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若我們遠離天主的愛,祂會為我們哭泣

四旬期第四周 星期四 彌

讀經一:出谷紀 32:7-14

上主訓示梅瑟說:「你下去!因為你從埃及國領出來的百姓敗壞了。他們很快就離開了我給他們指示的道路,為自己鑄了一個牛犢,朝拜它,向它祭獻並且說:以色列,這就是領你出埃及的天主。」上主又向梅瑟說:「我看這百姓,真是一個執拗的百姓!你且由我向他們發怒,消滅他們;我要使你成為一個大民族。」梅瑟求上主他的天主息怒說:「上主,你為什麼要向你用大力,用強硬的手臂,由埃及國領出來的百姓發怒呢?為什麼要叫埃及人說:他是惡意領他們出來,要在山中殺死他們,由地面上絕滅他們呢?求你息怒,撤銷要加於你百姓的災禍。求你記念你的僕人亞巴郎、依撒格和以色列,你曾指著自己向他們起誓說:我要使你們的後裔,像天上的繁星那樣多;我所許的那整個地方,必賜給你們的後裔,叫他們永遠佔有。」上主遂撤銷了要加於百姓的災禍。

福音:聖若望福音 5:31-47

那時,耶穌對猶太人說:「如果我為我自己作證,我的證據不足憑信;但另有一位為我作證,我知道他為我作的證足以憑信。你們曾派人到若翰那裏去,他就為真理作過證。其實我並不需要人的證據,我提及這事,只是為叫你們得救。若翰好比是一盞點著而發亮的燈,你們只一時高興享受他的光明。但我有比若翰更大的證據,即父所托付我要我完成的工程,就是我所行的這些工程,為我作證;證明是父派遣了我。派遣我來的父,親自為我作證;你們從未聽見過他的聲音,也從未看見過他的儀容,並且你們也沒有把他的話存留在心中,因為你們不相信他所派遣的那位。你們查考經典,因你們認為其中有永生,正是這些經典為我作證;但你們不願意到我這裏來,為獲得生命。「我不求人的光榮;而且我認得你們,知道在你們內沒有天主的愛情。我因我父的名而來,你們卻不接納我;如果有人因自己的名而來,你們反而接納他。你們既然彼此尋求光榮,而不尋求出於唯一天主的光榮,你們怎麼能相信我呢?不要想我要在父面前控告你們;有一位控告你們的,就是你們所寄望的梅瑟。若是你們相信梅瑟,必會相信我,因為他是指著我而寫的。如果你們不相信他所寫的,怎麼會相信我的話呢?」

2017年3月3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勉勵道:我們不要跟隨虛幻和虛假的偶像,只有天主如同父親那樣愛我們,始終等待我們。即使在今天,我們也該捫心自問,我們是否遠離上主,而去追逐偶像和世俗。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出谷紀》,記述梅瑟懇求天主息怒。教宗以這段聖經反省天主的夢想和失望。他說:「以色列子民是天主的夢。祂對他們存有夢想,因為祂愛他們。可是,以民辜負了天主的夢想,所以天主開始感到失望,並叫梅瑟從領受十誡的山上下去。以色列子民連等待天主40天的耐心都沒有。他們鑄造了一個金牛,一個供玩樂的神。他們忘記了拯救他們的天主。」

教宗說:「巴路克先知用了這樣一句話來描寫這個子民:『你們忘了生養你們的永生的天主』。我們忘了創造我們、使我們成長,在生命中陪伴我們的天主:這是天主的失望。在福音中耶穌多次用比喻教訓人,祂曾提到園戶的比喻,葡萄園家主感到受挫,因為園戶想霸占他的產業。人的內心總是有這種不安,不滿足於天主,不滿足於忠貞的愛!人心始終傾向於不忠,這是人的誘惑。」

「天主藉著一位先知斥責以色列子民沒有恒心,不懂得等待,他們敗壞了,遠離了真正的天主,而去尋找別的神。天主對以民的不忠感到失望。我們也是天主的子民,我們非常了解自己的內心,我們每天應繼續前行,以免慢慢地滑向偶像、幻想、世俗和不忠。今天讓我們想想這位失望的上主,我相信這會對我們非常有益:『上主,請告訴我,祢對我感到失望嗎?我肯定,在某些事物上我一定讓祢失望了。』讓我們想想,並提出這個問題。」

教宗也提到耶穌哀哭耶路撒冷,邀請我們捫心自問:「天主是否為我哭泣,天主是否對我感到失望,我是否遠離了上主?我有多少個奴役我的偶像,是我無力從身上除去的呢?天主因而為我哭泣,因為天主心地溫柔,祂有顆父親般的心。」

最後,教宗總結道:「今天,讓我們默想天主的失望,祂為了愛而創造了我們,但我們卻去尋找愛,安逸的生活,在其它地方娛樂,而不是尋找天主的愛。這使我們遠離了生養我們的天主。這是四旬期的默想,對我們非常有益。讓我們每天都如此做,做個小小的良心省察:『上主,祢對我懷有很多夢想,我知道我遠離了祢,但是請祢告訴我,在哪裡,該如何回頭。』我們將驚訝的發現,上主始終在等待我們,如同蕩子的父親那樣,在兒子離得還遠的時候,就看見了他,因為父親正在等他。」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信賴耶穌就是接受當下的生活,不被怠惰痲痺

四旬期第四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厄則克耳先知書 47:1-9,12

那時,天使領我回到聖殿門口,看,有水從聖殿門限下邊湧出,流向東方 ── 因為聖殿正面朝東;水從聖殿的右邊經祭壇的南邊流出。隨後他引我由北門出來,帶我由外面轉到朝東的外門。看,水從右邊湧出。那人手拿繩索向東走去,量了一千肘,遂叫我由水中走過,水深及踝。他再量了一千肘,再叫我由水中走過,水深及膝。又量了一千肘,又叫我走過,水深及腰。他又量了一千肘,水已成河,不能走過,因為水已高漲,成了可供游泳的水,不能走過去的河。於是他對我說:「人子,你看見了嗎?」遂引我回到河岸。當我回來時,看,沿河兩岸,樹木很多。於是他對我說:「這水流往東方,下至阿辣巴,而入於海 ── 鹽海中,海水遂變成好水。這河所流過的地方,凡蠕動的生物都得生活,魚也繁多,因為凡這水所到的地方,百物必能生存。沿河兩岸,長有各種果木樹,枝葉總不凋零,果實決不匱乏,且按月結果,因為水是出自聖所;樹上的果實可當作食物,枝葉可當作藥材。」

福音:聖若望福音 5:1-16

那時,正是猶太人的慶節,耶穌便上了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水池,希伯來語叫作貝特匝達,周圍有五個走廊。在這些走廊內,躺著許多患病的、瞎眼的、瘸腿的、痲痺的,都在等候水動。因為有天使按時下到水池中,攪動池水;水動後,第一個下去的,無論他患什麼病,必會痊癒。在那裏有一個人,患病已三十八年。耶穌看見這人躺在那裏,知道他已病了多時,就向他說:「你願意痊愈嗎?」那病人回答說:「主,我沒有人在水動的時候,把我放到水池中;我正到的時候,別人在我以前已經下去了。」耶穌向他說:「起來,拿起你的床,行走吧!」那人便立刻痊愈了,拿起自己的床,行走起來;那一天正是安息日。於是猶太人對那痊愈的人說:「今天是安息日,不許你拿床。」他回答他們說:「叫我痊愈了的那一位給我說:拿起你的床,行走吧!」他們就問他:「給你說拿起床來,而行走的那人是誰?」那痊愈的人卻不知道他是誰,因為那地方人多,耶穌已躲開了。事後,耶穌在聖殿裏遇見了,他便向他說:「看,你已痊愈了,不要再犯罪,免得你遭遇更不幸的事。」那人就去告訴猶太人:使他痊愈的就是耶穌。為此猶太人便開始迫害耶穌,因為他在安息日作這樣的事。

2017年3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信賴耶穌就是接受當下的生活,喜悅地向前走,不抱怨,不被醜陋的怠惰罪所痲痺。

當天的福音記述耶穌治癒癱子的事跡。這個人已患病38年,他躺在耶路撒冷一個叫「貝特匝達」的水池旁。水池周圍有五個走廊,走廊內躺著許多患病的、瞎眼的、瘸腿的、痳痺的。據說,每當天使下來攪動池水時,最先下到水裡的將獲得痊癒。耶穌看見那個癱子就問他:「你願意痊癒嗎?」

「這真好,耶穌常常對我們說:『你願意痊癒嗎?你願意幸福嗎?你願意改善你的生活嗎?你願意充滿聖神嗎?你願意痊癒嗎?』走廊內的其他人,所有患病的、瞎眼的、瘸腿的、痳痺的,或許會說:『是的,主,我願意!』但這個人很奇怪,他回答耶穌說:『主,沒有人在水動的時候把我放到水池中;我正要下去的時候,別人在我之前已經下去了。』他的回答是一種抱怨:『祢看看,主,這多可惡,生活對我太不公平了。其他人都能下去獲得痊癒,可我38年了還是這樣!』」

教宗指出:「這個人猶如《聖詠》第一篇所描述的,是一顆長在溪畔的樹,但它的根系卻十分乾燥,未能抵達水源,無法從水中汲取健康的養分。我們從他的態度和抱怨中可以知道,他也一定常常把責任推卸給他人:『他們在我之前先下去了,我是個可憐人,都患病38年了!』這是一種醜陋的罪,怠惰的罪。這個人生病的主要原因,並不是癱瘓,而是怠惰;怠惰比不冷不熱的心更糟糕、更惡劣。他活著只是因為還有口氣,沒有任何前進的意願,不想在生活中有所作為,喪失了喜樂的記憶。這個人甚至連喜樂這個詞都不認識,因為他喪失了喜樂。這是一種罪,一種醜陋的疾病:『我這樣挺好,我習慣了,但生活對我不公平啊!』我們看得出他內心的憤恨和苦澀。』

耶穌沒有責備他,反而對他說:「起來,拿起你的床,行走吧!」癱子便痊癒了。但那一天正是安息日,經師們對他說安息日不許拿床,並問他是誰在安息日治好了他。他們說:「這人違背法律,這人不屬於天主」。

教宗表明:「癱子甚至連謝謝都沒有對耶穌說,也沒有問祂的名字。他以怠惰的態度站起來,活著只因為氧氣不花錢,在生活中總是覺得其他人比他幸福;他感到悲傷,忘記了喜樂。」

教宗解釋道:「怠惰是一種痲痺我們的罪,使我們癱瘓,不讓我們行走。今天上主也在注視我們每個人,我們都有罪,我們都是罪人,但祂注視著我們的這個罪,對我們說:起來吧!」

最後,教宗說:「今天上主對我們每個人說:『起來,接受你當下的生活,無論好與壞,接受它,行走吧!不要害怕,拿起你的床行走吧。』『可是上主,這個不是最新款式。』『但你向前走吧,拿起那或許不好看的床,走吧!這是你的生活、你的喜樂。你願意痊癒嗎?』這是上主今天問我們的第一個問題。『是的,主!』『那起來吧!』在彌撒進堂詠中有一句頌詞很美:『凡口渴的,請到水泉來!這是免費的、無需花錢的水,你們喜悅地來解渴吧。』如果我們向上主說:『是的,我願意痊癒。是的,主,求祢幫助我,我要站起來』;我們就能懂得什麼是救恩的喜樂。」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我們若不聆聽天主,就會成為無信仰的天主教徒

四旬期第三周 星期四 彌

讀經一:耶肋米亞先知書 7:23-28

上主天主這樣吩咐他的子民說:「你們應聽從我的聲音,那麼我必作你們的天主,你們也必作我的人民;你們應走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道路,好使你們獲得幸福。他們不但不側耳細聽,反倒依照自己的計謀,隨自己邪惡的心生活,頑固不化;不以面向我,卻以背向我。從你們祖先出離埃及那一天起,直到今日,我給你們派遣了我所有的僕人先知,而且每天清早給你們派遣,但他們不但不側耳聽從我,反更硬起自己的頸項,比自己的祖先還要乖戾。縱使你將這一切話告訴他們,他們也不會聽從你;任憑你怎樣呼喚,他們也不會答應你。為此你對他們說:這個民族,不聽上主自己天主的聲音,不肯接受教訓;忠實已喪失,已絕於他們口中。」

福音:聖路加福音 11:14-23

那時,耶穌驅逐一個魔鬼—他是使人瘖啞的魔鬼;他出去以後,啞巴便說出話來,群眾都驚訝不止。但是,其中有人說:「他是仗賴魔王貝耳則步驅魔。」另一些人試探耶穌,向他要求一個自天而來的徵兆。耶穌知道了他們的心意,便給他們說:「凡是一國自相紛爭,必成廢墟,一家一家的敗落。如果撒殫自相紛爭,他的國如何能存立呢?因為你們說我仗賴貝耳則步驅魔,如果我仗賴貝耳則步驅魔,你們的子弟們是仗賴誰驅魔呢?為此,他們將是你們的裁判者。如果我是仗賴天主的手指驅魔,那麼,天主的國已來到你們中間了。幾時壯士佩帶武器,看守自己的宅舍,他的財產,必能安全。但是,如果有個比他強壯的來戰勝他,必會把他所依仗的一切器械都奪去,再瓜分他的贓物。不隨同我的,就是反對我;不同我收集的,就是分散。」

2017年3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我們要聆聽天主聖言以避免心硬的危險。當我們遠離天主,對祂的話語充耳不聞時,我們就會成為不忠的天主教徒,甚至成為無信仰的天主教徒。

當天的讀經一取自《耶肋米亞先知書》,教宗以此章節反省聆聽天主聖言的重要性。他說:「當我們不停下來聆聽上主的聲音時,我們就會遠離上主,轉過身去,以背面向祂。我們若不聽從上主的聲音,就會聽從其它的聲音。最終,由於我們堵上耳朵,我們就變成了聾子,聽不到天主的聲音。」

「我們所有人,若今天停下來一會兒,注視我們的內心,我們就會看到有多少次我們把耳朵堵上,有多少次我們成了聾子。當一個民族、一個團體,我們說的還有基督徒團體、一個堂區和一個教區堵上了耳朵,對上主的話語充耳不聞時,就會去尋找其它的聲音,其他的主,最終投奔偶像,世界、世俗和社會提供的偶像。如此一來,也就遠離了生活的天主。」

教宗接著說:「當我們遠離了上主,我們的心就會變硬。我們若不聆聽天主的聲音,我們的心就會變得更硬、更自我封閉,以致沒有能力接受任何事物。這不僅是封閉,也是心硬。在那樣的世界、那樣的氛圍中生活,對人不會有任何益處,只會使人每天越來越遠離天主。」

「不聆聽天主的話語和自我封閉的心硬令人喪失忠實,喪失忠實的意識。上主在第一篇讀經中說:‘忠實已喪失’。我們成了不忠實的天主教徒,異教的天主教徒,說的更難聽一點,就是無信仰的天主教徒,因為我們沒有以生活的天主作為愛的依據。不聽從天主的聲音、以背向祂,會使我們的心變硬,把我們引向不忠實的道路。」

教宗問道:「這種不忠實會引發什麽呢?引發混亂,不知道天主在哪裡,天主不在哪裡,把天主跟魔鬼相混淆。」

談到當天的福音時,教宗說:「耶穌行奇跡,為救人做了很多事,人們感到高興、幸福,他們卻說:『祂做這些事是仗賴魔王貝耳則步驅魔』。這是褻瀆。褻瀆是由不聆聽和心硬開始的,它是這段歷程的結語。它帶來混亂,使你忘記忠實,最後褻瀆。」

教宗接著表示:「那個忘了首次與耶穌相遇時的驚喜的民族,有禍了。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自問:我有停下來聆聽天主的話語,拿起聖經讓天主跟我說話嗎?我的心變硬了嗎?我有遠離上主嗎?我是否對上主失去了忠實,而與世俗每天為我提供的偶像一起生活呢?我失去了與耶穌第一次相遇的驚喜嗎?今天是聆聽的一天。今天你們要聽從上主的聲音,不要那樣心硬。讓我們祈求這一恩寵:聆聽的恩寵,好使我們的心不變硬。」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告解亭不是乾洗店,別在告解亭竊取假寬恕

四旬期第三周 星期二 彌

讀經一:達尼爾先知書 3:25,34-43

阿匝黎雅立在火燄中,開口這樣祈禱說:「上主,為了你的名,求你不要永遠拋棄我們,也不要廢除你的盟約;為了你的朋友亞巴郎,你的僕人依撒格和你的聖者以色列,求你不要使你的仁愛離開我們,因你曾向他們應許過,要使他們的後裔繁多,有如天上的星辰,海邊的沙粒。恩主啊!由於我們的罪過,我們比任何民族都渺小,我們今天在全世界上成了微賤的。目前我們沒有元首,沒有先知,沒有領袖,沒有全燔祭,沒有祭祀,沒有供物,沒有馨香祭,沒有地方可以給你奉獻初果,好蒙受你的仁愛。但願我們能藉著懺悔的心和謙虛的精神蒙你悅納,就如獻上公羊和公牛的全燔祭,又如獻上了萬隻肥羊;這樣也希望我們今天在你面前所行的祭獻,能當作滿全了我們對你應盡的義務,因為凡信賴你的,決不會蒙受羞辱。現在我們全心隨從你,敬畏你,尋求你的慈顏,望你不要使我們羞慚。但願你按照你的寬容和你無限的仁慈,善待我們,以你的奇能拯救我們!上主,願光榮歸於你的名!」

福音:聖瑪竇福音 18:21-35

那時,伯多祿前來對耶穌說:「主啊!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該寬恕他多少次?直到七次嗎?」耶穌對他說:「我不對你說: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為此天國好比一個君王,要同他的僕人算賬。他開始算賬的時候,給他送來了一個欠他一萬「塔冷通」的,因他沒有可還的,主人就下令,要他把自己和妻子兒女,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變賣來還債。那僕人就俯伏在地叩拜他說:主啊!容忍我吧!一切我都要還給你。那僕人的主人就動心把他釋放了,並且也赦免了他的債。但那僕人正出去時,遇見了一個欠他一百「德納」的同伴,他就抓住他,扼住他的喉嚨說:還你欠的債!他的同伴就俯伏在地哀求他說:容忍我吧!我必還給你。可是他不願意,且把他下在監裡,直到他還清了欠債。他的同伴見到所發生的事,非常悲憤,遂去把所發生的一切告訴了主人。於是主人把那僕人叫來,對他說:惡僕!因為你哀求了我,我赦免了你那一切的債;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他的主人大怒,遂把他交給刑役,直到他還清所欠的一切。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必要這樣對待你們。」

2017年3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被寬恕和寬恕人是一項難以理解的奧跡。教宗強調,天主以祂的慈悲在我們內行了奇事,我們也要把慈悲施於他人。我們要警惕在告解亭竊取一種假寬恕的偽善。

「寬恕是一項難以理解的奧跡。教會透過當天的讀經與福音引導我們進入這項奧跡,了解偉大的天主慈悲工程。」

教宗解釋道:「進入這項奧跡的第一步就是為自己的罪過感到羞愧。在選自《達尼爾先知書》的第一篇讀經中,悲傷屈辱的天主子民有能力感到羞愧,而福音事跡的主角卻做不到。這是一個獲得主人寬恕並被免去龐大債務的僕人,可他卻不能寬恕他的債務人:他不懂得寬恕的奧跡。」

教宗於是引導信友們反省思以下問題:

「你們都是罪人嗎?」

「是的,神父,我們都是。」

「你們如何獲得罪過的赦免呢?」

「我們去辦告解。」

「那你如何辦告解呢?」

「我去告解亭,告明己罪,神父便給我赦罪,叫我念三遍《聖母經》,然後我就平安無事了。」

「你根本不明白!你只是去告解亭辦了一項銀行業務,辦了一項手續。你並沒有在那裡為自己的不是而感到羞愧。你看到了自己良心上的污點,錯誤地認為告解亭好像一個祛除污漬的乾洗店。你沒有能力為自己的罪過感到羞愧。」

教宗繼續說:「我們既要感到羞愧,也要意識到天主的寬恕。你從天主那裡所領受的寬恕,即祂在你心中行的奇事應該要深入你的良知,否則你從告解亭出來後,遇到朋友時,又會對他人論長道短,繼續犯罪。如果你沒有意識到自己被寬恕,你將永遠無法寬恕他人,總是持有那種想和某某人算帳的態度。」

教宗指出:「福音事跡中的僕人有一種擺脫麻煩和僥倖的心態,他不明白何為寬恕之慷慨。多少次,我們從告解亭出來時也會有這樣的心態,覺得自己擺脫了麻煩。實際上,這不是領受寬恕,而是竊取一種假寬恕的偽善。」

最後,教宗祈求道:「今天讓我們向上主祈求恩寵,好能懂得『七十個七次』的意義。讓我們祈求在天主面前感到羞愧的恩寵。這是一項大恩寵!我們只有為己罪感到羞愧,才能領受寬恕並慷慨地施予他人寬恕,因為上主既然能不斷寬恕我,我豈能不寬恕他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願大聖若瑟幫助我們夢見美好和偉大的事

2017年3月20日,教宗方濟各在聖若瑟瞻禮中表示,願大聖若瑟幫助青年勇於做夢,敢於冒險履行他們所夢見的艱巨任務。天主教會每年3月19日慶祝大聖若瑟瞻禮,但今年的這一天恰逢主日,於是改在3月20日慶祝。

大聖若瑟聽從在夢中顯現給他的天使的話,娶了因聖神而懷孕的瑪利亞(瑪1:24)。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凸顯了大聖若瑟這個人物,稱他是一個寡言和聽命的人,一個攜帶著天主的許諾的人。

教宗說:「這個人,這個做夢的人勇於接受一項使命,一項繁重任務。在這個具有強烈孤兒感的時代中,他的行為對我們具有重大意義。這個人如此攜帶著天主的許諾,在堅韌中默默地將之向前推進,好讓天主的意願得以實現。」

「大聖若瑟能告訴我們許多事,但他從不發言,是一個低調、默不作聲的人。他在當時具有極高的權威,卻不將它顯露出來。」

教宗強調:「天主託付於若瑟心中的事是一些微弱的事:是天主許諾的事。耶穌的誕生和聖家逃亡埃及都是處於弱勢情況。若瑟心中攜帶著這些微弱的事繼續向前邁進,“以極大的溫柔,以懷抱一個嬰孩的溫柔向前邁進。」

教宗說:「大聖若瑟是一個寡言卻懂得聽命和溫柔的人,一個有能力推動天主的許諾,使之變得堅實、可靠的人。他確保了天主國的穩固、天主的父愛,以及我們作為天主子女的孝愛。我喜歡把大聖若瑟想象為弱者的守護人,包括守護我們的軟弱:他能夠讓我們從自己的軟弱,甚至自己的罪過中產生出許多美好的事。」

「大聖若瑟守護軟弱的人,使他們成為信德堅固的人。但若瑟是在夢境中領受這項任務的,因此他是一個能做夢的人,也是天主的夢的守護人。天主託付於若瑟的夢是救贖我們眾人,賜予我們救恩。」

教宗讚嘆道:「這個木匠真偉大!。他沉默寡言、勤奮工作、守護弱者、帶領弱者向前邁進,而且能夠做夢。」

最後,教宗祈求大聖若瑟說:「今天,願他幫助我們眾人有能力做夢。若我們夢見偉大的事、美善的事,我們就會接近天主的夢,天主關於我們的夢;願他幫助青年勇於做夢,敢於冒險履行他們所夢見的艱巨任務;願他幫助我們眾人秉持義人的態度增進忠貞,因為他是在靜默和溫柔中成長的義人,能夠守護自己和他人的軟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對窮人漠不關心的人是可咒駡的

四旬期第二周 星期四 彌

讀經一:耶肋米亞先知書 17:5-10

上主這樣說:「凡信賴世人,以血肉的人為自己的臂膊,決心遠離上主的人,是可咒罵的!他必像一株在曠野中的檉柳,即使幸福來到,一點也不覺察,只住在曠野乾燥處,滿含鹽質無人居住之地。凡信賴上主,以上主作依靠的人,是可祝福的:他必像一株栽在水邊的樹木,生根河畔,不怕炎熱的侵襲,枝葉茂盛,不愁旱年,不斷結實。人心最狡猾欺詐,已不可救藥;誰能透識?我上主究察人心,考驗肺俯,依照各人的行徑和作為的結果,給人報酬。」

福音:路加福音 16:19-31

那時候,耶穌向法利塞人說:「有一個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紗衣,天天奢華地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但只有狗來舐他的瘡痍。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裡。那個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他在陰間,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便喊叫說:父親亞巴郎!可憐我吧!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其慘苦。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裏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致使人即使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不能,從那邊到我們這邊來也不能。那人說:父親!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父家去,因為我有五個兄弟,叫他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個痛苦的地方。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他說:不,父親亞巴郎!倘若有人從死者中到了他們那裏,他們必會悔改。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

2017年3月1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警告信眾要小心,不要走上從罪惡到腐敗的道路。教宗強調,今天我們仍要留意,不要自我封閉,無視我們城市中的窮人和無家可歸者。

教宗引用《進堂詠》展開彌撒講道:「天主,求祢檢視我,明悉我的心思;求祢察看我是否走入歧途,求祢引導我邁上永生的道路。」

教宗隨後轉到《耶肋米亞先知書》的章節,說:「凡信賴世人,以血肉的人作為自己的臂膊的人,也就是說,凡信賴自己可以管理的事務,信賴虛榮、驕傲和財富的人,必會遠離上主。信賴上主的人,必結出碩果;只信賴自己、相信權力和財富的人,不會結出果實。」

教宗告誡道:「當人只相信自己的心時,他就走上了一條危險的道路,一條使人跌倒打滑的道路,因為這條路不可靠、充滿危險。當一個人在自己封閉的環境中生活時,他呼吸的一定是帶有自己的財產、滿足、虛榮和完全感的空氣。這樣的人只信靠自己,失去了方向和指南,貪得無厭。這正如《路加福音》記述的富翁與拉匝祿的比喻。這位富翁一生享盡奢華宴樂,卻沒有照顧大門前的那個窮人。」

教宗說:「富翁知道那位窮人是誰,他知道的。因為他後來與亞巴郎說話時,就說了:『父親亞巴郎!請打發拉匝祿…』。他也知道那個乞丐叫什麼名字,但對他漠不關心!他是一位罪人嗎?是的,但人可以從罪惡中回頭,可以懇求寬恕,上主會寬恕的。然而,這個人的心把他帶上了死亡之路,到了無法回頭的地步。到了某一點、某個時刻、謀個極限,人就很難回頭了,那就是當罪惡變成了腐敗的時候。這人不是罪人,而是腐敗之人,因為他知道有很多人處於貧窮困苦中,但他卻感到幸福,完全不理會他人死活。」

「凡信賴自己,信賴自己的心的人,是可咒駡的。人心最狡猾,已不可救藥。」

教宗說:「當你走上了疾病的道路,你就很難得到治癒。」

教宗因而提出一個問題:「當我們走在大街上看到無家可歸者、孤獨的孩童乞討時,我們內心有何感受呢?『可是,這些人是某個民族的,他們愛偷東西。』我於是繼續往前走,我是這樣做的嗎?那些無家可歸者、窮人、被遺棄的人,包括那些衣冠楚楚的無家可歸者,他們沒錢付房租,他們沒有工作。我看到他們時有何感受呢?他們就如雕塑、公共汽車站牌和郵局那樣,是城市中的一景,而無家可歸者也同樣是城市的一部分,這很正常嗎?你們要留心,我們要留心。當這些事在我們的心中成了正常的事時—『是的,生活就是如此,我照常吃喝,為了減輕一點內疚感,就給點捐獻,然後繼續走我的路』—這是一條不對的路。」

教宗表示:「我們必須留意自己是否走上了從罪惡滑向腐敗的道路,這很重要。為此,我們需要向上主祈禱說:『天主,求祢檢視我,明悉我的心思;求祢察看我是否走入歧途,是否走上那條從罪惡滑向腐敗的道路,那條不歸路。』通常,罪人若悔改,是會回頭的。腐敗的人很難回頭,因為他自我封閉。這是今天的祈禱:『天主,求祢檢視我,明悉我的心思』;『上主,請讓我明白,我正在哪條路上行走』。」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悔改得付諸實行,學習行善,不能只說不做

四旬期第二周 星期二 彌

讀經一:依撒意亞先知書 1:10,16-20

索多瑪的統治者,請聽上主的話!哈摩辣的百姓,請聽天主的訓示:「你們應該洗滌,應該自潔,從我眼前革除你們的惡行,停止作孽,學習行善,尋求正義,責斥壓迫人的人,為孤兒伸冤,為寡婦辯護。現在你們來,讓我們互相辯論 ── 上主說:你們的罪雖似朱紅,將變成雪一樣的潔白;雖紅得發紫,仍能變成羊毛一樣的皎潔。假使你們樂意服從,你們將享用地上的美物;假使你們拒絕和反抗,你們將為刀劍所吞滅。」這是上主親口說的。

福音:聖瑪竇福音 23:1-12

那時,耶穌對民眾和他的門徒講論說:「經師和法利塞人坐在梅瑟的講座上: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行要守;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因為他們只說不做。他們把沉重而難以負荷的擔子捆好,放在人的肩上,自己卻不肯用一個指頭動一下。他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叫人看;為此,他們把經匣放寬,衣繸加長;他們又喜愛筵席上的首位,會堂中的上座;喜愛人在街市上向他們致敬,稱他們為『辣彼』。至於你們,卻不要被稱為『辣彼』,因為你們的師傅只有一位,你們眾人都是兄弟;也不要在地上稱人為你們的父,因為你們的父只有一位﹐就是天上的父。你們也不要被稱為導師,因為你們的導師只有一位,就是默西亞。你們中那最大的,該作你們的僕役。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2017年3月1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勉勵信眾在四旬期走悔改的道路:遠離罪惡、學習行善、接受上主的指引。教宗提醒說,悔改應落實在具體的事情上,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當天選自《依撒意亞先知書》的第一篇讀經教導我們遠離罪惡,學習行善。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犯錯,《聖經》其實也說:最聖善的人每天跌倒7次。關鍵在於我們不要習慣作惡,而要遠離那毒害心靈、使心靈狹隘的事物,並且學習行善。

教宗指出:「行善不易,但我們應該不斷學習行善。天主會教導我們,但我們要努力學習,要像小孩子那樣學!在生命的道路上,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我們每天都要學習,每天都要學做一些事情,今天應當比昨天更好。遠離罪惡和學習行善是悔改的準則。悔改並非到仙女那裡,一揮魔法棒我們就能悔改,不是的!悔改是一段行程,一段遠離罪惡、學習行善的行程。」

「因此,我們需要有遠離惡罪的勇氣;我們應該謙卑,好能學會行善且把善行落實於具體的行動。例如:尋求正義,責斥壓迫人的人,為孤兒伸冤,為寡婦辯護。這些都是具體的事。我們應該從具體行動中學習行善,不能只是說說而已。我們在福音中聽到,耶穌因此斥責以色列子民的領導,因為他們只說不做,從不具體落實。如果沒有具體的行動,我們不可能悔改。」

「上主在第一篇讀經中繼續勉勵道:『快點,你們來,讓我們互相辯論』(依1:18)。『快點』這個詞真好,耶穌也對癱子、雅依洛的女兒、納因城寡婦的獨子這麼說。天主伸手扶起我們。祂是謙卑的,甚至對我們說:『你們來,我們互相辯論』。天主與我們同行,為幫助我們,為我們解惑,扶持我們。上主有能力行此奇蹟,即改變我們。這種改變不是一兩天的事,而是整段行程。」

教宗說:「上主呼籲我們悔改,遠離罪惡,學習行善。『快點,起來,到我這裡,讓我們互相討論,一同前行。』『可是,我犯了很多罪。』『你不要怕,你的罪雖似朱紅,將變成雪一樣的潔白。』這就是四旬期應當走的悔改之路。天主是一位會說話的父親,愛我們的父親,祂非常非常愛我們。祂陪伴我們走悔改之路,只要求我們謙卑。耶穌對子民的領導者說:『凡高舉自己的,必被眨抑;凡眨抑自己的,必被高舉』(瑪23:12)。」

最後,教宗再一次強調:「四旬期的悔改道路就是遠離罪惡,學習行善,起身與上主同行。如此一來,我們的罪將全部獲得赦免。 」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真正的齋戒是援助近人,不沽名釣譽

聖灰禮儀後 星期五 彌撒

讀經一:依撒意亞先知書 58:1-9

上主天主這樣說:你大聲呼喊,不要停止,提高你的喉嚨,有如號筒,向我的百姓宣佈他們的過犯,向雅各伯家指明他們的罪孽。他們固然天天尋找我,喜歡認識我的道路,好似一個行義而沒有背棄天主法令的民族,向我要求正義的措施,祈望天主與之接近:「為什麼我們守齋而你看不見,我們刻苦而你不理會呢?」看哪!你們在守齋日仍然苦心經營,勒索你們所有的工人。看哪!你們一面守齋,一面爭吵,打架,以惡拳打人;你們不必再如今天一樣守齋了,免得你們的嘈雜在高處可以聽到。難道這就是我所中意的齋戒嗎?難道這就是人們克己的日子嗎?難道低頭如同蘆葦,以苦衣和灰塵鋪床,你就稱為齋戒,稱為上主悅納的日子嗎?我所中意的齋戒,豈不是要人解除不義的鎖鏈,廢除軛上的繩索,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折斷所有的軛嗎?豈不是要人將食糧分給飢餓的人,將無地容身的貧窮人領到自己的屋裏,見到赤身露體的人給他衣穿,不要避開你的骨肉嗎?若這樣,你的光明將要射出,有如黎明,你的傷口將會迅速地復原;你的救援要走在你前面,上主的光榮要作你的後盾。那時,你如呼喊,上主必要俯允;你若哀求,他必答說:「我在這裏!」

福音:聖瑪竇福音 9:14-15

那時,若翰的門徒來到耶穌跟前說:「為什麼我們和法利塞人多次禁食,而你的門徒卻不禁食呢?」耶穌對他們說:「伴郎豈能當新郎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悲哀?但日子將要來到:當新郎從他們中被劫去時,那時他們就要禁食了。」

2017年3月3日(聖灰禮儀後星期五),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強調,真正的齋戒是援助近人。表面上虔誠,私底下卻從事骯髒生意,沽名釣譽,則是虛假的齋戒。

教宗解釋道:「當天彌撒選讀的經文談論守齋;也就是說,我們蒙召在四旬期懺悔,好能接近上主。《聖詠》表明,天主喜愛懺悔的心,那明認自己是罪人,自知是罪人的心。在取自《依撒意亞先知書》的第一篇讀經中,天主譴責偽善人虛假的虔誠:他們一面守齋,一面苦心經營自己的生意,壓迫工人,爭吵不休,以惡拳打人,作出許多不義之舉,從事骯髒的生意。然而,上主所要求的真正齋戒卻是關懷近人。」

「另一種是『虛偽』的齋戒,耶穌經常使用虛偽這個詞。這種齋戒是為了讓人看見自己,或自以為正直,卻在此期間作出許多不義之舉,一點也不正直,反倒剝削他人。『可是,我很慷慨,我將獻給教會一份厚重的獻儀。』『那麼,你告訴我,你付給你家庭幫傭的薪資是否合理呢?你付給你職員的薪資是否合法?或者,你依法支付,好使你的職員能夠養家活口?』」

教宗提及二戰後發生在耶穌會總會長雅魯培(Pedro Arrupe)神父身上的事件。當時雅魯培神父還在日本傳教,一名富商捐給他一筆用於福傳的善款,帶了一名攝影師和一名記者同行,但錢袋裡只裝了10美元。

教宗說:「當我們沒有合理地支付我們的職員時,我們就在做同樣的事。我們若透過我們的懺悔,我們祈禱、守齋和施捨的舉動賺取回扣,那就是虛榮,為叫人看見。那並不是真實的齋戒,而是虛偽的。為此,當耶穌說:『你們祈禱時,要在暗中祈禱;你們施捨時,不可吹號;幾時你們禁食,不要面帶愁容。』祂等於是說:『請你們行善時不要從這善行中賺取回扣,善行純粹是為天主而作。』」

在《依撒意亞先知書》中,上主教導偽善人何謂真正的齋戒。

教宗指明,這席話彷彿是為我們的時代而說,他引述經文說道:「『我所中意的齋戒,豈不是要人解除不義的鎖鏈,廢除軛上的繩索,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折斷所有的軛嗎?豈不是要人將食糧分給飢餓的人,將無地自容的貧窮人領到自己的屋裡,見到赤身露體的人給他衣穿,不要避開你的骨肉嗎?』讓我們思索這段經文,在心中反省我們是如何守齋、祈禱和施捨的?我們也設想一下,如果一個人花了2百歐元吃一頓晚餐後,在回家途中看到一名飢餓的人,卻視而不見地繼續向前走,我們會作何感想。思考這一點將對我們有所助益。」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天主為拯救我們而降生成為基督

聖灰禮儀後 星期四 彌

讀經一:申命紀 30:15-20

梅瑟向百姓說:「你看,我今天將生命與幸福,死亡與災禍,都擺在你面前,如果你遵行我今天吩咐你的、上主你天主的誡命:愛慕上主你的天主,履行他的道路,謹守他的誡命、法令和規定,你必能生活繁榮,上主你的天主在你要去佔領的地上,必要祝福你。但是,如果你心中叛離,不願聽從,被人引去敬拜事奉其他的神,我今天警告你們:你們必要滅亡;在你渡過約但河去佔領的土地上,決不能久存。我今天指著天地向你們作證:我已將生命與死亡,祝福與詛咒,都擺在你面前;你要選擇生命,為叫你和你的後裔得以生存;你應愛慕上主你的天主,聽從他的話,完全依賴他;因為這樣你才能生活,才能久存,才能住在上主向你的祖先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誓許要給他們的土地上。」

福音:聖路加福音 9:22-25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棄絕,並且要被殺,但第三天必要復活。」他又對眾人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天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的緣故喪失自己的性命,這人必能救得性命。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喪失了自己,或賠上自己,為他有什麼益處呢?」

2017年3月2日(聖灰禮儀後星期四),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四旬期是強烈邀請人們悔改的時期。唯一肯定的道路就是跟隨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十字架的絆腳石。

教宗在講道中就三個現實進行了反省:人、天主和行走。

「人」

人的現實是在善與惡之間作出選擇。

教宗說:「天主使我們自由,我們該作出選擇;但是,天主並不讓我們孤獨無助,祂透過誡命給我們指出一條好的道路。」

「天主」

第二個現實是天主的現實,天主降生成為基督的現實。

教宗說:「沒有基督就沒有天主,天主不降生成為基督就不是真天主。天主為我們、為拯救我們而降生成為基督。當我們遠離這個現實,遠離基督的十字架和上主傷痕的現實,以及遠離天主的愛、慈善和救恩時,我們就會走上一條把天主變為意識形態的道路,這道路使我們遠離天主。」

「行走」

第三個現實是行走的現實。

耶穌說:「誰若願意跟隨我,就該棄絕自己,天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教宗表示:「行走的現實是基督的現實,即跟隨基督,像祂那樣承行天父的意願,天天背著十字架,棄絕自己。我不是做我想做的事,而是做耶穌要我做的事:跟隨耶穌。耶穌說,在這條跟隨祂的道路上我們要喪失性命,好能獲得性命。這是一條持續喪失性命,放下我想做的事和安逸生活的道路。這是一條耶穌的道路,總是服務他人、朝拜天主。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最後,教宗總結道:「唯一肯定的道路就是跟隨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十字架的絆腳石。人、天主和行走這三個現實是基督徒的指南針,它不會讓我們走上錯路。」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我們要喜樂地跟隨上主,而非令我們悲傷的金錢

常年期第八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德訓篇 35:1-15

遵守法律,便等於獻的祭獻多;堅守誡命,便是奉獻和平祭。感恩等於奉獻上等麵粉,施捨等於讚美祭。遠離邪惡,就是悅樂上主;逃避不義,便是贖罪祭。不要空手到上主面前去;因為這一切,為了誡命,都應當執行。義人的獻儀,使祭壇豐盈;它的馨香上升到至高者面前。義人的祭品,必蒙悅納;上主常記得它,決不會忘記。你光榮上主要爽快,不要吝惜你手中所獻的初熟之果。在一切祭獻上,要喜形於色;奉獻什一之物時,也要高興。按照至高者所賜給你的,奉獻給他;依照你手中所得的,慷慨奉獻給他;因為報答世人的上主,必要七倍地報答你。你不要行賄賂,因為他決不會接受的;你不要依靠不義的祭品,因為上主是審判者,決不看情面。

福音:聖馬爾谷福音 10:28-31

那時候,伯多祿開口對耶穌說:「看,我們捨棄了一切,而跟隨了你。」耶穌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了我,為了福音,而捨棄了房屋、或兄弟、或姊妹、或母親、或父親、或兒女、或田地,沒有不在今時就得百倍的房屋、兄弟、姊妹、母親、兒女、田地,連迫害也在內,並在來世獲得永生。但有許多在先的,要成為在後的;在後的,要成為在先的。」

2017年2月28日,教宗方濟各彌撒中講述當天的福音說:「天主對我們的圓滿自謙在十字架上達致高峰。我們要喜樂地跟隨把一切賜予我們的上主,而非令我們悲傷的金錢。」

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我們要麼事奉天主,要麼事奉金錢。四旬期將至,教會在這幾天選擇的彌撒讀經,讓我們反省天主和財富之間的關係。當天選讀的《馬爾谷福音》記述了耶穌與富貴少年的相遇。富貴少年想要跟隨上主,卻因為捨不得萬貫家財而跟隨了金錢。

耶穌的話令門徒們深感詫異:「富人進天主的國是多麼難啊!駱駝穿過針孔,比富有的人進天主的國還容易。」伯多祿於是代表門徒們問耶穌:「是的,這個年輕人走了,可我們呢?我們為跟隨祢而捨棄了一切,我們能否得救呢?」

教宗指出:「耶穌的回答十分明確,祂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捨棄一切跟隨我的必將得到賞報。你們將獲得一切,天主將豐沛地賜下祂的恩典。你們將獲得一切。人為了我,為了福音,而捨棄了房屋、或兄弟、或姊妹、或母親、或父親、或兒女、或田地,沒有不在今時就得百倍的房屋、兄弟、姊妹、母親、兒女、田地,並在來世獲得永生的』(谷10:29-30)。上主的賞賜絕無保留。當祂賞賜時,甚至全然奉獻自己,祂就是一切的恩典。」

在這段福音中有一句話值得我們深思:「沒有不在今時就得百倍的房屋、兄弟,包括迫害在內。這要求我們進入另一種思考方式、另一種行動方式。耶穌全然奉獻自己,因為天主的圓滿是在十字架上自謙到死的圓滿。」

教宗說:「自謙的圓滿是天主的恩典。基督徒的作風就是尋求圓滿,接受自謙的圓滿,跟隨基督走這條路。這條路不易行,多坎坷。那麼,這條我捨棄一切好能獲得一切的道路有什麼的標記呢?我們在第一篇讀經中聽到,『你要眉歡眼笑地光榮上主。你要在一切祭獻上喜形於色,在奉獻什一之物時也要高興。按照至高者所賜給你的奉獻給祂;依照你手中所得的,喜樂地奉獻給祂』(德35:10-12)。眉歡眼笑,喜形於色,高興喜樂。我們走上這條捨棄一切、圓滿自謙的道路的標記,就是喜樂。」

「富貴少年面帶愁容,憂鬱地走了。他沒有能力接受這種自謙的圓滿,而聖人們,聖伯多祿卻接受了它。在考驗中,在困難面前,聖人們喜形於色,眉開眼笑,滿心喜悅。」

最後,教宗談到智利聖人阿爾韋托‧烏爾塔多(Alberto Hurtado)說:「他勞苦不斷,困難重重,為窮人服務。他的確是一個在智利踐行圓滿自謙道路的人。他施行愛德,救濟窮人,卻遭到迫害,受了許多苦。但他在苦難中、在自謙至死時,卻說:『我很高興,上主,我是幸福的』。願聖人教導我們走這條路,願他為我們求得恩寵,讓我們走上這條捨棄一切、自謙到死的坎坷之路,耶穌基督圓滿自謙的道路,並能常常說,尤其在困難面前:『我很高興,上主,我是幸福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