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臨時部長抵達匈牙利探望烏克蘭難民

圖片:Vatican Media

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臨時部長切爾尼樞機(Cardinal Michael Czerny)在3月8日抵達匈牙利,以教宗的名義給予那些被迫逃離烏克蘭的人在精神和物質上的關懷。樞機表示,宗座賑濟所所長克拉耶夫斯基樞機(Cardinal Konrad Krajewski)已經抵達波蘭,然後入境烏克蘭履行同樣的使命。切爾尼樞機也希望近幾天能越過邊境,進入烏克蘭,但這要取決於局勢的演變。

切爾尼樞機重申教宗方濟各在3月6日誦念《三鐘經》活動中表達的意願,即聖座「樂於竭盡全力為和平服務」。樞機說:「我去那裡要直接看看是什麽情況,希望也能帶去一些物質援助,但我尤其要接觸這些人,與他們在一起。這臨在和關懷的先知性舉動可能顯得薄弱,按照塵世和武力的邏輯,甚至無足輕重。但並非如此:與子民、受苦的子女同在是天主為進入世界歷史所選擇的方式。」

樞機指出,他這次乃是一段祈禱的行程,有兩個同伴相隨,他們分別是教廷傳播部和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的職員。他們帶去的是福音的話語和具體的幫助。樞機說:「在這次逃難的人中,大部分是信徒,收容他們的人也如此。因此,在尊重不同信仰和宗教的情況下,讓那些有所渴望的人得到宗教協助,這很重要。」

此外,切爾尼樞機也提到:「幾天之内已有數百萬人離開家園,有消息傳出,人口販運的集團在邊境地區和最初收容這些難民的國家開始走私移民活動。在戰爭和出逃的悲劇外,還要加上奴役的悲劇。此外,旅居烏克蘭、現在隨著當地人一起逃出的非洲和亞洲人被邊緣化,有時遭拒絕。」樞機提醒道:「我們都是唯一天父的子女,兄弟情誼不能有界限:這就是教宗和教會予以關懷的意義,我要將這關懷帶給所有我所遇到的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教宗為移民主持彌撒:移民是社會中所有被抛棄者的象徵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就任宗座4個月後,出人意料地造訪了蘭佩杜薩島,那是他第一次在羅馬以外的地方進行牧靈訪問。這個位於西西里島和北非海岸缐之間的小島已經成為移民和難民跨越地中海進入歐洲的主要入境點之一。

教宗在2013年7月8日的訪問中講到「冷漠的全球化」,其結果是這個社會「忘記了如何哭泣」。

在紀念訪問蘭佩杜薩島6週年之際,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内聖伯多祿寶座祭臺為移民主持了一台特別彌撒。大約有250位移民、難民和一些致力於保護生命的工作者參加了彌撒。教廷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的移民和難民辦事處籌辦了這次紀念活動,並特別邀請上述人士參與彌撒。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特別引用當天的彌撒讀經。第一篇讀經取自《創世紀》,描述「雅各伯夢見一個梯子,有天主的使者在梯子上,上下往來」。(28:12)

教宗解釋:「這梯子代表著人與天主之間的聯繫。這是天主行動先於人類的一個寓言,是巴貝耳塔的對立,巴貝耳塔是人類依靠自己的力量建造的一個通天塔。 透過這個啓示,雅各伯信任了上主,並呼求上主在他必需前行的艱難旅程中保護他。」

教宗也引用了當天的聖詠「我的天主,我向祢投靠。」(詠91:2)強調:「天主如何成為那些在苦難時期呼求祂的人的避難所,尤其當我們意識到這個世界給予我們很小的保障,真正的保障是屬於天主時。」隨後,教宗引用當天選讀的福音(瑪9:18-26)說:「耶穌把我們從疾病和死亡中解救出來,並向祂的門徒表明要優先選擇最小的弟兄姐妹。」

教宗說:「在紀念訪問蘭佩杜薩島6週年之際,我惦記著那些最小的弟兄姐妹,他們每天向上主呼求,為能從邪惡所控制的痛苦中得到解脫。」 教宗具體地指出:「那些最小的弟兄姐妹就是:在沙漠中被遺棄和遭矇騙將要死去的人們、在拘留所遭受折磨侵犯和暴力的人們、面對無情大海的弟兄姐妹、還有那些長期滯留在難民營而不能被稱為短期居民的人們。這不僅關乎移民! 它有雙重的意義,移民首先是人,他們是所有被今日全球化的社會抛棄的人們。」

教宗在講道中又回到雅各伯梯子的圖像中,他解釋說:「在耶穌基督内,世界與天國之間的聯繫是有保障的,並向所有的人開放。然而,攀登這個天梯需要承擔義務、付出努力和蒙受恩寵。必須幫助那些最弱小和最脆弱的人。」

教宗最後祈願:「我們都做那上來下去的天使,去呵護那些最最弱小的弟兄姐妹,否則這些最弱小的弟兄姐妹經驗到的只是貧窮痛苦的折磨,一生也瞥不見一絲天上的光明。」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第105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文告》

CNS photo/Alexandros Avramidis, Reuters

教宗方濟各在5月27日發表第105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文告》。本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將於今年9月29日舉行,梵蒂岡今年3月公布了主題:「這不只關乎移民」。教宗在文告中闡述本屆主題的意義,表明我們若是在移民和難民事務上落實「接納、保護、促進和融合」這四大要點,便能建設「天主之城」。

教宗指出,「這不只關乎移民,也關乎我們眾人,攸關人類大家庭的現在及未來。我們對他們表以關懷,等於是對自己、對每個人投以關懷;當我們照料他們時,我們人人都會成長;我們在聆聽他們時,也容許自己隱藏的部分發聲。我們之所以將那些部分隱藏起來,是因為它們今天不受重視」。

此外,「這也關乎我們的恐懼」。教宗闡明,恐懼有時合情合理,但是恐懼會阻礙和「限制我們的思言行為,導致我們毫不寬容、心靈封閉,甚至會不知不覺成了種族主義者」。恐懼使我們無法在他人身上遇見上主。

教宗方濟各寫道,移民和難民的課題也涉及愛德和人性。「透過愛德善工,我們展現自己的信仰。愛德的最高形式表現在關愛那些無力回報,甚至無法道謝的人」。憐憫心觸動我們人性中最細膩的心弦,迫切催促我們關懷困頓的近人,敦促我們認出別人身上的痛苦,採取行動來治癒並拯救他們。「憐憫心意味著給溫柔騰出空間;而今日社會往往要求我們壓抑這份溫柔」。

接著,教宗繼續寫道:「這不只關乎移民,也關係到不可排斥任何人。」今日世界「愈加推崇菁英,對受排斥者更加殘忍」。「戰爭雖然只衝擊到世界某些地區,但作戰的武器卻是在其它地區製造和販賣的;後者不願意接納這些衝突所造成的難民」。付出代價的向來是最貧困弱小者。

這也關乎以弱小者為先,此乃基督徒真正的格言。教宗指出,「在福音的邏輯中,最後的成為最先的。我們必須為他們服務」。再者,這也關乎整個人和全人類。「在每項政治活動、各項計劃和所有牧靈行動中,我們必須始終以人為中心,看重人的許多幅度,包括靈性幅度」。

這也關乎建設天主與人的城市,它不同於科技和消費至上的天堂。移民現象揭露了「惠及少數、殃及多數的進步神話」。教宗最後總結道,移民和難民是我們的弟兄姊妹,他們的臨在是天主為我們安排的良機,有助於「建設更正義的社會、更完美的民主、更團結的國家、更友愛的世界,以及更敞開心胸又活出福音精神的基督徒團體」。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第104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文告簡介

2017年8月21日,聖座公布了教宗方濟各下屆第104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文告。教宗提出「接納、保護、發展和融入」這4個以教會訓導為依據的動詞,把許多躲避戰爭的移民和難民的悲慘處境稱為「一個時代的徵兆」。下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將於明年2018年1月21日舉行。

教宗首先提到教會關懷移民與難民的兩個事件:一個是在他牧職之初前往蘭佩杜薩(Lampedusa)島的訪問;另一個是成立由他親自領導的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每個外鄉人敲我們的家門都是一次我們與耶穌基督相遇的時機」(參閲:瑪24:35,43)。

教宗然後解釋文告中的四個動詞:

一、「接納」移民和難民

教宗強調,急需向移民和難民提供更充足的機會,使他們能安全及合法地進入目的地國家。此外,也應簡化給予人道主義簽證”的程序,鼓勵家庭團聚,以及為較脆弱的難民開通人道走廊。

教宗批評,移民和難民被集體驅逐出境的作法,尤其不贊成將他們驅趕到那些基本人權無法得到保障的國家。教宗重申,以人為核心的原則催促我們把人的安全置於國家安全之上。以每個人基本尊嚴的名義,應該對那些未經准許進入一國領土的人努力選擇不同於拘留的解決方案。

二、「保護」移民和難民

教宗指出,這種「保護」應從移民自己的祖國開始,包括為他們提供訊息和證件,而且也應延續到移民地。接納國應重視移民的才幹和能力,讓他們有流動的自由和工作機會。

此外,也應重視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他們擁有就學並與家人一起生活,以及免於各種形式的拘留的權利。應尊重人擁有一個國籍的普世權利,而且應承認這項權利,最好在所有兒童出生時就授予證書。針對不少移民無國籍的困境,應能藉著一項符合國際法的法律予以解決。

三、讓移民得到「發展」

教宗表明,「發展」意味著所有移民都具備一個人能自我實現的條件。因此,應讓移民進入社會-勞動環境。教宗讚許不少國家在國際合作上作出的努力,同時希望在分配這些援助時也顧及那些接收大量難民和移民的發展中國家的需求。

四、幫助移民「融入」社會

教宗強調,「融入」並非一種同化,取消或忘卻自己的文化認同。它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能透過不受經濟和語言條件限制而提供的國籍予以加速。我們應促進相遇的文化,天主教會樂於在這方面親力親為。

教宗最後指出,為達到預期的結果,政治團體和公民社會的貢獻不可或缺。政治領袖應具體落實近期在聯合國總部簽署的關於難民和移民的《全球契約》(Global Compacts)。今後幾個月將是以實際行動貫徹「接納、保護、發展和融入」這四個行動的最佳時機。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美國主教呼籲該國政府接受更多難民

美國主教團移民委員會主席暨奧斯丁教區主教若瑟·斯德望·瓦斯克斯(Joe Stephen Vásquez)在2017年7月14日發表公告呼籲特朗普政府把接待難民的限額增加到7萬5千名。在上個星期,美國2017年接受難民的5萬名限額已滿。

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三月簽發一項政令,把美國今年接受難民的名額從11萬減少至現在的5萬。瓦斯克斯主教之前曾以該國主教團的名義表達教會的擔憂,在這新的公告中他更加關切“這種限額對人產生的後果,對弱勢移民群體的影響,例如無人陪伴者、老年人、病人,以及對宗教少數群體的影響。這些需要幫助的人無法得到必要的保護,仍將面臨危險和被剝削。我們應該意識到每個難民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而已,而是天主的子女。”

瓦斯克斯主教在呼籲中強調,考慮到全球大約有2200萬移民,美國把名額限制在5萬既不能回應真實的接待需求,也體現不出我們的憐憫和我們國家的實力。主教說:「我們堅信美國擁有幫助弱勢群體和尋求庇護者的資源。教會將不斷地接納和陪伴抵達該國的難民,保證提供必要的服務。」

美國克利夫蘭主教納爾遜·赫蘇斯·佩雷斯(Nelson Jesus Perez)也表示:「教會蒙召陪伴移民,提供精神之外的支持。國家雖然完全有權捍衛自己的領土,但也要尊重人的權利和尊嚴。」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波蘭眾基督信仰教會就歐洲移民危機發表聯合聲明

blog_1467403820

6月30日,波蘭眾基督信仰教會在華沙發表聯合聲明,強調「歐洲各國人民,一如我們歐洲大陸的各基督信仰教會,今日必須應對移民危機的巨大挑戰」。簽署這份聲明的代表包括天主教、正教、老派天主教和新教等基督信仰教會的領袖。

波蘭基督徒領袖擔憂在應對移民危機的方法上的兩極立場,指出「現前的處境使歐盟成員國的合作理想受到嚴峻的考驗」。「教會的任務是化育人心,促使人們以具體的慈悲善工來援助那些逃離戰爭、迫害和死亡的受苦者」。在波蘭,維護並教育好客的傳統「表達出基督徒的同情心和國家的傳統」。

這些基督信仰教會的代表們堅信,目前危機的主要原因是「中東和非洲的戰爭」。因此,「必須為和平祈禱,持續努力斡旋,不斷尋求執政者的協助」。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方濟各探訪希臘萊斯沃斯島難民

教宗方濟各接受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Bartolomeo I)和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Paulopoulos)的邀請,於2016年4月16日星期六前往萊斯沃斯(Lesbos)訪問。同時,教宗與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和雅典及全希臘正教總主教希羅尼穆斯二世(Hieronimus II)一起探訪難民,以這基督徒合一的行動表達基督信仰教會對難民、移民重大問題的關懷與接近。教宗此行旨在激勵每個人承擔起責任和義務。

相關資訊:

教宗方濟各將於4月16日前往希臘萊斯沃斯島探訪難民

blog_1460054689

教宗方濟各接受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Bartolomeo I)和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Paulopoulos)的邀請,將於4月16日星期六前往萊斯沃斯(Lesbos)訪問。聖座新聞室4月7日公布了上述消息,同時表示教宗將與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和雅典及全希臘東正教總主教希羅尼穆斯二世(Hieronimus II)一起在萊斯沃斯探訪難民。

聖座新聞室主任隆巴爾迪神父向本台談到教宗這次訪問說:「我們知道,教宗素來都非常留意今日世界的重大緊急情況,尤其是有人在受苦,需要我們關懷和幫助的情況。教宗上任之初便去了蘭佩杜薩(Lampedusa)島,在非洲和意大利交匯的地中海邊界表達他的關懷。現在,愛琴海上的危急情況這麽嚴重,教宗自然渴望以實際行動表達他關心並願分擔難民的憂苦。」

隆巴爾迪神父接著說:「從基督信仰教會的視角看,萊斯沃斯島主要是東正教會管轄的地區。因此,教宗將與東正教有關當局,即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和雅典總主教一起探望難民,以大公行動表達基督信仰教會對難民、移民重大問題的關懷與接近。」

此外,教宗的探訪行動旨在激勵每個人承擔起責任和義務。

隆巴爾迪神父解釋道:「教宗的行動不是政治性的,卻具有人性、道義和宗教性質的重大意義。教宗藉此提醒每個人應按照自己的職責、社會狀況及人際關係負起責任。因此,在今日世界人員流動的重大問題上,教宗的舉動也是在邀請政界人士行動起來,尋求更有人性、尊重及同情這些受苦人的解決方案。」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接見伊斯坦堡難民兒童

1130

11月30日,教宗方濟各在伊斯坦堡聖神主教座堂接見了難民兒童,這是他土耳其之行的最後一項正式活動。來自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難民們對此充滿了期待,一名伊拉克小女孩代表她的同伴,向教宗描述了他們的悲慘處境。

教宗希望能探訪其他的難民,但此行無法實現。他向難民兒童表達了自己的遺憾。參加接見活動的是慈幼會青年中心所救助的大約一百名難民,其中大部分是兒童,年紀約十歲左右。一名十五歲上下的伊拉克女孩,代表難民兒童發言,激動地表達了輟學的學生和饑餓者的痛苦。教宗希望藉此訪問給他們帶來一絲安慰。教宗說,他們的悲慘處境是戰爭造成的,戰爭「始終是一種惡行,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會製造更多問題」。難民沒有體面的居所,沒有醫療救助,無法上學,失去工作。他們被迫放棄的,不僅是物質財富,「更重要的是自由、親人的陪伴,以及他們的生活環境和文化傳統」。 [Read mor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