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教會是照顧病患的移動醫院

CNS photo/Vatican Media

「面對那些命令我們沉默、詆毀我們,甚至是攻擊我們生命的人,
讓我們祈求聖神賜予我們力量,好能免於恐懼。」

2019年8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如此勉勵信友們。當天,教宗繼續解釋《宗徒大事錄》(參閱:五12、15-16),省思了耶穌如何激勵初期基督徒團體服務有需要的人,特別講述伯多祿醫治病人的實例。

教宗指出,主耶穌對祂的門徒十分慷慨,賦予他們權柄來「行許多徵兆,顯許多奇跡」(五12)。初期教會被描述成一個「照料弱小病患的移動醫院」。關於這點,教宗說:「對教會、對司鐸的心腸和對所有信友來說,病患享有特殊地位。他們不該遭到丟棄,相反地卻要治療他們、照顧他們:他們是基督徒關切的對象。」

在宗徒們之間,伯多祿脫穎而出:他是宗徒之首(參閱:瑪十六18),從復活主手上領受使命(參閱:若廿一15-17),在五旬節率先宣講福音(參閱:宗二14-41),在耶路撒冷會議上扮演領導角色(參閱:宗十五;迦二1-10),並且像耶穌那樣照料病患(參閱:瑪八17;依五十三4)。

伯多祿效法耶穌基督,親近那些忍受病痛之苦的人,以言以行「彰顯基督,成為道成肉身的那位在歷史中的延續」。教宗表明:「伯多祿從事耶穌善師的事業(參閱:若十四12)。當我們懷著信德注視著伯多祿,我們便會看到耶穌基督。」

再者,天父在祂兒女的創傷中施展溫柔慈愛。教宗闡明,「疾病阻礙病人在生活中向前邁進。但是在病患的創傷中,始終有耶穌的臨在、耶穌的傷痕。耶穌召叫我們每個人照料病患、支持他們、醫治他們」。

然而,宗徒們治病的力量引起了撒杜塞人的嫉妒和仇恨,因此撒杜塞人囚禁並毒打宗徒。面對如此威脅,伯多祿的回應是:「我們必須服從天主,而非順從於人。」教宗強調:「這是基督徒的偉大回應。這意味著沒有保留、毫不遲疑、別無算計地聽從天主;跟隨天主,好能與祂締結盟約,在我們的旅途中與祂相遇。」

教宗最後邀請信友們祈求聖神恩賜內在的力量,從而明白天主永遠與我們同在。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中梵臨時性協議後,中國教會第二位主教晉牧

圖片:信德網

梵蒂岡新聞網報導,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18年9月22日在北京簽署的臨時性協議在共融與和諧的標記下正在結出果實。2019年8月28日,胥紅偉(斯德望)神父在教宗的任命下被祝聖為漢中教區助理主教。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證實了上述消息。

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胥紅偉(斯德望)神父也獲得了教宗的任命,他的祝聖是在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臨時性協議的框架中實現的。」

信德網報導,2019年8月28日,現年44歲的陝西漢中教區胥紅偉神父晉牧禮在漢中教區聖彌額爾主教座堂舉行。彌撒由昆明教區馬英林主教主禮、漢中教區余潤深主教、延安教區楊曉亭主教、西安教區黨明彥主教、三原教區韓英進主教、周至教區吳欽敬主教、安康教區王曉勳主教、渭南教區同長平主教襄禮,漢中及陝西各教區80多名神父共祭,修士、修女及500多名教友參禮。

天亞社報導,胥主教與日前晉牧的姚主教一樣得到中國主教團批准書,內容指「根據聖教會選舉主教的傳統和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的規定,當選了教區主教。經審核,選舉有效,現予以正式批准。此人選已經教宗同意。」然而,批准書與過往的不同,均新增了「此人選已經教宗同意」,以及刪減了「請在三個月之內由主教團的主教遵照教會禮儀的規定舉行祝聖典禮,一經祝聖即為宗徒的正式繼承人及主教團成員」一句。胥主教在今年4月11日當選為教區助理主教,不過多個消息指出,他與姚順主教一樣,都是早於中梵協議之前已獲教廷任命。

胥紅偉主教,聖名斯德望,生於1975年1月,陝西城固人;

1993年9月入渭南教區備修院學習;

1996年9月入西安修院學習;

2002年7月在漢中教區總堂晉鐸;

2002年8月,任南鄭區經堂灣教堂本堂,並協助漢中總堂牧靈工作;

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於意大利羅馬傳信大學進修學習,獲得牧靈神學碩士學位;

2008年11月至2010年4月赴加拿大溫哥華總教區牧靈學習;

2010年4月起任漢台區西大街主教座堂本堂司鐸;

2012年、2017年擔任漢台區政協常委、委員;

2015年12月任省天主教愛國會和教務委員會委員;

2019年4月11日當選為教區候任助理主教。

胥紅偉助理主教牧徽銘言為「在真理與愛德中服務」”SERVIRE IN VERITATE ET CARITATE”,牧徽由十字架、盾牌、鴿子、花冠、聖母瑪利亞的標記12顆星、聖經及所服務教區的地圖組成。

漢中教區目前有2位主教、27位神父、8位修女、1位修士,牧養約1萬名教友。教區余潤深主教雖已年屆85歲,但他仍未計劃退休。

相關資訊:內蒙古集寧教區姚順神父成為中梵協議後首位晉牧司鐸

資料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信德網

天亞社

內蒙古集寧教區姚順神父成為中梵協議後首位晉牧司鐸

圖片:信德網

天亞社報導,內蒙古集寧(烏蘭察布)教區於2019年8月26日舉行姚順神父晉牧禮,這是自2018年中梵簽訂臨時協議後,中國教會首次有神父獲祝聖為主教。

祝聖禮在集寧市玫瑰聖母主教座堂舉行,由呼和浩特教區孟青祿主教主持,巴盟教區杜江主教、寧夏教區李晶主教和山西太原教區孟寧友主教襄禮。孟青祿主教也是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及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

當地的若瑟神父向天天亞社表示,禮儀約120位神父出席,包括集寧教區29位神父,還有40多位修女及過千名教友參加,因該座堂容納不了一千二百多人,故有些教友需在堂外參與禮儀。禮儀中,宣讀了中國天主教主教團於8月12日發出的批准書,指姚神父於4月9日在教區的主教選舉會議上,根據聖教會選舉主教的傳統和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的規定,當選了教區主教。經審核,選舉有效,現予以正式批准。此人選已經教宗同意。禮儀期間沒有另外宣讀教廷的任命狀,指這批准書已經說明了教宗同意,也就是「統一宣讀,兩邊都同意」,所以認為宣讀了批准書也已經可以。

圖片:信德網 (左至右:孟青錄主教、李晶主教、杜江主教、姚順主教、孟寧友主教)

姚順主教(Bishop Yao Shun)於1965年12月出生,現年54歲,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鎮人,聖名「安多尼」;

1991年畢業於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同年晉鐸;

1994年10月至1998年7月留學美國聖若翰大學,專攻教會禮儀學,獲得禮儀學碩士學位;

回國後,繼續在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教授禮儀課,擔任靈修處主任,兼任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禮儀委員會任執行秘書;

2004年開始擔任「一會一團」禮儀委員會副主任;

2010年回到烏蘭察布教區工作,擔任教區副主教和主教座堂主任司鐸。同年底,開始擔任內蒙古自治區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副主任,烏蘭察布市天主教「兩會」主任。

集寧教區目前有31位神父、12位修女和2位修士,牧養約7萬教友。

姚主教的牧徽格言為拉丁文 “MISERICORDES SICUT PATER”,意即「慈悲如同天父」。他說明:

「我奉派牧守烏蘭察布教區;烏蘭察布教區經前輩們開教,於1929年成為國籍教區。牧徽以磨子山聖母朝聖地為標記,求聖母護佑烏蘭察布教區。我的牧職格言是『慈悲如同天父』(路6:36),以耶穌聖心為標記,正如父子同心;見耶穌動了憐憫之心,也看見了天父的慈悲。我亦要自勉效法耶穌聖心,慈悲如同天父。我曾受培育作為禮儀教師,故牧徽亦以聖言聖事為標記。我願服侍主的羊群,以聖言啟發智慧,以聖事滋養生命。」

圖片:信德網

梵蒂岡新聞網報導,2019年8月27日,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表明:「我可以確定,中國内蒙古集寧(烏蘭察布)教區獲祝聖的安多尼姚順主教接受了教宗的任命,就如主持晉牧禮的主教在昨天2019年8月26日的祝聖禮儀中所表示的那樣。在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18年9月22日在北京簽署了臨時協議後,姚順蒙席的主教祝聖尚屬首次。」

資料來源:

天亞社

信德網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真正的皈依是慷慨解囊,不做虛偽的基督徒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宗4:32,34-35

眾信徒都是一心一意,凡各人所有的,沒有人說是自己的,都歸公用。宗徒們以大德能,作證主耶穌的復活,在眾人前大受愛戴。在他們中,沒有一個貧乏的人,因為凡有田地和房屋的,賣了以後, 都把賣得的價錢帶來,放在宗徒們腳前,照每人所需要的分配。

「真正的皈依是在上主的觸動下慷慨對待他人和幫助最弱小者。」

2019年8月2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如此表示。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宗徒大事錄》的主題,論述了「在基督徒團體内的完整共融」(參閲:宗4:32;34-35)。

教宗指出:「真正的皈依不能僅限於言詞,因為有一種團結互助的動力使教會成為天主的家庭,那裡以共融的經驗為核心。『共融』意味著放在一起,共享一切,成為一個團體,而不是自我封閉。這種初期基督徒團體的分享模式如今仍然切合時宜,幫助我們成為慷慨而非吝嗇的人。教會總是有這些基督徒的舉止,他們去除多餘和不必要的東西,將之給予真正有需要的人。他們不僅分享金錢,也分享時間。多少基督徒在做義工啊!這是極美好的事!這就是共融:與他人分享我的時間,幫助有需要的人。義工服務、愛德善工、探訪病患正是屬於這樣的共融;我們需要常與他人分享,切莫只尋求個人利益。」

教宗繼續表示:「身為基督奧體的肢體催促信友們彼此共同負責,強壯者幫助軟弱者(參閲:羅15:1),任何人都不應感到貧乏,因為它使人性尊嚴受到羞辱和損害”。在初期教會團體内,愛是生活的形態,但這不是言詞上的愛,不是虛情假意的愛,而是行動上和相互幫助的愛。具體的愛正是讓愛具體地實踐出來。上主溫柔的神”戰勝了“各種偽善,讓滋養基督徒團結互助的真理暢通無阻。這團結互助並非社會援助活動,而是教會因其本性必須做出的表達。教會是衆人,尤其是最貧窮者極溫柔的母親。」

教宗提到《宗徒大事錄》的兩個實例:「一個是巴爾納伯的正面例子,他變賣了田地,將一切所得都交給宗徒們(參閲:宗4:36-37);另一個是阿納尼雅和他的妻子撒斐辣令人悲哀的負面例子,他們賣了一塊田地,決定只把一部分錢交給宗徒們,其餘的留給自己(宗5:1-2)。這種欺騙破壞了無償、從容和無私分享的關係,後果悲慘。

教宗最後總結道:「有一種人總是做教會的過客,從來不進入教會。他們自以為是基督徒,實際上只是地下墓穴的遊客。這種生活只從損害他人的情況中獲得利益和好處,無可避免地導致内心死亡。有多少人說他們自己接近教會,是神父和主教的朋友,而他們只尋求自己的利益。他們是虛偽的人,能摧毀教會。」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聖座和地方教會就澳洲法院駁回佩爾樞機上訴發表聲明

CNS/Paul Haring

佩爾樞機的上訴經歷了6月初的聽訊後,法官於8月21日墨爾本當地時間上午9點半宣布了判決。此前,佩爾樞機被控告性侵犯「歷史罪行」的最初審判沒有定奪,隨後在新的審判中,陪審團一致通過有罪判決。針對佩爾樞機的第二項指控則因為缺乏可靠證據,遭到法院撤銷。

關於案件的最新進展,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發表聲明,說:「誠如2月26日宣讀初審判決後所言,聖座重申尊重澳洲司法體系;與此同時,聖座也獲悉法院駁回佩爾樞機上訴的決定。由於訴訟程序仍在持續推進,聖座要提醒,樞機在審判過程中始終堅持自己的清白,而且他擁有向高等法院提出上訴的權利。此時此刻,聖座與澳洲教會堅定地對性侵犯受害者表示關懷,並承諾通過教會有關當局追查那些施加如此侵犯的聖職人員。」

隨後,面對記者們的提問,布魯尼回答說:「如同其它案件那樣,教廷教義部正在等待當前訴訟的結果,以及上訴程序的結束,然後再處理案件。正如聖座新聞室2月26日所表明的,教宗早已在佩爾樞機返回澳洲時就確認了對他採取的預防措施;也就是,按照規定,禁止他公開履行牧職,以及透過任何形式與未成年人接觸。」

在佩爾樞機的上訴遭到駁回後,澳洲主教團主席科爾里奇總主教、墨爾本總主教科門索利,以及悉尼總主教費希爾立即發表聲明,籲請眾人尊重法院的判決,向侵犯受害者表達支持和關懷,並強調教會致力於保護人人,尤其是保護兒童與脆弱者。

聲明原文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民間運動乃社會轉型的力量

教宗方濟各為一本新書撰寫序言,書名為《民間運動的湧現:我們時代的新事物》(L’irruzione dei movimenti popolari:Rerum Novarum del nostro tempo)。該書由宗座拉丁美洲委員會編輯,梵蒂岡書局出版社以西班牙文出版。

該書探討了自2014年以來在美洲大陸舉行的一系列世界性會議,研究也顯示有成千上萬民間運動的代表參加了這些會議。

教宗方濟各在序言中表示:「社會邊緣人士不僅是人口的一部分,教會必須向他們伸出援手,他們也如同芥菜籽那樣的萌芽,將會結出豐碩的果實。」另外,教宗稱那些民間運動是「社會轉型的巨大杠杆」。

教宗進一步解釋道:「社會邊緣人士並不是社會救助的被動接受者,他們是真實而積極的主角,人類未來的使者。如同溫良而謙卑的耶穌需要天父無條件的關懷支持,他們也向社會發出了和平的對抗。」

教宗在序言中寫道:「民間運動代表一種重要的社會選擇、來自社會深處的呐喊、一個對立的記號以及『任何事物皆可改變』的希望。」

教宗繼續寫道:「人類面臨著以恐懼、仇外心理和種族主義為特徵的時代變革。民間運動能夠抗衡這種趨勢,因為它們是一個振興我們民主國家的道德力量泉源。」

教宗在序言結束時,反思並捍衛人類勞動的神聖權利,並表示這是教會的社會訓導所極力提倡的。他說:「民間運動是一個具體和有形的見證,它向我們表明藉由建立以團結和社團為中心的新形式工作來對抗丟棄文化是可能的。」

教宗最後呼籲:「為了人類共同福祉我們應以『新人文主義』(new humanism)來克服當今社會所缺乏的同情和關懷。」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小兄弟會總會長裴彌格神父就其單車意外一事發出公開信

資料圖片: CNS/Paul Haring

【鹽與光天主教電視訊】2019年8月17日,小兄弟會(又稱方濟會)總會長裴彌格神父(Michael Perry)就其自行車意外一事發出公開信。他在信中表示,這信是從芝加哥大學的醫學中心所寫的。 8月15日(星期四),他踏自行車沿著湖邊走,這也是他在美國度假以來每天都做的事情。不幸地沒有察覺到在路上有一個洞。他跌入了洞,後來撞到另一塊阻止他向前的混凝土板。結果使他從自行車上跌到左側並跌落到水泥塊上,因此導致部分盆骨斷裂,該骨絡是在股骨的位置,是用來控制腿部運動。因此,他將接受手術治療受影響的部份。裴彌格神父感謝上主,因為身體其他任何部位都沒有受傷。

他表示,據醫生說,這是一種複雜的傷勢,手術後需要進行物理治療和康復治療。因此,他將要有一段長時間不能理行總會長一職。根據該會會憲,當總會長因受到阻礙而缺席期間,所有事項必須交由副總會長(即現時的Julio César Banader神父)去理行其職務。

裴彌格神父感謝所有發出信息或致電以表達對他作出關心和支持的人。他會安排會省其中一位兄弟去為大家提供最新的情況。他邀請我們繼續為他祈禱!同時,他也會繼續為我們祈禱!願上主保佑我們每一位。

公開信原文

來源: usfranciscans.org

「曠野中的希望」祈禱會-張心銳神父分享

祈禱會全片:

香港時間2019年8月18日(主日),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及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聯合舉辦了「曠野中的希望」祈禱會。活動在當天下午2時於維多利亞公園音樂亭舉行,大會指出:「過去兩個月,香港人就像當年的以色列民一樣,為了自由人權,在曠野中艱苦前行。作為基督徒,我們在困苦中仍然懷著信德,深信無限仁慈的天主,必會引領我們,平安抵達那應許之地。」

讀經:申命紀1:29-31

梅瑟對人民說:「不要畏懼,不要害怕。因為上主你們的天主,走在你們前面,他必為你們作戰,正如他在埃及在你們眼前,為你們所做的一樣;並且在曠野裏,你也看出上主你的天主在你所走的長途中,攜帶你們,如同人攜帶自己的兒子一樣,直到你們來到這地方。」

當天也有神職人員與參加者同行,以下是慈幼會士張心銳神父的分享全文:

我們剛才聆聽的讀經,提醒我們天主永遠與我們一起,我們抱著希望去到天主預許的地方,就算有幾艱難,我們也不會輕易放棄。

我們要記住這個運動,不是追求一時三刻的勝利,而是一個長久的戰爭,就算政府不聆聽我們的訴求,我們亦需要在堂區、社區工作,朋友和家人,因為這些地方,才是我們長久真正的戰場。我們每人都有責任,讓大家醒覺。

我們面對這兩個多月的流血,示威者所受到的暴力對侍被捕,由6月開始警察濫用武力鎮壓,警方使用武力都違反安全守則及國際人權標準。7月21日警方縱容黑社會無差別襲擊市民。市民、街坊、甚至路過的市民都受到催淚彈的攻擊,甚至被警察無理的拘捕。政府包庇警察,散播假新聞。現在,政府更利用抹黑、政治宣傳,甚至,每日的電視,記者會利用謊言,向市民洗腦,難道我們仍然願意受這些以圖假借「正義」之名的統戰工具所控制?難道我們沒有感覺?親愛的兄弟姊妹,我們的道德良知在哪裏呢?教會應該如何在道德判斷上給予應有的方向?今天,我們不單因為政治立場,而是面對一班被政府和警察不平等和無理的對待、拘捕,甚至律政司直接干預檢控小組,製造白色恐佈。我們作為基督徒,是否選擇平時滿口仁義,到世界需要的時候,我們收聲?

我們今天不只是祈禱,而是告訴政府,如果仍然堅持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天主創造我們,是給予我們尊嚴和自由。正如舊約中,艾斯德爾的養父摩爾德開這樣向上主哀求說:「上主,全能的君王,萬事都屬你權下,若你願意拯救以色列,誰也不能反抗。上主,你知道我不叩拜蠻橫的哈曼並不是出於傲慢、自大。我這樣做是不願將人的光榮,置諸天主的光榮之上。上主,除了你以外,我決不叩拜任何人。」我們堅強維護的是人的尊嚴,天主子女的尊嚴!讓我們像艾斯德爾一樣,向天主祈禱說:「我的上主,只有你是我們的君王,求你援助我這孤苦無靠的人!除你以外,我沒有別的救援。」

我們不應受到政權無理的管制和打壓。我們今天還要保護我們的青年,保護我們的香港,保護我們的社會,保護受不公義審判的耶穌,使他不再受邪惡的審判。

1989年天安門六四殺害多名青年,今時今日的香港仍然會發生。所以我們會克制,我們不會為這個不公義的政權白白犧牲生命,青年人的抗爭運動,我們作為香港市民看不見他們使用真正的暴力,相反警察的暴力十分明顯。二百萬人上街要求撤回送中條例,中央不但沒有聆聽我們和青年人的呼聲,既然中央政府不聆聽,我們為何要責怪青年人。

求主祝福我們、青年人和香港。我們現在不是保護的戰爭,而是道德的戰爭,我們以和平,智慧和聰敏,讓大家醒覺,讓教會和天主子民醒覺,士氣高昂地走出來。

來源: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教宗呼籲各國遵守日内瓦公約

CNS photo/Vatican Media

「親愛的弟兄姐們,明天適逢日内瓦公約簽署70週年,這些公約旨在對使用武力施加限制,保護戰爭時期的平民和俘虜。」

2019年8月11日,教宗方濟各在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友誦念三鐘經之後,再次提到交戰國家人民的生活困境。

教宗表示:「但願這個紀念日促使各有關國家越來越能意識到極有必要保護武裝衝突受害者的生命和尊嚴。」

教宗也強調這些國際法規的重要性,該當予以遵守:「各國都應遵守國際人道法施加的限制,保護手無寸鐵的人民和公民設施,尤其是醫院、學校、敬禮場所和難民營。對整個人類而言,戰爭和恐怖行徑總是一種嚴重的損失,是人類慘重的失敗。」

日内瓦四項公約於1949年8月12日通過,旨在為戰爭行為制定規則,同時修訂了之前的有關國際協約。四項協議敦促簽署國家確保對被捲入衝突的平民提供適當的保護,並為戰俘和武裝部隊傷員保留所規定的起碼對待。當時有61個國家簽署了日内瓦公約,這為隨後其它國家的簽署奠定了基礎。隨著衝突的蔓延和非殖民化進程的推進,四項公約以在隨後年代採行的附加協議而得到了整合。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權至上導致戰爭,民族之間需要對話

CNS photo/Yara Nardi, Reuters

「我們要挽救歐洲,因為它是個『不能也不該瓦解』的遺產。對話和傾聽若是從自己的身分、人性和基督信仰價值出發,就是對抗主權至上和民粹主義的解藥,也是『復興進程』的推動力。」

教宗方濟各接受意大利《新聞報》熟悉梵蒂岡事務的記者兼《梵蒂岡內部通訊》協調人阿加索(Domenico Agasso)的採訪,從歐盟的現況談起,論及氣候變化和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等主題。

教宗方濟各祈願歐洲再次擁抱「奠基者的夢想」;在落實舊大陸的歷史、文化與地理合一時,奠基者的願景就會實現。

教宗解釋道:「儘管存在著行政問題和內部分歧,馮德萊恩女士獲任命為歐盟委員會主席一事會有助於激發奠基者的力量,因為女性能凝聚人心、使人團結。」

振興歐洲的一大挑戰來自於對話。教宗指出:「在歐盟內,人們應當互相交談、彼此認識,每個推理背後的思維機制該當是歐洲第一、自我次之;因此,也需要聆聽。出發點在於人性和基督信仰價值:歐洲擁有人性和基督信仰根基,當我這麼說時,我並不把天主教徒、東正教徒和新教徒區分開來。東正教徒在歐洲扮演著極其珍貴的角色,我們擁有相同的關鍵價值。」

教宗進而闡明:「我們人人顯然都很重要,沒有人處於次要地位。事實上,每個對話都要從自己的身分出發。舉例而言:我若不從我的天主教徒身分出發,就無法推展大公運動。自己的身分不可妥協,卻能彼此相融。身分是個珍寶,在文化、國家、歷史和藝術方面都是如此;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身分,但它要在對話中互相融合。重點是要從自己的身分出發,展開對話並接受他人的身分。」

談到這點,教宗對主權至上表達了擔憂,他說:「這是一種孤立態度。我很擔心,因為我們聽到類似於希特勒在1934年的講話:『以我們為先!』這些是令人擔憂的思想。主權至上是封閉的心態。一個國家必須擁有主權,卻不該自我封閉。主權理當受到維護,但是與其它國家、與歐盟的關係也要加以保護和促進。主權至上最終往往帶來戰爭。民粹主義則會導致主權至上的態度。」

梵蒂岡將於今年10月舉行以亞馬遜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教宗強調,它是《願祢受讚頌》通諭的產物;這份文件並非環保通諭,而是基於守護受造界的社會通諭。與此同時,本屆世界主教會議也是一次「緊急」會議。教宗表明:「人類今年7月29日便已消耗完整個年度的自然資源,這個事實令他深感震驚;再加上冰山融解、海平面恐怕會上升、海洋塑料垃圾增加、濫墾濫伐,以及其它嚴峻情況,這一切都讓地球處於全球緊急狀態。然而,本屆世界主教會議不是科學家或政治家的聚會,而是源自教會,將具備福傳的幅度並承擔使命。它將是在聖神引領下的共融工程」。會議中的重要議題涉及「福傳的職責和進行的不同方式。然而,在司鐸短缺的地方祝聖年邁已婚者的可能性並非會議的主要議題。」

此外,教宗也強調:「對亞馬遜百姓生命和土地的威脅來自社會主要領域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因此,必須消除政治當中的縱容和腐敗,承擔起具體責任,例如露天礦場的問題;露天礦場毒化水源,造成許多疾病。」

針對環境問題,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等青年發起了多個運動,在守護受造界方面展現出新的態度。教宗對此信心十足,說:「我看到他們有個令我感動的標語,上面寫著:『我們就是未來!』這意味著促使對日常小事的關注烙印在文化中,因為這是具體的行動。」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