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將有20萬人參加巴拿馬世青節

第34屆普世青年節將於1月22日至27日在巴拿馬舉行。到2019年1月9日為止,已有3.7萬名青年完成報名,16.7萬名青年則即將完成報名手續。據統計,來自155個國家的20多萬名男女青年將參加本次世青節。這些人中包括來自五大洲的1000名原住民青年,他們將於1月16日至19日提前參加原住民世青節,隨後將與巴拿馬世青節的青年匯合,共同擁抱於1月23日抵達巴拿馬首都的教宗方濟各。

對於參加世青節的人數,世青節發言人坎達內多解釋說:「數字固然重要,但祈禱更重要。我們是如何準備的呢?首先是透過祈禱。我們不能忘記,這對一個像我們這樣小的國家而言是個極大的挑戰。教宗願意把這個責任不僅託付給巴拿馬,也託付予整個中美洲及其所有的主教。我們不能讓教宗失望。」

坎達內多指出:「在世青節的歷史中,首次有政府設立了一個行政組織,為能幫助我們籌辦這項活動。這是對教會的一大協助。」

熱烈迎接教宗的準備工作一切就緒,維安方面和活動行程也都安排妥當。坎達內多表明:「上個主日(1月6日),我們公開展示了教宗的座駕,它是由巴拿馬市民製作完成的。」坎達內多隨後提到,在給青年的朝聖者包當中將有一串玫瑰念珠,該念珠是由白冷城貧困家庭製作的。他們共製作了150萬串玫瑰念珠。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panama2019.pa

波蘭青年搭乘帆船向巴拿馬世青節出發

波蘭將有3500名青年參加1月22日至27日的巴拿馬世青節。4艘載滿了青年的帆船分別從波蘭和法國出發,航向巴拿馬。

2018年11月11日(波蘭獨立紀念日),約150名波蘭青年搭乘了「青年禮物號」帆船,全心全意航向巴拿馬,並將於本月底在世界青年節活動中與教宗方濟各相遇。這幾個月搭船的青年人數在150至170之間浮動,因為有些青年只搭了幾站就下船,其他青年則中途上船。同船的輔導司鐸也是如此,他們輪流陪伴青年,一同活出信仰經驗。

「青年禮物號」的隨船輔導司鐸彌額爾(Michał Siennicki)神父表示:「青年期待在巴拿馬與教宗方濟各相聚。我們期盼他的話語,以及給我們這些尋求基督的人全新的鼓舞。」彌額爾神父指出,隨船輔導司鐸的經驗非常有助於他為自己的司鐸熱忱作出見證。他解釋道:「在船上的日常生活中,我履行司鐸牧職是件重要的事。很多人請求辦告解,許多人每天參加彌撒。這是展現我的熱忱、宣講主基督的大好良機。」

波蘭這艘青年帆船途經歐洲、非洲、亞洲、美洲許多國家。彌額爾神父講述道:「最精彩的經驗是在印尼雅加達與天主教青年的聚會。在一個以穆斯林為主,天主教徒僅佔總人口1%的國家裡,到處都有天主教徒,人們曉得基督是世界的救主。我認為,對於我和青年來說,這是在這趟旅程中最重要的發現。」

與此同時,法國也有32名青年搭乘3艘帆船耗時5個月橫越大西洋,只為了在巴拿馬參加世界青年節。這是一趟信仰經驗深刻的旅程,途經兩個重要的停靠站,分別是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以及法蒂瑪聖母朝聖地;他們在那裡把旅程交託在聖母的手中。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座新聞室新架構

繼聖座新聞室由吉索蒂(Alessandro Gisotti)擔任臨時主任後,教廷傳播部部長魯菲尼隨之委託前梵蒂岡電台法語編輯部主任費勞托(Romilda Ferrauto)女士為聖座新聞室高級顧問。費勞托曾在最近5次的世界主教會議中擔任新聞室助理。

此外,魯菲尼部長也把新聞室主任助理的工作託付於《梵蒂岡新聞網》編輯,美國籍的賴斯(Bernadette M. Reis)修女,她同時也是女修會總會長國際聯合會(Uisg)的顧問;另一位助理是前梵蒂岡電台編輯,秘魯籍的卡布雷拉(Raúl Cabrera Pérez),他在以青年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中曾與新聞組合作。

最後,魯菲尼部長將聖座新聞室辦公室主管的工作託付給《梵蒂岡新聞網》網站協調部門成員,美國籍的瓊斯(Thaddeus M. Jones),他過去是宗座社會傳播委員會的職員。

教會透視:送別香港教區楊鳴章主教

天主教香港教區楊鳴章主教遺體於香港時間1月10日(星期四)下午5時,安奉於香港堅道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供瞻仰遺容,直至翌日出殯。在1月11日(星期五)上午10時於主教座堂舉行出殯逾越聖祭,由湯漢樞機主禮。讓我們在節目中,從陳志明神父及夏志誠主教的講道中一起追念楊鳴章主教,為他作最後的道別。

相關影片:教會透視:懷念香港教區楊鳴章主教

教宗:信德戰勝那製造分裂的世界之神

主顯節後 星期四 彌撒

讀經一(愛天主的人,也該愛自己的弟兄。)
恭讀聖若望一書 4:19-5:4

弟兄們: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假使有人說:我愛天主,但他卻惱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謊的;因為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我們從他蒙受了這命令:那愛天主的,也該愛自己的弟兄。凡信耶穌為默西亞的,是由天主所生的:凡愛生他之父的,也必愛那由他所生的。幾時我們愛天主,又遵行他的誡命,由此知道我們真愛天主的子女。原來愛天主,就是遵行他的誡命,而他的誡命並不沉重,因為凡是天主所生的,必得勝世界:得勝世界的勝利武器,就是我們的信德。

福音(你們剛纔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
恭讀聖路加福音 4:14-22

耶穌因聖神的德能,回到加里肋亞。他的名聲傳遍了臨近各地。他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受到眾人的稱揚。他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照他的習慣,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他;他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他把書卷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他。他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

2019年1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勸勉,愛天主,也該愛自己的弟兄,為我們喜歡和不喜歡的人祈禱,也要為仇人祈禱,不給嫉妒和眼紅的情緒留下空間,也不誹謗別人。他強調信德是得勝世界的力量,世界的神則製造謊言和分裂。

當天禮儀的第一篇讀經選自《若望一書》,若望使徒談到愛、信德和塵世(若一4:19-5:4)。教宗表示:「若望說:『凡是由天主所生的,必得勝世界』,他指的是對抗世界之神的“每日搏鬥。世界的神愛虛榮和沒有力量及基礎的事物,是謊言者和沒有實質内容的表面的神,而天主的神卻是真實的。天主的神不是幻想的神:祂言行一致。如果你有天主的神,你就會行善。若望使徒道出一件日常的事:『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

教宗強調:「如果你無法愛一件你能看見的事,又怎能愛你所看不見的事呢?因此,我們應該愛那看得見和摸得着的實際存在的事物,而非看不見的幻想。如果你不能在具體的事上愛天主,你就不是真的愛天主。世界的神是分裂的神,它擾亂家庭、團體和社會,總是製造分裂。分裂加劇就會引發仇恨和戰爭。若望進一步說:『假使有人說:我愛天主,但他卻惱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謊的』,即塵世之子,純粹的謊言,純粹的外表。我們該當反省:我愛天主嗎?」

教宗接著指出不愛弟兄的3個標記:「首先我們要問自己,我們是否為所有人祈禱,還是在祈禱時會挑選那些我喜歡和不喜歡的人,將朋友和非朋友區分開來。這是第一個標記。其次,當我内心對別人有嫉妒和眼紅的情緒時,我是否萌生願他不幸的念頭。這是第二個標記。再者,我是否總是說閒話,摧毀別人。這是第三個標記。」

最後,教宗指出:「憑著信德能戰勝世界的神,相信天主就在我的兄弟姐妹内。那得勝世界的是我們的信德。唯有憑著很大的信德才能走上這條道路,而非憑著人的善意。唯有信德讓我們有力量不説閒話並為所有的人、甚至我們的仇人祈禱;信德也幫助我們不讓嫉妒和眼紅的情緒滋長。」

巴拿馬世青官方中文主題曲《爾旨承行》(普通話)

世青2019官方主題曲的中文普通話版名為《爾旨承行》,由中國大陸的兩位神父(賈衛寵神父-北京教區,韓博神父-山西太原教區)與Cathojoy聖音合唱團錄製,視頻則由天主教真理電台製作。Cathojoy聖音合唱團成立於2010年,他們是一群有理想、有信仰的喜樂青年。他們身在北京,是來自社會各領域的歌唱愛好者和專業音樂人組成的業餘混聲合唱團體。

《爾旨承行》
詞曲:Abdiel Jiménez
填詞:海貝,盧山
編曲:Anibal Muñoz
主唱:王丹翔,孫萌萌,賈衛寵,韓博
監製:王飛,張浩然
錄音/混音:張浩然

就在今天我們踏上這朝聖之旅,
五湖四海我們相聚在此。
願把福音傳到每一個地方,
宣揚天主的訊息和話語。
就如同瑪利亞那天她回答說“是”,
你的旨意行在地如同在天。
天使稱她萬福,
普世萬民都歡欣詠唱。
來頌揚主的偉大一齊歡唱。
我在此為上主的僕俾,
願我一生承行上主的旨意。 (2x)

我是天主僕俾,我是天主兒女,
我是天主的子民。

就如同瑪利亞那樣順服你旨意,
旅途中的教會用仁愛宣揚。
和門徒見證吧,跟隨主基督,
喜樂的信仰勇敢回應天主。
我在此為上主的僕俾,
願我一生承行上主的旨意。 (2x)

只管信不要怕,在愛中無懼怕,
因聖神滿被主神恩,
我願意許諾是,如同瑪利亞,
願做天主的僕俾無懼怕。
我在此為上主的僕俾,
願我一生承行上主的旨意。 (2x)

我在此為上主的僕俾,
願我一生承行上主的旨意。 (3x)
我在此為上主的僕俾,
一生一世讓我生命隨主聖意。

教宗公開接見:堅持祈禱,天主必將予以俯聽

路加福音11:9-13

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你們中間那有為父親的,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是求魚,反將蛇當魚給他呢,或者求雞蛋,反將蝎子給他呢﹖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在天之父,有不更將聖神賜與求他的人嗎?

2019年1月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反省了《路加福音》的經文(11:9-13)。教宗表示,我們相信天主將俯聽我們的祈禱,一切祈禱都將獲得俯聽,這就是耶穌邀請我們堅持祈禱的原因。

福音記載,耶穌說:「你們求,必要給你們。」教宗強調:「因著聖神的恩賜,祈禱能改變現實或我們的心。因此,祈禱從現在起是克勝孤獨和絕望的勝利。事實上,在生命的盡頭,有一位父親在張開雙臂等待我們。令我們欣慰的是,我們知道耶穌為我祈禱,為我們每個人祈禱,好使我們的信德不致衰退。事實上,耶穌首先是一個祈禱的人,正如我們在不同的福音事件中所看到的:從顯聖容到約旦河受洗,直到死亡。耶穌的整個生命都沉浸在祈禱的氛圍中,這祈禱似乎可以消除最暴力的情緒和復仇的欲望,讓人與死亡的敵人修和。」

教宗說:「一如耶穌其中一位門徒那樣,我們也可以懇求主耶穌教導我們如何祈禱(路11:1)。耶穌首先教導我們的正是《天主經》,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稱呼天主為『天父』。『天父』這個詞,我們應當常常說。我們可以用天父這個詞祈禱良久。我們覺得自己擁有一位父親,祂不是主人,也不是繼父,而是一位父親,是天父。」

然後,教宗詳述幾種祈禱態度:「如朋友不合時宜的求助,意在教導我們祈禱,持之以恆地祈禱。另一個比喻是饑餓的兒子向父親求餅。耶穌說:『你們中間那有為父親的,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是求魚,反將蛇當魚給他呢?』(路11:11)。藉著這番話,耶穌清楚表明天主必將俯聽我們,一切祈禱都將獲得祂的垂允。為什麼呢?因為祂是天父,祂不會忘記祂受苦的子女。然而,這些陳述可能令人不解,因為很多次我們的祈禱似乎沒有任何結果。」

教宗解釋說:「多少次我們求了卻並未得到;多少次我們敲門,卻發現門關著?耶穌教導我們,在那個時刻我們要持之以恆的祈禱,不要被打倒。祈禱總是會改變現實。我們要相信天主必將俯聽。唯一不確定的是時間,但我們不要懷疑祂必將俯聽的事實。我們所有人對幸福的渴望有一天必會實現。天主必會為那些日夜向祂哀號的選民伸張正義:那將是榮耀和復活的日子。」

教宗表明:「祈禱能改變現實,我們不要忘記這一點。祈禱必將帶來改變,或者改變事物,或者改變我們的心。祈禱從現在起成了克勝孤獨和失望的勝利。在祈禱結束時,在我們祈禱的時間結束時,在生命的盡頭:會怎麼樣?有一位父親張開雙臂等待著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注視這位父親吧!」

在問候意大利語朝聖者時,教宗要求我們記住自己領洗的日期,若不記得就去問一問家人或代父母。下個主日是耶穌受洗節,聖誕期的結束。因此,這也是一個紀念開啟信仰生活的日子。教宗說:「慶祝領洗的日子非常重要,並將其牢記於心。」

香港教區夏志誠主教勉勵香港青年人

2019年1月8日,天主教香港教區夏志誠輔理主教在香港教區青年網上媒體《沸點》接受麥冠達神父訪問。在短短幾天,發生了很多的事情,難免讓人充滿疑慮,因此在訪問中夏主教向青年人作以下的勉勵:

「聽到這些消息,坦白說青年們也會感到混亂。別說你們感到混亂,我也感到混亂。回顧這數天,星期四(1月3日)前楊主教入院,星期三(1月2日)晚病重,星期四(1月3日)早上穩定一點,忽然同日下午又惡化,惡化到離世。然後我們開會處理很多後事,又要見記者。星期六(1月5日)收到教廷信函。星期一(1月7日)開始弔唁,又開始開會,開會後又見記者。別說其他兄弟姊妹,我也能理解教區內的兄弟姊妹,關心教區發展的,也感到上上落落,我自己也有這份體會。

架構制度是希望幫助我們信仰成長,但回到信仰本身我們相信什麼呢?

我們相信天主的愛。相信天主的愛,所以我們一起生活。

天主的愛在什麼地方呈現出來呢?

在歷史事件當中,昔日曾經在舊約,過紅海的事件當中呈現衪的愛。在耶穌基督身上,在祂死而復活的事件身上,呈現衪的愛。今天也在很多歷史事件當中,主教的離世、更替,也許我們都受到限制,有時我們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很多的限制。我記得羅馬書中聖保祿說到『天主使一切協助愛祂的人都獲得益處』(羅馬人書8:28)因此,愛天主是首要的。如果我們愛天主的話,一切事情發生都有好處。不用擔心誰做主教、誰不在,這些都是其次。人來了,又走,到最後天主的愛跟我們同在。

無論怎樣,我們相信,在這裡天主召叫我們。在香港,在這個時候,為祂的愛作見證。這是我希望青年,希望每位兄弟姊妹這樣去面對這些轉變。」

圖片提供:麥冠達神父

加拿大華人堂區舉行楊鳴章主教追思彌撒

天主教香港教區於2019年1月10日至11日為剛去世的楊鳴章主教舉行喪葬禮。1月11日,加拿大華人堂區也為楊鳴章主教舉行追思彌撒,身處溫哥華及多倫多的華人教友可到以下堂區在彌撒中悼念楊主教,並為他的靈魂祈禱。

溫哥華
天主教聖方濟堂

日期2019年1月11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7時30分
地址:438 Great Northern Way,Vancouver, B.C. V5T 4S5

加拿大殉道聖人天主堂

日期:2019年1月11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7時(彌撒後頌唸玫瑰經)
地址:5771 Granville Avenue, Richmond, BC, Canada V7C 1E8

多倫多
中華殉道聖人堂

日期2019年1月11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8時
地址:2755 Denison StreetMarkhamON L3S 2J3
網頁:chinesemartyrs.archtoronto.org

教宗:冷漠文化與天主聖愛背道而馳

主顯節後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天主是愛。)
恭讀聖若望一書 4:7-10

可愛的諸位,我們應該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出於天主;凡有愛的,都是生於天主,也認識天主;那不愛的,也不認識天主,因為天主是愛。天主對我們的愛在這事上已顯出來: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獨生子,打發到世界上來,好使我們藉著他得到生命。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他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

福音(耶穌藉著增餅顯出他是個先知。)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6:34-44

那時候,耶穌一下船,看見一大夥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遂開口教訓他們許多事。時間已經很晚了,他的門徒來到他跟前說:「這地方是荒野,且時間已經很晚了,請你遣散他們,好叫他們往四周田舍村莊去,各自買東西吃。」耶穌卻回答說:「你們自己給他們吃的吧!」門徒向他說:「我們去買二百塊銀錢的餅給他們吃嗎?」耶穌問他們說:「你們有多少餅?去看看!」他們一知道了,就說:「五個餅,兩條魚。」於是耶穌吩咐他們,叫眾人一夥一夥地坐在青草地上。人們就一組一組地坐下:或一百人或五十人。耶穌拿起那五個餅和那兩條魚來,舉目向天,祝福了,把餅擘開,遞給門徒,叫他們擺在眾人面前,把兩條魚也分給眾人。眾人吃了,也都飽了;人就把剩餘的碎塊收了滿滿十二筐還有魚的碎塊。吃餅的,男人就有五千。

2019年1月8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講道中表示,天主邁出第一步,關愛那不懂得愛的人類,因為天主慈悲為懷;相反地,我們即使善良,卻經常不理解他人的需求,冷漠以對。這或許是因為天主聖愛沒有進入我們的內心深處。

在當天的第一篇讀經中(若一4:7-10),若望宗徒勉勵眾人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出於天主……。天主對我們的愛在這事上已顯出來: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獨生子,打發到世界上來,好使我們藉著祂得到生命。

教宗解釋道:「此乃愛的奧秘。天主先愛了我們,祂邁出了第一步,走向不懂得愛的人類;而人類需要天主的撫慰、天主的見證,才懂得去愛。天主邁出的第一步便是派遣祂的聖子來拯救我們、更新我們、再造我們,並賦予生命意義。」

教宗接著講解當天福音中的増餅奇跡(谷6:34-44),問道:「天主為什麼這樣做呢?為了憐憫。『耶穌一下船,看見一大夥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6:34)主耶穌動了憐憫的心,祂一看到群眾就無法冷漠以對。愛從不安歇,愛無法容忍冷漠,卻充滿憐憫。而憐憫意味著殫精竭慮和慈悲為懷。為他人勞神費心:這就是愛。聖史馬爾谷記載,耶穌懷著憐憫之心教導群眾,直到時間已晚。於是,門徒上前請求主耶穌遣散群眾,好叫他們往四周田舍村莊去,各自買東西吃。具體而言,門徒們要求群眾自行打理餐食,想把糧食留給自己。這就是冷漠。」

「門徒不關心群眾,只在乎耶穌,因為他們深愛耶穌。他們不是壞人,卻很冷漠,不曉得什麼是愛、什麼是憐憫、什麼是冷漠。他們必須犯錯,必須背叛和拋棄耶穌善師,才能理解憐憫與慈悲的真諦。耶穌則尖銳地回答說:『你們自己給他們吃的吧!』你們要照顧他們。這是耶穌的憐憫與歷史中反覆出現的冷漠之間的搏鬥。」

隨後,教宗提及教宗賑濟所牆上的一張照片:「在一個寒冬的夜晚,一群酒足飯飽的朋友,裹著保暖的衣物從餐廳走出來,卻對路旁伸手乞討的無家可歸者視而不見。」教宗稱之為「冷漠的文化」,等同於這段福音中「門徒們的作為」。門徒的言下之意是:「師傅,請祢遣散群眾吧!讓他們飢腸轆轆地摸黑去田舍,自行打理晚餐,這是他們的問題。我們手頭有食物:五塊餅和兩條魚。」

最後,教宗總結道:「在日常生活中,與天主聖愛、天主憐憫背道而馳的往往是冷漠;也就是說:『我心滿意足,萬事不缺,今生和永生都得到保障,因為我每個主日都參加彌撒,是個好基督徒。但是,我走出餐廳時,對窮人視而不見。』讓我們想想:天主邁出第一步,心生憐憫,慈悲為懷,而我們經常抱持冷漠的態度。讓我們祈求上主治癒人類,並從我們開始醫治:願我的心靈獲得痊癒,擺脫冷漠文化這個疾病。」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