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2017年聖誕子夜彌撒講道

2017年12月24日晚上,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聖誕子夜隆重彌撒。彌撒開始前,全場參禮信眾在傳統的《聖誕宣報》歌詠中迎接耶穌聖嬰的降生。11位來自意大利、印度、非洲、波蘭、瑞士、中國、智利和秘魯的兒童為耶穌聖嬰獻花。

當晚,教宗的講道從若瑟與瑪利亞在白冷城遭到的冷遇說起,指出這對年輕夫婦代表著許許多多被人拒絕的外邦人、罪人、異鄉人。教宗引用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話,勉勵眾人向基督敞開大門,展開全新的社會想像空間,做希望的使者、天主殷勤好客的主人翁。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17年聖誕子夜彌撒講道全文:

瑪利亞「便生了她的頭胎男兒,用襁褓裹起,放在馬槽裡,因為在客棧中為他們沒有地方」(路2:7)。路加藉此簡短而明確的表達,把我們帶入那至聖之夜的中心:瑪利亞生產了,瑪利亞給我們帶來了光。這個質樸的敘述讓我們沉浸在一個徹底改變我們歷史的事件中。在那一夜,這一切都成了希望的源泉。

讓我們再回顧一下稍前的事。由於凱撒的一道上諭,瑪利亞和若瑟不得不踏上旅程。他們不得不離開他們的親人、他們的家、他們的故鄉,千里迢迢去登記戶口。旅途並不舒適,對於正在臨產的年輕夫婦也絕不容易:他們不得不離開自己的故鄉。雖然心中因那即將誕生的嬰兒而充滿希望和憧憬;他們的雙腳卻踏入了不確定和離開家園的危險。

然後,他們遇上了或許是最糟糕的事:到達白冷城,經驗到那是一個不歡迎他們的地方,一個沒有他們容身之所的地方。

正是在那裡,在那個原是挑戰的現實下,瑪利亞為我們誕生了厄瑪努耳。天主子不得不生在馬槽裡,因為祂的子民沒有給祂留位置。「祂來到了自己的領域,自己的人卻沒有接受祂」(若1:11)。在那裡,一個不為遠方客人提供空間和容身之所的漆黑城市,一個到處熙熙攘攘卻似乎想透過轉面不顧他人而建設自己的漆黑城市,恰恰燃起了天主溫柔的革命火花。白冷城中展露了一絲對失去土地、祖國和夢想的人的開放,甚至包括那些被封閉的生命所窒息的人。

若瑟和瑪利亞的步伐中隱含著許許多多的步伐。我們看到整個家庭的步伐,他們今天被迫踏上了旅途。我們看到成千上萬人的步伐,他們沒有選擇離開,卻被迫與親人分離,被驅逐出自己的家園。在很多情況下,他們的啟程充滿希望,充滿未來;在另外的諸多情況下,他們的啟程只有一個名字:死裡逃生。這是在各個時代的黑落德手下死裡逃生,因為他們為了展示權力和收斂財富,絕不顧惜無辜的人。

瑪利亞和若瑟,雖然沒有找到容身之所,卻最先擁抱了那賦予我們眾人公民身分的「那一位」。祂藉著自己的貧窮和弱小宣告並顯示出:真正的權力和可靠的自由屬於那些尊幼扶弱的人。

在那一夜,沒有容身之所的「那一位」被傳報給了那些饑餓和流落街頭的人。牧童們最先聽到了這好消息。他們由於自己的工作性質,不得不生活在社會的邊緣。他們的生活條件和他們必須居住的地方,阻礙他們遵守有關宗教潔淨禮的種種規定,因此他們被視為不潔。他們的皮膚、衣服、體味、說話方式、來歷,都背叛了他們。這一切都使他們不被人信任。他們成了令人避而遠之、讓人畏懼的人;他們被視為信徒中的外邦人、義人中的罪人、公民中的異鄉人。然而,天使卻對這些外邦人、罪人、異鄉人說:「不要害怕;看!我給你們報告一個為全民族的大喜訊:今天在達味城中,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世者,祂是主默西亞。」(路2:10-11)

這正是我們今夜受邀分享、慶祝和宣報的喜樂。這是與天主同在的喜樂,祂以祂無限的慈悲擁抱了我們這些「外邦人、罪人、異鄉人」,並要求我們也這麼去做。

今夜我們所宣報的信仰,讓我們承認天主臨在於一切我們認為祂缺席的處境。祂臨在於那些不速之客身上,我們常常無法認出祂來;祂行走在我們的城市中,我們的社區中,乘搭我們的公車,並叩敲我們的門。

這同樣的信仰也催促我們展開全新的社會想像空間,不怕經驗新的關係形式。在這樣的關係中,沒有任何人應該覺得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沒有立足之地。聖誕節是我們將恐懼力量轉化為愛德力量的時期,好能開創一種全新的愛德想像。這愛德沒有對不義習以為常,而是勇敢地在張力與衝突中成為「麵包之家」(註:白冷城希伯來文原意),一個好客之地。聖若望保祿二世曾告訴我們:「你們不要害怕!你們要向基督打開,甚至敞開大門!」(1978年10月22日教宗就職彌撒講道)。

藉著這白冷城嬰孩,天主與我們相遇,叫我們成為我們周遭生活的主角。祂把自己獻給我們,好讓我們將祂放在懷裡,安慰祂,擁抱祂。因為在祂內,我們就不會害怕張開雙臂去安慰和擁抱那些飢渴的、陌生的、衣不蔽體的、患病的、被囚禁的人(瑪25:35-36)。「你們不要害怕!你們要向基督打開,甚至敞開大門!」藉著這嬰孩,天主邀請我們成為希望的使者,邀請我們成為許許多多因屢遭拒絕而被絕望所壓垮者的哨兵。藉著這嬰孩,天主叫我們成為祂殷勤好客的主人翁。

在這恩典喜樂的感動下,我們祈求祢,白冷城的小聖嬰。願祢的哭泣喚醒我們的冷漠,使我們睜開雙目注視那些受苦的人。願祢的溫柔激發我們的敏覺,使我們覺得自己受邀在那些來到我們城市、我們歷史、我們生命中的人身上認出祢。願祢革命性的溫柔能說服我們,使我們覺得自己受邀成為我們子民的希望和溫柔的使者。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方濟各2017年聖誕子夜隆重彌撒【中文解說】

聖誕節即將來臨,《梵蒂岡廣播電台》及《鹽與光天主教電視》先預祝大家聖誕快樂!

梵蒂岡廣播電台中文節目部誠摯地邀請您參與他們即將直播的兩大盛事: 一、梵蒂岡廣播電台中文聖誕子夜彌撒;二、教宗方濟各聖誕子夜隆重彌撒。鹽與光天主教電視也會進行電視轉播「教宗方濟各聖誕子夜隆重彌撒【中文解說】」。 [Read more…]

教宗:基督徒應該喜樂,不要愁眉不展

將臨期 十二月二十一日 彌撒

(第一式)

讀經一:雅歌 2:8-14

聽,這是我愛人的聲音;看,他來了:他跳過山崗,躍過丘陵。我的愛人彷彿羚羊,宛如幼鹿;你看,他已站在我們的牆後,由窗外向裡凝視,由窗櫺往內窺望。我的愛人招呼我說:「起來,我的愛卿!快來,我的佳麗!看,嚴冬已過,時雨止息,且已過去;田間的花卉已露,歌唱的時期已近。在我們的地方已聽到斑鳩聲;無花果樹已發出初果,葡萄樹已開花放香;起來,我的愛卿!快來,我的佳麗!我那在岩石縫中,在懸崖隱處的鴿子!請讓我看到你的面貌,聽見你的聲音,因為你的聲音柔和可愛,你的面貌美麗動人。」

(第二式)

讀經一:索福尼亞先知書 3:14-18

熙雍女子,你應歡樂!以色列,你應歡呼!耶路撒冷女子,你應全心高興喜樂!上主已撤消了對你的定案,掃除了你的仇敵;以色列的君王─上主在你中間,你再不會遇見災禍!在那一天,人必對耶路撒冷說:「熙雍,你不用害怕,不要雙手低垂!上主你的天主,在你中間,他是一位施救的勇士,他必為你喜不自勝,對你重溫他的愛情;且因你歡耀喜樂,有如在慶節之日。」

福音:聖路加福音 1:39-45

瑪利亞就在那幾日起身,急速往山區去,到了猶大的一座城。她進了匝加利亞的家,就給依撒伯爾請安。依撒伯爾一聽到瑪利亞請安,胎兒就在她的腹中歡躍。依撒伯爾遂充滿了聖神,大聲呼喊說:「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我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裡,這是我那裡得來的呢?看,你請安的聲音一入我耳,胎兒就在我腹中歡喜踴躍。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

2017年12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你們要有被救贖和寬恕的樣貌,而不是愁眉不展。」當天的兩篇讀經均提到發自內心的深邃喜樂。整個禮儀充滿了喜樂的訊息:「你們要喜樂,要喜樂!」

教宗於是解釋喜樂的三個方面:

首先是源自寬恕的喜樂。

教宗說:「上主已撤銷了對你的定案。我邀請大家喜樂,不要過個不冷不熱的生活,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已被寬恕。這是基督徒喜樂的真正根源。我們可以想想囚犯得知被減刑時的喜樂,或者福音中病患和癱子獲得痊癒的喜樂。因此,我們需要意識到耶穌帶給我們的救贖。」

教宗說:「有一位批評基督徒的哲學家,稱自己是諾斯底主義者或無神論者,我不太確定,但他批評基督徒說:『這些基督徒說有救主;當他們擁有被救贖的樣貌和喜樂時,我將相信他們,將相信救主。』可是,你卻擁有一張愁眉不展的面容,人們如何能相信你是一位信徒,你的罪過得到了赦免呢?這是第一點,今天禮儀的第一個訊息:你是一個被寬恕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是被寬恕的人。天主是寬恕的天主。因此,你要接受這個寬恕,喜樂地前行,因為上主也將寬恕我們由於軟弱所做的事情。」

喜樂的第二個方面是上主與我們同行。

教宗說:「上主自從召叫亞巴郎那刻起就與我們同行。祂就在我們中間,無論我們飽受考驗、困難或喜樂。在一天的時光中,我們要向上主說幾句話,因為祂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身邊。」

喜樂的第三個方面是不讓自己垂頭喪氣。

教宗說:「悲觀的生活不是基督徒的生活,悲觀的根源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已被寬恕,悲觀源自一個人從未感受到天主的溫柔。我們可以說,福音讓我們看到了喜樂:『瑪利亞歡喜地起身,急忙去拜訪表姐依撒伯爾。』喜樂也促使我們急忙前行,一直都如此,因為聖神的恩寵不懂得緩慢。聖神總是急促行事,總是催促著我們:向前,向前,猶如風吹動帆船那樣,催促著我們前行。」

簡言之,依撒伯爾與瑪利亞相遇的喜樂使她腹中的胎兒歡喜踴躍。

教宗說:「這也是教會向我們訴説的喜樂:我們是喜樂的基督徒,我們要竭盡所能表明我們深信已得到救贖。上主寬恕了我們的一切,若我們再次跌倒時,祂還會寬恕我們,因為天主是寬恕的天主。上主在我們中間,祂不會讓我們垂頭喪氣。這是今天的訊息:『起來!』也就是耶穌對病患說的那個起來:『起來,去吧!你應歡呼,你應歡樂,你應全心高興喜樂。』」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你們應提前進堂參與彌撒,切莫遲到

恭讀宗徒大事錄

他們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時常團聚,擘餅,祈禱。因為宗徒顯了許多奇蹟異事,每人都懷著敬畏之情。凡信了的人,常齊集一處,一切所有皆歸公用。他們把產業和財物變賣,按照每人的需要分配。每天都成群結隊地前往聖殿,也挨戶擘餅,懷著歡樂和誠實的心一起進食。他們常讚頌天主,也獲得了全民眾的愛戴;上主天天使那些得救的人加入會眾。

2017年12月2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感恩聖事的主題,當天解釋了進堂式的意義。

教宗說:「彌撒由兩大部分組成,即聖道禮儀和聖祭禮儀,它們彼此不可分割,共同形成一個敬禮行動(《禮儀憲章》56號)。重要的是,我們應明白彌撒的各項舉動和時刻,好能圓滿地參與彌撒,感受其無限之美。」

「彌撒首先以進堂式作為開端,目的是要幫助共聚一堂的信友形成一個團體,準備自己,妥善聆聽天主聖言,合宜地舉行感恩聖祭(《羅馬彌撒經書總論》46號)。進堂式包括懺悔禮和集禱經,全體子民的祈禱意向藉此上升到高天。」

教宗表明:「彌撒以劃十字聖號和進堂式作為開端,我們作為會眾藉此開始朝拜天主。因此,我們不應遲到,而應提前進入聖堂,準備心靈參與這禮儀,這會眾的慶典。這很重要。彌撒是與基督的愛相遇,主禮司鐸親吻並為基督的祭台上香就是一個明證。」

教宗強調:「祭台是奉獻感恩祭、報謝主恩的中心(《羅馬彌撒經書總論》296號)。全體會眾圍繞在代表基督的祭台周圍,不是要彼此相視,而是要注視基督,因為基督是會眾的核心,從未遠離它。」

之後,主禮司鐸以天主聖三之名帶領會眾劃十字聖號。

教宗解釋道:「我們劃十字聖號,不僅牢記我們的聖洗聖事,也明認禮儀祈禱是與基督耶穌的相遇。祂為了我們降生成人,死在十字架上並光榮復活。然而,孩子們有時不會劃十字聖號。請父母親、祖父母們以及學校老師教導孩子們從小就學會劃十字聖號。你們要讓他們懂得,應把耶穌的十字架視為他們的保護。彌撒正是以十字聖號作為開端。」

「接著,主禮司鐸向會眾致候:『願主與你們同在』,以此表達全體會眾的共同信仰和齊心渴望與上主同在的心願。我們正進入一場『交響曲』,各種聲調齊鳴,也包括靜默時刻,因為全體參與者『同心合意』,承認自己在同一聖神的激勵下,朝向同一個目標。」

最後,教宗提到懺悔禮,主祭邀請在場眾人承認自己的過失:「這是邀請我們在天主和兄弟姐妹面前承認自己是罪人,就如當時的稅吏那樣,因為我們全都是罪人。我們應承認自己是罪人,好能與上主一起復活,進入新生命。如果感恩聖事確實呈現復活奧跡,也就是基督從死亡到生命的過渡,那麽我們必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認識到哪些是我們的死亡處境,好能與祂一起復活,進入新生命。」

在問候信友時,教宗祈願聖誕夜以喜樂和平安光照每個人的生命,尤其是那些孤獨、受苦和無家可歸者的生命。教宗也感謝古巴馬戲團的藝術家們表演的精彩舞蹈,使這次聖誕節前的公開接見活動已有的喜樂氣氛更為錦上添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會透視:中國教會慶祝聖母無染原罪瞻禮

最新內容:
-教宗方濟各發表2018年世界病人日文告
-教宗方濟各主持瓜達盧佩聖母慶日彌撒
-伊拉克加色丁禮總主教祝聖重建的聖喬治堂
-漢中教區余成信主教安息主懷,享年九十歲
-中國各地方教會慶祝聖母無染原罪瞻禮

教宗:天主以慈愛親近我們,拯救我們

十二月十四日 聖十字若望 彌撒

讀經一:依撒意亞先知書 41:13-20

上主,你的天主,提攜著你的右手,向你說過:「不要害怕,有我協助你。」雅各伯蟲豸啊!以色列蛆蟲啊!不要害怕,我必協助你,你的救主是以色列的聖者。看啊,我使你成爲一架鋒利多齒的新打禾機,叫你壓榨高山,壓得粉碎,使丘陵變爲碎末。你要簸揚它們,風必將它們捲去,暴風必吹散它們;然而你要因上主而喜樂,因以色列的聖者而誇耀。貧困和窮苦的人,若找水而無所獲,他們的舌頭渴得焦燥,我上主必俯允他們,我,以色列的天主必不棄捨他們。我要在禿山上開闢河流,在空谷中噴出泉源;我要使沙漠變爲池沼,使乾地化爲噴泉。我要在沙漠中種植香柏木、皂莢、桃金娘和橄欖樹;在荒野中要把柏樹、榆樹和雲杉樹一起栽植起來;爲使人們看見,知道,同時因深思而瞭解:這是上主的手所做的,是以色列的聖者所創造的。

福音:聖瑪竇福音 11:11-15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在婦女所生者中,沒有興起一位比洗者若翰更大的;但在天國裏最小的,也比他大。由洗者若翰的日子直到如今,天國是以猛力去奪取的,以猛力奪取的人,就攫取了它,因爲眾先知和法律講說預言,直到若翰爲止。若是你們願意接受,他就是那位要來的厄里亞。有耳的,聽吧!」

2017年12月1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講解了天主的慈愛,勉勵我們稱呼天主為「阿爸」,因為祂以慈愛親近了我們。

當天的《聖詠》關於天主寫道:「上主對祂的一切受造物仁愛慈祥。」(詠145:9)第一篇讀經節選的《依撒意亞先知書》也描繪道,天主像爸爸對待嬰兒那樣與我們交談,盡可能模仿嬰孩的語氣發出稚嫩的聲音。祂首先以安撫的口吻保證道:「不要害怕,有我協助你。」(依41:13)

教宗說:「天主似乎想要給我們唱搖籃曲。我們的天主會這樣做。祂的慈愛就是這樣的,好似父親、母親。祂常說:『縱然母親能忘掉自己的兒子,我也不能忘掉你啊!』(依49:15)。祂把我們放在祂的心裡。天主以這樣的對話做了小孩子,為叫我們明白,好讓我們信賴祂。我們可以像聖保祿那樣勇敢地對祂說話,以一種不同的語氣對天主說:『爸爸,阿爸』。父親,這就是天主的慈愛。」

教宗繼續說:「天主有時候確實會鞭策我們,祂是偉大的,但祂也以慈愛親近我們,拯救我們。這是一項奧跡,一件美妙的事。天主是偉大的,卻做了小孩子,但祂的幼小並不減祂的偉大。在這個大與小的辨證中,彰顯著天主的慈愛。偉大的成為微小的,好使微小的能成為偉大的。耶誕節幫助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在那個馬槽裡,天主是如此之小。我想起聖多瑪斯·阿奎那《神學大全》第一冊中的一句話。我願意解釋一下:『什麼是神聖的?什麼是最神聖的事?』他說: “Non coerceri a maximo  contineri tamen a minimo divinum est”,意思是不被大事嚇倒,卻關注小事。這就是神聖,大小同時具備。」

「天主不僅幫助我們,也給予我們一個喜樂的許諾,一個豐收的許諾,幫助我們繼續前行。教宗強調,天主不僅是父親,也是爸爸。我有能力這樣和上主說話嗎,或者我感到害怕?每個人自己作答。有人會問:『天主慈愛的神學場景是什麼?哪裡更容易找到天主的慈愛呢?哪裡可以很好地體現出天主的慈愛呢?』『創傷』,我的創傷,你的創傷,當我的創傷和祂的創傷相遇的時候。藉著這些創傷,我們獲得了治癒。」

教宗引用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說:「在那裡,有人俯身救助遭遇強盜的人,為他清洗傷口,付錢託人照顧他。我們的創傷是天主慈愛的神學場景。」

最後,教宗勉勵眾人在一天當中反省上主的邀請:「來吧,讓我看看你的創傷,我要治癒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為何要進堂參與主日彌撒?

恭讀若望福音

一週的第一天,清晨,天還黑的時候,瑪利亞瑪達肋納來到墳墓那裏,看見石頭已從墓門挪開了。正是那一週的第一天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為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便把手和肋膀指給他們看。門徒見了主,便喜歡起來。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 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

2017年12月13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關於感恩聖事的主題,當天解釋了「為何要進堂參與主日彌撒?」教宗表明,耶穌的門徒們從起初就意識到舉行主日感恩聖祭的重要性。

教宗說:「我們基督徒進堂參與主日彌撒,是為了會晤復活的上主,或更好地說,是讓祂來會晤我們。我們要聆聽祂的聖言,去赴祂的宴席,如此我們便可成為教會,也就是祂在世上的活奧體。」

教宗解釋道:「耶穌在猶太人所稱的一週的第一天由死者中復活了,並在這一天顯現給門徒們,賜予他們聖神(瑪28:1;谷16:9,14;若20:19-22)。基於這些原因,主日對我們而言是一個聖日,藉著上主為了我們且臨在於我們當中的感恩聖祭而被聖化。因此,正是彌撒確立了基督徒的主日!基督徒的主日圍繞著彌撒運轉。對基督徒而言,若不在主日與上主會晤,那是怎樣的一個主日呢?不幸的是,有些基督徒團體無法在每個主日參與彌撒,但他們仍然蒙召在這個聖日聚集一處,因上主之名專注於祈禱,聆聽天主聖言,熱切渴望領受聖體聖事。此外,還有一些世俗化的社會失去了主日的基督信仰意識。」

教宗引用《天主教教理》2177-2188號表示:「在這些環境中,需要重新喚醒主日的意識,恢復節日、喜樂、堂區團體、團結互助的意義,使心神和肉體得到休息。」教宗也引用《禮儀憲章》106號指出「梵二大公會議也把主日稱為『歡樂休假的日子』,這個觀念在羅馬社會接受基督信仰之前並不存在。」

教宗強調:「在感恩聖事的激勵下,活出作為子女而非奴隸的基督信仰意識使得主日幾乎在每個地方都成了休息日。若沒有基督,我們就被迫遭受每日操勞疲憊的支配,對明日憂心忡忡。與上主每個主日的會晤使我們獲得力量,懷著信賴和勇氣活在今天,懷抱希望奮勇向前。」

「有些人說,用不着去參與彌撒,也不必過主日,因為善度生活,愛近人最為重要。」

教宗答道:「不錯,基督徒生活質量乃是以愛的多少來衡量。然而,若我們不在每個主日從感恩聖事的泉源中汲取必要的力量,我們又怎能實踐福音呢?」

最後,教宗勉勵道:「我們基督徒需要進堂參與主日彌撒,因為只有藉著耶穌的恩寵,祂在我們内、並在我們當中活躍的臨在,我們才能實踐祂的誡命,成為祂的可靠見證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讓我們接受上主的安慰,切莫心懷怨恨

將臨期第二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依撒意亞先知書 35: 1-10

荒野和不毛之地必要歡樂,沙漠必要欣喜,如花盛開,盛開得有如百合,高興得歡樂歌唱,因爲它們將獲得黎巴嫩的光華,加爾默耳和沙龍的美麗;它們將見到上主的榮耀,我們天主的光輝。你們應加強痿弱的手,堅固顫動的膝,告訴心怯的人說:「鼓起勇氣來,不要畏懼!看,你們的天主,報復已到,天主的報酬已到,他要親自來拯救你們!」那時瞎子的眼睛要明朗,聾子的耳朵要開啓;那時瘸子必要跳躍如鹿,啞吧的舌頭必要歡呼,因爲曠野裏將流出大水,沙漠中將湧出江河,白熱的沙地將變爲池沼,亢旱的地帶將變爲水源,豺狼棲息的洞穴將生出蘆葦和菖蒲。那裏將有一條大路,稱爲「聖路」,不潔的人不得通行:這原是上主百姓所走的路,愚蠢的人也不會迷路。那裏沒有獅子,猛獸也不上來,路上遇不到一隻野獸,獨有被贖出的人們行走。上主所解救的人必要歸來,快樂地來到熙雍,永久的歡樂臨於他們頭上,他們將享盡快樂和歡喜,憂愁和悲哀必將遠遁。

福音:聖路加福音 5: 17-26

有一天,耶穌正在施教,幾個法利塞人和法學士也在座。他們是從加里肋亞和猶太各鄉村及耶路撒冷來的;上主的德能催迫耶穌治病。看,有人用床抬來一個患癱瘓症的人,設法把他抬進去,放在耶穌跟前。但因人眾多,不得其門而入。遂上了房頂,從瓦中間,把他連那小床繫到中間,正放在耶穌面前。耶穌一見他們的信心,就說:「人啊!你的罪赦了。」經師和法利塞人開始忖度說:「這人是誰?竟說褻瀆話?除了天主一個外,誰能赦罪?」耶穌看透了他們的心思,就向他們說:「你們心裏忖度什麽呢?什麼比較容易?是說:你的罪赦了,或是說:起來行走吧!但爲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權赦罪。」─便對癱子說:「我給你說:起來,拿起你的小床,回家去吧!」那人立刻在他們面前站了起來,拿著他躺過的小床,回家去了。眾人十分驚奇,並光榮天主,滿懷恐懼說:「今天我們看見了出奇的事。」

2017年12月1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勉勵道:「讓我們接受上主的安慰,切莫心懷怨恨。」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依撒意亞先知書》,講述上主許諾賜給祂的子民安慰(卅五1-10)。教宗對此證實說:「上主來是為了安慰我們。誠如聖依納爵所言,我們要默觀基督的安慰者角色,視之為朋友間的安慰。」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復活後顯現給門徒們,但「他們由於歡喜,還是不敢信,只是驚訝」(路24:41)。

教宗解釋:「我們經常覺得上主的安慰是件奇事,卻難以接受安慰;相較於接受安慰,安慰別人比較容易。因為我們時常沉溺於負面念頭,沉溺於我們心中罪的傷痕;我們往往傾向於獨自停留在那裡,彷彿孤獨地躺在《福音》中的小床,不願起身(路五17-26),耶穌則不斷疾呼:『起來!』問題是在負面念頭中我們是主宰者,因為我們的心中擁有罪的傷痕;然而,在積極態度中我們卻是行乞者,而我們不喜歡乞求安慰。」

教宗進而闡明:「人通常會在兩種情況下拒絕接受安慰:一是憤恨的態度;二是抱怨的態度。當一個人憤恨不平時,他就有一顆苦澀的心,把苦澀視為珍寶。舉例而言,耶路撒冷貝特匝達水池旁的那個癱子患病長達38年,他的內心苦澀,因為沒有人在水動時把他放到水池中治病(若5:2-9)。」

教宗指出:「對這些苦澀的心而言,苦澀比甘飴更加美好。很多人寧可緊抓著苦澀的根基,依戀原罪的記憶。再者,苦澀必定使我們口出怨言,在天主面前抱怨而非獻上讚美,抱怨有如伴隨一生的旋律。對此,亞維拉聖女德肋撒(Teresa d’Avila)表明:那說『他們對我不義不公』的修女是有禍的。」

教宗接著將約納先知稱為「諾貝爾抱怨獎得主」:「約納先知奉天主之命向尼尼微人宣布毀滅,尼尼微人痛改前非後蒙天主憐憫,免於災禍,約納先知卻對此心懷不滿。在苦澀、仇恨和抱怨之前,教會今天給予鼓勵的話。這鼓勵的話貫穿當天的讀經和福音:依撒意亞先知說:『鼓起勇氣來,不要畏懼!』(依35:4);耶穌也在福音中鼓勵癱子起來(路5:17-26)。事實上,那癱子的朋友就是如此勇敢地爬上屋頂,把那癱子正放在耶穌面前,毫不顧忌在場的經師和其他人,一心只想幫助那癱子得到治癒,渴望上主的安慰。」

教宗最後總結道:「今天禮儀的訊息正是接受上主的安慰。這並不容易,因為要接受上主的安慰就必須放下我們自私的心態,放下我們視為珍寶的苦澀、抱怨和其它事物。我們每個人今天都要作良心省察:我的內心狀態如何呢?我是否心中苦澀、悲傷?我使用怎樣的語言?它是讚美天主的美好語言呢,還是滿腹牢騷?讓我們祈求上主賜下勇氣的恩寵,因為在勇氣中祂前來安慰我們;讓我們向上主祈禱說:『主啊,求祢來安慰我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讓我們接受屈辱,好能相似耶穌

將臨期第一週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恭讀依撒意亞先知書 11: 1-10

由葉瑟的樹幹將生出一個嫩枝,由它的根上將發出一個幼芽。上主的神,智慧和聰敏的神,超見和剛毅的神,明達和敬畏上主的神將住在他內。他將以敬畏上主爲快慰,他必不照他眼見的施行審訊,也不按他耳聞的執行判斷。他將以正義審訊微賤者,以公理判斷世上的謙卑者,以他口中的棍杖打擊暴戾者,以他唇邊的氣息誅殺邪惡者。正義將是他腰間的束帶,忠誠將是他脅下的佩帶。豺狼將與羔羊共處,虎豹將與小山羊同宿;牛犢和幼獅一同飼養,一個幼童即可帶領它們。母牛和母熊將一起牧放,它們的幼雛將一同伏臥;獅子將與牛一樣吃草。吃奶的嬰兒將遊戲於蝮蛇的洞口,斷奶的幼童將伸手探入毒蛇的窩穴。在我的整個聖山上,再沒有誰作惡,也沒有誰害人,因爲大地充滿了對上主的認識,有如海洋滿溢海水。那一日,葉瑟的根子將成爲萬民的旗幟,列邦必將尋求他;他駐節之地,將是輝煌的。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10: 21-24

就在那時,耶穌因聖神而歡欣,說:「父,天地的主宰!我頌揚你;因爲你把這些事給聰明和通達的人隱藏起來,而啓示給了小孩子們。父!是的,因爲你本來喜歡這樣做。我父把一切都交給了我。除了父之外,沒有人知道子是誰;除了子,及子所願意啓示的人外,也沒有人知道父是誰。」隨後,他轉身單向門徒說:「見到你們所見的那眼睛是有福的。我告訴你們,許多先知和君王,曾想見你們所見的,卻沒有見到;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到。」

2017年12月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謙卑是基督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素質。

教宗從當天選讀的《依撒意亞先知書》談起,他指出:「每個基督徒都好似『一個嫩芽,上主的神,智慧和聰敏的神、超見和剛毅的神、明達和敬畏上主的神將住在它內。」(依11:1-2)。這些恩典都是聖神的恩典。從嫩芽的幼小到聖神的圓滿,這是許諾,這是天主的國。這就是基督徒的生命。」

教宗說:「我們要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從根上長出的嫩芽,應該依靠聖神的力量不斷長大,直到聖神在我們內達致圓滿。那麼,基督徒的任務是什麼呢?簡單而言,就是守護在我們內生長的嫩芽,呵護其成長,呵護聖神。」

「那麼,基督徒的生活作風是怎樣的呢?其中一個就是如同耶穌的作風,即謙卑。我們必須擁有信德和懂得謙卑,好使這個嫩芽長大,從如此之小的恩典達致聖神之恩的圓滿。我們必須懂得謙卑,好能相信天父是天地的主,正如今日福音所說的:『祂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了給小孩子』(路10:21)。謙卑就是做個小孩子,如嫩芽一般,雖小卻日漸成長,因為小而需要聖神,好能向邁進,走向自身生命的圓滿。」

教宗表明:「有人認為謙卑是有教養,懂禮貌,閉上眼睛祈禱。不,謙卑不是這樣的。那麼,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是個謙卑的人呢?」

教宗回答:「有一個標記,且是唯一的標記,即接受屈辱。謙卑卻不接受屈辱就不是真謙卑。謙卑指的是人有能力像耶穌那樣承受屈辱;祂曾遭受屈辱,且是極大的淩辱。」

最後,教宗提到諸多聖人的榜樣稱: 「聖人不僅接受屈辱,而且還要求受辱,好能相似耶穌。願上主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守護嫩芽,直到聖神的圓滿,並且不忘記根源,接受屈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在緬甸首台公開彌撒講道

2017年11月2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緬甸仰光吉坎桑(Kyaikkasan)公園主持了他在緬甸的首台公開彌撒。該國天主教徒雖然不到70萬,卻有超過15萬名信友不畏濕熱聚集在伯多祿的繼任人面前,他們當中有不少人來自山區,甚至有人徒步而來。教宗讚許他們是個活潑的教會,懂得不分宗教或種族關愛眾人,努力在各自的家庭、團體,以及更廣闊的緬甸社會內撒播治癒及修和的種子。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首先以緬甸語親切地對在場眾人說:「Min gla ba(您好!)」他接著從當天選自《達尼爾先知書》的第一篇讀經談起,他指出:「我們有時會掉入陷阱,信任自己的才智,但其實我們很容易就會失去方向感。為此,我們務必牢記被釘十字架的耶穌是我們可靠的指南針:在十字架上我們尋獲智慧,它能以天主之光引領我們的生活,並帶來治癒;在耶穌的傷痕上我們尋獲各種醫治之泉。」

教宗說:「我知道在緬甸有許多人帶著可見的或隱形的暴力創傷。誘惑在於以世俗的才智回應這些傷害,世俗才智如同第一篇讀經中的君王的才智那樣有嚴重的缺陷。我們誤以為憤怒和報復能帶來治癒,然而報復之路並非耶穌之路。」

「耶穌之路截然不同。當仇恨和拒絕把祂推向受難和死亡時,祂卻以寬恕和憐憫作為回報。因此,我們在聖體聖事的恩典中學習如何在基督的傷痕內找到憩息,在那裡洗淨我們所有的罪過和歪道。」

教宗對緬甸信友們說:「當你們藏身於基督的傷痕時,你們便能體會到天父慈悲的治癒香膏,並得到把它帶給別人的力量,好能為每個傷痕及每個痛苦記憶塗抹香膏。」

教宗表示:「我知道緬甸教會已在努力將天主慈悲的治癒香膏帶給他人,尤其是給最需要幫助的人。有很多清晰的徵兆顯示,即使方法很有限,許多團體仍向其它少數部族宣講福音,從不強迫或逼迫他們,卻始終吸引和接納他們。」

在緬甸的活潑教會透過當地明愛會援助各宗教和各種族的窮人與受苦者。

教宗對他們說:「我鼓勵你們繼續與他人分享你們所領受的無價智慧,那從耶穌聖心湧出的天主聖愛。」

最後,教宗總結道:「耶穌寬恕和慈悲的訊息所需的邏輯並非人人都願意理解,必會遇到阻礙。然而,祂在十字架上展現的聖愛最終無法抵擋,有如一部『靈性導航系統』,精準地指引我們走向與天主的親密生活,走向我們近人的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