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靠剝削勞工致富的人是吸血蟲

blog_1463705998

5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指出,靠剝削勞工致富的人有如吸血蟲,他們犯的是大罪。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取自《雅各伯書》,內容嚴厲警告靠剝削勞工來累積錢財的富人。教宗解釋道,「財富本身是好的,但這是相對而論,並非絕對的好」。事實上,信從所謂的「致富神學」是錯誤的;根據這理論,「天主若是賜給你萬貫財富,就是祂在讓你明白你是個義人」。

教宗強調,問題在於心靈不可依戀財富,因為「一個人無法同時侍奉天主和財富」。財富會變成鎖鍊,奪去「跟隨耶穌的自由」。聖雅各伯對剝削勞工的富人說:「看,工人們收割了你們的莊田,你們卻扣留他們的工資,這工資喊冤,收割工人的呼聲,已進入萬軍上主的耳中」(雅5:4)。

教宗表明:「當財富的累積是靠剝削勞工時,剝削勞工的富人便是在剝削人的工作,窮人就會成為奴隸。我們想想此時此刻,世界各地都發生同樣的狀況。有人會說:『我想要工作。』另一個人回答他:『好的,雇主會給你一張從9月到隔年6月的工作合約。』既沒有退休金,也沒有醫療保險。合約6月截止,7月和8月就得喝西北風了,9月的時候雇主會再給你一張新的工作合約。這樣做的雇主是真正的吸血蟲,他們是靠榨取勞工的鮮血維生,使勞工成為工作的奴隸。」

曾有一名年輕女子告訴教宗,她找到了一份黑工,每天工時長達11個小時,月薪只有650歐元。雇主跟她說:「妳愛做就做,不做拉倒,還有人在等著啦!妳後面有很多人在排隊。」這些富人「在財富中養肥了自己的心」,雅各伯宗徒說:「養肥了你們的心,等候宰殺的日子」(雅5:5)。

教宗進一步表示,「你們吸取所有這些勞工的鮮血,靠這方法維生,而這些鮮血正是向上主喊冤的呼聲,乞求正義的呼聲。剝削勞工如今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奴隸現象。我們一直以為奴隸早已不復存在,但其實還存在。人們現在的確不再前往非洲取得奴隸,然後運到美洲去販賣。然而,奴隸現象存在我們的城市中,有許多奸商給勞工不公平的工作待遇」。

「昨天我們在公開接見活動中省思了奢華宴樂的富人與拉匝祿。然而,這名富人只是因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才沒注意到他家門的另一邊有個飢餓的人。但奸商更糟糕。奢華宴樂的富人至少只是因為疏忽才讓別人餓死,但奸商更糟糕,他是為了一己之私而讓勞工挨餓,靠勞工的鮮血維生!這是大罪,需要很多補贖、很多補償才能在這個罪上改過向善。」

教宗提到一名貪婪者的死亡。人們嘲笑他的葬禮說:「他的葬禮都給毀了。棺材闔不起來,因為這貪婪的人想帶走他所擁有的一切,卻帶不走。」人死後,「沒有人帶得走自己的財富」。

教宗最後總結道:「讓我們想想今日的這個悲慘處境:剝削勞工,這些變成奴隸的勞工的鮮血以及人口販子。人口販子不僅是那些販賣娼妓和童工的人,還有那些以較『文明』的方式做交易的奸商,他會說:『我只付你這麼多的工資,既沒有假日或醫療保險,也不報工。而我則會致富!』願上主今天讓我們明白耶穌在福音中教導我們的那份簡樸:比起透過剝削勞工而累積的所有財富,以基督之名而給予人的一杯水更為貴重(谷9:41)。」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忽視窮人就是蔑視天主

blog_1463604415

恭讀《路加福音》

「有一個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裏。那個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便喊叫說:父親亞巴郎! 可憐我罷! 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甚慘苦。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裏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

「耶穌在窮人身上與我們相遇。」

2016年5月1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談到富人與拉匝祿的比喻,解釋了慈悲與貧窮的關係。

富人在屋裡身穿錦緞細麻,拉匝祿則躺在門外滿身瘡痍;富人天天奢華宴樂,拉匝祿則渴望著富人桌下碎屑,餓死街頭。教宗透過這兩個人物解釋救恩奧跡中慈悲與貧窮的深刻關係。

教宗說:「拉匝祿很好地代表了各世代窮人的無聲哭泣和一個巨大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世界的對立面。這樣的世界漠視拉匝祿,既不考慮上主,也不顧及祂的法律。忽視窮人就是蔑視天主!我們要學好這個道理:忽視窮人就是蔑視天主!」

「拉匝祿(Lazzaro)這名字的原意是『天主幫助』,以它作為窮人的名字並非偶然,他是一個活生生的提示,提醒富人要記得天主。然而,富人對此充耳不聞。教宗明確指出:「富人將來受懲罰不是因為他的財富,而是因為他不懂得憐憫和救助拉匝祿。」

二人死後的結局發生了轉換:乞丐拉匝祿被接入天國,富人則在永火中受苦,祈求亞巴郎打發拉匝祿來涼潤他的舌頭。

教宗說:「現在富人認出了拉匝祿,求他幫忙,但他在活著的時候卻假装沒有看見拉匝祿。多少次,我們看到有些人假裝看不見窮人!對他們而言,窮人不存在!」

「亞巴郎的一席話解讀了整個比喻,指出賞善懲惡是為了彌補現世的不義。當拉匝祿還在富人門前時,富人有得救的機會,但現在他已經陷入不可挽回的地步。這與天主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在天主對我們的慈悲與我們對他人的慈悲之間存在一種連系。當我們缺乏對他人的慈悲時,天主的慈悲将無法在我們封閉的心中找到空間,根本進不去。若我們不向窮人打開心門,天主的心門也會對我們關閉。這實在太可怕了!」

教宗然後談到憐憫窮人與悔改的關係。當富人陷入永罰之苦時,他想要警告他的兄弟不要重蹈覆轍,但亞巴郎卻說悔改需要天主的聖言,無需奇跡。實際上,天主聖言勉勵我們去愛近人,但富人不允許天主聖言進入他心中,因此他沒有憐憫之心。

教宗說:「任何信使、任何訊息都不能代替我們在旅程中遇到的窮人,因為耶穌在窮人身上與我們相遇。」

教宗最後說:「在拉匝祿與富人的命運交替中隱藏著我們的救恩奧跡,基督將貧窮與慈悲融入了這個奧跡。」

5月18日也是聖若望保祿二世的生日,教宗特別問候了在場的波蘭信友,問候了在意大利卡西諾山波蘭墓園參加追思彌撒的人,以及在波蘭托倫(Toruń)參加「新福傳和聖若望保祿二世海星童貞聖母」朝聖地祝聖典禮的人。

此外,在問候在場的信徒時,教宗特別為烏克蘭的和平祈禱。當天參加公開接見活動的朝聖者中,也有百來名在武裝衝突中成為孤兒和難民的烏克蘭兒童。教宗指出這場衝突繼續在烏克蘭東部地區進行。這些孩童是在兒童支持世界和平人道性國際計劃贊助下來到意大利。教宗以悲傷的語調再次為烏克蘭的和平、烏克蘭人民的未來祈禱。

他說:「我再次祈求聖母瑪利亞的代禱,使該國獲得持久的和平,人民的痛苦得以減輕,並給下一代提供一個光明的未來。」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金錢和權力使教會骯髒污穢,不要再有攀高之人

blog_1463514935

5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耶穌所指示的道路是一條服務之路,但教會內往往有人圖謀權力、金錢和虛榮。基督徒必須克勝那使教會分裂的「世俗誘惑」,警惕「攀高之人」。攀高之人受到誘惑,為了向上爬而摧毀他人。

當天彌撒的福音取自《馬爾谷福音》,講述耶穌教導門徒走服務之路,但他們卻「彼此爭論誰最大」(谷9:34)。教宗由此談論世俗的誘惑,指出這誘惑今天也在破壞教會的見證。教宗說:「耶穌使用謙卑、死亡和救贖的言詞,而門徒使用的卻是攀高之人的言詞,也就是攀附權勢的人。」

「在耶穌教導我們前行的道路上,服務是準則。最大的人是服務最多的人,最為他人服務的人,而非自吹自擂,圖謀權力、金錢、虛榮和驕傲之人。不,這些人都不偉大。今天福音中發生在門徒身上的事,以及發生在若望和雅各伯的母親身上的事,同樣也每天發生在教會的每個團體內。有人會說:『我們當中誰最大呢?是誰發號施令呢?』這就是野心。在每個團體、堂區和機構中,總是有這種攀高、掌權的誘惑。」

當天取自《雅各伯書》的第一篇讀經也要人警惕對權力的欲望和摧毀他人的嫉妒心。這也是給今日教會的訊息。世俗總是在談論誰最有權發號施令,耶穌則表明祂來「是為服事人,而非受服事」。

教宗表示,「當一個人擁有世俗的權力欲望,想要受人服事而非服事人的時候,他就會不遺餘力地來滿足這欲望,說人閒話,將人抹黑。是嫉妒心鋪設了這條道路來摧毀他人。這一點我們眾所周知。這也發生在今天的每一個教會機構內,在堂區、公學、其它機構,甚至在主教府內。世俗精神渴求財富、虛榮和驕傲」。

耶穌教導服務,門徒卻彼此爭論誰最大。教宗指出,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說話方式。「耶穌來是為服事人,祂教導我們基督徒生活的道路是服務和謙卑」。

「當偉大的聖人們說,他們深覺自己是罪人時,這是因為他們明白在自己內的這個世俗精神,他們受到許多世俗的誘惑。我們沒有人能說自己是個聖潔無瑕的人。我們每個人都受到這些事物的誘惑,為了向上爬而摧毀他人的誘惑。這是世俗的誘惑,它使教會分裂,摧毀教會。這不是耶穌的神」。

教宗邀請眾人想像耶穌與門徒對話的場景:耶穌教導門徒做眾人的僕役,門徒卻說:『不,我們最好別問太多,還是繼續我們原本的話題吧。』門徒寧可私下爭論彼此之間誰最大。教宗最後鼓勵眾人「反省多少次我們曾在教會裡看到這種情況,多少次我們曾做出這種行為;祈求上主光照我們,叫我們明白與世俗友好,即與世俗的精神友好,就是與天主為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接受法國《十字架報》採訪:世俗和法治為宗教自由提供保障

blog_1463514477

5月17日,法國《十字架報》(La Croix)公布了對教宗方濟各的長篇訪談,談話內容涉及聖召危機、戀童癖的問題,以及天主教會與聖庇護十世司鐸兄弟會的關係。

教宗說:「雖然法國是教會的長女,但她依然是有待福傳的邊緣地區。」

教宗表示自己曾收到法國總統奧朗德和該國主教團的訪問邀請函,但現在還沒有確定日期,他認為法國舉行選舉的2017年應該不在考慮範圍之內。教宗還表示,他可能訪問馬賽,因為馬賽象徵面向世界的門戶,而且迄今為止還沒有一位教宗去過那裡。

關於福傳,教宗強調司鐸並非必不可少。教宗列舉韓國教會的歷史說,在第一批傳教士抵達後的數個世紀,平信徒成了福傳的先鋒。聖洗聖事賜予福傳的力量,信徒在聖洗聖事中領受的聖神推動他們走出去,勇敢地傳播基督的訊息。教宗再次提醒要警惕教權主義,因為它很危險。

近幾個星期以來,法國教會因幾起戀童癖事件而動盪不安。教宗關於這個問題回答說:「在這方面不應該有超出有效期的問題。司鐸原本蒙召將兒童引向天主,現在卻因自己的侵犯行為而把孩子給毀了,他們播種了惡、怨恨和痛苦。一如本篤十六世所說的,我們應該對戀童癖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關於法國教會和聖庇護十世司鐸兄弟會的關係,教宗聲明,「我們正在緩慢、謹慎的前進」,教宗將勒菲弗(Marcel Lefebvre)主教的跟隨者看作是走向圓滿共融的天主教徒。教宗指出,他們的長上貝爾納·費萊(Bernard Fellay)蒙席是一個可以協商的人。

在談到移民問題以及基督徒與穆斯林的關係時教宗表示,「我們不能以非理性的方式打開家門,而要挖掘問題的根源所在,想想他們為什麼移民,上百萬人逃難的原因是什麼。」隨後,教宗再次譴責朝拜財神偶像的全球經濟模式,勉勵歐洲人促進移民的融入,而非隔離他們。

教宗還說:「基督徒和穆斯林和睦共存是有可能的,我相信今天不存在對穆斯林的恐懼,只有對伊斯蘭國及其征服戰爭的恐懼。征服的概念的確屬於伊斯蘭宗教精神,但是人們也可以用《瑪竇福音》結束語所表達的征服的意思來論釋,福音中耶穌派遣祂的門徒往普天下去傳福音。」因此,教宗邀請大家反思:「把太過西方化的民主模式出口至伊拉克、利比亞等國家是否合適,在這之前伊拉克有一個強權政府,而利比亞還處於部落體制。」教宗總結道:「我們不能撇開這些文化貿然前行。」

談到世俗與宗教自由的問題,教宗明確表示政府應該是非宗教性的,宗教國家不會有好結果。教宗解釋說:「我認為俗化在穩固法律的陪伴下可以為宗教自由提供保障,為我們提供一個不斷前進的參照框架;我們是平等的,是天主的子女,擁有人性尊嚴。人人都應該有表達自身信仰的自由。如果一個穆斯林女性想要佩戴面紗,她應該有權這樣做;同樣地,一個天主教徒若要佩戴十字架,他也應該有權這麼做。」

教宗也被問到其它有關俗化的問題,例如天主教徒面對安樂死和同性結合的法律,是否應該捍衛自己的信念。教宗指出,國會應當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辯證,作出解釋,給出理由,如此社會才能獲得發展。但是,當一項法律被通過後,國家也應該尊重人的良心,良心異議權應該在每個法律架構內得到認可,因為這是一項人類權利。對於一個公職人員也是如此,因為他也是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方濟各訪問亞美尼亞的行程安排

blog_1463429866

教宗方濟各將於6月24日至26日前往亞美尼亞進行3天的牧靈訪問。5月13日,聖座新聞室公布了這次訪問的行程安排。

6月24日下午3時

教宗將於抵達首都埃里溫。在國際機場接受歡迎儀式後,他將前往埃奇米阿津(Etchmiadzin)宗徒教會主教座堂祈禱,並問候亞美尼亞宗徒教會最高領導人。

6月24日下午6時

教宗將前往總統府禮貌拜會該國總統,會見地方當局和外交使團,在這個機會上發表他此行的首篇講話。

6月25日上午8時45分

教宗將於參觀亞美尼亞大屠殺紀念館,隨後前往九姆里(Gymuri)主持彌撒聖祭。

6月25日下午4時45分

教宗將參觀亞美尼亞宗徒教會主教座堂和亞美尼亞天主教會主教座堂。

6月25日下午6時

教宗返回埃里溫舉行大公會晤,並為和平祈禱。

6月26日主日

教宗在亞美尼亞訪問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上午9時15分,教宗方濟各將在埃奇米阿津宗座大樓會見亞美尼亞天主教主教,之後在宗徒教會主教座堂參加神聖禮儀,並問候在場人士。午餐後,教宗將會見亞美尼亞宗徒教會代表和捐助者,簽署一份聯合聲明。教宗返回梵蒂岡之前,預計會在霍爾維拉普(Khor Virap)隱修院祈禱片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頒布第90屆世界傳教節文告:《傳教的教會,慈悲的見證者》

blog_1463428900

5月15日(聖神降臨節),教宗方濟各頒布第90屆世界傳教節文告。教宗在天皇后喜樂經祈禱活動結束之際宣布了這項消息,「祈求聖神賜給所有向外邦人傳教的傳教士力量,支持教會在普世的傳教使命;同時也祈求聖神賜予青年男女剛毅之恩,使他們渴望走出去傳揚福音」。

普世教會將於10月23日慶祝第90屆世界傳教節。今年適逢慈悲禧年,本屆世界傳教節文告與慈悲息息相關,題名為《傳教的教會,慈悲的見證者》。教宗在文告中引用《慈悲的面容》禧年詔書,指出「教會照顧那些尚未認識福音的人,因為教會希望所有的人都得救並體驗到上主之愛。教會『受委託傳報天主的慈悲;這慈悲是福音跳動的心』(12號),並將福音傳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教宗再次解釋天父的慈悲,寫道:「當天父遇到每一個被創造的人時,慈悲便會給祂的內心深處帶來喜樂。」天父充滿愛地面向最脆弱的人,「因為祂的偉大和力量恰恰顯示在祂有能力成為弱小、被拒絕和被壓制者的一份子」。上主善良,關心人又忠實,「祂作了有需要者的近人,以關懷所有的人,特別是窮人」。

「慈悲在降生成人的聖言內得到了最崇高和最完滿的展示」。教宗表示,「我們通過福音和聖事接納並追隨耶穌,因著聖神的行動,我們可以成為慈悲的,就像我們在天大父那樣,學會像祂愛我們那樣去愛」(參:《慈悲的面容》3號)。

每一個基督徒都有責任為天主的慈悲做見證,為教會的傳教事業貢獻己力。除了傳教士以外,教宗指出,女性和家庭也「通過各種形式實現自身的傳教聖召」。他們「常常更能恰當地理解人的問題,懂得怎樣以適當,甚至以嶄新的方式處理。他們在照顧生命時,特別關注人,而不是機構」。女性和家庭在人際關係和社會、文化生活中,建立「和諧、關係、和平、團結互助、對話,合作以及友愛」。

教宗強調,各民族和各文化都有權獲享救恩的訊息,這是天主賜予眾人的恩寵。有鑒於今日仍有許多不義、戰爭和人道危機問題尚待解決,天主的救恩訊息顯得更加重要。教宗最後呼籲道:「今天我們仍然不能推卸傳教教會共融的這項行動。我們不能心裡只想著自己關心的問題,而是要將視野拓展到全人類。」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接受聖神的引導,我們將不再是孤兒!

blog_1463422194

「我們是子女,不再是孤兒!」5月15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指出耶穌藉著聖神的恩典恢復我們與天父的關係。教宗列舉了今日各式各樣的孤兒境況,勉勵我們接受聖神的引導,把他人視為我們的弟兄姐妹,即同一天父的子女。

在聖神降臨節,我們慶祝耶穌使命的高峰—聖神的降臨;耶穌藉著聖神的恩典把「我們和天父之間因罪惡而斷裂的關係」重新恢復。

「我必不留下你們為孤兒。」(若14:18)教宗圍繞《若望福音》中耶穌的這句話展開他的彌撒講道。

教宗表明:「由於聖神,我們不再是奴隸,而成了『義子』,可以稱呼天主為:『阿爸,父呀!』(羅8:15)。實際上,天主的救恩工程是一項再造工程,天主的父愛藉著聖子的犧牲和聖神的恩典,使我們脫離孤兒的處境。」

教宗列舉了今日各式各樣的孤兒徵象,例如:「生活在人群中卻感到內心孤獨,有時甚至感到無比悲傷;自認為不再依靠天主而自主自立,實際上卻常常思念祂的親近;普遍存在的精神文盲使我們沒有能力祈禱;難以意識到真正的永生就是在現世萌芽、死後盛開的圓滿共融;很難承認他人是弟兄姐妹,即同一天父的子女。」

教宗說:「這一切都有悖於做子女的境況,有悖於我們原本的聖召,因為我們就是為此而受造的,子女的身份根植於我們的遺傳基因,只是後來我們與天父的這種關係破裂了。」

教宗繼續說:「這種關係的恢復需要天主的獨生子的犧牲。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是愛的偉大奉獻,從這奉獻中湧出惠及全人類的聖神洪流,一條巨大的恩寵瀑布。那些懷著信德投身在這再造奧跡中的人將得以重生,獲得子女的圓滿生命。」

「今天,耶穌也對我們說:『我必不留下你們為孤兒。』這讓我們想到聖母在最後晚餐廳的臨在。聖母是聖子的鮮活記憶,是活生生的聖神禱文。她是教會的母親。讓我們把所有在此刻需要聖神力量的基督徒、家庭和團體託付於聖母的代禱。聖神堅固我們屬於基督的關係,令我們進入一個新的手足友愛的層面。」

最後,教宗說:「藉著普世的兄弟—耶穌,我們可以以全新的方式進行交往。我們將不再是孤兒,而是同一位善良和慈悲父親的子女。這改變了一切!我們可以視彼此為弟兄姐妹,我們的差異定會使這份獨一無二的父愛與手足之情綻放出更多的喜悅和驚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慈悲禧年:教宗方濟各突訪智障人士團體

blog_1463415783

5月13日下午,教宗方濟各突然訪問了方舟大家庭在羅馬照顧智能障礙者的「基科」(Chicco)團體。這次訪問活動是教宗每個「慈悲週五」從事的慈悲善工。方舟大家庭於1964年由瓦尼埃(Jean Vanier)成立,現今遍布全球5大洲的30多個國家,旨在援助社會上最弱小和受排斥的人。羅馬的基科團體是意大利的首個方舟團體,目前照顧18名重度智能障礙者。 [Read more…]

教宗禧年公開接見:虔誠不是虔誠主義,而是天主慈悲的體現

blog_1463414373

5月14日(週六)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禧年特別公開接見活動。教宗表示,虔誠不是虔誠主義,而是天主慈悲的體現。我們應該效法耶穌,關切弟兄姐妹的需求,擺脫物質財富的束縛。當天風雨交加,病人朝聖者在保祿六世大廳通過大屏幕參加了接見活動。

當我們聽到虔誠(Piety)這個詞時,會想到宗教情愫或某種敬禮,但它的意義更為深刻,它具有憐憫和慈悲的意味。虔誠一詞源於希臘-羅馬時代,原意是對上級權威的順從:首先是對神的順從,其次是對父母和長輩的順從,即孝愛。教宗提醒道,今天我們不可將虔誠和虔誠主義相混淆,因為虔誠主義只是一種膚淺的情感。

教宗說,我們所謂的虔誠是天主慈悲的一種表達方式。福音中,耶穌關切人們對祂的呼求。祂體恤人的需求,以同理心和愛予以回應。祂鼓勵我們相信祂和祂的話。我們也應當效法耶穌,以慈悲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各種情況,摒棄那阻礙我們意識到周遭弟兄姐妹的需求的冷漠無情,擺脫物質財富的束縛。

最後,教宗為信眾指明聖母瑪利亞的虔誠。教宗說:「聖母照料她的每一個子女,對我們信徒而言她就是虔誠的寫照。」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聖座新聞室主任:教宗有意設立研究女性執事的委員會不等於贊同女性聖秩

blog_1463170378

5月12日,教宗方濟各接見了國際女修會總會長聯合會的修女們。5月13日,聖座副國務卿貝丘總主教(Angelo Becciu)發推文寫道:「教宗出乎意料地給我打電話,談到女執事的問題!他在考慮能否設立一個委員會。我們且不要倉促下結論!」關於這個問題,以及教宗與修女們的談話,梵蒂岡電台採訪了聖座新聞室主任隆巴爾迪神父。

隆巴爾迪神父說:「教宗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女修會總會長進行了一場十分美好的談話。教宗說得很好,鼓舞人心,他談到教會生活中的女性,尤其是度奉獻生活者,也談到她們在聖座部會中的重要地位,但並未暗示女性可以領受聖秩。」

隆巴爾迪神父繼續說:「教宗的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因為他在回答提問時談到有意設立一個委員會來研究女性執事的問題。這個問題在過去也有過大量的討論,並且在古代教會有些女性被稱為『女執事』,他們在教會團體內從事某些服務工作。實際上,有人曾經作了相關的歷史研究,教宗舉了幾個例子。此外,國際神學委員會2002年在一份重要文件中也談及此事。教宗說他有意設立一個委員會對這些問題展開進一步研究,看看能否有更清楚的認識。然而,坦誠而言,教宗並沒有說他有意引入女性執事聖秩,更談不上女性司鐸聖秩。況且,他在談到女性在彌撒中講道的問題時,明確表示這是不能夠的。」

最後,聖座新聞室主任強調:「僅僅把教宗對修女們說的諸多重要事情簡化為這一個問題是不對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