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我們必須讓他人感動我們的心

CNS photo/Paul Haring

願上主使我們成為慈悲的男女,向慷慨的愛開放,笑容滿面,關懷他人,服務人群並懂得哭泣。

教宗方濟各2月12日在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如此祈求道。教宗當天繼續反省真福八端,並闡述第二端: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瑪五4)。教宗指出,哀慟是一種「內在的痛苦」、心靈的哭泣,它使我們與上主、與近人再次開啟新的關係。

教宗闡明,在《聖經》裡,哭泣具備兩個幅度:一個是為「某個人的死亡或苦難」而哭;另一個是為「自己」的罪過痛哭,「在冒犯了天主和近人時,痛徹心扉」。因此,流淚是為了「摯愛」的消逝或磨難,或是「因為我們令對方受苦」。「因此,這關乎我們對他人的愛,使我們與對方相連結,從而與之共患難。有些人避而遠之;但是,我們必須讓他人來感動我們的心」。

淚水是個珍貴的「恩典」。教宗表示,有些「哀慟者需要受到安慰」,但也有些「受安慰者需要感到哀慟,因為他們鐵石心腸、忘記哭泣」。有的人需要「被喚醒」,因為「他們不懂得與人同悲共苦」。「舉例而言,哀悼是一條悲苦的路,但是在明瞭每個人神聖且無可取代的生命和價值方面,哀悼能有所裨益。在那一刻,哀悼令我們體悟到人生何其短暫」。

接著,教宗解釋了「哀慟的人是有福的」的第二個幅度,即:為罪過而哭。有的人會在犯錯時發怒,「這是一種傲慢」;另外有些人會為自己的過失,為了「背叛與天主的關係」而痛哭。教宗說:「這種哭泣是出於沒能去愛,發自內心地關懷他人的生活。這裡的哭泣是因為自己沒能報答深愛我們的上主,我們為了善念未能實現而難過;這是一種罪的意識。這樣的人會說:『我傷害了我的摯愛。』然後這令他傷心落淚。當這種淚水落下時,天主遂蒙受讚美!」

教宗由此說明了聖伯多祿和猶達斯的差別。聖伯多祿的淚水「淨化」人心,引領他走向「嶄新又更加真誠的愛」:這位宗徒「凝視著耶穌並落淚」,心靈「煥然一新」。相反地,猶達斯並未接受錯誤,於是自殺。教宗表明,理解罪過乃是「天主的恩典」,是「聖神的化工」。「我們無法獨自了解罪過。這是我們必須祈求的恩典。願上主讓我明白我已犯下或可能犯下的罪惡。這是個莫大的恩典,唯有體認到這一點,懺悔的淚水才會湧出」。

教宗最後強調了懺悔和哭泣之美。他說:「慈悲是基督徒生活美好的表現。凡是接納與愛相關的痛苦的人,都是明智又有福的,因為他將受到聖神的安慰,也就是天主寬恕罪人並糾正錯誤的溫柔。天主始終寬恕:我們不可忘記這一點。天主不斷地寬恕,即使是最醜陋的罪過也不例外。問題在我們身上,我們疲於請求寬恕,自我封閉,不再懇求寬恕。這是個問題,但是天主一直在那裡等著施予寬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0年2月祈禱意向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0年2月意向

總意向:為聆聽移民的呼聲

願眾人聆聽並重視深受販運罪行之害的移民弟兄姊妹的呼聲。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公開接見:誰握有謙卑的權力,他就是自由的人

CNS/Paul Haring

2020年2月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繼續以「真福八端」為主題,反省了第一端「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瑪五3)。教宗闡明,「神貧」意味著承認自己是乞丐,接納自己的限度;進入天國不是因為擁有以威望和財富建立的權力,而是因為懂得愛真正的善勝過愛自己。

教宗指出:「基督的權能在於為人類奉獻了自己的生命,這是真正的權能,真正的自由就在於此。為這自由服務的,正是真福八端讚許的貧窮,因為我們必須接受一種貧窮,那就是我們的所是;我們必須從塵世事物中找到具體的貧窮,好能成為自由的人而且能夠去愛。我們要始終尋求心靈的自由,這自由源於我們自身的貧窮。」

「那麽,窮人的含義是什麽?」

教宗解釋道:「貧窮不僅指物資匱乏,而是具有更深層的意義,因為這涉及我們生命的最深處。依照《聖經》,精神指的是天主向亞當吹的一口生氣;是我們内心最深刻的幅度,即精神幅度,那使我們成為人的幅度,是我們存在的深層核心。於是,『神貧的人』就是那些在自己内心深處體認自己是窮人和乞丐的人。耶穌稱他們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然而,今天的人卻與耶穌的教導背道而馳,追求的是做某些大事,成為有身份的人。這種思維導致孤獨和不幸福,因為要與別人競爭,為我的『自我』糾纏不休,總是處在根本不完整和脆弱的狀態。如果我不接受自己是貧窮的人,我就會憎恨所有讓我感到自己脆弱的情況。沒有技巧能夠掩蓋這種脆弱。」

「一個人若拒絕接受自己的限度,活得是多麽辛苦啊!他不容忍自己的限度。驕傲的人不會請求幫助,他們不能尋求幫助,也不會想到請求幫助,因為他們必須表現出自滿自足。他們當中有多少人需要幫助,但驕傲阻礙他們請求幫助。承認過錯和請求寬恕是多麽困難!」

「隱藏自己的限度是件艱難且苦惱的事,但耶穌基督告訴我們,成為貧窮的人是一個恩寵時機;祂也為我們指明走出這種困境的途徑。」教宗說:「需要重申,為成為神貧的人我們無需改變自己,我們不必做任何改變,因為我們原本就是神貧的人!我們是窮人,或更明確地說:我們在精神上是可憐的人!我們需要一切。我們衆人都是神貧的人,我們是乞丐。這是人類的狀況。」

教宗表示:「天國屬於神貧的人,天國不是由終將消失的財富和舒適環境建成的,而是藉由善的磚石,其餘的都會消逝,人死後物質財物不再具有價值。我們在電視新聞或報紙上看到,某個強權者,某個政府……,最後都倒台了:昨天尚有,今天便不復存在。今世的財富注定消失,金錢也如此。」

教宗最後總結道:「基督為人類獻出生命,以此顯示了自己的權能。這是真正的權力,它關係到一種來自於服務和手足之情的自由。“手足之情的權力、仁慈和愛的權力,以及謙卑的權力,這就是耶穌行使的權力。真正的自由就在於此:誰有這謙卑、服務和手足之情的權力,他就是自由的人。為這自由服務的,正是真福八端所讚許的貧窮。」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天主將以我們衡量的尺度審判我們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常年期第三周 星期四 彌撒

讀經一(上主,我是誰?我的家族又算什麼?)
恭讀撒慕爾紀下 7:18-19,24-29

納堂將整個啟示告訴達味以後,達味就進去,端坐在上主面前說:「我主上主!我是誰?我的家族又算什麼,你竟領我到了這個地步?我主上主!這在你眼中還以為太小,而你又說明瞭你僕人的家族未來的遠景,並將此事顯示給我這個人,我主上主!你將你民以色列永遠堅定為你的民族,你,上主做了他們的天主。我主上主!現在,求你永遠堅持你論及你的僕人和他的家室所說的話,按照你所說的履行吧!願你的名永遠受尊崇!人要說:萬軍的上主是以色列的天主!願你僕人達味的家室,永遠堅定在你面前!萬軍的上主,以色列的天主!因為你曾啟示你的僕人說:我要建立你的家室,因此,你的僕人才敢在你面前向你如此祈禱。我主上主,惟有你是天主!你的話是真理,是你向你僕人應許了這些恩惠。求你如今就祝福你僕人的家室,使它永遠在你面前存立,因為是你,我主上主所預許的,因此,你僕人的家室,必因你的祝福永遠獲得祝福。」

福音﹙燈應放在燈台上。你們用什麼尺度量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你們。﹚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4:21-25

那時,耶穌向門徒們說:「人拿燈來,豈是為放在斗底或床下嗎?不是為放在燈台上嗎?因為沒有什麼隱藏的事,不是為顯露出來的;也沒有隱密的事,不是為彰明出來的。誰若有耳聽,聽吧!」耶穌又向他們說:「要留心你們所聽的: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且要多加給你們,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從他奪去。」

2020年1月3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特別反省了當天福音中「尺度」的深刻涵義(參閲:谷四21-25),指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生活及待人的方式是以耶穌基督為榜樣。他也警戒信眾,我們用什麽尺度量人,將來天主也將會用什麽尺度來審判我們。

教宗說:「我以什麽樣的尺度量他人呢?又以什麽尺度量自己呢?是一個慷慨及充滿天主愛的尺度還是一個低水平的尺度?將來衡量我的尺度就是我用來衡量他人的尺度。我把我的標杆放在哪個水平?一個高水平嗎?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我們不僅要在自己所行的善事或所作的惡事上有這樣的考量,更應該在我們持續的生活方式上作這樣的考量。」

教宗接著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即有一種衡量自己、事物和他人的方式,天主將用同樣的方式衡量我們。」

教宗解釋:「那以自私為尺度的人將以同樣的尺度受到審判;那些沒有憐憫心、在生活中踩著別人的頭往上爬的人,將會以同樣的方式受到審判,即得不到憐憫。」

於是,教宗解釋說:「作為一個基督徒,我要反躬自問,我參照的基石為何,好能知道我是否符合基督所要求的?基督徒的標準就是有自我貶抑和承受屈辱的能力。一個不能承受生活中屈辱的基督徒,那他就是『虛有其表』或為圖利益的基督徒。聖保祿說,耶穌這樣作了,祂空虛了自己,『祂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8)。祂尊為天主,但並沒有把持不捨,這是我們的楷模。」

隨後,教宗舉了一個在神職班中不效法耶穌榜樣的例子,即教區主教在調動神父時所發生的困難。

他說:「有些神父被主教調到一個不如他們所期望的次等的堂區時,視這調動為一種懲罰。教宗指這種判斷方式便是“我的方式,我的判斷方式。」

教宗總結道:「你們用什麽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麽尺度量給你們(谷四24)。我如果以跟隨耶穌為基督徒的尺度,我將以同樣的尺度受審判,而且是在極大的憐憫、同情和慈悲中受審判;但是,如果我的方式是塵世的,我只利用基督的信條,我去參與彌撒,但我以世俗的方式生活,我將被這樣的尺度所審判。」

教宗最後說:「讓我們向天主祈求活出基督徒的生活、特別是不懼怕十字架和屈辱的恩典,因為這是祂為拯救我們而選擇的道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真福八端是耶穌對全人類的訓誨

CNS photo/Paul Haring

2020年1月2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開啓新系列要理講授,反省真福八端的主題。教宗指出:「天主為將自己賜予我們而經常選擇出人意料的路徑,甚至選擇我們的限度、眼淚及挫敗。這是東方教會弟兄姐妹們談及的基督復活的喜樂,這喜樂透過死亡體驗到天主的大能。」

教宗反省耶穌的山中聖訓(瑪五1-11)指出:「耶穌以祂的真福八端啓發了基督徒和許多非信徒的生活。我們很難不被這些話語所觸動,因而渴望越來越能充分了解和接納耶穌的訓誨,因為在這些教導中含有我們基督徒的身份證,同時概述了耶穌自身的面容和祂的生活形態。」

「耶穌是在什麽情況下宣講祂的聖訓的?」

教宗解釋道:「耶穌一見群衆,就上了那環繞加里肋亞湖的平緩山坡,坐下後遂開口教訓門徒們,宣講真福八端。因此祂的訓誨是講給門徒們聽的,但在祂的視野中也包括這些群衆,因此祂的宣講是面向全人類。山中聖訓是講給全人類聽的。」

教宗繼續表示:「福音中提到的『山』讓我們想到西乃山,天主在這座山上將十誡交給梅瑟。現在耶穌則開始教導一項新法律:成為貧窮的人、溫良的人、憐憫人的人……。這些『新誡命』遠遠超過規範。事實上,耶穌沒有強加任何東西,卻只是指明幸福之路,也就是祂的道路,八次重覆『有福』二字。」

教宗進一步解釋說:「真福八端的每一端都由三個部分組成:首先是『有福』二字;然後是有福的人所處的狀況,,例如『神貧、哀慟和飢渴慕義』;最後是有福的『原因』,由一個連詞『因為』來引入。」

「『這些人是有福的,那些人是有福的,因為……』這些就是真福八端,學會記住它們,屢次重覆,將耶穌為我們頒賜的這項法律牢記在心,這會是美好的事。我們也要注意這個事實:有福的原因不在於現況,耶穌並不贊成這種境況;有福的原因則是從天主那裡領受恩典而處於一種新狀況:『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等等。」

教宗解釋「有福」一詞的含義說:「這個詞的原意指的不是一個飽食終日或家境美滿的人,而是一個處在恩寵中的人、藉著天主的恩寵日益進步的人,以及在天主的道路上前行的人。換言之,這些人曉得忍耐、神貧、為人服務、安慰別人。在這些事上向前進取的人才是幸福並將是有福的人。」

教宗最後強調:「真福八端總是帶來喜樂,是通往喜樂的道路。閲讀今天反省的《瑪竇福音》第5章1-11節將使我們獲益,最好在一週内多讀幾次,好能明了這條如此美好的道路,這是上主為我們指明一條可靠的幸福之道。」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首屆聖言主日彌撒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我們要意識到天主白白賜予我們的愛,體會到天主降生成人,親自來到我們中間,以理解耶穌對世人宣講的首要訊息,即:『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瑪四12-23)」

2020年1月26日聖言主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並在講道中強調了這一點。

教宗解釋道:「耶穌所有宣講的基礎即在於此:祂告訴我們天國臨近了。『天國』意味著天主的國,也就是祂統治的方式、在我們面前的姿態。耶穌告訴我們天國臨近了、天主臨近了。這是一件新穎的事,是首要的訊息:天主並非遙不可及,祂來到塵世,降生成人,拆除藩籬,拉近距離。我們不配擁有這一切,但是祂紆尊降貴,前來與我們相遇。」

「這份喜樂的訊息扎根於愛,它催促我們改變生活。」

教宗敦促我們改變生活:「因為新的生活模式已然展開:自私自利的時期已告結束,與天主並為天主而活、與他人並為他人而活的時代已經開始。耶穌今天也對你說:『鼓起勇氣,我與你同在,只要你為我騰出空間,你的生命將會有所改變!』耶穌在敲門,因此上主賜給你祂的聖言,要你接納祂的聖言,視之為祂寫給你的情書,讓你感受到祂在你身旁。祂的聖言安慰並鼓勵我們,同時也激發悔改,撼動我們,使我們擺脫自我中心、無所作為的態度。因為祂的聖言蘊藏著改變的力量,讓人從黑暗進入光明。這是天主聖言的力量。」

「再者,耶穌開始宣講的地方也是美好而新穎的要點。祂選擇了黑暗地區、人們從未想過的地方,也就是外邦人的加里肋亞、不同民族和外地人相遇的交匯點。加里肋亞當然沒有選民純正的宗教信仰,但是耶穌並不從耶路撒冷的聖殿,而是從邊界地帶展開宣講。由此可知,天主的救恩訊息並不尋求受保護的安全地方,而是進入我們複雜又陰暗的處境。」

「耶穌不怕深入我們心靈深處灰暗和患病的部分。耶穌知道,唯獨祂的寬恕能治癒我們,唯獨祂的臨在能轉化我們,唯獨祂的聖言能更新我們。我們要向走遍通海大路的上主,敞開我們最崎嶇的道路、我們暗藏於心且不願正視的道路:我們要敞開這些道路,讓天主聖言進入我們內,『天主的話確實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可辨別心中的感覺和思想』(希四12)。」

「此外,耶穌首先宣講的對象不是能力卓越的人或是在聖殿內祈禱的虔誠信徒,而是辛勤工作的普通人。耶穌向兩名漁夫說話,用了他們熟悉的語言,說:『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然後,這兩名漁夫立刻放下漁網,跟隨了祂。教宗闡明,他們之所以立即作出回應,是因為他們受到愛的吸引。為了跟隨耶穌,不只要行善,更要每天聆聽祂的召叫。唯有認識我們並愛我們到底的主耶穌,能使我們在生命的海洋划到深處,如同祂對眾門徒作的那樣。因此,我們需要祂的聖言,必須在每天的千萬話語中聆聽祂的聖言,唯有祂的聖言不對我們叨絮俗事,而是向我們講述生命」。

教宗最後總結道:「讓我們從福音開始,家裡的櫃子上放著一本敞開的福音書,並且隨身攜帶福音,在手機上讀經,每天讓福音啟發我們。我們將發現天主與我們同在,祂照亮我們的黑夜,以愛引領我們划向生命的深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為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祈禱

CNS photo/Thomas Peter, Reuters

2020年1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三鐘經祈禱活動結束之際,說:「我也要關懷中國流行病毒的患者,並為他們祈禱。願上主接納亡者進入祂的安息,安慰家屬,並支持中國團體早已投入的重大疫情防控工作。」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1月26日表示,病毒的傳播力似乎有所增強,以及感染人數勢必會持續攀升。截至週日截稿為止,中國已有將近2千個確診病例,56人不治身亡。中國以外的地方也出現若干病例,諸如泰國、澳洲、加拿大、美國和法國。世界各地的衛生當局正在加緊預防疾病擴散。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造成恐慌,因為至今仍有許多謎團沒有解開,例如:病毒的危險性和傳染力。目前僅知道,該病毒會引發肺炎,並導致某些患者死亡。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2020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晚禱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基督徒合一祈禱週於2020年1月25日達到高峰。在普世教會慶祝聖保祿宗徒歸化的這一天,教宗方濟各、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代表延納迪烏斯(Gennadios)總主教、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代表歐內斯特(Ian Ernest)總主教,以及博塞大公學院學生代表團等基督信仰各教會成員,一起在羅馬城外聖保祿大殿誦念晚禱。

教宗在禮儀講道中闡明三大要點:一、弱小者能為眾人的益處帶來寶貴訊息;二、天主的首要心願是拯救眾人;三、本屆祈禱週的主題「款待」。

一、弱小者能為眾人的益處帶來寶貴訊息

教宗首先指出,保祿遭遇海難時,船上有三種人,按照權勢高低排列,分別是:百夫長和士兵、水手,以及包括保祿在內的囚犯(參閱:宗廿七18-廿八10)。保祿雖然屬於最弱小者,卻「帶來出乎意料的希望訊息」,也就是天使傳報說,保祿和他的旅伴必會全員獲救。

同樣地,在基督徒邁向合一的大公旅程中,最弱小者也「能為眾人的益處帶來寶貴的訊息」。「即使是世人眼中最卑微、不起眼的基督徒團體,只要它們體驗到聖神,敬愛天主、關愛近人,它們就擁有一份值得提供給整個基督信仰家庭的訊息。往往是最弱小者在傳達最重要的救恩訊息,因為天主喜歡以十字架的懦弱拯救我們」(參閱:格前一20-25)。

二、天主的首要心願是拯救眾人

此外,保祿遭遇海難的事件也展現出:天主的首要目標是拯救眾人。保祿宗徒很堅持這一點,並在《弟茂德前書》中再次重申(參閱:二4)。教宗表示,「天主降生成人來擁抱全人類,並為拯救眾人死而復活。我們若能藉著天主的恩寵擁有祂那樣的觀點,就能克服我們的分裂」。

在保祿遭遇海難的事件裡,人人同舟共濟:百夫長作重要決策、水手發揮專業技能、保祿鼓勵失望的人。基督徒也該彼此扶助。教宗說:「我們越是放下私利、克服過去遺留的問題,同時渴望前往共同的海岸,我們將越來越自發地承認、接納並分享這些恩典。」

三、本屆祈禱週的主題「款待」

至於本屆祈禱週的主題「款待」,教宗指出,保祿一行人上岸獲救後,馬耳他百姓生火給他們取暖,那火焰象徵著「出其不意的人性溫暖」。隨後,保祿治癒了島上的許多病患。為此,教宗呼籲不同教會的基督徒更加彼此善待,並提到前人的榜樣,說:「基督徒家庭的餐桌上,總是會留著一盤飯菜給過路的友人或敲門的有需要者。修道院則是將客人奉為上賓,視為基督。我們不可丟失這些習俗,卻要加以復興。」

在講道結束之際,教宗向不同基督教會的代表致敬。他說:「我們要同心協力,孜孜不倦地持續祈禱,祈求天主恩賜我們之間的圓滿合一。」

2020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第54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簡介:打造富有人情味的歷史

CNS photo/Paul Haring

「在周遭的聲音和訊息令人感到困惑時,我們需要富有人情味的敘述,講述我們和我們之間美好的事。」

教宗方濟各在第54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中,開門見山地如此寫道。本屆文告主題為「『好叫你講給你的子孫聽』,生活創造歷史」(出十2),分為五大部分:編織故事、並非所有故事都是好的、眾多故事中的天主事跡、自我更新的歷史,以及令我們煥然一新的講述。

編織故事

教宗首先指出,人類天生是個講述者。「我們從小渴望故事,一如渴望食糧那樣」。在潛移默化中,「故事影響我們的生活」,左右我們有關是非對錯的判斷。人不僅需要「衣物蔽體」(參閱:創三21),也需要「穿上」故事來保護生命。為此,我們編織的不只是衣服,還包括故事。各時代的故事共同使用一台「紡織機」,其架構涵蓋了「英雄」,包括日常英雄,讓人能「在愛的推動下,勇於尋求夢想,應對艱難處境,打擊邪惡」。沉浸在故事裡,人「能找到英勇的動機來應對生活挑戰」。

並非所有故事都是好的

然而,並非所有故事都是好的。由於「蛇的誘惑在故事脈絡裡埋下難以解開的繩結」(參閱:創三4),今天仍有人「懷著功利的目的敘事」。教宗警惕道,「我們幾乎難以察覺到,自己變得愛嚼舌根」,散播暴力和假消息;傳播的「紡織機」往往製造出毀滅和挑釁的故事,「磨損並撕裂和睦共處的脆弱絲線」;它無法編織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反倒剝奪人性尊嚴。這種功利主義的故事只是曇花一現,好的故事卻能「跨越時空的界限」,數個世紀後仍具有現實意義,滋養生命。再者,有鑒於偽造技術日益精進,甚至出現了「深度偽造」(deepfake),「我們需要有智慧來接受並創造真善美的故事,有勇氣來抵拒虛假和惡意,有耐心和分辨力來重新發現那些有助於在撕裂中維繫絲線的故事」。

眾多故事中的天主事跡

教宗由此談及聖經的深層意義。聖經乃是「眾多故事中的天主事跡」,從開卷第一章就展現出「天主是創造主兼敘事者」,因為「天主的聖言一出,萬物遂存在」 (參閱:創一),而在創世的高峰,天主造了男女,使他們跟祂一起自由地創造歷史。「聖經是天主與人類之間愛的偉大歷史,其核心是耶穌:祂的事跡使得天主對人的愛,以及人對天主的愛情故事達致滿全」。為此,人類蒙召世世代代將聖經中意義深遠的事跡講給子孫聽。

接著,教宗闡述本屆文告的主題:天主透過奇事,拯救以色列子民脫離奴隸生活後,吩咐梅瑟把這些奇事「講給子孫聽,為叫他們知道祂是上主」(參閱:出十2)。教宗強調,「《出谷紀》的經驗教導我們,對天主的認識尤其通過世代相傳的講述傳承下去」。天主子耶穌也談論天主,祂不說空洞抽象的話,而是運用日常生活的比喻。「生活由此成了故事,然後對聆聽者來說,故事又化為生活:福音故事進入聆聽者的生活,並改變他的生命」。

自我更新的歷史

此外,「基督的事跡絕非歷史遺產」,它與我們的經歷相結合,「始終具有現實意義」。天主關愛世人,並降生成人,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從此以後,「就某個意義來說,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神聖的。天父能在每個人的經歷中再次看到祂的聖子降臨塵世的事跡」。誠如聖保祿所言,基督以生活的聖神在我們血肉的心板上書寫(參閱:格後三3),「天主聖愛在我們內書寫」,種下善的苗芽。因著聖神的化工,每段歷史,即使是遭人遺忘的歷史,都能受到啟發,再次化為傑作,成為福音的新篇章。「我們人人都知道幾個散發福音馨香的故事,它們見證出天主轉化生命的愛。這些故事需要加以分享、講述和實踐」。這便是「自我更新的歷史」。

令我們煥然一新的講述

談到講述如何使我們煥然一新,教宗寫道:「我們只要謹記那創造並拯救我們的愛,並將這份愛注入我們的日常經歷,以慈悲編織每天的生活脈絡,我們就能翻開新篇章。我們不再糾結於惋惜和悲傷,擺脫那禁錮人心的病態回憶,並向他人開放,向敘事者天主的觀點敞開心扉。對天主訴說我們的經歷絕非無濟於事:儘管事態保持原樣,但是意義和觀點已有所轉變。向上主訴說,等同於進入祂對我們和他人的憐愛目光。」

教宗表示,唯有敘事者天主的目光是「最終的觀點」。透過這觀點,我們能親近周遭的弟兄姊妹,理解到「在世界的舞台上沒有人是跑龍套的,每個人的歷史都可能有所改變」。「即使是在講述惡,我們也能學會為救贖留空間,在惡當中認出善的動態,並為它騰出空間」。教宗最後邀請眾人懇求聖母瑪利亞、這位「在腹中編織天主人性」的童貞女,請她「解開我們生活中糾纏不清的繩結,協助我們建設和平的歷史、未來的歷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款待移民就是如同天主那樣愛他們

CNS photo/Yara Nardi, Reuters

2020年1月2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配合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主題,在要理講授中再次反省保祿宗徒在馬耳他島附近雖遇船難卻絕對信靠基督,以及受到島上居民熱情款待的事跡。教宗指出,保祿及同伴們的經歷讓我們想到今日的許多移民,絕望迫使他們面對驚濤駭浪。這些人不僅沒有得到理解,反而遭到敵意。

教宗說:「為了逃避暴行、戰爭和貧窮,男男女女的移民在全世界面對危險的旅程。他們像保祿及其同伴們那樣,經歷著荒野、河流和大海的冷漠和敵視,經常不能靠岸。不幸的是,他們也經常遇到人間最惡劣的敵意。今天他們受到販運分子的剝削,被有些當權者視為數字和威脅!拒絕款待有時將他們重新抛入他們原本所逃避的貧窮或危險之中。」

今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主題為「他們待我們非常友善」(參閱:宗廿八2),由馬耳他和戈佐島的基督徒團體選定。教宗表示:「保祿及同伴在海上漂流14天後受到了款待。他們的旅程因海上風暴而致使生命處在危險中,衆人充滿了恐懼,保祿卻絕對信賴天主,慈愛的天父。得救以後,保祿和同伴們受到馬耳他人非常友善的款待,能夠避風雨,獲得食物和溫暖。」

教宗說:「這些馬耳他居民以殷勤熱情的具體行動展現了天主的愛。另一方面,天主也透過保祿在島上行的治癒奇跡使馬耳他島民得到了回報。因此,如果馬耳他人是天主眷顧保祿宗徒的標記,保祿也是天主對馬耳他人施予慈愛的見證人。」

教宗強調:「在基督内皆為弟兄姐妹意味著承認彼此已結為弟兄姐妹,只有這樣,款待才能成為一份重要的大公性美德。這美德不是一種單向的慷慨行為,因為當我們款待其他基督徒,我們就要把他們當作賜予我們的禮物而予以接納。我們所接納的是聖神在這些弟兄姐妹身上播下的種子,這也成了我們的一份恩典。」

「接納其它傳統的基督徒首先意味著展示天主對他們的愛,因為他們是天主的子女,是我們的弟兄姐妹。此外,也意味著接納天主在他們生命中所行的一切。大公性的款待要求我們樂於聆聽其他基督徒,關心他們個人和團體的信仰經歷,曉得那是與我們不同的另一個傳統的信仰團體。」

教宗最後總結道:「今天的大海同保祿遇船難的大海一樣,對那些不顧在旅途中冒風險,只求逃避暴行、戰爭和貧窮的人而言,充滿了危險和隱患。這些移民受到的敵意轉變成關閉的海港和冷漠,許多人因此被重新抛入貧窮和危險之中。基督徒蒙召共同努力,成為更好的人,更好的門徒和更團結的基督徒子民。」

「我們基督徒必須攜手努力,向移民展現耶穌基督所啓示的天主之愛。我們能夠而且必須見證,不是只有敵意和冷漠,每個人在天主面前都很寶貴,都蒙受祂的愛。我們彼此之間尚存在的分裂阻礙我們圓滿地成為天主之愛的標記。」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