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四週 星期四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若5:31-47

「如果我為我自己作證,我的證據不足憑信;但另有一位為我作證,我知道他為我作的證足以憑信。你們曾派人到若翰那裏去,他就為真理作過證。其實我並不需要人的證據,我提及這事,只是為叫你們得救。若翰好比是一盞點著而發亮的燈,你們只一時高興享受了他的光明。但我有比若翰更大的證據,即父所託付我要我完成的工程,就是我所行的這些工程,為我作證:證明是父派遣了我。派遣我來的父,親自為我作證;你們從未聽見過祂的聲音,也從未看見過祂的儀容,並且你們也沒有把祂的話存留在心中,因為你們不相信祂所派遣的那位。你們查考經典,因你們認為其中有永生,正是這些經典為我作證;但你們不願意到我這裏來,為獲得生命。」「我不求人的光榮;而且我認得你們,知道在你們內沒有天主的愛情。我因父的名而來,你們卻不接納我;如果有人因自己的名而來,你們反而接納他。你們既然彼此尋求光榮,而不尋求出於惟一天主的光榮,你們怎麼能相信我呢?不要想我要在父面前控告你們;有一位控告你們的,就是你們所寄望的梅瑟。若是你們相信梅瑟,必會相信我,因為他是指著我而寫的。如果你們不相信他所寫的,怎會相信我的話呢?」

反省

《擇善固執》

有時候,我們明明說的是實話,做的也是良心無愧的事情,但有人若要指控我們,就會找出無理的理由來定罪。這時候,我們仍然要活出基督福音的價值,還是要用不公正的手段去衛護自己呢?讓我們牢記最後的審判者是愛我們的天父,讓我們選擇在光明中行走,因為事實勝過雄辯,真理也會勝過謊言;就如天父最後使耶穌復活起來。

天主,求祢幫助我們在任何情況中都要作祢的子女,永遠不離開祢。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訪問馬耳他在即:以關懷文化與好客精神為核心

教宗方濟各訪問馬耳他官方網站

教宗方濟各即將出訪地中海島國馬耳他。這次行程原定於2020年3月份進行,卻因新冠疫情而推遲,改為2022年4月2日至3日成行。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Matteo Bruni)於3月29日在記者會上介紹了本次訪問的重點。這將是教宗方濟各第36次國際牧靈訪問,馬耳他雖然國土不大,但根據2018年的調查,該國九成人口宣認天主教信仰。

本次牧靈訪問的主題是「他們待我們非常友善」(參閱:宗廿八2),旨在凸顯移民橫渡地中海前往歐洲的困境,並要激勵該國的福傳。這次訪問的徽標呈現出一雙手從船上伸向十字架。本次主題也令人想起聖保祿於主曆60年受到的溫暖款待,當時他遭遇船難,在馬耳他的海岸登陸。聖座新聞室主任指出,教宗方濟各2020年元月份週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正是圍繞著聖保祿在馬耳他受到的款待。

在這次訪問馬耳他時,教宗將到訪瓦萊塔、拉巴特、弗洛里亞納和戈佐島。教宗將以意大利語發表五篇講話。除了私下會晤以外,其餘活動均會通過梵蒂岡新聞網的網站及其社交渠道進行直播。教宗方濟各預計會依循他在國際牧靈訪問期間的慣例,私下會見耶穌會同會弟兄。

教宗此行的一大重點時刻將是在拉巴特大殿親自走下聖保祿岩洞,在那裡祈禱片刻,紀念將近兩千年前「外邦人的宗徒」(羅十一13)遭遇船難的事件。另一個重點時刻將是在哈爾法移民中心會見難民團體。

出訪首日,教宗將先拜會民政當局,然後從首都瓦萊塔乘坐雙體船前往戈佐島,在那裡的全國朝聖地主持祈禱聚會並發表一篇講道。之後,教宗將乘船返回馬耳他島,接著乘車前往他在馬耳他訪問期間下榻的聖座使館。

此前,教宗本篤十六世曾於2010年,聖若望保祿二世曾於1990年和2001年訪問過馬耳他。該國的首位聖人、喬治·普雷卡(George Preca)的列聖品大典由本篤十六世於2007年6月3日主持。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表示,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戈佐教區2005年至2019的主教、馬耳他籍樞機格雷奇(Mario Grech)也將是教宗方濟各的本次隨行人員。

至於在烏克蘭戰火延燒之際,聖父教宗會不會談到戰爭,聖座新聞室主任表示,「此刻很難不把戰爭列入考量」。布魯尼強調,教宗此行著重於款待和好客精神,這一點意義非凡,因為目前有無數難民正在逃離烏克蘭戰爭。再者,儘管這次回程的飛行時間短暫,聖父教宗預計還是會舉行機上記者會。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老年可以是一個具有靈性活力的時期

圖片:vatican.va

「西默盎和亞納是把期待天主作為他們生命意義的兩位長者。他們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盼望看到『上主,默西亞』。」

教宗方濟各3月30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如此表示。從這兩位「充滿靈性活力的長者」身上,我們學到期待的忠實使感覺變得完善,但啓發他們的則是聖神。

教宗解釋:「在一種或另一種形式上,倘若老年令身體上的敏覺性減弱,在天主來到時,一種在期待中操練出的老年將更能察覺到祂的臨在。我們要謹記,基督徒的一種態度是等待上主的探訪,因為上主來到我們的生命中,啓發並邀請我們做得更好。聖奧斯定說:『天主經過時,我感到擔心。』『但你為何要擔心?』『我擔心沒有察覺到祂,就讓祂走了。』是聖神預備我們的靈性感覺,在上主探訪我們時能夠領會,就如祂對西默盎和亞納所作的那樣。」

「今天,我們比以往更需要一種具有活躍的靈性感覺的老年,能識別出天主的標記,甚至天主的記號,即耶穌。」教宗感嘆:「不幸的是,在培植青春永駐夢幻的當今社會,身體感官的刺激和沉於迷醉導致靈性感覺麻木,這是一種流行的綜合症,即使人們一般察覺不到。換言之,我們沒有意識到已經麻木,乃至内心感覺分辨不出天主的臨在或惡的存在。」

「麻木不仁讓你不會懂得同情,不會懂得憐憫,不會為做了壞事而感到羞愧或内疚……正是如此。麻木的靈性感覺混淆一切,使一個人在靈性上感覺不到這些。可以說,老年成了失去這種敏感性的首要的損失、首要的受害者。」

教宗補充道:「在一個特別流行對享樂持有敏覺性的社會中,對脆弱者的關心就會減少,一爭勝負的心態就會佔上風。這樣就會喪失敏覺性,失去我們人類在聖神推動下的運作。」

教宗警告:「如果包容的修辭是每一個政治演説的標準公式,那麽事實上在通常共處的實踐中,發生的情况則不同。推進一種社會溫馨的文化是那麽困難。我認為需要極力提倡人類兄弟情誼的精神好似一件收起不再穿的套裝,供人欣賞可以,但被收存在博物館内。」

「在社會溫馨與迫使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講述青春的隨波逐流思潮之間存在著一個偏差。但西默盎和亞納,以及聖經故事中感覺到聖神的其他長者則教導我們,為未來的世代作質樸的見證人。西默盎和亞納在耶穌聖嬰身上認出天主來探訪的確切標記,接受不是主角、只是見證人的事實。相反,想做主角的人在朝向老年完滿的行程上永遠不會成熟,最終還是膚淺的人。」

「這是膚淺者衆多的一代,他們不允許自己以聖神的敏感性來感受事物。但為什麽不允許呢?除了懶惰外,一部分是因為他們做不到:他們已經失去了敏覺性。當一個文明失去了對聖神的敏覺性,那會是險惡的。相反,若我們找到像西默盎和亞納這樣的長者,則是極美的事,他們保留了這種對聖神的敏覺性,能够明白不同的情况,就像這二位明白了擺在他們面前的情况,知道這是默西亞的彰顯。」

教宗最後解釋說:「西默盎和亞納沒有抱怨天主不在他們這一代人中道成肉身,而是在他們之後的世代。他們反而因能看到和宣講他們這一代人的經歷而受到感動和慰藉,因為他們這一代人沒有錯過時機或荒廢掉。這當是年長者在子孫談到他們時的感覺。一個開明的長者在辭別生命時,會將生命交給新的世代。這就是西默盎和亞納對生命的辭別。」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捐贈烏克蘭一輛救護車並已抵達利沃夫

宗座賑濟所所長克拉耶夫斯基樞機剛於3月25日在葡萄牙花地瑪聖母朝聖地主持了奉獻烏克蘭和俄羅斯於聖母無玷聖心的禮儀之後,就於第二天(26日)早晨風塵僕僕返回羅馬。他又馬不停蹄地再次前往烏克蘭利沃夫,將一輛由教宗方濟各捐贈並親自降福的救護車送往該地。

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表示,克拉耶夫斯基樞機到達利沃夫後,將把救護車交於市政府當局,市政府隨後把教宗捐贈的救護車分配到最急需的地方。

圖片:fatima.pt

在啟程前,克拉耶夫斯基樞機向梵蒂岡新聞網表示,他作為教宗的特使,於3月25日下午在葡萄牙花地瑪聖母朝聖地,主持了把烏克蘭與俄羅斯奉獻於聖母無玷聖心的隆重禮儀。參禮的信友達15,000人,25位主教和葡萄牙總統德索薩(Marcelo Nuno Duarte Rebelo de Sousa)出席奉獻禮儀並與在場的全體信友誦念奉獻禱文,同聲發出和平的呼求。

最後,這位宗座賑濟所的所長堅定地表示:「靠著信德,能夠終止戰爭;我懷著完全信賴天主的信念前往烏克蘭,去目睹奉獻於聖母瑪利亞結出的具體果實。」

圖片:vatican.va

2022年3月27日,在最近幾週接納了25萬逃離戰區的人的利沃夫當局,已接收了此禮物。克拉耶夫斯基樞機說:「我有幸以教宗的名義送交這個特殊的禮物救護車,它具有象徵意義,因為救護車是用來拯救生命的。教宗始終是搭建橋樑、帶來和平的人,救護車正是為受苦的人而設的,但它也代表了教宗的關懷。這是在說『我與你們相近,與你們一起受苦,我為這個處於困境中的國家呼籲和祈求和平』。」

樞機接著表示:「我已把這輛救護車交給了利沃夫州長,他向我和教宗表示感謝,並說把救護車分配給兒科醫院,正是為了挽救那些來自戰區的孩童。」

教宗禮物的受益者將是地區婦幼保健中心。烏克蘭當局的一位代表表示:「這是一份重要的禮物,因為該地區的難民人數大幅增長。感謝克拉耶夫斯基樞機!我們感謝教宗方濟各為烏克蘭祈禱和惦記烏克蘭:他給予我們力量!我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不要看到戰爭。」

當天上午晚些時候,宗座賑濟所所長在利沃夫主教座堂祈禱,他是第二次來到烏克蘭,帶來教宗的支持。3月6日至12日,克拉耶夫斯基樞機也去了里夫內和若夫克瓦,以及其它地方,以教宗的名義帶去了幫助、支持和希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致司鐸們有關同道偕行歷程的信函

致司鐸們有關同道偕行歷程的信函

(台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按此下載信函文件【中文】

按此下載信函文件【英文】

親愛的司鐸弟兄們:

大家好!我們是你們的兩位弟兄,我們也是司鐸。可以讓我們佔用你們的一些時間嗎?我們想跟你們聊一下,那事關我們每一個人的話題。

「天主的教會以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形式召集起來。」2021~2023 年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準備文件》是以這句話開始的。全體天主子民受邀用兩年時間省思這次的會議主題:「以共融、參與及使命來體現共議性的教會」。這樣新穎的事件不僅令人興奮, 也讓人感到困惑。

然而,「在第一個千年,『一路同行』──即實踐共議精神──曾是教會行動的常規。」 梵二大公會議是如此地強調教會生活的這個面向,重要到連金口聖若望都曾肯定說: 「教會跟同道偕行,是同義詞。」(《聖詠 149 闡釋》)

今天的世界急需要兄弟情誼,這早已廣為人知。其實這個世界渴望與耶穌相遇,而自 己卻不知道。但我們該如何讓這相遇發生呢?我們必須跟全體天主子民一起聆聽聖神, 好讓我們的信仰得以更新,並找到嶄新的方式和語言來和我們的弟兄姊妹們分享福音。教宗方濟各向我們提出的這個共議歷程,其目標十分地明確:一起動身,彼 此互相聆聽,分享構想與計畫,展現出教會的真實面貌:一個友善招待人的「家園」, 大門敞開著,不但上主住在裡面,又因為弟兄姊妹彼此的關係而朝氣蓬勃。

為了不要陷入教宗方濟各所點出的風險之中—即形式主義:使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淪為一個空洞的口號;知性主義:把世界主教代表會議變成對難題的一場神學性探討;墨守成規:我們只停滯在自己的習慣所帶來的安穩上,最好什麼也不要改變—我們要敞開心懷,聆聽聖神給各個教會的建議,這是極為重要的。(參閱:默二 7)

當然,在面對這個歷程的時候,總是會有些擔憂使我們感到困擾。

首先,我們清楚知道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神父們已經肩負著十分沉重的牧靈工作。 而現在看起來,好像又多了一件「要做」的事。其實,我們並非邀請你們增加你們的活動,而是想鼓勵你們以默觀的眼光,也就是教宗方濟各在《福音的喜樂》(第 71 號) 當中向我們說的那種眼光,來注視你們的團體,從而在團體中去發現許多萌芽已久的 參與和分享的例子。事實上,目前共議歷程的教區階段,其目的在於:「收集豐富的 共議性的經驗」(《準備文件》,31)。我們相信一定有許多其他不同的經驗,也許是一 些非正式或自發性的經驗,是無法一下子就一目了然的。只要我們用心地彼此聆聽、互相學習、欣賞他人的恩賜、互助合作,並一起作決定,這就已經是行動中的共議精神 了。這一切都應當得到重視與讚賞,如此才能使共議性的風格獲得大幅的進展:「即 天主子民特有的生活和運作模式(modus vivendi et operandi)。」(《準備文件》,10)

但我們也許會有其他的擔憂:若是如此強調已領洗者的普通司祭職,以及天主子民的 信仰的超性意識(sensus fidei),那我們作為領導者的角色呢?作為領受聖秩聖事的聖 職人員,我們的特殊身分又是什麼呢?毫無疑問,這些問題不但使我們逐漸地發覺到 所有領洗者基本上的平等,這些問題也激勵每位信友積極地參與教會的旅途與使命。 因此,我們會因尋找到能夠共同分擔福傳責任的弟兄姊妹們而滿心喜悅。但是在這天 主子民的經驗當中,服務、聖化並鼓舞天主子民,這些聖職人員的特殊神恩,不但 能夠,也應該以嶄新的方式彰顯出來。

有鑑於此,我們想請求你們為現在的共議歷程在三個層面上作出貢獻:

  • 盡一切所能,使得整個歷程的基礎,建基於聆聽天主聖言及活出天主聖言。因此教宗方濟各最近勸告我們:「讓我們對聖經充滿熱情,讓聖言扎根在我們心中。聖言 不但使天主的新穎得以彰顯,也引導我們毫不懈怠地去愛人。」(2022 年 1 月 23 日, 教宗方濟各天主聖言主日講道)

    若是沒有這種建基於天主聖言的生活,我們就會有在黑暗中行走的風險,我們 的探討也可能會走向意識型態。反之,當我們將實踐聖言作為我們的根基,我們就是把自己的房屋建在磐石上(參閱:瑪七 24~27),而且我們也將會和厄瑪烏的門徒一樣,經歷到復活主的榮光與引導。

  • 我們要努力,為確保整個歷程能凸顯出彼此聆聽和互相接納。即使具體的結論還沒 有出來,但具有深度的對話和真實的相遇,這都已彌足珍貴。事實上,在我們的團體中,有許多的舉動與潛力,不管是個人還是團體的,都常常碰到個人主義和自我 指涉這種風險。主耶穌用新的命令來提醒我們:「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若十三 35)。身為牧者,我們能做很多的事,為使愛治癒人際關係,以及醫治那些時常影響教會性組織的創傷,能使我們重拾我們是 唯一的大家庭這種喜樂—在旅途中的唯一子民、同一個天父的兒女們,因此我們彼此也就是弟兄姊妹,而這一切都應該從我們司鐸彼此間的兄弟情誼開始。

 

  • 要致力使整個歷程不會把我們帶向自我反省,而是激勵我們去跟所有的人相遇。 在《福音的喜樂》中,教宗方濟各將教會的夢想交託給我們:一個不會害怕親力親 為,自我投身於人性創傷中的教會,一個走向窮人與邊緣人,聆聽並服務他們的教會。順從聖言的指引、懷著慈善的熱忱,走向我們的弟兄姊妹。這股「外展」的動 3 力,實現天父原初的偉大計畫:「願眾人都合而為一」(若十七 21)。在最新的《眾位弟兄》通諭中,教宗方濟各邀請我們偕同其他教會的弟兄姊妹、其他宗教的信眾, 以及所有心地善良的人們,一起投入這樣的合一之中:擁抱眾人和萬物的普世性兄 弟情誼及毫無排斥的大愛。我們身為天主子民的僕人,因而有獨特的角色,要確保在 指南中的這一切不會含糊而籠統,而是要落實在我們的生活處境中。

親愛的司鐸弟兄們,從這些優先的抉擇中,我們相信你們能夠依照本地的需要與可能性,找到不同的方式落實特定的倡議,因為共議精神正是天主對教會在第三個千年的召叫。往這個方向前行的路上,無法免於難題、疲憊與挫折,但我們可以確信,不論是在兄弟情誼或是福傳生活的果實上,我們都會獲得百倍的賞報。我們只要回顧耶路 撒冷的第一次宗徒會議(宗十五)。有誰能知道在這些幕後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呢?但是我們都知道,那一刻對於初期教會,是何等的具有決定性。

我們就以《準備文件》中的兩段文字,來作為我們這封信的結尾,它們幾乎就像一本 「手冊」一樣,可以啟發並陪伴我們。

「教會是否有能力構思一個未來的教會和機制,能符合她所領受的使命,主要視 乎它能否有決心主動地展開每個人都能參與和給予貢獻的聆聽、交談和團體分辨等的種種過程。」(《準備文件》,9)

「我們不要忘記,這次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目的,即這次諮詢會議的目的,並不在於出產文件,而是為了織夢,引發先知之見和遠景,使人們的希望得以發芽滋長,激發信任,包紮傷口,建立關係網絡,喚醒希望的曙光,互相學習,並喚起一份機智,以啟發思考、溫暖人心,助我們一臂之力。」(《準備文件》,32)

感謝你們的關注,我們一定會為你們祈禱,並祝你們和你們的團體都能有一趟喜樂而豐盛的共議歷程。請相信我們與你們親近,並與你們一路同行!請接受教宗方濟各通過我們所傳達的謝意,他也感覺自己跟你們十分地親近。

我們將你們每一位都託付給童貞瑪利亞—正途之母,並在主耶穌內衷心地向你們致敬。

格雷奇(Mario Grech)樞機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總祕書長

✠俞興植(拉匝祿)總主教
韓國大田教區榮休主教
聖職部部長

來源:

synod.va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

按此閱覽《鹽與光》世界主教會議專頁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四週 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若5:17-30

那時候,耶穌向猶太人說:「我父到現在一直工作,我也應該工作。」為此猶太人越發想要殺害他,因為他不但犯了安息日,而且又稱天主是自己的父,使自己與天主平等。耶穌於是回答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子不能由自己作什麼,他看見父作什麼,才能作什麼;凡父所作的,子也照樣作,因為父愛子,凡自己所作的都指示給他;並且還要把比這些更大的工程指示給他,為叫你們驚奇。就如父喚起死者,使他們復生,照樣子也使他所願意的人復生。父不審判任何人,但他把審判的全權交給了子,為叫眾人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派遣他來的父。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聽我的話,相信派遣我來者的,便有永生,不受審判,而已出死入生。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時候要到,且現在就是,死者要聽見天主子的聲音,凡聽從的,就必生存。就如父是生命之源,照樣他也使子成為生命之源;並且賜給他行審判的權柄,因為他是人子。你們不要驚奇這事,因為時候要到,那時,凡在墳墓裏的,都要聽見他的聲音,而出來;行過善的,復活進入生命;作過惡的,復活而受審判。我由自己什麼也不能作;父怎樣告訴我,我就怎樣審判,所以我的審判是正義的,因為我不尋求我的旨意,而只尋求派遣我來者的旨意。」

反省

《天命貴》

若望福音帶來的反思是個「命」字,「命」字可以「人」、「一」及「叩」字形成,原來帶來很大的啟示。

主一直以來都是承天命而來,「我父到現在一直工作,我也應該工作。」所以他以一「命」相承地可惜猶太人不領情,並認為他的工作乃違反安息日的規條,利用此去規範主旨,更局限天命。這正正是天命與我違。

一命並不該「絕」是因為主耶穌乃承父命喚起死者,使他復生;同樣,子乃仰合主旨使他所願意的人出生入死,出死入生。

有見於此,我們在此塵世很多人呼喊著:「黑命貴」、「白命貴」、「黃命貴」或「啡命貴」,此起彼落,在任何人「命貴」中怎樣也不能取代「天命貴」,因為生命中的一命乃掛鈎著立命、知命、安命、順命、樂命。如果命中未有注定天主的話,一切都失卻價值和意義。所以「命」字有「叩」字在內,應該叩首、叩門才可迎向天國,享見天主和肖似祂。

「我由自己什麼也不能作;父怎樣告訴我,我怎樣審判,所以我的審判是正義的,因為我不尋求我的旨意,而只尋求派遣我來者的旨意。」(若5:30)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在接見中聆聽加拿大原住民代表團細說他們的痛苦

圖片:Vatican Media

真相、公義、治癒及和解:美洲兩個原住民代表團揹著這些「包袱」遠從加拿大來到羅馬與教宗分享、呈給教宗,以邁上一條共同旅途。這條路或許無法抹去以往的痛苦,但它將能治癒傷口,有助於迎向未來。加拿大兩個原住民代表團於2022年3月28日上午先後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晉見了教宗方濟各。梅蒂斯人和因紐特人代表團在加拿大主教團若干主教的陪同下,分別與教宗方濟各會晤了約一個小時。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表示:「教宗渴望聆聽倖存者的痛苦經歷,讓人知道這些痛苦。」

此前,教宗曾於2020年6月6日表明對加拿大傳來的悲慘消息深感震驚,也就是在該國坎盧普斯印地安人寄宿學校發現了兩百多具原住民遺骸的事。這個駭人聽聞的發現標誌著該國寄宿學校殘忍的過往:從1880年至二十世紀下半葉,多所學校由政府提供經費且大多由天主教會組織管理,辦學宗旨是教育並改造原住民青年,把他們吸納進加拿大傳統社會裡,手段包括有系統的虐待。

2020年6月份尋獲遺骸後,加拿大主教團立即承認那時的罪過,並啟動一系列支持原住民團體的計劃,踏上和解的進程。這進程的高峰便是教宗從3月28日到31日在梵蒂岡與這些原住民代表團的會面,而且教宗有意進行牧靈訪問;訪問的意願雖然已經宣布,但行程尚未確定。此外,教宗將於4月1日在梵蒂岡克萊孟廳接見加拿大原住民各代表團和主教團成員。

圖片:Vatican Media

3月28日上午,教宗先是接見了梅蒂斯全國議會(Métis National Council)成員。這次聚會不僅滿是話語、經歷和回憶,也帶著意義深遠的舉止:教宗與原住民在「真相、公義、治癒及和解」的道路上攜手前行。走出宗座大樓時,原住民拉起象徵他們文化及身份的小提琴。他們在聖伯多祿廣場外與國際記者們會面。梅蒂斯團體的主席 Cassidy Caron 女士宣讀了一份聲明,代表「數不勝數的人們」發言。這些人的「真相沒得到聆聽、傷痛沒獲得承認,就與世長辭」,他們「從未得到應有的人性溫暖和基本治癒」。「承認和道歉來得很晚,但是做正確的事永遠不嫌晚」。

梅蒂斯全國議會啟動了「艱難但必要的工作」,以聆聽並理解受害者和他們的家屬。工作成果已於3月28日匯報給教宗方濟各:「他坐著聆聽,在我們講述倖存者經歷時點頭示意。提到孩童時,我觀察到他痛苦的反應。倖存者們在說出自身的真相中完成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工作,他們非常勇敢。」

Cassidy Caron 女士指出,「我們辛苦籌備了我們的旅行和與教宗的會晤,把我們的話翻譯成他聽得懂的內容」。這位原住民發言人希望教宗和普世教會現在也能進行另一種「翻譯」工程,即:把所聽到的話語「化為有益於真相的具體行動」。「當我們邀請教宗與我們團結一心時,他反覆用英語回答我們:『真相、正義、治癒及和解。』我們視之為他的個人承諾。」

此外,這位梅蒂斯全國議會主席多次提到「引以為榮」這個詞:「與因紐特人和第一民族大會一起在這裡,我們引以為榮。對於我們的歷史與文化,我們引以為榮。」她表示已提出了調閱梵蒂岡關於寄宿學校檔案的請求:「我們一再且會繼續支持梅蒂斯人要了解全部真相的一切。我們將在週五晉見教宗時談論檔案的事。」

Angie Crerar, 85, 寄宿學校的倖存者。(圖片:Vatican Media)

高齡85歲的老婦人 Angie Crerar 也來到聖伯多祿廣場。她短髮微捲、帶著墨鏡,身穿一襲黑衣,配戴色彩繽紛的肩帶。她坐著輪椅抵達廣場,卻在分享經歷時起身訴說。當天早上,她親口向教宗娓娓道來:1947年,她與她的小姐妹在該國西北地區的一所寄宿學校度過了十餘年。她說:「我們在那裡失去了一切、一切、一切,只剩下語言。我們離開那裡後,我花了超過45年的時間找回我失去的種種。」這位老婦人沒有被過往的記憶所壓垮,卻著眼於當下,說:「我們現在更加強大。他們沒能使我們支離破碎,我們此刻還在這裡。我們期盼已久,但大家目前似乎還要跟我們一起努力。對我來說,這是個勝利、是我們民族的勝利。」

關於當天與教宗的會晤,這位老婦人吐露,她來梵蒂岡「很緊張」,卻發現眼前這個人「是她此生見過最溫柔、最親切的人」。她表明,教宗給她的擁抱消除了她十餘年的苦難。她笑著說:「我站在教宗身旁,旁人必須要我保持距離。這實在是太美妙。我好緊張,可是他隨後對我說話,即使我沒全部聽懂,但是他的話語、笑容、反應和肢體語言,都讓我覺得他是個朋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點擊收看《鹽與光》在羅馬現場報導

更多資訊

請按此瀏覽走向治癒與和解之旅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四週 星期二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若5:1-16

這些事後, 正是猶太人的慶節,耶穌便上了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水池,希伯來語叫作貝特匝達,周圍有五個走廊。在這些走廊內,躺著許多患病的,瞎眼的,瘸腿的,痳痺的,都在等候水動,因為有天使按時下到水池中,攪動池水;水動後,第一個下去的,無論他患什麼病,必會痊愈。在那裏有一個人,患病已三十八年。耶穌看見這人躺在那裏,知道他已病了多時, 就向他說:「你願意痊愈嗎?」那人回答說:「主,我沒有人在水動的時候,把我放到水池中;我正到的時候,別人在我以前已經下去了。」耶穌向他說:「起來,拿起你的床,行走罷!」那人便立刻痊愈了,拿起自己的床,行走起來;那一天正是安息日。於是猶太人對那痊愈的人說:「今天是安息日,不許你拿床。」他回答他們說:「叫我痊愈了的那一位給我說: 拿起你的床,行走罷!」他們就問他:「給你說拿起床來,而行走的那人是誰?」那痊愈的人卻不知道他是誰,因為那地方人多,耶穌已躲開了。事後耶穌在聖殿裏遇見了,他便向他說:「看,你已痊愈了,不要再犯罪,免得你遭遇更不幸的事。」那人就去告訴猶太人: 使他痊愈的就是耶穌。為此猶太人便開始迫害耶穌,因為他在安息日做這樣的事。

反省

《虛心反思去悔改》

在今日的福音中,那賴在地上的患病者已躺在池邊三十八年之久。耶穌一看見他,就知道他的心態,所以第一個問題問的是:「你願意痊癒嗎?」看看他是否有意願想改變。在種種的福音故事裏,主耶穌在治愈癱瘓人時,常會吩咐他們把自己的床拿起來,意思是,人要負責任。我們不能一直怨天尤人,一直認為別人錯我對。有時候,當對方長期沒有任何改變,那也許我們可以想想,錯的是自己;說話的方式可以改進、可以多微笑、語氣可以更溫和、自己需要多點耐心等等。沒有所謂的命運注定,重要的是我們當下的決定,我們當下的心態。

主,祢為我們製造機會,我們只需要勇氣做好便定會成功。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因紐特人呼籲教宗方濟各採取具體的和解行動

教宗方濟各與加拿大因紐特人團結組織的代表會面 (圖片提供: Vatican Media)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與加拿大因紐特人團結組織代表會面的新聞簡報: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2328日,在因紐特人團結組織(Inuit Tapiriit Kanatami)的新聞發布中指出,因紐特代表今天在梵蒂岡與教方濟各舉行了歷史性的一小時會面,他們表達了悲傷和堅強。加國因紐特人團結組織主席 Natan Obed 也藉此機會呼籲教宗方濟各採取具體行動,以促進與加拿大因紐特人的和解。

包括 Natan Obed 在內的七位代表表示有意展開由教方濟各擔任領袖的角色,朝著為過去由教會、其神職人員和隸屬於教會的人士造成的持續傷害和侵犯人權的行為和持續傷害,來向實現和解的共同目標邁進。

Obed 在會面期間告訴教宗:「因紐特人與教會之間的持久和解只能通過教宗方濟各領導和指導的實質性行動來實現,為教會及其代表過去所犯的傷害和罪行提供補救,以及為各受教會傷害的人、家庭和社區,創造治癒機會的行動。」

與其他原住民一樣,因紐特人繼續與侵蝕他們的語言和文化的殖民主義和殖民勢力,掠奪他們部分的精神和傳統領土,並在他們的社區內造成重大的社會和經濟挑戰作鬥爭。

左一:因紐特人團結組織主席 Natan Obed (圖片提供:cccb.ca)

以下是因紐特人團結組織主席 Natan Obed 講話的節錄:

-天主教會管理的寄宿學校造成了傷害,包括文化壓迫、身體和性虐待,以及對我們的語言、精神和文化的侵蝕。

-教會繼續傷害因紐特人,拒絕真誠地履行2006年印第安寄宿學校和解協議規定的義務,該協議要求教會採取具體行動促進因紐特人與其他原住民和教會之間的和解。

-教會內部的性侵犯者也造成了傷害,他們利用其在因紐特社區中的權力和影響地位來掠奪和性虐待因紐特兒童和青年。教會需要採取更多措施將性暴力的肇事者繩之以法。

因紐特人謙卑地要求教宗方濟各採取以下行動:

根據《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第58號行動呼籲,在加拿大向天主教會管理的寄宿學校的因紐特倖存者致歉,當中包括在 Chesterfield Inlet 的 Turquetil Hall 寄宿學校和位於西北地區,在 Inuvik 的 Grollier Hall 。

58. We call upon the Pope to issue an apology to Survivors, their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for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s role in the spiritual, cultural, emotional, physical, and sexual abuse of First Nations, Inuit, and Métis children in Catholic-run residential schools. We call for that apology to be similar to the 2010 apology issued to Irish victims of abuse and to occur within one year of the issuing of this Report and to be delivered by the Pope in Canada.

指導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履行《印第安寄宿學校和解協議》中教會法律義務的精神和文字。

  • 這包括立即向寄宿學校的倖存者支付2500(加元)的經濟補償。
  • 它還意味著提供對教會擁有的相關的完整文件和即時讀取權,這些文件對於識別可能在教會管理的寄宿學校中死亡的因紐特兒童,以及需要在死後與家人和社區團聚是必要的。

教會必須承諾與警察、政府和因紐特人合作,為被侵犯的倖存者及其家人彰顯公義。 Johannes Rivoire,一個在幾個因紐特社區對因紐特兒童進行性侵犯的無玷聖母獻主會神父(Missionary Oblates of Mary Immaculate),應該被繩之以法。

  • 特別是,我想請你以天主教會領袖的身份,與 Johannes Rivoire 對話,並指示他返回加拿大,為他所造成的傷害受審。
  • 我了解到此行動因有很多原因而可能不會成功。在那種情況下,我請求你利用你對法國有關當局的影響力將 Rivoire 引渡到加拿大或在法國受審。

我呼籲你作為天主教會的領袖和世界上其中一位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元首,去做正確的事、公正的事、有需要的事,以及完全在你作為教宗的權力範圍內的事。

資料來源:Inuit Tapiriit Kanatami
中文翻譯:Rodney Leung (鹽與光傳媒)

更多資訊
請按此瀏覽走向治癒與和解之旅

加拿大原住民代表團已抵達聖座進行歷史之旅

​​

【鹽與光傳媒資訊】一個由 32 名原住民的長老、知識傳承者、寄宿學校倖存者和青年人組成的代表團已從全國各地前往會見教宗方濟各。這些代表是由第一民族全國議會(Assembly of First Nations)、梅蒂斯全國議會(Métis National Council)和因紐特團結組織(Inuit Tapiriit Kanatami)共同選出的,他們會帶去深入的生活經驗和對寄宿學校和殖民主義的影響,當中許多人直接參與了正在進行的治瘉與和解之旅。第一民族全國議會及梅蒂斯全國議會分別公佈了代表姓名,因紐特團結組織在與代表協商後選擇不公佈完整的名單,但代表會參加 3 月 28 日的新聞記者會。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主席Raymond Poisson主教表示:「作為加拿大主教,我們感謝這些代表與我們一起踏上這段旅程,感謝教宗方濟各對他們的痛苦經歷的關注,以及他對社會公義的堅定承諾。」

「我們希望這些私人會面將使教宗能夠有意義地解決原住民至今所面臨的持續創傷和痛苦的問題,以及天主教會在寄宿學校系統中為壓制原住民語言、文化和精神的狀況。」

各私人會面會議和記者招待會的時間表如下:(羅馬時間)

3月28日,上午10時,教宗方濟各與來自梅蒂斯人全國議會的代表會面。下午3時舉行記者招待會。【按此收看】

3月28日,上午11時,教宗方濟各與來自因紐特人團結組織的代表會面。下午4時舉行記者招待會。【按此收看】

3月31日,上午10時30分,教宗方濟各與來自第一民族全國議會的代表會面。下午3時舉行記者招待會。【按此收看】

代表團將由以下主教陪同前往羅馬:

  • Raymond Poisson 主教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主席)
  • William McGrattan 主教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副主席)
  • Richard Smith 總主教
  • Donald Bolen 總主教
  • Richard Gagnon 總主教
  • Anthony Krótki 主教

代表團將於 4 月 1 日下午 12 時與教宗方濟各進行最後一次接見,屆時將有更多來自加拿大全國各地的原住民參與。屆時,參加者將會聆聽到教宗就這些會面的公開回應。當天下午3時30分 將舉行記者招待會,所有記者招待會將進行現場直播。

如需更多信息,請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中文翻譯:鹽與光傳媒

更多資訊
請按此瀏覽走向治癒與和解之旅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