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青中心》:青年朝聖者訪問(香港及澳門)

主持人為您送上第一次參加世青的甘天穎(香港)及第二次參加世青的Baldwin(香港)和Ana(澳門)的分享。

更多資訊

《世青中心》:江志釗神父世青訪問(慈幼會士)

本屆第11次參加世青的慈幼會士江志釗神父,帶領7位青年朝聖者前往巴拿馬世青。在世青前一個星期在當地進行生活體驗,主持人同身處巴拿馬的江志釗神父做了一個電話訪問。

更多資訊

教宗向首屆原住民世青節發表視頻訊息

首屆原住民世青節從2019年1月17日至21日在巴拿馬戴維教區的索羅伊舉行,主題為:「讓我們牢記自己的過去,從而勇敢地建設希望」。2019年1月18日,教宗方濟各向首屆原住民世青節發表視頻訊息,強調了「根源」的重要性,勉勵青年從「過去」出發,勇敢地建設更加公平、更具人性的世界。

教宗首先感謝巴拿馬主教團原住民牧靈委員會的這項創舉,籲請青年通過這次會晤,反省他們對耶穌基督的信仰,首先從他們獨特文化的富饒寶庫開始,好能勇敢面對他們所面臨的挑戰。

談及「本源文化」時,教宗勉勵青年要「守護根源」。教宗說:「因為從根源汲取的力量使你們茁壯成長,並結出碩果。此外,通過根源你們應該在世青節的機會上展示我們原住民教會的面容,肯定我們對保護共同家園、合作建設一個更公平、更人性的世界的承諾。」

面對許許多多的可恥境況,例如被排斥、邊緣化和丟棄,以及無數青年遭遇的貧困,尤其衝擊著原住民青年,教宗再次強調「守護文化、守護根源」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教宗也邀請他們不要僅僅止步於根源。他引用一位詩人的話說:「一棵樹能花開茂盛,全賴深埋在地下的根源。這就是根源。但根源通往了未來。你們要著眼於未來。這是你們今天的挑戰。」

最後,教宗表達了在巴拿馬與青年相會的喜悅,並賜予他的宗座降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更多資訊

 

《世青中心》: 麥冠達神父及青年朝聖者訪問(香港教區)

香港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麥冠達神父帶領29位香港的青年朝聖者參與巴拿馬世青。他們在世青前一個星期去了墨西哥朝聖及退省。主持人同麥神父及青年朝聖者做了一個電話訪問。

更多資訊

《世青中心》:「鹽與光」在巴拿馬

第34屆普世青年節將於2019年1月22日至27日舉行,主題是「看!上主的婢女,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吧!」(路1:38)本台兩位製作人英語的Pedro執事及意大利語的Matteo已到達巴拿馬,為我們帶來現場拍攝,同時我們會在本地為您報導最新的中文消息及現場訪問,也會聯同香港教區帶給您華人青年的消息。

鹽與光電視也會現場直播以下的世青活動:(加拿大東岸時間)

教宗歡迎禮
1月24日(星期四)
下午4時30分

教宗與世青朝聖者公拜苦路
1月25日(星期五)
下午5時

教宗與世青朝聖者守夜祈禱
1月26日(星期六)
下午5時40分

教宗主持世青節閉幕彌撒
1月27日(主日)
上午7時

更多資訊

教會透視:第34屆普世青年節(專題報導)

第34屆普世青年節於2019年1月22日至27日在巴拿馬舉行,《鹽與光》準備了「世青中心」的環節專題報導世青。本集《教會透視》邀請了江志釗神父(慈幼會士)、麥冠達神父(香港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青年朝聖者(香港、澳門)作電話訪問。

其他內容:
-2019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
-教宗為27位新生嬰兒付洗
-教廷萬民福音傳播部長獲任命前往台灣參加聖體大會
-香港教區出缺期間之管治及過渡性安排
-河北唐山教區展開「聖家進我家」活動

更多資訊

2019基督徒合一祈禱週

每年的1月18至25日是基督徒合一祈禱週,這是一個普世性的基督徒運動,以治療不同基督宗教教會間的分裂,促進各教會團體間的對話,及鼓勵所有基督信徒彰顯「一主、一信、一洗」的含義。此運動始於1800年代,是全球歷史最悠久,及最廣為奉行的合一活動。為期8天的祈禱週,於1908年由補贖修會的保祿雅各方濟‧華生神父(Fr. Paul James Francis Wattson, SA)發起,從1月18日按舊的禮儀曆,這日是建立聖伯多祿宗座慶日(現已改為2月22日) ,開始至1月 25日聖保祿宗徒歸化慶日結束。

2019基督徒合一祈禱週

主題:「只應追求至公至義」(申命紀16:18-20)

申命紀 16:11-20

你和你的兒女、僕婢,以及在你城鎮內的肋未人,在你中間的外方人、孤兒和寡婦,都應在上主你的天主所選定立自己名號的地方,於上主你的天主面前歡樂。

應記得你在埃及也曾做過奴隸,所以應謹守遵行這些法令。你由禾場和榨酒池內收藏了出產以後,應七天舉行帳棚節。在這慶節內,你和你的兒女、僕婢,以及在你城鎮內的肋未人、外方人、孤兒和寡婦都應歡樂。

你應在上主所選定的地方,為上主你的天主舉行這慶節七天,因為上主你的天主,要在你的一切收穫和你著手進行的一切事業上祝福你,使你滿心喜樂。每年三次,即在無酵節、七七節和帳棚節,你所有的男子都應到上主所選的地方去,朝拜上主你的天主;但不要空手出現在上主面前,每人應照上主你的天主賜與你的,依自己的財力,奉獻禮品。只應追求公道與正義,好叫你能生存,佔有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土地。在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各城鎮內,要為各支派設立判官和書記,他們應按照公道審判人民,不可違犯公平,不可徇情顧面,不可接受賄賂,因為賄賂令智慧人的眼失明;只應追求公道與正義,好叫你能生存,佔有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土地。

2019年合一祈禱週主題介紹

「只應追求至公至義」(申命紀 16:18-20)

每年,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會聚集,替合一的成長祈禱。我們如此行,是因為世界的腐敗、貪心、不公義總是帶來不平等與分裂的情形。基督徒在崩壞的世界中聚集合一祈禱,是深具影響力的事。然而,無論我們基督徒個人或群體,其實我們也是不公義的共犯。但是我們受到天主的召叫,為了向這個破碎的世界見證公義,且成為基督醫治恩典的器具。

2019 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材料是由印尼的基督徒預備的。印尼擁有兩億六千五百萬人口,其中高達 86%稱自己為穆斯林,如此一來,印尼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人口。然而,印尼亦有 10%的人口屬於基督宗教的各傳統。無論是就人口還是在地理上的幅度來說,印尼都是東南亞最大的國家,擁有一萬七千個島嶼,1340種不同的族群,超過 740 種當地的語言,在這樣的多元中由一個通用的印尼語來合一成為國家語言。印尼是以「潘查希拉(Pancasila)」是為建國五項原則,也就是 1.信奉獨一無二的神、2.正義和文明的人道主義、3.印尼的團結、4.在代議制和協商的明智思想指導下的民主、5.為全體印尼人民實現社會正義。印尼的國家精神標語是「存異求同(Bhineka TunggalIka)」。在多元的族群、語言、宗教處境下,印尼人民以「團結合作(gotongroyong)」的精神共同生活,這意味著生活、工作、悲傷與歡慶,在這一切的層面上,印尼人都以彼此為弟兄和姐妹。

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總是脆弱的,如今更是受到許多挑戰。近幾十年來印尼的經濟成長大多是建立在以競爭為核心的系統上,這與「團結合作」的精神大相徑庭。腐敗的事也越來越多形式,影響政治、商業,且常因此對環境造成莫大損害。最重要的是腐敗也大大削弱了正義和法律的執行,常常與那些促進公義、保護弱勢所做的正好相反。結果富有與貧窮之間的差距越加擴大,造成一個充滿自
然資源的國家竟有許多人活在貧困當中。印尼的一個古老諺語,如此描繪有如「一隻老鼠餓死在滿滿的穀倉裡」。在此同時,某些獨特的族群和宗教組群,因他們經常與財富有某種的相聯而引發對立。越來越多極端的人造成團體與團體之間的張力,而社群媒體的濫用,使這種污名化特定群體的情況更加嚴重。

在這樣的處境當中,基督徒團體重新意識到他們要做為合一見證的重要性,他們要共同關心並回應這種不公義的處境。在面對這些不公義的同時,作為一個基督徒的群體,我們也有責任檢視自身如何也是這些不公義的共犯。唯有我們聽從耶穌的祈求:「願他們都合而為一」,如此我們才能成為求同存異的見證。當在基督內合而為一時,我們才有能力對抗不公義,並服務不正義的受害者。

出於上述處境,印尼的基督徒感受到申命紀「公正!你要追求公正!(申16:18-20)」,正是他們的處境和需要。在天主的子民進入應許之地前,他們必須對和其立盟約天主的重申效命。這段經文是以立約之民如何慶賀為主題,在每一個慶典之後,百姓得到這樣的命令「在這慶節內,你和你的兒女、僕婢,以及在你城鎮內的肋未人、外方人、孤兒和寡婦都應歡樂。」(申 16:14、亦參申 16:11)」印尼的基督徒想要恢復這樣不同群體間包容的慶典氛圍,這是他們之前曾經享有的。在這章的最後有兩節設立審判官的事,似乎與慶典無關,然而,在印尼的現況中,所有人要共同歡慶的慶典與公義,彰顯共融與公正的重要性變得再清楚不過。作為耶穌所立新約的子民,我們清楚知道,天上的宴席是給凡飢餓、乾渴、為義受迫害的,「天國是他們的」(瑪竇福音 5:6, 10)。

基督的教會蒙召要成為天國的先兆,然而,我們因分裂而有負眾望,不再是天主子民愛的記號。正如不公義使得印尼社會的分裂加深,也是教會分裂的原因。我們必須為造成分裂的不正義來悔改,身為基督徒,我們也相信基督赦免與醫治的能力。因此,在基督的十字架下,我們得以合一,向祂呼求恩典來終結不公義,向祂呼求慈悲,抹去我們分裂的罪。

這八天的省思以及合一崇拜將專注在所選的這主題上。為使我們對合一與公義的省思更加深刻,每日主題都是由不正義造成抗爭的議題中選出的。

八日祈禱主題

八日祈禱主題:  

第一天

「只願公道如水常流,正義像川流不息的江河!」亞毛斯5:24

第二天

「你們的話該當是:是就說是, 非就說非;其他多餘的,便是出於邪惡。」瑪竇5:37

第三天

「上主慈悲為懷,寬宏大方, 他常緩於發怒,仁愛無量。」聖詠145:8

第四天

「對現狀應知足」希伯來人書13:5

第五天

「向貧窮人傳報喜訊」路加4:18)                      

第六天

「他是萬物的造主」耶肋米亞10:16

第七天

「婦人,你的信德真大!」(瑪竇15:28

第八天

「上主是我的光明,我的救援」(聖詠27:1

在基督徒合一祈禱聚會中,天主藉基督讓我們與祂自己和好,這就是值得基督徒慶祝的原因。聚會當中包括在聆聽天主聖言,並在領受天主寬恕的甘泉之前,我們承認自己的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向世界見證和好的可能性。

 

下載2019年基督徒合一祈禱手冊

2019祈禱週手冊

2019年度基督徒合一祈禱週-加拿大活動

多倫多的基督徒合一祈禱會

日期:2019年1月27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4時30分

地點:聖公會多倫多教區聖雅各主教座堂舉行
106 King Street East, Toronto

歡迎所有人士參與

資料來源: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宗教交談與合作委員會、基督徒合一促進委員會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網站

相關資料

教宗公開接見:向天主祈禱應如同兒童依恃父親那樣

羅馬人書8:14-16

因為凡受天主聖神引導的,都是天主的子女。其實你們所領受的聖神,並非使你們作奴隸,以致仍舊恐懼;而是使你們作義子。因此,我們呼號:「阿爸,父呀!」聖神親自和我們的心神一同作證:我們是天主的子女。

2019年1月16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動中勉勵,我們即使處在困難時刻,在遠離天主的小徑上行走、被世界遺棄並且因内疚而感到無力,我們仍能找到祈禱的力量,以兒童的柔弱之情呼喚「阿爸,父呀!」。當天的要理講授繼續以《天主經》為主題,從呼喚「阿爸,父呀!」的視角反省如何祈禱。

教宗從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的書信談起指出:「在我們祈禱時,天主不會掩面不顧我們,也不會沉默不語,因為祂從未忘記我們,而且永遠信守祂對我們的愛:祂尋找我們、愛我們,看到我們身上的美麗(羅8:14-16)。天主不僅是父親,也如同一位從不間斷愛自己孩子的母親。另一方面,這個母親有一個持續不斷的『孕期』,遠超過人體懷胎的9個月,而且孕育出一份無限循環的愛。對基督徒而言,祈禱只是單純地向天主呼喚『阿爸』、『爸爸』,以兒童的信賴之情稱祂為『父親』。」

教宗表示:「在《新約》中,祈禱似乎要達到實質,直到專注於一個稱呼:『阿爸,父呀!』。聖保祿宗徒在向天主的呼喚中保留了阿拉美語,這是福音的創新。在認識了耶穌並聆聽了祂的宣講後,基督徒不再將天主視為可畏的暴君,對祂不再懼怕,而是對祂心生信賴之情:能夠與造物主交談,呼喚祂『父親』。這種表達對基督徒如此重要,以致經常完整地保留其原始形式:『阿爸』。」

「『阿爸』的稱呼流露出情感和溫暖,讓我們回到幼年時代。」教宗提到一個兒童的圖像,他「完全被一個對他懷有無限愛的父親所擁抱」。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若能好好祈禱,就需要有一顆赤子之心。不可有自滿之心,這樣無法有效地祈禱。祈禱時要如同被抱在父親、阿爸懷中的兒童那樣。」

最後,教宗提到《路加福音》中慈父的比喻:「蕩子被等待他已久的父親所擁抱。這個父親不計較兒子在言語上對他的不敬,只求讓兒子明白他是多麽地想念他(路15:11-32)。我們想像,如果《天主經》是從這蕩子口中誦念的,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話語是多麽能夠讓人獲得生命和力量啊!我們想知道:天主,祢為何只知道愛?難道祢不懂得恨嗎?天主會這樣回答:不,我不懂得恨,我只知道愛。在祢身上哪裡存有復仇、伸張正義和憤怒呢?天主會如此答道:我只知道愛。那比喻中的父親做事的方式令人想到一個母親的心腸。母親尤其能夠寬恕兒子、護著他們、總是理解他們、不斷地愛他們,即使兒子一無是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巴拿馬世青官方祈禱文中文版

巴拿馬世青官方祈禱文中文版

(翻譯:台灣主教團青年組翻譯小組-王世芊)

仁慈的天父,
祢召叫我們去活出我們的生命就是得到救贖的方法。
懇求祢幫助我們用感恩之心記起我們的過去,
懷著勇氣擁抱當下,
用希望去建設我們的未來。

主耶穌,我們的朋友與兄長,
感謝祢用愛看顧著我們。
讓我們聆聽祢的聲音,
充滿力量並在聖神的光照下,
讓祢的聲音在我們心中產生共鳴。

求祢賞賜恩寵,讓我們成為一個有著活潑的信德,
並且帶著年輕的面容去傳播福音的喜樂的教會。
讓我們能投身協助建設我們所期待的平等與共同參與的社會。

我們為教宗與主教們、為年輕人、
為所有會參與巴拿馬世青的相關人士,
以及所有準備好要歡迎接待參加者的人祈禱。

安提瓜聖母,巴拿馬的主保,
請為我們轉禱讓我們可以如同妳一般慷慨:
「看!上主的婢女,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吧!」(路1:38)

阿們!

來源:台灣主教團青年組

教宗方濟各:鮑思高神父是福音喜樂的健康攜帶者

教宗方濟各在一本名為《與鮑思高神父同讀〈福音的喜樂〉》的新書中作序,指出:「他不是聖週五那樣愁眉苦臉的聖人,而是復活主日的聖人。他是福音喜樂的健康攜帶者,總是快樂、熱情,儘管他每天有數不清的問題要面對。對他來說,聖德就在於感到非常幸福。」

教宗寫道:「鮑思高神父的訊息在那個時代是一個革命性的信息,當時的司鐸與百姓的生活距離較遠。在都靈這個吸引許多求職青年的工業城市,鮑思高神父在社會和存在的邊緣發揮他的傳教熱忱:走上街頭,進入建築工地、工廠和監獄,將真正的教育者的喜悅和關懷帶給街頭的不良少年。」

在題為「親愛的慈幼會士」的序言中,教宗方濟各特別提出一個問題:「對於今天的年輕人而言,慈幼會士應當是什麼樣的?」

教宗表示:「慈幼會士應當懂得環顧四周,看到危急情況和問題,並加以面對和分析,然後做出勇敢的決定。慈幼會士蒙召去會晤世界和歷史的一切邊緣、工作和家庭的邊緣、文化與經濟的邊緣,以及需要治癒的地方。」

教宗的序言繼續寫道:「慈幼會士是一位教育家,擁抱那些被邊緣化、沒有未來的青年的脆弱,並像慈善撒瑪黎雅人那樣俯身包紮他們的創傷。慈幼會士也是天生的樂觀主義者,他們能以積極的現實主義看待青年人。正如鮑思高神父今天依然所教導的,慈幼會士在青年身上,即使是最叛逆和失控的青年,總能找到好的切入點,並以耐心和信任展開工作。」

教宗寫道:「慈幼會士是喜樂的攜帶者,這喜樂源自耶穌基督復活的消息,其中包含著一切的人性狀況。事實上天主不排斥任何人。為了愛我們,祂並沒有要求我們變得更好。祂只要求我們允許祂愛我們。祂愛我們,寬恕我們。」

教宗最後強調:「如果我們因祂那單純的愛所驚喜,我們就會感到內心充滿喜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