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音樂大師林樂培辭世,享壽96歲

Photo credit: HKCO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3年111日清晨,有「香港新音樂之父」之稱的作曲大師林樂培博士安詳辭世,享壽96歲。林樂培博士生前創作了不少用廣東話演譯的聖樂,最為人所熟悉的就是「天主經」,不論在香港或海外,有用廣東話舉行彌撒的地方,你也可以欣賞到這首作品。

按此閱覽
「作曲大師林樂培辭世」新聞稿

以下是來自《天主教香港教區聖樂委員會》對林樂培博士的生平介紹(上載於二零零八年十月十日):

林樂培,出生於一九二六年澳門的一個大家庭,他畢生貢獻於中國音樂的發展。被行內尊稱為「香港新音樂之父」,林氏原來跟很多創作人一樣,都是從小培養出濃厚的音樂興趣。

他的音樂啟蒙老師,正是時任澳門聖若瑟修院的音樂導師,慈幼會的司馬榮神父(Fr. Guillherme Schmid, SDB, 1910-2000)。林氏十二歲時,他跟隨司馬榮神父學習小提琴,其時,他亦參與司馬榮神父所指揮的修院合唱團和弦樂團。當時國內政局動蕩,林氏家道中落,他被迫輟學。回憶起兒時,林樂培曾說「那時我是一個壞學生,所有考試測驗都不合格,年輕的我,所關心的唯獨是音樂。」( “I was a very bad student and used to fail all my tests. From young, all I cared about was music”)音樂,早已成為林氏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一九四五年戰爭和平後,林氏移居到香港。他加入了中英交響樂團(Sino-British Orchestra),師事富亞教授(Prof. Arrigo Foa)習小提琴。同時,他亦擔任堅道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和九龍玫瑰堂的歌詠團指揮和導師,曾自編歌譜,帶領歌詠團演出多部小歌劇和話劇。

及後,林氏赴加拿大、美國研讀音樂。六四年學成返港後,便決心要把中國音樂「現代化」,雖然他一度在電視及廣告行業上發展,他孜孜不倦創作和推廣香港新音樂。與此同時,他亦寫下不少彌撒曲和禮儀用音樂,他的作品如《天主經》(1973年,收錄於禮樂集一),至今依然是本地聖堂中廣泛詠唱的禮儀選曲。

一九八零至九零年間,林氏赴西德研究新音樂後,獲邀到香港大學出任駐校作曲家兼講師,至一九九三年中正式退休。多年來,他的作品種類繁多,從中國民族音樂至西洋管弦樂、室樂、鋼琴及小提琴作品都有,當中不少樂曲,更被海內外四十多個國家及地區廣播和演奏。林氏本人亦獲北京、香港、澳門等政府機構頒授名譽獎及文化功績勳章。現時他年屆八旬,仍繼續為本地教會創作新曲。

林樂培聖樂作品欣賞,
請按此連結到
《天主教香港教區聖樂委員會》閱覽

資料來源:天主教香港教區聖樂委員會

感謝林樂培博士,
用音樂來感動人心、讚美天主、傳揚福音。

請大家為他的靈魂安息祈禱。

望主賜伊等永光,
及永光照之,息止安所。
凡諸信者靈魂,賴天主仁慈,息止安所。
亞孟。

聖母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教宗領念《天主經》,為飽受磨難的人類祈求慈悲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之際,世人陷入恐懼和焦慮中。值此考驗時刻,世界各地的基督徒與身處宗座大樓圖書館的教宗方濟各,同心合意誦念耶穌教導的禱文,即《天主經》。這是基督信徒希望與合一的泉源。在念經前,教宗邀請天主的眾兒女「懷著信賴之情」仰望天父。

教宗說:「我們每天都這麼做,一天好幾回。而此刻,我們渴望為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下受到嚴峻考驗的世人懇求慈悲。我們各基督教會及團體、各傳統、各年齡、各語言和各國的基督徒一起懷著信賴之情轉向天父。我們為病人和他們的家屬祈禱,為醫護人員和協助他們的人祈禱,為當局、軍警和志工祈禱,為我們團體內從事使徒工作的人祈禱。」

在聖母領報瞻禮這天,教宗在念經前特別提及聖母的榜樣。他說:「今天,我們當中有許多人慶祝天主聖言在童貞瑪利亞內取得肉軀。她謙卑又全然奉獻的一句『我在這裡』,反映出天主子說的『我在這裡』。而我們也滿懷信賴地把自己交託在天主手中,一心一意地祈禱。」

接著,教宗以拉丁語誦唸天主經。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以及聖公會、歐洲基督教會協會等團體的基督信徒,響應了教宗的號召,在正午時分誦念《天主經》,求主仁慈恩待世人,平息新冠疫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3月25日正共同誦念《天主經》;3月27日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

CNS photo/Vatican Media

一起誦念《天主經》

2020年3月25日
羅馬時間:中午12時
加拿大時間:(東岸)上午7時/(西岸)清晨4時
中港台時間:晚上7時

朝拜聖體及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

2020年3月27日
羅馬時間:晚上6時
加拿大時間:(東岸)下午1時/(西岸)上午10時
中港台時間:3月28日凌晨1時


 

2020年3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圖書館主持網絡直播的三鐘經祈禱活動。念經後,他邀請所有信徒,在人類因流行病威脅而震驚之際,一起同聲向上天祈禱。

教宗說:「我籲請教會的領袖和所有基督宗教團體領導人,隨同各宗派的基督信徒,在(羅馬時間)3月25日星期三正午時分向至高者、全能的天主同聲祈禱,一起誦念吾主耶穌教導我們的《天主經》。」

教宗接著表示:「當天也是教會慶祝聖母領報的節日,願上主聆聽祂所有門徒同心合意的祈禱,他們在準備慶祝復活基督的勝利。」

本著同樣的意向,教宗也宣布將於(羅馬時間)3月27日晚上6時在聖伯多祿大殿前祈禱,同時邀請眾人透過傳播媒體在精神上參與這項祈福活動。

「我們將聆聽天主聖言,高聲向天主懇求,並朝拜聖體,我也將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在此機會上可獲得全大赦。我們要以普世的祈禱、慈悲和温柔應對全球流行病。讓我們團結一心,讓那些最孤獨和經歷考驗的人感受到我們的關懷。」

此外,教宗也表示:「我們要關懷醫生、醫療人員、護士以及義工。我們關懷當局,他們為了我們的益處必須採取強硬措施。我們也要關懷那些一直在努力維持秩序的警員和軍人,為了我們每個人的福祉,他們在履行政府要求他們所做的事。我們關懷所有人。」

在全人類面臨考驗的時刻,教宗的這些牧靈建議,以及過去兩週每日直播聖瑪爾大之家清晨彌撒,都在在地體現出教宗對於困境中的子民的關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週三公開接見:合一並不消除合法的多樣性

CNS photo/Paul Haring

「在所有基督徒之間的合一雖然仍不完整,但它是以唯一的洗禮和在迫害中,特別是在上世紀無神政權迫害的黑暗時期,大家一同傾流的鮮血與同受的苦難為基礎。」

2019年6月5日,教宗在週三公開接見中用以上這番話概述了他在5月31日至6月2日在羅馬尼亞牧靈訪問的精神。教宗指出,他最大的喜樂就是以朝聖者的身份在羅馬尼亞這塊土地上與羅馬尼亞人民一起進行了這次訪問。

教宗說:「同羅馬尼亞正教達尼爾宗主教和神聖主教會議成員們的親切會晤中,我重申了天主教會願意在修和的記憶和走向更加團結中與弟兄們攜手同行,這正是羅馬尼亞人民在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來訪問時所發出的先知性呼籲。」

教宗此行與不同人士的多次會晤「凸顯了讓我們攜手同行的價值和必要性,無論是在基督徒的信仰和愛德層面上、還是在公民之間的公民義務層面上都是如此」。教宗提及在布加勒斯特正教主教座堂内的大公祈禱,他說:「《天主經》是基督徒最卓越的祈禱,是所有受洗者的共同遺產。沒有人能說『我的父親』和『你們的父親』,我們的父親是所有受洗者的共同遺產,我們展現了合一並不消除合法的多樣性。」

教宗這次的訪問與羅馬尼亞天主教團體有多次的聚會,在談到冊封的新真福時,他說:「霍蘇主教在監禁中寫道,『天主打發我們到苦難的黑暗中為的是要我們寬恕他人和為所有人的皈依祈禱』,想到他們遭受的可怕酷刑,他的這些話是慈悲的見證。」

教宗也談到在雅西與青年和家庭的會晤,並說這個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城市,邀請大家在多樣化中攜手同行。在結束接見活動時,教宗提到了與布拉日羅姆人的會晤,他再次發出呼籲反對一切的歧視,尊重不同種族、語言和宗教的人士。

此外,教宗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特別提到6月9日主日是聖神降臨瞻禮,紀念在晚餐廳中聖神降臨於聖母瑪利亞和宗徒們身上的事跡。

教宗說:「願上主看到你們已準備好領受聖神滿溢的傾注,讓聖神恩賜的聖寵為你們的信仰注入新活力,重新點燃希望,並在推行愛德善工上賦予力量。」

6月8日下午六點,教宗將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聖神降臨瞻禮前夕彌撒。屆時,羅馬教區的信眾將參與這台彌撒聖祭。羅馬教區代理主教德多納蒂斯樞機表示,信徒們可以在彌撒後徒步前往羅馬郊外的天主聖愛之母朝聖地,實際體驗夜間的朝聖活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羅馬尼亞正教新主教座堂誦念《天主經》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19年5月31日,教宗方濟各展開了他在羅馬尼亞的牧靈訪問。當天的活動非常緊凑,其中一項活動是在該國正教新主教座堂誦念《天主經》。這座新主教座堂於2018年11月動工啟建,正教宗主教達尼爾和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主持了奠基儀式。預計,該主教座堂將於2024年竣工。

誦念《天主經》前,教宗方濟各說:「耶穌召叫安德肋和伯多祿拋下漁網,使他們成為漁人的漁夫(參閱:谷1:16-17)。如果沒有另一位弟兄蒙召,這召叫就不完整。今天,我們從羅馬尼亞的中心,肩並肩同聲誦念共同的祈禱文,《天主經》。這經文包含了我們身為子女的身份,今天,我們以特定的方式,即以弟兄的身份,一起祈禱。」

教宗說:「我們每次誦念《天主經》,念到天父這個詞的時候不能不說我們的天父。在耶穌交給我們的禱文中團結合一,我們也在祂的愛和代禱的經驗中合一。祂引導我們說:『我的父和我們的父,我的天主和你們的天主』(參閱:若20:17)。天父,請幫助我們認真對待弟兄的生活,讓他的事成為我們的事。幫助我們不要判斷他的行為和限度,而是接納他,首先視他為祢的兒子。」

教宗解釋了《天主經》中的一些經句。關於「願祢的名受顯揚」,教宗說:「『我們也願意祢的名受顯揚』,要把這句話置於我們所關注的一切事上。願我們是因天主的名,而不是因自己的名去行愛德。很多時候,我們祈禱時,只是懇求恩典和列舉請求清單,反而忘記了,首先是要頌揚祢的名。」

關於「願祢的旨意,而不是我們的旨意承行」,教宗說:「天主的旨意是所有人都得救。我們需要拓寬視野,以免把天主仁慈的救贖旨意禁錮在我們的有限之中,因為祂願意接納每個人。天父,請幫助我們,就如聖神降臨節那樣,給我們派遣聖神,祂是勇敢和喜樂的泉源,促使我們在我們所屬的團體、語言、文化和國家之外的地方傳報喜訊。」

教宗說:「我們每天都需要天父,我們的日用糧。祂就是生命的食糧(參閱:若6:35,48)。天父,當祢賜予我們食糧時,求祢在我們內滋養對弟兄的思念,喚起為他們服務的需要。」

最後,教宗和正教達尼爾宗主教及在場的信友,以拉丁語和羅馬尼亞語共同誦念了上主教給衆人的《天主經》。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天主經》中倒數第二個呼求: 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

教宗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解釋了《天主經》中倒數第二個呼求「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的含義。他說,「我們必須否認天主是人受到誘惑的主角」。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5月1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當天是國際勞動節,也是聖若瑟勞工主保日,教宗在問候信友們時提到當前就業率低的「全球性悲劇」,懇請聖若瑟為失業者或無法找到工作的人轉禱。

在要理講授中,教宗省思了《天主經》中倒數第二個呼求「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瑪六13)。教宗表示,藉著這個呼求,可以說我們與在天之父的對話進入問題的核心,即我們的自由與魔鬼的誘惑彼此相對的領域。但一般而論,對這個呼求的翻譯並沒有確切表達出《福音》中希臘文的原意。

希臘語原文在福音中的表達很難以確切的方式來表述,所有現代語言的翻譯都有些不盡其意。不過,在這一點上我們能夠達成共識:這句經文至少能夠得到理解,我們必須否認天主是人受到誘惑的主角。

為了證實這一點,教宗援引《雅各伯書》,説明人受誘惑,不可說:「我為天主所誘惑」,因為天主不會為惡事所誘惑,祂也不誘惑人(一13)。天主總是為我們作戰,不反對我們。祂是父親!我們要在這層意義上誦念《天主經》。

教宗指出,在天主聖子的生活中,試探和誘惑以難以理解的方式呈現。在那些經歷中,天主聖子完全成了我們的兄弟。正是這些福音段落向我們表明,《天主經》中最困難的呼求,那結束經文的呼求已經得到了垂允:天主不會讓我們孤單,而是藉著耶穌彰顯祂是與我們同在的天主,直到最後的時刻。

天主也臨在於我們最黑暗的時刻,這正是我們的安慰。相反地,人卻不能醒著守護上主。教宗說:在恐慌的時刻,天主要求人不要離棄祂,人卻熟睡了。當人經歷考驗時,天主則在一旁守護。為什麽?因為祂是天父。我們的祈禱就是這樣開始的:「我們的天父 …」。這個父親不遺棄祂的子女。

耶穌經歷苦難和作戰的那個夜晚,是祂降生成人的最後封印。天主下到那布滿我們歷史的深淵和痛苦中去尋找我們。祂是我們在考驗時刻的慰藉:我們曉得,耶穌已經穿越的那個死陰幽谷不再令我們悲傷,而是因天主聖子的臨在而蒙受祝福。

教宗最後總結道,天主絕不遺棄我們!因為基督自己已經承受了那十字架的重量,並要求我們與祂一起背負十字架,完全信賴天父的愛。

天主賜予我們生命時與我們同在,
在生活中與我們同在,
在喜樂和考驗中與我們同在,
在我們憂悶和失敗時與我們同在,
我們犯罪時,祂依然與我們同在,
因為祂是天父,絕不遺棄我們。

 

資料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鹽+光今日焦點 2019年4月17日

是日教會焦點:

-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活動繼續解釋《天主經》

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中的要理講授繼續解釋《天主經》,主要專注於耶穌基督在受難和聖死時的的三次祈禱。一、耶穌在最後晚餐時為自己祈禱,二、耶穌在革責瑪尼的莊園裏俯伏在地呼求「阿爸! 父啊!」三、耶穌釘在十字架上說:「父啊,寬赦他們吧! 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 」詳盡內容

-中國天主教開展中梵簽訂臨時協議後的首輪的主教選舉

自中梵簽訂臨時協議後,中國天主教分別在4月9日及11日於內蒙古集寧教區及陝西省漢中教區開展首輪的主教選舉。4月9日,集寧教區舉行主教候選人選舉,由前副主教姚順神父當選。4月11日,漢中教區舉行助理主教選舉,由胥紅偉神父當選。而兩人都是以唯一候選人身分當選。有消息指,兩位當選人早已獲教廷任命。詳盡內容

教宗公開接見:學習耶穌在考驗時刻將自己交付於天父

CNS photo/Paul Haring

馬爾谷福音14:32-36

耶穌與他的門徒來到一個名叫革責瑪尼的莊園裏;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裏,等我去祈禱。」遂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與他同去;他開始驚懼恐怖,便對他們說:「我的心靈悲傷得要死;你們留在這裏,且要醒寤。」耶穌往前走了不遠,俯伏在地祈求,如果可能,使這時辰離他而去,說:「阿爸! 父啊! 一切為你都可能:請給我免去這杯罷! 但是,不要照我所願意的,而要照你所願意的。」

「在這聖週誦念《天主經》時,我們也要祈求光榮天主的恩寵,曉得仰賴天父,在與祂相遇時好能得到寬恕和和予以寬恕的勇氣。」

2019年4月17日,教宗方濟各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作出上述邀請。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藉著反省《天主經》的主題,論述了耶穌在受難時刻向天父的祈禱。

耶穌在最後晚餐時為自己祈禱

依照《若望福音》的記載,耶穌在最後晚餐後向天父祈禱說:「求祢光榮祢的子,在祢面前光榮我罷!賜給我在世界未有以前,我在祢前所有的光榮罷!」(若17:1,5)。

教宗問道:「苦難已臨到門前,耶穌祈求什麽樣的光榮呢?」他解釋說:「在《聖經》中,光榮表明天主的自我啓示,是祂的救恩臨在於萬民當中的特殊標記。耶穌在十字架上被舉揚,受到了光榮。天主最終在十字架上顯示出祂的光榮,這光榮是全部的愛。」

教宗邀請衆人也像耶穌那樣祈禱:「祈求天父除去我們眼中的屏障,使我們在這幾天能夠瞻仰十字苦像,領悟天主是愛。天主在逾越奧跡中消除了與我們的距離,藉著謙卑顯示了祂的愛,同時也要求我們以愛還愛。因此,若我們以愛活出我們所做的一切,為祂用心做每件事,我們就是在光榮祂。」

教宗表明:「真正的光榮是愛的光榮,因為唯有愛賜予世界生命。的確,這光榮與世俗的光榮截然相反。世俗的光榮將自我置於關注的中心,天主的光榮則相反,沒有掌聲,沒有觀衆。在這光榮的中心沒有『我』,而是『另一位』:在逾越奧跡中我們看到,父光榮子和子光榮父。祂們沒有一個在光榮自己。」

因此,我們要捫心自問:「我要為自己的光榮還是天主的光榮而活?我渴望從別人那裡得到,還是也給予他人?」

耶穌在革責瑪尼的莊園裏俯伏在地呼求「阿爸! 父啊!」

教宗接著提到:「耶穌在革責瑪尼山上為所要發生的事開始感到驚懼恐怖,因為祂要受到背棄、鄙視、苦難和失敗。在這巨大的痛苦中,祂轉向天父,溫柔親切地稱呼祂『阿爸,父啊!』耶穌就這樣教導我們擁抱天父,因為在向天父的祈禱中我們能面對痛苦,得到前行的力量。這是因為,在被衆人遺棄的情況下,耶穌並不孤獨,祂與天父同在。相反地,我們在自己的革責瑪尼山上經常選擇獨處而不是呼求『天父』,不像耶穌那樣將自己交付給祂,承行祂的旨意。我們在經受考驗時卻總是封閉自己,在内心挖一條隧道,一段只朝單一方向伸展的痛苦行程,且在我們内心越陷越深。最大的問題不是痛苦,而是如何面對痛苦。孤獨不提供出路,祈禱則不然,因為祈禱建立關係,予以信賴。」

耶穌釘在十字架上說:「父啊,寬赦他們吧! 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

「此外,耶穌在天父面前也為我們祈禱。祂在十字架上向天父說:『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路23:34)。耶穌在被釘十字架的極度痛苦中為殺害祂的人祈禱。此處,痛苦的頂點也是愛的最高峰:這寬恕的舉動是具有強大威力的恩典,打破了惡的循環。」

最後,教宗勉勵道:「在這幾天誦念《天主經》時,我們也能祈求這份恩寵,即為光榮天主生活出我們的每一天,就是以愛來善度我們每日的生活。」

CNS photo/Paul Haring

此外,教宗方濟各在當天的公開接見活動中問候法國朝聖者說:「我趁這個機會在聖母主教座堂遭遇火災後,向巴黎教區團體、所有巴黎人和全體法國人民表達我的由衷慰問和關懷。親愛的弟兄姊妹,我至今深感傷痛,與你們大家非常親近。整個教會向全力以赴、奮不顧身搶救聖殿的人致以感謝。願童貞聖母瑪利亞祝福他們並支持重建工作;願這萬眾一心的工程能讚美並光榮天主。願天主降福你們!」

CNS photo/Yara Nardi, Reuters

另一方面,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之際瑞典環保少女格蕾塔晉見了教宗方濟各,兩人進行短暫交談。格蕾格身穿灰色上衣、黑色長褲、運動球鞋,她向滿面笑容的教宗展示了一張白色標牌,上面寫著「加入氣候罷課行動」。教宗鼓勵格蕾塔繼續努力保護環境,格蕾塔則感謝教宗為守護受造界作出的莫大努力。這名瑞典少女將於本週五在羅馬參加學生抗議遊行活動,呼籲採取行動來遏止氣候變化。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我們都在天主那裡欠了罪債,聖人也如此

若望一書1:8-9

如果我們說我們沒有罪過,就是欺騙自己,真理也不在我們內。但若我們明認我們的罪過,天主既是忠信正義的,必赦免我們的罪過,並洗淨我們的各種不義。

2019年4月1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省思《天主經》中關於「求祢寬免我們的罪過」這句祈禱文的意涵。教宗祈求天主說:「父啊,求祢垂憐我們衆人,讓我們當中即使是最有聖德的人也不要停止成為欠祢罪過的人!」

教宗指出:「這句祈禱文進入我們與他人關係的領域。一如我們需要食糧那樣,我們也需要得到寬恕。每天如此。因為基督徒在祈禱時首先請求天主寬免他的罪債,即他的罪過。即使我們是完美的人,聖潔冰清,絕不會偏離聖善的生活,我們仍永遠是虧欠天父一切的子女。」

「然而,驕傲是每個基督徒生活中最危險的態度。驕傲的人在天主面前認為自己與天主有同等的重要性,傲慢地以為自己完全可以處理。在法利塞人和稅吏祈禱的比喻中,法利塞人在聖殿内認為自己在祈禱,但事實上是在天主台前讚美自己:『天主,我感謝祢,因為我不像其他的人』。這種人覺得自己完美,批評他人,是驕傲的人。我們當中沒有一個是完美的,任何人都不完美。」

「相反地,稅吏,一個受衆人鄙視的罪人卻站在聖殿門口,覺得自己不配進入,只能依靠天主的慈悲。耶穌評論這個稅吏說:『這人下去,到他家裡,成了正義的』(路18:14),即得到了寬恕。因為他不驕傲,承認自己的限度和自己的罪過。」

教宗表明:「罪過有能看到的,也有看不到的,即隱藏的罪過,其中最嚴重的是傲慢。傲慢也能傳染給度虔誠信仰生活的人。早在1600年-1700年楊森主義時期,有一個聞名的女修院,修女們都是極完美的人,人們稱她們好似天使那樣極其純潔,但她們卻是傲慢的人,如同魔鬼一樣。這是一件可憎的事。」

教宗強調:「罪過能分裂手足情誼,讓我們自以為比別人更好,讓我們相信我們相似天主。相反地,我們在天主面前是罪人,而且大有理由捶自己的胸膛,承認自己是罪人。若你願意欺騙自己,說你沒有罪過,你就是在欺騙自己。我們是欠債者,這首先因為我們在生命中接受了許多恩寵:生命、父母、友誼,以及受造界的美妙。即使我們衆人都會遇到艱困的日子,我們仍必須牢記生命是一份恩寵,是天主從無中創造出的奇跡。其次,我們是欠債者,因為即使我們能夠施予愛,我們當中卻沒有任何人能夠僅依靠自己的力量這樣做,我們能夠愛,但仰賴天主的恩寵。」

教宗強調:「不僅在教會的身份認同,也在我們每個人的歷史中都有古代神學家們所稱的那個『月亮奧跡』(mysterium lunae)。什麽是『月亮奧跡』?那就是月亮沒有自己的光:它所映出的是太陽的光。我們也如此,我們沒有自己的光:我們的光是天主的恩寵,天主之光的一種反映。若你有愛,因為有人在你兒時常對你微笑,教你以微笑來回應。若你有愛,那是因為有人在你身邊喚醒了愛,使你懂得在愛内存有生命的意義。這就是『月亮奧跡』:我們能夠愛,首先因為我們蒙受了愛;我們能夠寬恕,因為我們受到了寬恕。倘若有人沒有得到太陽的光照,他就會變得冰冷,好似冬天的凍土。」

最後,教宗總結道:「在先於我們的一連串愛的行動中,我們怎能認不出也有天主之愛的臨在呢?我們沒有一個人愛天主如同祂愛我們那樣。只要我們置身於一幅苦像面前來領略這份懸殊之愛,便知道這是多麽不成比例啊!天主愛了我們,而且總是最先愛我們。」

教宗公開接見:食物不是私有財產,讓我們想想戰爭中的孩子

瑪竇福音14:15-19

到了傍晚,門徒到他跟前說:「這地方是荒野,時候已不早了請你遣散群眾罷! 叫他們各自到村莊去買食物。」耶穌卻對他們說:「他們不必去,你們給他們吃的罷!」門徒對他說:「我們這裏什麼也沒有, 只有五個餅和兩條魚。」耶穌說:「你們給我拿到這裏來!」遂又吩咐群眾坐在草地上,然後拿起那五個餅和兩條魚,望天祝福了;把餅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再分給群眾。

2019年3月27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的公開接見活動中,講解了《天主經》的第二部分。他表示,食物不是私有財產,而是有待分享的天賜恩典。我們在向天主提出需要時,使用了一個散發家常飯菜香的詞語—「食糧」。

教宗談及《瑪竇福音》中關於「五餅二魚」的奇跡指出:「耶穌教導我們為全人類弟兄姐妹,向天父祈求每日的食糧。讓我們停下來想一想當今世界的許多饑餓兒童,這對我們十分有益。」

教宗繼續說:「我們與許許多多的男女祈求日用食糧,對他們而言這個祈禱是哭泣之聲,而且常常在內心哭泣,伴隨著每日的焦慮。即使在今天,有多少父母為明天孩子沒有足夠的食物而輾轉難眠!讓我們設身處地的想像一下,這個祈禱不是發生在一個舒適安全的公寓裡,而是一個需要應對的缺衣少食的房間內。耶穌的話具有全新的力量。基督徒的祈禱從這個層面出發。這不是要做苦行者,而是基於事實出發,從內心出發,從需要幫助的人的切身需求出發,與那些沒有生活必需品的人分享。」

教宗方濟各強調:「為存活而必要的食糧也意味著水、醫藥、家庭和工作。基督徒在祈禱中要求的食糧不是『我的』,而是『我們的』。這就是耶穌所願意的。祂教導我們不僅要為自己求,也要為全人類弟兄姐妹求。如果你不這樣做,《天主經》將不再是基督徒的祈禱。如果天主是我們的天父,我們若沒有彼此手牽著手,如何去面見祂呢?如果祂給我們的食糧被我們據為己有,我們如何自稱祂的子女呢?這個祈禱包含同理心和互助的態度。透過我的饑餓,我也感到眾人的饑餓,於是我祈求天主滿足他們的所需。耶穌以這種方式教導祂的團體、祂的教會,把所有人的需求帶到天主面前,並對祂說:『我們都是祢的子女,父啊,憐憫我們吧!』」

教宗強調:「我們向上主祈求的食糧有一天會控訴我們,它將指責我們缺乏將麵包掰開與近人分享的習慣。」

教宗方濟各也談及《若望福音》關於五餅二魚的記載:「在一群饑餓的人中只有一個孩子願意分享他的食物:五個餅和兩條魚。耶穌將他的慷慨舉動進一步擴大,那個孩子理解了《天主經》的教導。那一天耶穌所行的真正奇跡不是增加數量,雖然這是真的,而是分享。『把你們有的給我,我來行奇跡』。藉著增加所奉獻的餅和魚的數量,耶穌預告了感恩祭的聖體中自我的奉獻。事實上,只有聖體聖事才能滿足無盡的饑餓和對天主的渴望;天主激勵著每個人,包括尋找日用食糧的人。」

最後,教宗在問候各國朝聖者時表示:「按照每年的慣例,3月29日星期五開啟傳統的《24小時奉獻給上主》活動。晚上5時聖伯多祿大殿內將舉行懺悔禮儀。在這特別的機會,對於那些祈求天主的慈悲並在修和聖事中領受這慈悲的人而言,我們的聖堂保持長時間開放是多麼重要。」

飢餓孩童參考數字

也門於2015年爆發戰爭,至少有85,000名兒童死於營養不良和疾病。人道救援組織「拯救兒童」指出,超過1千萬名未成年人無法得到適當的藥物治療。聯合國的數據顯示,今年將有大約2百萬名兒童急需對抗嚴重營養不良的問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有1130萬名未成年人仰賴人道救援物資來維繫生命。

敘利亞跟也門一樣戰亂不斷。從2011年敘利亞戰爭爆發以來,誕生了約5百萬名孩童,整體來說,目前有將近8百萬孩童被捲入危機。就最幼小的孩子來看,主要死因是地雷。敘利亞的人道危機在全球範圍內是數一數二嚴重,將近2萬名5歲以下的幼兒處於極度營養不良狀態,性命垂危。長年戰亂也導致百性難以取得基本的社會服務,超過2百萬兒童無法就學。很多孩子被迫從事危險工作或是早婚。

南蘇丹從2013年起戰火連天,饑荒更令情況雪上加霜。將近7百萬人面臨糧食高度不安全的危險,其中有86萬人未成年。戰爭尤其導致穀類生產大幅減少,聯合國糧農組織指明前景堪憂,局勢還在持續惡化中。此外,由於缺乏安全的水源,以及醫療衛生服務,痢疾等疾病越來越普遍。

此外,年邁的意大利修女孔切塔(Maria Concetta Esu)身形瘦弱,卻散發勇敢的傳教熱忱,以耶穌之名勤奮地活出愛的見證。4年前,教宗方濟各在訪問中非共和國期間深受孔切塔修女芳表的感動,一回到羅馬就在公開接見活動中談論這點。2019年3月27日,教宗方濟各再次在聖伯多祿大殿前擁抱孔切塔修女,並授予她宗座榮譽勳章,感謝她「在非洲弟兄姊妹之間所做的工作,為生命、為孩童、為母親、為家庭的服務」。

教宗對孔切塔修女說:「透過對妳的表揚,我也想要感謝在世界各地播種天國的種子的所有男女傳教士、司鐸、會士和平信徒。親愛的男女傳教士,你們的工作何其偉大!你們以自身的見證散播天主聖言,『燃燒』生命……。而你們在這世界上並不製造新聞,不會登上報紙的新聞版面。」

教宗繼續說:「負責巴西主教團和全亞馬遜地區教會事務的胡默斯樞機經常探訪當地的城鎮和村莊。他告訴我,每當他到訪一處,就會前去傳教士的墓地;他們很多人英年早逝,因為沒有抗體而患病。胡默斯樞機對我說:『他們全都堪當列聖品。』因為他們在服務中『燃燒』生命。親愛的弟兄姊妹,孔切塔修女在這趟任務結束後將返回非洲,讓我們以祈禱陪伴她。願她的芳表幫助我們所有人在現處的地方活出福音。」

公開接見結束後,孔切塔修女向梵蒂岡新聞網講述說:「與教宗的會晤是天主恩賜的禮物。這是個動力和邀請,激勵我持續為弟兄姊妹,尤其是為貧困弱小者作出更多、更好的服務。信仰是天主的恩典,而這信仰的確實性帶給我們力量,有助於應對最艱難的處境,向弟兄姊妹見證天主對我們每個人的愛。」

孔切塔修女一生奉獻給產婦和嬰孩。她表明:「我在孕婦生產前後照料她們,接生了33,777個新生兒。生命是天主的禮物,我最大的喜樂是感受到參與在這份莫大恩典中,雙手迎接新生命。」最後,孔切塔修女對低生育率的地區發出呼籲,說:「我要鼓勵所有作母親的,秉持責任感接納天主賜給我們的禮物。我祝願你們體會到那一刻的喜樂。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為什麼拒絕他們呢?」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