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心扉說「亮」話:我們要做聰明的基督徒,學會善用天主的仁慈

路加福音 10:13-16

耶穌說:「苛辣匝因啊!你是有禍的了!貝特賽達啊!你是有禍的了!因為在你們那裏所行的異能,如果行在提洛和漆冬,他們早已披上苦衣,坐在灰塵中,而改過自新了。但是在審判時,提洛和漆冬所受的懲罰,要比你們容易忍受。還有你,葛法翁啊!莫非你要被高舉到天上嗎?將來你必被推下陰府。聽你們的,就是聽我;拒絕你們的,就是拒絕我;拒絕我的,就是拒絕那派遣我的。」──上主的話。

我們要做聰明的基督徒,
學會善用天主的仁慈。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兄弟姐妹,我們要做聰明的基督徒,學會善用天主的仁慈。對於常年期第二十六周星期五的這段耶穌警告苛辣匝因、貝特賽達、葛法翁的福音,聖金口若望是這樣解釋說:「我們的主哀悼這些城市,是為給我們樹立榜樣。因為對那些對痛苦無動於衷的人,流淚和悲痛的哀傷,是一副不輕的藥。既可以改正他們的麻木不仁,又可以補償和安慰那些哀悼他們的人。為了引導他們向善,我們的主不僅為他們哀痛,而且也警告他們。所以有了下邊這句話,在審判時,提洛和漆冬所受的懲罰,要比你們容易忍受。」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人,或者我們自己也是這樣人,就是對於犯罪已經麻木了,認為犯罪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有的人甚至認為自己沉浸在罪惡中,也沒有受到任何的懲罰,所以便不用悔改。這也讓我想起了,聖詠329節,「不要像無知的騾馬,除非勒緊韁繩便不知馴服」。天主是仁慈的,但是天主也是公義的。我們要做聰明的基督徒,學會善用天主的仁慈,不要讓天主的義怒降到我們的身上。

所以,主內的兄弟姐妹,如果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人,要懷著沉痛的心情勸告他們悔改,不要濫用天主的仁慈,或者如果我們就是這樣的人,就讓我們來到天主面前痛改前非,求天主賜給我們一顆敏感的良心,讓我們不再麻木。讓我們做一個聰明的基督徒,要學會善用天主的仁慈。那時,我們都可詠唱達味聖王的這首詩,「罪惡蒙赦免,過犯得遮掩的人,真是有福。上主不歸咎,心中無詐欺的人,真是有福。」

按此閱讀更多
《敞開心扉說「亮」話》反省文章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請讚頌天主》:科學家、環保人士與教宗一起吶喊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10月5日上午,在梵蒂岡花園舉行了記者會,邀請幾位專家和學者,環保人士和公民社會的代表,以及文化界人士向在場記者講述了對教宗方濟各的新勸諭《請讚頌天主》的感想。他們以自己的見證談論了氣候危機的主題,感謝教宗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請讚頌天主》宗座勸諭於前一天10月4日面世,繼續論述8年前頒布的《願祢受讚頌》的主題。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喬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教授表示,《請讚頌天主》勸諭簡明易懂,面向所有人。這是一大優點。他認為這道勸諭的頒布很有必要。他說,教宗強調急需有全球性的行動來對抗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若要阻止這一現象就需眾人的極大努力”。帕里西也重申,重要的是“把較發達國家的資源大量轉移到貧窮國家”,以此創造環境可持續性的條件。

帕里西教授隨後向梵蒂岡新聞網表示,即將召開的迪拜氣候變化會議“極其重要”。他說,“希望絕不會破滅,雖然我看到的是極為困難的局面。我們與俄羅斯作戰,與中國打貿易戰,這些令人無法看好國際上的團結互助”。此外,帕里西教授也對技術至上的思維表示擔憂。他說:“技術至上意味著認為作出選擇只是一個技術問題,可這是一個政治問題。技術為政治服務,不能取代政治。”

科學家和環保活動家萬達娜·席瓦(Vandana Shiva)女士以連線方式出席會議。她感謝教宗頒布這道勸諭,說:“我們必須保護大地,解決之道就在我們眼前。土地的恢復是最好的經濟。”

另一位與會議連線的美食家卡洛·佩特里尼(Carlo Petrini)稱讚教宗這道勸諭的問世,同時指出,在《願祢受讚頌》通諭頒布8年後,國際政治的關注點和治理方式仍顯得既沒效果也沒效率,給環境系統造成的危害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挽回。

作家喬納森·薩夫蘭·福爾(Jonathan Safran Foer)在發言中凸顯了教宗方濟各的“智慧和勇氣”。他希望深入探討氣候變化否認者的問題,指出針對氣候變化反對者的討論雖然有明顯的跡象,但我們並未感覺參與其中。這個討論“似乎是抽象和孤立的,與我們沒有關係”。他問道:“我們願意相信科學家告訴我們的一切嗎?我們願意為未來做出小小的犧牲嗎?”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會議第二場簡報:以婦女、窮人和移民為核心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聖座傳播部部長、世界主教會議信息委員會主席魯菲尼於10月6日在聖座新聞室主持了大會期間的第二場新聞簡報會。他介紹了351名與會者從5日下午到6日上午探討的議題,諸如:從修生起,到司鐸、平信徒和要理教員,「人人」接受培育的必要性;婦女的角色,以及受祝聖和沒祝聖的職務;感恩聖事的中心地位;對窮人的重視;移民潮、侵犯、基督徒受迫害和遭磨難的悲慘處境。在新聞簡報開始之際,魯菲尼說:「我們每天會盡量為你們提供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18份發言人的報告和22次個人發言

魯菲尼解釋道,10月5日下午與會者繼續進行小組討論,傍晚「結束了他們討論的第一部分」。6日上午,教宗親臨會場,大會分成兩大時刻:首先是小組的18名發言人向大會匯報了18份報告;然後是22次個人發言。在這個討論時段,每個人有三分鐘的發言時間;接下來的主題討論時段,則是每個人有四分鐘的發言時間。在當天的大會上,每四個人發言後,眾人都靜默祈禱片刻。

教宗給與會者的選集

10月6日下午要繼續進行第三場全體大會。魯菲尼表示,當天下午每一名與會者都會拿到一本由梵蒂岡書局出版社發行的書,內容是貝爾格里奧教宗的兩篇講話,分別是他以教宗身份和從前以樞機身份發表的,談論了成聖和腐敗。該選集的序言則是首次問世。

皮雷斯女士:與會者的多元性和同行的心願

世界主教會議信息委員會秘書皮雷斯(Sheila Pires)女士指出,小組討論在「同道偕行」的氣氛中展開:「人們開始互相認識⋯⋯我們的確正在一起前行。」氣氛主要是「喜樂的」,自然「也不乏張力」。最有意思的是,每個小組都由不同大洲的人所組成。皮雷斯女士說:「舉例來說,我的小組裡有從亞洲、非洲、北美洲和歐洲而來的人。這裡有多元性、友愛精神,也有並肩前進的心願。」

融入與友誼

皮雷斯女士也向記者們列舉了會議談到的議題,尤其是關於「教會有如一個接納眾人的大家庭」的省思。再者是大公運動和宗教交談,以及對青年的認可和婦女參與的重要性。在這方面,當天上午全體大會開始時,一名修女說:「我們努力盡可能地融入其中。」這一切蘊含在這個「以聆聽為先」的「進程」中。以同道偕行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在大會最初這幾天,以聆聽和「學習聆聽」為其綱領,並穿插著祈禱時刻。皮雷斯女士指出,暫停有助於省思和分辨。

魯菲尼進一步提到加強「友誼關係」的層面。「友誼在小組裡萌生。我們互相認識、試圖理解什麼對教會有益。困難總是存在,但很多藩籬將會倒下,因為參照點是基督受苦的血肉之軀」。

討論議題

接著,聖座傳播部部長更詳細地闡述小組討論的其中一個議題,即:「教會架構的調整,例如《天主教法典》、羅馬聖座部會的規模和培育」。此外,與會者也關注了東西方關係的議題,引用了若望保祿二世關於教會的經典名言:教會必須用「兩片肺葉」呼吸。

談到移民潮的現象,會上重申了陪伴移民的必要性,以及主教以牧者身份的服務「在這陪伴中至關重要」。在婦女角色方面,與會者重申務必在教會內促進婦女角色和婦女在眾多進程的積極參與。與會者也同樣關心青年和窮人,為他們呼籲不要再「慢吞吞地」做事。

「修復教會」

在大會上發言的一名與會者,提到了與聖達彌盎十字架有關的事蹟。魯菲尼表示,「修復教會的議題便浮現了。修復,意味著說出:我在這裡,我投入服務。誰要是投身於修復教會,就需要『針對症狀下診斷、作出預後判斷』,以一顆純潔的心解讀時代的記號」。

「重要的是,作為教會一員和信徒,我們要擺脫與基督相左的一切」、與福音相悖的一切。因此,一大危險是汲汲營營於權勢,卻不覺得有必要用心服務。世界主教會議與會者一致認同「同道偕行的精神寫在教會的基因裡」,會上眾人念及「那些由於受迫害或世界危機的嚴重因素,未能親自到場開會的人」。

對烏克蘭的惦念

與會者尤其牽掛著在烏克蘭的「苦難教會」。魯菲尼說,眾人為此鼓掌致意,好能「感受到與戰亂百姓和烏克蘭基督徒的共融」。

另一個掌聲則是獻給當天的壽星薩拉薩爾(Letizia Salazar)修女,以及慶祝晉牧週年的希克盧納(Charles Scicluna)總主教。這些舉動也展現出與會者「親如家人」的融洽氣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會議首場簡報:停下腳步、彼此聆聽,這值得講述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世界主教會議於10月5日進入小組討論,信息委員會主席魯菲尼當天中午主持了首場新聞簡報。魯菲尼引用教宗對記者的囑咐,重申「以聆聽為先」的原則,請媒體從業人員謹慎發言,為互相認識、分辨和保密盡一份心力。這麼一來,普世天主教會在這四週的大會期間,進入「暫停」時刻。這段靜止時光本身是個新聞。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靜默時刻

魯菲尼說:「教會如此龐大的機構進入一個在信德、共融和祈禱內的靜默時刻,這本身是個新聞。」這也有助於世人應對其他議題:戰爭、氣候危機。「停下腳步、互相聆聽。這是一個值得講述的挑戰。」

記者的任務

面對報道大會消息的記者們,魯菲尼讚許他們做的良好工作,並且說:「為了理解並幫助人們理解什麼是『以聆聽為先』,你們的工作非常重要。關於你們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在這裡試圖助你們一臂之力。」魯菲尼宣布,在大會每個主題討論時段結束之際,世界主教會議的與會者將出席新聞發布會。

世界主教會議不是決策大會

魯菲尼深知,記者自然而然地會去想像結論是什麼。「然而,我們無法對結論作出任何答覆,因為我們的確只是剛開始而已。」如同教宗方濟各常說的那樣,世界主教會議是一段進程,而且本屆以同道偕行為主題的會議要延續到2024年。「我們努力一步步前行。」

「本屆世界主教會議不是決策大會。我們都在半途中,所以不能要求本屆大會為下屆大會的結論作任何預設」。再者,今年10月底會議結束時要撰寫的《結束報告》,無論如何不是終點,而是「我們正在走的旅途」。因此,「相較於歷屆世界主教會議的《結束文件》,今年的這份報告更類似於一份《工作文件》」。

分組討論

在世界主教會議的35個討論小組中,每個與會者有四分鐘的發言時間。第一步是自我介紹,然後分享各自教會在世界主教會議第一階段,即諮詢天主子民的教區階段的旅途:「它是如何啟動、如何發展,遇到哪些困難,地方教會與普世教會的關係怎樣」。接著,各小組選出了「報告人」,由他向大會講述小組討論過的不同經驗和期盼。書面報告由多數決選出的報告人撰寫,以陳述共同點、不同之處和見解。

自由與分享

除此之外,「所有人都可以在全體大會上發言,以書面方式把自己的觀點呈交給教會會議秘書處」。魯菲尼強調,會上有「很大的自由」,充滿「平靜分享」的氣氛。人人都感受到深刻的「靈性經驗」,特別是「共融」的經驗。

「重點不在於哪位與會者說了什麼,而是教會本著共融精神作決定。進程相當複雜,但它確保每個人都能抒發己見」。

分辨過程

此外,魯菲尼強調,世界主教會議有如「一體」。假如有人覺得不被納入其中,例如有些在美國的婦女表示與教宗的若干立場不一致,那麼務必要記得,我們處於「分辨」過程中。「世界主教會議是已經啟動的旅途,我們或多或少在半途上,如同路途那樣,接著要回到每個地方、每個國家、每個大洲,然後再一次回到羅馬。」

小組討論「正在朝著共同分辨的目標邁進,每個成員積極參與,好能為大會提供所有共同點和分歧之處、所浮現的張力和懸而未決的問題,有待具體實現的靈感和提案」。因此,這絕非針對每個成員見解的討論:「這不是『非彼即此』的事,而是整個教會在聆聽和分辨」。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請讚頌天主》:教宗為應對氣候危機的吶喊

教宗方濟各的宗座勸諭《請讚頌天主》(Laudate Deum)於10月4日公諸於世。教宗解釋,這道勸諭取名“請讚頌天主”,“因為一個妄想取代天主的人會成為對自己最危險的人”(73號)。新勸諭繼續2015年頒布的《願祢受讚頌》的主題,分成6章和73個段落。教宗號召世人面對氣候變化的緊急情況共同負起責任,因為世界“正搖搖欲墜,也許已接近崩潰的邊緣”(2號)。

按此閱覽英語全文

日益明顯的氣候變化徵兆,窮人沒有罪過

第一章,教宗解釋,“氣候變化的徵兆越來越明顯”,如“極端現象、頻繁的異常炎熱期、乾旱和地球的其它哀訴”(5號)。“可能沒過幾年,許多人將因這些災難而不得不移居”(6號)。對那些指責窮人有太多子女的人,教宗提醒,世界人口中極少數最富有的人比窮人造成的污染更嚴重(參閱:9號)。另外,氣候變化造成“數百萬人失業”。

不容置疑的人為因素

教宗指出,“氣候變化與人相關的、‘人為的’因素不可質疑”。“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近50年來急劇增加”(11號),同時,氣温“以近兩千年來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12號),導致海洋酸化和冰川融化。遺憾的是,氣候危機並不是“經濟強國關心的一個問題,它們操勞的是以最低的成本和儘可能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利潤”(13號)。

我們還來得及避免更悲慘的情況

教宗表示,然而“我們再也不能懷疑,這種危險的變化能以不同尋常的速度發生,是出於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巨大的發展與人類對大自然的無節制干預有關聯”(14號)。不幸的是,這氣候危機的一些表現形式至少在數百年內已經不可逆轉,因而“迫切需要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對我們的要求,只不過是為留給我們後人的遺產負起一定的責任”(18號)。

技術至上範式及權力的道德墮落

第二章,教宗談到技術至上範式,指出這種範式是建立在人類沒有限度的觀念之上,“認為現實、福祉和真相彷彿都是自然而然地從技術和經濟的力量而來”(20號)。“人類從未對自己擁有過如此強大的權力,而且對善用這權力沒有任何保障,尤其是若考慮到人類使用這權力的方式⋯⋯。極危險的是,這權力掌握在一小部分人的手裡”(23號)。

教宗重申,“環繞我們的世界不能是剝削、濫用和無限度野心的對象”(25號)。我們融入大自然中,“這就排除了人類是局外人、是只能破壞環境的外部因素的觀念”(26號)。我們取得了“令人驚嘆和驚奇的技術進步,但我們沒有意識到,與此同時我們變得極度危險,能危及許多生命和我們自身的生存”(28號)。

“實際權力的道德墮落被營銷和虛假信息所掩蓋,這些有用的機制掌握在那些擁有大量資源的人手中,他們藉此來影響公眾輿論”。“在眾多虛假預言家的許諾面前,窮人欣喜若狂,有時他們自己卻陷入一個並非為他們而建的世界的騙局中”(31號)。所存在的一種情況則是,“那些生來就有良好發展環境的人”具有控制權(32號)。

脆弱的國際政治

第三章,教宗論述的主題是國際政治的脆弱,他堅決表示有促成“各國多邊協議”的必要性(34號)。為確保世界公益,教宗要求“全球性機構更有實效、具有權威”。這些機構“必須擁有實際權力來‘保證’一些不可放棄的目標的實現”(35號)。

教宗方濟各提倡“‘出自基層’的多邊主義,而不僅是由權力精英作決定”(38號)。教宗提出,需要“不同的框架來促進有效的合作”,憑藉“普遍而有效的規則”以“全球機制來行動”(42號)。

對迪拜氣候會議的期待

在第四和第五章中,在展望《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28屆會議(COP28)的同時,教宗方濟各寫道:“我們不能放棄夢想,希望這次會議能促成加速能源轉型的決定性成果,並作出可持續監督的有效承諾。”教宗認為,“這次會議能成為一個轉折點”(54號)。

教宗希望,這次氣候會議能呈現有效且“易於監測”的“具有約束力的能源轉型形式”。“我們希望那些發言的人都是能為公益和子孫後代的未來著想的戰略家,而不是為某些國家或公司的一時利益著想的人。願他們如此展現出政治的崇高性而非恥辱”(60號)。

源自基督信仰的承諾

在第六及第七章,也就是最後兩章中,教宗提到這項源自基督信仰的承諾,勉勵“其它宗教的弟兄姐妹也同樣做”(61號)。“猶太教-基督信仰的世界觀維護人類在眾生美妙的和諧中的獨特及中心價值⋯⋯我們組成了一個普世大家庭,一種崇高的共融,這促使我們彼此尊重、和藹親切及謙讓。”(67號)

教宗寫道,重要的是要謹記“沒有文化的改變,就不會有持久的變革……沒有人的改變,就沒有文化的更新”(70號)。“家庭為減少污染、減少浪費,以及慎重消費而作的種種努力,正在創造一種新文化”(71號)。教宗最後表示,“對與西方模式相關且不負責任的生活方式作出廣泛地改變,這將產生長遠的重大影響。如此一來,藉著作出必要的政治決定,我們就會走上相互照料的道路”(72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工作文件》,記憶與新「整體觀」之間的指針

Photo Credit:Rodney Leung / Salt+Light Media

在10月4日舉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第一場全體大會中,本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總發言人霍勒利希(Jean-Claude Hollerich)樞機介紹了會議《工作文件》。他提醒與會者,為回答什麼是一個同道偕行的教會的特徵,需要“訓練記憶的能力”,使之與大會召開之前的兩年歷程重新聯繫起來,並做好準備,使“我們的工作取得豐碩成果”。這場大會開啟了對《工作文件》的討論。

樞機表示,無論個人的參與情況如何,迄今為止所走過的同道偕行道路都留下了痕跡。我們應通過自己的經歷和聆聽所遇到的修會會士和平信徒的心聲,找回“思想、情緒、情感、直覺、疑慮、恐懼、熱情”。他強調,“所要接觸的記憶是天主子民的集體記憶,不單是每個人自己的記憶”。

我們的目標必須是促使小組討論和全體大會富有成效,培養一種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整體視野,這就“構成有整體觀念的願景,避免在細節上消耗力量”。樞機強調,“與此同時,我們稍後將討論的具體問題就會使整體視野免於抽象和籠統的風險”。

樞機說,在5日至7日的小組討論中,與會者每人用4分鐘的時間“表達內心最想說的話”。在“與聖神交談”方法的指導下,所有人應邀在自己的發言中將重點放在“為我們覺得最重要和最有意義、從我們的記憶中感受到最強烈的事物上”。

 霍勒利希樞機建議,與會者應從《路加福音》記述的厄瑪烏門徒的經驗得到啟發。他說,“當他們走近耶穌時,祂的臨在和詢問打開了一種對話和聆聽的空間,但失望、挫敗、憤怒和恐懼也同時出現。我們在一起行走的旅程中也有許多悲傷的時刻,但藉著聖神的作為,我們的心靈會得到安慰,這是良好分辨的條件”。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揭幕:聆聽與理解是核心所在

Photo Credit:Rodney Leung / Salt+Light Media

以「同道偕行」(共議同行)為題的第16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常務會議於10月4日正式拉開帷幕,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開幕彌撒。前一天,教宗在社交平台X(即原先的推特)發表一條訊息,寫道:「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進程的核心在於一個我們絕不可忽視的根本道理:其目的是聆聽、理解並奉行天主的聖意。」

新樞機和世界主教會議與會者共祭

10月4日是亞西西聖方濟各瞻禮,現任教宗的名號正是取自這位聖人。開幕彌撒共祭的神長包括9月30日剛被擢升的21位新樞機、樞機團全體成員,以及世界主教會議與會者。

本屆世界主教會議總共有464名與會者,其中365人擁有正式成員身份,54名婦女首次享有投票權。此外,在場的也有東方教會20名代表和教宗任命的兩名中國大陸主教。

開幕前,所有與會者先參加了為期三天的避靜。這凸顯出世界主教會議的靈性層面,如同教宗方濟各在多個機會上所闡明的,世界主教會議不是「議會」,應當本著「教會的精神,而非政治的態度」舉行會議。

響應環保的新設備

10月4日上午,與會者學習如何使用小組討論桌上的攝像機、平板設備和內建的翻譯軟件。這些工具可用來下載和閱讀文件、發言和投票。

這套設備可「避免浪費紙張」。因此,本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也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並依照教會會議秘書處的選擇,為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補償,通過若干能增加「碳信用額」的項目,力求與所累積的「碳負債」達成平衡。有鑒於《請讚頌天主》宗座勸諭在開幕當天頒布,這一步幾乎是「非走不可」。

首場全體大會和教宗的致詞

本屆世界主教會議的第一場全體大會於4日下午4點一刻在保祿六世大廳進行。教宗方濟各親臨現場向與會者發表致詞,隨後教會會議秘書長格雷奇(Mario Grech)樞機和本屆大會總發言人霍勒利希(Jean Claude Hollerich)樞機先後作報告。

當天傍晚,霍勒利希樞機還要向所有與會者介紹《工作文件》。這份文件是世界主教會議進程中教區和大洲階段的成果,囊括了世界各地教會的經驗,包括戰爭、不平等、貧困、侵犯創傷等痛苦,以及籲請承認婦女和平信徒的角色、更新教會多方面措辭的呼聲。

會議的省思與活動

這些是本屆會議21場全體大會和35個討論小組所要探討的主要議題。討論小組分成五種語言,分別是英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法語。大會和小組討論將從10月5日至29日穿插進行。

本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還有其他重要時刻,例如:10月19日在聖伯多祿廣場為移民和難民祈禱,屆時教宗也要參加。此外,10月25日與會者將在梵蒂岡花園公念《玫瑰經》。10月29日,教宗將在聖伯多祿廣場隆重主持閉幕彌撒。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開幕彌撒:讓我們與聖神同行

Photo Credit:Rodney Leung / Salt+Light Media

10月4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感恩祭,正式開啟16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常務會議。這一天是亞西西聖方濟各瞻禮,有490位司鐸和主教與教宗共祭,其中370位是出席本屆主教代表會議的神長。全體新樞機和樞機團成員以及25000名信友在場參禮。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首要之務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表明,“我們在此不是為開一場國會會議或討論一項改革方案”。我們在此是為了“以耶穌的目光一起行走,祂讚頌天父,接納勞苦和負重擔的人。因此,我們要以耶穌的目光為起點,這是祝福和款待的目光”。

“這就是主教會議的首要任務:將我們的目光重新聚焦於天主,成為一個慈悲地看待人類的教會。一個團結友愛的教會,或至少是尋求團結和友愛、聆聽和對話;一個祝福和鼓勵人的教會,幫助那些尋求上主的人,以善意來撼動冷漠者的心,為使人接納信仰之美開闢道路。一個以天主為中心的教會,因此對內不製造分裂,對外決不苛刻。一個與耶穌一起冒風險的教會。這就是耶穌所希望的教會。”

教會與當今的文化和牧靈挑戰

教宗省思的中心是彌撒福音敘述的事件,其中顯示耶穌“那種看得遠的目光”。洗者若翰對耶穌的身分有懷疑,耶穌“走遍了許多城市,儘管行了奇蹟,這些城市也沒有悔改;人們指控祂貪吃嗜酒,可在不久前他們卻埋怨洗者若翰過於節制”。(參閱:瑪十一2-24)但耶穌並沒有因此而悲傷,反而讚頌天主,因為祂啟示給小孩子和神貧的人(參閱:同上25)。

教宗解釋,耶穌“能夠發現隱藏的善在成長、聖言的種子得到純樸人的接納、天主國的光即使在黑暗中也能照亮”。同時,耶穌的目光也“轉向最弱小者、受苦的人和被丟棄的人”。“耶穌這款待的目光也邀請我們成為一個好客的教會,不關閉大門”。

“在如同我們這樣的一個複雜的時代,呈現出文化和牧靈上的新挑戰,這要求我們內心保持親切及溫和的態度,好能沒有顧慮地進行交流。在同道偕行的對話中,在這美妙的‘聖神內的行程’中,我們作為天主子民一起行走,能藉著上主在合一及友誼中成長,以上主的目光看待當今的挑戰;用聖保祿六世的一句美好的話語表達,就是成為一個“以交談的形式出現”的教會。(《祂的教會》通諭67號)”

沿著聖方濟各的足跡行走

教宗告誡,今日的困難和挑戰不能導致教會 “僵化,成為海關”,將自己武裝起來“與世界對抗”,並“向後”觀望、變得“不冷不熱”、屈服於“世界的時尚”,以及只顧自己。相反,我們需要的則是“沿著亞西西聖方濟各的足跡”行走,去修復基督的教會。

“召開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正是為提醒我們:我們的教會常需要淨化,需要‘得到修復’,因為我們眾人都是一個得到寬恕的罪人的子民,都是被寬恕的罪人,總是需要回到耶穌的源頭,重新走上聖神的道路,將祂的福音傳給每一個人。”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是恩寵與共融的場所

教宗再次要求眾基督徒效法聖方濟各,他“在一個充滿爭奪和分裂的世代,世俗權力與宗教權力、聖統的教會與異端潮流、基督徒與其他信徒的對立中,沒有批評或痛斥任何人”,他“只使用了福音的武器,即謙卑與合一、祈禱與愛德”。

教宗最後表明,正是聖神“常打破我們的期望,為的是創造一些新事物,它們超越我們的預知和我們的消極情緒”,聖神才是世界主教會議的主角。“讓我們向祂敞開心扉、向祂呼求,以信賴和喜樂之情與祂同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兩岸三地的神長在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中「共議同行」

【鹽與光傳媒資訊】第16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常務會議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舉行,在464名與會者中,包括兩岸三地的神長。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在他個人Facebook社交平台上發布了在大會中與兩岸三地的主教及神父的合照,他表示教宗很歡喜眾位弟兄能聚首一堂。感謝周守仁樞機授權《鹽與光傳媒》轉載圖片及發文,以下是周守仁樞機的發文:

兩岸三地的主教及神父在世界主教代表大會中「共議同行/同道偕行」。難得的機會。

Bishops and priests from Mainland, Taiwan, and Hong Kong get together at the Synod of Bishops, starting to experience synodality.

Photo Credit: Cardinal Stephen Chow 圖片提供:周守仁樞機 【左至右:姚順主教(內蒙古集寧教區)、周守仁樞機(香港教區)、楊永強主教(山東周村教區)、浦英雄主教(台灣嘉義教區)、丁楊神父(重慶教區)。From left to right: Bishop Anthony Yao, Cardinal Stephen Chow, Bishop Joseph Yang,  Bishop Norbert Pu (Diocese of Chiayi, Taiwan), Fr. Ding.】

教宗告訴我他為此開心。請為這個大會及兩岸的教會更多基督徒的共融合一的機會祈禱!

Pope Francis tells me he is happy about this. Please pray for the Synod and for more opportunities for the churches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to experience unity and communion in the Christian way.

Photo Credit: Cardinal Stephen Chow 圖片提供:周守仁樞機 (左至右:楊永強主教(山東周村教區)、周守仁樞機(香港教區)、姚順主教(內蒙古集寧教區)、丁楊神父(重慶教區)。From left to right: Bishop Joseph Yang, Cardinal Stephen Chow, Bishop Anthony Yao, Fr. Ding.)

資訊提供:Cardinal Stephen Chow 周守仁樞機

Photo Credit:Rodney Leung / Salt+Light Media

敞開心扉說「亮」話:背起十架,為家庭、教會、社會帶來和平

背起十架,
為家庭、教會、社會帶來和平。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内的弟兄姐妹,10月4日是聖方濟各·亞西西的紀念日。聖方濟各我們都很熟悉,是天主教會很偉大的聖人,也是印有五傷的聖人。我們總喜歡拿聖方濟各和一些基督新教的創始人作對比。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看到了教會的問題。但是一個是選擇分裂教會基督的奧體。另一個是以徹底神貧和謙遜的精神,徹底地革新了教會生活。

一個是用人性的方法來處理教會的腐敗。另一個是謙卑地使自己成為天主的工具,來完成天主的旨意。我們說辨別一個聲音,一件事是不是來自天主,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聽那個聲音或者去看那件事是否能給我們帶來內心的平安。當我們讀到一些新教創始人的批評指責的著作而感到解氣的時候,我們也聽到了充滿「聖方濟各精神」的和平禱詞,並感受到內心深處的平安。一個是來自人的憤怒,另一個卻是來自天主聖神的平安,而「人的憤怒並不成全天主的正義」雅各伯書1:19。禱詞如下:

「主啊!讓我做你的工具,去締造和平:在有仇恨的地方,播送友愛;在有冒犯的地方,給予寬恕;在有分裂的地方,促成團結;在有疑慮的地方,激發信心;在有錯謬的地方,宣揚真理;在有失望的地方,喚起希望;在有憂傷的地方,散怖喜樂;在有黑暗的地方,放射光明;神聖的導師!願我不求他人的安慰,只求安慰他人;不求他人的諒解,只求諒解他人;不求他人的愛護,只求愛護他人;因為只有在施與中,我們有所收穫;在寬恕時,我們得到寬恕;在死亡時,我們生於永恆!」

現在我們就能夠再體會什麼是耶穌基督的精神,就是十字架,就是奉獻犧牲。這個世界真正的和平是來自十字架。讓我們紀念聖人的同時,都讓我們效法聖方濟各背起十字架為我們的家庭,為我們的教會,為我們的社會帶來和平。

按此閱讀更多
《敞開心扉說「亮」話》反省文章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