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

CNS photo/Reuters

「歷史似乎抵達了終點,但聖神卻使它恢復活力與衝勁。這是在基督聖死與復活的奧跡中門徒們的親身經歷。」

教宗方濟各6月9日聖神降臨節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大禮彌撒時,在講道中如此表示。教宗闡明,聖神使人重生,擺脫恐懼和不安,祂賜予新的力量,「使耶穌在我們內生活並復活」,正如祂對門徒們做的那樣。

聖神的威能「不僅在人的內心,也在人與人之間帶來和諧」。教宗由此反省今日世界「恐怕會爆發」的許多瘋狂情況,說:「在持續急躁的慫恿下,我們對每件事作出不恰當的回應,尋求快速的解決方法,靠著一片又一片的藥物前行,藉由一個又一個的情緒感到自己活著。然而我們格外需要聖神:是祂在瘋狂中恢復秩序。在不安中,祂是平安;在氣餒時,祂是信心;在悲痛裡,祂是喜樂;在衰老期,祂是青春;在考驗內,祂是勇氣。是聖神在動盪不安的湧流中固定望德之錨。」

此外,聖神的和諧也尊重差異,「使我們成為教會」,即使是在人人沉迷於社交網絡,卻疏於人際互動的歷史性時期也不例外。教宗警惕眾人當心四伏的危機,它源自於排除異己、唯獨偏愛自身現況的態度。教宗說:「建立小圈子的誘惑始終存在:按照自身喜好拉幫結派。小圈子很快就會變成派別,在教會內也是如此;一個人自我認同的基礎,往往是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的排斥!相反地,聖神拉近人們的距離,使遙不可及的相結合,將迷途的人引回正道。」

聖神把教會和世界「塑造成兒女與弟兄姊妹」和諧共處的環境。教宗指出,兒女和弟兄姊妹這兩個名詞高過於其它任何形容詞。然而,「在形容詞,甚至是羞辱詞彙當道的時代,事物的實質內涵遭到遺忘。在羞辱的文化之下,人們遇到不贊同的意見時,第一個反應便是羞辱。這導致以惡還惡,受害者變成劊子手」。

反之,誰若是在生活中仰賴著聖神,必定「在爭執時帶來平安,在衝突中營造和睦」。「靈修深厚的人以善報惡,以溫良報驕傲,以美善報惡意,以寧靜報喧鬧,以祈禱報誹謗,以微笑報失敗」。為了成為靈修深厚的人,為了品嘗聖神的和諧,必須以聖神的目光來看待事物。如此一來,萬事遂起了變化:「因著聖神,教會是天主聖潔的子民,使命充滿喜樂,而不勸人改教,其他弟兄姊妹蒙受同一天父的慈愛。但若沒有聖神,教會只是一個組織而已」。

教宗最後祈禱說:「聖神、天主的和諧,祢將恐懼化為信任、封閉化為恩典,求祢降臨在我們中間,賜給我們復活的喜樂、心靈永遠的青春。聖神、我們的和諧,祢使我們成為同一身體,求祢在教會內和世界上傾注祢的平安。聖神,求祢使我們成為和諧的匠人、善的播種者,以及望德的使徒。」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呼籲6月8日下午1時為和平祈禱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6月5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提到5年前6月8日,以色列總統佩雷斯和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在梵蒂岡花園舉行的歷史性會晤。

教宗說:「本週六6月8日,將是以色列總統和巴勒斯坦總統在梵蒂岡與我和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共同為和平祈禱5週年紀念。在今年這一天的下午1時,我們要為和平騰出一分鐘的時間,信徒要為和平祈禱,非信徒則可對和平進行反思。讓我們共同致力於一個更加友愛的世界。謝謝公教進行會國際論壇大會推動的這項創舉。」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19年6月祈禱意向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19年6月意向

福傳意向:為司鐸生活的風格

願司鐸藉著他們簡樸謙遜的生活,積極投身,與最貧窮的人團結在一起。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週三公開接見:合一並不消除合法的多樣性

CNS photo/Paul Haring

「在所有基督徒之間的合一雖然仍不完整,但它是以唯一的洗禮和在迫害中,特別是在上世紀無神政權迫害的黑暗時期,大家一同傾流的鮮血與同受的苦難為基礎。」

2019年6月5日,教宗在週三公開接見中用以上這番話概述了他在5月31日至6月2日在羅馬尼亞牧靈訪問的精神。教宗指出,他最大的喜樂就是以朝聖者的身份在羅馬尼亞這塊土地上與羅馬尼亞人民一起進行了這次訪問。

教宗說:「同羅馬尼亞正教達尼爾宗主教和神聖主教會議成員們的親切會晤中,我重申了天主教會願意在修和的記憶和走向更加團結中與弟兄們攜手同行,這正是羅馬尼亞人民在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來訪問時所發出的先知性呼籲。」

教宗此行與不同人士的多次會晤「凸顯了讓我們攜手同行的價值和必要性,無論是在基督徒的信仰和愛德層面上、還是在公民之間的公民義務層面上都是如此」。教宗提及在布加勒斯特正教主教座堂内的大公祈禱,他說:「《天主經》是基督徒最卓越的祈禱,是所有受洗者的共同遺產。沒有人能說『我的父親』和『你們的父親』,我們的父親是所有受洗者的共同遺產,我們展現了合一並不消除合法的多樣性。」

教宗這次的訪問與羅馬尼亞天主教團體有多次的聚會,在談到冊封的新真福時,他說:「霍蘇主教在監禁中寫道,『天主打發我們到苦難的黑暗中為的是要我們寬恕他人和為所有人的皈依祈禱』,想到他們遭受的可怕酷刑,他的這些話是慈悲的見證。」

教宗也談到在雅西與青年和家庭的會晤,並說這個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城市,邀請大家在多樣化中攜手同行。在結束接見活動時,教宗提到了與布拉日羅姆人的會晤,他再次發出呼籲反對一切的歧視,尊重不同種族、語言和宗教的人士。

此外,教宗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特別提到6月9日主日是聖神降臨瞻禮,紀念在晚餐廳中聖神降臨於聖母瑪利亞和宗徒們身上的事跡。

教宗說:「願上主看到你們已準備好領受聖神滿溢的傾注,讓聖神恩賜的聖寵為你們的信仰注入新活力,重新點燃希望,並在推行愛德善工上賦予力量。」

6月8日下午六點,教宗將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聖神降臨瞻禮前夕彌撒。屆時,羅馬教區的信眾將參與這台彌撒聖祭。羅馬教區代理主教德多納蒂斯樞機表示,信徒們可以在彌撒後徒步前往羅馬郊外的天主聖愛之母朝聖地,實際體驗夜間的朝聖活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機上記者會:傳統是未來的保障,不是灰燼的守護者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6月2日下午,教宗方濟各結束了在羅馬尼亞為期3天的牧靈訪問,於傍晚6點多返抵羅馬。教宗在回程途中與機記者見面,回答他們的提問,涉及的議題包括移民問題、一起行走、與正教宗主教的祈禱、青年與祖父母的關係等。教宗也勉勵歐洲回歸創始人的夢想。

當天慶祝社會傳播日,教宗首先籲請在座的記者們成為溝通的見證人。他說:「今天,溝通大都向後倒退。『聯繫』則更加向前挺進,建立聯繫而達不到溝通的目的。你們出於使命應成為溝通的見證人,該當建立『聯繫』,但也該當進行溝通。應少一點聯繫,多一些溝通。」

在記者提問時,羅馬尼亞電視台記者指出,近些年來這個國家的數百萬人離鄉背井,在國外尋找工作。對他們留在國内的家庭,教宗有什麽話要說?

教宗表示,這是一種令人痛心的情況。許多外國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盈利而移到其它地方。企業關閉,人們便失業。這是一種世界性的不義。在當前形勢下很難有工作的機會,這對許多青年也不公道。教宗希望這個問題得到解決,這不僅與羅馬尼亞有關,也有賴於世界金融秩序。

另一位羅馬尼亞電台記者詢問教宗,他多次談論一起行走,那麽在不同宗教信徒,天主教徒與東正教徒之間的關係該是怎樣的?

教宗首先稱讚羅馬尼亞東正教宗主教達尼爾(Daniel)是個心胸寬廣、學問深湛和勤於祈禱的人,他與宗主教一起行走,如同兄弟。然後教宗解釋說:「大公主義不是比賽和討論的終點,而是在行走中去實踐,一起行走,共同祈禱。」

「我們在歷史上有流血的大公主義。當基督徒被殺時,他們被問及的並非:你是天主教徒?你是正教徒?你是信義會信徒?而是:你是基督徒?因此,我們有見證和流血的大公主義,也有攜手幫助窮人、病患和殘疾者的大公主義。一起行走,無需等待神學家們對共同舉行感恩祭達成共識。大公主義透過一起行愛德和相親相愛來實現。」

接著,一位記者說教宗前往布加勒斯特正教主教座堂是個美好時刻,但他與宗主教在一起,卻沒有一起祈禱。記者問教宗,在用羅馬尼亞語誦念《天主經》時,他在靜默中思索的是什麽。

教宗答道:「說句知心話,我並沒有靜默,而是用意大利文誦念《天主經》。我看到大多數人用羅馬尼亞語和拉丁語祈禱,人們走在我們首領的前頭。我們首領必須保持外交上的平衡,以確保我們步調一致。我們有些習慣,保持這些習慣很好,不讓事情搞壞,但子民是一起祈禱的,我們單獨的時候也一起祈禱。」

教宗接著談到封閉的人,他們稱正教徒是分裂分子,但這已是過去的事了。「一些天主教團體有點激進,我們該為他們向上主祈禱。我為雙方的信徒祈禱,相信宗主教也如此。」

一位記者說,教宗在與青年會晤時一再談及青年與祖父母的關係,勉勵青年不忘根基,祖父母要看見夢境。教宗身邊沒有家庭,但他說本篤十六世如同一個祖父。記者問教宗是否仍如此認為?

教宗答道:「每次我去看望他,我都有這種感覺。我牽著他的手,讓他説話。他話不多,慢慢地說,但像往常那樣具有深度。本篤有膝蓋的問題,頭腦卻極清楚。我一聽他説話就變的強壯有力,感受到根基的汁液,幫助我前行。我覺得教會的這個傳統不是擺在博物館的展品。」

「傳統如同根基,給你得以成長的汁液,但你不會成為根基:你將開花,樹木將成長、結出果實,種子將為其它樹木成為根基。教會的傳統總是在行進中。」教宗引證音樂家馬勒(Gustav Mahler)關於傳統的論述說:「傳統是未來的保障,不是灰燼的守護者。因此,傳統不是一個博物館,而是確保樹木成長、開花和結出果實的根。」

談到這次與青年的會晤,教宗說:「這次會晤很重要,若祖父母們感到自己的兒孫們將能推動歷史前行,他們就會開始見到夢境。倘若祖父母們見不到夢境,他們就會變得消沉。」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鹽+光今日焦點 2019年6月3日

是日教會焦點:

-教宗機上記者會

教宗方濟各在6月2日下午結束在羅馬尼亞的牧靈訪問。他在回程途中回答記者的提問,涉及的議題包括移民問題、與正教宗主教的祈禱等。教宗表示大公主義不是比賽和討論的終點,而是在行走中去實踐,一起行走,共同祈禱。詳盡內容

-教宗方濟各任命宗座神學研究院新任主席

聖座新聞室於6月3日發布消息,教宗方濟各任命意大利撒丁島奧里斯塔諾榮休總主教桑納為宗座神學研究院新任主席。宗座神學研究院致力於培育神學專家,它的使命是促進信仰與理性之間的對話,並跟隨教宗訓導的指示深入研究基督宗教教義。詳盡內容

-香港舉行六四三十周年彌撒

5月31日,香港天主教團體支援中國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天支聯)與多個堂區關社組合辦主題為「我在這裡,請派遣我」六四三十周年彌撒。彌撒在聖方濟各堂舉行,由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主禮,共祭神父包括夏志誠輔理主教,逾六百人參與,陳樞機指,教會有清晰指引要求教友擔當先知角色,為大眾福祉服務和奮鬥。詳盡內容

教宗在舒姆萊烏丘克主持彌撒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6月1日早晨從布加勒斯特乘坐飛機前往羅馬尼亞的另一座城市巴克烏,然後改乘座車來到舒姆萊烏丘克聖母朝聖地主持彌撒,開啓在該國第二天的牧靈訪問行程。大約10萬名來自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信友冒雨參加了這台彌撒,羅馬尼亞政府總理登奇勒也在場,匈牙利總統亞諾什更以普通朝聖者身份前來參加。

這個中古世紀的朝聖地尤其是講匈牙利語的天主教徒和其它地區的信徒前來敬禮聖母的場所,每年聖神降臨節前夕都有成千上萬的信友來此朝聖。朝聖地的聖母態像有2米多高,是16世紀的木製作品,在1661年的火災中奇跡般地倖存下來。朝聖地所屬的阿爾巴尤利亞(Alba Iulia)教區由匈牙利國王聖斯德望建於1009年。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首先談到這個朝聖地說:“這一年一度的朝聖活動屬於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遺產,但它尊重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的宗教傳統; 其他宗教的信徒也前來朝聖,因此這裡也是對話、合一及兄弟友愛的象徵。”

教宗指出,朝聖的深刻含義在於尋求共融。聖母瑪利亞“不僅在她聖子面前,也在我們每一個人面前説情,好使我們不讓製造分裂和隔離的聲音和傷痛竊取兄弟情誼”。朝聖乃是曉得我們是同一個民族,這個民族的富饒正是具有不同的面容、文化、語言和傳統。

“不應忘記或否認過去的複雜和悲傷事件,但也不應使之成為阻礙一種友愛共存的障礙或藉口。朝聖意味著感受到一起行走的召叫和動力,向上主懇求恩寵,將過去和現今的怨恨和不信任轉化為促進共融的新時機;意味著擺脫我們的安全感和舒適生活,去尋求上主願意恩賜我們的新土地。”

因此,我們不必對“彼此融合”及“互相幫助”有所顧慮。教宗強調,朝聖意味著加入那個“有些混亂”的滾滾浪潮,成為手足之情的真實經驗和精誠團結的隊伍(參:《福音的喜樂》勸諭87號),我們所展望的“不是那種能夠做卻沒有做的事,而是等待我們去完成、且不能再推遲的一切”。上主鼓勵我們團結互助和兄弟友愛,願我們渴望美善、真理和公義。

“朝聖是對奮鬥的承諾,鼓勵那些昨天落在後面的人成為明日的主角,以及今天的主角明日不落在後面。弟兄姐妹們,這要求一種共同建設未來的匠人工作。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在此要一起懇求說:母親,求妳教我們打造未來。母親,請教導我們建設未來。”

教宗提到天主揀選的奧秘,祂眷顧弱小者,使權勢者受辱。聖母瑪利亞是加里肋亞一個不起眼地方的女孩,卻以她對天主的應允開啓了“溫柔的革命”。我們也受到鼓勵,以自己說出的“是”走上修和道路。

教宗最後表示:“弟兄姐妹們,我們不可忘記這一點:誰勇於冒險,上主不會令他失望。我們要行走,一起前行,勇於冒險,讓福音成為充滿一切的酵母,讓福音賜予我們的人民透過合一與友愛蒙受救恩的喜樂。”

教宗在册封真福大典禮儀結束前,向參與禮儀的全體會衆發表講話,表達他誠摯的謝意。

教宗首先感謝羅馬尼亞總統和政府當局的熱烈歡迎,感謝他們在這次訪問期間進行的卓有成效的合作。接著,教宗向東正教達尼爾(Daniel)宗主教和全體東正教信友對他兄弟般的款待致以謝意,祈求天主“降福這個古老而又傑出的教會並支持她福傳的使命。”

隨後,教宗特別感謝天主教希臘禮穆雷尚(Lucian Muresan)樞機,感謝天主賜予他在這三天内與不同城市的天主教會的主教、神父、修會會士和平信徒共同祈禱的美好經驗。教宗也鼓勵他們投身於福傳的使命和為愛德作見證。

教宗說:“願童貞瑪利亞以慈母的雙臂護佑全體羅馬尼亞人民,在歷史的進展中你們一直堅信她的代禱。為了向真正進步與和平的未來前進,也為了建設一個更加公正、和諧和友愛的國家作出貢獻,我把你們衆人託付於她,祈求她在信仰的道路上引領你們。”

教宗最後帶領信友誦念天皇后喜樂經來結束冊封禮儀大典。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向羅姆人請求寬恕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6月2日最後一天在羅馬尼亞的牧靈訪問活動都是在布拉日(Blaj)舉行。該城距離布加勒斯特200多公里,位於錫比烏(Sibiu)地區,是兩條特爾納瓦(Tarnava)河流的交匯處,自1737年起成了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羅馬尼亞天主教徒的中心。1795年在該城首次將《聖經》翻譯成羅馬尼亞語,故有《布拉日聖經》版本。布拉日在信仰上歷史悠久,因此也被稱為“小羅馬”。

教宗於當天下午來到布拉日的老城區巴爾布·萊烏塔盧(Barbu Lăutaru),探訪當地的羅姆人團體。據統計,羅姆人在該城的居民中占了9%,羅馬尼亞天主教希臘禮教會負責當地的牧靈工作和社會服務。聖座東方禮教會部部長桑德里樞機曾於2017年10月1日在此為羅姆人的聖堂和牧靈中心祝聖了第一塊基石。這座新的禮儀場所於今年2019年5月19日啓用,獻給聖安德肋宗徒和真福蘇丘(Ioan Suciu)主教。

在向羅姆人團體發表的講話中,教宗表明“在基督的教會内人人都有一席”,因為“教會是相遇的場所,我們需要謹記這一點,但這不是一個漂亮的口號,而是我們基督徒身份證的一部分”。教宗懷著福音的喜樂會晤他們,與他們握手並彼此注視,但他的心中卻很沉重。

教宗說,羅姆人蒙受了“歧視、隔離和虧待”,基督徒也參與了這些惡行。“我以教會的名義向上主也向你們請求寬恕,我們在歷史的進程中曾歧視、虧待你們或對你們抱有成見,以加音而非亞伯爾的目光看待你們,我們沒能認可和欣賞你們,沒能保護你們的獨特性”。

加音對弟兄的冷漠助長了偏見、散播怨恨並拉開了距離。教宗指出:“當有人被抛在後頭,人類家庭就無法行走。若我們在看一個人時不懂得撇開他謀生的職業、放下我們的判斷和偏見,我們就不是徹底的基督徒,也不合乎人性。”

教宗繼續表示,在人類歷史中總是需要在亞伯爾與加音之間作出選擇,前者向相遇和款待開放,後者封閉在衝突和丟棄文化中。我們“每天都要在修和與復仇”、愛與恨的文明之間作選擇。“我們要選擇耶穌的道路”,這條路雖然需要付出辛勞,卻將我們引向和平。教宗向在場人士和全體羅姆人民表示:

“作為一個民族,你們需要擔任一個重要的角色。你們不要害怕分享和提供那些使你們立足並指明你們行程的獨特價值,我們非常需要它們,那就是:生命和大家庭的價值;精誠團結、互助、好客、支持和保護團體内的最弱小者;尊重年長者並讓他們發揮作用;以信仰的意識看待生命、自發性和活著的喜樂。”

教宗最後邀請羅姆人將這些恩典帶給他們所生活的社會,同時也樂於接納其他人向他們提供的所有美好事物。

“我願意邀請你們在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一起行走,在建設一個更有人性的世界時克服恐懼和懷疑,推倒使你們與他人分離的障礙,耐心培養彼此間的信賴,絕不使尋求手足之情的願望落空。你們要努力一起行走,享有尊嚴,即家庭的尊嚴、每日營生的尊嚴,以及祈禱的尊嚴。”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羅馬尼亞冊封7位殉道的希臘禮天主教主教為真福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在羅馬尼亞三天的牧靈訪問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是於6月2日主日上午在布拉日(Blaj)城的自由廣場為7位殉道的希臘禮天主教主教主持册封真福大典。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興起的共產極權統治下,羅馬尼亞政府當局於1948年10月28及29日兩天内逮捕了大批修會會士及教友並將他們投入錫蓋(Sighet)監獄。7位將被冊封為真福的希臘禮天主教主教就在這些被囚禁的信友當中,他們被監禁直到生命的末刻。這7位為了信仰而殉道的主教分別是:

1. 阿爾巴尤利亞和弗格拉什(Alba Iulia e Făgăraş)總教區的阿夫泰涅(Vasile Aftenie)主教

2. 奧拉迪亞(Oradea)教區的弗倫丘(Valeriu Traian Frenţiu) 主教

3. 阿爾巴尤利亞和弗格拉什總教區的蘇丘(Ioan Suciu)宗座署理主教

4. 阿爾巴尤利亞和弗格拉什總教區的基内祖(Tito Liviu Chinezu)輔理主教

5. 盧戈日教區(Lugoj)的伯蘭(Ioan Bălan)主教

6. 馬拉穆列什(Maramureş)教區的魯蘇(Alexandru Rusu)主教

7. 蓋爾拉(Cluj Gherla)教區的霍蘇(Iuliu Hossu)主教

這7位殉道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霍蘇主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是隨軍司鐸,之後被任命為蓋爾拉教區主教。在1948年10月共產政府大逮捕時,他也一同被捕入獄。他第一次出獄後,繼續鼓勵教友們勇敢地去傳播信仰並秘密地重新組織被取締了的天主教會,因此,政府將他軟禁在住所内直至去世為止。1969年保祿六世教宗獲悉他的事跡後,擢升他為“默存心中”的樞機。事實上,霍蘇主教本來有機會離開他的祖國到羅馬避難,但是他不願意離開他的羊群。他於1970年去世前,向托代亞(Todea)主教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的戰鬥已結束,你的戰鬥仍繼續”。

聖座封聖部部長貝丘(Angelo Becciu)樞機在冊封大典前接受梵蒂岡新聞網的採訪時表示,這些殉道之星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它照亮我們邁向天國的旅程和整個教會。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探訪羅馬尼亞雅各伯‧安塔爾‧哈澤之家

教宗方濟各6月1日上午在巴克烏的舒姆萊烏丘克聖母朝聖地舉行彌撒後,前往離朝聖地不遠的雅各伯·安塔爾·哈澤(Jakab Antal Ház)之家用午膳。教宗抵達時,受到哈澤之家負責人和幾位合作者,以及他們的家人和孩童的接待。教宗也問候並降福了一些殘疾人士。

雅各伯·哈澤之家於2016年正式啟用,由阿爾巴尤利亞教區的明愛會負責管理。哈澤之家不時舉辦國家和國際層級的文化活動和靈修研習會。該中心以雅各伯·安塔爾總主教的名字命名,他在1980年至1990年期間曾擔任阿爾巴尤利亞總教區的總主教。雅各伯·安塔爾總主教在共産政權期間被關押了13年(1951-1964),被迫在開採鉛礦的地區勞動改造,並於1993年去世。

教宗離開雅各伯·安塔爾之家前,問候了負責教宗訪問的籌委會的10位成員,並贈給他們一幅耶穌聖心像。教宗留給雅各伯·安塔爾之家的這幅耶穌聖心像,像中的耶穌聖心呈現的是耶穌對人類的愛的標記。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