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仁樞機「聖母進教之佑紀念日-為中國教會祈禱」彌撒講道

進教之佑 — 中國教會祈禱 2024

依 7:10-14;路 1:39-45

有朋友曾經問我國內的教會是否特別有問題,所以需要上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提出普世教會在這「進教之佑」的紀念日特意為他們祈禱呢?那麼,我們香港教區就沒有我們自身的問題了嗎?當然不是。基督徒為其他人或團體祈禱,是否只是因為那些人士或團體出現了重大問題呢?

我們互相代禱是互相表達關懷及支持的方法。在祈禱中,我們為對方的需要表達理解,在靈性上也和他們站在一起,向大智的天主為對方的得益祈禱。也讓他們不感覺孤獨或被遺忘。其實,大愛的上主也從來未有離棄或忘記他們。祂是在陪伴著他們繼續往前走或努力更新,獲得聖化。

教宗方濟各在三天前的五月二十一日於梵蒂岡舉行的一個「上海教務會議(Concilium Sinense)百年紀念大會」中發表講話。他表達了那次是至今唯一的一次中國教務大會,英文是 “Council” 不是 “Meeting”。大會為中國教會的未來,除了改變一些錯誤的事情外,也為它的發展訂下重要的方針。

其中一樣,當時的教宗庇護十一世也親自介入了,就是要讓國藉司鐸祝聖為主教,把中國教會的聖統面孔漸變為中國人的。這是一個重要的教會本地化的轉捩點。所以當時與會的主教們,跟隨聖神的帶領下為中國教會未來牧民的方針作出重要的決定,中國教會的本地化其實已在百年前開始了。在某程度上這正是我們的現在。

在會議閉幕數天後,與會者前往上海的佘山聖母朝聖地朝聖。方濟各教宗也鼓勵我們在今天聯同國內的弟兄姊妹,「在精神上登上佘山,讓我們一起把在中國的主內弟兄姊妹們、全體中國人民,以及我們可憐的整個世界託付於進教之佑聖母瑪利亞,懇求她的轉禱,讓和平遍及各地。」

「進教之佑瑪利亞、佘山聖母,為我等祈!」

+ 周守仁樞機 (耶穌會會士)

After the young Virgin Mary accepted the invitation to be the mother of the Son of the Most High, she set out to cover a long distance through hills to visit her elderly cousin, Elizabeth, who was pregnant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young woman already displayed a proactive spirit in her, always ready to lend a hand to those who might have a need of her protective assistance.

Soon after sending her greetings to her cousin, Elizabeth filled with the Holy Spirit and proclaimed this in a loud voice, “Blessed are you who believed that was spoken to you by the Lord would be fulfilled.” Our Lady, with her staunch faith in God’s promise and her proactive spirit of mission, is the role model for our Church in China and all over the world.

The then Archbishop Celso Costantini was reported to have said at the first ever Concilium Sinense held in Shanghai a century ago, that the mission of the Church was to “evangelize, not colonize.” And this was reiterated by Pope Francis and his predecessors that the mission of the Church should not be a political one but evangelization. And there should be no inherent contradiction for one to be a good Christian and a good citizen.

Thanks be to God that we have great missionary models running before us in the great Apostle Paul and Fr. Matteo Ricci, showing us how to become “all things to all”. Indeed, one very important decision made at that first Concilium, with intervention from Pope Pius XI, was to ordain Chinese clergy as bishops for a Chinese Church. Inculturation of the Chinese Church had started a century ago. And that must continue.

As the Church in China commemorates this important landmark took place in Shanghai a century ago, let us join our sisters and brothers in the Mainland in prayers, for the further inculturation of the Chinese Church, in a synodal spiri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Holy Spirit.

Mary, help of Christians, Our Lady of Sheshan, pray for us!

+ Stephen Chow, S.J.

 

相關資訊:

請為中國教會祈禱:《向佘山聖母誦》

按此重溫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國教會信函》

按此下載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國教會信函》PDF 文件

 

教宗主持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

圖片:Vatican Media

在復活前夕的守夜時刻,教宗方濟各宣報耶穌復活的話語,打破了聖週六的寂靜,注入逾越的喜樂。同樣地,聖伯多祿大殿教宗祭台前五彩繽紛的花卉,也向在場六千名參禮者傳遞喜悅的氣氛。

3月30日復活前夕,超過兩百名神長與教宗共祭,包括樞機、主教和司鐸。當天晚上,教宗親自為八名慕道者施行洗禮,其中四人來自意大利、一人來自阿爾巴尼亞、一人來自日本、兩人來自韓國。

誦念信友禱詞時,眾人呼求天主引領「執政者的行動惠及公共利益與和平」,保護「世上萬民遠離戰爭、仇恨,不要對邪惡習以為常」。信友們也懇求天主在「窮人、病患和被邊緣化的人」身上,重新燃起「對有尊嚴且充滿祝福的生活的希望」。

在聖祭禮儀中,樞機團副團長桑德里(Leonardo Sandri)樞機在祭台前舉揚聖體聖血。他的兩側分別是樞機團團長雷(Giovanni Battista Re)樞機,以及聖座國務卿帕羅林(Pietro Parolin)樞機。領聖體時,教宗為八名新洗者開了聖體。

禮成後,教宗坐著輪椅,在信眾興高采烈的問候中,經過大殿中央走道,前往位於大門旁的母愛小堂。八名新領洗者已經在那裡就位,等待拍一張團體照,與教宗互祝節日。教宗與他們交談幾句後,再次經過大殿中央走道,從大殿側門離開,回到他的寓所聖瑪爾大之家。

教宗方濟各3月30日晚上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復活前夕守夜禮,邀請眾基督徒不要讓恐懼和苦澀囚禁在墳墓裡,不要讓「和平的渴望因仇恨的殘忍而破滅」,從而阻止通往喜樂的道路。8名慕道者在禮儀中領受聖洗聖事。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24年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全文:

婦女們在黎明的第一道曙光中前往墳墓,但她們的內心卻還保留著黑夜的陰暗。雖然走在路上,但她們仍然停留在原地:她們的心留在了十字架下。她們被聖週五的淚水模糊了視線,因痛苦而麻木,被封閉在一種感覺中,那就是一切都已結束,耶穌的事跡被一塊大石所封塵。正是這塊石頭成了她們思慮的重心。她們的確要知道:“誰給我們從墳墓門口滾開那塊石頭呢?”(谷十六3)。然而,當她們到達那地方時,逾越的驚人力量震撼了她們,經上記載:“她們舉目一望,看見那塊很大的石頭已經滾開了”(谷十六4)。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讓我們停留在這兩個時刻中,它們將我們帶入逾越奧跡前所未有的喜悅:首先,在第一個時刻,婦女們焦急地詢問誰將能把石頭滾開;然後,第二個時刻,她們抬頭一看,石頭已經滾開了。

首先,第一個時刻,有個問題困擾著她們因痛苦而破碎的心:誰能幫我們把墳墓的石頭滾開?那塊石頭表明耶穌歷史事件的終結,被埋葬在死亡的黑夜中。祂,來到世上的生命,卻被殺害;祂,彰顯了天父的慈愛,卻得不到憐憫;祂,使罪人從定罪的重壓中解脫出來,卻被判了十字架的刑罰。和平的君王,從石頭的暴怒中解救了一個通姦婦人,卻被埋葬在一塊大石頭後面。那塊石頭,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是婦女們心中所承載的象徵,是她們希望的終點:在它面前,一切都已破碎,藉著一個悲劇性痛苦的黑暗謎團,阻止了她們的夢想成為現實。

弟兄姐妹們,這種情況也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有時,我們會感到一塊墓石重重地壓在心口,窒息了生命,熄滅了信心,把我們囚禁在恐懼和苦澀的墳墓裡,阻斷了通往喜樂和希望的道路。這些是“死亡的巨石”,在行走的旅途中,在所有那些奪走我們熱情和前進力量的經歷和情境的時候,我們遇到它們:在觸及我們的痛苦、親人的死亡中,給我們留下無法填補的空虛;在失敗和恐懼中我們遇到它們,它們阻止我們實現內心的善;在各種封閉中我們遇到它們,它們抑制我們慷慨奔放、阻止我們向愛敞開心扉;在自私和冷漠的橡膠牆壁中我們遇到它們,它們是真正的橡膠牆壁,而自私和冷漠拒絕我們為創建更加公正、更合乎人性的城鎮和社會做出努力;在一切和平的渴望都因仇恨的殘忍和戰爭的凶猛而破滅的情況中我們遇到它們。當我們經歷這些失望時,我們會覺得許多夢想注定要破滅,我們也會焦急地想知道:誰給我們從墳墓門口滾開那塊石頭呢?

然而,同樣是那些心中充滿黑暗的婦女,卻見證了非同尋常的事件:當她們抬頭仰望時,看見那塊很大的石頭已經滾開了。這是基督的復活奧跡,這是天主的大能:生命戰勝死亡,光明戰勝黑暗,希望在失敗的廢墟中重生。是上主、無所不能的天主,滾開了石頭,並開始開啟我們的心,使希望永不終結。因此,我們也必須將目光投向祂。

接著,第二個時刻:讓我們把目光投向耶穌:祂承受了我們的人性後,下到死亡的深淵,用祂神性生命的力量穿越其間,為我們每個人打開了一條無限光明的通道。藉著聖神的力量,祂由天父從祂的、也就是從我們的肉體中復活,為人類揭開了新的一頁。從那一刻起,如果我們讓耶穌牽著我們的手,無論失敗和痛苦的經歷多麼傷害我們,都不能最終決定我們生命的意義和命運。從那一刻起,如果我們允許自己被復活的耶穌抓住,任何失敗、痛苦和死亡都不能阻擋我們邁向圓滿生命的旅程。從那一刻起,“我們基督徒說,這段歷史……有了意義,這段歷史具有涵蓋一切的意義,一種不再被荒謬和晦澀所汙染的意義……一個我們稱之為天主的意義……我們轉變的所有活水都朝向祂流淌;它們不會沉入虛無和荒謬的深淵……因為祂的墳墓是空的,祂曾死去,卻以活人的形象展示給人”(卡爾·拉內,《復活是什麼?聖週五和復活節的默想》,布雷西亞,2005年,33-35頁)。

弟兄姐妹們,耶穌是我們的逾越奧跡,祂是使我們從黑暗進入光明的那一位,祂永遠與我們相連,把我們從罪惡和死亡的深淵中拯救出來,將我們帶入寬恕和永生的光輝中。弟兄姐妹們,讓我們舉目仰望祂,迎接耶穌、生命的天主進入我們的生命,讓我們今天重新對祂說“是”,沒有大石能壓住我們的心,沒有墳墓能鎖住生活的喜悅,沒有任何失敗能把我們推向絕望。弟兄姐妹們,讓我們舉目仰望祂,求祂以復活的大能推開壓迫我們心靈的巨石。讓我們舉目仰望祂,復活的主,並且懷著堅定的信念前行,相信在我們的期待和死亡的陰暗深處,已經有祂帶來的永生。

親愛的姐妹和弟兄,在這個夜晚,在這神聖的夜晚,讓你的心充滿喜樂吧!我們要一起歌唱耶穌的復活:“歌唱吧,你們要一起歌唱,河流和平原,沙漠和高山……歌唱生命之主從墳墓中復活了,祂比一千個太陽還要明亮。被邪惡擊垮、被不義摧殘的民族、無處安身的民族、殉道的民族,你們要在今夜不再是絕望的歌者。痛苦的人不再被囚禁:祂打開了牆的缺口,急切地來到你們當中。讓意想不到的呼喊在黑暗中響起:祂活著,祂復活了!而你們,弟兄姐妹們,無論大小……你們在生活的艱辛中,你們覺得自己不配歌唱……一縷新的火焰在你們心中穿越,讓新鮮的氣息在你們的聲音中湧動。這是上主的逾越奧蹟,弟兄姐妹們,這是生者的節慶”(J-Y. QUELLEC, Dieu face nord, Ottignies 1998, 85-86)。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12名不同宗教信仰和國籍的女服刑人士洗腳:「天主寬恕一切」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3月28日聖週四,教宗方濟各在羅馬郊區的雷比比亞女子監獄主持了主的晚餐彌撒,並在那裡舉行了總是令人動容的濯足禮。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表示:「耶穌通過此舉教導我們服務的道路」。

在雷比比亞女子監獄,大約200名女服刑人參加了活動,包括一位年輕的母親和她3歲的小兒子。她們來自尼日利亞、秘魯、菲律賓、斯里蘭卡、埃塞俄比亞、保加利亞、烏克蘭、意大利,幾個俄羅斯人,甚至還有一名中國人。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從福音談起,重點講述了兩個情節。首先是洗腳:「耶穌謙卑自己,通過這個行為讓我們理解祂所說的:『我來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祂教導我們服務的道路。」教宗談到的另一個悲傷的情節,是「猶達斯的背叛,他沒有能力繼續愛下去,然後是金錢、自私導致了這個醜惡的行為。但是耶穌寬恕一切。耶穌總是寬恕。祂只要求我們請求寬恕。」教宗回憶起一位「智慧老婦人」的話:「耶穌永遠不會厭倦寬恕:厭倦請求寬恕的是我們。」教宗鼓勵大家向上主祈求「不厭其煩的恩典:我們每個人都會遇上大大小小的失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上主總是張開雙臂等待著我們,祂從不厭倦寬恕。」

隨後教宗為來自不同國籍和宗教信仰的12名女性洗腳,她們被教宗的舉止感動不已,泣不成聲,用各種語言向教宗說「謝謝」。彌撒結束時,3歲兒童和他的媽媽走向教宗,教宗給了他一顆復活巧克力蛋。教宗還為整個監獄送上了另一份禮物:一幅聖母抱耶穌像。教宗解釋說:「這幅聖像是別人送給我的,我立刻就想到了你們,這是對所有因與孩子分離而受苦的女性的惦念。」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祝聖聖油彌撒:痛悔的淚水穿透堅硬如石的心

圖片:Vatican Media

「親愛的司鐸,感謝你們的辛勞和淚水,感謝你們傳揚天主慈悲的美妙」。教宗方濟各3月28日聖週四上午於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祝聖聖油彌撒,在講道中以這番話表達了他的感激。教會當天慶祝司鐸日,大殿內約有1500名司鐸共祭。

教宗在講道中省思了聖伯多祿宗徒的事蹟:耶穌被逮捕後,伯多祿三次不認主,後來他滿心懊悔、淚流滿面。

教宗說:「這些苦澀的眼淚改變了他的生命。」這關乎靈修生活中一個常被忽視、卻至關重要的層面,即:痛悔。

痛悔即為刺痛心靈

教宗解釋道,痛悔蘊含著「錐心之痛」,使人流出懊悔的眼淚,如同聖伯多祿宗徒所經歷的那樣。這不同於讓我們垂頭喪氣的內疚感,卻能淨化並醫治我們的心。

我們只要「承認自己是罪人,心靈就能接受聖神的化工,讓活水觸動我們,眼淚奪眶而出」。誰若摘下自己的面具,接受天主看穿人心的注視,就能領受淚水之恩,那是「洗禮後最神聖的水」。

痛悔的淚水穿透堅硬如石的心

教宗指出,痛悔是耶穌所極力譴責的心硬的解藥(參閱:谷三5、十5)。事實上,一顆不懺悔、不流淚的心,會逐漸僵化:「起初是因循苟且,接著對問題無動於衷、對人漠不關心」,到最後心硬如石。「然而,水能穿石;同樣地,淚水也會慢慢地穿透堅硬如石的心。」

為此,教宗勉勵眾位司鐸弟兄反省:痛悔和淚水在我們的良心省察和祈禱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我們的淚水是否隨著年歲的增長而增加?

就生理而言,人年紀越大、哭得就越少。然而,在靈性生命中,卻要像孩子一樣(參閱:瑪十八3)。教宗指出,「人若不流淚,內心就會老化;而一個人要是達致簡單樸實、發自內心的祈禱,在天主前朝拜和受感動,那個人就會變得成熟」。

痛悔的團結幅度

接著,教宗談起痛悔的另一個幅度,即:團結。「一顆柔順的心、因真福八端的精神而自由的心,自然會為他人痛悔。他們非但不會對我們弟兄姊妹的過失感到憤怒和反感,反倒會為他們的罪過痛哭。」

上主尤其在獻身於祂的人當中,尋找那些為教會和世界的過犯痛哭的人,使他們成為眾人的代禱者。在這方面,教會內有許多英勇見證,例如:東西方在曠野裡的隱修士、納雷科的聖額我略,以及許多為救他人而懺悔補贖的司鐸。「這不是詩情畫意,而是司鐸職務!」

如果他們內心感到痛悔,就不會對所遇到的困境作出指責,而是以堅毅和慈悲來應對。教宗說:「讓我們祈禱,為他人轉求和流淚。如此一來,我們讓上主來行奇蹟,我們不要害怕,因為祂要帶給我們驚喜!」

痛悔是在祈禱中尋求的恩寵

此外,教宗也闡明,痛悔不是我們的功勞,而是天主的恩寵,必須在祈禱中尋求。為了領受「懺悔之恩」,教宗提出兩點建議。

第一是「停止從效率和立竿見影的角度來看待我們的生活和聖召,不再侷限於當下的需求和期待;相反地,要本著一種涵蓋過去和未來的整體視野來看待事物」。

第二是要重新發現祈禱不是盡本分和出於職責,而應是「不求賞報、平靜祥和、長時間投入」。「讓我們回到朝拜和心靈的祈禱」。

親愛的司鐸,謝謝你們

教宗最後向各位司鐸表示感謝,說:「親愛的司鐸,謝謝你們柔順又敞開的心。謝謝你們的辛勞和淚水。謝謝你們向我們時代的弟兄姊妹傳揚天主慈悲的美妙。」

教宗最後懇求上主安慰祂忠信的司鐸,使之堅強,並賜予他們賞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聖灰禮儀:耶穌召叫我們在這四旬期回到內心

圖片:Vatican Media

在四旬期開始之際,耶穌邀請我們每一個人「進入內室」。教宗方濟各2月14日週三聖灰瞻禮在羅馬聖薩比娜大殿主持彌撒,在講道中強調了這一點。

教宗解釋道:「進入你的內室,意味著回到內心。這是一段由外而內的旅途,好使我們的整個生命,包括我們與天主的關係,反映出我們內在的真實狀態。四旬期為我們提供了回歸真實自我的契機,擺脫我們的所有面具和假象。」

教宗指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秉持祈禱和謙遜的精神領受那施放在我們頭上的聖灰。聖灰提醒我們,人人都是塵土,同時又得到天主的關愛和護佑。施放在我們頭上的聖灰,邀請我們重新發現生命的奧秘,讓我們感受到被天主永恆的聖愛所愛。」

蒙召去愛我們的弟兄姊妹

接著,教宗闡明:「我們一旦認識到自己被天主所愛,這份意識就會幫助我們明白自己蒙召去愛他人。四旬期傳統的祈禱、守齋和行哀矜,不只是外在的行為,更是通往內心、通往我們基督徒生活核心的道路。」

聽從上主的聲音

教宗方濟各邀請每個人聽從上主的聲音,也就是「進入你的內室」、「回到你的內心」。

「我們時常發現自己不再擁有內室,特別是在一切都放上社交平台的世界裡。然而,恰恰是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室,上主從天降下,前來治癒你、潔淨你。」

教宗敦促說:「讓我們進入我們的內室:那裡住著上主,在那裡我們的脆弱得到接納,我們無條件地被愛。」

全心回到天主身邊

教宗籲請眾人「全心回到天主身邊」。他鼓勵信眾在四旬期騰出時間來靜默朝拜,聽從上主在我們生活中發出的聲音,不要害怕「脫去世俗的外衣,回到內心、回歸本質」。

在講道的結尾,教宗說:「我們要承認我們的所是,即:天主鍾愛的塵土。因著天主,我們將從罪惡的塵土中重生,獲得在耶穌基督和天主聖神內的新生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隨身攜帶一本福音書,讓天主聖言更新我們的生命

圖片:Vatican Media

今年是教宗方濟各設立聖言主日的第五個年頭,主題為「你們要固守我的話」(若八31)。2024年1月21日聖言主日上午,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彌撒,鼓勵教友隨身攜帶福音書,將天主聖言放在個人和團體生活的中心。彌撒中,教宗親自主持讀經職務和要理教員職務的授予禮,2位女性平性徒領受了讀經員職務,9位男女平信徒則接受了傳教員的職務。教宗也授予他們每人一本《聖經》和一枚十字架。

教宗在講道中首先強調:「天主聖言……不會讓我們封閉自己,而是擴展我們的心胸,扭轉方向,顛覆舊習,開闢新的願景,打開意想不到的遠景。」

接著,教宗以教會歷史中的聖人為例,指出聖人們共同的特徵都是以「天主聖言」為生命的核心。聖言治癒他們、革新他們,使他們成為不同世代的福音生活的見證者。教宗說:「他們的生命因生活的聖言、上主的聖言而改變。但我要問:為什麼我們許多人沒有發生同樣的事呢?」

隨後,教宗指出:「許多時候,我們很難擺脫我們的安全感和習慣,因為我們像網中的魚一樣被它們纏住。但那接觸聖言的人,就會被聖言治癒他們過去的陳疾,因為生活的聖言重新詮釋了生命,也能治癒受傷的記憶,輸入對天主的記憶和祂為我們所施展的作為。」

教宗強調:天主聖言使我們「擺脫過去和當下的障礙,讓我們在真理和仁愛上成熟,在心靈內種下“一顆不可腐朽的種子,它小而隱密,發芽並結出果實。」於是,教宗鼓勵道:「讓我們回到聖言的源頭,否則我們只會更多地談論自己而非天主;許多時候,處於核心位置的是我們自己的思想和問題,而非基督和祂的聖言。」

接著,教宗向所有在場的人們提出問題:「在我的居所,我給天主聖言保留了什麼地位?在家裡有書、報紙、電視、電話,但《聖經》在哪裡?在我的房間裡,福音書是否在我的手邊?為尋找人生的方向,我是否每天讀福音?在我的包包裡有一小本福音書可供我閱讀嗎?」

最後,教宗再次籲請信眾,也是他多年來一再重申的:「要常常隨身攜帶福音,放在你們的口袋裡、你們的包包裡、你們的手機內。我是否已完整閱讀四福音書中的至少一部?福音是一部生命書,簡單而短小,遺憾的是,許多信徒還沒有從頭到尾讀過一本呢。」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主受洗節彌撒:如嬰孩以純真開放的心接受信仰

圖片:Vatican Media

在1月7日主受洗節這一天,領洗的嬰孩不只是主角,更能成為信仰的導師,因為他們教導我們如何領受洗禮的洪恩。教宗方濟各當天上午在西斯汀聖堂主持彌撒時,在簡潔有力的即席講道中表達了這一思想,並為16名嬰孩施行洗禮。他們當中有一對雙胞胎。

教宗說:「我們在這裡,是為了施行洗禮,把信仰的恩典傳給我們的孩子。他們在這儀式中是主角:他們可以說話、走動、喊叫。由他們發號施令,因為這是他們的慶節,他們要領受最美的禮物,即:信仰之恩、上主的恩典。」

羅馬主教重申,嬰孩是這儀式的主角。他的講話有時被在場嬰孩的哭聲或咿呀聲打斷。教宗說:「如果他們哭,雖然他們現在很安靜,但只要一個人發出聲音,就會開始此起彼落,那麼你們就讓他們哭吧。如果他們餓了,你們就在這裡給他們餵奶、安撫他們,要是他們覺得悶熱,就給他們脫衣裳。有時候,悶熱讓人不舒服。」

在場眾人聆聽教宗的話,在美輪美奐的西斯汀聖堂中感受到家的溫馨,同時也對這個神聖場所和當天施行的聖事肅然起敬。孩子們在聖堂裡玩樂,觀望剛領洗的小弟弟、小妹妹和正在哺乳的媽媽,一家人其樂融融。

教宗強調,這些孩童是如何領受信仰的見證人:「懷著純真和開放的心。」教宗提醒在場大約30名家長和代父代母,說:「我祝願你們的生活對這些孩子有所助益,幫助他們成長、陪伴他們成長,因為這是幫助的方式,讓信仰在他們內成長。非常感謝你們的見證,謝謝你們帶他們來這裡接受信仰。」

當天共祭的神長是教宗賑濟所所長克拉耶夫斯基(Konrad Krajewski)樞機和梵蒂岡城國政府主席貝赫斯(Fernando Vérgez Alzaga)樞機。按照禮規,禮儀包括授白衣、宣認信仰和點蠟燭等意義深遠的記號。

教宗在點蠟燭時,敦促在場家庭珍惜這意義重大的象徵物。「在困難時刻,你們要把這蠟燭帶到家裡。在困難時刻注視著它。這蠟燭把我們帶回基督信仰的根基:絕不可熄滅我們心裡的蠟燭。」

禮成之際,聖父教宗再次感謝家長讓孩子們有機會領洗,並敦促他們永遠記得這個日子,把它當作是生日。

「願他們知道領洗的日子。這是誕生的日子。誕生的日子就是生日。藉著洗禮,他們成了基督徒。你們要教孩子們這點,好讓他們年年慶祝。」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主顯節彌撒:效法東方賢士尋找耶穌聖嬰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1月6日主顯節上午主持彌撒聖祭,鼓勵眾人效法東方賢士踏上旅途尋找上主。教宗強調,「從此刻起,在白冷城嬰孩的血肉之軀內,上主的光榮顯現給了萬民(參閱:依四十5)。所有人都要看見天主的救援(參閱:路三6)」。

定睛仰望星空

教宗邀請信眾仔細觀察東方賢士,並指出他們旅途的三大面向:第一、定睛仰望星空,第二、踏上塵世旅途,第三、全心俯伏朝拜。

談及東方賢士仰望星空的目光,教宗表明,由於對無限的渴望,他們能注視天空的星辰。「他們的一生並非盯著自己的腳尖看,自我陶醉,受限於塵世的視野,在認命或埋怨中步履蹣跚。他們抬起頭來,等待那照亮他們生命意義的光」。

這裡我們找到那發現人生真諦的關鍵:假如我們持續封閉在塵世俗物的狹隘目光;假如我們渾渾噩噩、低頭度日、被禁錮在我們的失敗和懊悔中;假如我們渴求財富和世間安逸,而非追尋生命與愛,那麼我們的人生就會逐漸失去光彩。

教宗勸勉道:「我們需要定睛仰望高天,也是為了學習從高處看待現況。我們在人生旅途中需要這樣做,好能讓上主的友誼、祂支持我們的愛、以及像黑夜中的星辰那樣照亮我們的聖言,陪伴著我們。」

塵世旅途

定睛仰望天上星辰的同時,東方賢士們「腳踏在塵世旅途上」。教宗說:「在尋求天主的過程中,他們受到指引去尋找降生成人的祂、在馬槽中的耶穌聖嬰,因為無限偉大的天主在這嬰孩、渺小至極的嬰孩身上揭示了自己。」

那照亮我們生命的光,即主耶穌基督為我們誕生,不是為了讓我們的夜晚變得溫暖,而是要讓光束穿越那籠罩著我們社會許多處境的黑暗陰影。

賢士們踏上旅途去尋找天主,找到的是有血有肉的嬰孩。這教導我們,與天主的相遇為我們敞開更大的現實,叫我們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促進世界的改變。

全心俯伏朝拜

賢士們找到上主,遂全心俯伏朝拜。教宗指出,賢士們抵達白冷城,一看見耶穌聖嬰,便「俯伏朝拜了祂」(參閱:瑪二11)。耶穌聖嬰實際上是「那位來服事我們的君王、降生成人的天主」,祂憐憫我們,與我們同受苦難,為我們而死。

面對這個奧蹟,我們也蒙召跪下來全心俯伏朝拜,朝拜「那以渺小的姿態而來、居住在我們普通家庭裡的天主」。

教宗邀請信眾重新發現真正的朝拜。「讓我們宣認耶穌是我們的天主和上主」,向祂獻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禮物,特別是我們自己。

教宗最後叮囑信眾效法東方賢士舉目仰望高天,踏上尋找上主的旅途,並且全心俯伏朝拜。此外,我們也要懇求天主恩賜聖寵,好能永不丟失那懷著望德尋求天主的勇氣,進而把耶穌聖嬰照亮世人的光帶給每一個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天主之母節彌撒:讓我們將新的一年託付於天主之母

圖片:Vatican Media

元旦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天主之母節彌撒,他指出「天主之母」這幾個字「表明了上主與我們永遠的盟約」。大約7千人參加了這台彌撒。

時期一滿

教宗在講道中闡述了經上所指的「時期一滿」的意義,以及天主子如何通過聖母瑪利亞降生成人、「廣施聖寵」。她是「天主揀選的器皿」,世世代代為上主降臨於世做準備的高峰。

「因此,天主之母位於『時期』的核心。天主樂意通過她、通過女人使歷史轉動起來。藉著『女人』一詞,聖經將我們帶回起初,回到《創世紀》,叫我們明白聖母和聖嬰標誌出新的創造、新的開端。所以,在救恩時期的最初,就有天主之母、我們的聖母」。

關於希望的信理

「天主之母」的稱號「表達出一份喜樂的確信,即上主,一名在祂母親懷抱裡的小嬰孩,與我們的人性永遠連結在一起,以至於這人性不再只屬於我們,也成了祂的」:這是上主與我們永遠的盟約。

「『天主之母』是一條信理,更是一條關乎『希望的信理』。天主在人內,人在天主內,永遠如此。」

與此同時,教宗強調,我們應當牢記「聖母瑪利亞的母愛是引領我們通往天主父愛溫柔的道路」。那是一條「最接近、最直接、最便捷的路」。

母親的照料和勇氣

教會也需要在童貞聖母瑪利亞身上重新發現如何藉由充滿「關懷和照料、耐心和母愛鼓勵」的牧靈職務發揮其「孕育力」。再者,世人注視各位母親和婦女,能從中找出和平的途徑,「以真正人性的目光和心靈看待事務」。

「每個社會都需要接受婦女這份禮物,接受每一名婦女:去尊重、保護和重視婦女,意識到誰若傷害一名婦女,就是褻瀆那位『生於女人』的天主。」

恩寵滿溢

接著,教宗指出,聖母瑪利亞也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起到「關鍵作用」,因為「沒有人比母親更瞭解子女的成長階段和迫切需求」。

「聖母瑪利亞深知我們的需求:她熱切轉禱,祈求我們的生活恩寵滿溢,使之走向真正的圓滿。」

教宗說,我們可以在聖母那裡「尋求庇佑」,特別是在孤單時、捉襟見肘時,「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解不開的結時」。在這缺乏和平的時代,願我們轉向聖母的助佑,做個締造「團結合一的工匠」,並且懷著「她洋溢母愛的創意和對她子女的關切」這麼做。

將新的一年託付於天主之母

教宗最後敦促我們將新的一年託付給天主之母,把我們的生活奉獻給她,因為「她將帶領我們走向耶穌」。耶穌本身就是「時期的圓滿」,各世代、我們時代的「時期圓滿」。教宗引用馬丁路德的話說:「並非因時期已滿而派遣天主子,而是由於派遣天主子,所以時期圓滿。」

「願這一年充滿上主的安慰!願這一年充滿天主之母、聖母瑪利亞的溫柔母愛。現在,讓我們大家一起高呼三次:天主之母!天主之母!天主之母!」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敞開心扉說「亮」話:天主之母節

路加福音 2:16-21

那時候,牧人們急忙去了白冷,找到了瑪利亞和若瑟,並那躺在馬槽中的嬰兒。他們看見以後,就把天使對他們論這小孩所說的事,傳揚開了,凡聽見的人都驚訝牧人向他們所說的事。瑪利亞卻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覆思想。牧人們為了他們所聽見和看見的一切,正如天使向他們說的一樣,就光榮讚美天主回去了。滿了八天,孩子應受割損,遂給他起名叫耶穌,這是他降孕母胎前,由天使所起的。

天主之母節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關於對聖母的敬禮,存在著最大的謊言就是,如果我們敬禮聖母會分散對耶穌的愛。 教會當代著名的神學家Scott Hahn說, 我們應當學習耶穌那樣愛他的母親,而我們對聖母的愛永遠是不可能超過耶穌的。換句話說,我們無論如何的恭敬聖母都是不為過的。而事實上,我們越愛聖母也越明白耶穌的愛,越愛聖母也越明白耶穌基督的苦難,因為在十字架下,沒有一個人比母親更明白她兒子的痛苦。

彌撒前,在祭衣房有一段經文,都是呼求聖母說:「求妳幫助獻祭的神父們,就像妳當年站在十字架下一樣。」 所以,我們越是透過聖母來看耶穌的苦難,越是透過聖母來看耶穌也就越明白耶穌。

而事實上,所有的聖母的信理都是圍繞著耶穌基督的,也包括今天我們所慶祝的天主之母節。在初期教會,人們對耶穌基督一位兩性,既是真天主又是真人,一直不能夠完全明白,甚至有人不能接受天主性和人性的結合,因為他們認為人性是卑微的,所以有一些人說耶穌是天主變的,他不是真的人,他只是看起來像人。但是教會說不是的,耶穌就是真人。因為在聖經中都看到聖言成了血肉,還有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一併增長。 另外,耶穌也會哭,也會發怒,會害怕,所以耶穌就是真人。

後來又有人說既然耶穌是人,那麼和耶穌結合的聖言不是天主,他只不過是最高級的受造物,所以他可以和人性結合。 但教會說不是的,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就是天主,由聖父所生而非聖父所造,與聖父同性同體,所以耶穌就是天主。

再後來,有人說既然耶穌是人,又是天主,所以耶穌有兩個獨立的位格,意思是兩位。 所以瑪利亞只是耶穌基督人性的母親,而不是天主第二位的母親,兩者是分開的。但教會在西元431年,厄弗所大公會議宣告瑪利亞不只是基督的母親,就是說不只是基督人性的母親。耶穌基督的人性是從瑪利亞的人性中出生的,衪的天主性和人性是結合在這位身為天主的基督之內的,基督是天主,所以麼瑪利亞就是天主之母。

其實在聖經上我們也看到很多的根據。 今天的讀經一說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兒子來,生於女人。我們看見耶穌一方面來自天主,就是天主。一方面又生於女人,就是一個人。依撒伯爾見到聖母時受聖神感動說,我主的母親,來到我這裡,我是哪裡得來的福分呢?我主是指天主,所以聖母是天主的母親。依撒依亞先知語言說,一位貞女要懷孕生子,人們稱他為厄瑪奴耳,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 所以我們看到瑪利亞就天主之母,而天主之母完全是為了解釋耶穌的一位兩性的奧跡。所以,當我們講瑪利亞是天主之母的時候,不是說聖母比天主偉大,也不是說聖母在天主之先就存在,而給了天主存在,更加不是說天主之母,是聖父和聖神的母親。 而只是針對天主的第二位,聖子耶穌基督所講的,是為了解釋耶穌基督一位兩性,人性和天主性緊密結合的奧跡,是說天主確實取了人性。

主內的兄弟姊妹,為什麼天主之母的信理如此重要,因為它告訴了我們天主如何的愛了我們。如果耶穌只是天主改變的幻象,那麼祂的苦難就是假的,因為祂可以不受痛苦。如果和耶穌結合的聖言不是天主,那麼天主還是高高在上的。如果耶穌基督天主性和人性沒有成為一位,那麼天主還是無法理解我們。但是聖保祿宗徒說,我們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們弱點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與我們相似,受過試探的大司祭,甚至最後他被釘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而死。這只是「天主之母」為我們帶來的一點反省。

主內的兄弟姊妹,無論我們如何的恭敬聖母都是不為過的,因為關於聖母的所有道理都是指向耶穌的。我們有多愛聖母就有多愛祂的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聖瑪利亞天主之母,為我等祈!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