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讓我們在四旬期放下手機,跟隨耶穌走向弱小者

圖片:Rodney Leung

「讓我們關掉電視,放下手機,抵拒閒言碎語和言語暴力,並且與耶穌一起在『愛德之路』上走向我們周遭的許多荒野,擁抱窮人、年長者和遭遺棄的人。」

聖灰禮儀標誌著四旬期的開始,2020年2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向大約12000名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友發出這項呼籲。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充滿聖神」,進入荒野,在那裡停留40天,「受魔鬼試探」(參閱:四1-2)。教宗反省了這段經文,闡明四旬期旅程的意義在於走向逾越奧跡,它是禮儀年及信仰的核心。接著,教宗談論了荒野的靈性意義:「對城市居民來說,荒野也意味著寂靜的地方。荒野是個遠離周遭喧擾的地方。由於沒有人的話語,遂能給天主聖言騰出空間。聖言有如微風輕拂我們的心靈。荒野是聖言臨在的場所。」

「《聖經》指出,上主喜愛在荒野裡向我們發言:祂向梅瑟頒布十誡,並對子民的「心靈」說話。子民在荒野裡重新找到與天主的親密感、上主的愛。耶穌喜歡退避到荒野裡祈禱,教導我們如何尋找在靜默中對我們說話的天父。這並不容易,卻邀請我們尋求心靈的寧靜。因此,四旬期是給天主聖言騰出空間的絕佳時機。」

教宗籲請眾人:「在這段時期關上電視,翻開《聖經》;放下手機,與《福音》『連線』。四旬期有如荒野,在這段時期要摒棄無益的話、閒言碎語、道聽塗說和流言蜚語。相反地,在這段時期,我們要向上主傾訴,把自己獻給上主,力行健康的心靈生態,作心靈的大掃除,因為我們現處的環境遭到太多言語暴力的污染。」

教宗形容說:「如今羞辱他人的行為宛如『道早問安』。我們淹沒在空洞話語、廣告和虛假不實的訊息裡。我們習慣於窺探每個人的一切事物,恐怕會陷入世俗精神,導致心神耗盡。這問題的唯一解藥是靜默。」

「耶穌召叫我們進入荒野,邀請我們側耳靜聽重要的本質。」

教宗由此指出:「荒野是個回歸本質的地方,因為它敦促我們省察自己的生活。我們周圍存在著許多無用的事物。我們跟隨成千上萬看似必要、實則不然的事物。」

為此,教宗鼓勵眾人:「擺脫眾多膚淺的現況,以便於再次發現重要之事,重新看見我們周遭的面容!耶穌在這方面也給我們立了榜樣,即守齋。守齋意味著懂得捨棄膚淺虛榮之事,走入本質。守齋絕不只是節食減肥,其意義正是回歸本質,尋找更簡樸的生活之美。」

「荒野也可視為孤獨的地方。」

教宗把目光轉向我們的周遭說:「今天我們周圍也有許多荒野、很多孤獨的人。他們是被遺棄的孤獨者。我們周遭有多少窮人及年長者在生活中默不作聲,遭到排擠和丟棄!然而,荒野引領我們走向他們,走向那些不發一語、在沉默中求救的人。許多無聲的眼神向我們發出求救訊號。四旬期荒野的旅程是一段走向最弱小者的愛德之旅。」

最後,教宗提醒眾人:「在四旬期內祈禱、守齋,以及從事慈悲善工,好能從死亡走入生命。讓我們與耶穌一起進入荒野;我們出荒野時,必將體嘗到逾越奧跡、天主聖愛更新生命的威能。我們將會如同春天開花的荒野,突然從『一無所有』,變成綻放蓓蕾、花繁葉茂。我們要鼓起勇氣,進入四旬期這個荒野,在荒野裡跟隨耶穌:因著祂,我們的荒野將開花結果。」

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結束之際,提及伊拉克當前的危機。教宗直接向伊拉克人民表示:「我向你們伊拉克人民講話,我熱切關懷你們。你們身處戰場,遭遇遍地烽火的戰爭之苦。我為你們和你們國家的和平祈禱,我已計劃今年能訪問貴國。我為你們祈禱。」

教宗鼓勵伊拉克的信友們,抽出時間默想天主聖言、領受聖事、守齋祈禱為能更新與天主和弟兄姐妹的關係。教宗最後說道:「在這四旬期的開始,我祝願你們衆人有一個皈依、内在更新和個人及靈性成長的時刻。」

此外,教宗在公開接見活動中,再次念及新冠病毒感染者。他說:「我再次向病毒感染者和給予他們治療的醫務人員,以及民政當局和那些正在努力照顧病患和制止感染蔓延的人士表達關懷之情。」

根據最新的估計,全球有8萬多人被感染,其中至少有7.8萬人是在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導致2700人死亡,主要集中在湖北省。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外方組長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剛剛結束在中國的考察工作,他在日内瓦辦事處再次發出預警,表示全球「尚未做好準備」應對這一疫情的蔓延。艾爾沃德也強調,無論如何,從中國傳來了令人欣慰的跡象,得益於北京政府採取的嚴厲措施,病毒的傳播正在減緩中。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2020年四旬期文告

CNS photo/Stefano Rellandini, Reuters

教宗方濟各
2020 年四旬期文告

「我們如今代基督請求你們:與天主和好吧!」(格後五 20)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今年上主再次賜給我們一段恩寵的時期,好能以煥然一新的心來作準備,慶祝耶穌死亡與復活的偉大奧蹟,而耶穌的死亡與復活正是個人及團體基督徒信仰生活的基石。我們必須在心神上不斷地回到此一奧蹟,因為只要我們向它的精神力量開放自己,並自由慷慨地回應,那麼,它就會在我們內持續產生果效。

1. 以逾越奧蹟為悔改的基礎

基督信仰的喜樂從聆聽並接受耶穌死亡和復活的喜訊流露出來。此一初傳(kerygma)綜合了一個愛的奧祕:這愛「如此真實,如此真誠,如此實在,並邀請我們與祂建立真誠的關係,與祂進入可結出果實的交談」(《生活的基督》宗座勸諭,117)。凡相信這訊息的人,就不會接受「人生是自己的,任由我們隨己意度過」此一不實謊言。其實生命是出自天主父的愛,因祂渴望賜給我們豐富的生命而來(參閱:若十10)。如果我們聽從「謊言之父」(若八44)的誘惑,我們就會捲入荒謬的漩渦,並體驗到人間地獄,身受其害,如同有許多令人難過的個人和團體的悲劇為證。

在2020年四旬期,我想與每一位基督徒分享我在《生活的基督》宗座勸諭中給年輕人的一番話:「你要瞻仰被釘十字架的基督所伸開的雙臂,讓自己一再得救。當你辦告解時,你要堅信祂的慈悲,這慈悲會免除你的罪責。你要瞻仰祂出於慈愛所傾流的聖血,讓祂的聖血淨化你。這樣,你總能重獲新生」(第123號)。耶穌的逾越不是過去的事件;反而因聖神的大能永存不滅,使我們以信德能在受苦的人身上看見和觸摸到基督的血肉。

2. 悔改的急迫性

天主的慈悲藉著逾越奧蹟賜給了我們,深入默想逾越奧蹟是一件具有意義的好事。確實,只有在與那「愛了我,且為我捨棄了自己」(迦二20)的被釘且復活的主「面對面」的關係中,在朋友之間真心的對談中,才能體驗到天主的仁慈。這就是在四旬期內,祈禱是那麼重要的原因。祈禱不僅是一項任務,祈禱更是為表達我們需要回應天主的愛,這愛時時引領和支持著我們。基督信徒祈禱,是因為雖然自知不配,卻仍然被愛。祈禱有許多不同的形式,但在天主眼中,真正事關重要的是,我們的祈禱深入我們的內心並除去我們的心硬,使我們更全然歸向天主和祂的旨意。

那麼,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願我們讓自己被引領,就像以色列人被引入荒野(參閱:歐二14),為使我們至少能聽見我們淨配的聲音,並讓它在內心更深處迴響。我們越充分與祂的聖言契合,我們就越能體驗到祂無條件所賜給的慈恩。我們不要一時糊塗而錯過這恩寵的時期,以為我們可以掌控自己歸向祂的時間和方式。

3. 天主急切要與祂的子女交談

天主為了我們的悔改,又一次賜給我們一段恩寵的時期,我們絕對不能把這事實視為理所當然的。這新的時機應在我們內激起感恩的心,把我們從怠惰的精神中喚醒。雖然,在我們的人生、在教會和在世界上,悲劇性的惡事有時候發生,但這改變我們人生途徑的機會,卻表達了天主不變的決心──不中斷與我們的救恩對話。被釘的耶穌從沒有犯過罪,卻替我們被定罪(參閱:格後五21),天父拯救我們的決心,使祂讓祂的聖子背負我們罪的重擔,因此,用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話來說,就是「天主相反自己」(《天主是愛》,12)。因為天主也愛祂的仇敵。(參閱:瑪五43~48)

天主希望透過祂愛子的逾越奧蹟與我們每一個人建立的對話,並不是空洞的閒聊,如同古時的雅典居民那樣,他們「只是談論或探聽一些新奇的事」(宗十七21)。這樣的閒聊是源於空洞和膚淺的好奇心,表現出每一時代的俗氣;而在我們這個時代,它也會是由於濫用媒體而所造成的。

4. 要與人分享財富,而並非保留給自己

把復活奧蹟作為我們生活的中心,意思是在戰爭、各種打擊生命的行為─從未出生的胎兒到老年人─以及各種形式暴力的受害者身上看到被釘基督的創傷。這些創傷都呈現於環境災害、在不平均分配的世界物資,各種形式的販賣人口,以及肆無忌憚地追求財富,那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偶像崇拜。

今天必須向各位善心的男女人士作出呼籲,懇請他們賙濟窮人,把自己的財物分施給最有需要的人,藉此作出個人的貢獻,為造就更美好的世界。愛德的施與讓我們更具有人性,囤積財物卻讓我們更失去人性,將自己關在自私自利的牢獄裡。我們有能力,也必須更深入地考慮到我們經濟生活的結構面。因此在這四旬期中,我會於3月26~28日在亞西西與青年經濟學家、企業家和創革者召開一次會議,目標是要塑造一個更富於正義、更有包容心的經濟環境。教會的訓導權多次提及,政治生活代表著一種卓越的愛德形式(參閱:庇護十一世,〈對義大利天主教大學聯盟致詞〉,1927年12月18日)。對於經濟生活而言,也是如此,同樣可以藉由福音與真福八端的精神來達成。

我祈求至聖聖母為我們轉禱,讓四旬期能開啟我們的心,聽見天主要我們與祂和好的呼聲,定睛注視逾越奧蹟,並轉向與祂開放及誠懇的交談。這樣,我們會成為基督要求祂的門徒所成為的:地上的鹽、世上的光。(參閱:瑪五13~14)

方濟各
發自羅馬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19年10月7日──玫瑰聖母紀念日
(臺灣明愛會 恭譯)

來源: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

下載PDF文件檔

守大小齋的意義及規則

教宗:成為基督徒,意味著接受耶穌的道路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0年2月20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著重省思了當天福音中耶穌問門徒的問題,“人們說我是誰?”,“你們說我是誰呢?”(谷八27-33)。教宗說,福音為我們指出三個步驟來了解耶穌是誰,即認識、宣認,以及接受天主為祂所選擇的道路。

關於認識耶穌,教宗說,“在我們所有人讀福音、帶孩子們去上要理課和帶他們去參與彌撒時,就是在力圖認識耶穌”。這是第一步,接下來是宣認耶穌。教宗接著表示,“光靠我們自己無法做到這一點。我們只有因著天主的德能、聖神的力量才能宣認耶穌,稱耶穌是主。沒有聖神我們無法宣認耶穌。因此,基督徒團體該當始終尋求聖神的力量,去宣認耶穌是主,是天主子”。

教宗隨後問道,耶穌生命的目的是什麽呢?祂為何來到世界上?回答這個問題,意味著在認識祂的道路上邁出第三步。教宗提醒說,耶穌開始教訓祂的門徒,說自己必須受許多苦,被殺害,但第三天以後必要復活。

“宣認耶穌就是宣認祂的死亡和復活。只說‘祢是主’,就停在那裡,這不是宣認。‘祢是為我們而來,祢是為我而死。祢復活了。祢給予我們生命,祢許諾派遣聖神來引領我們’。宣認耶穌意味著接受天主為祂揀選的道路,即遭受屈辱的道路。保祿宗徒在《致斐理伯人書》中寫道,‘天主派遣自己的兒子來,祂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祂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教宗說,“如果我們不接受耶穌的道路、祂為救贖人類而選擇的屈辱的道路,我們不僅不是基督徒,還堪受耶穌向伯多祿所說的那句話:‘撒殫,退到我後面去!’”

教宗指出,撒殫清楚知道耶穌是天主子,但是耶穌拒絕牠的“宣認”。在伯多祿拒絕耶穌選擇的道路時,撒殫使伯多祿遠離耶穌。教宗重申,“宣認耶穌意味著接受謙卑和屈辱的道路。當教會不遵循這條道路時,她會犯錯,成為世俗的教會”。

最後,教宗籲請信徒“向上主祈求恩寵,做言行一致的基督徒,跟隨耶穌所走的道路,甚至遭受屈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溫良讓我們贏得弟兄的心

2020年2月1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解釋「真福八端」中關於「溫良」的含義。教宗說:「『溫良』的含義在於溫和、順從、謙讓,以及不施暴力。溫良表現在發生衝突的時刻,因為“任何人在平靜的時候都會顯得溫良。」

教宗指出:「耶穌在受難時保持順從的態度,祂正是『溫良』的典範。不過,『溫良』一詞在《聖經》中也指沒有土地擁有權的人,而在真福八端中卻說溫良的人要承受土地。事實上,耶穌說『溫良的人是有福的』,這是引用了《聖詠》第37篇的聖訓:『你應控制憤恨,消除怒火,不要動怒,免得再犯罪過。因為作惡犯罪的人必被剷除;唯有仰望上主的人繼承樂土。』(37:8-9)」

教宗對此表明:「《聖詠》中的這句話在溫良與擁有土地之間建立了關係。溫良與土地似乎互不相容,因為人們經常為擁有土地而彼此交戰。然而,溫良者擁有土地所依靠的不是征服,而是繼承。那樂土是對天主子民的一個許諾和一份恩典,它成了比一塊單純領地還要大許多的某種事物的標記。這塊『樂土』就是天國,就是我們要奔往的樂土,是我們應走向的新天新地。」

「然而,溫良的人並不是懦夫,也不是一種設法迴避問題的人。」教宗繼續解釋說:「溫良的人並不是凡是遷就,而是學會去有力捍衛另一塊土地的基督的門徒。基督捍衛祂的和平、捍衛祂與天主的關係、捍衛祂的恩典,即天主的恩典;基督守護仁慈、友愛、信任和希望。溫良的人也應是仁慈、友愛、信任和懷抱希望的人。」

接著,教宗談到憤怒的罪。他說:「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在某些時刻發怒的經驗,我們該捫心自問多少事物因著我們的憤怒而被摧毀或喪失。發怒的時刻能摧毀許多事物;我們失去控制,不考慮真正重要的是什麽,這樣能毀壞與弟兄的關係,有時甚至無法挽回。由於憤怒,許多弟兄姐妹彼此不再説話,關係變得疏遠。憤怒與溫良截然相反,溫良將人聚攏,憤怒則使人分裂。溫良能贏得人心,挽回友情和許多其它事物,因為這樣的人雖然發怒,而後卻能冷靜下來,重新思考並恢復自己的常態,如此就能以溫良來重建自己。」

教宗最後總結道:「要以溫良贏得的土地乃是幫助弟兄得救,就如《瑪竇福音》所說的那樣:『如果他聽從了你,你便賺得了你的兄弟』(十八15)。因此,沒有比贏得別人的心更美的土地,沒有比賺得與兄弟和好更寶貴的樂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天主要求我們有一顆開放和充滿憐憫的心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常年期第六周 星期二 彌撒

集禱經

天主,你樂於住在正直誠樸的人心中。求你賞賜我們恩寵,助佑我們為人處世正直誠樸,使我們的心靈真能成為你所喜愛的居所。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天主不會誘惑人。)
恭讀雅各伯書 1:12-18

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既經得起考驗,必能得到主向愛他的人,所預許的生命之冠。人受誘惑,不可說:「我為天主所誘惑」,因為天主不會為惡事所誘惑,他也不誘惑人。每個人受誘惑,都是為自己的私慾所勾引,所餌誘;然後,私欲懷孕,便產生罪惡;罪惡完成之後,遂生出死亡來。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切不要錯誤!一切美好的贈與,一切完善的恩賜,都是從上,從光明之父降下來的,在他內沒有變化或轉動的陰影。他自願用真理之言生了我們,為使我們成為他所造之物中的初果。

福音(你們應當提防法利塞人和黑落德的酵母。)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8:14-21

那時候,門徒忘了帶餅,在船上除了一個餅外,隨身沒有帶別的食物。耶穌囑咐他們說:「你們應當謹慎,提防法利塞人的酵母和黑落德的酵母。」他們彼此議論:他們沒有餅了。耶穌看出來了,就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議論沒有餅了?你們還不明白,還不瞭解嗎?你們的心仍然遲鈍嗎?你們有眼看不見,有耳聽不見嗎?你們不記得:當我曾擘開五個餅給五千人的時候,你們收滿了幾筐碎塊?」他們回答說:「十二筐。」「還有,七個餅給四千人的時候,你們收滿了幾籃碎塊?」他們回答說:「七籃。」於是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還不瞭解嗎?」

2020年2月18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他在彌撒講道中邀請信衆不忘救恩,這恩寵使我們的心保持真誠和仁慈。當天的《福音》講述門徒們沒有帶足夠的餅就同耶穌上了船,隨後便開始為這件事擔心,「他們彼此議論,因為沒有餅了」(谷八16)。

耶穌察覺到,就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議論沒有餅了?你們還不明白,還不瞭解嗎?你們的心仍然遲鈍嗎?你們有眼看不見,有耳聽不見嗎?你們不記得:當我擘開五個餅給五千人的時候,你們收滿了幾筐碎塊?」(谷八17-19)。

教宗從《福音》的這個場景為起點,解釋在門徒們「遲鈍的心」與上主「憐憫的心」之間的不同。

教宗表示:「上主憐憫的心表達了祂的意願。上主的意願乃是憐憫,祂說:『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瑪九13)。沒有憐憫的心是偶像崇拜的心、自滿自足的心,在利己主義的支撐下前行,唯獨依靠意識形態才顯得强壯。在耶穌的時代有四類意識形態主義者:法利塞人、撒杜塞人、厄色尼人和熱誠黨人。這四類人以冷酷的心去推行一種相反天主旨意的計劃,不給天主的計劃留空間,也沒有施予憐憫的餘地。」

教宗說:「有一劑良藥能醫治心硬,那就是記憶。在當天的《福音》和《聖經》的許多章節中都屢次提到記憶的救贖大能,這是我們該當懇求的一份恩寵,因為它使我們的心保持開放和忠誠。」

「當我們的心變得遲鈍,變得冷酷時,我們就會失去記憶……。我們會忘記救贖的恩寵,忘記白白賜予的恩典。冷酷的心帶來爭吵,帶來戰爭、自私和對弟兄的摧毀,因為它缺乏憐憫。最大的救恩訊息在於天主憐憫了我們。《福音》中屢次記載,當耶穌看到一個人、一種痛苦的境況“就動了憐憫的心”。耶穌正是天父憐憫的體現;耶穌對各種鐵石的心無疑是『一記耳光』。」

「因此,我們應祈求恩寵,讓我們有一顆非意識形態化的心,面對世界上發生的不幸切莫遲鈍,而應持有開放和憐憫之心,因為在審判的那一天,我們將憑著這些受到審判,而非我們的理念或我們的意識形態。《福音》中寫道:『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在監裡,你們來探望了我;我悲傷的時候,你們來安慰了我』(參:瑪廿五35-36)。這就是憐憫,這就是使我們不變得心硬。謙卑以及攸關我們的根基及救恩的記憶將幫助我們保持憐憫的心。」

教宗最後總結道:「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讓心靈變得遲鈍的因素。我們要牢記,正如我們在《集禱經》中所祈求的那樣,讓上主賞賜我們一顆正直誠樸的心,使我們的心靈成為祂的居所。上主只居住在如同祂那樣的心靈中:那就是憐憫的心、同情的心和開放的心。願上主賜予我們這份恩寵。」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我們必須讓他人感動我們的心

CNS photo/Paul Haring

願上主使我們成為慈悲的男女,向慷慨的愛開放,笑容滿面,關懷他人,服務人群並懂得哭泣。

教宗方濟各2月12日在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如此祈求道。教宗當天繼續反省真福八端,並闡述第二端: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瑪五4)。教宗指出,哀慟是一種「內在的痛苦」、心靈的哭泣,它使我們與上主、與近人再次開啟新的關係。

教宗闡明,在《聖經》裡,哭泣具備兩個幅度:一個是為「某個人的死亡或苦難」而哭;另一個是為「自己」的罪過痛哭,「在冒犯了天主和近人時,痛徹心扉」。因此,流淚是為了「摯愛」的消逝或磨難,或是「因為我們令對方受苦」。「因此,這關乎我們對他人的愛,使我們與對方相連結,從而與之共患難。有些人避而遠之;但是,我們必須讓他人來感動我們的心」。

淚水是個珍貴的「恩典」。教宗表示,有些「哀慟者需要受到安慰」,但也有些「受安慰者需要感到哀慟,因為他們鐵石心腸、忘記哭泣」。有的人需要「被喚醒」,因為「他們不懂得與人同悲共苦」。「舉例而言,哀悼是一條悲苦的路,但是在明瞭每個人神聖且無可取代的生命和價值方面,哀悼能有所裨益。在那一刻,哀悼令我們體悟到人生何其短暫」。

接著,教宗解釋了「哀慟的人是有福的」的第二個幅度,即:為罪過而哭。有的人會在犯錯時發怒,「這是一種傲慢」;另外有些人會為自己的過失,為了「背叛與天主的關係」而痛哭。教宗說:「這種哭泣是出於沒能去愛,發自內心地關懷他人的生活。這裡的哭泣是因為自己沒能報答深愛我們的上主,我們為了善念未能實現而難過;這是一種罪的意識。這樣的人會說:『我傷害了我的摯愛。』然後這令他傷心落淚。當這種淚水落下時,天主遂蒙受讚美!」

教宗由此說明了聖伯多祿和猶達斯的差別。聖伯多祿的淚水「淨化」人心,引領他走向「嶄新又更加真誠的愛」:這位宗徒「凝視著耶穌並落淚」,心靈「煥然一新」。相反地,猶達斯並未接受錯誤,於是自殺。教宗表明,理解罪過乃是「天主的恩典」,是「聖神的化工」。「我們無法獨自了解罪過。這是我們必須祈求的恩典。願上主讓我明白我已犯下或可能犯下的罪惡。這是個莫大的恩典,唯有體認到這一點,懺悔的淚水才會湧出」。

教宗最後強調了懺悔和哭泣之美。他說:「慈悲是基督徒生活美好的表現。凡是接納與愛相關的痛苦的人,都是明智又有福的,因為他將受到聖神的安慰,也就是天主寬恕罪人並糾正錯誤的溫柔。天主始終寬恕:我們不可忘記這一點。天主不斷地寬恕,即使是最醜陋的罪過也不例外。問題在我們身上,我們疲於請求寬恕,自我封閉,不再懇求寬恕。這是個問題,但是天主一直在那裡等著施予寬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0年2月祈禱意向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0年2月意向

總意向:為聆聽移民的呼聲

願眾人聆聽並重視深受販運罪行之害的移民弟兄姊妹的呼聲。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公開接見:誰握有謙卑的權力,他就是自由的人

CNS/Paul Haring

2020年2月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繼續以「真福八端」為主題,反省了第一端「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瑪五3)。教宗闡明,「神貧」意味著承認自己是乞丐,接納自己的限度;進入天國不是因為擁有以威望和財富建立的權力,而是因為懂得愛真正的善勝過愛自己。

教宗指出:「基督的權能在於為人類奉獻了自己的生命,這是真正的權能,真正的自由就在於此。為這自由服務的,正是真福八端讚許的貧窮,因為我們必須接受一種貧窮,那就是我們的所是;我們必須從塵世事物中找到具體的貧窮,好能成為自由的人而且能夠去愛。我們要始終尋求心靈的自由,這自由源於我們自身的貧窮。」

「那麽,窮人的含義是什麽?」

教宗解釋道:「貧窮不僅指物資匱乏,而是具有更深層的意義,因為這涉及我們生命的最深處。依照《聖經》,精神指的是天主向亞當吹的一口生氣;是我們内心最深刻的幅度,即精神幅度,那使我們成為人的幅度,是我們存在的深層核心。於是,『神貧的人』就是那些在自己内心深處體認自己是窮人和乞丐的人。耶穌稱他們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然而,今天的人卻與耶穌的教導背道而馳,追求的是做某些大事,成為有身份的人。這種思維導致孤獨和不幸福,因為要與別人競爭,為我的『自我』糾纏不休,總是處在根本不完整和脆弱的狀態。如果我不接受自己是貧窮的人,我就會憎恨所有讓我感到自己脆弱的情況。沒有技巧能夠掩蓋這種脆弱。」

「一個人若拒絕接受自己的限度,活得是多麽辛苦啊!他不容忍自己的限度。驕傲的人不會請求幫助,他們不能尋求幫助,也不會想到請求幫助,因為他們必須表現出自滿自足。他們當中有多少人需要幫助,但驕傲阻礙他們請求幫助。承認過錯和請求寬恕是多麽困難!」

「隱藏自己的限度是件艱難且苦惱的事,但耶穌基督告訴我們,成為貧窮的人是一個恩寵時機;祂也為我們指明走出這種困境的途徑。」教宗說:「需要重申,為成為神貧的人我們無需改變自己,我們不必做任何改變,因為我們原本就是神貧的人!我們是窮人,或更明確地說:我們在精神上是可憐的人!我們需要一切。我們衆人都是神貧的人,我們是乞丐。這是人類的狀況。」

教宗表示:「天國屬於神貧的人,天國不是由終將消失的財富和舒適環境建成的,而是藉由善的磚石,其餘的都會消逝,人死後物質財物不再具有價值。我們在電視新聞或報紙上看到,某個強權者,某個政府……,最後都倒台了:昨天尚有,今天便不復存在。今世的財富注定消失,金錢也如此。」

教宗最後總結道:「基督為人類獻出生命,以此顯示了自己的權能。這是真正的權力,它關係到一種來自於服務和手足之情的自由。“手足之情的權力、仁慈和愛的權力,以及謙卑的權力,這就是耶穌行使的權力。真正的自由就在於此:誰有這謙卑、服務和手足之情的權力,他就是自由的人。為這自由服務的,正是真福八端所讚許的貧窮。」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天主將以我們衡量的尺度審判我們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常年期第三周 星期四 彌撒

讀經一(上主,我是誰?我的家族又算什麼?)
恭讀撒慕爾紀下 7:18-19,24-29

納堂將整個啟示告訴達味以後,達味就進去,端坐在上主面前說:「我主上主!我是誰?我的家族又算什麼,你竟領我到了這個地步?我主上主!這在你眼中還以為太小,而你又說明瞭你僕人的家族未來的遠景,並將此事顯示給我這個人,我主上主!你將你民以色列永遠堅定為你的民族,你,上主做了他們的天主。我主上主!現在,求你永遠堅持你論及你的僕人和他的家室所說的話,按照你所說的履行吧!願你的名永遠受尊崇!人要說:萬軍的上主是以色列的天主!願你僕人達味的家室,永遠堅定在你面前!萬軍的上主,以色列的天主!因為你曾啟示你的僕人說:我要建立你的家室,因此,你的僕人才敢在你面前向你如此祈禱。我主上主,惟有你是天主!你的話是真理,是你向你僕人應許了這些恩惠。求你如今就祝福你僕人的家室,使它永遠在你面前存立,因為是你,我主上主所預許的,因此,你僕人的家室,必因你的祝福永遠獲得祝福。」

福音﹙燈應放在燈台上。你們用什麼尺度量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你們。﹚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4:21-25

那時,耶穌向門徒們說:「人拿燈來,豈是為放在斗底或床下嗎?不是為放在燈台上嗎?因為沒有什麼隱藏的事,不是為顯露出來的;也沒有隱密的事,不是為彰明出來的。誰若有耳聽,聽吧!」耶穌又向他們說:「要留心你們所聽的: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且要多加給你們,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從他奪去。」

2020年1月3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特別反省了當天福音中「尺度」的深刻涵義(參閲:谷四21-25),指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生活及待人的方式是以耶穌基督為榜樣。他也警戒信眾,我們用什麽尺度量人,將來天主也將會用什麽尺度來審判我們。

教宗說:「我以什麽樣的尺度量他人呢?又以什麽尺度量自己呢?是一個慷慨及充滿天主愛的尺度還是一個低水平的尺度?將來衡量我的尺度就是我用來衡量他人的尺度。我把我的標杆放在哪個水平?一個高水平嗎?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我們不僅要在自己所行的善事或所作的惡事上有這樣的考量,更應該在我們持續的生活方式上作這樣的考量。」

教宗接著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即有一種衡量自己、事物和他人的方式,天主將用同樣的方式衡量我們。」

教宗解釋:「那以自私為尺度的人將以同樣的尺度受到審判;那些沒有憐憫心、在生活中踩著別人的頭往上爬的人,將會以同樣的方式受到審判,即得不到憐憫。」

於是,教宗解釋說:「作為一個基督徒,我要反躬自問,我參照的基石為何,好能知道我是否符合基督所要求的?基督徒的標準就是有自我貶抑和承受屈辱的能力。一個不能承受生活中屈辱的基督徒,那他就是『虛有其表』或為圖利益的基督徒。聖保祿說,耶穌這樣作了,祂空虛了自己,『祂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8)。祂尊為天主,但並沒有把持不捨,這是我們的楷模。」

隨後,教宗舉了一個在神職班中不效法耶穌榜樣的例子,即教區主教在調動神父時所發生的困難。

他說:「有些神父被主教調到一個不如他們所期望的次等的堂區時,視這調動為一種懲罰。教宗指這種判斷方式便是“我的方式,我的判斷方式。」

教宗總結道:「你們用什麽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麽尺度量給你們(谷四24)。我如果以跟隨耶穌為基督徒的尺度,我將以同樣的尺度受審判,而且是在極大的憐憫、同情和慈悲中受審判;但是,如果我的方式是塵世的,我只利用基督的信條,我去參與彌撒,但我以世俗的方式生活,我將被這樣的尺度所審判。」

教宗最後說:「讓我們向天主祈求活出基督徒的生活、特別是不懼怕十字架和屈辱的恩典,因為這是祂為拯救我們而選擇的道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真福八端是耶穌對全人類的訓誨

CNS photo/Paul Haring

2020年1月2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開啓新系列要理講授,反省真福八端的主題。教宗指出:「天主為將自己賜予我們而經常選擇出人意料的路徑,甚至選擇我們的限度、眼淚及挫敗。這是東方教會弟兄姐妹們談及的基督復活的喜樂,這喜樂透過死亡體驗到天主的大能。」

教宗反省耶穌的山中聖訓(瑪五1-11)指出:「耶穌以祂的真福八端啓發了基督徒和許多非信徒的生活。我們很難不被這些話語所觸動,因而渴望越來越能充分了解和接納耶穌的訓誨,因為在這些教導中含有我們基督徒的身份證,同時概述了耶穌自身的面容和祂的生活形態。」

「耶穌是在什麽情況下宣講祂的聖訓的?」

教宗解釋道:「耶穌一見群衆,就上了那環繞加里肋亞湖的平緩山坡,坐下後遂開口教訓門徒們,宣講真福八端。因此祂的訓誨是講給門徒們聽的,但在祂的視野中也包括這些群衆,因此祂的宣講是面向全人類。山中聖訓是講給全人類聽的。」

教宗繼續表示:「福音中提到的『山』讓我們想到西乃山,天主在這座山上將十誡交給梅瑟。現在耶穌則開始教導一項新法律:成為貧窮的人、溫良的人、憐憫人的人……。這些『新誡命』遠遠超過規範。事實上,耶穌沒有強加任何東西,卻只是指明幸福之路,也就是祂的道路,八次重覆『有福』二字。」

教宗進一步解釋說:「真福八端的每一端都由三個部分組成:首先是『有福』二字;然後是有福的人所處的狀況,,例如『神貧、哀慟和飢渴慕義』;最後是有福的『原因』,由一個連詞『因為』來引入。」

「『這些人是有福的,那些人是有福的,因為……』這些就是真福八端,學會記住它們,屢次重覆,將耶穌為我們頒賜的這項法律牢記在心,這會是美好的事。我們也要注意這個事實:有福的原因不在於現況,耶穌並不贊成這種境況;有福的原因則是從天主那裡領受恩典而處於一種新狀況:『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等等。」

教宗解釋「有福」一詞的含義說:「這個詞的原意指的不是一個飽食終日或家境美滿的人,而是一個處在恩寵中的人、藉著天主的恩寵日益進步的人,以及在天主的道路上前行的人。換言之,這些人曉得忍耐、神貧、為人服務、安慰別人。在這些事上向前進取的人才是幸福並將是有福的人。」

教宗最後強調:「真福八端總是帶來喜樂,是通往喜樂的道路。閲讀今天反省的《瑪竇福音》第5章1-11節將使我們獲益,最好在一週内多讀幾次,好能明了這條如此美好的道路,這是上主為我們指明一條可靠的幸福之道。」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