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很重要

震驚、暴行、悲哀、傷痛。自從得知 215 名兒童被埋在錦碌印第安寄宿學校(Kamloops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的舊址,這震撼了我們國家,尤其是原住民社區的情緒。

沒有任何言語可以形容在那裡以及橫越整個加拿大,在數十年,甚至數過百年的不公義和暴行中遭受的恐怖。我們必須讓所有發生的事情透明。

我們知道,有許多不同級別的領導層負有真正而迫切性的責任。我們也是。

我們的心靈、我們的祈禱和我們的團體必須向原住民寄宿學校的受害者和倖存者,以及我們在加拿大的所有原住民兄弟姐妹們同在。同時,我們也必須延伸聆聽的耳朵,真誠的關心,以及對有一個更好的國家的渴望,我們的具體行動是攜手向前,走向治癒、正義、和解、尊嚴和希望。

我們從哪裡開始?

聆聽

原住民寄宿學校倖存者的故事往往沒有得到他們所需要的關注、關懷和深深的尊重。共同前進需要了解真實的需要和故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些什麼來更加了解加拿大原住民過去和現在所遭受的苦難?

倡導

在許多方面,原住民的困境是加拿大歷史上最深的傷口。隨著我們更加敏銳地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將我們的團結意識轉化為具體行動,以支持、促進和倡導加拿大各地原住民的尊嚴和福祉。您可以採取哪些實際步驟?

站在一起

我們在新聞中聽到的悲劇背後,有面孔、故事和名字。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與原住民發展友誼和個人關係?我們如何親身參與?

《鹽與光傳媒》尊重所有喪失寶貴生命的原住民孩子。每一個孩子都很重要。

信仰告訴我們,每個人在天主眼中都是同等價值的。教宗方濟各的話語激勵我們承認所有天主子女的尊嚴:

「為邁向人際友誼和普世的兄弟情誼,必須不論何時何地,都認清每一個人的價值、位格的價值。如果每個人都是尊貴的,則必須明確而堅定地指出:『一些人出生在資源少或不太發達的地區,這一事實並不能將他們欠缺尊嚴的生活合理化。』這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原則,但許多人慣性地以各種方式忽視這原則,因為這 原則並不符合他們的世界觀,或無助他們達到目的。」(《眾位弟兄》通諭,106項)

關於教會需要對這些令人不安的採取行動的說法已經說了很多。我們相信教會的領袖們會努力工作,以適合這場悲劇的巨大程度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同時,我們都是教會。教會的皈依之路貫穿我們每一個人。

我們每個人在這裡都可以發揮作用。我們必須盡力紀念這215人和其他不勝其數的人。我們欠所有受苦太久的人。

願創造萬物的主帶領我們踏上這段旅程,從最黑暗的夜晚去到新的黎明。

 

Fr. Alan Fogarty, SJ
霍格提神父,耶穌會會士
鹽與光天主教媒體機構行政總監

中文譯自:鹽與光傳媒

按此閱讀英語原文

 

全世界天主教徒人數截至2019年有13億4500萬人

自2018年以來,全球天主教人數增長了1600萬人。這是《2021年聖座年鑑》和《2019年教會統計年鑑》中摘取的資料。這兩本年鑑由聖座國務院教會中央統計處編輯、梵蒂岡印刷廠印刷出版。

全球天主教人數

根據統計資料,截至2019年,全球天主教人數有13億4500萬人,佔世界人口的17.7%。對地理分布的分析顯示,在2018年至2019年兩年期間,非洲天主教徒增長3.4%,亞洲1.3%,大洋洲為1.1%,美洲為0.84%,而歐洲則略有下降。到2019年底,地方教會主教人數總計5364位。

司鐸人數有增長

在2018年至2019年兩年期間,司鐸人數有所增長,總共為41.4336萬人,增加了271人。比如,司鐸人數在非洲的增長率為3.45%,亞洲為2.91%,在歐洲和美洲則減少了1.5%和0.5%。

司鐸聖召減少

但是全球司鐸聖召人數仍在減少,司鐸候選人下降了1.6%,從2018年的11.588萬人減少至2019年11.4058萬人。

終身執事人數增長

相反地,終身執事人數則出現重要且令人鼓舞的增長趨勢,在2019年,增加了1.5%。在五大洲中,執事人數為4.8238萬人,美洲和歐洲的執事人數增長了1.2%,大洋洲有481位。

全球修會的非司鐸會士人數下降

全球修會的非司鐸會士人數有所減少,從2018年的5.0941萬人減少到2019年的5.0295萬人。

修女人數減少

同樣地,修女人數也在減少。全球修女人數從2018年的64.1661萬人降至2019年的63.0099萬人,相對下降了1.8%。儘管修女人數在非洲大陸增加了1.1%(從2018年的7.6219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7.7054萬人)、在東南亞增長了0.4%(從17.0092萬人到17.0754萬人),而其它三個大陸卻明顯減少,修女在美洲的人數從16.0032萬人減至15.4717萬人,在歐洲的人數從22.4246萬人至21.6846萬人,在大洋洲從6999人降至6718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中國河北邯鄲(永年)教區主教座堂舉行落成啟用儀式

圖片:信德網

2020年10月6日,中國河北邯鄲(永年)教區主教座堂舉行落成啟用儀式。邯鄲教區主教座堂自2016年開始建設,歷時4年多,終於完工啟用。今後,主教座堂周邊的教友們將可以在這一宏偉現代的教堂內參與主日彌撒。

當天上午10時,主教座堂落成感恩祭隆重舉行,由邯鄲教區孫繼根助理主教主禮,24位神父共祭,20 多位修女及800多位教友參禮。彌撒後,邯鄲教區秘書長周慶剛神父主持了主教座堂啟用儀式。

孫繼根主教在啟用儀式上,回顧了邯鄲教區主教府及主教座堂的建設歷史和過程。主教表示,自1980年邯鄲教區正式確立以來,一直沒有主教座堂。如今,邯鄲教區終於有了主教座堂,這不但是天主特別的眷顧,也離不開所有神長教友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最後,孫主教代表教區對大家致以感謝,並希望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以耶穌基督為榜樣,活出信仰的美好,樹立教會的良好形象,為信仰作生活的見證。

據悉,因現在仍處於疫情常態化防控時期,主教座堂的祝聖時間還要視情況而定。在條件允許的時候 ,再舉行祝聖典禮。主教座堂之外的其他附屬建設仍在陸續裝修當中。

來源:信德網

關於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的緣由及動向

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18年9月22日簽署了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協議。協議在一個月後正式生效,因此將於今年10月22日到期。聖座傳播部編輯主任托爾涅利(Andrea Tornielli)為此發表文章,談論這個受到媒體關注的問題。他强調,這項協議在考慮予以最後敲定或作出其它決定之前,預計試行兩年。

托爾涅利表示,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最近解釋說:「有意建議中國當局考慮延期,繼續以臨時的形式采用這項協議,就如近兩年所行的那樣,需要進一步檢驗協議為在中國的教會的益處。」帕羅林樞機指出:「儘管最近10個月以來的疫情加重了緩慢和困難的進程,在我看來,則標示了一個值得繼續的方向,然後我們拭目以待。」

聖座與中國政府於2018年9月22日發表首項聯合聲明後,便清楚説明協議的内容並非直接涉及聖座與中國的邦交、中國天主教會的法律身份,以及聖職人員與國家當局的關係。《臨時協議》唯一涉及的是主教任命的程序:這對於教會生活,以及中國天主教會的牧人與羅馬主教和世界主教的共融,是基本的問題。

因此,《臨時協議》的目的絕不是純粹外交性的,更不是政治性的,而向來純屬牧靈性質。換言之,它的目的是讓天主教信徒所擁有的主教應是與伯多祿繼承人完全共融,同時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承認的牧人。

教宗方濟各在《臨時協議》簽署後,立即於2018年9月發表《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提到數十年來在中國的天主教會内部留下的「創傷和分裂」,這尤其集中在「作為教會純正信仰的守護者和共融的保證者主教們身上」(3號)。政治機構在天主教會團體内部生活的介入造成所謂「地下」團體的現象,這些團體設法避開政府宗教政策的控制。

教宗方濟各清楚意識到,由於「軟弱及錯誤」,甚至「不當的外在壓力」給教會共融造成傷害,在他的前任們開啓並向前推進的漫長談判的歲月之後,他恢復了與未經教宗授權而祝聖的中國主教們的圓滿共融。這是一項經過思索、祈禱和審視了每個人的個別情況後,作出的決定。教宗闡明。《臨時協議》的唯一目的乃是 「支援和推動在中國的福音傳播及重建教會圓滿與有形可見的共融」(同上,3號)。

臨時協議簽署後的最初兩年,在羅馬的同意下促成了新的主教任命,而一些主教也得到北京政府的正式認可。即使疫情的緣故在最近幾個月使雙方的接觸處於凍結狀態,所取得的成果雖然有限,卻是積極的,它提示我們繼續在今後一段時間實行這項協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讀更多相關資訊

聖座國務卿表示中梵協議有機會延長兩年

CNS/Paul Haring:攝於2017年3月22日教宗公開接見活動。

【轉載自天亞社‧香港訊】

教廷國務卿帕羅林(Pietro Parolin)樞機表示中梵協議有機會延長兩年。然而,中國教會續簽協議行動意見不一。

帕羅林樞機2020年9月14日對傳媒表示,他認為北京會想延長協議,他自己亦希望如此。

據《路透社》2020年9月15日引述梵蒂岡消息人士指,若中方也同意延長協議效期,這會按照先前協議的原樣繼續實施,又認為中方對此不會有異議。該消息人士認為,參與協議事宜的教廷官員提議延長效期,教宗方濟各已批准將該份主教任命協議延長兩年,「我們認為,謹慎的做法是將協議再延長兩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於十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中梵就續簽臨時性協議進行磋商事宜時,他回應說,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協議近兩年來得到順利實施。

梵蒂岡目前是台灣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中梵關係改善令人擔心促使台梵斷交。教會媒體《America Magazine》在9月15日報道,教廷希望在華設常設代表處,而且可望促成帕羅林樞機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晤。報道指,他們雙方會面將是為中梵建立外交關係鋪路,但大陸當局的前提是教廷必須與台灣斷交。對此教廷消息來源表示,「這些問題尚未在目前的雙邊談判中被觸及」。

據《中央社》報道,台灣外交部於同日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歐江安表示,台灣已注意到帕羅林樞機的相關談話,將密切觀察教廷與中國大陸的聯繫。而台灣與教廷也有保持密切聯繫,且溝通管道相當暢通。

歐江安又說,有接獲教廷再三保證,跟中方簽署主教任命協議屬教務性質,不涉及邦交,請台灣毋須擔心。

中國教會受協議影響深遠,信眾對協議續簽意見不一

華北地下教會保祿神父對帕羅林樞機的回應表示不滿,認為他根本不了解大陸教會的真實狀況,也沒有面對現實,令人遺憾。

他指出:「帕羅林樞機說教廷簽署協定的目標是盡可能使教會生活正常化,但自從中共掌權之後,大陸教會生活一天都沒有正常化過,不是被壓迫,就是被管制,連反對的聲音都不敢發出來,並且在習近平上台之後更加惡劣,對教會的打擊越來越嚴重,我都不知道樞機所說的正常化是什麼。」

保祿神父表示自從2018年中梵簽訂臨時協議後的這兩年時間,他所處的教堂不僅幾次被政府威脅要封禁,連孩子都不能進教堂,更不用說瞻禮時舉辦慶典活動,一切教會活動都被當地政府管控,牧靈工作苦不堪言。

他說:「如果如樞機所言,這個協議是一個實驗性的,那麼地下教會就是那實驗品。這兩年內被打擊最大的就是地下教會,即使有些教區的地下主教公開,但地下團體依然是中共打擊的目標,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想要尋求和平的協議,而是做成更多災難的協議。」

安徽公開教會團體教友李達旦對簽署協議表示看不懂,兩年過去了沒有看到這份協議的益處在哪裡。「如果說兩年前沒有看清中共政府的真面目,所以簽署,這還說得過去,但這兩年間發生種種針對教會的迫害,教廷還沒看到嗎?」

他續說:「即使沒有人從大陸向教廷傳遞消息,但國際新聞也有關注吧,他們也沒看到嗎?河南被破壞掉了,今年我們安徽省又開始拆十字架,難道這就是協議所要求的嗎?」

李達旦對教廷的表現頗為失望,他認為教廷應該是維護教友和教會的利益,但沒想到這協議卻是為當局助威。「清末時期,清政府和義和團迫害教會的時候,西方國家都知道為教會討個公道,如今梵蒂岡作為教會最高機構,卻不敢對中共有半點聲討,感覺天主都睡覺了。」

李達旦對帕羅林樞機所說的協議,能夠使中國教會與聖座和教宗保持聯繫表示懷疑,他說如果真的能夠保持聯繫,教廷就不會裝糊塗,「明明大陸教會被中共迫害,他們卻視若罔聞,連個譴責的態度都沒有」。

據悉,李達旦所在的宿州天主堂十字架已經被當局強拆。

不過也有教友贊成續簽協議,山東濟南教區劉瑪利亞就表示歡迎。她認為不要太急於給協議下定義,既然教宗簽署了,就代表了這是天主的意思,作為教友只要服從就好。

她說:「既然樞機都說這個協議是實驗性的了,我們只需要等待就好,要給雙方時間,要看最後的結果,不要被眼前一時的變化而蒙蔽眼睛。暫時的困難是有的,但這並不表示永遠都這樣。」

對於大陸政府對教會的壓迫,劉瑪利亞表示這或許是為了更好執行協議而做的暫時舉動,「政府對地下教會的打擊其實能夠理解,就是要讓他們歸到咱們(地上)教會來,哪有在中國還不聽政府的教會?地下的神父到處亂跑,一點也不受政府控制,這是不對的,家有家規,國有國法。」

劉瑪利亞對協議的續簽持樂觀態度,她表示只要大家團結一致,服從國家的管理,聽從教宗的教誨,就不會亂了。

來源: 天亞社中文網

中國山西朔州教區馬存國主教公開就職

圖片:中國天主教網頁

據天亞社(香港訊)報導,中國山西省朔州教區馬存國主教二零二零年七月九日公開就職。年僅四十九歲的馬主教是在中梵臨時協議簽訂後,第五位得到中國政府認可而公開就職的地下主教。

就職禮儀在朔州教區主教座堂舉行,由同省的省天主教愛國會主任、省教務委員會副主任、太原教區孟寧友主教主持,中國主教團副秘書長楊宇神父宣讀主教團批准書,省天主教教務委員會主任、運城教區武俊維主教,和省兩會(愛國會及教務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長治教區丁令斌主教參禮。當天連同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代表、省天主教「兩會」和省內其他教區代表,以及朔州教區教職人員、教友,一共約有100多人出席。

馬存國在就職儀式上莊嚴宣誓,將帶領教區神長教友,遵守國家憲法,維護祖國統一與社會和諧,愛國愛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堅持我國天主教中國化方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典禮最後,由馬存國主教主祭彌撒。

被問到有否向教廷匯報就職禮事宜,馬主教對天亞社說,因為還在疫情期間,具體事情他不清楚。他又說,就職禮的日子和禮儀,也是由省兩會決定的,然後報到一會一團。

就職禮低調完成,由意媒率先報道。雖然就職禮於九日舉行,但直至十三日才由意大利媒體《La Stampa》旗下專門報道教會新聞的《Vatican Insider》首次披露有關消息。

馬主教曾在二零一五年三月接受該報的記者詹尼‧瓦倫特(Gianni Valente)訪問,強調對中梵交談「寄予厚望」,認為「與政府對話還有助推動教會合一」。

圖片:信德網

馬主教在二零零四年獲祝聖為教區助理主教。十六年後由「地下」轉為「公開」,馬主教坦言沒有什麼看法,「沒有感覺有啥變化,一樣的」。至於為何要公開,他只說:「不公開有些工作不好做。」

一九七一年出生,畢業於山西天主教神哲學院,九六年晉鐸。在他晉鐸八年後,就以三十三歲之齡,獲祝聖為朔州教區年青的助理主教。直至二零零七年,他的前任雒雋主教於三月安息主懷,馬主教自動繼承朔州正權主教一職。

按此閱讀更多內容

來源:天亞社中文網

天亞社:聖座新聞室澄清暫時沒有教宗訪問中國的行程

CNS/Paul Haring:攝於2017年3月22日教宗公開接見活動。

據《天亞社中文網》報導,意大利政論雜誌《真相》(La Verita)近日披露,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Pietro Parolin)樞機正著手安排教宗訪問中國,首站是武漢,之後將轉往北京等城市訪問。

該新聞一出,引起多個媒體轉載,及多方關注和迴響。

然而,聖座新聞室四月廿一日向天亞社澄清,該辦公室主任布魯尼(Matteo Bruni)指出,該意大利媒體首先提到的是假設性旅程,沒有任何實質內容。

他續說,即使有任何已安排的旅程,都鑑於全球的突發疫情而被推遲,目前還沒有要到任何國家訪問的新行程。

另外,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亦於四月二十日晚間做出回應,表示台灣駐教廷大使館就有關媒體報道向教廷了解,以及透過相關管道查詢的結果,指這是一則未經過查證的傳言和小道消息,因此外交部不會評論。

歐江安續說:「目前台灣與教廷的關係良好,雙方的合作沒有改變,將持續推動改善中國的宗教自由,使中國的天主教徒能早日享有自由,實現正常的宗教生活。」

按此閱讀更多

來源:天亞社中文網

中梵外長70年來首次會晤

圖片:梵蒂岡新聞網

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2020年2月14日,在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間隙,聖座國務院與各國關係部門秘書長加拉格爾總主教(Archbishop Paul Richard Gallagher)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舉行了會談。這是70年來未有過的一次官方會晤。

聖座國務院發表公告稱:「會談是在親切的氣氛中進行的,回顧了雙方往來隨著時間取得的積極進展。會談中尤其強調了2018年9月22日簽署的關於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的重要性,同時重申繼續進行雙邊機構對話的願望,以此促進天主教會的生活和中國人民的福祉。此外,為戰勝冠狀病毒疫情正在進行的努力,以及對受災人民的聲援受到了讚賞。」

最後,雙方祝願「加強國際合作,好在世界上促進文明相處與和平,且就跨文化對話和人權問題交換了看法」。

關於冠狀病毒疫情,教宗方濟各在2月12日的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表達了他的關懷,呼籲在場信衆為遭受如此殘忍疾病折磨的中國弟兄姐妹祈禱。願儘快找到治癒的方法。

此外,據天主教信德網報導,加拉加格爾總主教表示,在中方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我代表教宗方濟各和國務卿轉達教廷對中方的敬意和支持,相信中方有智慧和勇氣早日戰勝疫情。教宗方濟各熟悉中國和雙方的交往,2018年雙方簽署的《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協議》十分重要,有利於促進天主教徒和中國人民的福祉,惠及世界和平。

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首先對加拉格爾總主教轉達教廷的慰問表示感謝。王毅表示,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需要國際社會攜手應對。當前疫情已得到有效管控。中國是有著5000年文明的大國,歷史上經歷過各種大風大浪的考驗,這場疫情同樣阻止不了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步伐。相信梵方會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國際社會以客觀、理性、科學態度,支持和配合中方抗擊疫情的努力,共同維護世界衛生安全。

王毅說,方濟各教宗多次公開表達對中國的熱愛和祝福。今天是中梵外長首次舉行會晤,這是一段時間以來中梵交往的繼續,也將為今後雙方的往來開啟更大的空間。雙方簽署的《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協議》是富有開創性的實踐,取得了積極成果。中方願與梵方進一步增進理解,積累互信,使雙方積極互動的勢頭不斷向前發展。

雙方在會見中還一致認為,應著眼大局,共同推動不同文明互尊互鑑,共創和平世界。

山西當局要求太原教區拆除洞兒溝七苦山聖母朝聖地部分建築

據天亞社報導,中國山西當局要求太原教區拆除洞兒溝七苦山聖母朝聖地部分建築。在2019年9月15日,朝聖地主保瞻禮當天更封路,試圖妨礙教友前往參與禮儀,但仍無阻過萬教友出席。

太原教區每年都會慶祝痛苦聖母紀念,吸引數以千計的教友出席在七苦山聖母朝聖地的主保瞻禮,今年更因傳出拆卸山上部分建築物的消息,激發逾萬人參禮,人數為歷年最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對天亞社表示,政府以「非法佔地」為理由,8月26日通知教區孟寧友主教,要求教區5天內拆除朝聖地的建築物「上天之門」。消息人士續說,孟主教一直為此事和有關部門溝通,爭取保留有關建築物,據悉會在10月1日後再作決定。

此外,為保衛「上天之門」,包括長者及兒童,約有一百名教友在9月11日冒著狂風暴雨,從山腳一直跪爬上山,到達朝聖地大殿內祈禱。消息人士表示,他們前些日子就大肆宣揚,要爬行祈禱上山朝聖,意思就是要克苦補贖,希望上天之門不用被拆。

這並非當局首次強拆七苦山的建築物,去年山頂廣場十二宗徒塑像、上山前的銅蛇像和十字架已遭拆除。

位於太原市以南三十公里處的洞兒溝堂建於十九世紀,是山西天主教最古老的堂區之一,當地全村近一千三百人,全是天主教徒。七苦山則位於洞兒溝,山上有七苦聖母堂,也是著名的朝聖地,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人前來朝聖。上山朝聖的路上原有苦路、聖人像,以及天使像,但部分已被拆除。臨近山頂時會見到「上天之門」,門上原安放聖像的壁龕也已被封敝,而門的後方就是中西合璧的祭壇和主殿。

報導全文及圖片:天亞社

教宗為移民主持彌撒:移民是社會中所有被抛棄者的象徵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就任宗座4個月後,出人意料地造訪了蘭佩杜薩島,那是他第一次在羅馬以外的地方進行牧靈訪問。這個位於西西里島和北非海岸缐之間的小島已經成為移民和難民跨越地中海進入歐洲的主要入境點之一。

教宗在2013年7月8日的訪問中講到「冷漠的全球化」,其結果是這個社會「忘記了如何哭泣」。

在紀念訪問蘭佩杜薩島6週年之際,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内聖伯多祿寶座祭臺為移民主持了一台特別彌撒。大約有250位移民、難民和一些致力於保護生命的工作者參加了彌撒。教廷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的移民和難民辦事處籌辦了這次紀念活動,並特別邀請上述人士參與彌撒。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特別引用當天的彌撒讀經。第一篇讀經取自《創世紀》,描述「雅各伯夢見一個梯子,有天主的使者在梯子上,上下往來」。(28:12)

教宗解釋:「這梯子代表著人與天主之間的聯繫。這是天主行動先於人類的一個寓言,是巴貝耳塔的對立,巴貝耳塔是人類依靠自己的力量建造的一個通天塔。 透過這個啓示,雅各伯信任了上主,並呼求上主在他必需前行的艱難旅程中保護他。」

教宗也引用了當天的聖詠「我的天主,我向祢投靠。」(詠91:2)強調:「天主如何成為那些在苦難時期呼求祂的人的避難所,尤其當我們意識到這個世界給予我們很小的保障,真正的保障是屬於天主時。」隨後,教宗引用當天選讀的福音(瑪9:18-26)說:「耶穌把我們從疾病和死亡中解救出來,並向祂的門徒表明要優先選擇最小的弟兄姐妹。」

教宗說:「在紀念訪問蘭佩杜薩島6週年之際,我惦記著那些最小的弟兄姐妹,他們每天向上主呼求,為能從邪惡所控制的痛苦中得到解脫。」 教宗具體地指出:「那些最小的弟兄姐妹就是:在沙漠中被遺棄和遭矇騙將要死去的人們、在拘留所遭受折磨侵犯和暴力的人們、面對無情大海的弟兄姐妹、還有那些長期滯留在難民營而不能被稱為短期居民的人們。這不僅關乎移民! 它有雙重的意義,移民首先是人,他們是所有被今日全球化的社會抛棄的人們。」

教宗在講道中又回到雅各伯梯子的圖像中,他解釋說:「在耶穌基督内,世界與天國之間的聯繫是有保障的,並向所有的人開放。然而,攀登這個天梯需要承擔義務、付出努力和蒙受恩寵。必須幫助那些最弱小和最脆弱的人。」

教宗最後祈願:「我們都做那上來下去的天使,去呵護那些最最弱小的弟兄姐妹,否則這些最弱小的弟兄姐妹經驗到的只是貧窮痛苦的折磨,一生也瞥不見一絲天上的光明。」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