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擢升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為樞機

圖片拍攝:RodneyLeung , 鹽與光傳媒


教宗方濟各於2023年9月30日於梵蒂岡主持御前會議擢陞21位新樞機,其中一位包括天主教香港教區周守仁主教。周樞機為教會歷史上第八位華人樞機。周守仁樞機懇請教友繼續為他及天主給予香港教區的使命祈禱。

按此下載周守仁樞機官方相片。

重溫:

來源:香港天主教社會傳播處

教宗2023年10月祈禱意向:為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3年10月意向

意向:請為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祈禱

請為教會祈禱,願她把聆聽與對話作為各層級的生活方式,在聖神的引導下走向世界的邊緣。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第16屆世界主教代表常規會議大公守夜祈禱禮

圖片提供:Rodney Leung

「來自各邦國、各支派、各民族、各異語的一大夥群眾」(參閱:默七9)9月30日傍晚相聚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上,為世界主教會議第16屆常規會議的開幕同心合意地祈禱。在這次天主子民的集會中,教宗提醒眾人在三種情況下保持靜默,分別是信徒生活、教會生活和基督信徒合一道路。

當天下午四點左右,從聖若望拉特朗大殿遊行而來的青年與會者陸續進場。在泰澤團體的歌詠中,代表天主子民的家庭和青年等人,從聖伯多祿廣場中央的方尖碑將聖經和聖母抱子的聖像畫迎到大殿前的石階,安置在聖達彌盎十字架左右兩側。

教宗進場後,眾基督信仰教會的領導人和信徒團聚在蔚藍的天空下,以不同世代的人親身經歷的見證、以發自肺腑的讚頌歌聲、以福音比喻的戲劇呈現,為合一、和平及受造界等恩典向天主獻上感恩。

傍晚約莫六點,太陽沿著大殿鐘門西下,守夜祈禱正式展開。在聆聽了一篇祈禱詞、一段保祿書信和耶穌的山中聖訓後,全場靜默省思,諾大的廣場只剩下貝尼尼噴泉的潺潺水聲。接著,各基督信仰教會領導人以各自的語言帶領不同意向的祈禱,天主子民也以自己的母語誦念《天主經》。

守夜祈禱接近尾聲,教宗在講道中指出,在場眾人經歷了《默示錄》中所描述的靜默(參閱:默八1),並強調了靜默在「信徒生活、教會生活和基督信徒的合一道路」上至關重要。

教宗首先闡明,天主子在誕生及死而復活的夜晚,都處於靜默中,而我們基督信徒的靜默「並不空洞,而是充滿信德和期待,隨時待命」。「靜默守護奧秘,如同亞巴郎守著盟約,聖母瑪利亞守護腹中她親子耶穌的生命,將祂的生命默存在心」(參閱:路一31、二19、二51)。再者,天主的真理不需要以激烈吶喊來進入人心。正如天主對厄里亞所做的,祂在「輕微細弱的風聲」中發言(參閱:列上十九12)。

第二,靜默在教會生活中也至關重要。在耶路撒冷公會議中,宗徒們「緘默不語、靜聽」巴爾納伯和保祿講述天主所行的奇事(參閱:宗十五12)。教宗強調,「這提醒我們,在教會團體中,靜默使友愛溝通變得可能,聖神在其中調和不同的觀點」。「靜默能讓人細聽聖神在天主子民當中發出的『無可言喻的嘆息』(參閱:羅八26),從而作出分辨」。

「因此,讓我們懇求聖神為世界主教代表會議與會者賜下聆聽之恩:『聆聽天主,直到藉著祂聽見子民的呼聲;聆聽子民,直到從中領會天主召叫我們的聖意。』」

第三,靜默在基督信徒的合一道路中至關重要,因為靜默祈禱極其關鍵。少了祈禱,大公運動便是枉然。耶穌祈願祂的門徒們「合而為一」(參閱:若十七21),「靜默讓我們能依照基督所願意的方式領受合一之恩」。

在守夜祈禱結束之際,眾基督信仰教會領導人領受了種子,作為「合一與同道偕行」的記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擢升新樞機:成為體現教會同道偕行的交響樂

圖片:Rodney Leung

英語旁白

粵語講解

9月3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御前會議,擢升21位新樞機,香港主教周守仁也在其中,阿根廷的德里(Luis Pascual Dri)神父則沒有到場。新樞機中18位有選舉權,3位因逾齡而無這項權利。大約12000信友參禮。

教宗在禮儀講道中指出,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是在五旬節那一天誕生的,那時與宗徒們在一起的有“居住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也有“帕提雅人、瑪待人、厄藍人”和許多其他不同國家的人,他們聽見宗徒們說他們的話(參閱:宗二1-11)。

這就是新的樞機團的面貌。教宗的這些密切合作者來自不同的民族和地區,呈現教會的“交響樂”和共議精神的一面。教宗解釋,“教會的同道偕行性質”如同一部交響樂,不同的樂器為之提供各自的貢獻,“有時是單獨的,有時與其它樂器合奏,有時全體一起演奏”。

然而,“差異是必要、是不可或缺的”,即使“每種聲音必須匯集到共同的樂曲中”。為此,“彼此聆聽很重要:每個樂師必須聆聽他人”。“樂團的指揮為每一次交響樂演奏出這種奇妙的服務”,他的任務是“比其他所有人都更專注地聆聽”,並“幫助每個人和整個樂團最大程度地發揮有創意的忠實,即忠實於正在演奏的作品”。

教宗表明,交響樂團的圖像教導我們要“愈加更好地成為交響樂及同道偕行的教會”,樞機團則更應如此。“令人欣慰的是,我們有聖神這個導師:祂是每個人內心的導師和一起行走的導師”。祂“創造多樣性及合一”,祂“本身就是和諧”。

教宗接著指出,不同語言的人民接受了福音的恩典,這必須喚醒我們的驚喜和感恩之情。“我們唯有在心中保留自己蒙受福傳的驚喜和感恩,才能成為福傳者。甚至說,接受了福傳,因為事實上它是一份永遠合乎時宜的恩典,要求我們藉著記憶和信德不斷予以更新。做接受福傳的福傳者,不做官僚”。

教宗邀請眾人再次注視五旬節的事件,這並非過去發生的事,而是“天主不斷更新的創造行為”,一個對“教會和她的每個成員”始終“具現實意義的奧蹟”。教宗說,這是因為教會的存在“不依靠收益,也不依靠考古遺產”,而是“依靠聖神的作為,活在天主的當下”。

教宗對新樞機們說:“今天,在聖言的光照下,我們能領會到這個事實:你們新被擢升的樞機們來自世界的不同地區,同一個聖神使你們人民接受的福傳結出碩果,現在又在你們身上更新你們在教會內和為了教會的聖召和使命。”

講道完畢,教宗擢升和宣讀新樞機的名字,邀請他們每一位來到他跟前宣認他們對天主的信仰和對教會的忠誠。每位樞機宣發誓願說:“我應許並宣誓,從今天,以致終身,效忠基督及祂的福音,常聽命於由宗徒傳下來的神聖羅馬教會……。”

然後新樞機們逐一在教宗面前低下頭,接受樞機方帽。從此時起,樞機團的成員達到242位,其中137位有選舉教宗權,另105位無這項權利。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地中海不是墳場,而是文明與希望的熔爐

圖片:Vatican Media

“地中海應恢復自己的使命,成為文明與和平的實驗室”。這是9月17至24日舉行的“地中海地區會議”的目的,教宗方濟各為此到訪舉行會議的法國馬賽城,在那裡參加了會議閉幕的活動。9月27日,教宗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再次提到這段經歷,稱之為夢想和挑戰。

地中海是相遇的場所

夢想和挑戰,這兩個現實的象徵正是被不同國家和大陸所俯瞰的地中海,它有時兇險,卻總是守護著“生命的寶藏”。教宗說:

“我們知道,地中海是文明的搖籃,是孕育生命的搖籃!它變成墳墓,甚至成了衝突的戰場,這令人無法容忍。地中海與文明衝突、戰爭和人口販運是對立的。它的確與之相反,因為地中海是非洲、亞洲和歐洲之間的交流通道;連接著北方和南方、東方和西方;是人與文化、民族和語言、哲學與宗教的匯集處。”

馬賽會議以人性的目光看現實和希望

教宗說,有一天,耶穌的福音從地中海的一個岸邊傳出,它的實現“不是靠魔術,也並非一勞永逸”,而是“每一代人都須走過的一段旅程的果實”。這次的馬賽會議也非孤立事件,而是“一段行程中又邁出的一步”。這次會議的果實就是以“人性”,即“非意識形態、非戰略性、非政治正確” 的目光注視地中海,這目光看到現實、將每件事都與高於一切的人性尊嚴放在一起,此外還有“希望的目光”。

“這在今天很令人驚奇:當你聆聽那些經歷過非人待遇的見證人,或聽到他們分享這些經歷時,正是從他們身上聽到一種‘希望的宣認’。這也是一種兄弟情誼的目光。弟兄姐妹們,這種希望,這種情誼不該’蒸發消失’,絕不能,而應有所安排,具體落實到長期、中期和短期的行動中。人應能完全有尊嚴地選擇移民或不移民。地中海必須成為希望的信息。”

歐洲需要重獲希望

不過,還需要補充說明,那就是不只是移民或申請庇護的人需要看到希望,歐洲社會,尤其是新世代的人也需要有希望。教宗說:

“缺乏希望的年輕人封閉在自己的私人空間內,只顧操勞自己的不穩定狀況,又如何能向相遇和分享敞開心扉呢?我們的社會經常被個人主義、消費主義和空洞的逃避所困擾,因此需要敞開心門,為心靈和精神充氧,這樣才能將危機視為機遇,積極地予以面對。”

重新找到熱情和積極態度

教宗在要理講授結束時,表明他在馬賽找到了這兩個詞:“熱情”和“積極”。教宗說,“歐洲需要重新找到熱情和積極”的態度。然後,教宗將“地中海地區人民的旅程”託付於受到馬賽市民敬仰的守護之母,祈願這個地區真正實現自己的召叫:成為“文明與希望的熔爐”。

教宗機上記者會涉及三個議題:移民、安樂死和烏克蘭危機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9月23日結束對馬賽的訪問,返回羅馬。在傳統的機上記者會上,教宗方濟各與記者們對話,涉及三個議題:移民、安樂死和烏克蘭危機。教宗強調,馬賽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它歡迎並尊重各種文化,這是給歐洲的一個信息。

移民議題

教宗方濟各表示,良好的移民管理是一種財富。他指出,儘管移民問題在過去可能並未受到足夠的關注,但現在人們對此已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他提到了前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觀點,即解決移民問題的方法之一是去非洲,通過提高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來減少移民。教宗再次強調,“移民應該被接納、陪伴、提升和融入”。我們不能像玩乒乓球一樣將移民送回,因為這樣做會讓他們落入那些殘忍的人販子的手中。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歐洲也需要勞動力。引導得當的移民是一種財富。讓我們考慮一下移民政策,使其更加富有成效,對我們大有裨益。”

回到本次訪問的城市馬賽,教宗表示馬賽是一個擁有多元文化的文明城市,它是一個移民港口。囚犯曾經從那裡前往卡宴(Cayenne)。“穆斯林、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共存,這是一種互助的文化。這是一個向歐洲傳遞信息的港口:馬賽歡迎你,它接納和尊重,並進行融合,而不否認各民族的身份。”

安樂死議題

在與記者的對話中,教宗方濟各深入探討了安樂死議題。教宗方濟各明確表示,生命不應被玩弄,安樂死不僅是信仰的問題,更是人性的問題,背後存在著一種“醜陋的同理心”。教宗方濟各告誡說,人們可能會因為追求無痛的生活而選擇“人道的安樂死”。他引用了羅伯特·本森(Robert Benson)的書《世界的主宰》(The Lord of the World)來說明這一點。這本書描述了一個未來的世界,其中消除了所有的差異和痛苦,包括選擇性生育和安樂死。

教宗說:“今天,我們要警惕那些破壞人類生命並反對人類生命的意識形態殖民化。例如,現在人們忽視了老年人的生命價值;當人類的真正財富存在於祖父母與孫輩之間的對話時…它被忽視了:他們老了,不再重要。”為此,教宗強調“決不能玩弄生命”。

烏克蘭議題

最後一個議題是烏克蘭,教宗坦誠感到一些“挫折感”,即使聖座國務院正在盡一切努力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在這裡,教宗特別關切武器貿易對烏克蘭問題的影響,他引用一位經濟學家的話說:“如今收入最多的投資是軍火工廠,也就是死亡工廠!”教宗最後表示,烏克蘭人民“遭受了很多很多的苦難,他們是一個殉道的民族。但我們不能拿他們的殉道開玩笑,我們必須幫助他們以最現實可能的方式解決問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法國和歐洲需要希望的新歡躍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9月23日下午在馬賽韋洛德羅姆(Velodrome)球場主持彌撒聖祭,這是他此行的最後一項公開活動。5萬多名信友參禮,其中不僅有馬賽當地人,也有許多來自舊大陸其他地區的人。這台彌撒奉獻於“守護之母”,她是海員、漁民及全體馬賽人的保護者,其態像就聳立在主教座堂的鐘樓頂端。

相信天主在我們的生命中施展作為嗎?

教宗的彌撒講道從聖母往見表姐依撒伯爾談起,這是一位年輕的貞女和一個素不生育的老婦之間的相遇。教宗說,這個事蹟“彰顯天主對人類的探訪”,天主“不斷地走向我們,以祂的仁慈尋找我們,讓我們因喜樂而歡躍”。我們是否相信“上主也在我們這個世俗化和對信仰冷淡的社會中行奇事呢?”

信賴上主的人感受到信德的歡躍

為明白我們對上主是否有這種信賴,一個標記就是如同聖洗者若翰那樣歡喜踴躍:“相信、祈禱和迎接上主的人就會在聖神內歡躍,感受到某些東西在內心運行,歡躍地‘跳舞’。”教宗由此論述了“信德的歡躍”。首先,信德經驗會產生“對生命的歡躍”,即“內心被觸動,有一種內心的激動,感覺有什麼東西在我們心中運行”。

相反,一顆冰冷而平庸的心“機械式地拖著生活向前走,沒有激情,沒有動力,沒有渴望”。在歐洲社會中,“我們會因此而生病:憤世嫉俗、心灰意冷、逆來順受、不確定感,以及普遍的傷感”。這些可被稱為“悲傷的情感”:一種沒有歡躍生活的情感。

因此,那些有信德的人在每天的事件中“認出上主的臨在,就像依撒伯爾腹中的胎兒那樣”。用這“新的眼光”,即使在“艱難、困境和苦難中”,每天都能看到天主的臨在,感受到祂的陪伴和扶持。

天主藉著與脆弱的人相遇來探訪我們

另一方面,信德的經驗也會讓我們“在近人面前感到歡躍”。教宗解釋,在聖母往見的奧蹟中,天主的探訪“並非通過美妙的非凡事件,而是藉著平凡的相遇”,藉著“兩個女人溫柔的擁抱、兩個充滿驚奇和希望的孕婦的相遇”。這相遇蘊含著“分享的喜樂”。教宗說,在教會內也同樣。

“天主建立關係,經常透過人與人之間的相遇來探訪我們,只要我們懂得向他人開放、只要對每天與我們接觸的人的生命有一種歡躍,只要我們的心在較脆弱者的創傷面前不再無動於衷和麻木不仁,我們就會察覺天主的探訪。”

在我們的城市重新發現兄弟情誼的樂趣

教宗繼續表示,我們的大都市和如法國這樣的歐洲國家都呈現“不同文化和宗教共存”的面貌,因此構成“對抗個人主義加劇、對抗產生孤獨及痛苦的自私和封閉的巨大挑戰”。我們要學習耶穌,“關心在我們身邊生活的人”,耶穌對疲憊不堪的人群懷有憐憫之心,他的心“在遇見的受傷的人面前有憐憫的跳動”。

最後,教宗提到法國的許多“跳動”的心,在這個國家富饒的歷史上出現了許多有聖德、有文化的人、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們令歷代人傾倒。

“今天,我們的生活、教會的生活、法國和歐洲也需要這樣的恩典:一種歡躍的恩典,一種信德、望德和愛德的新歡躍。我們需要重新找回激情和熱情,重新發現為兄弟情誼盡心盡力的樂趣,敢於為家庭的愛和關愛最弱小的人承擔風險,並在福音中發現那轉變生命、使之更美好的恩寵。”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探訪仁愛傳教修女會修女:友愛是先知性的舉動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9月23日在法國馬賽第二天的首項活動,是在聖莫龍社區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創辦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會院私下接見了一些經濟處境困難的人。聖莫龍社區是法國最貧困的社區之一。

教宗對他們說,“謝謝你們的款待,我們是弟兄姐妹,兄弟友愛很重要”。教宗繼續說,很多時候,我們的文化“讓我們如同仇敵或局外人那樣相處。先知性的舉動乃是有如兄弟姐妹那樣生活:這是一個先知性的舉動!”兄弟友愛超越“政治和宗教思想”。教宗問候在場眾人時特別感謝修女們,並對她們說,“謝謝妳們的見證,我很高興來到這裡”。

克羅斯維塔(Crosvita)修女以激動的心情聆聽教宗的講話。兩年前她來到馬賽,與同會姐妹負責一間為貧困者開設的食堂,早上9點30分至11點30分接納他們,每次50人,每天3至4次。一天當中能為250人提供服務。修女解釋道,“他們很可憐,有些人流落街頭,最近有一些人是從蘇丹來的,他們沒有地方去,就露宿街頭。還有一些人,即使他們有住的地方,但沒有辦法吃飯,所以,一大早他們就來到這裡”。

在排隊取飯的人中,除了移民外也有法國人。“他們遇到了困難,無法維持生活”。仁愛傳教修女會的修女們接納來者並向他伸出援手。克羅斯維塔修女說,“我們詢問他們最近怎麼樣,他們會開始講述,這對他們很有幫助”,因為他們沒有任何人能與之傾訴,但他們需要向人傾訴。

這就是克羅斯維塔修女及同會姐妹向教宗見證的接納和友愛的先知性行動。她們向教宗提及她們的使命,說:“在他人身上看到基督,任何接近我們、我們所遇到的人都是基督”。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9月23日上午,教宗在馬賽法羅宮出席地中海地區會議閉幕式後,於11點30分左右與法國總統及其家人在貴賓廳進行了私人會晤。會晤結束時,雙方交換了禮物。會晤後,教宗返回馬賽總主教府,在那裡私下用午餐。

聖座新聞室發表公告稱,在教宗與馬克龍總統進行會晤的同時,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和法國總理博爾內(Élisabeth Borne)女士在隔壁大廳進行了簡短的會談,聖座副國務卿佩納總主教、聖座駐法國大使米廖雷總主教及使館參贊也在場。

馬克龍總統及夫人也出席了當天上午地中海地區會議的閉幕式,在進入會場前,在會場外的露台上迎候教宗,與教宗寒暄問候。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冒生命危險的人不是入侵,而是尋求生存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9月23日,抵達馬賽的第二天在法羅宮(Palais du Pharo)參加了地中海地區會議的閉幕式,並發表長篇講話。繼2020年的巴里會議和2022年的佛羅倫薩會議之後,這次馬賽會議繼續討論移民問題。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夫人出席了這項活動。

地中海,世界的鏡子

教宗在講話中提到今天居住在歐洲的大量“窮人”:有移民和難民,也有孤獨的老人、驚恐的家庭及未出世的兒童。教宗也譴責了“危言聳聽的宣傳”,它們“試圖讓不同民族團體的夢想破滅”。教宗看著稿件,目光卻眺望大海。地中海,“我們的海域”是整個世界應對挑戰的縮影,北非、近東、黑海-愛琴海、巴爾幹及拉丁歐洲,這“五個海岸”就是見證者。

教宗指出,地中海是世界的一面鏡子,“本身具有兄弟情誼的天職,它是預防和克勝衝突的唯一途徑”。為履行這個天職該從哪裡做起呢?首先應從基督所愛的窮人做起。教宗強調,他們“是許多的面容,不是數字”。

“我們的社會要改變的步伐應是待他們為我們的兄弟,瞭解他們的經歷,而不將他們視為麻煩的問題;應是款待他們,而不是將他們藏起來;應使他們融入,而不是將他們驅逐;應讓他們有尊嚴。”

然而,“如今,人類共存的海洋已被不穩定的因素所汙染,甚至連輝煌的馬賽也深受其害。哪裡有不穩定,那裡就有犯罪活動:哪裡有物質、教育、工作、文化和宗教上的貧困,那裡就會是黑社會和非法販運的土壤” 。

喚醒良知

教宗表明,面對這種情況,“單靠國家體制的努力還不夠”,需要每個人“喚醒良知,向非法行為說‘不’,向團結互助說‘是’,這並非滄海中的一滴水,而是為淨化海水所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我們應關懷那些“隨心所欲的青年,他們容易成為犯罪活動和賣淫的犧牲品”,我們也要接近“被工作奴役的人”、“擔心未來和不敢生兒育女被恐懼所占據的家庭”。

來自北非和中東的痛苦呼聲

在談了苦難處境的概況後,教宗將目光轉向這次會議的主題:移民問題。教宗問道:“誰能以同情的目光越過自己的海岸去聆聽來自北非和中東的痛苦呼聲呢?”

“多少人生活在暴力之中,遭受不公正和迫害的待遇!我想到了那麼多的基督徒,他們常常被迫離開自己的土地,或者居住在那裡,但自己的權利得不到承認,沒有完全的公民權。我們要加倍努力,使社會的所有成員都能成為享有充分權利的公民。”

關閉的國門

教宗接著論述了門的圖像。他悲憤地表示,今天“地中海地區的各大門是關閉的”,這是由兩個“給人製造恐懼”的詞彙造成的:“入侵”和“緊急情況”。教宗解釋:“那些在海上冒著生命危險的人不是入侵,而是尋求接納,尋求生存。至於緊急情況,移民現象並非一時的緊急事件,它總是助長煽動危言聳聽的宣傳;這種現象是當今時代的一個事實,是涉及地中海周圍三個大陸的一個進程,必須以明智的遠見加以管理:歐洲有責任應對客觀存在的困難。”

讓移民融入困難,卻是長遠之計

教宗邀請地中海地區國家的人民切莫封閉在“冷漠”中,要被“我們許多處境困難的弟兄姐妹的經歷所觸動,他們有權移居國外,也有權不向外移民”。幫助移民融入社會儘管艱難,卻是長遠之計。但同化“不考慮差異,依照自己的範式生搬硬套”,使“理念凌駕於現實之上,對未來造成損害,拉大距離,形成隔離區,導致敵意和不容忍的產生”。

教會的角色

教宗在講話中提到了教會的愛德使命、如法國聖人富高這樣的許多聖人的光輝見證,以及作為“牧靈大憲章”的福音的教導。教宗說,教會既不是“海關”,也不擁有“指定的共管權”。“我們不能接受關閉的相遇方式,不能接受金錢之神的事實優先於人的尊嚴,不能接受生命變成死亡!“

最後,教宗邀請在場所有的主教和政界人士、市長和傳教士、青年和長者:“你們要成為款待的港口,接納那些尋求更美好未來的人。你們要成為和平的燈塔,藉著相遇文化,劃破暴力和戰爭的黑暗深淵。”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