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銳神父福音分享-聖週四 主的晚餐

聖週四福音分享
「聽命督,去愛到底」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今天是聖週四耶穌基督建立了聖秩聖事,透過聖職人員服務天主的子女,另一方面建立了聖體聖事。在福音中,我們看到耶穌為門徒洗腳。耶穌告訴門徒,「我愛你們愛到有多深,愛到底!」

再洗腳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對我們那份耶穌無條件的愛。有時候在生活中,我們都想關心別人我愛別人,但是有時候會受傷。

廣東話有一句說話「俾個良心你就當狗肺」。我們對別人的愛經常都有限制和很少。相反,耶穌基督對我們的愛是無條件的,所以祂的愛到底,完完全全地去愛。

在生活中去愛一個人的時候會很浪漫,又或者看到對方的外表不錯,值得我們去幫忙,我就會去幫助他。但是,那些外表不太討好的,我對你的那份愛和關心都沒有那麼多。

相反,在聖體聖事中,耶穌完全表露了祂的徹底的愛,甚至乎奉獻自己的生命給我們。

所以,在此我們看得見,原來與其說我們愛我們的兄弟姊妹,倒不如說耶穌先行愛了我們,讓我們有這份力量去愛身邊的人。

今天聖週四,英文也有另一個名字叫“Maundy Thursday”。“Maundy Thursday” 的拉丁文是“Mandatum”,意即「命令」。耶穌命令我們要彼此洗腳,我們要紀念耶穌而舉行這事,就是聖體聖事。

看起來好像是兩個命令,其實只是一個。因着聖體聖事,我們懂得去服務,關心緊人。因為懂得關心近人,我們也懂得回到聖體聖事內,就是耶穌基督,這個無條件、充滿愛心的泉源。

讓我們在聖週四中,透過對耶穌基督聖體聖事的愛,使我們有一份力量,好像耶穌一樣去愛到底,通過我們對人的服務,我們不去計較,完全地去把自己的心,像耶穌一樣,與人分享。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

教宗主持聖枝主日彌撒:在天主的寬恕内迎接復活節的到來

圖片:vatican.va

2022年4月10,聖枝主日,普世教會開啓一年一度的聖週禮儀活動。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隆重聖枝遊行活動和彌撒感恩聖祭,這是自新冠疫情大流行以來,教宗首次在聖伯多祿廣場上公開主持聖週禮儀活動。教宗在講道中,反覆提到耶穌在十字架上向天父的懇求「父啊!寬赦他們吧!」(參閱:路廿三34)也鼓勵信友無論情況多麽嚴重,重新開始永遠不會太晚,因為上主以慈悲在等待著我們。

圖片:vatican.va

教宗以加爾瓦略山上「兩種思維方式的碰撞」開始他的講道。教宗指出:「在福音中,被釘十字架上為他人懇求寬恕的耶穌與那些喊著『釘祂在十字架上』的人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們不斷向基督說:『救你自己吧。』拯救你自己與救主的奉獻出自己猛烈衝突。我們的主沒有為自己辯護,相反,祂向天父祈禱,向悔改的右盜施予憐憫,並在祂最痛苦受難的時刻向天父說出:『父啊!寬赦他們吧。』」

教宗解釋道:「耶穌沒有以天主的名義指責加害者或威脅要懲罰他,而是為罪人祈禱。天主對待我們也是如此,當我們以我們的行為讓主耶穌痛苦難耐時,主耶穌忍受痛苦而且只有一個渴望,就是能寬恕我們。」教宗邀請在場的信衆注視被釘十字架上的主說:「感謝祢,耶穌:祢愛我,總是寬恕我,甚至在連我自己都不能愛自己並不能寬恕自己的時候。」

主耶穌在受難時刻活出了最困難的誡命,即:愛仇敵。為此,教宗說:「讓我們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傷害、冒犯或讓我們失望的人;讓我們生氣、讓我們不理解或樹立壞表揚的人。我們花了多少時間重新想想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呢!耶穌教導我們不要止步不前,而是要作出反應,打破邪惡和悲哀的惡性循環。」

教宗指出:「上主沒有把我們分成好人與壞人、朋友與敵人。但我們是這樣把人區分開來,是我們讓天主受苦。對祂來説,我們都是祂所愛的子女,祂渴望擁抱並寬恕祂的子女。讓我們永遠不要倦於宣揚天主的寬恕:我們神父不要倦於實行寬恕,每個基督徒不要倦於領受寬恕並見證寬恕。」

教宗繼續講道:「當我們訴諸暴力時,我們顯示出我們不再知道天主是我們的在天大父,甚至不再認識他人是我們的弟兄姐妹。我們忘記我們生在此世的緣由,最終犯下毫無意義的殘酷行為。”“我們從戰爭的荒唐中看到了這一景象,基督在那裡再次被釘在了十字架上。」

「在因丈夫和兒子的不公義死亡而悲傷的母親們身上,基督再次被釘在十字架上;在那些懷抱嬰兒逃離炸彈襲擊的難民身上,祂再次被釘在十字架上;在孤獨死亡的老人身上、在被剝奪未來的青年人身上、在被派去屠殺弟兄姐妹的士兵身上,祂再次被釘在十字架上。」

接著,教宗提醒道:「只有一個人回應了耶穌告別過去、重新開始的邀請,即是那個被釘在耶穌旁邊的罪犯,他祈求耶穌說:『耶穌,求祢記得我。』(參閱:路廿二42)悔改的右盜在他生命的終期接受了天主,這樣,他開始了新生命。」

於是,教宗鼓勵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衆:「在這一週讓我們堅信天主能赦免每個罪惡。天主寬恕一切,祂能寬恕所有距離,把哀痛變成舞蹈(參閱:詠三十12)。因著天主,我們永遠能重獲生命,讓我們鼓起勇氣吧。」

在結束講道前,教宗邀請信衆在天主的寬恕内迎接復活節的到來,堅信基督會不斷地在天父前為我們罪人求情(參閱:希七25)。教宗說:「耶穌注視著我們個充滿暴力和痛苦折磨的世界,不厭其煩地呼求:『父啊!寬赦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麽。』」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大自然靈修:耶穌苦難主日【唯擁有主】福音經文反省

耶穌苦難主日
【我以前派遣你們的時候,
沒有帶錢囊、口袋及鞋,
你們缺少了什麼沒有?】
(路
22:35
 

今天的福音記載了耶穌由最後晚餐,山園祈禱,被捕受審,到被釘十字架,都讓我們看到耶穌如何貫徹「愛到底」(若13:1)的精神。整個的受難始末,都是祂完全奉獻自己的過程。  

耶穌以大地的產物——麵餅和葡萄酒,作為自己的聖體聖血,每次彌撒我們都見證著耶穌如何奉獻自己,死而復活。透過領受聖體聖事,使我們與祂,也與大地連結起來。以故神學家兼古生物學家德日進神父,因為做研究而無法在聖堂舉行彌撒的時候,他以大地作祭台,以天地萬物作為呈獻給天主的聖餅。  

大自然,動物或植物也好,或許牠們都沒有為大自然奉獻的意識,同時牠們看似沒有擁有什麼,只以天主創造牠們的目的生活及以其生命作貢獻,周而復始,維持了大自然的平衡已過億年了。  

就像耶穌派遣門徒不要帶物資出外傳福音,耶穌也從來沒有擁有過什麼。不過,耶穌為貫徹天主愛的旨意,犧牲祂的所有,而完全擁有了天主。  

今天我們擁有很多,習慣了物質豐富的生活,這會否增加了奉獻自己的困難?或者我們還缺少了什麼,以致破壞了整個生態的平衡,造成了今天的氣候生態危機?  

就像耶穌在受難過程中如何將自己交托給天主,其實我們需要的只有一樣,就是天主。包括奉獻時需要的勇氣與決心,都來自祂,因為「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詠23:1)。  

慈悲的天父,你為了給我們一個謙遜的榜樣,使祢的聖子降生成人,並承受了十字架的苦難;求你使我們銘記基督堅忍受苦的教訓,好能堪當分享他的復活。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四旬期第五主日

The Raising of Lazarus, by Duccio, 1310–11

主日福音分享
四旬期第五主日
「我們都是拉匝祿」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本主日是四旬期第五主日,傳統也稱為「苦難主日」【根據傳統禮儀年曆(梵二前),復活節前最後兩星期(即新禮中嘅四旬期第五主日)就踏入「苦難期」(Passiontide),而第一主日係「基督苦難主日」,第二主日為「聖枝主日」】。聖堂中的十字架和聖像都會蓋上紫色的布,幫助我們好好地進入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蹟。

跟大家說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在她生日的時候,父親送給她一份禮物,這份禮物是一粒種子。小女孩很開心,每天為這粒種子施肥和灌溉,放在太陽下,希望種子可以快點發芽生長。一天一天過去,種子慢慢地生長,長出了藤,這些藤越生越廣,但沒有長出花來,小女孩覺得很灰心。有一天早上,她為這植物灌溉時,突然有一位住在隔壁的婆婆走過來,感謝這個小女孩。感謝她什麼?原來那植物長了花,但是那些花不是長於小女孩的家,而是生長到鄰居那一邊,那些花長得又大又美麗,令到這一位原來很憂悶的婆婆非常開心,當她看到這美麗的花時,充滿了希望。

有時候我們會被自己的雙眼蒙蔽,有些事情我們看不到的,其實原來是有發生的。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去到拉匝祿的墓前,祂不怕黑暗和拉匝祿死後發臭。相反,耶穌去到墓穴前,並且進入墓中復活拉匝祿。

其實,當耶穌來到的時候,拉匝祿的姐姐瑪爾大和瑪利亞都批評耶穌,「我們等了祢很久,這麼久也不來,拉匝祿已經死了!」

回看現在的香港和這個世界,「耶穌,祢快點來拯救我們吧!我們有很多困難,不知如何去解決,疫症、戰爭……」。不過,我們要記得天主是有祂的時間表,我們向天主埋怨和投訴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們要知道天主是歷史的主宰,天主是有祂的計劃。

當耶穌去到墳墓的時候,有一件事值得我們留意,「耶穌哭了」,甚至耶穌流淚了。這是一個很美麗的畫面,耶穌體會到我們的痛苦,祂是有感情的。耶穌明白我們面對着黑暗是很辛苦,所以祂與我們一起哭。但是到最後,耶穌願意用祂的生命走進墳墓中,就如走進我們的內心,有時候我們內心也會有黑暗的地方,不想別人看見,不過耶穌有能力去化解,因為祂認識我們,祂愛我們,原來在我們與天主那份關係的最深處,就是我們是祂的子女,天主不會放棄我們,祂創造我們,派遣耶穌救贖我們,我們要深信這份關係,在這關係中,我們體會得到天主的偉大,同時,因為這份愛,我們看到希望和生命。

讓我們在四旬期和聖週中,能夠再次重新體會耶穌對我們最深的愛,在這份愛中,我們知道我們是天主的子女,天主永遠不會放棄我們,去到最後,祂會對我們說:「拉匝祿!起來!我會把你復活!」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工作。

大自然靈修:四旬期第五主日【細看自己】福音經文反省

四旬期第五主日 
【我也不定你的罪;
去罷!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
(若8:11)  

今天有一班經師和法利塞人,帶了一個根據當時猶太法律視為有罪的婦人,到耶穌跟前,為要為難祂:到底要背棄仁愛根據法律用石頭砸死她?還是違抗法律寬恕她,免她死罪?

耶穌充滿天主的智慧,祂第一件事先不是要急於下結論,而是叫人審視自己,自認無罪的人才有權向她投石。結果是人群從老到幼,一個接一個離開了。除了因為一般認為年紀越大、犯罪越多之外,成年人也應該比較有足夠智慧去認知自己的罪過。

另外,耶穌同樣充滿仁愛。祂沒有定這位婦人的罪,為叫她知道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罪。不過作為寬恕的條件:「不要再犯罪了」。她必須要用行動改過。

這個故事讓人想起路加福音6章41節:「怎麼,你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你眼中的大樑,倒不理會呢?」面對環保問題,我們很容易責怪政府官員或商家。在判斷之前或許也應該同樣先審視自己,在日常中有否直接或簡接地破壞了環境?不過慈悲的天主假裝看不見人的罪,是為叫罪人悔改(智11:24),只要我們謙遜地承認過錯,並決心改過,不論為人和天主,人和大自然的關係也得以修補。

慈悲的天父,祢充滿慈愛,喜歡寬恕多於懲罰。求祢幫助我們認清自己的過犯,並著實地改過。願祢的力量和智慧常存我們的心裡。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四旬期第四主日【重投父家】福音經文反省

四旬期第四主日 
【他離的還遠的時候,他父親就看見了他,
動了憐憫的心,跑上前去,
撲到他的脖子上,熱情地親吻他。】
(路15:20)  

今天的福音是很多基督徒都耳熟能詳,「浪子回頭」的比喻。有「福音中的福音」之稱,讓我們更了解天主慈愛的面貌。

比喻中富爸爸的小兒子,在他的爸爸還在生的時候就要求分遺產。得到金錢後遠走高飛,最終因為揮霍無度,洗盡了金錢,生活潦倒。幸好他意識到要悔改,重返父家,認錯並希望重新生活。

其實這些金錢是屬於爸爸的,小兒子卻要分一杯羹。就像我們對天主創造的大自然來說只是過客、寄居者(肋25:23),我們卻想要把她據為己有,肆意使用。這導致今天全球的氣候生態危機日益嚴重,最終我們必須承擔後果。

不過,就像天主的慈愛 盡顯於富爸爸對小兒子的寬恕一樣。只要小兒子決心改過,即使他還沒有回到家,他的爸爸已經在途中歡喜雀躍地等著他,迎接他。大自然也同樣一直等著有一天,我們意識到我們源自她,與她有著共生的關係,因而痛改以往的生活態度,重投天與地的懷抱。

慈悲的天父,祢富於慈愛,祢從不計較我們的過犯,但求我們真心悔改。願我們能藉著祢的教導和鼓勵,謙卑地承認自己的過犯,滿懷信心地返回祢的身邊。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四旬期第三主日【愛予機會】福音經文反省

四旬期第三主日
【園丁回答說:主人,再容它這一年罷!
待我在它周圍掘土,加上糞;
將來若結果子就算了;不然的話,你就把它砍了。」】
路13:8-9)

今天耶穌以兩件具體事件和一個比喻,帶出我們四旬期的其中一個重點:悔改。

透過兩件傷痛的事件,耶穌看重的不是是否因為人犯罪而受罰,而是希望我們要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大大小小的過犯,如果不及時悔改,他日難到天國,那就是真正的「喪亡」了。

然後在無花果樹的比喻中,除了同樣說明悔改的重要性外,也表現出天主的慈愛。舊約中常常以無花果樹比喻以色列子民,無花果樹因多年來也結不出「好果實」,而快要給人砍掉時,園丁卻說多給它一年時間。其間不是放著不理,而是會為它翻土及施肥,幫助它能夠結出好果實。

聯合國,包括許多科學家,同樣向我們發出了警告。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問題已是迫在眉睫。大型天災將會增多,繼而衍生出糧食、居住甚至整個生態的問題。但這一切都不會是突然的, 一次過的發生,大自然仍然給我們時間和機會。所以我們必須作出悔改,醒覺及改善我們日常對天地人的關係,以天主的愛作基礎,重新出發。

慈悲的天父,感謝祢一再提醒我們悔改的重要性。求賜我們智慧及決心,敢於改過,為來日能到天國,也為建立現世的天國。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四旬期第二主日【顯聖舞台】福音經文反省

四旬期第二主日
【雲中有聲音說:
「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
你們要聽從他!」
(路
9:35
 

今天耶穌帶著祂的三位門徒走進大自然,一個山上祈禱。山遠離地面和人群,因此被喻為接近天主的地方。在猶太傳統中山也是特別適合祈禱的地方。  

耶穌在那裡祈禱期間,他的面容改變,衣服潔白發光。忽然,梅瑟和厄里亞出現在光耀中,跟耶穌談論祂的死亡,也就是天主的救世計畫。為當時三位門徒來說,眼前的景象和他們談論的內容實在太難理解,卻竟然在此時昏昏睡去了。究竟是因為真的太累,還是因為在這樣聖潔的光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安或舒適?  

不過門徒希望他們可留下來卻是肯定的,所以伯多祿很人性地建議給他們搭建帳棚。然而天主的計劃並不一樣,不是要耶穌他們留低,而是要門徒聽從耶穌,跟隨祂的腳步。即使耶穌受難,或甚至自己受難,也要跟隨祂,為走到耶穌要我們到達的地方:天國。  

讓我們走進耶穌顯聖容的舞台:山。重點不在於我們對大自然的理解。我們可以嘗試找一個合適的地方,閉起雙眼,單純地感受一下大自然那份平靜、舒適,再默想一下天主的創造和耶穌的救世使命,可能會讓我們聽到「這是我的創造,我所揀選的,你們要愛護她!」

慈悲的天父,祢吩咐我們聽從祢的愛子,求你使我們從祢的話得到啟迪,好能以潔淨的心靈眼目,欣然享見祢的榮耀。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四旬期第一主日【以主選擇】福音經文反省

四旬期第一主日
【耶穌回答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
路4:12)

耶穌在曠野四十天,受到魔鬼三次的試探,分別是「食物」、「權力財富」和「信德」。這三次試探各自有它們的神學意義,既然基督信仰是和人、大地及天主都有關係(參照《願祢受讚頌》通諭#64,66),那麼我們或許能夠窺探出這三次試探在生態上的意義。

在第一個試探中,耶穌只簡單地回答了一句「人生活不只靠餅」。的確,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靈性的滋養。缺少它,我們較容易傾向只追求物質享受,不斷過度食用、使用或購買等。但結果不單未能填補內心的空隙,而且使森林被破壞、出現數不盡的垃圾和污染。

這又引伸到第二個試探。「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瑪6:24):天主和錢財。例如,解決全球氣候危機其中一個重點是棄用石油,這涉及國家和商家龐大的利益。他們不願意輕易讓步。

最後就是信德的試探。信德不是由試探天主而來,而是從平日生活、祈禱或聖事中一點一點地體會,建立出來。我們固然相信天主,不過「沒有行為的信德是死的」(雅2:14-26)。天主創造的大自然有其完美的系統和平衡,當我們人類把它們破壞了,我們就有需要和責任作出修補。

今天耶穌透過不同的試探,帶出一個最重要的中心思想,只有任何時候都把天主放在第一位,我們自然懂得和有能力面對誘惑試探,從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四旬期第一主日

主日福音分享
四旬期第一主日
「我們最基本的身份」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本主日是四旬期第一主日,在香港的新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醫護人員不斷幫助患上新冠肺炎的病人,甚至殮房也沒有足夠的地方放置遺體。世界的情況,烏克蘭面對着戰火的摧殘,造成多人死傷,我們看到後都會感到很傷心,充滿對社會和世界的擔憂。教宗方濟各也在四旬期呼籲我們要行善去關心近人,因為在我們身旁的人都是兄弟姊妹。

今天的福音中,耶穌面對三個誘惑,對我們每一位也是重要的提醒。如何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在現在這個困難的時刻,我們要懂得仍然懷着對天主的愛,對天國的盼望。

第一、耶穌對魔鬼說:「經上記載:『人生活不只靠餅。』」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時會以職業和身份來作為做人的價值。例如我們是律師或是醫生,是否代表我們很成功?自己的人生價值是否在於我們的職位?絕對不是!我們最基本的身份就是天父的子女。

當然麵包是重要的,錢也是重要;不過,神貧,關心身邊的人更加重要。所以,我們要有一份小孩子的心,完全依賴天父。

第二、耶穌回答魔鬼說:「經上記載:『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唯獨奉侍他。』」

我們的生活不在於富有或不在於追求名牌,這些都是一些誘惑。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擁有的東西,不能夠幫助我們找到天主。有時候一些宗教人士或是當權者運用關係,或者一些權勢想達到他們的夢想和目的。看來像是很有效,但這些都是奉承的文化。我們在天主內才能得到真正的榮華富貴,而不是從外在的東西

第三、耶穌回答魔鬼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

我們要明白自己最終的身份不是自己的能力。耶穌教訓我們,提醒我們要回到最基本的身份,就是天主所愛的子女。

有些人退休後覺得自己失去價值,認為自己沒用了。不是這樣的,原來在天主的愛中,我們會找到自己。所以,讓我們在四旬期中回到我們最基本的天主子女的身份。在這個身份中,我們找到力量去關心別人,做一個真正愛人的基督徒。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工作。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