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已亡節:教宗方濟各在靜默中追思亡者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11月2日追思已亡節上午,教宗方濟各前往羅馬勞倫蒂諾(Laurentino)公墓,在那裡主持彌撒,紀念亡者。在彌撒前,教宗來到一座「天使花園」靜默祈禱,那是一塊大約600平方米的綠色地帶,獻給那些因中斷妊娠而未曾出生的胎兒。「為失去孩子的人祈禱」是教宗11月份的祈禱意向。

教宗在彌撒講道時刻,低下頭,在靜默中為亡者祈禱。教宗誦念祈禱詞:

「主啊!我們塵世的生活如同一縷氣息,請教導我們數算自己的年歲,賞賜我們心靈的智慧,讓我們在面對死亡時並非歸於泯滅,而是一道邁向永生的門檻。之後,教宗降福了在場的所有人,並為亡者祈禱,祈求天主安慰那些遭受離別痛苦的人。」

最後,教宗接見了「希望之火」(Scintille di speranza)團體的成員,這是一個由母親們組成的團體,她們因不同的原因失去了自己孩子。她們將一條白色的圍巾送給教宗並表示:「這是我們對教宗的擁抱,也象徵著我們的孩子對教宗的擁抱,並感謝教宗的親臨,這是一個愛的見證,通過愛的途徑,更能接近我們的孩子。」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宣布擢升21位新樞機:呈現教會的普世面容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候任樞機來自世界各地區,他們包括:伊朗、日本、菲律賓、科特迪瓦、阿爾及利亞等等。他們將於今年12月8日聖母無染原罪始胎瞻禮被教宗擢升為樞機。2024年10月6日中午,教宗方濟各誦唸《三鐘經》後,從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宣讀了新樞機的名單。

教宗說:「他們的背景體現了教會的普世性。教會不斷向世上所有人宣講天主的慈愛。再者,他們要融入羅馬教區,這展現出伯多祿聖座與遍布世界的地方教會之間緊密相連的關係。」

候任樞機

在公布名單的同時,教宗也宣布雷納(Baldassare Reina)主教成為他在羅馬教區的新任代理主教,接替德多納蒂斯(Angelo De Donatis)樞機的職務。今年4月6日,教宗已任命德多納蒂斯樞機為聖座聖赦院院長;雷納主教至今擔任教宗羅馬教區副代理主教一職。

從準樞機的年齡來看,年歲最長的是99歲的聖座大使阿切爾比(Angelo Acerbi)總主教,年紀最輕的則是僅44歲的拜丘克(Mykola Bychok)主教。

聖座部會的準樞機有三位,首先是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副秘書長、願祢受讚頌莊園及願祢受讚頌高等培育中心主任兼教宗方濟各直接聯絡人巴喬(Fabio Baggio)神父;其次是現年51歲的立陶宛籍馬克里卡斯(Rolandas Makrickas)總主教,他於2021獲任命為宗座聖母大殿特別專員,現在是該大殿的助理總鐸;第三位,也是最後一位聖座部會準樞機,是印度籍的科瓦卡德(George Koovakad)蒙席,他負責教宗旅行的行程安排已有四年。

另一個重點是道明會士拉德克利夫(Timothy Radcliffe)神父的獲選。在教宗方濟各的授意下,這位知名神學家連續兩年擔任世界主教會議會前避靜的講道神師。他以默想的深度、創新和效果著稱,將於2025年8月年滿80歲。

充實樞機團

前一次擢升樞機的御前會議於2023年9月30日舉行。貝爾格里奧教宗至今已晉升了142位樞機,其中113人有投票權。新公布的21位準樞機當中,只有阿切爾比沒有投票權:其中有12位來自歐洲、6位來自美洲、2位來自亞洲、一位來自非洲。今年12月8日起,樞機團預計將有256位成員,其中141人有投票權、115人因年逾八旬而免除選舉職責。

候任樞機名單

以下是候任樞機的完整名單:

阿爾切比總主教
Angelo Acerbi
宗座大使

卡斯蒂略總主教
Carlos Gustavo Castillo Mattasoglio
秘魯利馬總教區

博卡利克總主教
Vicente Bokalic Iglic
阿根廷首席主教、聖地亞哥德爾埃斯特羅總教區
遣使會士

卡夫雷拉總主教
Cabrera Gerardo Cabrera Herrera
厄瓜多爾瓜亞基爾總教區卡夫雷拉總主教
方濟各小兄弟會士

喬馬利總主教
Fernando Natalio Chomalí Garib
智利聖地亞哥總教區

菊地功總主教
Tarcisio Isao Kikuchi
日本東京總教區/國際明愛會主席
聖言會士

維爾吉利奧主教
Pablo Virgilio Siongco David
菲律賓加洛坎教區

涅梅特總主教
Ladislav Niemet
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斯梅代雷沃總教區
聖言會士

斯彭格勒總主教
Jaime Spengler
巴西阿雷格里港總教區
方濟各小兄弟會士

貝斯總主教
Ignace Bessi Dogbo
科特迪瓦阿比讓總教區

韋斯科總主教
Jean-Paul Vesco
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總教區
道明會士

多明我·巴塔利亞總主教
Domenico Battaglia
那不勒斯總教區
(因印尼休庫爾主教在10月份婉拒樞機銜後,
教宗於2024年11月4日在新樞機名單上
新加入多明我·巴塔利亞總主教)

馬蒂厄總主教
Dominique Joseph Mathieu
伊朗德黑蘭-伊斯法罕總教區
方濟各住院兄弟會士

雷波萊總主教
Roberto Repole
意大利都靈總教區

雷納主教
Baldassare Reina
教宗羅馬教區新任代理

里奧總主教
Francis Leo
加拿大多倫多總教區

馬克里卡斯總主教
Rolandas Makrickas
宗座聖母大殿助理總鐸

拜丘克主教
Mykola Bychok
烏克蘭天主教東方禮墨爾本聖伯多祿和聖保祿教區
贖主會士;

拉德克利夫神父
Timothy Peter Joseph Radcliffe
神學家
道明會士

巴喬神父
Fabio Baggio
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副秘書長
聖嘉祿傳教會士

科瓦卡德神父
George Jacob Koovakad
聖座國務院教宗使徒之旅負責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4年11月祈禱意向:為失去孩子的人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4年11月意向

意向:請為失去孩子的人祈禱

祈願所有為失去子女而悲慟的父母能在團體中找到支持,並從護慰者聖神那裡獲得內心的安寧。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教宗公開接見:堅振聖事不是「臨終的傅油」,而是積極生活的開始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為即將來臨的禧年設立了一個「美好的目標」,勉勵信徒「清除因慣性和懈怠而積聚的灰塵,像奧運會的火炬手一樣,成為聖神之火的攜帶者。」2024年10月30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方濟各繼續「反思聖神通過聖事在教會生活中的臨在和行動,特別講解了堅振聖事,即聖神的聖事」,勉勵眾人在禧年之際重燃這一恩典的火焰。

教宗說:「堅振聖事在實踐上不應該淪為『臨終的傅油』,即『離開』教會的聖事,而應成為積極參與教會生活的開始。」

運用聖神的抵押

我們每個人在領受「堅振和傅油」的同時,都獲得了聖保祿所說的「聖神的抵押」或「聖神的初果」。教宗提醒我們:「讓這些初果結出豐碩果實。我們必須運用這一抵押,品嘗這些初果,而不是將所得的神恩和塔冷通埋藏於地下。」

為教會的使命奉獻

在要理講授中,教宗解釋了堅振聖事的起源,並指出「在新約中,除水的洗禮外,還有覆手禮,其目的是通過一種可見而超凡方式傳遞聖神,其效果類似於五旬節聖神降臨於宗徒。他引用意大利主教團的《成人要理》,指出堅振聖事強化了與基督和教會的洗禮性結合,並奉獻於先知、王權和司祭的使命,此外傳遞了聖神豐沛的恩典。

見證的聖事

教宗再次引用意大利主教團《成人要理》指出:「如果洗禮是誕生的聖事,那麼堅振則是成長的聖事,也就是見證的聖事,與基督徒生活的成熟,密切相關。」教宗承認:「這在今天的教會中似乎是一個看似難以達成的目標,因為許多青年和成年人在領受堅振後就疏遠教會,但他鼓勵大家繼續努力追求這一目標。」

教宗說:「人們常說這是告別的聖事,因為年輕人領受堅振後便會離開,直到婚禮時才會再回來。人們是這樣說的……但我們必須讓堅振成為一種參與的奉獻,積極參與教會生活的奉獻。」

平信徒在堅振聖事準備中的角色

最後,教宗建議在堅振聖事的準備過程中,那些「曾與基督有過個人相遇並通過堅振真實體驗到聖神的平信徒,應當提供幫助」。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第十六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第二會期】:教宗方濟各發表最後致詞

圖片:synod.va

2024年10月26日晚上,在第十六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常務大會第二會期第17場次全體大會上,教宗方濟各於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向大會成員發表最後致詞。以下是由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恭譯的中文致詞全文: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在這份《最終文件》中,我們彙集了這三年來聆聽天主子民的成果,好能深刻理解如何 在這個時代成為一個「共議性的教會」,一個聆聽聖神的教會。每章開頭的聖經引文以 復活的主的行動和言語來提示該章的內容,因為祂召叫我們,首先以我們的生活,其次 以言語,為祂的福音作證。

我們表決通過的《文件》是一份三重的禮物:

首先,對我來說,在以羅馬主教的身分召集天主的教會舉行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時,我深知我需要你們:各位主教,各位共議性的旅程的見證者。謝謝你們每一位!

我經常提醒自己,也提醒各位,羅馬主教也需要操練聆聽,應說:他渴望操練聆聽,好 能回應每天向他說話的天主聖言:「你要使你的弟兄姊妹堅定不移……。餵養我的羊群。」

正如你們所知,我的任務是守護並促進聖巴西略所教導的和諧,就是聖神在天主的教會內、以及在教會之間,持續散播的和諧。儘管在邁向天主國的旅程中,歷經千辛萬苦、緊張和分歧,但正如依撒意亞先知邀請我們想像的,在天主的國完全彰顯那一日,天主 為萬民擺設了肥甘的盛宴。眾人都希望不會有人被遺漏:所有的國家民族,沒有任何人缺席!關鍵字是「和諧」,這正是聖神的奇妙作為。聖神第一次大顯大能是在五旬節的早晨,祂調和了所有不同的語言。這是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所教導的,教會「有如一 件聖事」,成為我們所盼望的天主的標記和工具;天主早已備妥筵席,正等待著我們。透過聖神,祂的恩寵在每個人心中輕吐愛語。我們的責任是將聖神俯首帖耳所說的語大聲說出來,而不是妨礙祂;我們應該敞開大門,而不是築起高牆。當教會中的男女信友 一旦開始築牆,就會傷害和諧。每個人都受邀進入天主的國!我們不應該成為「恩寵的分施者」,自以為擁有寶藏,卻束縛我們慈悲天主的雙手。各位要記住,我們是以請求 寬恕、經驗到羞愧,並承認我們都需要天主的慈悲,來開始本屆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瑪德琳·德布雷爾(Madeleine Delbrêl)寫了一首詩。這位邊緣地區的神祕主義者在詩中勸勉說:「最重要的是,不要僵化」——僵化是一種罪,不時地會滲透到聖職人員或度 奉獻生活者的生活中。我想誦讀幾行她所寫的詩句,作為祈禱,她寫道:

「因為我想,你們可能已經受夠了那些總是

以司領的氣勢口口聲聲說要服務你們的人,

以老師的氣勢來與你們相識的人,

以運動規則來接觸你們的人,

以老夫老妻的愛來愛你們的人。

……

請讓我們過我們的生活,

別像一盤棋局,事事都需要計算,

別像一場比賽,事事都難以為繼,別像一個定理,

要我們絞盡腦汁,

而是像一個不散的筵席──彼此的相遇不斷更新,

像一場舞會, 像一支舞蹈,

在你們殷勤的懷抱中、 在充滿宇宙愛的樂聲中。」

這些詩句可以成為迎接《最終文件》的背景音樂。基於共議性的旅程的成果,目前已經有了一些決定,未來還將陸續作出決定。

在這個充斥戰爭的時代,我們必須成為和平的見證者,甚至需要學習如何在和諧共處中活出我們的差別。

為此,我無意再發表宗座勸諭,因為我們所批准的文件已經足夠了。《最終文件》已有 十分具體的指引,足以成為各地方教會在其特定的地理環境與文化脈絡中的傳教使命指 南。這正是我決定立即向大家公布《文件》的原因,也是我認為應當出版,以便所有人 都能及時閱讀的原因。藉此,我希望肯定這段共議性的旅程所成就的價值,並透過這份 《文件》將此價值傳遞給所有聖潔而忠信的天主子民。

關於《文件》中所指出的教會生活的某些面向,以及委託十個「研究小組」自由討論並 向我提出建議的議題,恐怕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以便做出攸關整個教會的決定。我將繼 續聆聽主教們以及託付給他們的各個教會。

這並不是將決定無限期地延後,而是以符合共議性的風格來行使伯多祿的牧職:經由聆 聽、召集、辨明、決定和評估來完成。在這趟旅程中,我們需要時不時停下來、靜默和祈禱,並且仍然要在一起一點一滴地學習。聖神召叫我們並支持我們繼續這學習的進 程,並視之為一個持續轉變的進程。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總祕書處和教廷的所有部會協助我完成這項任務。

這份《文件》以多樣的表達方式,送給全體忠信的天主子民。但顯然,並非每個人都會 去閱讀。所以主要還是需要仰賴你們,以及其他眾人,使各地方教會能接受文件的內容。如果沒有親身經驗的見證,這文件內容的價值將失色不少。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我們所經驗的是一份不能私藏的禮物。《最終文件》反映出我們的 經驗──此經驗帶給予我們一股動力及勇氣去作此見證:在差異中不彼此譴責、攜手同 行是可能的。

我們來自世界各個不同的角落,有些地區飽受暴力、貧窮與冷漠的摧殘。我們抱著那不 令人蒙羞的希望,在傾注於我們心內的天主的愛中合而為一,我們不應僅止於夢想和 平,更要致力於付諸實行;也許毋須多談共議精神,因為透過不斷地聆聽、交談與和好,和平自便會實現。為了完成傳教使命,共議性的教會需將言詞化為行動。這是我們 當行的道路。

這一切都是聖神的恩賜:是祂成就了和諧,因為祂本身就是和諧。聖巴西略對此有很美的神學闡述,若有機會,你們可以閱讀他的《聖神論》。聖神就是和諧。弟兄姊妹們, 願我們離開此大廳時,和諧仍能延續,並願復活主的氣息幫助我們分享所領受的恩賜。

請各位記住──瑪德琳·德布雷爾所說的話──「有些地方有聖神的氣息,但只有一位聖神在所有地方噓氣。」

我要感謝在場的每一位,也讓我們彼此道謝。感謝格雷奇(Mario Grech)樞機和霍勒利 希(Jean-Claude Hollerich)樞機所承擔的工作,感謝兩位祕書,娜塔莉 (Nathalie Becquart)修女和聖馬蒂(San Martín)神父──你們做得真好!──還有巴托基奧 (Riccardo Battocchio)神父和科斯大(Giacomo Costa)神父,對我們協助良多!感謝所 有的幕後工作人員,沒有他們,這一切不可能實現。

非常感謝你們!願主降福你們。讓我們彼此代禱。謝謝!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閉幕彌撒:成為行走的教會,分享福音的喜樂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我們不需要一個坐視不顧的教會,而需要一個如同盲人巴爾提買那樣的教會,扔下心灰意冷的外衣,將自己的盲目託付於上主,站起來,跟隨祂且與祂同行,傾聽世界的呼聲,弄髒雙手去服事上主,將福音的喜樂帶到世界的每個角落。」這是教宗方濟各為同道偕行的教會描述的圖像。教宗於2024年10月27日主日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感恩祭,為第16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落下帷幕。

以下是教宗彌撒講道的全文:

福音向我們介紹了巴爾提買,一個被迫在路邊乞討的盲人,一個被拋棄、毫無希望的人。然而,當他聽到耶穌經過時,便開始向祂呼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大聲呼喊自己的痛苦,向耶穌表達自己重見光明的願望。當所有人被他的聲音打擾而責備他時,耶穌卻停下腳步。因為天主總是聆聽窮人的呼聲,在祂面前,沒有任何痛苦的呼喊會被忽視。

今天,在本屆世界主教會議結束之際,心懷我們所能共同分享的感恩之情,讓我們停下來反思這位盲人身上發生的事:起初,「他坐在路邊乞討」(谷十46),而最後,在耶穌的召喚下,他重獲視力,「在路上跟著耶穌去了」(谷十52)。

福音告訴我們關於巴爾提買的第一件事,是他坐在那裡乞討。他的姿態是典型的一個被困在自己痛苦中的人,坐在路邊,彷彿除了等著逾越節經過耶里哥城的朝聖者施捨,什麼也做不了。然而,正如我們所知,真正的生活,不能坐在原地:活著就要一直在前進,踏上旅程,擁有夢想,作計劃,向未來敞開心懷。盲人巴爾提買也代表著我們內心的盲目,這盲目阻礙我們,讓我們坐在遠處,使我們停滯不前,徘徊在人生的邊緣,失去希望。

這能讓我們除了思考個人的生活,也反思我們如何作為上主的教會。在前行的道路上,有許多事情能使我們變得盲目,無法認出上主的臨在,也沒有準備好面對現實的挑戰,有時甚至不知道如何回應那些向我們發出呼聲的諸多問題,就像巴爾提買向耶穌的呼喊。然而,面對今日男男女女的問題、當代的挑戰、福傳的緊迫,以及人類的許多創傷,弟兄姐妹們,我們不能坐在原地。一個坐著的教會,幾乎是在不知不覺中退出了生活,把自己局限在現實的邊緣,這樣的教會就有可能陷入盲目,沈浸在自己的困窘中。如果我們仍然坐視不理,就會繼續看不到我們牧靈的緊迫性,以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諸多問題。讓我們祈求上主賜給我們聖神,使我們不要坐在我們的盲目中,盲目能喚來世俗,世俗能喚來安逸,安逸能喚來封閉的心。請不要坐在我們的盲目中。

相反,我們要記住:上主會經過,上主每天都經過,上主總是經過並停下腳步,關照我們的盲目。我呢,我聽到祂在經過嗎?我能夠聽到上主的腳步聲嗎?上主經過時,我能分辨出嗎?若世界主教會議推動我們成為如巴爾提買般的教會,那將是美好的:一個門徒的團體,聽到上主經過時,會感受到救恩的震撼,被福音的力量喚醒,開始向祂呼喊。要這樣做,聆聽世上所有的女人和所有的男人的呼聲:那些渴望發現福音喜樂和那些疏遠的人的呼聲;那些冷漠者無聲的呼聲;那些受苦者、貧困者、邊緣人的呼聲、被工作奴役的兒童、他們在世界許多地區因工作而被奴役;聆聽破碎的聲音,聆聽那些甚至不再有氣力向天主呼喊的人們的破碎聲音,因為他們已無力發聲或心灰意冷。我們不需要一個坐視不顧的教會,而需要一個傾聽世界呼聲的教會,我這樣說,也許有人會反感,我們需要一個不怕弄髒雙手去服事上主的教會。

接著,讓我們來看第二個方面:如果說起初巴爾提買是坐著的,我們看到,他最終“在路上跟著耶穌去了”。這是福音典型的表達方式,意思是他成了耶穌的門徒,跟隨了祂。事實上,在他向耶穌呼喊之後,耶穌停下來,將他叫過來。巴爾提買從坐著到跳起來,隨即重見光明。現在,他能夠看見上主,認出天主在自己生命中的作為,終於能跟在祂後面行走。我們也如此,弟兄姐妹們,當我們停滯不前、安於現狀時,當我們作為教會找不到重新站起來繼續前行的力量、勇氣和膽識,以及必要的開誠布公時,請記住,我們總要回歸上主,回歸福音。回歸上主,回歸福音。每當上主經過時,我們必須總是且重新聆聽祂的召喚,這召喚讓我們重新站起來,帶我們走出盲目。然後,我們再次跟隨祂,與祂一同前行。

我要強調的是,福音説巴爾提買“在路上跟著耶穌去了”。這是同道偕行教會的一個形象:上主召叫我們,當我們坐著或跌倒時,祂扶起我們,賜給我們新的視力,使我們在福音的光照下看見世界的不安和痛苦。如此一來,我們仰賴上主重新站立,我們體驗到“在路上跟著耶穌去了”的喜悅。跟隨上主是在路上跟隨祂,不是關閉在我們的安逸中跟隨祂,不是在我們想法的迷宮中跟隨祂:是在路上跟隨祂。我們要始終牢記:不要獨自或按照世俗的準則行走,而要在路上一同跟隨祂,與祂同行。

弟兄姐妹們:我們不要一個坐著的教會,要一個站立的教會。不要一個不作聲的教會,要一個聆聽人類呼聲的教會。不要一個瞎眼的教會,要一個被基督光照的教會,將福音之光帶給他人。不要一個靜止不動的教會,要一個傳教的教會,在世界的道路上與主同行。

今天,當我們為共同走過的路,向天主感恩的時候,我們可看到並敬仰經過精心修復的聖伯多祿古老座椅的聖髑。懷著信仰的驚嘆來默觀它,我們要牢記這是愛的座椅、合一的座椅、慈悲的座椅,正如耶穌吩咐伯多祿宗徒那樣,不是統治他人,而是在愛德中服事他人。欣賞這座如今比以往更加輝煌壯觀的貝尼尼華蓋時,我們會重新發現它勾勒了整個大殿的真正焦點,即聖神的光榮。這便是同道偕行的教會:一個以聖神恩典為首席地位的團體,聖神使我們在基督內成為兄弟姐妹,並將我們引向祂。

弟兄姐妹們,我們要滿懷信心地繼續一起行走的旅程。今天,天主聖言也在對我們重復那對巴爾提買所說的:「放心!起來!祂叫你呢!」 我聽到在叫我嗎?這是應詢問自己的問題。我聽到在叫我嗎?我是否感到虛弱,無法站起來?我是否請求幫助?請扔下我們心灰意冷的外衣,將我們的盲目交托給上主。我們要站起來,帶著福音的喜樂,將它帶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勉勵世界主教會議的年輕與會者:你們要繼續前行

隨著以同道偕行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即將結束,教宗方濟各向年輕的與會者發表視頻訊息。

在視頻中,教宗把年輕人比作水。他說:「當水流動時,這是件好事,但水要是停止不動,結果就會很糟糕。」教宗提醒:「正如死水會被小生物污染一樣,疲倦的青年是首先被腐蝕的人。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教宗鼓勵他們要保持前進的步伐,懷著勇氣和喜樂繼續前進。」

世界主教會議中的年輕人

本屆世界主教會議有368位與會成員有投票權。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從樞機、神學家到教授和大學生。

其中,主教成員有272位,非主教成員96位。有相當數量的與會者是平信徒,其中最年輕的兩位與會者只有20歲出頭。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頒布第四道通諭《祂愛了我們》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教宗方濟各頒布第四道通諭,全篇論述對耶穌聖心的敬禮。新通諭的標題是《祂愛了我們》(Dilexit nos),論述「耶穌基督聖心的人性和天主性的愛」。

1673年,耶穌首次將自己的聖心顯示給聖女瑪加利大(Margherita Maria Alacoque),此事件距今已有350年。對這個事件的慶祝活動於2023年12月27日開始,將於2025年6月27日結束。教宗方濟各這道關於敬禮耶穌聖心的通諭,正值舉行這項慶祝活動的期間發表。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按此閱讀英語全文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以下是通諭撮要:

「聖保祿論及基督說,‘祂愛了我們’(羅八37),為讓我們發覺任何事物‘都不能使我們’與這愛相隔絕(羅八39)。」

教宗方濟各題為《祂愛了我們》的第四道通諭以這句話開始,專門論述耶穌基督聖心在人性和神性上的愛。“祂敞開的心先於我們並無條件地等待我們,沒有任何前提就能愛我們,為我們提供祂的友誼:祂先愛了我們(參閱:若壹四10)。藉著耶穌,“我們認識了,且相信了天主對我們所懷的愛”(若壹四16)”(1)。

回歸內心的重要性

這道關於敬禮耶穌聖心的通諭分五章,正如教宗方濟各今年6月5日所宣布的,這份文件“收錄對過往的訓導文件和可追溯到聖經的漫長歷史的珍貴省思,以便今天向整個教會重新提出這充滿靈性美妙的敬禮”。第一章論“內心的重要性”。教宗解釋,這是因為在一個我們受誘惑“成為貪得無厭的消費者”的世界中,需要“回歸內心”(2)。

耶穌的舉動和話語

第二章論基督愛的舉動和話語。耶穌在祂的舉動中將我們當作朋友,顯示天主的“親近、憐憫和溫柔”。耶穌的目光顯示“祂全神關注人”及其痛苦。他最有說服力的愛的話語,乃是祂為朋友拉匝祿哭泣並在橄欖園經歷了極度的痛苦後,“被釘在十字架上”,明知自己慘遭殺害也是出自“蒙受祂如此愛的人之手”(46)。

耶穌聖心是福音的概述

隨後的第三章“這就是祂如此愛了的心”,教宗表明基督的心包含“三重愛”:祂肉身的敏銳之心,以及“人性和神性上的雙重聖愛”(66),我們在這愛中找到“有限中的無限”(64)。教宗方濟各呼籲重振對基督聖心的敬禮,這也是為對抗社會中存在的一種“‘無實質內容的靈修’的新表現”(87)。面對“團體和牧人只專注於外在活動、與福音無緣的結構改革、糾纏不休的組織、塵世計劃、世俗化的反思”,以及“有時強求加給所有人”的建議(88),我們需要回到“福音的具體概述”(90)。

聖人和聖女滿溢那“能解渴”的愛

第四章“解渴的愛”,教宗引述教會的幾位教父的話,他們談論“耶穌被刺透的肋旁是聖神之水的源頭” ,能滿足我們對天主聖愛的渴求。聖奧斯定“開啟了敬禮聖心的道路,使之成為每個人與上主相遇的場所”(103)。 教宗提到,這被刺傷的肋旁漸漸“形成心的樣子”。教宗也列舉一些聖女,她們“講述自己與基督相遇的經驗,其特點是棲息在上主的心中”(110)。

在這些聖女中,有聖女瑪加利大(Margherita Maria Alacoque),350年前,耶穌將自己的聖心顯示給她,並對她說:“看這顆心多麽愛世人!”(121);有里修的聖女小德肋撒,她稱耶穌是“和我的心一起跳動的那一位”(134);還有聖女傅天娜(Faustina Kowalska),她對耶穌聖心的敬禮集中在“天主的慈悲”上。就連聖若望保祿二世也將“他對慈悲的省思與敬禮基督的聖心密切相連”(149)。

敬禮耶穌聖心要我們成為弟兄

第五章,也是最後一章“為愛而愛”,深入論述各種真正敬禮耶穌聖心的團體、社會及傳教幅度,在“將我們引向天父”的時刻,“邀請我們成為弟兄姐妹”(163)。的確,“愛弟兄”是“我們為了以愛報愛而能給予他的最大舉動”(167)。回顧靈修的歷史,教宗提到聖富高(San Charles de Foucauld)的傳教辛勞使他成為“普世的兄弟”。他“讓基督的聖心塑造自己,願意在他兄弟情誼的心中接納所有受苦的人類”(179)。

《通諭》再次提到聖若望保祿二世,這位教宗認為恭敬基督的聖心“必應具有教會本身的傳教行動”。因此,透過基督徒,“愛將傾注在人的心中,使基督的奧體教會得以建立,也能建設一個正義、和平及友愛的社會”(206)。聖保祿六世曾強調,我們需要“還是讓基督來征服的充滿愛的傳教士”(209)。

教宗方濟各的祈禱文

《通諭》以教宗方濟各的祈禱文作尾聲:“祈求主耶穌從祂的聖心為我們湧出活水的江河,醫治我們遭受的創傷,增強我們愛與服務的能力,促使我們學會共同邁向一個公正、團結及友愛的世界。讓這一切直到我們愉快地一起慶祝天國的盛宴。在那裡將有復活的基督,祂將以所敞開的聖心不斷射出的光芒,調和我們所有的差異。願基督永受讚美!”(220)。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此外,同一天,聖座傳播部編輯主任托爾涅利(Andrea Tornielli)在本新聞網上撰文,從耶穌聖心改變世界的視角作了省思。托爾涅利指出,教宗方濟各的這道通諭幫助我們了解基督愛我們的方式。以下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教宗方濟各在他的新通諭中寫道,“基督愛我們的方式是祂不想過多向我們解釋的事。祂在自己的行為中表現出來。注視祂的行為,我們就可發現祂如何對待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是希臘理性主義、後基督信仰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的子孫,今天又處於個人主義的液態文化中,我們要努力徹底明白基督信仰不可被降低為一種理論、一種哲學、一套道德規範,甚至是一連串的感性情緒。相反地,這信仰是與一個生活的基督相遇。

因此,了解祂愛我們的方式,也就是吸引我們和召叫我們的方式,與祂建立關係,這不能簡化為一種推理、一種可炫耀的文化認同,或是一本在需要時可參考的規則手冊。了解耶穌如何愛了我們與內心有關:這是一段有關行動、注視和話語的經歷;一段友誼的經歷,一個關於內心的問題。教宗寫道,“我就是我的心,因為這心使我有別於他人,使我體現出我的靈性身份,並使我與他人共融”。教宗建議,為能了解耶穌如何愛了我們,我們要“注視祂的行為”,也就是默想福音的場景,驚嘆在我們身邊不斷發生的福音事實,也許這些事是在我們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生。

注視祂的行為,我們會看到耶穌“全心關注人、人的憂慮和痛苦”。納匝肋人所提出的是“朋友彼此相融。祂來了,祂越過了所有的距離,祂親近我們,將之作為存在的最普通和最平常的事。事實上,祂有另一個名稱,那就是‘厄瑪奴耳’,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天主接近我們的生活,在我們當中生活。天主聖子道成肉身”,祂空虛自己,做了僕人,為了愛而犧牲自己的性命。

與基督信仰相遇,就是與基督的聖心相遇,那顆無法無動於衷的聖心以祂無限的慈愛擁抱我們,邀請我們效法祂。恭敬耶穌聖心能帶來社會效應,因為這個在戰爭、社會經濟失衡、消費主義及反人性的科技使用中苟延殘喘的世界,“可從內心開始改變”。如此一來,《祂愛了我們》這道通諭就是解讀教宗全部牧職的一把鑰匙。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邀請聖神守護自己的婚姻及兒女

圖片:Vatican Media

婚姻需要聖神的扶持,祂是恩典、是真正關鍵的施予者。「在聖神進入的地方,自我奉獻的能力就會再次活力充沛」。教宗方濟各10月23日在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如此提醒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眾。教宗繼續關於聖神的系列要理講授,當天著重於婚姻聖事。

聖神與家庭

教宗首先表示,他尤其要省思聖神對於家庭的教導。「聖神與婚姻會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可大了,或許是最關鍵的。我會試著解釋原因。」

教宗闡明,基督徒婚姻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一男一女奉獻自我的聖事。這就是「天主照自已的肖像造了一男一女」的初衷(參閱:創一27)。因此,在實現天主聖三這個愛的共融方面,夫妻是首要且最重要的元素。

組成相愛的結合

教宗強調,夫妻「應該組成第一人稱複數的『我們』」。他們站在彼此面前時,是「你」和「我」;而站在包括孩子在內的其他人面前時,則是「我們」。

教宗表明:「聽到母親對孩子說:『你父親和我』,以及聽到父親說:『你母親和我』,這有多麼美好,就像耶穌12歲那年聖母在聖殿找到他時說的那樣,宛如他們是一體的。」

聖父教宗接著沉痛指出,多少孩童因父母失和而倍感痛苦,以及當父母分離時,孩子遭受多大的衝擊。

誰也不會說,夫妻相親相愛是易如反掌的事,這在當今社會絕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教宗表示,「這是事物的真理,一如造物主對它們的構想,因此存在於它們的本質內」。

把家建在磐石上

隨後,教宗引用《瑪竇福音》中建築房屋的比喻(參閱:瑪七24-27):相較於把房子建在磐石上,在沙土上蓋房子當然比較簡單且迅速,但是「把婚姻建在沙土上的不幸後果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主要是子女付出代價」。

為此,教宗建議:「要是未婚夫妻在婚前準備時,除了法律、心理和道德性質的訊息以外,也加深『靈性』的準備工作,這不是件壞事。」

最後關於夫妻親密無間的關係,教宗提到一句意大利諺語:「夫妻之間連一根手指頭都容不下。」他強調,夫妻間其實有一根手指頭,那就是「天主的指頭」、聖神。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信德使我們脫離恐懼,死後並非一切都結束

圖片:Vatican Media

聖神以何種方式臨在於教會中並施展作為?教宗方濟各於10月16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以簡單的話語作了解釋,表明“聖神是賦予生命者”。教宗強調,這生命超越了死亡。“聖神住在我們內,祂就在我們內”。

在基督內成為天主的子女

教宗來到聖伯多祿廣場後,先隨著他的白色吉普車在朝聖信友們當中穿行,問候他們,然後開始要理講授。他首先回顧了引導教會深信聖神具有“完全的天主性”的旅程,然後論述“聖神賦予生命”的要理。

“在創世之初,天主藉著吹氣賜給亞當一個人性生命;從泥像中形成‘一個活人’(參閱:創二7)。現在,在新的創造中,聖神賜予基督徒新的生命,這是基督的生命、超性的生命,有天主子女的身分。”

永恆的生命

正如聖保祿宗徒所感嘆的那樣,“在基督耶穌內賜與生命之神的法律”,使我們獲得自由,“脫離了罪惡與死亡的法律”(參閱:羅八2)。

教宗於是說道:“所有這一切,對我們來說最大和最令人感到寬慰的消息在哪裡?是什麼呢?就是聖神賜予我們的生命是永恆的生命!信仰使我們脫離了恐懼,不再以為一切到此為止,不再認為對於宰制塵世的苦難和不公沒有任何救贖。”

對復活的信念

這位外邦人的宗徒還向我們保證,“那使基督從死者中復活的”,也必要藉那住在我們內的聖神,使我們“有死的身體復活”(同上參閱:八11)。因此,今天我們在感恩祭中說“我信聖神”時,就是表明聖神“是天主”,祂在我們內,賜予我們生命。

聖神同享天主的尊貴

回顧信友們的信仰旅程,教宗強調,在數個世紀的歷史進程中,“聖神的聖化和神化行動引導教會”明白“聖神完全的天主性”,正如公元381年的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所表明的,聖神“是主及賦予生命者,由聖父聖子所共發。祂和聖父聖子,同受欽崇,同享光榮,祂曾藉先知們發言”。

教宗說,我們如今在《信經》中仍然宣示的這段話旨在凸顯,聖神分享天主的“尊貴”,祂屬於造物主界,而非受造界。

由聖父及聖子

教宗提到,稱聖神應“與聖父聖子,同受欽崇,同享光榮”是聖巴西略最為上心的事,因為“聖神是主,是天主”。後來,拉丁教會在彌撒的《信經》中特別明確聖神由聖父及聖子所共發,使用了“及子”的表述。這個詞語引發了東方和西方教會之間的爭論和分裂。

教宗表示,這個問題“在兩個教會之間建立的對話氣氛中,已經失去了以往的嚴重性”,所應努力的是“如同一個‘可調和的分歧’原則,希望彼此完全接納”。

“我喜歡這樣說:‘可調和的分歧’。在基督信徒當中存在許多分歧:我是這個學派的,他是那個學派的;這人是新教徒,那人是……。重要的是,在一起行走的愛內,這些分歧得以調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