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總主教-管家職務主日講道

多默‧哥連思樞機的講道
管家職務主日:二零二二年九日十八日

福音:路加 16:1-13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曾有一個富翁,他有一個管家。有人在主人前,告發這管家,指他揮霍了主人的財物。主人便把管家叫來,向他說:我怎麼聽說你有這樣的事?把你管理家務的賬目,交出來,因為你不能再作管家了。「那管家自言自語說:主人要撤去我管家的職務,我可做什麼呢?掘地吧,我沒有氣力;討飯吧,我又害羞。我知道我要做什麼,好叫人們,在我被撤去管家職務之後,收留我在他們家中。「於是,他把主人的債戶一一叫來。給第一個說:你欠我主人多少?那人說:一百桶油。管家向他說:拿你的賬單,坐下,快寫作五十。隨後,又給另一個說:你欠多少?那人說:一百石麥子。管家向他說:拿你的賬單,寫作八十。「主人於是稱讚這個不義的管家,辦事精明。這些今世之子,應付自己的世代,比光明之子,更加精明。「我告訴你們:要用不義的錢財,交結朋友,為在你們匱乏的時候,好叫他們收留你們到永遠的帳幕裡。「在小事上忠信的,在大事上也忠信;在小事上不義的,在大事上也不義。那麼,如果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信,誰還會把真實的錢財,委託給你們呢?如果你們在別人的財物上,不忠信,誰還會把屬於你們的,交給你們呢?「沒有一個家僕,能事奉兩個主人。他或是要恨這一個,而愛那一個,或是要依附這一個,而輕忽那一個。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

我記得有一次,當我還是個修生時,清晨在神學院的教堂裡舉行彌撒,神父有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他拿著一個裝著五分錢、一角硬幣和一分錢的小袋子,在講道時,他把裡面的東西扔到教堂的大理石地板上,讓它們都叮噹作響。任何在那個清早睡著的人都很快就醒了。他要說的,在五十多年後的今天我還記得,就是我們這些侍奉上主的人需要向那些單純侍奉貪慾、財富等世俗事物的人學習。

為了這些小硬幣,為了單純的物質財富,人們願意花費時間、精力和創造力 – 使用他們所有的天賦和能力,只是為了得到那些在偉大的計劃中如此無足輕重在地上滾動的硬幣…。我們這些被賜予福音信息、被邀請到天國、以及聖事恩典,特別是聖體聖事的人;我們這些被上主給予如此多恩賜的人,包括我們在世上短暫的時間,需要使用我們的天賦,至少要像這世上的人,非常有效地把智慧、睿智、精明,用於那些價值不高的事情,甚至是邪惡的事情。光明之子,主的僕人,必須知道如何有效地使用上主賦與他們的恩賜。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觀點,我們需要思考,特別是在今天我們整個總教區反思管家職務的恩賜。

我們是管家。我們是被委以時間、才能和財富恩賜的僕人。上主給予了我們生命和寶貴的時間。衪賦予了我們才華,並以不同的方式幫助我們每個人。最重要的是,祂給了我們信仰這個偉大的禮物,以及我們擁有的物質財富。我們被委以這些恩賜只是暫時的,好讓我們明智而精明地使用它們,至少要有那些偶像崇拜或無神論者在追求他們珍視的次要東西時所使用的創造力和精力。

在教會的傳統智慧中,有一種很好的方式來看待管家職分,或者我們如何以上主賜予時間、才能和財富的方式生活,以及如何有成效地使用它們為我們的鄰人服務而榮耀上主。

這一點點智慧說的是「看見,判斷和行動」。我們需要清楚地「看見」所處的形勢,就像那些只是想在這世上出人頭地的人需要瞭解真正發生的事情一樣。我們需要敏銳、精明和謹慎地看清現實,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我們需要「判斷」,並根據福音的原則評估我們的情況。然後我們需要有效地「行動」,至少要像世人一樣有效地、創意地、明智地、精明地服務於他們較低的目標。我們侍奉天主,目標是上主恩賜的王國,為此,我們最少得如俗世人般具創意及有成果。

讓我們看看天主在今天的讀經中對我們說的話。

「看見」

首先,我們需要「看見」。就我們而言,我們需要看清,而不僅僅是像福音書中的管家或經理那樣––他很快就看到即將失去一份工作;我們需要看清我們所處的世界。我們需要看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需要在所有受苦的人身上看到基督的面孔。我們需要在鄰人身上看到,他們在幫助推進基督聖功所用的不同方式。我們需要在內心看到自己覺得難過的弱點,但也要看到上主的恩賜。正如我們在讀經一中所聽到的,先知亞毛斯談及那些踐踏需要幫助的人,以及那些給別人帶來痛苦、詐騙、為銀子收買窮人的人。我們需要看清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並利用上主的恩賜,成為衪創造物的管家,很好地、有效地、創意地使用這些恩賜,以傳播上主的愛,通過愛有需要的鄰人,使上主的愛在這個世上變得真確真。我們首先要關注的是我們的鄰人。

「判斷」

我們需要根據耶穌基督的福音來判斷。判斷,不是評頭品足,而是指在擁有原則和引導的基礎上,幫助我們知道在任何情況下應如何行動。當然,福音中的管家是一個欺詐的、不誠實的管家,主並沒有因此稱讚他。他是根據自己的自私觀念來判斷如何滿足自己的需要。相反,耶穌在福音書中讚揚管家明智地行事,即使是為了不值得的目標;我們更應該至少明智地行事,不是為了不值得的目標,而是根據我們在今天的讀經二和整本福音中找到的原則行事:

「這原是正確的,並蒙受天主我們的救世主悅納的。因為他願意所有人都得救,並認識真理。因為天主祇有一個,在天主與人之間的中保也祇有一個,就是降生成人的耶穌基督,他奉獻了自己,為眾人作贖價:─ 這事在所規定的時期已被證實,而我也是為了這事,被立為宣道者和宗徒,在信仰和真理上,做了外邦人的教師。」

這是我們的使命:我們沉浸在耶穌基督的福音中,這樣我們就能在腦海中知道它,在嘴唇上說出它,並在心裡活出它。這為我們提供了判斷這個世界的原則,並能夠知道如何處理我們眼前的事物。這就是管家職務的核心。我們看見這個世界,我們認識到自己有能力幫助,我們根據耶穌基督的福音來判斷這一切。但隨後我們需要採取行動。

「行動」

現在,我們的主在今天的福音中,稱讚這個不老實的管家的一件事,是他敏銳地利用天賦的智慧擺脫了他所面臨的問題,就是他即將被解僱。必需再次強調,耶穌不是在讚揚他的歪門邪道,而是在說像這樣的人,他們的判斷不是根據耶穌的福音,而是基於他們的自私,儘管如此,他們還是以創意的方式運用了上主賦予的才能。就像我在開始時講的那個故事一樣,為了叮噹作響,為了單純的貪慾,為了錢幣和零碎的東西,人們用了很大的創造力。所以這個管家,這個經理,使用了上主賜予他令人欽佩的敏銳、智慧,才智來滿足他自己的私慾。我們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力和才能來榮耀上主和服務鄰人,並且至少要做得和貪財的僕人一樣好。這個不誠實的管家知道如何看清自己的處境,並有效地採取行動,儘管他判斷現實的原則是敗壞的。他以錯誤的原則將自己的思想用於不良目的,儘管是目的不良,但行動有效。我們需要為良好目的有效行動。看清、判斷和行動。作為主耶穌基督的僕人,這些指引、原則和方法,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們福傳生活的核心。

因此,在整個總教區都奉獻於管家職務的這個主日,鼓勵我們有效地利用上主的恩賜,不是像今天福音中的管家那樣為了自私的目的,而是為了善,為了榮耀上主和為鄰人服務。這就是我們的使命:看清我們周圍的需要,不按照我們的私慾來判斷,而是按照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福音來判斷,然後謹慎地、清楚地、創意地、有效地採取行動,以服務那些有需要的人。這樣,我們就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呈現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愛。因為我們是衪在這裡的代表,我們是衪的使者。衪呼召我們,在這個世界短暫的時間裡,使用衪給予我們豐富的恩賜,通過愛別人,以有效的方法幫助他們,來表達我們對主天主的愛。

讓我們看看我們的堂區:看看我們每個人作為堂區教友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共同努力,相互加強;使用我們個別不同的才能、以個人、堂區團體和教區團體的方式,為他人服務,因而光榮我們的主。這就是我們在這個管家職務主日的承諾,看清需求,根據福音作出判斷,並利用上主給予我們的恩賜採取有效行動,光榮上主、 服務鄰人。

按此閱覽英語原文

來源: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

教宗在機上記者會談論了與中國的對話

CNS photo/Paul Haring

我們始終需要對話。教宗方濟各9月15日在從哈薩克斯坦返回羅馬的專機上向隨行記者們強調了這點。教宗依循他的慣例,在結束國際牧靈訪問時舉行機上記者會,回答隨行記者的提問。被問及關於同一時間蒞臨哈薩克斯坦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問題,教宗答說:「他在那裡進行國事訪問,但我沒見到他。」

與中國的對話

與中國的對話是這次機上記者會的一大焦點。在記者的提問下,教宗表示:「為了理解中國,需要花一個世紀的時間,而我們的壽命不到一百歲。中國有著豐富的思維方式,而一旦出現些許毛病、豐富性就會流失,就能出錯。為了理解,我們選擇了對話的道路,向對話敞開。」

教宗繼續說:「梵蒂岡與中國有個雙邊委員會,運作良好且緩慢地進行,因為中國的節奏慢,他們為了前行,有耐心等待:那是一個持有無限耐心的民族。就先前的經驗來說:我們想想以前去那裡的意大利傳教士,他們作為科學家而受到敬重;我們也想想今天許多司鐸或信徒受到中國大學的邀請,因為這能給文化增添價值。理解中國思維並不容易,但必須予以尊重,我始終抱持尊重的態度。而在梵蒂岡這裡有個運作良好的對話委員會,由帕羅林樞機主持。他現在是最了解中國和與中國對話的人。事情雖然緩慢,卻總是向前邁進。」

面對記者的提問,教宗也回答說:「要給中國貼上反民主的標籤,我不覺得應該如此,因為這個國家如此複雜⋯⋯。的確有些事情在我們看來不民主,的確有這樣的看法。我想陳樞機這幾天將要出庭。他說出他的感受,可以看到那裡存在若干侷限。」教宗強調:「我盡力支持對話的道路。」「在對話中,人們釐清許多事,不只關乎教會,也涉及其它領域。舉例來說,中國幅員遼闊,各省份的官員都不一樣,中國有不同的文化。中國很龐大,理解中國是個龐大的工程。但是,切莫失去耐心,這需要耐心,需要很大的耐心。而我們必須藉由對話前行,我努力使自己避免貼標籤,而是向前邁進。」

與莫斯科的對話

談到對話,與莫斯科的對話也備受矚目。教宗指出,「我相信,理解與那些發動戰爭的國家進行對話總是件困難的事。這雖然很難,但是我們不該放棄對話,我們必須給所有人對話的機會,要給所有的人!因為在對話中總是有機會改變事情,並且能提供另一個觀點、另一個思考點。我不排斥與任何當權者對話,不論他處於戰爭中,或者是侵略方」。教宗強調務必進行對話,總是要向前邁進、伸出手去。

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的問題

關於此時此刻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的問題,教宗闡明,「這是一個政治決策。倘若依循道德準則行事,這會是合乎道義、在道義上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假若做這項決策的意圖是挑起更多戰爭,或者販賣軍火,或者丟棄那些自己不再用的武器,這就會是不道義的」。「自我防衛不僅合情合理,而且是愛國的表現。誰若不自衛,誰若不保護某樣東西,他就不愛它;相反地,誰要是防衛,就有愛」。

教宗不僅念及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局勢,也關心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的情況,以及敘利亞、非洲之角、莫桑比克、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緬甸等地方和羅興雅人的處境。教宗由此向在場記者們講述了他童年的記憶:在1945年戰爭期間,有一天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全城響起了警報聲,一名鄰居婦女來到貝爾格里奧家,告訴他們「警報響了」,然後哭著說:「戰爭結束了。」教宗吐露道:「母親和鄰居婦女為了戰爭的結束喜極而泣的一幕,我至今歷歷在目。⋯⋯這些婦女懂得和平勝過於所有戰爭,並且為達致和平而高興得哭了。我忘不了那一幕。」

教宗最後重申,人們擁有防衛的權利,但這只能在必要時才行使。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圖進入專頁,閱覽更多資訊。

教宗方濟各在努爾蘇丹接見耶穌會士

圖片:Vatican Media

關懷和大公運動,這是教宗方濟各在9月15日上午在聖座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私下會見耶穌會同會弟兄時的兩個關鍵詞。羅馬《公教文明》期刊主編習安東神父(Fr.Antonio Spadaro)說,就如往常那樣,教宗在他的牧靈訪問期間會與耶穌會士見面。這是兄弟友愛的時刻。會晤在當地時間早上9點之前開始,持續了約一個小時又一刻鐘。耶穌會《公教文明》期刊將刊登整個談話內容。

在整個俄羅斯區域共有25位耶穌會士,這個區域包括白俄羅斯、俄羅斯、吉爾吉斯談和塔吉克斯坦,在哈薩克斯坦則沒有耶穌會士。這次與教宗見面的會士有19位。習安東神父說:「這是個非常友愛、輕鬆和坦率的會晤,以素來十分關注的牧靈幅度談論了當前的地緣政治框架。」

習安東神父接著表示,教宗特別關懷雖小卻極為活躍的教會團體,也關懷在俄羅斯區域的教會團體。他叮囑耶穌會士的使命尤其是「關懷」。

在這次機會上,就如所有在國際牧靈訪問期間會見同會弟兄那樣,這是一個無拘無束和坦承談話的時刻,每個人談到自己的經歷和如何看待政治和教會的局勢。會晤中談到的另一個關鍵詞是「大公運動」,這對於這個亞洲地區極其重要,那裡的天主教徒是少數群體。教宗的表達和耶穌會士們對他的款待常體現出一種親切感。

圖片: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圖進入專頁,閱覽更多資訊。

進教之佑驛站:聖高爾乃略及聖西彼廉紀念日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路8:1-3

那時,耶穌走遍城鎮和鄉村講道,宣揚天主國的喜訊。跟隨祂的有那十二人,還有一些曾被邪靈附身、或患病得治愈的婦女,當中有稱為瑪達肋納的瑪利亞,從她身上曾逐出七個魔鬼;又有黑落德的總管雇撒的妻子約安納,及蘇撒納和許多用自己的錢財資助他們的婦女。

反省

《婦女 · 傳教》

按路加福音記載,耶穌的傳教工作為何有婦女的加盟?而且她們大部分是來自治病中被痊愈的,或是在驅魔中被救贖的,為什麼耶穌會接受她們?

事實上,耶穌開始傳道本身是家徒四壁,身無分文,又叫門徒們家過家,村過村,絕對是沒有什麼傳教經費的,甚至乎要行大奇蹟諸如增餅止飢等,也幾乎是無中生有,四處尋找物資的。如今有這班婦女,不但心悅誠服,亦步亦趨的跟隨他;一者,他絕對不判斷,不標籤她們的身世、際遇及經歷,二者,他亦歡迎她們繼續聽道和作傳福音的感染工作。所以,他樂意接受她們,日後逐漸逐漸地使她們成為他的女門徒。

耶穌是為提升她們的地位,並給予神恩和宣講力量,使她們立己立人,更有力地說服他人皈依、轉變和悔改。可見她們在耶穌的傳教工作中,反成了正面的見證。

今天的教會更邀請不少的婦女參與教會的見證和活動,而且更重視互相尊重、互相補足和互相欣賞。因為婦女的地位、熱心、品德和能力的一切,早已在耶穌的傳福音時代被受注意、歡迎和器重的。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在哈薩克斯坦第七届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閉幕講話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於9月15日出席在哈薩克斯坦首都努爾蘇丹舉行的第七屆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閉幕活動,感謝在座人士從世界不同地方而來,「在旅途中攜手同行」。教宗強調,在戰爭的瘋狂使得疫情的各種問題雪上加霜的此刻,與會者為對話服務的承諾比以往更加寶貴。

教宗本次牧靈訪問的格言是「和平與團結的使者」。教宗由此指出,這裡的使者是複數的。「在2001年的911事件後,需要集結眾人之力來應對恐怖主義暴力試圖煽動的憤怒氣氛,當時這恐怕會把宗教變成衝突的場所。假冒宗教的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激進主義和民族主義披著宗教的外衣,卻持續助長恐懼,令人對宗教有所顧忌。因此,這幾天我們能再次團聚一堂乃是天賜良機,有助於重新肯定宗教真正且固有的本質」。

哈薩克斯坦地處亞洲中心,自然是個適合相遇的地點。教宗表示,在這個國家裡,「政治與超性有著健康的聯繫、良好的共處形式,從而維持各自領域的獨特性,既不混淆,也不分離」。教宗強調,「那些渴望合情合理地表達自身信仰的人,必須隨時隨地受到保護」。不幸的是,「很多人甚至連現在都還會因為自己的信仰而遭到迫害和歧視。我們必須確保宗教自由絕不可只是抽象概念,而是個具體權利」。

接著,教宗重申了本屆大會《最後宣言》的三個關鍵詞,即:和平、婦女和青年。首先,和平一詞概括了一切,表達出人心深處的渴求、夢想,以及我們旅途的目標。教宗說:「我們迫切需要和平,因為在當今時代裡,每個軍事衝突或緊張局勢的熱點和對峙,都必定引發有害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嚴重危害國際關係體系。」另一方面,和平「不只是沒有戰爭的狀態」。和平「不能被縮減成維持敵對勢力的權力平衡,或者出自於專制獨裁,而是名副其實的『正義的成效』」。

談到婦女這個關鍵詞,教宗表示,在我們尋求和平的過程中,必須提高婦女的參與度。「婦女為世界帶來關懷與生命:她們本身就是邁向和平的道路。」教宗也強調了託付給婦女更高的職務、更大的責任的重要性。

至於青年這個關鍵詞,教宗稱青年現在和未來都是「和平與團結的使者」。青年比其他任何人更熱切地為和平發聲,尊重受造界的共同家園。「讓我們把受教育的機會放在青年手中,而不是給他們具毀滅力的武器!我們要聆聽他們,不要害怕接受他們提問的挑戰。」

教宗最後籲請在場所有宗教領袖不忘昨天的苦難,並向明天敞開。「讓我們向前邁進,以上天的兒女、希望的編織者、和諧的工匠,以及和平與團結的使者的身份,在塵世間攜手前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圖進入專頁,閱覽更多資訊。

教宗方濟各與哈薩克斯坦的主教、司鐸、執事、度奉獻生活者、修生及牧靈工作者見面

教宗方濟各在哈薩克斯坦訪問的第一項公開活動,是在努爾蘇丹主教座堂接見哈薩克斯坦的主教、司鐸、執事、度奉獻生活者、修生和牧靈工作者。 (CNS photo/Paul Haring)

2022年9月15日,教宗方濟各在哈薩克斯坦訪問的第一項公開活動,是在努爾蘇丹主教座堂接見哈薩克斯坦的主教、司鐸、執事、度奉獻生活者、修生和牧靈工作者。教宗勉勵當地教會不要陷入腐敗和虛假,而要給予平信徒更大的空間,以免陷入「教權主義」。

一個音樂家的家庭

教宗方濟各坐輪椅抵達主教座堂,在掌聲、鮮花,以及小提琴、長笛、豎琴和冬布拉所演奏的音樂中與當地教會團體見面。演奏音樂的是戴著毛皮頭飾、身著傳統服飾的音樂家大家庭,一共23人,其中三個親生孩子,其餘都是被收養的,包括一個透過音樂克服殘疾的女孩。

Musicians in traditional attire wait to greet Pope Francis before a meeting with bishops, priests, deacons, consecrated persons, seminarians and pastoral workers at 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 of Perpetual Help in Nur-Sultan, Kazakhstan, Sept. 15, 2022. (CNS photo/Paul Haring)

Pope Francis listens to traditional musicians as he arrives for a meeting with bishops, priests, deacons, consecrated persons, seminarians and pastoral workers at 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 of Perpetual Help in Nur-Sultan, Kazakhstan, Sept. 15, 2022. (CNS photo/Paul Haring)

後退主義的誘惑

教宗方濟各回顧了基督信仰在中亞的開端,在最初的幾個世紀裡,有許多福傳者和傳教士在這片土地散發福音的光芒,建立團體、朝聖地、隱修院和敬禮場所。教宗說:「在靈性和教會的旅程中,我們決不能忘記那些向我們宣講信仰的人。然而,我們要小心,不能帶著懷舊情緒向後看,仍然停留在過去的事情上,讓自己在停滯不前中癱瘓:這就是後退主義的誘惑。」

信仰,一個永遠具有現實意義的事件

教宗所說的是一種「活的記憶」,沒有這種記憶,信仰、敬禮和牧靈活動「就有消退的危險,像稻草一樣,迅速燃燒,馬上熄滅。當我們失去記憶時,我們就會耗盡喜樂。我們也失去了對天主和兄弟姐妹的感激之情,因為我們陷入誘惑,認為一切都取決於我們自己。」教宗補充說:「審視過去的遺產,我們看到信仰不是一套需要理解和做的事情,作為一個一勞永逸的固定代碼而代代相傳。不,信仰需要與生命一起傳承。因此,信仰不是對過去事物的美麗展示,而是一個永遠具有現實意義的事件。」

渺小和對話

「面對信仰的諸多挑戰,以及生活中的難題和艱辛,看看我們的人數,在這樣浩瀚的國家,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是渺小和不足的。而福音書恰恰顛覆了數字的邏輯。」教宗說:「成為微小的人、神貧的人,是一種福氣。我們的人數少也提醒我們,我們無法自給自足;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天主和其他人,包括其他信仰的弟兄姐妹,以及每位善心人士。只有同心協力,彼此對話和相互接納,我們才能真正作出有利於眾人的事業。」

教宗說:「這是教會在這個國家的特殊任務:不要把自己看做只是一個按老規矩做事的團體,或者覺得自己渺小就把自己關在果殼裡,而要成為一個向天主的未來開放、被聖神之火點燃的團體。」

為平信徒提供更多空間

教宗也敦促大家給平信徒更大發揮的空間。教宗說:「這對你們有好處,這樣團體就不會變得僵化和教條。在走向聖神引領的未來的道路上,一個同道偕行的教會是一個有參與感和共同負責的教會。這是一個能夠走出去迎接世界的教會,因為她在共融中得到訓練。」

因此,教宗邀請眾人「成為共融與和平的男女,無論在哪裡都能播種美好。實踐和傳遞喜樂的人,拒絕恐懼和抱怨,不被教條主義和道德主義所僵化」。

在講話結束時,教宗方濟各回顧了真福布科文斯基神父,指出他一生都在照顧病人、窮人和被邊緣化的人,為忠於福音付出了牢獄和強迫勞動之苦。教宗還提及希臘禮天主教殉道者布德卡主教、扎里茨基神父和格特魯德·德澤爾神父,他們的列品程序已經展開。

Pope Francis leads a meeting with bishops, priests, deacons, consecrated persons, seminarians and pastoral workers at 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 of Perpetual Help in Nur-Sultan, Kazakhstan, Sept. 15, 2022. (CNS photo/Paul Haring)

從偏見中解放出來,從而看到新視野;能夠將自我放在一邊、感到自己的召叫能將他人視為恩典,因而感恩;將司鐸職視為憐憫他人的服務,以及感謝教宗為促進世界和平所做的一切。這些是哈薩克斯坦的主教、司鐸、執事、度奉獻生活者、修生及牧靈工作者9月15日在首都努爾蘇丹的永援之母主教座堂與教宗方濟各會面時作的一些見證。教宗方濟各正在這個國家展開第38次國際使徒之旅。

哈薩克斯坦天主教會的起源可追溯至13世紀。法國國王聖路易於1253年派遣一些傳教士來到這片土地,為的是從這裡到蒙古地區。25年後,即1278年,尼各老三世教宗將中亞地區的整個傳教使命委託給了方濟各會會士。大約在14世紀中葉,會士們在阿爾馬雷克城修建了一座小小的會院和一座主教座堂。可是,在1340年,基督徒開始遭遇迫害且從此音信全無,直到19世紀為止。

20世紀初,有天主教徒開始來到哈薩克斯坦。有一部分以俄羅斯軍人的身份來到這片土地,有些是被流放至此,或者以戰俘和難民的身份前來,或者自願來到這裡拓荒。許多天主教難民和戰俘是在1917年一戰期間來到哈薩克斯坦。當時,伯多祿羅巴甫洛夫斯克堂區約有5千名信徒,而庫斯塔奈堂區有6千多名信友。在蘇維埃政權70年當中,不同國籍的其他天主教徒被流放至此。

哈薩克斯坦於1991年獨立建國,這給當地小小的天主教會團體帶來了轉變。這個改變的第一個關鍵階段是哈薩克斯坦與聖座於1992年10月7日建立外交關係。以後,雙方在1998年9月24日簽署了一項重要協議,確保天主教會在社會、教育、醫療領域活動的自由,運用社會傳播工具的自由,同時並保障信眾在醫療機構和監獄裡能得到靈性協助。這兩件事情,標誌著富有成效的雙邊合作的道路的開始,尤其是在跨宗教對話方面。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圖進入專頁,閱覽更多資訊。

進教之佑驛站:痛苦聖母紀念日 福音反省

圖片提供:Rodney Leung

若19:25-27

在耶穌的十字架旁,站著祂的母親和祂母親的姊妹,還有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和瑪利亞瑪達肋納。耶穌看見母親,又看見祂所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女人,看,妳的兒子!」然後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就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裏。

反省

《真誠接待好母親》

今天,教會邀請我們慶祝痛苦聖母紀念日,感激這位好母親,在無時無刻都在照顧、光照、在天主台前為我們代禱。特別是當我們經歷困境時,聖母更是細心地陪伴;她站在我們身邊,用她穩固有溫柔的雙手抱著我們,以免我們在壓力之下跨下來。她是站在苦架旁的母親,所以她也會教導我們在面臨痛苦時,也學習在信德中站立。心中有聖母的人,也會用聖母的愛對待自己的母親。看到自己母親的軟弱和害怕,你會怎麼反應呢?看到她過去的選擇,你會輕視她媽?今天,耶穌呼籲我們:「看,你的母親!」好好用全新的眼光,信德和愛德的眼光看你的母親。我們常需要聖母,為了能更真誠地愛我們的母親,所以讓我們常把聖母「接到自己家裏」,接到自己的心裏,祈求這位好母親教導我們如何愛。

主啊﹗感謝祢給我們母親,請讓我們多關心我們地上的和天上的母親,把她們倆都接到我們心中來。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方濟各在哈薩克斯坦主持彌撒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9月14日、光榮十字聖架慶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努爾蘇丹世博廣場主持彌撒聖祭。教宗在講道中強調,天主的邏輯與世俗的邏輯有著根本性的差異。十字架本來是「死亡的刑具」,卻因耶穌基督而成了眾人得到救恩的工具。教宗鼓勵在場眾人增進手足情誼,「因為我們從基督的十字架學習到的是愛,而非仇恨」。

這台感恩祭以拉丁語和俄語進行,信友禱詞用俄語和哈薩克語誦讀。參禮者約有6千人,與教宗共祭的神長們包括:阿斯塔納至聖聖母瑪利亞總教區佩塔(Tomasz B. Peta)總主教、中亞地區主教團主席孟比拉(José Luis Mumbiela Sierra)主教,以及蒙古烏蘭巴托宗座監牧馬倫戈(Giorgio Marengo)樞機。在選自《戶籍紀》的第一篇讀經裡,上主打發了火蛇到曠野去咬死許多對上主不耐煩的以色列人,後來在梅瑟的求情下,上主許諾凡被火蛇咬的人,只要瞻仰木竿上的銅蛇,必得生存(參閱:戶廿一4-9)。在選讀的福音章節裡,聖史若望寫道:「正如梅瑟曾在曠野裡高舉了蛇,人子也要同樣被舉起來,使所有相信祂的人,在祂內得到永生。」(參閱:若三13-17)

Pope Francis celebrates Mass at the Expo grounds in Nur-Sultan, Kazakhstan, Sept. 14, 2022.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首先談論了那些對天主和梅瑟不耐煩的以色列子民,並邀請眾人省思自己和集體的經歷。教宗說:「多少次,我們在曠野裡心神枯竭,失去信心和耐心,看不見旅途的終點!在這個坐擁美景的偉大國家裡也有曠野,向我們訴說我們心中的那份辛勞和枯竭。我們也會遇到疲憊和考驗的時刻,再也沒力氣仰望高天、注視天主。」

在個人、教會和社會層面的這些黑暗時刻,我們「被缺乏信心的蛇所咬傷」,陷入悲觀主義、聽天由命、自我封閉。事實上,哈薩克斯坦「不乏痛苦的咬傷」。教宗說:「我想到暴力、無神論者迫害的火蛇,想到一條時常窒礙難行的道路,在其中人民的自由遭到威脅、尊嚴受到傷害。」

提到過往經歷,教宗提醒眾人不要認為以往的黑暗一去不復返。教宗方濟各由此提到他的前任、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2001年9月份訪問該國時說的話:「和平絕非一次而永遠地賺得,卻要每天奮力締造;同樣地,各種族、各宗教傳統之間的和睦共處、整體發展和社會正義也是如此。但願哈薩克斯坦愈加增進友愛、對話和理解⋯⋯,為了與其它民族、國家和文化的團結合作而搭建橋樑,這需要衆人的努力。首先需要更新對上主的信德:仰望高天、注視著祂,學習祂對世人和在十字架上奉獻犧牲的愛。」

接著,教宗談到那條救人性命的蛇。上主垂聽了梅瑟在曠野裡的請求,而教宗問道:天主為什麼不親自摧毀那些毒蛇,反而要通過梅瑟來行事呢?教宗解釋道:「這個行事作風向我們揭示了祂在罪惡面前的行動。那時候跟現在一樣,在直到歷史終結都存在的重大靈性戰鬥中,天主並不消除人類自由跟隨的下坡路。」

「面對我們向下滑的趨勢,天主賜給我們新的高度:如果我們舉目仰望耶穌,罪惡咬到的傷口就無法繼續掌控我們,因為祂在十字架上親自承擔了罪惡與死亡的毒液,擊潰了其毀滅性的力量。面對罪惡在世界上的傳播,這正是天父的作為;祂賜給我們耶穌,祂以我們從來想像不到的方式接近我們。」

耶穌「替我們成了罪」(參閱:格後五21),成了那條帶來救恩的蛇。教宗指出,我們的救恩即在於注視著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祂賜給我們新的視野來看待我們的生命和歷史:「從基督的十字聖架上,我們學習到的是愛,而非仇恨;是寬恕,而非報復。」

「耶穌張開的雙臂是天主想要接納我們的溫柔懷抱,向我們展現出我們蒙召在彼此之間、與所有的人活出手足情誼。祂的雙臂為我們指示道路、基督徒的道路:那不是強加於人、迫使他人、權勢顯赫和充斥暴力的道路,絕不是那條用基督的十字聖架攻擊其他弟兄姐妹的道路!其他弟兄姊妹也賴基督的恩賜而獲得生命。耶穌的道路是另一條,是一條救恩的路:它是謙遜、無償、面向世人的愛的道路,既沒有『如果』,也沒有『但是』。」

在講道的結尾,教宗叮囑眾人不要帶著毒液生活,「不要彼此互咬,不要說三道四」,「不要用罪惡和來自邪惡的互不信任來汙染世界」。度基督徒生活的意義在於「做個新生命、愛與和平的喜樂見證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圖進入專頁,閱覽更多資訊。

教宗出席宗教領袖大會:宗教是促進世界和平及相互瞭解的關鍵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2年9月14日,教宗方濟各在哈薩克斯坦訪問的首要活動,是參加在首都努爾蘇丹舉行的第七届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並在會上發表講話。這項大會每三年舉行一次,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宗教領袖,本屆大會的主題是《疫情過後,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在人類社會-精神發展中的作用》。來自50個國家的100多個代表團參加了大會,其中包括宗教、文化、民間、政府和非政府代表。

被無限所吸引

應哈薩克斯坦總統卡西姆若馬爾特·托卡耶夫的邀請,教宗方濟各前往該國參加本屆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在大會發言中,教宗首先稱呼衆人為「兄弟姐妹」,呼籲衆人以兄弟情誼的名義「團結起來,因為我們都是同一天下的子女」。他指出:「面對那高於且吸引我們的無限奧秘,宗教提醒我們記得自己是受造物,不是萬能的,都朝著同一個天上的目的地前行。」

教宗回顧了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在歷史上是如何成為一個思想、信仰和貿易的相遇之地,就像古代的絲綢之路。他表示:「希望宗教間的接觸總是建立在以尊重、真誠對話、尊重每個人不可侵犯的尊嚴和相互合作”的基礎上。」

教宗談及原教旨主義,稱它「玷污和腐蝕了每一種信仰,因此我們必須有“開放和慈悲的心」。 教宗說:「對超性的追求和兄弟情誼的神聖價值確實可以啓發和光照人們在地緣政治、社會、經濟、生態危機的背景下做出選擇,但從根本上說,這些是潜入今天的許多體制,甚至是民主國家在精神上的危機,威脅著各民族之間的安全與和諧。因此,我們需要宗教來回應我們對世界和平以及每個人心中對無限的渴求。」

宗教自由

教宗方濟各隨後指出宗教自由的重要性,指出:「宗教自由確實是人性和整體發展的一個基本條件。每個人都是自由的,有權公開見證自己的信仰”,我們可以推薦信仰,而不是將它强加於人。」

教宗對本次大會的主題進行了思考,即在後疫情時代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如何在人類社會和精神發展中發揮作用。教宗著重强調了我們都面臨的四個挑戰,並特別敦促各宗教為實現更加團結的目標而共同努力。

脆弱性和責任

教宗首先談及第一個挑戰指出:「新冠疫情使每個人都“身處同一條船,這場大流行帶來的“强大的團結意識,宗教必須站在第一線,在有可能進一步分裂我們人類大家庭的嚴重挑戰中,作團結的促進者。」

教宗接著說:「信徒蒙召去關心人類,並成為 共融的工匠,為超越團體、民族、國家和宗教界限的合作,作出我們的見證。首先從傾聽窮人、被忽視的人、無助的人做起。」

和平的挑戰

教宗强調的第二個全球性挑戰是和平的挑戰。他說:「天主是和平。祂總是引導我們走和平的道路,而不是戰爭的道路。解决衝突不能通過權力、武器和威脅等沒有結果的手段,而要通過唯一受上天祝福、值得人類使用的方式,也就是相遇、對話和耐心的談判。我們要投資的不是軍備,而是教育!」

兄弟般的接納

我們面臨的第三個挑戰是「兄弟般的接納」,教宗提到被丟弃的兒童、未出生者、移民和老人,以及今天因戰爭、貧窮和氣候變化而造成的大規模人口流動。他說:「讓我們重新發現好客的藝術、接納的藝術、憐憫的藝術。我們也要學會感到羞愧。是的,體驗那種健康的羞愧,這種羞愧來自於對受苦者的憐憫,來自於被他的狀况及命運所觸動和感到驚訝。」教宗强調:「只有當我們把人類的勞苦當作自己的勞苦時,我們才是真正的人。」

守護我們的共同家園

我們所面臨的最後一個挑戰是「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即保護自然環境,使其免受我們通過污染、開發和破壞所造成的損害。

教宗指出:「剝削的心態破壞了我們居住的家園。不僅如此,它還導致造物主所期望的對世界的尊重和宗教視野黯然失色。 因此,當務之急是支持和促進對各種生命形式的保護。」

共同向前邁進

在講話最後,教宗方濟各鼓勵大家共同前進,祈願我們的宗教的旅程越來越友愛。教宗說:「願至高者把我們從猜疑和虛假的陰影中解放出來,使我們通過頻繁對話和明亮的誠意,來培養陽光般的兄弟情誼。我們不尋找虛假的融合,而要保持我們的身份,並且對他者的勇氣、對兄弟般的相遇敞開胸懷。只有這樣,在我們生活的黑暗時代,我們才能散播造物主的光芒。」

Pope Francis attends the Congress of Leaders of World and Traditional Religions at the Palace of Peace and Reconciliation in Nur-Sultan, Kazakhstan, Sept. 14, 2022. Also pictured are Metropolitan Anthony of Volokolamsk, left, head of external relations for the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and Yitzhak Yosef, chief rabbi of Israel. (CNS photo/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圖進入專頁,閱覽更多資訊。

進教之佑驛站:光榮十字聖架慶日 福音反省

若3:13-17

除了那從天降下的人子,沒有任何人上過天。梅瑟在曠野中把蛇舉起來,人子也必同樣被舉起來,這樣,好使信祂的人都得永恆的生命。因為天主如此深愛世人,甚至把自己的獨生子賜給了他們,使相信祂的人,不致喪亡,反得永生。因為天主派遣子來到世上,不是為定世人的罪,而是要世人因祂而得救。

反省

《十字 · 聖架》

在若望福音的描述十字,是充滿了象徵意義,十字架是苦刑刑具之一,何足為聖架?究竟聖在何處?

原因就是一者,耶穌向法律代表尼苛德摩啟示,二者,梅瑟作為法律代表,也是高舉了「蛇」,意思是人子也照樣被高舉,使瞻仰者信靠救恩臨現,就獲得永生。

從法律背後,就是愛的體驗,天主竟不惜一切,犧牲自己的愛子,他可以擁抱十字架,甚至乎願意死在十字架上,感動人心,使所有信奉他的門徒、宗徒及使徒可以獲得永生。自此以後,但凡跟隨者背負這十字架者,再不會畏首畏尾,貪生怕死,因為這個十字架使他們獲得勇氣,效法主耶穌越高舉自己,張開雙手,伸展到架上者,越為師傅作見證,而且光明磊落,問心無愧,因為他們都真正領略愛的真諦。

「為此,天主極其舉揚他,賜給了他一個名字,超越一切名字,致使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字,無不屈膝叩拜;一切唇舌,無不明認耶穌是主,以光榮天主聖父。」(斐2:9-11)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