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 天國與塵世不可兼得 , 莫為世俗基督徒

blog_1432672380

5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 看到既想跟隨耶穌又想追求世俗的基督徒,真是令人難過。教宗強調基督徒被帶上了一條必須作出徹底抉擇的道路,我們不能做「半途的基督徒」,因為「天國與塵世」無法兼得。

當天的福音記述,伯多祿問耶穌跟隨祂的門徒將得到什麼回報。這個問題是在耶穌告訴富貴少年去變賣一切施捨窮人後提出的。教宗方濟各從這個極具現實意義的對話展開他的彌撒講道。

教宗說:「耶穌並未正面回答門徒們的提問,祂不談財富,而是許諾天國的遺產,其中還有迫害和十字架。因此,當基督徒貪戀錢財時,就會立下既想追求天國又想追求塵世的基督徒惡表。耶穌所稱的迫害和十字架正是考驗我們的試金石。這意味著我們要棄絕自己,承受每日的十字架之苦。門徒們有意跟隨耶穌,但這個好買賣的結果是什麼呢?讓我們想想雅各伯和若望的母親為她的兒子向耶穌要求職位時所說的話:『哎呀,讓這個兒子當總理吧,讓那個兒子做財政部長吧……』,她在跟隨耶穌的路上尋求現世的利益。」

教宗繼續說道:「直到聖神降臨後門徒們的心才得到淨化,知曉了一切。」

教宗指出:「不求回報地跟隨耶穌,是對耶穌白白賜予我們愛與救恩的回應。既想跟隨耶穌又想貪圖現世、既要貧窮又要財富的道路,是一種半途而廢、貪求物質利益的基督信仰。這是世俗的精神。」

教宗引用厄里亞先知的話說:「這類基督徒是兩條腿都瘸的人,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為了明白這一點,我們必須牢記耶穌所說的在先的要成為在後的;在後的要成為在先的,即信從主或居高位的應該做服務者,卑微者。」

教宗說:「從人性角度看,跟隨耶穌不是一筆好買賣,而是一種服務。耶穌就是這樣做的。如果主耶穌讓你有機會成為在先的,你應該表現得如同是在後的,即秉持服務的態度。如果主耶穌讓你有機會擁有財富,你應該扮演奴僕的角色,即為他人服務。有三件事物,三個台階會使我們遠離耶穌:財富、虛榮和自大。它們因此是極其危險的,財富馬上把你帶到虛榮,使你自認為很重要。當你認為自己很重要時,你就會趾高氣揚、迷失方向。」

主耶穌指出的道路就是「空虛自己」的道路,如祂所做的那樣:「你們中為首的當作你們的僕役。」

教宗說:「耶穌為了讓門徒們明白這個道理,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因為他們始終不得要領。教宗也勉勵我們向主耶穌祈求服務的學問,謙卑的學問、做在後的人,為教會內弟兄姐妹服務的學問。」

「看到既想跟隨耶穌又想尋求世俗的基督徒,真是令人難過,無論他是平信徒,還是度奉獻生活者、司鐸或主教。這是令人遠離耶穌的反面見證。」

最後,教宗說:「現在我們繼續彌撒聖祭,想想伯多祿的提問:『我們捨棄了一切,祢會付我們多少錢呢?』再想想耶穌的回答。祂給我們的出價是肖似祂。肖似耶穌將是我們的『薪水』,豐厚的『薪水』!」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 拒卻聖神不但沒有自由 , 也是罪行

blog_1432587230

5月24日(聖神降臨節),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大禮彌撒,勉勵信友們接納聖神的恩賜。教宗強調,如同昔日在宗徒們身上發生的那樣,聖神在今天也將人引向真理、更新大地並產生效果;誰若對這恩寵行動自我封閉,便是罪行。

「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你們領受聖神罷!」(若20:21-22)。教宗重復《若望福音》的話説,耶穌宣布聖神要降臨在宗徒們身上的這句話,在五旬節這一天實現了。今日教會如同初期時那樣,繼續領受聖神的恩賜。

教宗說: 「天主聖言尤其在今天告訴我們,聖神在充滿聖神的人及團體中運作,聖神行動的三個基本要素是將人引入一切真理,更新大地及產生效果。」 [Read more…]

教宗: 不與人分享錢財會導致腐敗

blog_1432586354

5月25日,教宗方濟各彌撒中囑咐說:有錢財的人必須確保錢財為「公眾利益」服務。自私地運用豐厚財產是既「悲傷」又剝奪「希望」的行為,而且是大大小小「各種腐敗」的淵藪。

當天彌撒的福音記載,一名富貴少年跑來會見耶穌,詢問耶穌獲得永生之道,並向耶穌保證他從小遵守各項誡命,但當耶穌表明他所缺少的一樣是變賣財產、施捨給窮人,然後跟隨祂時,這名富貴少年突然興致全無、態度丕變,他的「喜樂和希望」一掃而空,因為他不願意割捨錢財。

教宗評論這段耳熟能詳的福音章節說:「依戀錢財是各種腐敗的淵藪。首先是個人的腐敗、生意上的腐敗,甚至是交易時不起眼的腐敗,偷斤減兩,政治上的腐敗、教育中的腐敗。為什麼會有腐敗呢?因為那些人依戀自己的權勢和錢財,自以為置身於天堂,他們自我封閉,沒有眼界,缺乏希望,最終必須放棄一切。」

仗恃錢財有其神秘之處。教宗觀察到「錢財有股誘惑力,令我們陷入誘惑,叫我們以為置身於人間樂園」,但那是一個沒有「眼界」的境地,猶如那些建築高牆把自己的住家圍起來的富人那樣。教宗解釋說:「缺乏眼界的生活是沒有活力的生活,毫無希望的生活是悲傷的生活。仗恃錢財令我們既悲傷又沒有活力。我說的是『依戀』而非『妥善管理錢財』,因為錢財是為了公眾利益、為了眾人。倘若天主給某個人賜下錢財,那是因為天主要他為眾人而非自己的利益服務,絕非為了讓他把錢財鎖在自己的心裡,然後因錢財而變得腐敗、悲傷。」

不樂善好施的錢財,「會讓我們自以為很有權勢,如同天主那樣;最後錢財會剝奪我們最美好的事物,即希望」。耶穌在福音中指出運用豐厚財產的正確方法;教宗表示,「真福八端的第一端是『神貧的人是有福的』,意思是放下對錢財的依戀,並為了公眾利益而運用天主賜給他的錢財。這是唯一的方法。鬆開你的手、打開你的心、敞開你的眼界。但如果你的手是緊握的,你的心是封閉的,如同那個常擺設宴席、身穿禮服的人,你就沒有眼界,看不到其他有需要的人,最終必跟那個人一樣遠離天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 讓耶穌注視我們 , 改變我們的心

christ_icon

5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講道中講述當天福音中耶穌與伯多祿的交談,反省耶穌注視伯多祿的三個目光:揀選的目光、寬恕的目光以及使命的目光。教宗勉勵信友們反思:今天,耶穌以怎樣的目光注視我?

當天的《若望福音》敍述復活的耶穌為祂的門徒們準備早餐,吃完早餐後,祂便開始同伯多祿進行一次認真的交談。教宗提到,《若望福音》記載了安德肋去找自己的弟弟西滿,並對他說:「我們找到了默西亞!」遂領他到耶穌跟前。耶穌注視著西滿說:「你是若望的兒子西滿,你要叫伯多祿。」這是一種熱情的目光。

教宗說:「這是第一次注視,是揀選的目光,含有聖召。那麽,在這第一次注視中,伯多祿的心境如何?他充滿熱情,這是他與上主同行的第一個時刻。」

接著,教宗轉向聖週四的夜晚,伯多祿三次背棄了耶穌的時刻:「他喪失了一切,失去了他的愛。」當伯多祿與主耶穌的目光相遇時,伯多祿哭了。教宗表示:「《路加福音》記載:『伯多祿悽慘地哭了起來。』那跟隨耶穌的熱情變成了哭泣,因為他犯了罪:他背棄了耶穌。那個目光改變了伯多祿的心,比第一次來得更為強烈。在第一次注視中所改變的是他的名字和聖召。這第二次注視則改變了他的心,是皈依愛的一次轉變。」

教宗指出:「今天福音所敍述的是第三次注視:是使命的目光,也是耶穌要求伯多祿證實他的愛的目光。主耶穌三次要求伯多祿表明他的愛,並要他餵養祂的羊群。當耶穌第三次問伯多祿是否愛祂時,伯多祿便憂愁起來,幾乎要哭。」

「伯多祿憂愁起來,因為耶穌第三次問他『你愛我嗎?』他遂向耶穌說:『主啊!一切祢都知道,你曉得我愛祢。』耶穌回答說:『你餵養我的羊群。』這是第三次注視,是賦予使命的目光。第一次是揀選的目光,使伯多祿熱情地跟隨耶穌;第二次是寬恕的目光,使伯多祿在犯了背棄耶穌這麽嚴重的罪後痛悔;第三次是賦予使命的目光:『你餵養我的羔羊』;『你牧放我的羊群』;『你餵養我的羊群』。」

教宗說:「可是事情並未到此為止。耶穌繼續追問伯多祿說:『你為了愛而做這一切,然後呢?你會被加冕為王嗎?不會的。』耶穌預先告訴伯多祿,他也要在十字架的路上跟隨祂。」

「我們也可以想一想:耶穌以怎樣的目光注視我?耶穌如何注視著我?以召喚的目光?寬恕的目光?還是賦予使命的目光?然而,在耶穌行走過的路上我們眾人都在祂的注視下。祂總是以愛注視著我們,要求我們做一些事,寬恕我們一些事並賦予我們一項使命。現在,耶穌來到祭台上。讓我們每個人一起思索:『上主啊,祢在這裡,在我們當中。請祢注視我,告訴我該做什麽;我該如何痛哭我的過錯,我的罪;我該以何等的勇氣在祢走過的道路上行走。』」

最後,教宗表示,在這一天當中重溫與主耶穌的這次交談並思索「耶穌注視我的目光」,這對我們會有益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 思索自己的辭世對我們大有助益

blog_1432058890

5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我們要在辭世的時刻將自己託付於天父。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解釋耶穌受難前的祈禱和保祿前往耶路撒冷以前在米肋托的辭別,並提到受迫害和被迫逃亡的人,諸如緬甸的羅興亞人以及伊拉克的基督徒和雅茲迪人。

當天彌撒的福音記載,耶穌向門徒們告別,返回天父的家,派給我們聖神;第一篇讀經記載,聖保祿前往耶路撒冷以前向厄弗所的長老們辭行,與他們含淚話別。教宗從這兩篇讀經展開他的彌撒講道,解釋「永別」對基督徒的意義。

教宗表示:「耶穌離別,保祿也離別,這幫助我們省思自己的離別。」我們的人生有為數眾多、大大小小的離別,有些「還夾雜了沉痛和淚水」。「我們現在想想那些可憐的緬甸羅興亞人。他們離開故土、逃離迫害的時候,對往後的境遇茫然不知。他們在船上度過好幾個月,當他們抵達某個城市時,那裡的居民提供給他們飲用水和食物,然後說:『你們走吧!』這是一種離別。此外,如今也有生離死別。想想基督徒和雅茲迪人的離別,他們認為自己不可能再返回故鄉,因為他們被驅逐離開自己的家園。」

教宗強調,人生中有大大小小的離別,有一種是「母親的離別。母親向即將出征的兒子道別,給他最後的擁抱,然後這位母親每天起床時都害怕有人來告訴她:『我們非常感謝令郎為祖國慷慨捐軀。』」另一種是「人人必經的最後離別,那時上主召叫我們前往彼岸。我在想的就是這個離別」。

這些人生重大的離別,包括最後的離別,絕非那種「回頭見」、「晚點見」或「再見」的離別,知道何時會回來。人生重大的離別是不知道何時及如何回來的離別。教宗指出,離別的主題也呈現在藝術作品和歌曲中。

教宗說:「我的腦海中浮現一首阿爾卑斯歌謠,一位軍隊長官辭別他的士兵,那是他的遺言。我想到重大的離別,我自己的重大離別,屆時我不該說『晚點見』、『等會兒見』或『再見』,而要說『永別了』。今天彌撒的兩篇讀經都提到『永別』。保祿將他的團體託付於天主,耶穌將祂還留在世上的門徒託付於天父,說:『他們不屬於世界,但求祢保護他們。』託付於天父,託付於天主:這是『永別』(addio)一詞的由來。我們在人生的重大離別和最後離別時說『永別了』」

教宗堅信,「藉著保祿與眾人跪在海灘上含淚道別,和耶穌為即將受難而憂傷,在心中流淚的這兩個畫面,我們可以想想自己的離別,這會對我們大有裨益。誰將是幫我闔上雙眼的人呢?我留下了什麼東西呢?保祿和耶穌兩人都在這兩篇讀經中做了良心省察說:『我做了這事,那事,還有別的事。』那麼,我究竟做了什麼事?想像我離世的那個時刻對我助益良多。沒有人知道那一刻將何時來到,但在那時候,『晚點見』、『回頭見』、『明天見』和『再見』都將成為『永別』。我是否準備好將我的親朋好友託付於天主,將我自己託付於天主呢?我是否準備好說出兒子信靠天父的話語呢?」

教宗建議眾人默觀當天彌撒兩篇讀經所記載的耶穌和保祿的離別,想想我們終有一天也必須說「永別」,必須說「我將我的靈魂託付於天主,將我的經歷和親友,將我的一切所有託付於天主」。教宗最後祈願「死亡且復活的主耶穌派給我們聖神,教我們學會永別的意義,並學會用所有力氣說出最後的一句話,『永別了』」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冊封四位女聖人

blog_1432047519

5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耶穌升天節主持隆重彌撒,冊封四位聖女。他在彌撒中勉勵信眾存留在基督內,像葡萄樹的枝條那樣與基督結合在一起,結出豐碩的愛的果實。這四位新聖人分別是法國籍修女讓娜‧埃米莉‧德維爾納夫(Jeanne Émilie de Villeneuve),兩位巴勒斯坦籍修女瑪利亞‧阿方西娜‧加塔斯(Marie-Alphonsine Danil Ghattas)和十字架耶穌的瑪利亞(原名瑪利亞姆‧包溫蒂 Mariam Baouardy),以及那不勒斯修女瑪利亞‧克利斯蒂納·布蘭多(Maria Cristina Brando)。

在普世教會歡慶的這一日,教宗方濟各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徒表示,聖人們的光輝榜樣在詢問我們眾人,要求我們做基督的見證人。參加禮儀的還有來自中東的2000多位基督徒、巴勒斯坦國總統馬哈茂德·阿巴斯、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特瓦爾和以色列的代表團。彌撒結束時,教宗特別問候了以色列代表團。

聖伯多祿廣場沐浴在照亮世界每個角落的信德之光中。

教宗方濟各表示:「四位新聖人給我們指明了奔向天國的道路:存留在天主和祂的愛內,用言語和生活宣講耶穌的復活,見證我們之間的合一和對眾人的愛德。這些是今天四位被冊封為聖人的作為。」

教宗談到四位聖人的光輝見證,講解了自古以來與基督的關係、使徒教會的任務,以及宗徒們親眼目睹耶穌復活的絕妙經驗。

教宗說:「宗徒們親眼目睹的見證是我們信仰的基礎,事實上,每位基督的門徒都蒙召效法宗徒,做基督復活的見證人,尤其在人類忘記天主、迷失自我的現象極為嚴重的人性場所內。」

因此,基督徒蒙召存留在基督的愛內。 [Read more…]

選擇了更好的一份

blog image

特別喜歡星期天的下午,從教堂回家靜下來的時間…

因為很多年前,認識一家人,星期天的下午,是他們一家五口,聚在一起讀聖經、唱聖詠、靈修分享的歡樂時光。那時候,他們三個小朋友年紀還很小,幾歲多到十多歲,都圍著餐桌讀聖經。星期天不是節目多嗎? 答案更精彩: 「因為全家都非常喜歡這節目,其他的節目讀完聖經後可再安排!」

記起他們,就記起這幅圖畫,這段福音。

路加福音第十章41-42節主耶穌這樣回答忙碌的瑪爾大: 「瑪爾大, 瑪爾大! 妳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其實需要的唯有一件。瑪利亞選擇了更好的一份,是不能從她奪去的。」

擁有自由的人生,是幸福;在自由中選擇更好的一份,是主的祝福。

談到讀聖經,讓聖言進入心中,你大概聽過「聖言誦禱」(Lectio Divina) ,就是一邊誦讀聖經一邊祈禱,從而實現與天主的親密交談。

教宗本篤十六世選擇榮休,以專務祈禱繼續終身服務教會。文質彬彬,儒雅謙厚的他,對「聖言誦禱」有這個訓導:「聖言誦禱」指的是長時間停留在一段聖經章節上,一遍一遍地誦讀,如神長們所說的『反芻』那樣,把其中的『汁液』都榨出來,使其滋養默想和默觀,像生命力一樣來灌溉我們的現實生活。聖言誦禱的條件是思想和心靈都受到聖神的光照,受到聖經本身的啟發,以虔誠的態度聆聽聖言。

聖神請降臨,讓聖言活在心!祝長週末有更好的選擇…在這短片裡你找到教宗方濟各嗎?

文: Madonna Lee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中文市場經理

教宗:擔憂恐懼和缺少喜樂不是基督徒的態度

blog_1431717802

5月1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強調:擔憂恐懼、缺少喜樂的團體是生病的團體,它們不是基督徒團體。

「恐懼」和「喜樂」是教宗當天彌撒講道的兩個關鍵詞。

教宗說:「恐懼是對我們有害的態度,它令我們軟弱無力、縮頭藏尾又裹足不前。恐懼的人無所作為、無所適從,他只關心自己,避免任何壞事發生。恐懼把你帶入自私自利的利己主義,使你停滯不前。膽怯的基督徒不明白耶穌的訊息」。

教宗表示:「為此,耶穌對保祿說:『不要害怕,只管講。』恐懼不是基督徒的態度,我們可以說,恐懼的態度屬於被禁錮、不自由的靈魂,它沒有向前展望的自由、創造和行善的自由,總是說:『不行,有這個危險,有那個危險,還有別的危險。』這是一種惡習。恐懼對人有害。」

不要害怕意味著要祈求勇氣的恩寵,那派給我們的聖神的勇氣。教宗解釋:「膽小畏縮的團體總是確保自己的安危。他們說:『不行,我們不能做這件事,這個行不通,不可能成功。』入口處彷彿寫了『禁止進入』:一切都因恐懼而禁止。你進入這個團體時,會聞到汙穢的空氣,因為那是生病的團體。恐懼使一個團體生病,缺乏勇氣使一個團體生病。」

恐懼和「敬畏天主」截然不同。

教宗強調:「敬畏天主是神聖的,是朝拜天主的敬畏之情。敬畏天主是種美德,不會令人縮頭藏尾、軟弱無力或裹足不前,反倒叫人昂首闊步,朝著上主所賦予的使命向前邁進。」

當天彌撒講道中的另一個關鍵詞是「喜樂」。耶穌說:「你們的喜樂誰也不能從你們奪去。」

教宗強調:「在最悲傷痛苦的時刻,喜樂變成平安。相反地,痛苦時刻的娛樂變成漆黑陰暗。缺少喜樂的基督徒不是基督徒,老是活在憂傷中的基督徒不是基督徒。在磨難、病痛和艱難時刻喪失平安的基督徒,肯定有所欠缺。」

教宗表示:「基督徒的喜樂既不是單純的娛樂,也不是短暫的歡愉。基督徒的喜樂是一份恩典,是聖神賜下的恩典,是擁有一顆時時喜樂的心,因為主耶穌已經得勝為王,坐在天父的右邊,祂凝視著我,派遣我,賜給我祂的恩寵,使我成為天父的子女。那是基督徒的喜樂,基督徒活在這份喜樂中。」

教宗接著指出:「缺少喜樂的團體也是生病的團體。它或許是個逗人開心的團體,但它罹患了世俗的病,因為它缺乏耶穌基督的喜樂。當教會擔憂恐懼,當教會不領受聖神的喜樂,教會就會生病,團體就會生病,信友也會生病。」

最後,教宗祈禱說:「上主,求祢將我們舉向坐在天父右邊的基督,求祢提振我們的精神,消除我們的恐懼,賜與我們喜樂與平安。」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主持國際明愛會大會開幕彌撒: 款待他人 , 在服事弟兄中彰顯天主

blog_1431455336

5月12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為國際明愛會第20屆大會主持開幕彌撒,強調明愛會的聖召是以天主的恩寵款待他人,並在服事弟兄中彰顯天主。

彌撒讀經選自《宗徒大事錄》,敍述保祿和息拉遭到群眾攻擊後被關進牢裡。官長先是下令打了他們許多棍,然後吩咐獄警小心看守。到了半夜,忽然地震大作,監獄所有的門立時開了,獄警以為囚犯都已逃走,就拔出劍來,想要自殺。但保録阻止住他,說他們還都在那裡。戰慄發抖並滿臉驚訝的獄警便俯伏在保祿和息拉面前祈求得救的恩典。

教宗指出,這篇讀經告訴我們,那個獄警立即在信仰和救恩的旅程上邁出實質性的步伐:他同全家人一起聆聽主的聖道;為保祿和息拉洗傷;全家人領洗;在自己家中擺設宴席款待保祿和息拉,滿心歡喜地為他們提供食物。

「聆聽和信從福音促使他為受苦者洗腳及他們的傷口,為他們擺宴席。接納聖言和領受聖洗聖事以及款待弟兄,這些簡單的動作所涉及的幾乎是一個動作:接待天主和接待他人;藉著天主的恩寵接待他人;藉著服事弟兄接待並彰顯天主。聖言、聖事及服事彼此呼應,彼此滋養,我們已經在初期教會中看到了這點。」

教宗說,明愛會的全部召叫便在於此。

「你們服務的全部根基正是在於單純及順從地款待天主和近人。這款待由你們去親自實現,這樣你們才能走向世界,以基督的名服事那些你們已經遇到和所要遇到的每位兄弟姐妹,做他們的近人。正因為如此,才應避免將明愛會貶低為一個純粹的人道組織。」

教宗指出,從事明愛會使命的人不是一名單純的員工,而是為基督見證的人。他是尋找基督並讓基督尋找自己的人,以基督的心神、不求回報和奉獻的精神愛他人。若我們不懷有這愛,則我們的一切策略和計劃就全都是空洞的。推動我們去服事人的不是我們的愛,而是基督的愛。或更好說,是基督以祂的愛淨化及加固我們的愛。

教宗提到「擺宴席」是彌撒讀經中的另一個美麗圖像。

他說:「明愛會每天都為飢餓的人擺許多宴席。近幾個月他們提倡『人類大家庭,人人有食物』廣大運動。今天還有許多人期待能夠吃飽飯。地球有足夠食物供給眾人,但似乎缺乏與眾人分享食物的意願。為眾人擺宴席並要求眾人都能坐在餐桌前,我們盡己所能,使所有人都能吃飽,但也提醒世界上有權勢的人,天主有一天定會審判他們,那時將顯示出他們是否真的在每個人身上為祂供給食物,是否善盡職責使環境不被摧毀,而能生產糧食。」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 今天仍有人以天主的名義殺害基督徒

blog_1431366395

教宗方濟各5月11日在彌撒中表示: 今天仍有人以天主的名義殺害基督徒,但聖神給予這些基督徒勇於見證直至殉道的力量。

在當天的福音中,耶穌向門徒們宣布說:「我本來還有許多事要告訴你們,然而你們現在不能擔負;當護慰者,真理之神來時,祂要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主耶穌談到未來,那等待我們的十字架,談到那讓我們做好準備去作出基督徒見證的聖神。因此,主耶穌所說的是受迫害的絆腳石、十字架的絆腳石。

教宗表示:「教會的生活是一個由聖神帶領的旅途,聖神叫我們記住耶穌的話,教導我們耶穌尚未告訴我們的事。聖神是旅途的同伴,也保護我們不被十字架的絆腳石絆倒。事實上,耶穌被釘十字架,為要求神跡的猶太人是絆腳石,為要求智慧和新思想的希臘人,即外邦人是愚妄。然而,基督徒宣講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耶穌用以下這番話讓門徒們有所準備,好使他們不被十字架的絆腳石絆倒:人要把你們逐出會堂;並且時候必到,凡殺害你們的,還以為是盡恭敬天主的義務。」

教宗說:「今天,我們見證了這些以天主的名義殺害基督徒的人,因為他們認為基督徒是無信仰者。這就是基督的十字架:『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不認識父,也不認識我』(若16:3)。耶穌說:『這些發生在我身上的迫害和磨難,也將發生在你們身上,請你們不要被絆倒;聖神將指引你們,讓你們明白』。」

說到這裡,教宗提到了前一天(5月10日)他與科普特禮宗主教塔瓦德羅斯的電話會談,因為當天是科普特教會和天主教會的友誼紀念日。教宗在會談中表示:「塔瓦德羅斯宗主教的信徒被斬首在沙灘上,只因為他們是基督徒。這些信徒並沒有被絆倒,因為他們獲得了聖神所給予的力量,他們呼求著耶穌的名字死去。這是聖神的力量,這是見證。這的確是殉道,是至高無上的見證。」

教宗繼續說:「此外還有日常生活中的見證,讓基督的復活結出豐碩果實的見證。基督給我們派遣聖神,讓聖神帶領我們走向圓滿與永恆的真理,讓我們記住耶穌對我們的教導。如果一名基督徒沒有慎重地對待生活中殉道的意義,則他尚未理解耶穌教導我們的道路:即每日的『殉道』之路;捍衛人類權利的『殉道』之路;父母保護他們的家庭和子女的『殉道』之路;許多病人因耶穌的愛而受苦的『殉道』之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這條『殉道』之路上結出基督復活的果實,不被絆倒。」

最後,教宗祈禱說:「我們祈求上主賜予我們領受聖神的恩寵。聖神讓我們記住耶穌的教導,帶領我們走向完美無缺的真理,每天讓我們做好準備,按照上主的意願作出每日微小的‘殉道’或偉大的殉道壯舉。」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