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為意大利青年主持祈禱守夜禮:恐懼要分享才會消失

(CNS photo/Remo Casilli, Reuters)

意大利各地約十萬名青年於今年復活節八日慶期週一傍晚齊聚在聖伯多祿廣場參加由教宗方濟各主持的祈禱守夜禮。這是新冠疫情爆發兩年以來首次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非彌撒大型聚會,主題為「跟隨我吧」(參閱:若廿一19)。

本活動由意大利主教團籌辦,多名青年分享他們經歷的考驗和信仰經驗,並得到教宗的鼓勵和降福。一個名叫阿莉切(Alice)的少女講述了她祖母過世的哀傷,以及她後來如何把悲痛轉化成給他人的禮物。另一個名叫索菲亞(Sofia)的少女吐露了她在新冠疫情封城期間的孤獨感,以及新朋友們如何引導她從不同的目光,即希望與喜樂的目光看待生活。

教宗方濟各向在場的意大利朝聖青年表示,他很高興在時隔兩年後終於能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這種大型活動。教宗回顧了2020年3月27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特殊祈禱時刻:當時大雨滂沱,教宗獨自一人在空蕩蕩的聖伯多祿廣場上懇求疫情早日結束;或許這些青年那時候也在家裡與家人一起在電視機前同心祈禱。

睽違兩年,聖伯多祿廣場再次洋溢著復活節的喜樂,教宗為此表示欣喜。與此同時,教宗也指出仍籠罩世界的烏雲:疫情尚未結束,東歐爆發了可怕的戰爭。教宗對在場的青年說:「往往是與你們的同年紀人付出最高昂的代價:不僅他們的生活遭到牽連、變得不安全,就連他們對未來的夢想都被踐踏。很多弟兄姊妹仍在等待逾越之光。」

接著,教宗反省了耶穌復活後在加里肋亞海顯現給門徒們的事跡(參閱:若廿一1-19)。教宗解釋道:「耶穌於聖週五被釘死後,眾門徒垂頭喪氣、覺得他們的夢想破滅。日出時分,門徒們坐在漁船上,看見岸邊有個人。若望—「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認出祂是復活主。」

教宗方濟各叮囑青年永不喪失希望,即使他們的夢想破滅,一切看似無法挽回。「生活有時會使我們受到嚴峻考驗,使我們觸碰到自身脆弱,讓我們感到赤裸裸、無能為力、孤立無援。在這段期間,你們多少次感到孤獨、遠離朋友?多少次感到害怕?不要覺得說出『我怕黑』是件丟臉的事。」

每個人都偶爾會感到恐懼。教宗鼓勵青年要跟自己信賴的人分享恐懼感。「恐懼必須見光。藏在黑暗中的恐懼一旦暴露在光明中,真理就會湧現。你們不要氣餒:你們如果害怕,就要把它放在光明中,這將對你們大有益處。」

教宗催促青年活出精彩的生命,說:「你們有人陪伴你們,你們要找到人來陪伴你們。但你們不要害怕生命,拜託!你們該害怕的是死亡、是靈魂的死亡、是未來的死亡、是心靈的封閉:你們該害怕的是這些。可是不要害怕生命:生命是美好的,生命要好好生活、要為他人付出。生命是與他人一起分享生活,而非自我封閉。」

教宗最後期勉青年在困難時刻轉向我們的母親、聖母瑪利亞。「願聖母瑪利亞,一個在差不多你們的年紀就領受天使報喜、因聖神懷孕的母親,能教導你們說出『主,我在這裡』,教導你們不要害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戰爭褻瀆並背叛復活的主

圖片:vatican.va

2022年4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再次譴責這些武裝攻擊是有辱天主的暴行。教宗邀請衆人祈求被釘十字架上的耶穌,獲得内心的平安和世界的和平。

教宗的講話從聖枝主日展開。他首先解釋道:「聖枝主日是聖週的開始,它紀念耶穌榮進耶路撒冷,耶穌作為默西亞受到歡迎。歡呼祂的人群期望耶穌作為一個強大的解放者帶來和平,或者是開啓一個社會正義的新時代。可是,耶穌並沒有如他們所願,而是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耶穌通過溫和及良善帶來和平,世間從來沒人如此做過。」

教宗解釋道:「天主的方式與世界的方式不同。耶穌沒有遵循武力和征服的世俗策略來實現和平,這樣的和平是虛假的,只不過是戰爭之間的暫時停火而已。相反,上主的和平遵循溫柔和十字架的道路,也就是為他人承擔起責任,就如同耶穌為了使我們獲得自由,承擔了我們的罪和死亡一樣。」

教宗繼續説道:「耶穌帶來的和平不會壓迫他人。它不是一個武裝的和平,相反,福音的武器是祈禱、溫柔、寬恕,以及對近人、對所有的近人自由地施予不求回報的愛,這就是天主的和平降臨於世界上的方式。在另一方面,不僅是現在的衝突,而且是所有的戰爭都代表著有辱天主的暴行,對復活之主的褻瀆和背叛,喜好以這個世界虛僞之神來取代耶穌良善的面容。一直以來,戰爭就是一種促成崇拜權力的人類行為。」

接著,教宗指出:「在逾越節來到之前,耶穌告訴祂的門徒不要煩惱或害怕。雖然世間的權勢會讓人死亡和毀滅,但基督的平安建立起歷史,它從每一個接納基督平安的人的心中開始。」於是,教宗表示:「我們期待復活節成為天主和人類真正的節日,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奉獻自己所獲得的和平已經分施給我們了。」

教宗在結束講話前,鼓勵在場信衆人說:「復活慶節是一個蒙受祝福的轉變時刻。願世人從世界之神轉向基督之神;從我們内心的貪婪轉向那讓我們獲得自由的仁愛中;從期盼武力能帶來和平,轉變成努力為耶穌的和平作具體的見證。」

最後,教宗邀請所有人把自己置於我們的和平之源、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那位身上,向祂祈求心靈的平安和世界的和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回顧在馬耳他的牧靈訪問及再次呼籲停止烏克蘭戰爭

圖片:vatican.va

2022年4月6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回顧了他在馬耳他的牧靈訪問。教宗再次引用聖史路加在《宗徒大事錄》裡的記述,指出保祿遭遇船難後,在馬耳他島受到「非常友善」的款待(參閱:宗廿八2)。教宗此行正是選擇了這句話作為格言,因為這番話「不僅為移民現象指示當走的道路」,更是普遍有助於「世界變得更友愛、更宜居」,從而拯救同在一艘船上的我們大家免於「船難」。

接著,教宗稱馬耳他是個關鍵地點,因為該國位於地中海中央,是不同民族與文化的交會處。「今天人們常談論『地緣政治』,但不幸的是,主流邏輯是各大強國為聲明自身利益而運用的策略邏輯,並拓展至經濟影響力、意識形態影響力或軍事影響力的領域。我們正在戰爭中看到這點」。

在此背景下,馬耳他代表了「弱小」、小國的權利和力量。這些國家雖然勢單力薄,但他們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深厚,應當推廣另一種邏輯:即「尊重和自由的邏輯、在差異中和睦共處的邏輯,並抵制強權的殖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們試圖為新的和平歷史奠定基礎,而不幸推進了強權你爭我奪的歷史舊事。在當前的烏克蘭戰事中,我們目睹了聯合國無所助益」。

教宗由此談到移民潮現象,以及他在馬耳他的最後一項活動:與眾多安置在若望廿三世接待中心的移民相聚。該機構由一名高齡九十幾歲的方濟各會會士帶領,他在使徒熱忱和關愛移民方面樹立了榜樣。教宗表示,當天做見證的移民分享了他們的經歷、夢想和盼望。教宗強調,每個移民都是獨一無二的,如同我們每個人一樣都有自己的「人性尊嚴、根基和文化」,攜帶著無盡的財富。這財富大過於接納移民所會帶來的各種問題。

關於接納移民的事,教宗闡明,「當然,接納工作要妥善安排和管理,而且首要之務是在國際層面一起規劃。因為移民潮現象不能縮減成緊急危難,卻是我們時代的記號。移民現象該當如此解讀和詮釋。它會變成衝突的記號或是和平的記號,取決於我們如何應對」。

為此,教宗讚許馬耳他是個「和平的工作坊」。該國「倘若從其根基汲取手足情誼、憐憫和團結的活力,便能實踐這項使命」。馬耳他人民在領受福音時也建立了這些價值觀,並能因著福音把這些價值觀發揚光大。

談到這次訪問的牧靈層面,教宗解釋說,他前往馬耳他是為了堅定當地居民的「信德與共融」。就福傳的角度,馬耳他也是個關鍵地點。為數眾多的司鐸、修會會士和平信徒從該國的兩個教區出發,把他們的基督信仰見證傳到世界各地。因此,教宗稱其訪問也帶有感恩和讚賞的意涵。然而,教宗坦言,「世俗化的風,以及立基於消費主義、新資本主義和相對主義的偽文化之風」也在馬耳他吹起。因此,這是個「新福傳的時節」。教宗在聖保祿岩洞的朝聖「有如在泉源汲水,好讓福音能在馬耳他帶著泉源的清新一湧而出,重振其民眾虔誠情操的偉大瑰寶」。教宗尤其在戈佐島的塔皮努聖母朝聖地舉行祈禱聚會時,感受到當地人的虔誠情操。

教宗說:「我在那裡感受到馬耳他人民跳躍的心,他們對其母親、聖母瑪利亞深信不疑。聖母始終引領我們回歸本質,回到為我們被釘十字架、死而復活的基督那裡,回到祂的慈愛內。聖母幫助我們從聖神那裡引火來重燃信德之火。聖神世世代代啟發人們喜樂地宣講福音,因為教會的喜樂在於福傳!」

教宗最後再次感謝馬耳他共和國總統、第一家庭,以及該國總理和民政當局的款待,並向各位主教、整個教會團體、志願者和所有以祈禱陪伴他此行的人表達感激之情。

此外,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再次以嚴厲的語氣談到在烏克蘭的「大屠殺」:「要讓這場戰爭結束,要讓武器消聲,要停止製造大量的死亡和毀滅!這是向上天發出的呼喊。」

教宗說:「最近關於烏克蘭戰爭的消息非但沒有帶來安慰和希望,反而證實新的暴行,如布恰大屠殺。殘暴越來越令人毛骨悚然,甚至對手無寸鐵的平民、婦女和兒童下手。這些無辜受害者的血向上天呼喊哀求:請讓這場戰爭結束,請讓武器消聲,請讓這大量的死亡和毀滅停下吧!」

接著,教宗邀請在場的衆人為停止戰爭祈禱。靜默片刻之後,教宗起身展示一面烏克蘭國旗,上面印有一個十字架,圍繞著十字架寫的烏克蘭文字是紀念2014年烏克蘭廣場革命。教宗拿著這面旗幟說:「昨天,正是從布恰人們給我帶來這面旗幟。這是來自戰爭、來自那飽受折磨的城市的旗幟。」

隨後,一些烏克蘭兒童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教宗的面前。其中最小的一個還在媽媽的懷中,最大的一位男孩拿著一幅圖畫,圖畫中有揮動的白手附在烏克蘭國旗上,一顆心靠近接納他們的意大利的國旗上方。最後,教宗提醒在場的衆人說:「讓我們向他們致意,並與他們一起祈禱。這些孩子不得不逃離家園,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家:這就是戰爭的後果,我們不要忘記他們,不要忘記烏克蘭人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詳情

烏克蘭資訊

教宗公開接見:老年可以是一個具有靈性活力的時期

圖片:vatican.va

「西默盎和亞納是把期待天主作為他們生命意義的兩位長者。他們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盼望看到『上主,默西亞』。」

教宗方濟各3月30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如此表示。從這兩位「充滿靈性活力的長者」身上,我們學到期待的忠實使感覺變得完善,但啓發他們的則是聖神。

教宗解釋:「在一種或另一種形式上,倘若老年令身體上的敏覺性減弱,在天主來到時,一種在期待中操練出的老年將更能察覺到祂的臨在。我們要謹記,基督徒的一種態度是等待上主的探訪,因為上主來到我們的生命中,啓發並邀請我們做得更好。聖奧斯定說:『天主經過時,我感到擔心。』『但你為何要擔心?』『我擔心沒有察覺到祂,就讓祂走了。』是聖神預備我們的靈性感覺,在上主探訪我們時能夠領會,就如祂對西默盎和亞納所作的那樣。」

「今天,我們比以往更需要一種具有活躍的靈性感覺的老年,能識別出天主的標記,甚至天主的記號,即耶穌。」教宗感嘆:「不幸的是,在培植青春永駐夢幻的當今社會,身體感官的刺激和沉於迷醉導致靈性感覺麻木,這是一種流行的綜合症,即使人們一般察覺不到。換言之,我們沒有意識到已經麻木,乃至内心感覺分辨不出天主的臨在或惡的存在。」

「麻木不仁讓你不會懂得同情,不會懂得憐憫,不會為做了壞事而感到羞愧或内疚……正是如此。麻木的靈性感覺混淆一切,使一個人在靈性上感覺不到這些。可以說,老年成了失去這種敏感性的首要的損失、首要的受害者。」

教宗補充道:「在一個特別流行對享樂持有敏覺性的社會中,對脆弱者的關心就會減少,一爭勝負的心態就會佔上風。這樣就會喪失敏覺性,失去我們人類在聖神推動下的運作。」

教宗警告:「如果包容的修辭是每一個政治演説的標準公式,那麽事實上在通常共處的實踐中,發生的情况則不同。推進一種社會溫馨的文化是那麽困難。我認為需要極力提倡人類兄弟情誼的精神好似一件收起不再穿的套裝,供人欣賞可以,但被收存在博物館内。」

「在社會溫馨與迫使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講述青春的隨波逐流思潮之間存在著一個偏差。但西默盎和亞納,以及聖經故事中感覺到聖神的其他長者則教導我們,為未來的世代作質樸的見證人。西默盎和亞納在耶穌聖嬰身上認出天主來探訪的確切標記,接受不是主角、只是見證人的事實。相反,想做主角的人在朝向老年完滿的行程上永遠不會成熟,最終還是膚淺的人。」

「這是膚淺者衆多的一代,他們不允許自己以聖神的敏感性來感受事物。但為什麽不允許呢?除了懶惰外,一部分是因為他們做不到:他們已經失去了敏覺性。當一個文明失去了對聖神的敏覺性,那會是險惡的。相反,若我們找到像西默盎和亞納這樣的長者,則是極美的事,他們保留了這種對聖神的敏覺性,能够明白不同的情况,就像這二位明白了擺在他們面前的情况,知道這是默西亞的彰顯。」

教宗最後解釋說:「西默盎和亞納沒有抱怨天主不在他們這一代人中道成肉身,而是在他們之後的世代。他們反而因能看到和宣講他們這一代人的經歷而受到感動和慰藉,因為他們這一代人沒有錯過時機或荒廢掉。這當是年長者在子孫談到他們時的感覺。一個開明的長者在辭別生命時,會將生命交給新的世代。這就是西默盎和亞納對生命的辭別。」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長者的信仰是一堂給青年生活的「要理課」

圖片:vatican.va

「我要宣揚上主的名,請讚頌我們的天主!祂是磐石,祂的作為完美無比;祂的行徑公平正直,祂是忠實無妄的天主,公義而又正直。」(申卅二3-4)據聖經記載,梅瑟高齡一百二十歲、快要走到應許之地且生命即將結束之際,謳唱了這首頌歌。教宗方濟各3月23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稱之為梅瑟的信仰宣認,藉以把他與忠信天主的經驗傳給後代子孫。教宗指出,能做到這點,乃是給青年的一大禮物。

教宗說:「親耳聽見他人講述自身有高峰、有低谷的種種信仰經歷,是不可取代的事。在書本中讀到、在電影裡看到、在互聯網上查到,這一切固然有用,但絕非同一回事。這傳遞是真正的傳統,由長者具體傳遞給青年!這如今非常欠缺,而且越來越匱乏。為什麼呢?因為這新的文明認為,年長者是該丟棄的物品,老人就該棄之不理。這很殘酷無情!事情不該如此。人與人之間的直接講述帶有任何溝通方式都無法取代的語調和方法。」

為此,教宗邀請眾人反省,今天我們是否重視長者餽贈的這份禮物。接著,教宗講述了他從祖父那裡領受的關於戰爭悲劇的生命見證。教宗說:「對戰爭的仇恨與憤怒,我是從我祖父那裡學到的。他經歷了1914年的皮亞韋戰役,並傳給我這份對戰爭的憤怒,因為他告訴我戰爭的苦難。這在書本或其它地方學不到。它要這麼學,要從祖父母傳遞給孫子孫女。」

這個由祖父母給孫子孫女的傳承是「民族的鮮活記憶」,是不可取代的。然而,教宗指出,今天有人試圖削弱這份傳承,甚至要「廢除歷史教學,視之為有關過時世界的膚淺信息,剝奪認識當下的資源」。此外,教宗也點出,信仰的傳遞往往「缺少『親身經歷』的熱忱」,因而缺乏吸引力。

教宗強調:「當然,生活經歷要轉化為見證,見證必須忠實。拿意識形態的模板來框架歷史,當然不忠實;硬把歷史套用在自己組織的宣傳來鼓吹,屬於不忠實;將歷史當成法庭,在其中譴責一切過往,令人覺得前途無望,這屬於不忠實。」就連福音在講述耶穌事跡時,也沒有隱藏艱難時刻,反倒恰恰以困境作為見證。因此,教宗請眾人自問,今天我們是否珍惜長者向青年傳遞的見證。

此外,教宗也提到,今天的要理班從天主聖言裡汲取豐富的養分,教導基督信仰的教理、道德和聖事,但是對於青年來說,少了一份對教會的認識,也就是要聆聽教會團體活出的信仰。「孩童在要理班學習天主聖言;但是教會從那些臨在於教室、全球資訊媒體的青年身上有所『學習』」。信仰的傳遞則必須通過梅瑟這首讚歌的方式。教宗表示,「倘若從入門起,在慕道之路上也培養起聆聽長者親身經驗的習慣,該有多美好!那些經驗是領受天主祝福的清晰宣認,我們必須加以守護;關於我們不忠的忠實見證,我們必須彌補並糾正我們的不忠」。

教宗最後總結道,長者藉著自身活出的信德之恩,在上主的引領下進入應許之地。「長者與青年攜手走進天主生命與愛的國度。」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為烏克蘭祈禱經文

2022年3月16日,教宗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為烏克蘭祈禱,懇切誦念那不勒斯總主教巴塔利亞撰寫的祈禱經文。以下是由禱詞全文,由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恭譯:

【廣東話】

國語】

教宗方濟各為烏克蘭祈禱經文
(由巴塔利亞總主教撰寫)

上主,求祢寬恕我們的戰爭。
主耶穌基督、天主子,
求祢垂憐我們罪人。
在基輔的砲火下誕生的主耶穌,
求祢垂憐我們。
在哈爾科夫的防空洞死於母親懷中的主耶穌,
求祢垂憐我們。
二十歲就被派往前線的主耶穌,
求祢垂憐我們。
主耶穌,在祢十字架的陰影下,
祢還是看到了武裝的手,
求祢垂憐我們。

如果我們眼見祢的手被鐵釘刺透仍不滿足,
還要繼續喝亡者被武器殘害而流下的血,
求祢寬恕我們。
如果祢為了守護而創造的這雙手,
成了死亡的工具,
求祢寬恕我們。
上主,如果我們繼續殘殺自己的弟兄,
求祢寬恕我們;
如果我們 像加音一樣,
繼續在自己的田裡拿石頭砸死亞伯爾,
求祢寬恕我們。
如果我們仍不厭其煩地為殘酷無情申辯,
如果我們以自己的痛苦
來合理化我們慘無人道的舉動,
求祢寬恕我們。

主,求祢寬恕我們的戰爭。
主,求祢寬恕我們的戰爭。

主耶穌基督、天主子,我們哀求祢。
求祢使加音停手!
求祢光照我們的良知,不要讓我們的目的得逞,
求祢不要讓我們為所欲為!

求祢阻止我們,主,求祢阻止我們!
當祢使加音停手之後,求祢也眷顧他!
他是我們的弟兄。
主啊,求祢終止暴力!
主,求祢阻止我們。

阿們。

(台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按此下載PDF文件檔

相關資訊

教宗公開接見:年長者的智慧是墮落惡習的屏障

圖片:vatican.va

2022年3月16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關於老年的主題。教宗闡明,對無憂無慮的青春而言,老年是一種資源。老年的智慧能看穿一味追求享受卻内心空虛的生活的騙局,更加關注使我們更有人情味的思想和情感。

在要理講授前誦讀的《創世紀》章節中,提及「上主見人在地上的罪惡重大,人心天天所思念的無非是邪惡;上主遂後悔在地上造了人」(六5-6)。教宗對此表示:「這段敘述令人震驚,乃至天主到了心中悲痛、決意消滅人類的地步。這個意念甚至與祂的慈悲是相互矛盾的,如果真的實現,以後就不再有墮落、暴力和不義的受害者了。」

教宗緊接著提出兩個問題:「對我們這些在邪惡面前無能為力,或被災難的預言家們嚇到、認為未曾出世會更好的人來説,有時不也是這樣的情況嗎?我們是否也該相信近期的某些理論,贊同人類是我們地球生命的進化禍害呢?」

教宗指出:「的確,我們處在令人感到困惑的相反的壓力下。一方面,我們對青春永在持樂觀主義,認為技術的卓越發展繪製出機器比人更有能力和更聰明的未來,它們將會治療我們的病痛並想出最佳的方案,讓我們不死。另一方面,我們的想象似乎越來越集中在將我們滅絕的大災難的描述上,就是可能會發生的原子戰爭。」

「『那個日子之後』,如果我們,即時日和人類仍然存留,一切都將會從零開始。摧毀一切,以便重新開始。我當然不願使發展進步的議題變得平庸,但似乎洪水滅世的象徵正在我們的無意識中贏得地盤。」

「在《聖經》的敘述中,使人類免於墮落和摧毀的是諾厄,他在衆人中是最年長者,是個義人。」教宗問道:「老年將會拯救世界嗎?我想知道:這話怎麽說?我們所論的僅是到了最終的悲劇時仍舊幸存,還是超越死亡的生命?」

耶穌論到諾厄的日子說:「那時,人們吃喝婚嫁,直到消滅了所有人的洪水來到的時刻。」教宗評論道:「吃喝婚嫁是一種正常生活的行為,如何是墮落呢?其實,耶穌所指的是,當人只限於享受生活,就會失去對墮落的感覺,活在逍遙自在中。這是接近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個實例。當你去做一件事,事情進行得緩慢,完成那個程序有些遲緩,我們經常會聽到:『如果你給我小費,我就加速這個進程。』多少次是這樣啊!『給我點什麽,我就會更向前進一步。』我們衆人都清楚這種做法。」

教宗强調:「墮落已經進入正常生活的型態,如此完全喪失了意識和價值。生活中的物品被消費和享受,而不擔心生活的精神品質,不照料共同家園的自然環境。操縱一切,不關心許多人所遭受的凌辱和沮喪,也不擔心毒害團體的邪惡。只要正常化生活能充滿『康樂』,我們就不願思索使正義和愛變得空洞的事物。『我很好! 我為何要思考問題,去想戰爭、人類的不幸、多少貧窮,以及多少邪惡啊?』」

教宗表明:「墮落源自於只顧自己的無憂無慮,遮蔽我們的良知,使我們不知不覺地成了同謀。正是老年人能够看穿”這種痴迷於享樂而內心空虛的正常化生活的騙局。敲響警鐘、發出警報的將是我們:『你們要當心,這是墮落,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這是年長者的智慧:今天為抵制墮落大有需要。新世代期待我們這些老年人、我們年長者先知性的話語,這話語能在這墮落、對墮落事物習以為常的世界外,向新願景敞開大門。」

教宗方濟各指明老年的意義,一種屬於老年的召叫,即成為抵制墮落的預示者,以自己的寶貴經驗為每個年輕人指明正確的道路。「天主選擇老年的特恩來照料這處於危險世代的未來,以諾厄這個結果實的老年典範為榜樣。通過建造能讓人和動物栖身的款待的方舟,他履行了天主的吩咐,重複創造的溫柔和慷慨的舉動。因此,我們年長者必須關懷年輕人,關懷處於危險中的兒童。」

最後,教宗向一切有一定年齡的人發出呼籲。他說:「你們應留意:你有責任在所生活的環境指責人類的墮落,這種相對主義、完全是相對的生活方式在大行其道,仿佛一切都合法。我們要向前邁進。這個世界需要向前邁進的强健的年輕人,也需要明智的老年人。我們要向上主祈求這智慧的恩寵。」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需要放慢生活節奏,以便找出交談的時間

圖片:vatican.va

2022年3月2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對人的長壽作了省思,這是他第二次以老年為主題的要理講授。在活動開始時誦讀的《創世紀》中,敘述了亞當及其後裔的長壽,教宗以此談到父親、兒子和祖先之間的對比,指出:「這一切的核心乃是按天主的肖像受造的人類生命與人終將一死的脆弱性之間的張力,這是需要時間去發現的一種關係。」

教宗說:「世代間的相互支持必不可少,從而解讀人生經驗和面對生命的謎團。在時代的每個階段中,當人類狀況的情景滿是新的經驗和從未有過的疑問時,關於生命意義的問題又被提出,文化上記憶的累積有助於面對這些問題。儘管傳授的時間有所縮短,但吸收的時間總是需要耐心。」

「極快的速度困擾著我們生命的每一個階段,使每一種經驗變得膚淺和缺乏『營養』。年輕人不自覺地成了這種分裂的受害者,即時鐘的時間與生命的時間彼此分裂,前者想去消耗掉,後者則需要適當的『發酵』。漫長的生命能使人體驗這些漫長的時間和匆忙帶來的損害。」

「老年固然迫使節奏變得較慢,但這不僅是遲鈍的時間,也是生命意義的空間,它不會執著於快速。若是失去與老年的慢速節奏的接觸,對所有人來説,這些空間就閉合了。」

教宗提到,基於這個視野,他立定每年7月的最後一個主日為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他說:「兒童與年長者的密切相處也有助於青年與成年人建立關係。相反,現代化的城市趨向於敵視年長者,兒童的情況也是如此。」教宗勉勵培養代際交談:「因為青年與年長者之間若無交談,每一代的人就孤立無助,青年無法從他們的根基,即祖父母那裡獲取力量。代際交談是人類的需要。今日社會卻丟棄許多不想要的兒童,丟棄許多年長者,將他們隔離在養老院或就醫的地方。極快的速度將我們放在一個離心機内,像紙屑一樣把我們一掃而光。我們完全失去了整體的視野。每個人都抓住自己的一小部分,在城市-市場的流動中漂浮,對它們來說,慢節奏就是損失,速度就是金錢。極快的速度使生活破碎,並非更有活力。」

教宗繼續表示:「這需要智慧,花些時間與自己的子女、自己的祖父母,以及與年長者在一起,這使人類家庭變得强健。再説,兒童和年長者賦予我們另一種能力去看待生命。這種對愚昧的速度的崇拜在疫情面前被迫停下來,這也使祖父母們更加被看重。」教宗再次强調:「將時間用於年長者的重要性,這時間使每個人恢復愛我們的脆弱生命。」

教宗表明:「為了領會受時間限制的生命意義,老年的節奏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資源,有助於瞭解與天主相遇的生命歸宿,這個計劃隱藏在人類的受造中。此外,生命的長壽也提供增進各時代的生命相互結盟的機會,明白應接納從誕生到死亡,這整個階段的生命意義,以及與衆人的友情。」

教宗祈求聖神賜予我們智慧和力量,將時鐘時間的蠻橫轉化為生命節奏的美妙。我們必須在内心、家庭和社會進行這項變革。他最後强調:「代際結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沒有青年與年長者交談的社會將會荒蕪、不結果實。我們要呼求天主“幫助我們找到相稱的樂曲,使不同年齡的人相互和諧,共同奏出交談的美好交響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祈禱是在戰爭恐懼中撒播和平種子的沃土

圖片:vatican.va

「祈禱是在戰爭恐懼中撒播和平種子的沃土。」

2022年3月2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講授完要理後,以這席話慰問此刻正在炮彈和恐懼中受苦和逃亡的烏克蘭人民,有些人不幸失去生命。今年3月2日的聖灰瞻禮也是為烏克蘭守齋和祈禱的日子,世界各地的信友關心這些邁上逃難之路的弟兄姊妹,懇求上主結束戰爭。與此同時,也有許多人伸出援手,協助難民。

在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特別在問候講波蘭語的信友時,說道:「你們最先給予烏克蘭支持,向逃離戰亂的烏克蘭人敞開你們的邊界、心扉和家門。你們正慷慨地提供給他們一切所需,讓他們能體面地生活,儘管現在局勢如此悲慘。」

教宗指出,他當天的波蘭語問候詞正是由一名烏克蘭方濟會會士所宣讀的。這名烏克蘭會士的雙親目前躲藏在地下室,在基輔附近的地方躲避炸彈,但是這名會士人在羅馬。教宗說:「藉著陪伴他,我們也陪伴所有正在遭受轟炸之苦的人民、他年邁的雙親和許多躲在地下室避難的長輩。讓我們心中掛念著這些人。」

圖片:vatican.va

教宗當天問候出席公開接見的信眾時,多次提到「四旬期」與「和平」這兩個詞。

在問候講法語的信眾時,教宗表示:「我們要以祈禱和守齋為烏克蘭懇求和平,同時也謹記世界和平總是始於我們的個人皈依和跟隨基督。」

在問候講英語的信眾時,教宗說:「我給大家的祝福是,願在今天為烏克蘭和平的祈禱和守齋中開始的四旬期旅途,能引領我們懷著一顆因聖神恩寵而煥然一新的潔淨心靈,走向逾越奧跡的喜樂。」

面對講德語的信友,教宗問候他們說:「讓我們秉持痛悔與祈禱的精神開始今年的四旬期,懇求天主仁慈善待我們,以及全世界得享和平。」

在問候講葡萄牙語的信眾時,教宗敦促他們熱切懇求上主賜下「和平之恩」。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教宗呼籲2022年3月2日(聖灰禮儀日)為烏克蘭祈禱和守齋

圖片:vatican.va

2022年2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呼籲大家在2022年3月2日(聖灰禮儀日)為烏克蘭的和平去祈禱和守齋。

教宗說:「烏克蘭局勢不斷惡化,我心痛不已。儘管過去幾週進行了外交努力,但越來越令人擔憂的情況正在出現。世界各地的許多人和我一樣都感到痛苦和擔憂,所有人的和平再次受到黨派利益的威脅。

我呼籲那些有政治責任的人在上主面前認真檢察自己的良心,上主是和平之主,而不是戰爭之主;衪是所有人的父親,而不僅僅是一些人的父親,衪希望我們成為兄弟而不是敵人。我祈求有關各方面不要採取任何會給人民帶來更大痛苦、破壞國家間的共存、破壞國際法的行動。

現在我想呼籲所有人,無論是信徒還是非信徒。耶穌教導我們用上主的武器,即「祈禱和守齋」來應對那暴力的惡魔般的無知。我邀請大家在3月2日,即聖灰星期三,為和平而守齋。我鼓勵信徒在那天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奉獻自己,全神貫注地祈禱和守齋。願聖母和平之后保護世界免受戰爭這愚蠢的行為。」

來源:vatican.va

中文翻譯:Rodney Leung, 鹽與光傳媒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