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大聖若瑟是可託付生活的智者

圖片提供: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

「大聖若瑟是個值得託付生活的偉大聖人。」

2021年3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問候講意大利語的信友時如此表示。教宗談到即將來臨的大聖若瑟瞻禮,說:「請你們效法大聖若瑟的睿智,樂於理解並落實福音。」

教宗接著表示:「在生活、工作及家庭中,在喜樂和痛苦時,大聖若瑟不斷尋求並敬愛上主,堪當聖經稱之為義人和智者的讚許。請你們時時刻刻呼求他,尤其是在你們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時刻這麼做。我向你們大家頒賜降福!」

隨後,在問候講波蘭語的信友時,教宗也提及大聖若瑟和即將展開的愛的喜樂家庭年。教宗說:「願波蘭之后聖母瑪利亞保佑家庭獲得婚姻的福音願景,彼此諒解,並尊重人的生命。我由衷降福你們每個人,以及所有在慶祝愛的喜樂家庭年的機會上參加活動的人。」

大聖若瑟不僅沉默寡言,更是懂得聆聽,接納天主對自己和對自己家庭的計劃。教宗方濟各敬愛這位聖人,並在大聖若瑟被奉為普世教會主保150週年的機會上發表了《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宣布從2020年12月8日至2021年12月8日為大聖若瑟年。大聖若瑟是耶穌的養父,教宗在牧函中談論了他的多項特質,並稱他為廣受愛戴的父親、溫柔的父親、順從天父旨意的父親、款待的父親、勇敢又有創造力的父親、辛勤勞作的父親,以及宛如影子的父親。

在大聖若瑟瞻禮前夕,本新聞網採訪了聖若瑟獻主會會士泰斯塔(Luigi Testa)神父,請他談談大聖若瑟對當今時代的意義。泰斯特神父說:「大聖若瑟首先教導我們深情溫柔地接納自己的軟弱,秉持信任、呵護及關懷的態度接納我們內心和周遭脆弱及不穩定的狀態,避免灰心喪志。這有助於我們在不順遂的經歷中找出機會來聆聽上主安慰我們的聲音。」

關於在大聖若瑟瞻禮當天將要展開愛的喜樂家庭年,泰斯特神父表示,大聖若瑟的重要性不僅在於他個人的特質,還涵蓋了他與各方的關係。

「聖母瑪利亞和耶穌在他的一生裡發揮了決定性的影響力。大聖若瑟必須接納聖母瑪利亞作他的淨配,接納耶穌為他的義子,他回應了一項特殊使命,而且家庭也恰恰構成了耶穌生活的重要基礎。耶穌雖然是因聖神降孕,卻出生在婚姻內,因此在這個大聖若瑟年,以及紀念《愛的喜樂》勸諭頒布五週年的家庭年,養父的形象得以完美結合,因為納匝肋聖家反映出在天的天主聖三。大聖若瑟成了一家之主,同時也是守護的記號。由此透露出對女性、對聖母瑪利亞的關懷與呵護,因為從這個角度來看,大聖若瑟今天也帶給我們諸多教導,事實上此刻不乏家庭處境悲慘的女性。這裡也展現出對耶穌的關懷與呵護,因為大聖若瑟撫養祂長大成人,並學習以父親的身份離世。為此,其中蘊含了對家庭,對每一個家庭的照顧和關懷,而且往更大的範圍說,也蘊含了對教會、對天主兒女的家庭的關照。」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更多「聖若瑟年」資訊

按此閱覽敬禮聖若瑟的禱文

教宗公開接見:沒有聖神就沒有愛和喜樂,只有習慣和悲傷

圖片:Vatican Media

「天主聖神讓我們牢記耶穌的所言和所行,聖神把耶穌帶到我們心中。」

2021年3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的圖書館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表達了上述思想。他繼續關於祈禱的要理講授,反省祈禱與天主聖三,尤其與聖神的關係。教宗强調:「聖神從内心深處轉化我們。」

教宗指出:「每個基督徒領受的第一個恩典就是聖神。聖神並非許多恩典中的一個,而是極其重要的恩典。沒有聖神就無法與基督和天父建立關係,因為聖神開啓我們的心而看到天主的臨在,將我們的心吸引到那愛的『漩渦』,也就是天主的心中。」

「我們不僅是這塵世旅途上的過路客和行人,也是天主聖三奧跡的賓客和朝聖者。我們就如亞巴郎那樣,有一天他在自己的帳篷中接待三位行人,遇見了天主。如果我們能實際上呼求天主,稱祂為『阿爸,父啊』,這是因為聖神住在我們内;聖神從内心深處轉化我們,讓我們體驗到蒙受天主的愛、成為真正子女而發自肺腑的喜樂。」

教宗提醒道:「我們切莫忘記聖神的臨在,臨在於我們當中。我們要聆聽聖神、呼求聖神,祂是天主賜予我們的恩典和禮物。教會邀請我們每日呼求聖神,在任何一件重大行動的開始和結束時更應如此。」

「我們經常是不祈禱、不願意或不曉得祈禱,或是我們往往如鸚鵡那樣祈禱,只動嘴巴,心卻遠離了。現在是這樣呼求聖神的時候了:『聖神,請來!請祢燃起我的心火。請來,請祢教我祈禱,教我注視天父、注視聖子。請祢教我認識信德之路,教導我如何去愛,尤其教我懷抱希望的態度。』我們要不斷呼求聖神,讓祂臨在於我們的生命中。」

教宗繼續說:「聖神讓我們謹記耶穌,使祂臨在於我們當中,不淪為過去的人物。在聖神内一切都煥然一新,為各個時代和地區的基督徒敞開了與基督相遇的時機。基督並不遙遠,祂與我們同在:仍在教導祂的門徒們,轉變他們的心,就如當初伯多祿、保祿和瑪利亞瑪達肋納所經歷的那樣。這是許多祈禱的人生活出的經驗,聖神以基督的‘尺度’藉著慈悲、服務、祈禱來塑造這些男女。」

「能夠遇到這樣的人是一份恩寵:我們發覺在他們身上跳動著一種不同的生命,他們的目光看得『更遠』。我們不要只想到修道人和隱修士,在普羅大衆中也有這樣的人,他們寫下與天主交談的漫長歷史,有時需要淨化信德的内心搏鬥。這些謙卑的見證人在福音、所領受和所朝拜的聖體聖事,以及在處於困境的弟兄的面容上找到了天主,守護著祂的臨在,如同内心的一把火。」

教宗强調:「基督徒的首要之務正是使耶穌投在地上的火保持燃燒(參閲:路十二49),這火就是天主的愛,聖神。沒有聖神的火焰,預言就會消失,悲傷就會取代喜樂,習慣就會代替愛,服務就會變成奴役。」

接著,教宗繪出一幅畫面:恭放聖體的聖體龕旁點燃的油燈。教宗說:「即使到了晚上,聖堂内空無一人,即使聖堂已經關門,那盞油燈仍然點燃著,繼續燃燒:沒有人看到它,它在上主前卻是燃燒著。因此,是聖神在書寫教會和世界的歷史。」

「我們是翻開的書頁,樂於接受祂的字跡。聖神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寫下獨創的作品,因為沒有一個基督徒與另一個完全相同。在成聖的廣闊田野上,唯一的天主,愛的聖三讓見證者們綻放出各式各樣的花卉:衆人因著尊嚴而同等,卻也是獨特的,聖神願意讓這些獨特性藉著美好事物,在蒙受天主慈悲、成為祂的子女的每個人身上散發出來。」

教宗主持彌撒慶祝菲律賓接受福音500週年

圖片: Vatican Media

2021年3月14日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慶祝福音傳入菲律賓500週年。參與共祭的有馬尼拉前總主教、傳信部部長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樞機和羅馬教區教宗代理德多納蒂斯(Angelo De Donatis)樞機,以及一些在羅馬的菲律賓籍司鐸。

在彌撒講道中,教宗首先表示:「菲律賓人在500年前接受了福音的喜樂,這喜樂在你們人民中間顯而易見,我從你們的眼睛、面容、歌聲和祈禱中看到了它。」教宗說:「我要感謝你們給全世界和我們基督徒團體帶來了喜樂。」教宗也讚賞菲律賓信友通過他們「謹慎而勤勞工作的臨在」為信仰作出的見證。

教宗鼓勵他們「堅持福音的使命工作」,他表示:「必須不斷向他人宣講天主親近人的訊息,以免任何人喪亡。永遠不要害怕去宣講福音、去服務和去愛,帶著你們的喜樂,你們也將會幫助他人也說:教會『是如此熱愛人類』。」

接著,教宗講解主日福音時指出,當天的福音内容包含了福音訊息的核心:「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若望三16)教宗解釋道:「福音的訊息不是一個觀念或學説,而是耶穌自己。我們喜樂的緣由不是如何找到幸福的漂亮理論,而是在人生旅途中實際被陪伴和被愛的經驗。」

教宗說:「天主如此地愛我們,在我們跌倒時,祂把我們舉起。祂一直以愛看護著我們,為了愛,祂的聖子降生成人居住在我們中間。在耶穌内,天主在我們的生命中確定地給我們說:你不會丟失,天主愛你,永遠愛你。」

「儘管福音擴大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明瞭天主愛的無限,但我們有時還是喜歡沉浸在抑鬱、悲傷和專注於自己的宗教情愫中。面對如此的人類,天主愛的行動是,為拯救我們,天主賜下了祂的獨生子。」

教宗指出:「這就是愛的力量,它搗碎我們自私的外殼,使我們擺脫自我構建的安全區,推倒牆壁和克服恐懼,從而能自由地給予。在耶穌内的天主的愛是如此巨大,以至於祂不能不把祂自己給予我們。」

「正如我們在那些生活於彼此分享愛的人身上所看到的,我們愛得越多,我們就變得更有能力付出。只有在完全的自我給予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喜樂,就如同天主在賜給我們祂聖子這事實上所顯示的一樣。」

最後,教宗總結道:「生活告訴我們,真正的喜樂來自我們認識到我們被白白地愛,認識到我們並不孤單,會有人與我們分享夢想,當我們經歷挫折的時候,有人會幫助我們並引領我們到達安全的港口。」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機上記者會:愛德、關愛與友愛乃是應走之路

圖片:Vatican Media

「愛德、關愛與友愛乃是應走之路。」

2021年3月8日,教宗方濟各在從巴格達返回羅馬的飛機上向記者們如此表示。經歷了在伊拉克為期四天的歷史性訪問後,教宗談論了他與西斯塔尼相會的印象,以及他在摩蘇爾多間夷為平地的聖堂前的心情。同時,教宗也吐露了他向拉伊(Bechara Rai)宗主教做出了訪問黎巴嫩的承諾。

在機上記者會開始時,教宗首先問候了負責教宗旅行的新任協調人達通努(Dieunonné Datonou)蒙席,並稱之為「新隊長」。接著,教宗向記者們致敬,說:「我首先要感謝你們的工作、你們的陪伴、你們的辛勞。今天是婦女節,祝各位婦女節日愉快!我跟伊拉克總統夫人會面時,我們談起為什麼沒有男人節。我說:因為我們男人每天都在過節啊!總統夫人向我提到女性,她今天講了很美的事,談到婦女推動生活、歷史、家庭等許多事情的那份堅毅。」

談論女性的困境

在記者的提問下,教宗進一步談論女性的困境。教宗說:「婦女比男性來得勇敢,而且一直以來都是如此。但是,婦女今天也受到了侮辱,我們來談談極端的情況:你們當中的一人給我看了伊斯蘭國組織販售婦女的價目表。我難以置信:這樣的婦女賣一種價格,那樣的年紀賣另一種價格。婦女被販賣、遭奴役。即使是在羅馬市中心,打擊人口販賣也是日常工作。稱婦女是推進歷史的人,一點也不誇張;但是奴役現象也真實存在。」

關於跟伊拉克伊斯蘭教領袖西斯塔尼的會晤

教宗表示:「我努力牢記著大阿亞圖拉西斯塔尼的一句話:人類要麼因宗教而互為兄弟,要麼因受造而彼此平等。友愛內蘊含了平等,但在平等之下卻又窒礙難行。我相信這也是條文化的道路。舉例來說,我們想想我們基督徒,想想三十年戰爭和聖巴爾多祿茂的夜晚。我們之間如何改變思想:因為我們的信仰讓我們發現,耶穌的啟示乃是愛和愛德,並帶我們通往這改變:但這需要耗費多個世紀來落實。這點相當重要,人類手足情誼即為人人互為兄弟姊妹,而我們必須與其它宗教攜手前行。梵二大公會議在這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並在會議後成立了促進基督徒合一委員會和宗教交談委員會。」

談到前往黎巴嫩的可能性

教宗坦言:「拉伊宗主教懇請我在這趟旅途中順道一訪貝魯特,但這對我來說似乎有些太少了。面對一個像黎巴嫩這般受苦的國家,這等於是杯水車薪。我給他寫了封信,承諾必將到訪。但黎巴嫩此刻處於危機中,我不願意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加以冒犯。黎巴嫩在接納難民方面非常慷慨大方。」

關於教宗方濟各會在羅馬終老

此外,由於日前見報的一篇教宗訪談報導了教宗方濟各想像自己會在羅馬蒙主恩召,而非回去阿根廷,遂令人心生遐想,以為教宗不想訪問阿根廷。因此,在這次的機上記者會中,也有人提出這個疑問。對此,教宗解釋說:「答案跟問題是相對應的。」當時,採訪教宗的記者卡斯特羅(Nelson Castro)問的是:「您如果退位的話,將會返回阿根廷,或者繼續留在這裡?」針對這個提問,教宗的答覆是:「我不會回去阿根廷,而是要留在我的教區這裡。」那麼,教宗有沒有訪問阿根廷的計劃呢?教宗表明:「之前曾規劃於2017年11月訪問阿根廷,而且已經展開工作,可是最終卻因為種種考量而未能成行。」

談論在克拉克斯和摩蘇爾的感受

回到本次牧靈訪問的行程,教宗先後談論了他在克拉克斯和摩蘇爾的感受。教宗指出:「在克拉克斯,令我最感動的是一名母親的見證。做見證的是一名親身體驗到貧困、服務和懺悔的司鐸,以及一名在伊斯蘭國組織最初幾次的轟炸中痛失愛子的婦女。那母親說了一個詞:寬恕。我為之感動。一名母親說:我施以寬恕,我為他們祈求寬恕。這勾起我在哥倫比亞訪問的回憶,在比亞維森西奧的聚會中,許多人、許多婦女,尤其是母親和新婚妻子,講述了她們的兒女和丈夫遇害身亡的經歷。她們說:『我寬恕,我給予寬恕。』我們早已丟失這個詞彙,很會欺壓凌辱、嚴厲譴責,我就是頭一個。但是寬恕,寬恕敵人,這是純然的福音。這在克拉克斯令我最為感動。」

至於在摩蘇爾的感觸,教宗說:「我佇立在夷為平地的聖堂前,無言以對、不敢相信。不只是那座聖堂,其它聖堂和清真寺也成了斷垣殘壁。在這一刻,我不想多說一句話。事情不斷重演,讓我們看看非洲。因著我們在摩蘇爾的經歷、這些毀壞聖堂和一切,敵意滋生、戰爭再起,而且連所謂的伊斯蘭國都捲土重來。這是一件醜惡的事、卑鄙惡劣。我在聖堂裡心中萌生的疑惑是這個:誰把武器賣給了這些搞破壞的人?因為他們自己不在家裡製造武器。沒錯,他們會做點小炸彈,但是,賣武器的是誰?誰要負起責任?我至少要求這些賣武器的人誠實地說:是我們賣的武器。但他們絕口不提。真是可惡!」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伊拉克北部埃爾比勒城的體育場主持彌撒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伊拉克訪問行程的第三天3月7日下午,在庫爾德斯坦自治區最大城市埃爾比勒(Erbil)的哈里里體育場(Franso Hariri Stadium)主持主日彌撒。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期勉伊拉克信友,在聖神的啓發下,獲得天主的德能和智慧,這德能和智慧就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啓示的天主的慈悲與寬恕。教宗希望信友們做傳福音的門徒,蒙天主召叫去見證改變生命的智慧。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教宗首先引用當天彌撒讀經二的内容(參閲格前一22-25)強調:「聖保祿告訴我們:『基督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智慧』。耶穌特別以慈悲和寬恕啓示了這德能和智慧。祂是通過在十字架上奉獻生命實現的。事實上,我們所有人都需要耶穌在十字架上啓示給我們的天主的德能和智慧。在加爾瓦略山上,祂向天父奉獻的創傷使我們獲得了痊癒(參閲伯前二24)。」

「在伊拉克,有多少你們的弟兄姐妹、朋友和同胞遭受戰爭和暴力的傷害啊!有看得見的也有看不見的,人會受的誘惑是:以自己的力量來應對這一切。相反地,耶穌向我們顯示了天主的道路,祂所走的道路,祂召叫我們跟隨祂的道路。」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接著,教宗講解當天的福音内容(參閲若二13-25)。教宗說:「我們看到耶穌是如何把換錢的商人和做買賣的人趕出耶路撒冷聖殿。祂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天父差遣祂來清潔聖殿:清潔的不僅是石頭的聖殿,而且更是要清潔所有我們心靈的聖殿,清除將之玷污的虛偽。我們需要清除那不可靠的安全感,它會以過眼雲煙的事物和短暫的利益來換走我們對天主的忠誠。我們需要將有害的權力和金錢的誘惑從我們的心靈中、從教會內掃除。我們怎麽樣清潔我們的心靈呢?靠我們自己的努力,我們辦不到;我們需要耶穌。祂有能力制服我們的罪惡,治癒我們的疾病,重建我們内心的聖殿。」

「耶穌不僅洗淨了我們罪過,還給我們分享了祂自己的德能和智慧。祂使我們擺脫家庭、信仰及團體的狹隘和分裂的觀念,好讓我們能夠建立一個對所有人開放,並關心最貧窮的弟兄姐妹的教會和團體。同時,祂堅強我們以抵禦尋求報復的誘惑;祂借著天主聖神的德能差遣我們,不是做遊説者,而是傳福音的門徒,男人和女人蒙召去見證福音改變生命的力量。」

教宗繼續説道:「復活的主使我們成為天主慈悲與和平的工具,以及建設一個新社會秩序的耐心和勇敢的工匠。這樣,藉著基督和聖神的德能,聖保祿先知的話語就會實現:‘天主的愚妄總比人明智,天主的懦弱也總比人堅強’(格前一25)。由純樸和卑微人組成的基督徒團體成為愛、正義及和平王國來臨的標記。」

「『拆毀這座聖殿,三天之内,我要把它重建起來』(若二19)。耶穌在談論祂身體的聖殿,也同樣是談論教會。上主向我們許諾,藉著復活的力量,祂能使我們和我們的團體從不公、分裂和仇恨導致的廢墟中復蘇起來。”“以信德的眼光,我們認出被釘在十字架死而後復活的主臨在我們中間。」

教宗講道的最後,特別轉向伊拉克的教會。他說:「在天主恩寵的助佑下,伊拉克的教會已經做了並且正在做大量的工作,通過向人們,特別是向那些極有需要的人傳播基督的仁慈和寬恕,來宣講十字架這一奇妙的智慧。”“即使在非常貧窮和困難中,你們中的許多人慷慨地向窮人和苦難者提供具體的幫助和團結支持,這就是促使我來到你們中間朝聖的原因之一,我感謝你們並肯定你們的信德和見證。今天,我親眼目睹了生活的伊拉克教會,基督生活在這裡並在祂聖潔和忠信的子民中工作。」

教宗在結束講道時特別為伊拉克祈禱,他說:「親愛的弟兄姐妹,我要把你們、你們的家庭和你們的團體託付於童貞聖母瑪利亞母親的保護中,願她為我們代禱,帶領我們走向基督及天主的德能與智慧。」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克拉克斯聖母主教座堂帶領信眾誦唸三鐘經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恐怖主義和死亡絕對沒有最後的話語權。2021年3月7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伊拉克城市克拉克斯發出了這個救贖與希望的訊息。這座城市位於尼尼微平原,距離摩蘇爾只有數公里之遙。在自稱為伊斯蘭國的恐怖組織瘋狂肆虐以前,那裡曾經是基督徒團體世代群居的地方。該恐怖組織於2014年8月7日夜晚攻佔這座城市以後,住宅和聖堂遭到破壞,12萬名基督徒被迫逃離家園,其中有許多人流落到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地區生活。這座城市儼然成了第三個千年基督徒殉道的象徵,當地的聖母主教座堂淪為民兵的射擊場長達三年之久。而今,主教座堂雖然重新修建,卻保留了伊斯蘭國恐怖組織暴力肆虐的見證。教宗在這樣的地點帶領信眾誦唸三鐘經,並重申「生命戰勝死亡」。

教宗說:「我們的這次相聚展現出,恐怖主義和死亡絕對沒有最後的話語權。最後的話語權屬於天主和祂戰勝罪過與死亡的聖子。即使是在恐怖主義與戰爭的破壞當中,我們也能以信德的目光看見生命戰勝死亡。」

教宗接著把目光轉向這座城市的百姓。他們滿心盼望期待教宗的到訪,並且為「文化及宗教的多元性」做見證,在毀壞、「暴力、仇恨和戰爭」的痕跡中,讓人看到「多樣性和差異」所綻放的美好。毀壞的,應當重建。教宗鼓勵民眾效法當地「朝拜和讚美天主」的先人,以及「秉持堅定的望德」走塵世之路、為後人遺下偉大精神遺產的前輩。

「請你們擁抱這份遺產!這遺產是你們的力量。現在是仰賴天主的恩寵、重新建設和再出發的時機,天主引領每個人和普世萬民的命運。你們並不孤單!整個教會以祈禱和具體的愛德與你們同在。而且在這個地區,在匱乏的時刻,很多人為你們敞開了大門。」

此刻應當整修建築物,修復那凝聚眾人的關係。教宗敦促年長者與青年團結一心,善用大地、文化、傳統,尤其是信仰的遺產,展望未來。「我鼓勵你們不要忘記你們是誰,從哪裡來!你們要守護那使你們合一的關係,守護你們的根基!當然,當天主似乎看不見、不行動的時候,信德有時會動搖。這為你們在戰爭中黑暗至極的時光裡是多麼真切,在全球衛生危機和動盪不安的歲月裡也是多麼真切。在這些時刻,你們要牢記,耶穌就在你們身邊。請不要放棄夢想!你們切莫屈服,不可丟失希望。」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伊拉克的「鄰家聖人」必會陪伴當地的基督徒邁向更好的未來。教宗提到了基督徒婦女阿卜達拉(Doha Sabah Abdallah)的見證:在伊斯蘭國組織的殘暴之下,這位婦女的孩子成了年幼的殉道者,而這位母親在教宗到訪時做出見證,表示「恐怖攻擊的倖存者」需要施以寬恕。

教宗說:「寬恕:這是個關鍵詞。為了能留在愛裡,為了繼續做個基督徒,必須施以寬恕。全然治癒的道路或許還很漫長,但是我懇請你們不要氣餒。這需要寬恕的能力,同時也需要奮鬥的勇氣。我知道這很困難,但我們相信天主能賜給這片土地和平。我們信賴祂,並且也與所有善心人士一起向恐怖主義和濫用宗教的行徑說『不』。」

我們不該忘記天主的賞賜和許諾,因為感恩之心源自於「對過去的記憶」。它「塑造當下」並「向未來推進」。教宗表示,「我們孜孜不倦地為人心的皈依祈禱,祈願生命的文化、修和的文化及友愛的文化能夠得勝。我們尊重差異和不同宗教傳統,努力在所有善心人士之間締造一個團結與合作的未來」。

教宗接著感謝伊拉克的所有母親及婦女不畏艱難,持續「獻出生命」。「願婦女受到尊重和保護!願她們獲得關注和機會!」這些母親「安撫人心、提供慰藉、獻出生命」,一如聖母瑪利亞那樣。

在聚會的尾聲,教宗把伊拉克這片苦難之地的全體基督徒託付於聖母瑪利亞,懇請聖母為眾人代禱。離開這座聖母主教座堂以前,教宗在貴賓簿上題字留念,寫道:「從這座被摧毀又重建的聖堂,從克拉克斯和伊拉克希望的象徵之地,我透過聖母瑪利亞的轉禱,懇求天主廣施和平之恩。」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摩蘇爾的廢墟之間為伊拉克戰爭受害者祈禱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2021年3月7日主日早上,教宗方濟各抵達伊拉克摩蘇爾的教堂廣場中心,在那裡,在廢墟之間,與伊拉克人民一起,為該國和整個中東地區所有的戰爭受害者祈禱。

教宗向聚集在四個聖堂的廢墟之間的民眾講話之前,首先聆聽了摩蘇爾總主教的致詞問候,以及一位天主教司鐸和一名遜尼派穆斯林的見證。這兩位見證人是摩蘇爾城遭恐怖肆虐的受害者。

然後,教宗表示:「今天,無論如何,我們重申我們的信念,兄弟情誼比殘殺更强而有力,希望比死亡更强烈,和平比戰爭更强勝。這一信念絕不會被那些訴諸於血腥暴力的人所窒息,他們濫用天主的聖名來追求毀滅之路。」

在為戰爭受害者祈禱之前,教宗反省說:「如果天主是生命的天主──祂是生命的天主──,那麽對我們來説,以天主之名殺害我們的弟兄姐妹就不合乎情理。如果天主是和平的天主──祂是和平的天主──,那麽對我們來説,以祂的名製造戰爭就不合乎情理。如果天主是愛的天主──祂是愛的天主──,那麽對我們來説,仇恨我們的弟兄姐妹就不合乎情理。」

教宗接著邀請所有在場的人:「無論近遠,一同為戰爭的所有受害者和為我們自己祈禱。願我們每個人,無論我們屬於何種宗教傳統,我們都能在和諧與平安中一起生活,並意識到在天主的眼中,我們都是弟兄姐妹。」

教宗呼求天主說,「我們常常忘記祢的和平與和諧的計劃,有時我們體現出的是漠不關心。」在靜默片刻後,教宗懇求說:「願祢教導我們意識到,祢把愛、和平與修和的計劃託付給了我們,我們應當在塵世短暫的生命中予以實現。」最後,教宗為亡者和那些給弟兄姐妹造成傷害的人祈禱。他説:「願他們悔改。」

祈禱結束後,教宗為一座紀念他訪問摩蘇爾的十字碑揭幕,並釋放了一隻象徵和平的白鴿。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在巴格達大聖若瑟主教座堂裡主持彌撒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2021年3月6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從伊拉克烏爾平原返回首都巴格達,並於當地時間傍晚六點在大聖若瑟主教座堂主持彌撒聖祭。在上個世紀50年代,這座聖殿的奠基儀式和啟用典禮均由加色丁禮尤素福七世宗主教所主持,建築物內可容納4百多名信友。祭台左側供奉著一幅大聖若瑟抱著年幼耶穌的畫像。當天傍晚,教宗依循加色丁禮主持了感恩祭,禮儀中使用了意大利語、加色丁語、阿拉伯語、阿拉米亞方言、庫爾德語、土庫曼語和英語。教宗在用意大利語發表的彌撒講道中,點出了這台彌撒經文裡的三個關鍵詞:智慧、見證和許諾。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教宗首先指出,對智慧的尋求不斷吸引著世間男女。擁有更多渠道的人往往能獲得更多知識、更多機會,而渠道較少的人只能退居一旁。「如此的不平等在我們的時代裡與日俱增,這種情況令人無法接受」。然而,當天選自《智慧篇》的第一篇讀經卻扭轉了這個邏輯,強調:「卑微的人,還堪憐可恕;有權勢的,必受嚴厲的拷問。」(參閱:智六1-11)

而耶穌作為「位格化的智慧」,以真福八端帶來了這全然的翻轉。「貧窮的人、哀悼的人、受迫害的人,被稱為有福的」。偉大的不再是有錢人,而是神貧的人;不再是那些能在他人身上強加自己意願的人,而是那些謙和有禮地與眾人相處的人;不再是那些接受群眾喝采的人,而是慈悲善待弟兄姊妹的人。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教宗闡明,耶穌邀請人們去愛,此乃真福八端的核心。即使在世人眼中看似軟弱,實際上卻大獲全勝。在十字架上,經得起考驗的愛比罪惡更為強大;在墳墓裡,愛使得死亡灰飛煙滅。同樣的愛也讓諸位殉道者在試煉中取得勝利。教宗表示,在過去一個世紀裡的殉道者數量,遠比以往來得多。愛一直以來都是伊拉克基督徒的力量,他們為了耶穌的名字而遭遇偏見、侮辱、虐待和迫害。

當天禮儀的第二篇讀經著重談論了這一點。聖保祿宗徒對格林多人說:「愛永存不朽。」(參閱:格前十二31-十三8)教宗解釋道:「世俗的權勢、榮耀和浮華終會消逝,而愛永遠長存。」身體力行真福八端,意味著我們要日復一日地做出見證,溫良待人、慈悲為懷、心地純潔。「見證是踐行耶穌智慧的方法」。改變世界的並非權力或武力,而是真福八端。

聖保祿宗徒進一步闡述了如何能為耶穌的愛做見證。愛似乎是美善、慷慨和善行的同義詞,但聖保祿卻說:「愛是含忍的。」《聖經》講述了天主耐心善待那些在歷史上不忠不信、重蹈覆轍的男女。與此同時,天主始終是忠信的,祂予以寬恕、樂於重新開始。這份隨時願意重來的耐心,便是愛的首要特質。愛是不氣餒、不放棄、不認命,卻時常發揮創意,以善報惡。教宗表示,天主的見證絕非負面消極或聽天由命,而是常懷希望。

面對逆境,常出現的誘惑有兩種:一是避之唯恐不及,二是以憤怒和暴力相對。因此,在革責瑪尼莊園裡,許多門徒倉皇逃走,而伯多祿拔劍相向。但是逃跑或拔劍都成不了事。相反地,耶穌卻以愛的謙卑力量改變了歷史。祂做出含忍的見證,這也是我們蒙召去做的事。天主以這含忍的見證實現諾言。

耶穌的智慧在真福八端裡得到實踐。教宗表示,耶穌敦促我們做出見證,並提供天主的許諾,諸如天國、安慰、滿足和享見天主的面容,保證賜下無比的喜樂,絕不叫人失望。這一切通過我們的軟弱和神貧來滿全,聖經的眾多人物,包括亞巴郎和他的妻子撒辣、梅瑟、聖母瑪利亞和聖伯多祿,都證明了這一點。為此,教宗勉勵伊拉克基督徒切莫在無助感和無用感中屈服,因為「天主恰恰想要在我們的軟弱中行奇事」。

在彌撒講道的最後,教宗方濟各為伊拉克基督徒和「我們時代」的許多見證而感謝天主。他們「經常遭到新聞的忽視,卻是天主眼中的珍寶」。他們「活出真福八端,從而做出見證」;他們的見證「有助於天主實現祂所許諾的和平」。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在亞巴郎的家鄉與三大一神宗教代表會晤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伊拉克牧靈訪問的第二天3月6日,來到了世界三大一神宗教,即:伊斯蘭教、基督信仰宗教和猶太教的誕生地:加色丁人的烏爾(Ur)古城。教宗在上午11點10分與三大一神宗教代表的會晤成為了他努力促進中東國家宗教間對話及和諧的高潮,教宗向代表們發表了重要講話。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教宗首先表示:「烏爾這個蒙受祝福之地把我們帶回到我們的根源,回到天主工程的源頭,回到我們宗教的誕生之處。回到亞巴郎的出生地烏爾,仿佛回到了故鄉。亞巴郎就是在此聆聽到天主的召喚,他從這裡啟程踏上了改變歷史的旅程。我們就是那召喚和那旅程所結出的果實。」

「天主請亞巴郎數天上的星星,並向聖祖許諾,他的後裔將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祂看到了我們。今天,亞巴郎後裔的代表聚集在他的出生地,教宗敦促在場的每一位,在他們的塵世生活中都要仰觀蒼天。」

教宗解釋道:「我們的祖先亞巴郎仰望的那些星星仍然在照亮我們漆黑的夜晚,因為它們一同閃爍。蒼天如此傳遞著團結的訊息,至高者邀請我們絕不要與我們的鄰人分離。與我們相異的天主指示我們轉向我們的弟兄姐妹。」聖父教宗也敦促所有宗教的信徒在舉目向天和敬拜天主時,要通過愛來保持兄弟情誼。

「這是真正的宗教信仰:敬拜天主和愛鄰人。在今天這個經常忘記或歪曲至高者形象的世界裡,信友們蒙召來見證祂的美善,通過我們的友愛顯示出祂的父愛。」

接著,教宗強調:「天主是慈悲的,最大的褻瀆是因仇恨弟兄姐妹而令天主的聖名受褻瀆。當恐怖主義妄用宗教時,信徒們不能保持沉默,因為暴力和極端主義並非出自懷有宗教信仰的心靈。」

教宗特別提及長期飽受暴力之苦的伊拉克,他為那些逃亡和被綁架的伊拉克人祈禱,祈求天主讓他們能盡速返回自己的家園。教宗說:「讓我們祈禱,使良心自由和宗教自由在世界各地得到承認和尊重;這些是基本權利,因為它們讓我們能夠自由地沉思默想那創造我們的至高者天主。」

教宗也提到所謂的「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北部造成的破壞和傷亡。他說道,儘管遭到破壞,但「一些星星仍然在閃耀」,他指出了許多共同努力重建教堂和清真寺的例子。教宗敦促:「當這些崇拜場所重建後,人人都該去這些神聖之所,因為這是在世上思慕天鄉最美的標記。」

教宗表示:「亞巴郎在不同的地方為天主建立祭臺,祈願所有人能在聖祖身上得到啓發,使崇拜之所成為和平及所有人相遇的綠洲。願我們今天跟隨他的腳步來到這裡,成為伊拉克、中東和全世界蒙受祝福和希望的標記。蒼天沒有厭倦大地:天主愛祂的子民,愛祂的每一個子女。」

隨後,教宗把仰觀蒼天的思緒帶囘到生活於塵世的視野。教宗說:「對亞巴郎來説,仰望天空而不是不經意地觀看天空,是推動他走向塵世旅程的緣由,為走出一條經由他的後裔而達到每一時間和每一地方的道路。」

聖祖的旅程與犧牲交織在一起,他也提醒我們:「我們需要彼此。在我們自己的旅程中,我們被召喚抛棄那些把我們封閉在自己的團體中、阻止我們接納天主無限的愛和視他人為弟兄姐妹的束縛和依戀。」

教宗指出:「新冠疫情的大流行向我們表明,任何人不能忽視他人的痛苦,特別是那些最脆弱的人。和平所需要的,不是令『我們』與『他人』對抗的聯盟,而是令我們克服分裂的聯盟。仇恨是真正的敵人,任何以勇氣仰觀星星的人;任何相信天主的人都無敵可戰。『他』或『她』只有一個敵人要面對,一個站在心門前敲門想要進入的敵人,這敵人就是仇恨。」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最後,教宗鼓勵三個一神宗教的信友們在我們共同父親的身上得到啓發,把我們手中的工具變成和平的工具。「我們有責任提醒世界,人生命的本身是有價值的,而不是人佔有的那些東西有價值。那些未出生者、年長者、移民、男人和女人,無論他們的膚色和國籍如何,都是神聖的,與其他人的生命一樣重要。」

教宗總結道:「亞巴郎的生命之旅是一個和平的祝福。在我們自己的時代,我們走向和平的旅程需要友愛的具體行動,共同努力,以成就一些好事。不同宗教的弟兄姐妹們,在這裡,我們找到了自己的家,從這裡一起出發,我們希望致力於實現天主的夢想,那就是人類大家庭能夠變得熱情好客,接納所有的子女;全人類仰觀同一的天空,而能在同一個大地上和平前進。」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會晤伊拉克什葉派團體領導人西斯塔尼

圖片:Vatican Media

「宗教團體間的合作及友誼極其重要,因為培養彼此尊重和對話,就能對伊拉克、該地區,以及整個人類的福祉作出貢獻。」

這是教宗方濟各在2021年3月6日早晨與伊拉克什葉派團體領導人大阿亞圖拉賽義德·阿里·胡賽米·西斯塔尼(Sayyd Ali Al- Husaymi Al -Sistani)會晤時强調的一個主題。

聖座新聞室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這歷時約45分鐘的會晤中,教宗感謝西斯塔尼「面對過去幾年的暴力和極艱難的處境,與什葉派團體一起高聲維護最弱小者和受迫害的人,表明人的生命的神聖性和伊拉克人民團結的重要性」。在與大阿亞圖拉告別時,教宗重申,他祈求天主,萬物的造物主降福伊拉克這片可愛的土地,以及中東和全世界。

大阿亞圖拉的寓所就在伊瑪目阿里朝聖地内,這所朝聖地是獻給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表兄弟兼女婿伊瑪目阿里的。教宗在從納傑夫機場乘車前往拜會西斯塔尼的沿途中受到了熱烈歡迎,一些少年揮舞著伊拉克和梵蒂岡城國的國旗。在路旁顯著的地方樹立的巨型標語牌上寫道:「你們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也是你們的一部分」,下方是教宗和西斯塔尼的頭像。

伊拉克什葉派教徒超過全國人口的60%,西斯塔尼在伊拉克和全世界的什葉派信徒中是位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他多次為伊拉克國家的團結作出貢獻,例如在2004年支持自由選舉,使這個國家產生了首個民主政府;2014年號召衆人聯合對抗自稱的伊斯蘭國,以及在去年呼籲國人保持鎮靜,不要以暴力來抗議物價上漲和國家政治的不穩定。

教宗與西斯塔尼的會晤是本著《衆位弟兄》通諭和阿布扎比聯合聲明的思想,在與穆斯林對話的道路又向前邁出了一步。伊朗神學家侯舒曼(Shahrazad Houshmand)女士向梵蒂岡新聞網表達了上述看法,她是取得基督信仰基礎神學學位的首位穆斯林女性,也是聖座文化委員會女性諮詢會議的成員。

侯舒曼女士稱教宗與西斯塔尼的會晤具有歷史意義。她說:「西斯塔尼在伊拉克是穆斯林宗教、神學和法律上的重大參照點。不僅如此,對巴基斯坦、印度、波斯灣,甚至歐洲和美洲的什葉派信徒而言,他也具備這個角色。這兩位宗教領導人的會晤不僅在世界上是絕對重大的新聞,其重要性也在於這兩位精神領導人有共同點。西斯塔尼很尊重其它宗教的信徒,一如我們所看到的羅馬主教這些年的表現。」

伊拉克什葉派信徒在全國人口中佔多數,他們與其它國家的什葉派信徒有何區別?侯舒曼女士表示:「伊拉克和伊朗的什葉派信徒都遵循同一個神學學派,尊奉12位伊瑪目。伊拉克什葉派信徒期待最後一位伊瑪目的返回,對一般什葉派信徒,尤其是伊拉克什葉派而言,納傑夫和卡爾巴拉這兩座伊拉克城市意義非凡。」

「穆斯林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區別並非那麽大,真正的區別在於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人上。遜尼派主張通過自由民主選舉選出,什葉派則認為不能經由投票選出,而應得到上天或先知穆罕默德的任命。這就是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在解讀上的根本差異。」

伊朗的什葉派團體與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關係密切,伊拉克什葉派的情況則不同。侯舒曼女士解釋道:「在1979年的革命後,尤其以霍梅尼為主的什葉派的烏里瑪和阿亞圖拉提出了政教合一的新立論。政治和社會領導也必須受到宗教界的直接關注。這個理論在伊拉克並未來到,也沒有實行。雖然如此,大阿亞圖西斯塔尼在政治事務的管理上也起到關鍵作用。即使沒有政治權力,他的精神權力對政治理想,尤其是國家統一具有强烈的影響。」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