Vatican Media

2020年11月15日,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當天也是第四屆世界窮人日,百餘位世界窮人的代表在場出席。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指出,基督徒不可謹小慎微,只限於遵守規誡,卻不肯冒險為他人服務。相反地,應像忠信的僕人那樣勇於冒險。

彌撒福音中記述了耶穌講的「塔冷通的比喻」,家主在遠行前將自己的財產託付給他的僕人,要他們用以賺取更多的利息(瑪廿五14-30)。教宗表示:「這個比喻蘊含著一個使我們終生受用的訓誨。家主擁有一筆巨大的財產,他沒有為自己保留,而是按照僕人的能力交給他們。對我們來說,一切也都始於天主賜予的恩寵”,始於天主“放在我們手中的恩典。」

「我們是攜帶巨大財富的人,這不取決於我們擁有多少,而是因為我們的所是:我們領受了天主賜予的生命、祂在我們内注入了善以及不可磨滅的美,因為我們是祂的肖像,我們每個人在祂眼裡都是寶貴的,都是歷史上獨一無二和不可取代的!」

「可是,在我們注視自己生命時,經常只看到我們欠缺的部分。於是,我們就屈服於『要是如此就好了』的誘惑:要是我有那份工作就好了,要是我有那座房子、有那些錢和成就就好了,要是我沒有那個問題、要是我周圍有更好的人就好了!」

教宗說:「以這種方式思考,看不到我們自己擁有的善和天主賜予我們的恩典。天主信任我們,希望我們每個人善用所領受的恩典在當下行善,而非在毒害心靈且無益處的思念中將它失去,這種思念讓我們總是盯住他人,看不到上主留給我們運作的機會。」

「那讓塔冷通賺得利息的是『僕人的作為』,即『服務』。」教宗解釋道:「服務賦予生命意義,那麽,服務的形態是什麽?」

 「在福音中,善僕是那些勇於冒險的人。他們不是小心翼翼和考慮周全的人,不把所領受的收藏起來,而是予以善用。因為善若不投資,就會失去;衡量我們生命的尺度不在於我們存放了多少,而是我們結出了多少果實。多少人一生只是積蓄,思念過好生活勝於行善。但追求所需卻不關注那些有需要的人,這種生活是多麼的空虛! 如果我們領受了恩典,就應贈送出去。」

「在這個比喻中,僕人的忠信在於能夠勇於冒險,因為對天主的忠信意味著讓自己的生命因服務的需求而操勞。若基督徒把牌壓在防守上,只在遵守教規和誡命時才出擊,這很悲哀。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只是不犯錯還不夠,這種生活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絲毫不作惡,卻將所領受的恩典埋藏起來,這還不夠,因為這行徑如同耶穌所斥責的可惡懶惰的僕人的所為。」

「比喻中的家主向不忠信的僕人解釋他本應如何行事,對他說,他該將領受的塔冷通交給錢莊裡的人,然後連本帶利取回交還給家主。我們在天主面前也該這樣做。那麽,對我們而言,誰是這些能獲得永久利息的錢莊裡的人呢?」教宗指出:「是窮人,我們不應忘記他們!」

「窮人是福音的中心,若沒有窮人,我們就無法領會福音。窮人在耶穌身上體現出來,耶穌原是富有的,卻貶抑自己,成為貧困的,替我們成了罪,這最惡劣的貧窮。窮人給我們確保一種永恆的收益,並從此時起就已使我們在愛中變得富有。這是因為,需要對抗的最大貧窮是我們缺乏愛的貧窮。」

「向窮人伸出援手,在愛中勤於行善,如同彌撒的第一篇讀經中所稱讚的那個婦人一樣(參閲:箴31:10-13)。在臨近聖誕節之際,教宗談到這個慶節說,以往人們要問:『我能買什麽?我還能得到什麽?』現在我們應換成另一句話:『耶穌奉獻了自己,在馬槽中誕生,我能給予別人什麽,就像耶穌那樣?』」

教宗最後總結道:「不與他人分享的人乃是浪費了自己的一生,最終變得貧窮。在生命結束時,真相將顯露出來:塵世以為成就、權力和金錢能賦予生命意義,這個虛幻將會消失,而我們所施予的愛將展現出它才是真正的財富。如果我們不想貧乏地度日,就該懇求在窮人身上看到耶穌,透過窮人服事耶穌的恩寵。」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0年世界窮人日文告:向窮人伸手施惠

鹽與光電視及網上直播(英語)
教宗方濟各主持第四屆世界窮人日彌撒
日期:2020年11月15日
加拿大時間:中午12時 (東岸) / 早上8時 (西岸)
中港台時間:凌晨1時 (11月16日)

按此收看直播

新冠疫情突然而至,令我們措手不及,深感迷惘和無力。然而,向窮人伸出的手絕非一朝一夕而成,它反倒見證出我們如何妥善準備辨認出窮人,在他們有需要時加以扶助。教宗方濟各在2020年的世界窮人日文告中闡述了這一點。聖座新聞室早於6月13日以直播形式召開記者會,介紹了本年度的窮人日文告,主題為「向窮人伸手施惠」(參閱:德七36)。

舊約《德訓篇》的睿智勸言貫穿了第四屆世界窮人日文告。教宗指出:「這些金玉良言的作者生活在大約主曆前兩百年,這些意義深遠的話語今日也有助於我們專注於本質,跨越冷漠的障礙。《德訓篇》開門見山便為許多具體的人生處境提出建言,其中包括貧窮。在一頁又一頁的金玉良言裡,我們發現這位作者再三提及天主,卻又不忘關注具體的人」。事實上,獻給天主的祈禱,以及對窮人和受苦者的關懷,二者之間密不可分,因為在服務窮人時,上主降福我們,祈禱得以實現。」

「關注窮人絕非易事,但這是把個人和社會生活導入正確方向的必要條件。面對物質和精神匱乏的人,我們總會問自己該如何提供協助。基督徒團體蒙召參與這分享的經驗,意識到我們責無旁貸。為了成為窮人的支柱,首要之務是親自活出福音勸諭中的貧窮。在這方面,教會確實沒有全面的解決方法;但是教會能『藉著基督的恩寵,作出見證和分享之舉,並感到有義務為缺乏生活所需的人提出請求』」

「伸出的手」

接著,教宗在文告中談論了許多「伸出的手」。「首先,伸出手的人會發現自己能通過行動來賦予生命意義。再者,『伸出的手』是一種記號,令人立刻聯想到『親近、關懷和愛』。在病毒肆虐全球,帶來痛苦和死亡、不安與迷惘的這幾個月裡,我們能看見多少伸出的手!

它們是憂心忡忡的醫生伸出的手,試圖為每個病患找到正確的解藥;
它們是護士伸出的手,即使超過工作時間,也在照顧病人;
它們是政府人員伸出的手,想方設法盡量解救更多的人;
它們是藥劑師伸出的手,在與人接觸的高風險中處理眾多需求;
它們是志願者伸出的手,援助在街頭或家中糧食短缺的人;
它們是勞動者伸出的手,提供基本服務、保障安全。

我們還能描述許多其它伸出的手,甚至撰寫一篇善行的德敘禱文。這所有的手都挑戰了傳染和恐懼,帶來支持與安慰。」

教宗寫道:「這次疫情突然而至,令我們措手不及,深感迷惘和無力。然而,向窮人伸出的手絕非一朝一夕而成,它反倒見證出我們如何妥善準備辨認出窮人,在他們有需要時加以扶助。慈悲的工具並非一蹴可幾,卻需要日常鍛鍊,第一步驟是要意識到我們多麼需要先得到那伸向自己的手。」

「在當前的疫情中,我們感到更加匱乏和軟弱」,因為我們體嚐到自己的限度和自由受限制。而在足不出戶的寂靜中,我們重新發現簡樸的重要性,回歸本質,培養出新的兄弟情誼的需求,好能互相協助,彼此尊重。因此,『向窮人伸手施惠』這句勸言,邀請所有感到命運相連的人負起責任,替最弱小者扛起重擔,誠如聖保祿所言:『你們應彼此協助背負重擔,這樣你們就滿全了基督的法律。』(參閱:迦六2)關於這點,《德訓篇》提出了扶助弱小的具體行動:『不要中止哭弔的人,要同哀悼的人一同哀悼。看望病人,不可怠慢。』」(七38-39)

「向窮人伸手施惠」

此外,談到「向窮人伸手施惠」,教宗也提及截然相反的態度,也就是:袖手旁觀,對貧窮無動於衷,反而經常成為同謀。冷漠和冷嘲熱諷是他們的家常便飯。除此之外,有些伸出的手在電腦上飛快地把大筆金錢從世界的一端轉到另一端,造就極少數人的富貴和黎民百姓的苦難;另外有些伸出的手靠販賣軍火來累積財富,卻讓孩子等其它人的手用這些武器來撒播死亡和貧窮;還有些伸出的手暗地裡違法互惠,快速又腐敗地斂財。為此,教宗疾呼,務必把這些手「轉變成促進全世界正義與和平的工具」。

「你在一切事上,要記得你的末日。」

《德訓篇》這段規勸的結尾是:「你在一切事上,要記得你的末日。」教宗闡明這句勸言的雙重詮釋,說:「第一個詮釋點出,我們必須隨時考慮到我們生命的終結。謹記我們共同的命運有助於在生活中關注赤貧者和缺少機會的人。第二個詮釋格外強調目的,因為我們生命的目的敦促我們樂此不疲地實踐計劃、踏上旅途。我們每個行動的目的必會是愛,所以我們朝著愛前行,分享、奉獻並服務。」

教宗最後懇求天主之母、眾窮人的母親陪伴我們每天與窮人相遇的旅途。願聖母瑪利亞的轉禱能把「伸出的手化為分享的擁抱、重新尋獲手足之愛的相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祈禱的基督徒一無所懼

圖片:Vatican Media

「我們繼續以祈禱為題的要理講授。有人對我說:『您談祈禱談得太多了,沒必要。』」

2020年11月11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開始之際,順口提起了這件事。他接著說:「確實有必要,因為我們要是不祈禱,就沒有力量在人生中前行。祈禱有如生命的氧氣。祈禱是讓聖神臨在於我們身上,祂始終引領我們前進。因此,我多多談論祈禱。」

「在靜默中收斂心神,與天父的持續交談,乃是耶穌整個使命的支柱。」教宗指出,耶穌堅持不懈地祈求,為我們樹立了祈禱的榜樣。《天主教教理》引用了《路加福音》的三個比喻,藉以闡述祈禱的特徵(參閱:2613號)。

「首先是令人討厭的朋友半夜不停地敲門,迫使人爬起來給他開門。這告訴我們,祈禱必須堅忍不拔:凡懷著信德和堅毅敲響祂心門的人,必定不會失望。天主必然回應、總是如此。我們天父深知我們需要什麼;堅持的目的不在於告訴祂或說服祂,而是為了在我們內滋養渴求與期待。」

第二個比喻講述了一名寡婦不斷懇求不義的法官替她申冤。教宗表示:「這個比喻讓我們明白,信德絕非一時衝動,而是勇敢呼求天主的態度,甚至是在邪惡與不義前,也毫不認命地與祂『據理力爭』。」

「第三個比喻是在聖殿祈禱的法利塞人和稅吏。前者自得其滿,後者自覺不配,但是天主卻俯聽了後者。這比喻告訴我們,缺少謙遜的精神,就沒有真正的祈禱。恰恰是祈禱引領我們祈求、祈禱。」

「福音的教導很清晰:人必須時時祈禱,即使一切看似枉然,天主彷彿對我們充耳不聞、不發一語,我們似乎在浪費時間。即使天色黯淡,基督徒也不放棄祈禱。基督徒的祈禱與信德併肩同行。在我們生命中的許多日子裡,信德會看似幻影、徒勞無功。在我們人生中的諸多黑暗時刻,祈禱似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然而,實踐祈禱也意味著接受這份辛勞。『父啊!我前來祈禱,我感到心靈枯竭……。』而我們必須帶著黑暗時刻的這份辛勞向前邁進。」

此外,教宗也提及許多聖人聖女的芳表:「他們體嚐到信仰的黑夜與天主的寂靜,卻始終堅定不移。然而,就算是在這樣的時刻,也沒有人是孤立無援的,因為耶穌與我們一同祈禱,在祂的祈禱中接納我們,好使我們能在祂內、並藉著祂祈禱。這是聖神的工程。誠如《天主教教理》所闡釋的:『我們所以確信有求必得,是以耶穌的祈禱為基礎。』(2614號)」

隨後,教宗誦唸了《聖詠》第91篇中充滿信心的話語:「他以自己的羽毛掩護你,又叫你往他的翼下逃避:他的忠信是盾牌和鎧衣。你不必怕黑夜驚人的顫慄,也不必怕白天亂飛的箭矢,黑暗中流行的瘟疫,正午毒害人的癘疾。」(4-6節)

教宗說:「在基督內,這令人驚訝的祈禱得以實現,在祂內祈禱圓滿成真。少了耶穌,我們的祈禱恐怕會縮減為人的努力,注定會一而再地失敗。然而,祂親自承擔起每個疾呼、每個呻吟、每個歡騰、每個懇求,以及每個人的祈禱。而我們別忘了聖神。聖神在我們內祈禱,是祂帶領我們祈禱、引領我們到耶穌身邊:祂是天主的恩賜。」

正因如此,教宗表明:「祈禱的基督徒一無所懼。願聖神、祈禱的導師,親自教導我們祈禱的道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一年來去世的樞機和主教主持追思彌撒

圖片:Vatican Media

2020年11月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追思彌撒,緬懷一年來去世的樞機和主教們。28位樞機在場參禮,其中的25位與教宗共祭。教宗指出:「對復活的信德並不忽略和掩飾人性面對死亡的迷失感,但它讓我們看得更遠。復活不是一種幻境,而是一個已經存在、讓我們現今奇妙般參與的事件。」

教宗的彌撒講道以耶穌對瑪爾大說的這句話為核心:「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妳信麼?」(若十一26)。教宗說:「這是讓我們改變願景的信德上的重大飛躍。這個飛躍一旦出現,我們思索和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會改變。信德的眼目超越可見事物,在某種方式上看到不可見的事物。每個事件都依照另一個幅度,也就是永恆的幅度來予以評估。」

教宗以「義人的早亡」為例説明這個新的思想。他說:「這樣的人為天主所愛,他被接去,免得邪惡改變了他的心意,虛偽迷惑了他的心靈(參閲:智四10-11)。」教宗解釋道:「在信仰的視野中,這樣的死亡並非不幸,而是按照天主的上智安排,祂與我們的想法不同。」

教宗接著表示:「在為一年來去世的樞機和主教們祈禱時,我們要祈求上主消除那有時潛入我們内心的負面悲傷,它令我們以為藉著死亡結束了一切。這是一種遠離信德的情感,加深了人們對必須死亡的恐懼,因為沒人能說自己可以免除死亡。因此,在死亡這個不解的迷面前,有信仰的人也必須不斷地皈依。我們每日都必須超越我們對死亡的想像,它本能地認為死亡乃是一個人徹底被消除;我們也必須超越可見和可預料的事物、墨守成規和天經地義的思想,以及普遍的見解,好能完全信靠上主,祂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若十一25-26)。」

最後,教宗邀請基督徒憑著信德接納耶穌的話,讓為已亡弟兄姐妹的祈禱具有基督信仰的特徵。他說:「為亡者祈禱,相信他們生活在天主那裡。這祈禱也惠及我們,塵世旅途上的人。這祈禱培養我們一種對生命的真正憧憬,向我們揭示為進入天主的國度必須經歷苦難的意義;它讓我們追求真正的自由,讓我們樂於不斷地尋求永恆的財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0年11月祈禱意向:為人工智慧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0年11月意向

總意向:為人工智慧

願機器人及人工智慧的發展,總是以服務人類為目的。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公開接見:祈禱指導我們找到生活的正確方向

圖片:Vatican Media

為了遵循預防傳染的衛生措施,從11月4日起,教宗方濟各每週三的公開接見活動恢復在宗座大樓的圖書館内舉行,要理講授以遙距方式進行,即沒有信友在場。2020年11月4日當天,教宗繼續以耶穌的祈禱為題進行要理講授。

教宗首先表示:「在耶穌的公開生活中,祂不斷求助於祈禱的力量。耶穌的祈禱是一個奧妙的事實,我們僅僅能直觀地略見一斑,但是,它使我們能夠以正確的視角明白耶穌全部的使命。」

接著,教宗把反思的重點放在《馬爾谷福音》第一章35到38節的段落中。「這段福音記載:日落之後,人們把所有患病的人帶到耶穌跟前,耶穌治好了他們。但是在黎明前,耶穌消失了,祂退到一個荒野的地方,在那裡祈禱。西滿和同他在一起的人都去追尋祂,找到了祂,就向祂說:『眾人都找你呢!』耶穌回答說:『我必須到別的村鎮去宣講,因為我是為這事來的』(參閱谷一35-38)。」

教宗解釋道:「祈禱是引導耶穌航向的舵,指示祂使命行程的不是成就,不是別人的贊同,也不是衆人都在找你這句話。而是一條艱難的路,耶穌在祈禱中聆聽並接受了天父的這個啓示。」教宗引用《天主教教理》的話說:「當耶穌祈禱時,已在教導我們祈禱」(參閲《天主教教理》2607號)。因此,從耶穌祈禱的榜樣中我們可以獲得基督徒祈禱的特征。」

教宗說:「耶穌首先教導我們,祈禱是一天中首要的願望。沒有祈禱的日子會有使生活變得煩厭或無聊的危險,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可能會變成負擔或令人迷失方向。耶穌教導我們聆聽,而祈禱主要是聆聽和與天主相遇。這樣,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就不會成為障礙,而是天主親自向我們發出的的召喚,天主要我們聆聽並與我們周遭的人相遇。這樣,生活中的考驗便能成為我們增進信德與愛德的良機。祈禱具有打開心智的廣闊視野和擴大心靈的力量。」

「其次,祈禱是一門必須堅持實踐的藝術。雖然我們所有人都有偶爾祈禱的能力,但是耶穌教導我們另一種祈禱的方式,就是進行有規律的祈禱,以之為一種操練,使之成為生活的規則。堅持不懈的祈禱會慢慢令人轉變,使我們在患難中變得堅強;給予我們恩寵,獲得那愛我們並永遠保護我們的主的支持。」

教宗接著講道「耶穌的祈禱的第三個特征是獨自祈禱」。教宗說:「在靜寂中,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許多聲音就會呈現出來。天主在寂靜中講話。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一個空間,好能培養內心生活,使行動變得有意義。」

最後,教宗說:「有時,我們人類認為我們是這世界一切的主人,或者恰恰相反,我們失去了所有的自身價值。祈禱幫助我們在與天主、我們的天父及所有受造物的關係中找到正確的方向。」

教宗總結道:「讓我們在福音中重新發現耶穌是祈禱的導師,並接受祂的培育。我們將會獲得喜樂與和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死後的希望是賦予生命意義的錨

圖片:Vatican Media

「在喜樂和悲慘的時刻、在磨練試探中、在死亡臨近時,讓我們像約伯那樣複誦說:『我確實知道為我伸冤者還活著,我仍要看見天主。』(參閱:約十九25-27)這是基督徒的望德、唯有天主能賜給我們的恩典;我們若是向祂求,祂必將賜予。今天,我們緬懷許多已離世的弟兄姊妹。注視墓園、仰望天鄉,這將對我們有所裨益。」教宗方濟各於2020年11月2日下午在梵蒂岡條頓墓園聖堂主持追思已亡信友瞻禮彌撒時,在講道中如此說道。感恩祭結束後,教宗在這梵蒂岡墓園內佇立於眾多墳墓前,然後前往聖伯多祿大殿下方在歷任教宗的棺槨前祈禱片刻。

在彌撒講道中,教宗提及當天禮儀選自《約伯傳》的第一篇讀經。

教宗指出:「約伯雖然被疾病所擊潰、壽命將盡,他連皮膚都幾乎脫落了、瀕臨死亡,但約伯仍堅信不移地說:『我確實知道為我伸冤者還活著,我的辯護人要在地上起立。』(十九25)約伯的處境每況愈下,但即使在那樣的時刻,依然存在著光明的擁抱,以及使他安心的溫暖:『我親眼要看見他,並非外人。』(十九27)在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刻,這份確信便是基督徒的望德。」

教宗強調:「望德是一份恩典,我們必須祈求說:『上主,求祢賜給我望德。』逆境使我們失望,讓我們誤以為一切將以失敗告終,死後什麼都沒有。然而,約伯的話,言猶在耳。」

教宗說:「望德絕不叫人失望,這是保祿告訴我們的。望德吸引我們,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我看不見來世,但望德是天主賜予我們的恩典,吸引我們寄望於生命、期盼永恆的福樂。望德是我們在對岸的錨:我們抓緊繩索、支撐自己。『我確實知道為我伸冤者還活著,我仍要看見天主。』我們在喜樂與悲慘的時刻、在瀕死的關頭,都要複誦這句話。」

「望德是一份我們永遠當不起、白白賞賜而來的恩典。《若望福音》記載,耶穌肯定了這一點,即望德絕不叫人失望。」因此,教宗引用福音,解釋說:「『凡父交給我的,必到我這裡來。』這是望德的終向,也就是走向耶穌。『到我這裡來的,我必不把他拋棄於外。』(若六37)上主在有錨的地方迎接我們。望德中的生命是如此活出的:手用力抓著繩索,緊緊抓牢,深知錨就在下方。」

在講道的結尾,教宗說:「今天,我們緬懷許多已離世的弟兄姊妹。注視墓園、仰望天鄉,然後像約伯那樣複誦:『我確實知道為我伸冤者還活著,我仍要看見天主。我親眼要看見他,並非外人。』這將對我們有所裨益。而這份力量帶給我們希望、這白白賞賜的恩典,也就是望德。願上主賜給我們每個人望德。」

感恩祭結束後,教宗在條頓公學院長的陪伴下,移步到佔地不大的條頓墓園,為墓園灑聖水,並在一個墳墓前靜默祈禱。接著,教宗走過墓園的每條小徑,短暫佇立在某些墓碑前致敬。離開墓園後,教宗前往只有數步之遙的聖伯多祿大殿,在大殿下方的歷任教宗墓前祈禱片刻。

條頓公學的聖母堂距離教宗的寓所聖瑪爾大之家只有十幾米,緊挨著條頓公學。這座聖堂始建於八世紀,當時那裡有個接濟中心,許多窮人會前來領取糧食和衣物。1450年聖年,朝聖者蜂擁而至,當時的人便決定修建一座聖堂和墓園。1454年,羅馬聖座若干日耳曼裔的成員,組成了一個為亡故窮人服務的團體。15世紀末,一座日耳曼風格的聖堂興建完成,並沿用至今。1876年,一群攻讀基督信仰考古、教會史和相關學科的司鐸在這座聖堂旁邊增建了一座公學。1910年,狂風暴雨造成聖堂嚴重損毀,因此進行了整修工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鹽與光直播】教宗11月2日在梵蒂岡條頓墓園主持彌撒(英語旁白)

教宗在梵蒂岡條頓墓園主持彌撒(英語旁白)
鹽與光播放時間如下:
日期:2020年11月2日
加拿大時間:上午10時(東岸)/上午7時(西岸)
中港台時間:晚上11時
按此收看

新冠疫情持續升溫,教宗方濟各接下來主持的多項禮儀也將遵守各項防疫安全措施。聖座新聞室公布,11月2日週一,在教會追思已亡信友的日子,教宗將前往距離聖瑪爾大之家不遠的條頓墓園(Teutonic Cemetery),下午4時(羅馬時間)在那裡私下舉行彌撒,不開放信友參與。感恩祭結束時,教宗將在墓園駐足祈禱片刻,然後前往聖伯多祿大殿下方,向已故的歷任教宗致敬。

此外,11月5日週四,教宗將於上午11時(羅馬時間)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裡為過去一年內安息主懷的樞機和主教們主持追思彌撒。在大殿內的這台彌撒,以及未來幾個月的教宗禮儀,都將嚴格限制參禮的信友人數,並將按照過去數個月的模式進行,全面遵守防疫措施。相關規定會隨著醫療衛生形勢的改變作出相應的調整。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再次為維護生命發聲

2020年10月28日,教宗方濟各再次為維護生命發出呼籲。他在當天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問候了在場的波蘭朝聖信友,勉勵他們祈求天主使衆人尊重弟兄姐妹,尤其是最脆弱和沒有防衛能力者的生命,同時給予那些接納和照料生命的人力量,即使需要付出非凡的愛,也在所不惜。

教宗說:「在今年聖若望保祿二世百年冥誕之際,我們於10月22日慶祝了他的瞻禮。若望保祿二世始終勉勵我們要特別關愛最弱小者和無自衛能力的人,以及保護自受孕起直到自然死亡的每個人的生命。因著至聖瑪利亞和波蘭聖教宗的轉禱,我們祈求天主在衆人心中激起對我們弟兄姐妹的生命予以尊重之情,同時給予那些接納和照料生命的人力量,即使需要付出非凡的愛,也在所不惜。」

近日,在波蘭繼續舉行抗議示威活動,反對憲法法院在10月22日關於優生墮胎不符合憲法的判決。這項決定引起强烈反應和暴行,該國儘管實施了與對抗新冠疫情相關的禁止和限制集會的措施,示威活動仍在繼續。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10月28日要求軍隊介入,對「暴力行徑、破壞文物和攻擊行為」作出嚴厲回應。

根據波蘭憲法法院的判決,因胎兒嚴重畸形而自願中斷妊娠是違反憲法的行為。這項判決對119名衆議員於2019年提出的請求作出了回覆。法官受理了這項請求,並斷定其不符合憲法的有關規定。在波蘭,只有在母親的生命處於嚴重危險或性暴力的情況下,才允許墮胎。波蘭主教團主席加德斯基(Stanisław Gądecki)總主教稱這項維護生命的決定證明,「『不值得存在的生命』的觀念與法制的民主國家的原則完全背道而馳」。

此外,波蘭不同的城市也出現在聖堂前舉行抗議活動的現象。上個主日,一些堂區的信友被阻止進入聖堂祈禱和參加感恩祭。加德斯基總主教表示,教會關於享有生命權利的立場保持不變。他引用若望保祿二世《生命的福音》通諭的教導,表明「故意剝奪無辜人類的生命,常是道德上的惡,而且,不論以其本身為目的,或作為達到善良目的的一種手段,都永遠是不合法的」 (57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耶穌總是和我們一起祈禱

圖片:Vatican Media

2020年10月2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動,在以祈禱為題的要理講授中,以《新約聖經》記述耶穌開始公開生活為例繼續講解祈禱。教宗特別講到了耶穌在約旦河受洗的情景,四部福音都記載了群衆聚集在一起祈禱,並具體説明民衆聚集具有顯著的補贖特徵(參閲馬一5;瑪三8 )。

教宗首先表示:「耶穌的第一個公開行動是參加群衆悔罪的的祈禱活動,參加祈禱的人都承認自己是罪人。為此,洗者若翰不贊同耶穌受洗,對耶穌說:『我本來需要受你的洗,而你卻來就我嗎?(瑪三14)』但耶穌堅持,表示『祂的行動是為承行天父的旨意(參閲瑪三15),即與我們人類身份一致的行動。祂與天主子民的罪人一同祈禱。』耶穌不是遙遠的天主,祂降生成人以完全的、人類難以想象的方式啓示給人類。」

教宗引用天主教教理的話說:「這是天父等待已久、應發自祂子女心中的祈禱。這種祈禱終於由祂的獨生子,協同世人並為了世人,在其人性中活出來了。(參閲《天主教教理》2599號)」

教宗接著講道:「那天,在約旦河岸,呈現著全人類。重要的是有罪人,這些罪人認為他們不被天主所愛;他們不敢邁進聖殿的門檻;他們不祈禱,因為他們覺得不配。耶穌來是為所有的人,也是為那些人,正是以和他們一起作為他履行使命的開始。」

教宗繼續表示:「《路加福音》的記載強調了耶穌受洗時的祈禱氣氛:『衆百姓受洗後,耶穌也受了洗;當祂祈禱時,天開了』(路三21)。耶穌通過祈禱,打開了天堂的門,聖神從天而降,從高天傳出一個聲音,宣報了那令人驚嘆的真理:『祢是我的愛子,我因祢而喜悅』(路三22)。這句簡單的話蘊含著巨大的財富,它使我們直觀到耶穌的奧蹟,祂的聖心總是指向在天大父。」

「請看,這是耶穌祈禱的獨特之處:就是充滿聖神,而在天大父的聲音證明了祂是被天父所愛的聖子,天主聖父在聖子内得到圓滿的體現。」

教宗最後表示:「我們必須祈求耶穌,讓祂的祈禱也成為我們的祈禱。那麽,我們將會聽到從高天傳來的聲音,這聲音遠比從我們卑微心靈深處發出來的聲音更有力,它是溫柔的低聲細語:『你被天主所愛,你是兒子,你是在天大父所喜悅的』。」

教宗總結道:「耶穌進入約旦河不是為祂自己,而是為了我們衆人。祂打開了天門,如同梅瑟打開紅海一樣,使我們所有人能通過祂而進入天國。耶穌把祂的祈禱賜給我們,那是祂與天父愛的對話。耶穌把祈禱當作是天主聖三的種子賜予我們,願這種子在我們的心中扎根成長。讓我們接受祂的這個賞賜吧!」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