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心扉說「亮」話:善度聖週

聖周星期一(丙年)

若望福音 12:1-11

逾越節前六天,耶穌來到伯達尼,就是耶穌從死者中喚起拉匝祿的地方。有人在那裏為他擺設了晚宴,瑪爾大伺侯,而拉匝祿也是和耶穌一起坐席的一位。那時,瑪利亞拿了一斤極珍貴的純「拿爾多」香液,敷抹了耶穌的腳,並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屋裏便充滿了香液的氣味。那要負賣耶穌的依斯加略猶達斯——即他的一個門徒——便說:「為什麼不把這香液去賣三百塊『德納』,施捨給窮人呢?」他說這話,並不是因為他關心窮人,只因為他是個賊,掌管錢囊,常偷取其中所存放的。耶穌就說:「由她吧!這原是她為我安葬之日而保存的。你們常有窮人和你們在一起;至於我,你們卻不常有。」有許多猶太人聽說耶穌在那裏,就來了。不但是為耶穌,也是為看他從死者中所喚起的拉匝祿。為此,司祭長議決連拉匝祿也要殺掉,因為有許多猶太人為了拉匝祿的緣故,離開他們,而信從了耶穌。

善度聖週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若望福音是神學最深的一部福音,所以就算一個數字可能都有很深的意義。當天福音開始寫道「逾越節前六天,耶穌來到伯達尼」。聖奧古斯丁說:「他(耶穌)在逾越節前六天來到伯達尼,意思是,他在六天內創造了一切,在第六天創造了人,在世界的第六個時代,第六天,第六時辰,來救贖人類。」也就是說天主的創造工程在第六天完成,天主的救贖工程也是在第六天完成。

聖周一就是這六天的第一天。在這一個禮拜裡,讓我們的心靈也可以靜下來,陪伴耶穌一起走完這條救贖的道路,就像瑪利亞那樣,拿了一斤極珍貴的純「拿爾多」香液,敷抹了耶穌的腳,並用自己的頭髮擦乾。這份香液代表我們的祈禱,代表我們對耶穌基督的朝拜。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讓我們在聖週裡,生活慢下來,心靜下來,獻上我們的心。我們可以默想耶穌的苦難,默想耶穌的謙卑,「他不呼喊,不喧嚷,在街市上也聽不到他的聲音。」讓我們默想耶穌的慈悲,「破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熄滅的燈心,他不吹滅」。隨後,帶著我們的心一起來經驗耶穌苦難,復活和升天。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

教宗聖枝主日講道:天主的慈悲敦促我們與人同悲共苦

圖片:Vatican Media

2025年4月13日,樞機團副團長桑德里樞機(Cardinal Leonardo Sandri)在聖伯多祿廣場代表教宗方濟各主持聖枝主日禮儀。教宗由於呼吸道疾病尚未痊癒,目前仍在他的寓所養病。當天約有4萬名信友在廣場上參加禮儀。

桑德里樞機宣讀了教宗方濟各為此準備的講道稿。在聖枝主日,我們紀念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卻在幾天後被判刑,背著十字架走在痛苦又悲傷的道路上離開聖城。

基勒乃人西滿

教宗談起福音中被羅馬士兵抓住、被迫幫耶穌背十字架的基勒乃人西滿(路廿三26),稱這個人即使沒有選擇,依然參與了主耶穌的受難。教宗闡明,基勒乃人西滿的行為似乎有些矛盾:他被迫背起耶穌的十字架,走向加爾瓦略山,因此縱使這並非他的本意,他卻親身參與了主耶穌的受難。教宗觀察基勒乃人西滿的舉止:他不發一語,沒有與耶穌交談,他們之間只有十字架。

基勒乃人西滿在救恩史中的角色

基勒乃人西滿迫於無奈分擔耶穌的苦難時,是否對耶穌心生憐憫?為了回答這問題,教宗表示,我們必須了解他的內心。「那揭示天主慈悲的痛苦,刺穿了天主始終敞開的心,人卻一直緊閉心門」。基勒乃人西滿會感到憤怒或同情,悲傷或厭煩,我們全都無從得知。但我們知道,他背起耶穌的十字架,耶穌則是將世人的罪一肩扛起。

「耶穌順從天父的旨意(參閱:路廿二42),為了愛我們而背起世人的罪;祂與我們並為我們受苦。正是以這出乎預料且令人不安的方式,基勒乃人西滿參與了救恩史。在救恩史中,沒有人是外人,沒有人置身事外」。

幫助彼此背十字架

基勒乃人西滿教導我們,「耶穌在各種處境中前來與每個人相遇」。教宗勉勵我們在各自的生活裡,省思能如何跟隨基勒乃人西滿的這種步伐。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環顧周遭「許多在仇恨和暴力的煽動下走上加爾瓦略之路的男女」。我們應當牢記,「天主已經將這條路變成救贖之地,因為祂親自走了這條路,為我們獻出祂的生命」。

「今天有多少基勒乃人西滿背負基督的十字架!我們認得出他們嗎?我們是否在他們因戰爭和不幸而飽受風霜的面容上看見耶穌?面對邪惡殘酷的不義,背耶穌的十字架絕非徒勞無功,相反地,這是分享祂救贖之愛的最具體方式。」

耶穌的受難成為同悲共苦的憐憫

教宗最後表示,當我們伸手扶持受苦的人,扶助跌倒的人重新站起,擁抱氣餒的人時,我們就在今天展現出「耶穌的受難如何成為同悲共苦的憐憫」。

在進入聖週的時刻,教宗鼓勵眾人審視自己的生命。「為了體驗到這慈悲的大奇蹟,在聖週我們要選擇如何背負十字架」,而且不僅背我們自己的,也要幫助周圍受苦的人背十字架。即使是人生旅途中的陌生人,我們也要幫他們背起十字架,「成為彼此的基勒乃人西滿」。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再次親臨聖伯多祿廣場:聖枝主日快樂、聖週快樂!

圖片:Vatican Media

「聖枝主日快樂、聖週快樂。」2025年4月13日聖枝主日彌撒結束時,教宗方濟各來到聖伯多祿廣場的中央石階上,問候了在場參禮的4萬信眾。康復中的教宗再次親臨聖伯多祿廣場,給人們帶來了驚喜,廣場上頓時歡呼聲響起。教宗在聖伯多祿廣場停留了十幾分鐘。

教宗自出院後,已經是第四次公開露面了。他於3個星期前出院,在返回聖瑪爾大之家前,先到聖母大殿前的廣場上,將一束鮮花交給大殿助理總鐸馬克里卡斯(Rolandas Makrickas)樞機,請他恭放在聖母像前。4月6日主日、禧年病患慶典的彌撒結束時,教宗坐著輪椅出現在聖伯多祿廣場,向在場的兩萬名信眾表達問候。就在昨天,聖枝主日的前一天下午,教宗前往聖母大殿,在羅馬人民救援之母聖像前祈禱。

圖片: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主日福音分享:2025年4月13日 耶穌苦難主日 【唯擁有主】

敞開心扉說「亮」話:我們不是為了安逸而生,我們是為了偉大而生

若望福音 11:45-56

那些來到瑪利亞那裏的猶太人,一看到耶穌所行的事,就有許多人信了他。他們中也有一些到法利塞人那裏去,把耶穌所行的,報告給他們。因此,司祭長和法利塞人召集了會議,說:「這人行了許多奇蹟,我們怎麼辦呢?如果讓他這樣,眾人都會信從他,羅馬人必要來,連我們的聖殿和民族都要除掉。」他們中有一個名叫蓋法的,正是那一年的大司祭,對他們說:「你們什麼都不懂,也不想想:叫一個人替百姓死,以免全民族滅亡:這為你們多麼有利。」這話不是由他自己說出的,只因他是那年的大司祭,才預言了耶穌將為民族而死;不但為猶太民族,而且也是為使那四散的天主的兒女都聚集歸一。從那一天起,他們就議決要殺害耶穌。因此,耶穌不再公開地在猶太人中往來,卻從那裏往臨近荒野的地方去,來到一座名叫厄弗辣因的城,在那裏和他的門徒住下了。猶太人的逾越節臨近了,所以,許多人在逾越節前,從鄉間上了耶路撒冷,要聖潔自己。他們就尋找耶穌,並站在聖殿內,彼此談論說:「你們想什麼?他來不來過節呢?」

我們不是為了安逸而生,
我們是為了偉大而生。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今天的福音是指涉復活拉匝祿事件的後續。聖金口若望說:「他們(猶太人)對他(耶穌)的神性有瞭如此確鑿的證據,卻仍然只稱他為一個人。」

聖奧古斯丁說:「這些可憐的人(猶太人)只想著怎樣能傷害他(耶穌),殺死他,而不是怎樣才能把他們自己從死亡中拯救出來。」這些猶太人明明知道耶穌是默西亞,但是他們想的不是怎麼樣面對困難(因為他們害怕群眾追隨耶穌遭到羅馬人圈鎮壓)去接納默西亞,而是想用自己的方法繼續面對困難(因為他們害怕群眾追隨耶穌遭到羅馬人圈)去接納默西亞,而是想用自己的方法繼續維持自己的權利、換句話說,換句話說自己維持自己的舒適。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前教宗本篤十六世有一句名言說:“The world offers you comfort, but you were not made for comfort. You were made for greatness. ” 「世界為你提供安逸,但你不是為了安逸而生。你是為了偉大而生。」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很多的困難、挑戰,但是每一個困難、挑戰都是一個改變自我的召叫,成聖的召叫。我們看到今天社會的人和之間的感情很淡。夫妻之間遇到一些困難、挑戰就離婚,而不是想著成長超越自己。人和人之間一點的不開心就永遠不再理睬彼此,而不是想著怎樣改變自己。對這個社會恐懼,我就可以永遠不離開自己的房間。這些本質上都是在維護自己的舒適圈。但是我們被造是要成聖,而不是為了安逸。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讓我們勇敢一些來挑戰自己,改變自己,因為那才是天主對我們的旨意。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

教宗長時間不使用氧氣設備,繼續處理公務與會見聖座部會神長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繼續在聖瑪爾大之家養病,他的臨床狀況維持穩定,從運動和呼吸的角度來看逐漸有所好轉。這些是聖座新聞室在2025年4月11日就教宗的健康狀況提供的最新消息。教宗長時間沒有使用氧氣供應設備,他偶爾需要時從高流量氧氣設備中吸取氧氣,而且主要是為了「治療」才用。他4月9日與英國國王查理斯和王后卡米拉舉行了大約20分鐘的會晤,期間沒有氧氣設備的輔助。他的血液化驗結果也很好,就連用肺部聽診器都聽得出好轉跡象。

與合作者們會晤

此外,教宗也繼續處理公務,閱讀文件,會見合作者們。聖座新聞室指出,過去幾天內,教宗會見了聖座副國務卿佩納總主教、聖座國務院與各國及國際組織關係部門秘書長加拉格爾總主教,以及負責聖座代表事務的秘書長魯索總主教。此外,還有聖座幾個部會的首長和神長。

在聖伯多祿大殿「散步」

教宗一直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這從他4月10日在聖伯多祿大殿內的「散步」可探知一二。關於這個驚喜的時刻,聖座新聞室解釋道:「教宗當時正在散步,他選擇延長散步路線,去大殿裡祈禱。」

聖週禮儀

目前尚未公布任何有關聖週禮儀的指示,也沒宣布教宗是否親自出席。教宗出席與否也取決於到時候的天氣狀況。無論如何,聖座新聞室確認,在教宗方濟各的委託下,桑德里樞機將於4月13日主持聖枝主日彌撒。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耶穌聖容敬禮禱文及九日敬禮

圖片:聖伯多祿的瑪利亞

在1840年代,主耶穌在法國圖爾,把對祂聖容的敬禮,啟示給一位年輕的聖衣會修女,即聖伯多祿的瑪利亞(Sr. Mary of St. Peter)。祂很想這個十分有效的敬禮傳遍世界各地,以賠補共產黨徒、無神主義者、詛咒天主者和褻瀆主日者對天主的凌辱。這些凌辱向天堂喊冤,比其他惡行更甚。

耶穌說:「劊子手在星期五把我釘在十字架上,基督徒則在主日把我釘在十字架上!」(1847年12月2日)

耶穌又說:「人類的罪惡,特別是那些直接冒犯天主威嚴的罪,即共產主義、無神主義、詛咒和對主日的褻瀆,很能激起我的義怒。」(1848年2月13日)

我們的救主向她敞開自己的心,抱怨世人犯詛咒天主的罪。祂說,這種可怕的罪,比其他一切的罪,更使祂的聖心傷痛,因為它像一支「毒箭」。

其後,我們的救主向她口授《金箭禱文》”The Golden Arrow Prayer”。

祂說,誦唸這篇禱文的人,會使祂「欣然中箭」,還會醫治罪人惡意在祂身上所造成的其他傷口。這篇經文是賠補工作的基礎。

跟這個敬禮有關的九個許諾是:

  1. 你們要因我的聖容而行奇蹟。
  2. 許多罪人會悔改。
  3. 做這個奉獻,你所求的沒有什麼會遭到拒絕。
  4. 如果你早知道我的聖父如何喜歡看到我的臉。
  5. 在一個王國裡你能用鑄有國王肖像的錢幣取得所要的東西,因此在天國裡你用鑄有我聖容的錢幣會得到所有你想要的。
  6. 我們的主答應我,祂會把祂神聖的肖像印在恭敬祂至聖聖容的靈魂上。
  7. 所有以彌補意願的精神恭敬我聖容的人,通過這樣做,履行虔誠的韋羅尼加的職責。
  8. 按照你對我聖容所作恢复因褻瀆造成損害的關愛,我也會關愛你因罪惡而造成的損害。我會在你身上重新印上我的聖容,並使它像你離開領洗池時那樣美麗。
  9. 我們的主答應我,所有那些用語言、祈禱、或寫文章保衛祂的事業而做的彌補工作,祂會在祂的聖父前保護他們;在他們臨終時,祂會以去掉所有罪污淨化他們的靈魂,並恢复他們原始的美麗。

《金箭禱文》
(吾主耶穌向聖伯多祿的瑪利亞修女親口所授)

願至聖、至尊、最可欽敬、最難領悟、最不容妄呼的天主聖名,永遠在天上、地上、地下,為天主的一切受造物,並為至聖聖體內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聖心,所讚美,稱頌,愛慕,欽崇並光榮。亞孟。

「啊,耶穌,因祢聖容的功勞,求祢垂憐我們及普世。」(唸三次)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訓導
《主的日子》
Dies Domini” 書函

談到把主的日子守為聖日時,教宗指出:對基督徒來說,主日有五重意義,值得慶祝:

  1. 主日紀念天主完成創世工程後休息的那一天。
  2. 主日紀念希伯來人離開埃及,重獲自由的那一天 (逾越節)。
  3. 主日紀念基督從死者中復活的那一天 (復活節)。
  4. 主日紀念聖神降臨在宗徒身上的那一天 (五旬節)。
  5. 主日紀念象徵永恆的「第八天」。

所以,主日是「喜樂、休息和聯絡情誼的日子」。

「參與感恩祭是主日的中心,但是守主日為聖日的本分卻不能僅止於此。如果主日從開始到結束,都表明了感恩與積極紀念天主的救恩工程,那就是善度了上主的日子。這也促使每一位基督門徒,讓這一天的其他時刻——參與禮儀以外的時刻:家庭生活、社會關係、輕鬆的時刻——能在日常生活中也流露出復活主的平安與喜樂。」《主的日子》52

教宗用自己的話,說出天主教法典1247條的內容:「基督徒……有責任本著良心安排主日的休閒時間,使他們能參與感恩祭,停止那些與聖化主日不合的工作及活動,並讓身心都能得到休息,煥發出特有的喜樂。」《主的日子》67

渴慕永生之父的禱文
(要時常在日間誦唸)

永生之父,我把耶穌滿佈血、汗、塵土和唾沫的聖容奉獻給祢,為賠補共產黨徒、無神主義者、詛咒天主者、褻瀆主的聖名和聖日者所犯的罪行。

渴慕聖容的禱文

(主耶穌向聖伯多祿的瑪利亞修女啟示,為臨終者和極痛苦的人向聖容祈禱,能大大幫助他們,給他們帶來永福與補償。)

永生之父,我把祢至愛之子可欽敬的聖容奉獻給祢,為尊崇並光榮祢的聖名,也為罪人的皈依和臨終者靈魂的得救。亞孟。

使天主的肖像
在我們靈魂重現的禱文

(主耶穌告訴聖伯多祿的瑪利亞修女,祂聖容的肖像猶如一個神性的印章,如果藉著祈禱而在眾人身上使用,便能把天主的肖像重新印在他們的靈魂上。)

我向祢致敬,我欽崇祢,我愛祢,啊,我摯愛的耶穌,祢可欽敬的聖容,就是高貴的天主性印章!我把自己的靈魂完全交給祢,極其謙遜地懇求祢,在我們眾人身上蓋印,好使天主的肖像因這印記而再次重現在我們的靈魂上。亞孟。

聖容串經
(為恭敬主耶穌基督的五種感覺官能)

意義:

1843年11月15日,耶穌教瑪利亞修女唸聖容串經,為「祂聖教會的偉大勝利,和她仇敵的垮台」而祈禱。

開頭的三十顆珠子代表耶穌三十年的隱居生活,共分為五組,以恭敬祂的觸覺、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誦唸每一端時,要默想其中一種的感覺官能,為耶穌的聖容在受難時藉著這些感覺官能而忍受的一切痛苦和輕蔑,獻上賠補的行動,以表敬意。

聖亞大納削(聖達修)說,有人問魔鬼,牠們最怕聖經內的哪一句,牠們回答:「願天主興起,使祂的仇敵四散,願仇恨祂的人,由祂面前逃竄!(詠68:2)」牠們還說:人每誦唸這段聖經,都會迫使牠們逃走。

唸法:

用十字架劃十字聖號,並唸:

領:天主,求祢快來拯救我!
答:上主,求祢速來扶助我!

在大珠上唸:(默想耶穌的感覺官能)
一篇聖三光榮頌、「我的耶穌,求祢垂憐。」

(第一端有六顆小珠,在每顆小珠上唸:)
領:願天主興起,使祂的仇敵四散,
答:願仇恨祂的人,由祂面前逃竄!

(繼續用上述的方式唸第二至第五端)

在聖牌上唸:
領:啊,天主,我們的保護者,求祢垂視我們,
答:求祢看看祢基督的聖容!

最後的三顆小珠代表耶穌三年公開傳教的生活.。用這些小珠祈禱時,我們恭敬祂可欽敬的聖容的一切傷口!

在大珠上唸一篇聖三光榮頌 和「我的耶穌,求祢垂憐。」

在每顆小珠上唸:「願天主興起,使祂的仇敵四散,願仇恨祂的人,由祂面前逃竄!」

最後,唸七篇聖三光榮頌,以恭敬耶穌的架上七言以及無玷童貞聖母的七苦。

(呼喚耶穌聖名,能解除撒殫的武裝。)

(這敬禮在1885年10月1日由教宗良十三世所批准)

按此下載英語文件
English Version

來源:

台北聖若望鮑思高天主堂

我靈讚頌主

敞開心扉說「亮」話:在亞巴郎出現以前,我就有

若望福音 8:51-59

那時候,耶穌對猶太人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誰如果遵行我的話,永遠見不到死亡。」猶太人向他說:「現在我們知道:你附有魔鬼;亞巴郎和先知都死了;你卻說:誰如果遵行我的話,永遠嘗不到死味。難道你比我們的父親亞巴郎還大嗎?他死了,先知們也死了。你把你自己當作什麼人呢?」耶穌答覆說:「我如果光榮我自己,我的光榮算不了什麼;那光榮我的,是我的父,就是你們所稱的「我們的天主」。你們不認識他,我卻認識他;我若說我不認識他,我便像你們一樣是個撒謊者;但是,我認識他,也遵守他的話。你們的父親亞巴郎曾歡欣喜樂地企望看到我的日子,他看見了,極其高興。」猶太人就對他說:「你還沒有五十歲,就見過亞巴郎嗎?」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在亞巴郎出現以前,我就有。」他們就拿起石頭來要向他投去,耶穌卻隱沒了,從聖殿裏出去了。

在亞巴郎出現以前,我就有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在四旬期第五周星期四(丙年)的福音中耶穌說:「在亞巴郎出現以前,我就有。」聖額我略解釋說:「我們的救主溫和地把他們(猶太人)從肉體的觀點中引開,來默想他的神性;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在亞巴郎出現以前,我就有指的是以前有過」。英文是說 Before Abraham was, I am。 「Am」代表現在,也就是說天主性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只有現在。

那麼,我們要如何和天主時時刻刻在一起呢?就是生活在當下。因為「過去」已經過去了,「將來」還沒有發生,只有當下是天主臨在的時刻。有的人放不下自己的過去,或是很擔心自己的將來。這些都是錯過和天主相處的機會。天主在我們身邊過去,但是我們錯過了真實的天主,因為我們生活在過去和將來的虛假裡面。聖女小德蘭說:「我只專注在現在,忘記過去,從不預測未來。當我們屈服於沮喪或絕望時,通常是因為我們對過去或未來想得太多。」

主內的兄弟姐妹們,不要讓我們生活在過去和未來的恐懼裡、絕望的虛假裡邊,而只關注當下,那樣我們就是和天主在一起。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

教宗要理講授:必須放下一切阻礙我們走向天主的負擔

「基督與富少年」”Christ and the Rich Young Ruler” by Heinrich Hofmann in 1889

教宗方濟各敦促眾信友放下那阻礙我們領受天主無條件聖愛的一切。教宗方濟各為4月9日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發表要理講授稿件,表達了這份期許。他於3月23日從羅馬傑梅利綜合醫院出院後,遵照醫囑在寓所聖瑪爾大之家養病。雖然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因此取消,但教宗依然要求聖座新聞室將預備好的要理講授稿件公開發表。

教宗繼續以「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希望」為主題的系列要理講授,闡述了耶穌與富貴少年的相遇(谷十17-22)。那時候,跑來了一個人,問耶穌說:「善師,為承受永生,我該做什麼?」耶穌向他重申了誡命,叫他變賣他所擁有的一切,施捨給窮人,然後跟隨祂。這個人深感驚訝,做不到耶穌的要求,於是憂傷地離開了。

真幸福的機會

聖父教宗解釋道,耶穌的愛為人提供了重新開始、更新生命的機會。在這段福音中,耶穌「喜愛」這名富貴少年,「甚至在邀請他跟隨自己以前,就先愛了這個人」。

教宗強調,「耶穌喜愛他原本的樣子」。「耶穌的愛不求回報,與這個人操心的論功行賞邏輯恰好相反」。聖父教宗表示,「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白白得到愛、恩寵滿溢時,就會真正地幸福」。

「變賣」重壓我們的一切

為了填滿我們內的匱乏或空缺,「我們不必嘗試去『購買』別人的讚賞、喜愛或尊敬;相反地,我們必須『變賣』那重壓我們的一切,讓我們的心靈變得更自由」。

教宗指出,富貴少年之所以最後獨自離去,是因為「他生命中的雜物把他牢牢地固定在港口」。「有時候,我們以為的珍寶,其實只是阻攔我們的負擔」。

教宗方濟各最後敦促全體信友「將所有哀傷和猶豫不決的人託付於耶穌聖心,讓他們從而能感受到上主慈愛的目光。上主溫柔地注視我們的內心,為之受到感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英國國王查理斯三世伉儷在結婚週年紀念之際拜訪教宗方濟各

圖片:Vatican Media

適逢英國國王查理斯三世與王后卡米拉結婚廿週年紀念,以及國王的父親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王逝世四週年,查理斯國王與卡米拉王后在這個對他們家族意義深遠的時刻來到羅馬,4月9日週三下午私下拜會了教宗方濟各。這次會面發生在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教宗從羅馬傑梅利綜合醫院出院後在他的寓所靜心養病超過兩週,最近恢復了一些會晤活動。

聖座新聞室在4月9日週三傍晚表示:「教宗方濟各今天下午私下會見了查理斯國王與卡米拉王后。適逢他們的結婚週年紀念,教宗在會晤中向他們表達由衷祝賀,並與國王互祝早日康復。」

教宗的祝福涉及國王的身體狀況。此前,查理斯國王於今年3月底因癌症治療的副作用而住院。他在一年前被診斷出罹患癌症。

今年3月初,在教宗住院治療雙側肺炎期間,白金漢宮宣布國王將與教宗舉行正式會晤。當時,白金漢宮解釋,國王與王后在訪問意大利期間,會首先在梵蒂岡與教宗一起慶祝禧年。

隨後,3月24日的公告宣布,由於教宗需要養病的緣故,國王查理斯與王后卡米拉不會與教宗見面。「國王與王后為教宗的恢復期獻上誠摯的祝福,並期待他一康復就能探訪他」。

英國國王和王后4月9日週三下午在接見活動中親自向教宗表達了他們誠摯的祝福。

在為期三天的羅馬之旅中,英國國王與王后會見了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意大利總理梅洛尼。週三,查理斯也成了首位在意大利國會向議員們發言的英國國王。

眾所周知,查理斯三世不僅是國家的君王,也是聖公會的最高領袖。

2019年,在紐曼樞機封聖大典前夕,當時還是威爾士親王的查理斯撰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羅馬觀察報》上。他表示,這封聖大典「不僅在英國是個歡慶的理由,而且不單單為天主教徒而言是如此,對於所有重視那些啟發了紐曼樞機的價值觀的人來說」,這都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

查理斯親王2019年10月13日親自出席了在梵蒂岡舉行的封聖大典,並在典禮結束之際問候教宗方濟各。

圖片: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