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呂梁教區於2025年1月20日舉行冀偉忠主教晉牧典禮

圖片:中國天主教

按此閱覽聖座新聞室的發布

2025年1月20日,天主教呂梁教區冀偉忠主教(Anthony Ji Weizhong)祝聖典禮在山西省呂梁市汾陽耶穌聖心主教座堂舉行。

祝聖典禮由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山西省天主教愛國會主任、太原教區孟寧友主教主禮,山西省天主教「兩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長治教區丁玲斌主教,山西省天主教愛國會副主任、臨汾教區劉根柱主教,朔教區馬存國主教襄禮。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秘書長楊宇神父宣讀了主教團的批准書。來自全國各教區近130位神父,以及修女、修生和教友代表共約450人參加了祝聖典禮。

冀偉忠主教,1973年8月3日生於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聖名安多尼。 1995年至2001年,在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攻讀神哲學,2001年10月晉鐸。 2005年至2010年,在德國奧古斯丁神哲學院進修深造,獲信理神學碩士學位。 2016年在中國人民大學進修。 2019年6月任山西省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副主任。 2024年7月19日當選為天主教呂梁教區候任主教。

來源:中國天主教

冀偉忠簡介
(來源:信仰通訊社)

圖片:中國天主教

1973年8月3日,新主教出生於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聖名安多尼,家中三子中排行第三。當《走進教會》平台分享聖召歷程時,冀主教坦誠,「對我的聖召最直接的影響是我的母親」。1995年至2001年,在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攻讀神哲學;2001年10月14日在汾陽教區晉鐸。隨後,前往西安大學進修語言。

2005年至2010年,在德國聖言會奧古斯丁神哲學院進修深造。2010年3月,以一篇有關中國地方教會模式的論文畢業。同年6月30日,在同一所大學發表了題為《中國教會走向財政自治? 》的論文。在中國中心組織的這次活動上,德國宗座傳教善會中國事務負責人沃爾夫‧康特哈特博士也到場。

回到汾陽教區後,冀神父擔任堂區副本堂、教區牧靈中心主任和副主教。在上述的分享中,冀神父談到了曾經在山西村莊開鑿新井,以及在當地教會團體中促進和解進程的牧靈工作。

新成立的呂梁教區

在新主教的任命和祝聖之前,教宗也就中國大陸教區劃分問題做出了兩項決定。去年10月28日冀偉忠主教任命之際,教宗方濟各首先撤消了汾陽教區(1946年4月教宗比約十二世設立,自2023年1月2日,96歲的霍成主教逝世後空缺)。同時,設立了新的呂梁教區,將教區牧靈工作交給了冀偉忠主教,任命冀偉忠主教為呂梁教區首位主教。

撤銷汾陽教區,同時設立呂梁教區,是中國天主教教區劃分與時俱進的舉措之一,適應中國當前的現狀,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修改和適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幾十年的教區劃分。近幾十年來,地區經濟發展改變了當地的社會和人口狀況,也導致了民事和行政區劃的變化。呂梁與週邊地區的關係日益重要:1971年成為縣、2004年被確認為地級市。在聖座和地方教會的選擇中,教省的劃分與政治-行政劃分相吻合似乎是一種持續的、傳統上普遍存在的傾向。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924年在上海召開的首屆中國教務會議發給羅馬教廷的一份《意見書》中,已經表達了重新劃分教會區域和範圍的要求,盡可能使其與當時中國的民事省份劃分相適應。

聖座關於撤銷汾陽教區、設立呂梁教區的新聞公報中強調,「為促進對主羊群的牧靈照顧,並為更有效地致力於它的神益,教宗方濟各於2024年10月28日決定廢除在中國大陸於1946年4月11日由教宗比約十二世建立的汾陽教區」。同時,「教宗方濟各建立了新的呂梁教區,作為山西教省的太原省屬教區,其主教席位在呂梁市汾陽市的耶穌聖心主教座堂內。新教區的邊界包含以下區域:離石區、汾陽市、孝義市、文水縣、交城縣、興縣、臨縣、柳林縣、石樓縣、嵐縣、方山縣、中陽縣、交口縣。嵹嵐縣、靜樂縣則併入太原總教區;平遙縣、介休縣則併入榆次教區。總人口為3,346,500人,其中約兩萬天主教教友,由51位神父和26位修女為其服務」 。

自從北京與聖座於2018年9月22日簽署《關於中國主教任命臨時協議》以來,中國大陸迄今已祝聖了十一位新主教。同一時期,八位所謂「非官方」主教(過去,他們曾在中國官方規定程序之外祝聖)也要求並獲得了北京政治當局的公開承認(其中一位是2023年4月安息主懷的福州主教林佳善)。因此,中國教區的空缺數量正在逐漸減少。

2025年禧年:聖門將只在羅馬宗座聖殿開啟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廷福音傳播部世界福傳基本問題部門於2024年8月1日發表的公告中表示:「鑑於2025禧年的臨近,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即各個主教座堂、國際和國家聖殿以及其他特別重要的敬禮場所的聖門配置和開啟問題。在這方面,儘管我們敏銳地考慮到了提出這一值得稱讚的願望的牧靈和奉獻性質的動機,但我們仍然認為我們有責任回顧教宗在2025年禧年詔書《望德不叫人蒙羞》(Spes non confundit)中提出的確切指示,其中指出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殿以及其他三座宗座聖殿,即聖若望拉特朗大殿、聖母大殿和城外聖保祿大殿為聖門(參見第6項)。

“Sustained by this great tradition, and certain that the Jubilee Year will be for the entire Church a lively experience of grace and hope, I hereby decree that the Holy Door of the Basilica of Saint Peter in the Vatican will be opened on 24 December 2024, thus inaugurating the Ordinary Jubilee. On the following Sunday, 29 December 2024, I will open the Holy Door of my cathedral, Saint John Lateran, which on 9 November this year will celebrate the 1700th anniversary of its dedication. Then, on 1 January 2025, the Solemnity of Mary, Mother of God, the Holy Door of the Papal Basilica of Saint Mary Major will be opened. Finally, Sunday, 5 January 2025, will mark the opening of the Holy Door of the Papal Basilica of Saint Paul Outside the Walls. These last three Holy Doors will be closed on Sunday, 28 December 2025. I further decree that on Sunday, 29 December 2024, in every cathedral and co-cathedral, diocesan bishops are to celebrate Holy Mass as the solemn opening of the Jubilee Year, using the ritual indications that will be provided for that occasion……The Ordinary Jubilee will conclude with the closing of the Holy Door in the Papal Basilica of Saint Peter in the Vatican on 6 January 2026, the Solemnity of the Epiphany of the Lord. “

「教宗規定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將於2024年12月24日開啟,以此開始常規禧年。隨後的主日,12月29日,教宗將開啟拉特朗聖若望大殿的聖門。接著,2025年元旦,天主之母節隆重瞻禮當天,聖母大殿的聖門隨之敞開。1月5日,羅馬城外的聖保祿大殿的聖門將被打開。這後三道聖門將於2025年12月28日主日之前關閉。2024年12月29日,在所有的主教座堂中,主教們該當舉行感恩祭,隆重開啟禧年。2026年1月6日主顯節,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將關閉,以此結束禧年。」

唯一的例外則是教宗在詔書中所表達的意願,即他將親自在監獄中開啟聖門,「為囚犯提供親近的具體記號」(參見第10項)。

“In order to offer prisoners a concrete sign of closeness, I would myself like to open a Holy Door in a prison, as a sign inviting prisoners to look to the future with hope and a renewed sense of confidence.”

同樣眾所周知的是,自1300年第一個禧年以來,禧年的特殊和識別標誌是大赦,「意在透過懺悔聖事以及愛德和望德的記號(參見第7-15項),表達天主無邊無際的寬恕(參考第23項)。因此,為了充分享受這恩寵的時刻,請參考2024年5月13日宗座聖赦院法令所指明的特定地點和各個方式」。

“in Rome: by visiting at least one of the four Major Papal Basilicas: St. Peter’s in the Vatican, the Archbasilica of the Holy Saviour (St John Lateran’s), Saint Mary Major’s, and St. Paul’s Outside the Walls;

in the Holy Land: by visiting at least one of the three basilicas: the Basilica of the Holy Sepulchre in Jerusalem, the Basilica of the Nativity in Bethlehem, or the Basilica of the Annunciation in Nazareth;

in other ecclesiastical areas: by visiting the Cathedral or other church or sacred place designated by the local Ordinary. Bishops will take into account the needs of the faithful as well as the opportunity to reinforce the concept of pilgrimage with all its symbolic significance, so as to manifest the great need for conversion and reconciliation1.”

來源: 2025年禧年官方網頁

教宗頒布禧年詔書:願我們的生活充滿希望

按此閱覽2025年禧年官方網頁

相關資訊

善度本屆世界祖父母和年長者日者可獲全大赦

按此下載
第三屆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牧靈指引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祕書處 譯)

第三屆世界祖父母和年長者日將於2023年7月23日舉行。聖座新聞室在7月5日公布聖座聖赦院的法令,宣布本著「痛悔和仁愛的精神」於23日參加教宗方濟各當天早上10時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的彌撒,或者在世界各地舉行的禮儀的祖父母、年長者及信徒可獲得全大赦。法令中提到聖座聖赦院接受了宗座平信徒、家庭和生命部部長法雷爾(Kevin Joseph Farrell)樞機的請求,以及獲得全大赦的慣例條件,即領受修和聖事、領聖體,以及按照教宗的意向祈禱。

獲得全大赦意味著「罪過已蒙赦免後,因罪過而當受的暫罰,也在天主前獲得寬赦」,就如《天主教教理》中所定義的。法令解釋說,「在世界祖父母和年長者日這一天,信徒如果付出充分的時間,親自或通過傳播工具在線上探訪有需要或處於困境中的年長者,比如患病的人、遭遺棄者和殘障者,可獲得全大赦」。

聖座聖赦院明確指出:「脫離任何罪惡並有意盡快滿全三個慣例條件的人,以及患病的年長者和所有那些因嚴重原因無法出門的人,他們如果在精神上參與世界祖父母和年長者日的神聖禮儀,向仁慈的天主獻上他們的祈禱、痛苦和生活中磨難,也可獲得全大赦。」

為了讓信徒「獲得天主的恩寵」,聖座聖赦院邀請司鐸們要「隨時待命,以慷慨的精神施行修和聖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何謂全大赦?

大赦分為全大赦與有限大赦, 全大赦免除罪過應得的全部暫罰; 有限大赦免除罪過應受的部分暫。

獲得大赦的基本條件:

為獲得任何大赦, 領受者必須已領洗, 有獲得大赦的意向, 沒有受到絕罰,至少在完成規定的善工的時刻處於恩寵狀況,以及履行規定的善工。為獲得全大赦, 信友亦必須棄絕對罪惡—包括小罪—的任何依戀,並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一)妥當告解:信友必須個別地辦告解,並完整地告明罪過(參照天主教法典960條)。
(二)善領聖體:在聖祭禮儀中領聖體較佳,但為獲得大赦,單單善領聖體已足夠。
(三)為教宗的意向祈禱:信友可以按教宗的意向誦念天主經及聖母經各一遍,亦可自行選擇誦念任何其他經文(為不便「誦念」的殘障人士,「默禱」已足夠)。
如信友對罪惡仍有所依戀,或未完全符合以上三個條件,或未完全履行規定的善工,則僅能獲得有限大赦。
*在世界祖父母和年長者日,信徒如果付出充分的時間,親自或通過傳播工具在線上探訪有需要或處於困境中的年長者,比如患病的人、遭遺棄者和殘障者,再加上以上的基本條件,則可獲得全大赦。*

 

教宗建立「新近殉道者-信仰見證人委員會」

教宗方濟各在2023年7月5日發表的一封信函,在冊封聖人部內建立了「新近殉道者-信仰見證人委員會」,這也是為迎接將於2025年慶祝的禧年。設立這個工作小組的目的是要編製一本名錄冊,將那些為宣認基督和見證福音而殉道的人列入其中。

教宗寫道:「教會的殉道者是希望的見證人,這希望源自對基督的信仰並激勵真正的愛德。這希望使人深信善比惡更強而有力,因為天主藉著基督戰勝了罪惡和死亡。」新建委員會將繼續已在2000年大禧年開始的研究工作,確定本世紀最初25年的信仰見證者,並在未來繼續進行。

教宗解釋:「殉道者在每個時代都陪伴著教會的生活,今天也作為上主葡萄園內成熟及優異的果實’而繁茂豐厚。殉道的人數在當代比最初世紀更多,他們是主教、司鐸、男女奉獻生活者、平信徒及家庭,在世界上不同的國家以自己生命的恩典奉獻了愛德的最高見證。」

聖若望保祿二世在《第三個千年將臨之際》文告中表示,「需要竭盡全力不使天主偉大事業中的無名英雄」(37號)的遺產丟失。在2000年5月7日舉行的大公慶典中紀念了這些殉道者,全世界基督信仰教會和教會團體的代表與羅馬主教一起在羅馬鬥獸場共襄盛舉。所紀念的也是教宗方濟各多次稱呼的「流血的大公主義」。教宗補充道:「在下一個禧年我們也將一起舉行同樣的慶典。」

成立這個委員會並不是要從教會法規的角度為查明殉道事件制定新準則,而是繼續凸顯那些至今仍僅是基督徒就被殺害的人。教宗解釋:「這項工作就是繼續進行歷史調查,收集我們這些兄弟姐妹一直到傾灑鮮血時的生活見證,以便使他們的記憶作為基督信仰團體守護的寶藏而得以凸顯。這項研究不僅涉及天主教會,也將擴展到所有基督信仰團體。」

此外,教宗在信函中也表示:「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變遷的時期,基督徒在極危險的環境下繼續顯示出我們共有的聖洗聖事的活力。事實上,那些明知危險也要表明信仰或參加主日感恩祭的人並非少數。另有一些人被殺害,是因為他們本著愛德援助窮人的生活、照顧被社會遺棄的人、守護及推動和平的恩典與寬恕的力量。還有一些人作為個人或團體,成了歷史動盪的無聲受害者。我們很感謝他們且不可忘記他們。」

因此,新建委員會的工作將使得到教會正式承認的「我們這些弟兄姐妹」可查證的見證與他們的殉道事蹟並列,「讓基督徒殉道的同一個聲音在一個廣大的全景中迴盪」。該委員會也當運用地方教會、各修會和其它基督信仰團體的「積極貢獻」。

教宗最後總結道:「在一個有時似乎惡處在勝勢的世界中,又是在下一個禧年即將到來的背景下,我敢肯定,這名錄冊的建立必能幫助信徒也會以復活基督的光解讀我們的時代,從對基督如此忠誠的寶庫中汲取生命和向善的理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座聖赦院開設「信友辦告解」學習班

「我直接和天主交談」;「我有過負面經歷」;「那司鐸還不如我呢」;「我很害羞説出自己的罪過」:這些是許多信友提出反對辦告解聖事的理由。為幫助信友更加瞭解這件聖事,聖座聖赦院為司鐸舉辦的學習班於10月13日下午開課,主題為「你的罪赦了:今日舉行告解聖事」。

在開課典禮上,聖赦院院長皮亞琴扎(Mauro Piacenza)樞機發表演講。樞機强調告解聖事的3個主要方面,都與三超德相關。

信任天主的舉動

首先,告解是信任天主的舉動。樞機指出:「如果告解聖事作為信德的舉動而真正地活出來,就不會感到不適,因為在這聖事中,人的心靈蒙召立在天主面前、立在自己的造物主面前、立在曉得我們一切的那位面前。

這信德行為意味著,一方面知道基督命令祂的教會寬恕我們的罪,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以信賴之情投入天父的懷抱。」皮亞琴扎樞機指著辦告解的信友們說:「我們很清楚,你們來不是為我們,而是為基督,在這層意義上,聽告解的司鐸也履行了信德的行為,他看到了懺悔者的信仰見證。毋庸置疑,告解也是天主信任人、信任我們每一個人的行為,祂信任祂的教會和祂的司鐸,委託他們照看祂的羊群。」

告解也是望德的舉動

其次,告解也是望德的舉動。樞機解釋說:「通過告解,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上主的幫助,而且這件聖事不斷幫助懺悔者向新生命敞開心智。這望德的舉動也著眼於永生。因為在世俗化的環境中,超自然的視野被棄置在主觀信念的範疇,幾乎完全喪失了對自己行為的重要性的認識,甚至對進入永生的認識。因此,如果修和聖事不被理解,甚至表面看來沒有用途,這並不奇怪。」

告解是愛德的舉動

最後,告解是愛德的舉動。皮亞琴扎樞機認為:「如果天主對人的愛被看作是理所當然的,那麽再看看人對自己和對天主的愛就不是如此了。還有什麽能比“卸下內疚的負擔、用新的眼光看待現實和自己更好的呢?告解幫助人認識自己、真正愛自己及自我掌控,因此將自己奉獻給天主和他人。」

此外,這也是愛天主的一個行為:告解是向天主表明:「我們的愛、我們對罪的痛悔,以及回到祂身邊的一個方式。通過告解,能重新享見天主應受的光榮。」皮亞琴扎樞機提到:「所有籠罩世界的荒謬戰爭和助長戰爭的軍火商;每天成千上萬的生命受到壓制,甚至在母親懷中的生命;全世界數百萬人被剝奪了必需品,甚至食物;許多無辜的兒童遭暴行,等等。這些不都是冒犯造物主的罪嗎?」

告解實際上也是賠補。樞機强調的最後一個方面,即通過聖事向兄弟姐妹表明自己願意悔改。皮亞琴扎樞機總結道:「事實上,基督在塵世的光榮與祂王國的擴展相吻合,與所有認識祂、愛祂和服事祂的人的熱忱一致。」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任命三名女性在教廷主教部任職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7月13日任命三位女性為教廷主教部的新成員,她們分別是:梵蒂岡城國政府秘書長彼得里尼(Raffaella Petrini)修女、母佑會前任總會長溫幗儀(Yvonne Reungoat)修女和天主教婦女組織世界聯盟主席莉婭(Maria Lia Zervino)女士。

教宗方濟各日前在接受路透社記者採訪時,已經透露出他將為教廷主教部任命幾位女性成員。她們將參與教區新主教的遴選過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聖伯多祿和聖保祿瞻禮彌撒:在教會內人人都有一席之地

CNS photo/Vatican Media

七千名信友和數十位新任教省總主教於6月29日上午齊聚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參加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瞻禮彌撒。過去一年內新任命的教省總主教共有44人,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在瞻禮當天身穿紅色祭袍,在哈維(James Michael Harvey)樞機的介紹詞後,向伯多祿宗徒傳人、教宗方濟各宣誓效忠。隨後,教宗降福了羊毛肩帶。那些由白色羊毛編織而成、帶有黑色十字架的肩帶,象徵了牧人把託付於己的羊兒背在肩上,如同善牧基督所做的那樣。羊毛肩帶是教省總主教牧職的象徵。

當天聖道禮儀的前兩篇讀經帶領眾人重溫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的見證。第一篇讀經選自《宗徒大事錄》,講述聖伯多祿宗徒被黑落德王關進監獄的事跡。天使前來解救伯多祿宗徒時,叫醒了他,要他「快快起來」(參閱:宗十二1-11)。在第二篇讀經中,聖保祿宗徒描述自身的經歷,說:「這場好仗,我已經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參閱:弟後四7)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的講道側重於「快快起來」和「打了一場好仗」這兩個層面,藉以省思當今的基督徒團體和當前的世界主教會議進程能從中汲取什麼經驗。教宗指出,「快快起來」的動作令人想起逾越節那天早晨,它意味著重新爬起,「走出去迎向光明」。對教會而言,這是個意義深遠的圖像,因為我們也必須站起來,跟隨上主前去祂所指向的地方。這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總會遇到許多抵抗。

「作為教會的一員,我們有時會因懶惰而懈怠,寧可坐著沉思少數我們有把握的事,而不站起來眺望新的遠景、面向廣闊的大海。我們往往有如坐監時的伯多祿,被禁錮在慣例中、害怕改變,被我們常規習俗的鎖鏈綑綁。但這麼一來,我們會陷入精神上的平庸狀態,連在牧靈生活上都會面臨『得過且過』的危險,使命感日漸消退,非但不能成為活力和創意的記號,反倒會給人一種不冷不熱、因循苟且的印象。」

教宗引用德呂巴克(de Lubac)神父的話,警惕那把福音的新意和生活縮減成一種「追求形式、淪為習慣」的信仰的風險。教宗表示,世界主教會議敦促我們成為一個站起來的教會,不要只顧自己,卻要走向世界。「這樣的教會沒有鎖鍊或高牆,人人都能得到聆聽和陪伴,在聖神獨特的威能下培養聆聽、對話、參與的技巧。這樣的教會自由且謙遜、『快快起來』,對於當今的挑戰毫不拖泥帶水、絕不推三阻四。她不會在神聖的羊圈裡拖拖拉拉,卻深受宣講福音的熱忱所激勵,渴望前去每個人身邊、接納每一個人。我們不要忘記這個詞:每一個人」。

教宗一再強調「每一個人」這個詞,並放下稿件,說道:「你們要去十字路口,帶回每一個人、瞎子、聾子、跛子、病人、義人、罪人:每一個人、所有的人!上主的這個詞必須迴盪在理智和心靈裡:每一個人,在教會裡人人都有一席之地。我們的教會經常是打開了門、卻為了將人打發走,為了譴責他人。昨天有個人對我說:『對教會來說,現在不是道別的時候,而是接納的時節。』可是『他們不是來赴宴席的』。你們要去十字路口。領回每一個人、所有的人!」

聖保祿宗徒不遺餘力宣講福音,受過迫害和磨難。教宗表示,「現在保祿到了生命的終結,看到歷史中仍在進行著一場重大『戰役』,因為很多人還沒準備好接納耶穌」。他的工作、他的「戰役」此刻輪到團體內的弟兄姊妹來打。教宗強調,我們每一個人都蒙召成為傳教使徒,「貢獻己力」。

「這裡我想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能為教會做什麼?不要埋怨教會,卻要為教會奮鬥。熱情又謙遜地參與:之所以滿腔熱血,是因為我們不該做個消極的旁觀者;之所以虛懷若谷,是因為在團體內奮鬥,絕不該意味著占據中心位置、抱持優越感、阻止他人靠近。同道偕行的教會意味著:人人參與其中,沒有人霸占他人的位置或者高人一等。基督徒絕對沒有一等和二等之分,所有人、每個人都蒙受召叫。」

教宗表明,宣講福音不是採取「中立的立場」、放任事物自由發展。相反地,福傳是要「在權勢、災禍、暴力、腐敗、不義和排斥這些人為機制橫行無阻的地方,點燃天國的火」。教宗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是:「為了讓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得更有人情味、更公平正義、更團結互助、更向天主敞開、更激發人類的手足情誼,我們能以教會成員的身份一起做什麼事?」教宗的答案是,我們必須成為世界上麵糰中的酵母。

「同心協力,我們可以且應該採取行動來照料人類生命,守護受造界,尊重勞動尊嚴,解決家庭難題,以及關心老人、遭遺棄者、被拒絕的人和被輕視的人的處境。總而言之,教會要推動照料、撫慰、憐憫弱小的文化,與各種形式的墮落作鬥爭,包括不讓我們城市、我們出入的場所沉淪,讓福音的喜樂在每個人的生命中綻放光芒:這是我們的『好仗』,這是個挑戰。」

在講道結尾,教宗指出,他在禮儀開始時依循傳統降福了羊毛肩帶,以授予近期任命的教省總主教。他們該當成為「日夜守護羊群的哨兵」,好能與天主子民一起「打這場好仗」。此外,教宗也向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代表團致敬,感謝他們的來訪。他們為教宗方濟各帶來了「親愛的弟兄巴爾多祿茂」的訊息。教宗最後說道:「我為攜手共進的舉動表示感謝,因為唯有並肩同行,我們才能成為福音的種子和友愛的證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頒布教廷新憲章:《你們去宣講福音》”Praedicate Evangelium”

教宗方濟各於2022年3月19日大聖若瑟瞻禮當天頒布了宗座憲章《你們去宣講福音》”Praedicate Evangelium”。這份關於羅馬聖座及其為教會和世界服務的新憲章將於6月5日生效,取代若望保祿二世於1988年6月28日頒布、1989年3月1日生效的《善牧》憲章 “Pastor Bonus” 。

按此下載
宗座憲章《你們去宣講福音》
“Praedicate Evangelium”

新憲章共有250條,是一段漫長的集體工作的成果。憲章的内容受到2013年選舉教宗會議之前的工作的啓發,後來的樞機諮議會也藉著從2013年10月至今年2月的會議參與其中,是在教宗方濟各的領導下完成的,並得到全世界教會提供的各種貢獻。

值得强調的是,新憲章確定最近9年來幾乎已經完全落實的改革進程,經過合並和調整促生了新部會。憲章中表明,「羅馬聖座由國務院、各部會和各機構組成,它們在法律上具有平等的地位」。

教廷萬民福音傳播部與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合併

在憲章内容最重要的新意中,需要一提的是前教廷萬民福音傳播部與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合併,成為福音傳播部:兩個舊部會的首長成為副部長,因為這個新部會的最高領導職由教宗保留。憲章中寫道:「福音傳播部由羅馬教宗直接主持。」

愛德服務部 (宗座賑濟所)

此外,也成立了愛德服務部,前身是宗座賑濟所,如此一來,這個部會在教廷内擔任更重要的角色:「愛德服務部,也稱宗座賑濟所,是愛德的特別表達,以窮人、脆弱者和受排斥者為選項,在世界任何地方,以羅馬教宗的名義向他們實施救濟和援助工作,在極其貧困或其它必要的情況下,羅馬教宗親自安排所要提供的援助。」

依照新憲章的規定,教廷組織結構的範疇為:福音傳播部、教義部和愛德服務部。另一個整合的情況是,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歸入教義部,但繼續按照自己的規則運作,並有自己的一位主席和一位秘書長。

所有男女平信徒都可被任命擔任教廷的管理職務

憲章的一個重要部分是關於一般原則。序言中提到,每個基督徒都是傳教的使徒。因此,所有信徒,包括男女平信徒都可以憑著伯多祿繼承人的代理權,被任命擔任羅馬聖座的管理職務:「依照聖洗,每位基督徒都是傳教士,因為他在耶穌基督內經歷過天主的愛。在教廷的更新中不能不考慮他們,因此教廷的改革必須考慮到讓男女平信徒參與,甚至擔任管理和負責的角色。」

此外,教廷是為羅馬主教服務的工具,也對普世教會,以及主教們和地方教會有助益。「羅馬聖座不是置於教宗與主教們之間,而是以適合各自性質的方式為兩者服務」。另一個重點是關於靈性生活:羅馬聖座的人員也是「傳教的使徒」。尤其强調衆議精神,這是羅馬聖座慣常工作的方式,是已經進行的行程,有待予以越來越多的發展。

國務院定義為「教宗的秘書處」

在憲章的其它内容中,包括强調將國務院定義為「教宗的秘書處」、聖座的人事處轉移到經濟秘書處(Spe),指明聖座財產管理局(Apsa)必須透過宗教事業局的運作來展開活動。

教廷服務的聖職人員和修會會士的任期為5年,只可續任多5年

憲章最後規定,在羅馬教廷服務的聖職人員和修會會士的任期為5年,能再續任另外5年,任期結束時,他們須返回各自的教區或團體。「按常規,在聖座機構服務的聖職人員和奉獻生活及使徒團體的職員,5年到期後須返回他們的教區或所屬修會團體從事牧靈關懷工作。如果羅馬聖座的長上認為適宜,可再續任5年的服務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宗座生命科學院:協助自殺不是解決痛苦的對策

由於一場交通事故,一名化名為馬里奧(Mario)的意大利男子從肩膀以下四肢癱瘓已有11年之久。他於2020年8月份提出協助自殺的請求,日前馬爾凱大區醫療衛生當局倫理委員會予以批准。

這是意大利自2019年憲法法庭裁定協助自殺在若干情況下合法的判決後,首次給協助自殺的個案開綠燈的例子。依照憲法法庭的判決,若干合法協助自殺的情況包括:慢性且不可逆的症狀造成了當事人認為無法忍受的痛苦。

宗座生命科學院(Pontifical Academy for Life)於11月23日針對這個案件發表聲明,指出「決定結束生命的課題十分棘手又倍受爭議」。「當地倫理委員會討論後給馬里奧的協助自殺開綠燈的消息,值得深入探討」。然而,由於得不到患者臨床情況的醫學細節,相關的探討只能局限於「若干一般性意見」。

這份聲明首先表示,「我們絕不能低估馬里奧病情的嚴重性。」同時,宗座生命科學院也提出幾個值得反思的問題:面對類似的苦難,最適當的對策難道是鼓勵他人自殺?這對醫生救急扶傷的誓言產生了什麼影響?幫助某個人死亡可以變成常態嗎?

聲明寫道:「我們必須捫心自問,我們真正為所有人的性命負起多少責任。對我們來說,最有說服力的方法似乎是按照善終護理治療的邏輯去照顧他人,其中涵蓋了可能要暫停在醫護團隊的關係中所有患者認為不適當的治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座:確保人人有機會接種疫苗,此乃攸關正義的問題

「新冠疫苗是個公共產品,必須以公正又平等的方式提供給所有的人,而且要優先供應給最需要施打疫苗的群體。」梵蒂岡應對新冠疫情委員會和宗座生命科學院在一份聯合文件中如此表示,並強調了疫苗在抗擊疫情上扮演的必要角色。

這份聯合文件響應了教宗方濟各2020年的聖誕文告,呼籲世界領導人抵抗「疫苗民族主義」的誘惑,懇請各國和企業互相合作,而非彼此競爭。教宗於去年12月25日指出,為了使疫苗「大放光彩,帶給全世界希望,必須讓人人都有機會接種疫苗」。

為了應對這場全球性危機帶來的挑戰,正義、團結和融合是應當依循的準則。聖父教宗去年8月19日在公開接見活動中表明,那些「有益於接納受排斥者、提升卑微者、促進公益和照料受造界」的企業,應得到積極的評價。因此,與教會社會訓導的原則相關的廣闊視野,乃是必不可少的指南針,諸如「人性尊嚴、優先關切窮人、團結互助、輔助原則、公眾利益、守護共同的家園、正義,以及財物共享」。

此外,在施打疫苗方面,不僅要考慮它的最終結果,更要把它的「生命循環」列入考量。這歷程的第一步驟關乎研究和製作。這個問題涉及在研發疫苗時使用的生物材料。文件寫道,「那些可取得的信息顯示出,只有若干即將獲准的疫苗,在它進程的最初階段使用了幾十年前自願墮胎胚胎的細胞株,而其它疫苗只有在實驗室內測試的特定階段有限度地使用了這些細胞株」。

宗座生命科學院引用了2005年及2017年分別發表的兩份公告。第二份公告中排除了「今天使用這些疫苗的人和主動實施墮胎的人之間在道德上的顯著合作」。因此,新問世的文件表示,「在確知訴諸於這類型的疫苗並不代表與自願墮胎合作的情況下,能夠運用所有在臨床上建議的這些疫苗。再者,眾人一方面有義務敦促每個疫苗的準備階段都與可能來自墮胎的材料毫無關聯,另一方面則有接種疫苗的道德責任,以免兒童和大眾面臨重大的健康風險」。

疫苗也涉及專利的問題,因為疫苗不是自然資源,而是「人類知識創造的發明」。文件強調,有鑒於疫苗的作用,疫苗很適合被詮釋為「人人都有機會取得的產品,依照財物共享的原則,沒有任何歧視;教宗方濟各也提到過這一點」。誠如教宗在聖誕文告中所言:「我們也不能讓根深蒂固的個人主義病毒勝過我們,使我們對其他弟兄姊妹的苦難無動於衷。……不能把市場和研發專利的法則放在愛和人類健康的法則之上。」

梵蒂岡應對新冠疫情委員會和宗座生命科學院的公告表示,「在醫藥和治療的領域裡,以商業盤剝作為唯一目標的做法,在倫理上是無法接受的。在醫藥方面的投資必須在人類團結互助內找到它們更深層的意義」。務必分辨出「適當的體系來促進透明化與合作,而非對抗和競爭」。我們必須克服各種形式的「疫苗民族主義」,它與多個國家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為本國取得疫苗」有關。疫苗的工業生產可以成為「國家、醫藥公司和其它組織之間彼此合作的行動」。

經歷了實驗階段後,另一個關鍵的步驟是有關當局在緊急狀態下核准疫苗,「同意讓疫苗投入市場,在許多國家內使用」。「務必協調所需的種種程序,以達成這個目標,促進各主管機關之間的合作」。在施打疫苗方面,梵蒂岡新冠疫情委員會和宗座生命科學院支持的立場是讓那些「為公益效勞的專業群體」優先接種,「尤其是醫護人員,以及因必要的服務而一定要與大眾接觸的從業人員(如學校、公共安全部門),最脆弱的群體(如年長者和特殊症狀的病患)」。文件表明,這項標準並不適用於所有的處境。舉例來說,「在風險相同的群體內確立優先順序,仍是一個灰色地帶」。

疫苗的配送也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以期人人都有機會接種。應當制定一個配送計劃,考慮到在難以送達的地區可能會在後勤和組織方面遇到的各種阻礙(包括冷鍊、運輸、醫護人員和新科技的應用等等),並為解決這些困難進行所需的合作。世界衛生組織始終是個「重要的參照點」,雖然「該組織的多個層面表現出其不足和問題,有待加強和改善」。

關於接種疫苗的道德責任,梵蒂岡新冠疫情委員會和宗座生命科學院重申,這議題蘊藏著「個人健康與大眾健康之間的關係,展現出彼此的緊密依存」。拒絕接種疫苗也會對他人構成危險。另一方面,「染病也會增加住院的風險,導致醫療體系負荷過重,最終可能會崩潰,如同這次疫情期間許多國家此刻發生的情況那樣,阻礙病患就醫,給資源短缺的人再次帶來沉痛的打擊。

聖座呼籲為所有的人,尤其是最脆弱的人,提供安全、有效又平價的疫苗,讓疫苗得以公平分配。這些優先考量的要點能確保人人得到治療,而且把地方的處境「列入考量,予以重視」。文件寫道:「我們的目標是要發展多種資源來協助地方教會,為地方團體準備這次疫苗接種行動和處理的規則。」教會為「世界的痊癒」效力,在世界各地高聲疾呼,「發言、呼籲並貢獻己力,以確保我們的全球大家庭,特別是最脆弱的人,有機會得到疫苗和優質的治療」。

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部長圖爾克森樞機感謝「科學界在破紀錄的短時間內研發出疫苗」。「現在輪到我們要保障人人都有機會接種,尤其是最脆弱的人。這是攸關正義的問題」。「我們必須再次展現出我們同屬一個人類大家庭」。宗座生命科學院主席帕利亞總主教強調,新冠疫情凸顯了「人類互相依存」的關係。「我們和新冠疫情委員會一起與許多夥伴提出人類大家庭能從中學習的教訓,並發展風險與團結互助的倫理,好能保護社會中最弱小的群體」。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