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將訪問維羅納:正義與和平必彼此相親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將於明年5月18日訪問意大利北部城市維羅納。該教區主教彭皮里(Domenico Pompili)11月25日在主教府舉行記者會,宣布了這項消息。教宗此行適逢維羅納主保聖柴諾(San Zeno)過世1650年,以及該城市在圓形競技場舉行和平盛會。屆時這個和平聚會將是教宗當天出席的首項活動。

這是教宗方濟各首次訪問意大利威尼托大區,此前聖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曾分別於1988年和2006年到訪此地。貝爾格里奧教宗本次牧靈訪問的主題是「正義與和平必彼此相親」,選自《聖詠》第85篇。教宗將在午餐時間探望蒙托里奧監獄的服刑人,下午在本特戈蒂體育場主持彌撒。

彭皮里主教向本新聞網介紹教宗這次的行程,首先談到圓形競技場和平聚會。他指出,「值此彷彿唯獨戰爭能發話的時刻,這個面向民間運動和所有為和平奮鬥的協會的聚會極其重要。另一個重點是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不僅可以談論和平,更有必要在這個方向上採取行動」。這個和平聚會將是個重要契機。

關於教宗對服刑人的探望,彭皮里主教解釋道:「監獄既是貧困也是孤獨的一種形式,教宗願與之相遇。儘管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其他的表達形式,但選擇探訪監獄,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在監獄環境內也經歷一種深層的危機。一連串的自殺事件使這危機變得更加悲哀,最後一起自殺事件恰好發生在幾天前。因此,教宗的探訪當然也是通過同桌共餐的舉動來給予鼓勵的時刻。」

至於在體育場的彌撒,彭皮里主教表示,「感恩祭成了全體教會參與的場合。顯然,沒有任何人會被維羅納教會排斥在外,因為感恩祭要向威尼托大區的所有現實開放」。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3年12月祈禱意向:為身心障礙者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3年12月意向

意向:請為身心障礙者祈禱

願他們成為社會關注的中心,相關機構能提供包容性的計畫,增強 他們的積極參與。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教宗方濟各取消前往杜拜參加第28屆聯合國氣候會議

圖片:Vatican Media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3年11月28日,聖座新聞室發布,儘管教宗的流感和呼吸道炎症及整體健康狀況有所改善,醫生要求教宗取消他計劃在未來幾天前往杜拜參加第28屆聯合國氣候會議。教宗方濟各非常遺憾地接受了醫生的建議,因此決定取消這次使徒之旅。該行程原定於12月1日至3日進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接受電腦掃描,排除肺炎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的身體狀況良好且穩定,沒有發燒,呼吸情況明顯改善。」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於11月27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如此介紹了教宗健康狀況的最新消息。

布魯尼證實:「教宗於25日下午在羅馬台伯島-傑梅利醫院接受電腦掃描(CT Scan),排除肺炎,但發現肺部有發炎的情況,以致造成呼吸略感困難。」布魯尼說:「為了更有效的治療,教宗正在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他最後解釋,「為了有助於教宗康復,原訂於這幾天進行的一些重要活動已推遲,好能保存所需的時間和體力。另外,依照他的身體現況所能承受的例行公事或較簡單的活動,則如常進行。」

26日主日,教宗在聖瑪爾大之家的小聖堂通過連線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以免他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露面時著涼。教宗念經前,向1萬2千名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和在家中通過連線參與的人說:「今天我無法在窗口露面,因為我有肺部發炎的這個問題。宣讀省思稿件的將是布拉伊達蒙席,他對稿件很熟悉,因為是他撰稿的,而且他總是做得很好!我很感謝你們的到場。」所以,當天講解福音的稿件由聖座國務院辦公室主任布拉伊達蒙席宣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福音是為所有人,不存在獲揀選的上等人

圖片:Vatican Media

基督的宣講是為了所有人,是「帶給每一個人的喜樂」。教宗方濟各11月22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再三重複這句話。教宗強調,福音具有「提升人性的力量」,那是「每個男女都應該得到的生命的滿全」,因為基督是為所有的人而降生、死亡並復活,「沒有一人被排除在外」。

在當天的要理講授中,教宗首先引用了他10年前撰寫的《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基督徒有責任向所有人宣講福音。宣講時與其擺出把新誡律強加於人的姿態,倒不如心懷與人分享喜樂的誠意,指出美的境界,邀請人們出席甘美的盛宴。教會成長並非取決於誘人入教,而是『靠吸引力』。」(14號)

「弟兄姊妹,我們要感受到要為福音的普遍終向服務;福音是面向所有人的。讓我們有能力走出自我、跨越所有界線,藉以顯得與眾不同。為作真實的宣講,宣講必須擺脫自私自利。我們也要有跨越所有界線的能力。」

教宗敦促基督徒「持開放態度、向外拓展,做個外向的人」。再者,耶穌在塵世旅途中不斷接近所有的人,福音記載的幾次相遇事跡也展現出這點。正是為了抵達所有的人,天主揀選了我們當中的一些人。

「聖經向我們展示出,每當天主召叫某個人、與某些人立定盟約時,標準始終是這一個:揀選某個人,好能到達其他人那裡。這是天主的準則、天主召叫的準則。」

那些蒙天主揀選的人,不僅「體驗到美好,也感受到蒙祂『揀選』的責任和重擔」。教宗解釋道,他們固然會「在自身的軟弱前、或在失去安全感時覺得氣餒」,但不可忘記天主要通過獲揀選的人去接近所有的人。

「最大的誘惑是把所領受的召叫當成一種特權。拜託,它不是。召叫不是一種特權,絕對不是。我們不能說,相較於他人而言我們享有特權。不,召叫是為了服務。天主揀選某個人,是為了愛每一個人,為了抵達人人身邊。」

此外,教宗也提醒,切莫「將基督信仰與文化、種族、體制混為一談」,因為這樣一來會讓信仰失去「其真正的大公性質,也就是為所有人的普世幅度」;不存在獲揀選的上等人。這就是普世性的願景。

教宗最後再次重申:「福音是為了每一個人的。」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第7屆世界窮人日彌撒:天主將要求我們為貧困的醜聞交帳

圖片:Vatican Media

貧困是個醜聞,我們應當遵照福音指示給基督徒的訊息來應對,即:實踐愛德、「分享食糧、使愛倍增」。教宗方濟各11月19日主日在聖伯多祿大殿為第7屆世界窮人日主持彌撒,在講道中如此表示。他呼籲眾人對抗多種形式的悲慘處境,對抗利己主義。「我們不能把上主的財富埋在地底下」,因為祂回來時將要求我們交帳。

教宗說:「讓我們想想我們世界的許多物質貧困、文化貧瘠、靈性匱乏。讓我們想想那些居住在我們城市受到傷害的人、變得隱形的窮人,他們在一個過於忙碌且分心的社會普遍冷漠中,痛苦的哀嚎被壓制下來。⋯⋯讓我們想想那些受壓迫的人、勞苦者、被邊緣化的人、戰爭受害者,以及冒著生命危險離鄉背井的人,想想那些三餐不繼、沒有工作、缺乏希望的人。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貧困,不是兩三個,是很多個。窮人為數眾多。」

當天約有5千人在聖伯多祿大殿參加禮儀,他們絕大多數的人每天忍受貧困之苦,尊嚴掃地,缺少基本的維生之道。教宗期勉眾人依循塔冷通的比喻行事(參閱:瑪廿五14-30),提出兩條當走之路。

第一條是「耶穌的旅途」:主人上路前叫來僕人,把自己的財產託付給他們;同樣地,主基督回到天父身邊前,把聖神的恩典託付給人們,讓每個人能推進主基督託付給自己的使命,在世上繼續祂的事業。教宗指出,耶穌並未私藏祂從天父那裡領受的財富,而是為了世人的益處加以善用(參閱:格後五21)。這便「激勵了祂回到天父身邊前的塵世之旅」。

塔冷通的比喻也提到,主人一旦回來,就會要求僕人交帳。這就引出第二條道路,即「我們的生命之旅」,世人為與耶穌相遇、為進入「永生福樂」所走的那條路。

「我們在人生中走的是哪條路呢?那條耶穌自我奉獻的路,或是自私自利的路?那條向他人伸手援助、獻出自己的路,或是那條攥緊手來握住更多、只為保護自己的路?塔冷通比喻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所能和機會,領受了『塔冷通』。請注意:我們不能被常聽見的話語所誤導:這並非個人才華,而是如同我們所說的,是上主的財富,也就是主基督離開我們、回到天父身邊前所留給我們的財富。」

耶穌留給世人的莫大財富是「上主的愛」,那是「我們生活的基石、我們旅途的力量」。正如塔冷通的比喻所指出的,現在輪到人們來選擇怎麼運用。

「我們可以讓我們所領受的加倍增長,為了愛他人讓生命成為愛的奉獻,還是我們被困在虛假的天主形象裡,出於恐懼把我們所領受的珍寶埋藏在地底下,只為自己著想。」

教宗由此邀請信眾自問:「我會以我的生命去冒險嗎?我會以我的信仰力量去冒險嗎?作為基督徒,我是否懂得冒險,或因恐懼或者膽怯而自我封閉?」

塔冷通的比喻有助於我們省思自己在人生旅途中抱持著何種態度。教宗表示,從上主那裡領受祂聖愛的人,蒙召「成為送給他人的禮物」,因為「我們如果不讓我們周圍的愛加倍增長,生命就會在黑暗中消耗殆盡;我們如果不促使所領受的塔冷通流通,生命就會被埋入地底下,彷彿早已死去一般(參閱:瑪廿五30)」。

教宗最後提醒道:「弟兄姊妹們,多少基督徒有如被埋在地底下;多少基督徒度的信仰生活就像被埋在地底下那樣。」基督徒蒙召分享耶穌所賜的財富:祂的聖愛、祂的慈悲、祂的憐憫、喜樂和希望。願每個人「依照各自所領受的恩典、託付於己的使命,努力促使愛德結出果實,關懷窮人」。

教區級第38屆普世青年節教宗文告:論望德,要喜樂 (羅馬人書12:12)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區層級的普世青年節將於2023年11月26日慶祝。教宗為此於本月14日發表文告,題名為《論望德,要喜樂》(羅12:12)。教宗表明,基督徒的望德絕非「簡單的樂觀心態」,而是明確知道天主臨在於我們中間。教宗提出了在黑暗時期積極維持望德的策略,並敦促青年把望德分享出去。

按此閱讀英語全文

絕望

「論望德,要喜樂」的主題選自《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教宗反省聖人這一席話,指出「青春時期充滿希望和夢想,得到很多美好事物的滋養,生活因而變得充實:受造界的燦爛、我們與朋友和摯愛的關係……以及許多其他事物」。

然而,我們生活在危機時代,「對於包括青年在內的很多人來說,希望似乎渺茫」。很多人「覺得自己彷彿被關在陰暗的監獄裡,看不見陽光」。教宗問到,在這樣的處境中,「我們如何感受到聖保祿所說的喜樂和望德呢?面對人類的悲劇,特別是無辜者的苦難,我們也會如同《聖詠》裡那樣祈禱,問上主:『為什麼?』」

通往望德之路

教宗在文告中提出了兩條在此困境中保持基督徒望德的道路。第一條是承認這「不是人類努力、天賦或技巧的成果」。「喜樂源自與基督的相遇。基督徒的喜樂來自天主本身,來自我們深知被祂所愛」。

「基督徒的望德既不是簡單的樂觀心態,也不是天真之人的安慰劑:這是紮根於愛德和信德的確信,相信天主絕不會遺棄我們,相信祂始終信守承諾:『縱使我應走過陰森的幽谷,我不怕凶險,因祢與我同在。』(詠廿三4)」

第二條在痛苦中維持望德的道路,是承認「我們也能成為天主解決問題的對策的一部分」。「我們依照天主的肖像和模樣受造,能成為祂愛的記號。這愛在看似絕望的處境中也能激發喜樂和望德。」

望德在分享中成長

領受了這份喜樂和望德,我們不能獨自享有。教宗勉勵青年,寫道:「守護那在你們內燃燒的小火苗,但同時也要把它奉獻出去:你們將會發現它越長越大!」「你們尤其要親近那些或許表面帶著笑容、內心卻暗自哭泣的朋友,他們缺乏望德。你們不要受到冷漠和個人主義的玷汙。」

教宗最後提醒眾人:「我們不能把基督徒的望德僅僅當做一種美好的感覺而私藏,因為望德注定是要給每一個人的。」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基督徒要喜樂地福傳,才能使人信服

圖片:Vatican Media

福音的宣講有賴於喜樂的態度。教宗方濟各11月15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如此表示。在頒布《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十週年之際,教宗從這道勸諭出發,繼續以傳教熱忱為主題的要理講授。

教宗指出,《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可歸納出四大重點,第一個便是喜樂。基督徒宣講的是耶穌,祂本身就是喜樂,所以宣講祂的人必須常懷喜樂。「這是因為一名不快樂的基督徒,悲傷、不知足的基督徒,或者更糟糕的是,一名怨聲載道、懷恨在心的基督徒,無法使人信服。這名基督徒雖然談論耶穌,但是沒有人相信他。⋯⋯我們必須注意我們的情緒。」

接著,教宗提到福音中兩名前往厄瑪烏的門徒,以及其他在最後晚餐廳看見復活主耶穌的門徒:他們由於歡喜,不敢信(參閱:路廿四41)。教宗重申,「與耶穌的相遇總是令你歡喜。如果這沒發生在你身上,就不是真正與耶穌相遇」。

遇見耶穌後,我們回到日常生活中,深知自己找到了眾所期待的寶藏。教宗指出,「福音今天也受人期待。當今的人與每個時代的人一樣,都需要福音」。即使是普遍抱持懷疑態度、世俗化,甚至是不給宗教意識留空間的社會,也需要耶穌。「這是宣講耶穌的大好時機。」

與耶穌的相遇讓人擺脫憂傷,不再感到內心空虛。與耶穌在一起,喜樂源源不絕地流出。因此,教宗邀請所有的人更新與耶穌的相遇,並且再次強調,如果有人感受不到喜樂,就該反省自己是否找到了耶穌。

教宗最後總結道:「今天我們每一個人要花一點時間,省思說:『耶穌,祢在我內。我渴望每天與祢相遇。祢是真人,不是一個概念。祢是旅途的友伴,不是一項計劃。祢是解決許多問題的天主聖愛。祢是福傳的起點。祢,耶穌,祢是喜樂的泉源。』」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第28屆聯合國氣候會議呼籲:繼續走生態皈依的道路

教宗方濟各在11月12日主日誦念《三鐘經》後,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友們提及兩年前開啟的“願祢受讚頌行動平台”(Laudato Si’Action Platform),同時也邀請人們為即將召開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祈禱。

教宗說:「兩年前,啟動了『願祢受讚頌行動平台』。我感謝那些加入這倡議的人們並鼓勵人們繼續走生態皈依的道路。為此,讓我們為在迪拜即將召開的第28屆氣候大會祈禱。」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聯酋杜拜舉行,世界領導人將齊聚一堂,為協商在限制全球氣溫上升和考慮氣候變化相關影響的政策。教宗將出席大會並在12月2日向大會發表演說。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杜拜出席第28屆聯合國氣候會議行程公布

教宗方濟各訪問杜拜時,將在第28屆聯合國氣候會議上發表一篇講話,並且進行多場不公開的雙邊會晤。聖座新聞室11月9日公布了教宗12月1日至3日在迪拜出席氣候變化大會的正式行程。

12月1日週五

早上11時30分,教宗專機將從羅馬達芬奇國際機場(Roma/Fiumicino)起飛,預計將於迪拜時間晚上8時25分抵達世界中心機場(Dubai/World Central)。屆時,歡迎教宗的儀式將在機場舉行。

12月2日週六

教宗將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28屆會議。當天上午10時,教宗要在與會的多國領導人前發表講話;從上午10時30分起,預計要進行多場不公開的雙邊會晤。下午場的會晤從3時30分開始。

12月3日主日

教宗將於上午9時在杜拜世博城為「信仰館」(Faith Pavilion)主持啟用典禮。第28屆聯合國氣候會議的信仰館有六大宗旨:第一、激勵宗教和宗教領袖發揮力量,投身於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第二、藉由量化指標和監督機制,展現出宗教機構和團體為緩解氣候變化的具體行動;第三、促進宗教領袖同心協力為氣候採取行動的全球盟友關係;第四、鼓勵宗教領袖參與政治對話,在政界代表團中啟發有關氣候的雄心壯志;第五、在為氣候行動呼籲後,促成歷史性的共識;第六、促使第28屆聯合國氣候會議宗教界與會者的集體行動協調一致並發揮出最大效果。在這個機會上,教宗將發表一篇致詞。

主日上午10時30分,教宗將前往杜拜世界中心國際機場。在歡送儀式後,教宗專機預計於上午10時45分啟程返回羅馬,並在羅馬時間下午2時40分降落在達芬奇機場。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