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銳神父對聖油彌撒的反思

圖片提供:張心銳神父

張心銳神父對聖油彌撒的反思

今天在聖伯多祿大殿參加祝聖聖油彌撒及重宣司鐸許諾,有兩個重點值得我們深思。

第一點,是保祿宗徒提醒我們,我們是「天主奧蹟的管理者」(格前 4:1)。

這不單是職責,更是一份深深的信託:我們不是傳講個人的理論,而是教會的信仰,源自天主的啟示。若我們的心真被天主的話觸動,我們的講道就會有力量,因為我們所傳的不是自己,而是基督。

第二點,是一個看似過時、卻極其重要的詞:「救靈熱火」(animarum zelus)。

身為基督徒、尤其是慈幼會司鐸,我們不屬於自己,而是全心全意屬於天主與祂的子民。我們關懷人的整全——不只身體的需要,更是靈魂的渴望。人們應從我們的言行中,感受到這份熱忱,感受到基督的愛與真理。

願主使我們常常懷著這份熱火,忠誠地承行祂的旨意,歡欣地為人服務,成為祂希望的見證。

祝各位復活節平安!

Fr. Carlos Cheung’s Reflection on the Chrism Mass

Today at the Chrism Mass in St. Peter’s Basilica, where we renewed our priestly promises, two key points are worth our reflection.

The first point comes from Saint Paul’s reminder that we are “stewards of the mysteries of God” (1 Cor 4:1).

This is not merely a duty, but a profound trust. We do not preach personal theories, but the faith of the Church, rooted in God’s revelation. If our hearts are truly touched by the Word of God, then our preaching will carry power—because we are not proclaiming ourselves, but Christ.

The second point is an expression that may seem outdated, yet remains essential: “zeal for souls” (animarum zelus).

As Christians—and especially as Salesian priests—we do not belong to ourselves, but entirely to God and His people. We care for the whole person—not only their physical needs, but also the deepest longings of their souls. People should feel from our lives and actions this fire, this passion, the love and truth of Christ.

May the Lord always fill us with this holy zeal, that we may joyfully fulfill His will, serve others with gladness, and be living witnesses of His hope.

Wishing you all a peaceful Easter!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2021-2024年擔任慈幼會中華會省秘書、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傳教策勵專員、聖召專員及香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教授。現正於羅馬慈幼宗座大學深造,修讀教義神學博士學位。

教宗祝聖聖油彌撒講道:請為司鐸的喜樂祈禱

圖片:Vatican Media

「對於我們司鐸來說,禧年是一個特別召叫,敦促我們在皈依的旅途上有新的開始」。教宗方濟各在聖週四祝聖聖油彌撒的講道稿中如此表示。4月17日上午9點半,聖座財產管理局榮休主席卡爾卡尼奧(Domenico Calcagno)樞機受教宗的委託,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這台感恩祭,宣讀聖父教宗為此準備的講道稿。當天上午約有4300人參禮,其中司鐸共有1800位。

司鐸重發誓願

教宗在講道中表示,「我們司鐸有自己的歷史」,在聖週四重發司鐸聖願。唯有接受主耶穌的教導,「我們司鐸的職務才會成為希望的職務,因為天主在我們每個人的經歷中開啟禧年:恩寵的時機與綠洲」。

教宗表示,對司鐸來說,禧年是重新開始的重要時刻。作為希望的朝聖者,我們蒙召「摒棄聖職人員至上的心態,成為希望的宣講者」。

熱愛子民的牧人「不會不惜一切代價地尋求認同和贊同」。「愛的忠誠改變人心」。我們即將重溫耶穌的受難、聖死與復活,這些是不斷維繫教會生命力的沃土,也支持教會內的司鐸職務。

首先以天主聖言為家

教宗指出,每一位司鐸都與天主聖言維持長久的關係。「唯有首先以天主聖言為家,我們才能以之為他人服務」。

在天主聖言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有格外喜愛的篇章,「這是美好且重要的事!我們也要幫助他人找到感動他們生命的那篇章。比方說:要結婚的新人為自己婚禮選擇讀經;或者亡者家屬要將已亡的摯愛託付於天主慈悲,為此尋找幾段經文」。

更美妙的是,通常每位司鐸在其旅程之初,都有關於聖召的一頁。「只要我們珍惜它,不讓我們的愛冷卻掉,那麼每當我們讀這一頁時,天主依然在召叫我們。」

天主的工程

教宗提醒眾位司鐸,在司鐸的服務中,天主聖神始終是悄不作聲的主角。「當我們說的話在生活中落到實處時」,子民就會感受到祂的「氣息」。

教宗敦促司鐸們「永遠不要灰心喪志,因為一切都是天主的化工」。懷著這份信念,教宗鼓勵司鐸們「相信天主不會藉著我犯下錯誤!天主絕不犯錯」。

「我們千萬不要忘記自己晉鐸時的那句話:『願天主在你身上,完成祂已展開的化工。』」因此,聖父教宗強調,這是「天主的工程,不是我們的」。天主使我們睜開眼睛,放下肩頭的重擔。

教宗最後邀請全體信眾以希望的子民的身份,今天為司鐸的喜樂祈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祝聖聖油彌撒:司鐸必須注視耶穌、摒棄邪神

圖片:vatican.va

「做司鐸是個天賜鴻恩。」

2022年4月14日(聖週四),教宗方濟各在祝聖聖油彌撒中對眾司鐸如此表示。這份聖寵鴻恩首先有益於基督信徒,然後才惠及司鐸自身。教宗表明,「我們的子民應得到且需要」那些問心無愧的司鐸的服務。教宗邀請司鐸們忠於天主,接受天主的愛與寬恕。

教宗的講道從祝聖聖油禮儀選讀的《福音》出發: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耶穌(參閱:路四20)。教宗表示,耶穌將於現世終結時再次來臨,屆時眾人將注視著死而復活的主耶穌,欽崇祂、朝拜祂。我們將承認祂是主,並且承認我們真實的樣貌。而就在此時此刻,司鐸們也要培養注視基督的恩寵,為天主沛降的恩典獻上感謝,而不僅僅是把我們面對的誘惑「帶到祂的台前」,請祂助祐我們克服誘惑。

此外,教宗也告誡眾司鐸要當心三種難以察覺的「崇拜邪神」的態度(參閱:格前十7-15),因為「崇拜邪神」態度恐怕會削弱司鐸聖召,無條件地接納邪神。頭一個要警惕的「崇拜邪神」態度是「精神世俗化」,那是一種曇花一現的文化,展現出「沒有十字架」的勝利。一名世俗化的司鐸「只不過是披上聖職衣袍的異教徒」。

第二種「崇拜邪神」的態度是追求數字,這體現在那些沉迷於統計數字的司鐸身上。然而,人絕不可縮減為純粹的數字;天主的恩寵絕不可用這種標準來衡量(參閱:若三34)。第三種「崇拜邪神」的態度與第二種有關,即:效率至上。這種態度是只講求效率,不給天主的奧妙留一絲空間。講求效率的司鐸只關心他們自己的計劃是否成效良好。

教宗指出,唯有基督能向司鐸揭露這些「邪神」,司鐸們則要把這一切帶到上主台前,讓上主在他們的生活中把這一切斬草除根。聖父教宗在彌撒講道的結尾表示,聖母的淨配、耶穌的養父大聖若瑟一生不受這些難以察覺的邪神侵擾。因此,教宗懇請大聖若瑟「幫助司鐸遠離占有欲,並獲得在分辨邪神時堅定不移的恩寵」。如此一來,我們便能懷著高尚的心,以愛德準則力行法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聖週資訊及網上節目

中國閩東教區輔理主教郭希錦與正權主教一同舉行祝聖聖油彌撒

2019年4月18日(聖週四)上午,中國福建省閩東教區郭希錦輔理主教與正權主教詹思祿一起舉行了祝聖聖油彌撒。這是教會合一的重要標記,也表明北京當局願意尊重去年9月與聖座簽署的臨時性協議。

在閩東教區,直到幾個月前,郭希錦原是教廷認可但政府不承認的正權主教,他領導著所謂的「地下」團體。為了促進教會的合一,羅馬承認了所謂的「官方」主教詹思祿,並委托郭希錦教區輔理主教的職務。

最近幾週,有報導指這位前任正權主教、現任輔理主教,似乎無法共祭聖週四上午舉行的祝聖聖油彌撒,這台彌撒中主教將全體司鐸祝聖一年中舉行聖事所使用的聖油。此外,有消息稱,郭希錦尚未得到宗教事務局認可,因此他被禁止佩戴主教標記參與共祭。

然而,正如公開照片所顯示的,一切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兩位主教,獲得教宗認可的正權主教詹思祿,和他的輔理主教郭希錦,一同舉行了祝聖聖油彌撒。對於教廷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局之間的對話而言,這則消息代表了一個積極和令人鼓舞的信號。

今年2月28日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接受梵蒂岡新聞網採訪時曾表示:「現在,重要的是執行聖座與中國關於任命主教的臨時性協議,並開始讓協議發揮實際作用。」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中國政府尚未承認福建省閩東教區郭希錦輔理主教的身份

教宗方濟各主持聖油彌撒:福傳應充滿喜樂

2017年4月13日聖週四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祝聖聖油彌撒(Chrism Mass),準備踏入逾越節三日慶典。羅馬教區的司鐸們圍繞著教宗,重發他們的司鐸誓願。教宗勉勵他們將福音的喜樂傳給世人,意識到福傳既不可是傲慢的,也不可是嚴苛的,因為真理已降生成人,成了柔情。

教宗向司鐸們提出諸多建言。他首先論及彌撒講道說:「司鐸在講道時要儘量言簡意賅,運用那觸動他子民心靈的喜樂,引用上主在他祈禱時感動他的天主聖言。如同每一個傳教的使徒那樣,司鐸以他全部的生命使宣講充滿喜樂。」

教宗表明:「最能令我們喜樂和傳達喜樂的正是那些最微小的細節。藉著這些微小細節,人們可感受到司鐸樂於幫忙,也敢佔用他的時間。福音在被宣講的行動中成了喜樂又慈悲的真理。但願沒有人會試圖將福音的這三大恩寵切割開來,它們分別是:福音沒得討價還價的真理;無條件施予所有罪人的慈悲;以及具有包容性的內在喜樂。」

「喜訊的真理絕不能只是抽象的真理;這種真理無法在人們的生活中圓滿實踐出來,因為書裡印的字句令他們覺得更為舒坦。喜訊的慈悲絕不能成為假憐憫,讓罪人陷於他的不幸,因為沒有人伸手扶他站起來,陪伴他推進他的使命。宣講絕不能是悲傷或是中性的,因為它是全然個人喜樂的表現:『喜訊是天父的喜樂,祂不願意失去祂的任何一名子女』(《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237號)。」

教宗接著提出新皮囊的三個圖像,解釋該如何妥善保存喜訊,以免它變酸。第一個圖像是加納婚宴上的石缸,它充分反映聖母瑪利亞這個完美的皮囊。

教宗對司鐸們說:「親愛的各位,缺少聖母瑪利亞,我們便無法在我們的司鐸生活中向前邁進!『她是天父卑微的婢女,喜樂歡躍地讚頌天主』(《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286號);她是樂於助人的聖母,她無玷的腹中剛懷了生命的聖言,便立即動身往見表姐依撒伯爾,服侍她。聖母富有感染力的圓滿,幫助我們克勝恐懼的誘惑:那誘惑使人不敢將自己裝滿,害怕再多裝一點,不是嗎?那膽怯讓人不敢走出去向他人傳揚喜樂。」

第二個圖像是撒瑪黎雅婦人用來給耶穌解渴的水罐。它是愛的「具體表現」,最佳代表人物是加爾各答的德肋撒修女。

教宗說:「她從具體事物出發,以她的笑容、她親手觸摸創傷的態度,把喜訊帶給了所有人。她親手觸摸創傷的態度就是司鐸對病人、對絕望者的撫慰。司鐸是柔情的人,具體而柔情。」

喜訊的第三個圖像是上主被刺傷的聖心的巨大皮囊。

教宗指出:「我們必須從祂身上學到,我們向赤貧者傳報大喜樂時,若不秉持尊重、謙遜,乃至於受辱的態度,就無法成功。福傳不可傲慢,它必須是具體、柔情且謙虛的:這樣福傳才會充滿喜樂。福傳不可傲慢,真理的正直絕不能嚴苛,因為真理取得肉軀,成了柔情,成了嬰孩,祂成了人,並在十字架上成了罪。」

教宗在這台彌撒中祝聖了候洗聖油、病人聖油和聖化聖油,以供未來一年施行聖事使用。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祝聖聖油彌撒: 司鐸的喜樂從天主而來,由子民守護

04171 blog

4月1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了祝聖聖油彌撒。全世界所有司鐸在這一天更新他們領受聖秩聖事時所發的誓願。教宗強調: 教會需要喜樂的司鐸、忠於基督和天主子民的司鐸。教宗在彌撒中降福了聖洗、堅振及病人傅油聖事所需的聖油。

司鐸的喜樂從何而來?這是教宗方濟各向全世界司鐸提出的問題。教宗說,司鐸的喜樂「對於他本人和天主忠信的子民而言,都應該是非常珍貴的」。司鐸「受召做天主子民的受傅者,被派遣去為他們傅油」。教宗告誡說,相對於聖秩聖事「恩寵的無量宏大,司鐸是個極其弱小的人」。 [Read mor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