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在馬耳他若望廿三和平工作坊會見移民

圖片:vatican.va

2022年4月3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馬耳他哈爾法爾移民中心與大約兩百名移民一起佇立在聖母像前,為許多離鄉背井、尋求希望的人獻上祈禱。接著,教宗點燃白色蠟燭。這蠟燭不僅象徵信德與望德,更要重燃歐洲的心火,使之擺脫手足相殘的陰霾。那是人性光輝的火焰。

這個聚會是教宗方濟各此行在馬耳他的最後一項活動。教宗在講話中指出:「人性中蘊含了人類在全球化世界的未來。具體而言,人性意味著不把人看作數字,卻要尊重他們是有面容、有經歷的男女,是弟兄姊妹。」教宗坦言,當他在電視或照片裡看到移民乘船而來或掉入海中時,常會想:如果那個人是我、是我的兒子或女兒⋯⋯。

就在這次聚會開始前幾個小時,利比亞外海又發生了一起海難事件:全船約有90人,卻只有4人獲救。為此,教宗邀請在場眾人一起「為我們這些命喪地中海的弟兄姊妹祈禱」,也祈願我們能免於「另一起同樣悲慘和危險的海難」,即:「文明的海難」。教宗解釋道:「文明的海難不單單威脅難民,也危及我們每一個人。我們能如何救自己免於這恐怕會使我們文明的船滅頂的海難呢?我們的舉止必須帶有人情味。」

移民的現實處境是「文明岌岌可危的時代記號」;為基督徒來說,「對福音的忠信也瀕臨危險」。教宗重申了他去年12月份在萊斯沃斯島發出的譴責,並談到現今在烏克蘭發生的「褻聖戰爭」,說:「你們的經歷令人想起這幾天由於不義且野蠻的戰爭而逃離烏克蘭的眾多百姓。」念及全世界所有遠走它鄉的移民,教宗表示:「我與你們同在。我在這裡,是為了看看你們的面容、注視你們的眼睛。打從我去蘭佩杜薩那天起,我就不曾忘記過你們。我一直心繫著你們,你們總是在我的祈禱裡。」

教宗方濟各這番溫柔的話語迴盪在以若望廿三世為名的機構裡。這個機構於1971年由方濟各會會士雕尼削(Dionysus Mintoff)所建。當天活動正是由這位垂垂老矣的雕尼削神父發表開場致詞。教宗短暫視察了移民們的住宿環境,並探訪若干居民。

提到教宗本次牧靈訪問的格言「他們待我們非常友善」(參閱:宗廿八2),教宗從聖保祿及其同伴遭遇船難後受到的款待談起,祝願「馬耳他始終如此善待所有登陸的人,真正成為他們的『安全港』」。

在會面活動中,教宗談論了移民離鄉背井時心懷的夢想。教宗觀察到,夢想「與嚴峻現實相衝突」。現實「往往危險四伏,有時恐怖又缺乏人性」。教宗讚許做見證的移民青年「為上百萬基本權利遭侵犯的移民發聲」。不幸地,在侵犯基本權利的問題上,有關當局時常難辭其咎。為此,教宗再次強調:移民「不是數字,而是有骨有肉的人,其夢想有時被壓碎」。

一切應該從「人和人的尊嚴」重新出發。教宗表明,我們不該輕信那些「我們什麼也做不了」、「問題超過我們的能力範圍」、「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之類的話語。教宗說:「我們不可掉入這個陷阱。我們要帶著人情味來回應移民和難民的挑戰,點燃友愛之火。」

然後,教宗把目光放在現況上:「或許就在我們聚會的此刻,也有些船正在從南往北橫渡海洋。」因此,教宗邀請為所有「在海上冒著生命危險尋求希望的」弟兄姊妹祈禱。很多人、太多人「在尋找安全之地」,他們不得不「離開在亞洲、非洲和美洲的家園故土」。教宗由此念及羅興亞人。

教宗轉向在場的移民,說:「你們每個人都經歷了這斬斷自身根基、離開的經驗。這是一種撕裂,會留下痕跡的撕裂。它不只是一時情感上的疼痛,卻在青年男女成長的旅途中留下深深的傷痕。醫治這傷口需要時間;它需要時間,特別需要豐富的人性經驗:要與好客的人相遇,他們懂得聆聽、理解、陪伴;再者是要與旅途的其他同伴團聚,一起分享、背負重擔。這有助於傷口癒合。」

在此機會上,教宗也分享了他的夢想:移民在經歷了「富有人情味和友愛精神」的接納後,能成為「接納和友愛」的推動者。「撕裂、拔根的傷口一旦癒合,你們就能發揮你們內在的這份財富、寶貴至極的人性遺產,與接納你們的團體、與你們感到融入其中的環境一起分享。這是一條手足情誼、社會友愛的道路」。

為此,教宗呼籲所有接待中心成為「富有人情味的場所」。儘管形勢緊張又嚴峻,也要加強「社會友愛和相遇文化」。這要從移民中心這些地方做起,它們雖然不完美,卻是和平的工作坊。

教宗方濟各最後引用了若望廿三世教宗《和平於世》通諭,祈求上主護佑人心遠離那會使和平陷入危險的一切(參閱:《和平於世》通諭,第91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vatican.va

圖片:vatican.va

圖片:vatican.va

按此閱覽詳情

教宗公開接見:聖若瑟是受迫害但勇毅的移民者

Refugees La Sagrada Familia art print by Kelly Latimore

2021年12月2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主持了今年最後一次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以大聖若瑟為省思的主題,當天論述大聖若瑟在受迫害和遠走他鄉境遇中的勇氣。教宗指出:「他的勇氣是剛毅的同義詞,是諸樞德中的一個。這告訴我們,人生常處於逆境,我們應效法大聖若瑟,勇敢信靠天主上智的安排。」

圖片:vatican.va

關於若瑟携帶全家逃往埃及的原因,依照《福音》的記述:「上主的天使托夢顯於若瑟說:『起來,帶著嬰孩和祂的母親,逃往埃及去,住在那裡,直到我再通知你,因為黑落德即將尋找這嬰孩,要把祂殺掉。’若瑟便起來,星夜帶了嬰孩和祂的母親,退避到埃及去了』(瑪二13-14)。」

教宗由聖家的經歷談到今日的現實,說:「納匝肋的聖家遭到這樣的屈辱,親身經歷了離開故土必須面對的生活不穩定、擔心和痛苦。今天仍有許多我們的兄弟和我們的姐妹被迫生活在同樣的不義和痛苦中。這幾乎總是由權勢者的蠻橫和暴行造成的。這也是耶穌的經歷。」

「黑落德聽到耶穌誕生的消息後,感到心煩意亂,覺得這對他的權力是一種威脅。他於是想消除耶穌,但由於無法找到祂,就想出一個惡毒的主意:把白冷城兩歲以下的嬰孩全都殺死。天使在若瑟的夢中告訴他這個危險,要他帶全家逃離。」

教宗說:「黑落德的計劃讓我們想起法老殺害以色列子民的男嬰的事件,聖家逃往埃及也讓我們憶起以色列的整個歷史,從亞巴郎到梅瑟救他的人民脫離奴役。由此,我們一方面看到大聖若瑟的勇敢,另一方面則是黑落德的兇猛。」

「黑落德是昨天和今日許多暴君的象徵。對他們,對這些暴君而言,民衆不算什麽,重要的是權力,如果他們需要施展權力,就把民衆除掉。這種情況在今天發生:我們無需去翻閲古代的歷史,今天就有這樣的情況。這種人成了其他人的‘狼’。」

教宗繼續說:「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試圖用專制主義戰勝自己的恐懼,實施殘酷的暴力。我們不要以為,只有成了暴君才有黑落德那樣的願景,不是的;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種行為,每當我們設法以蠻橫來消除我們的恐懼,即使只是言語上或濫用職權侮辱旁人的微小動作,都屬這種行為。我們在心中也可能成為小黑落德。」

「若瑟有勇氣順從天使的命令,他要面對旅途上的波折和在異鄉生活的艱難,這些是能想象到的。若瑟携帶瑪利亞和耶穌回到納匝肋定居同樣需要勇氣。」教宗强調:「黑落德和若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物,反映了人類的兩張面孔。的確,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需要有勇氣。」

「我們的生活,你的、我的、我們衆人的生活都需要勇氣。換句話說,沒有勇氣,沒有面對每日困難的勇氣,就無法生活。在各個時代和各種文化中,我們看到勇敢的男人和女人,他們為了活出言行一致的信仰,克服了各種艱難,忍受不義、被定罪,甚至死亡。」

教宗邀請衆人為今日的移民,為受迫害的人和各種逆境,包括政治、社會或個人逆境的受害者祈禱。最後,教宗誦念一篇懇求大聖若瑟的祈禱文,請求他保護所有因戰爭、仇恨、飢餓而逃離的人,讓他們得到幫助、款待和關懷:

大聖若瑟,
你經歷了逃亡者的痛苦,
他們為救親人的生命必須這樣做,
請你保護所有因戰爭、仇恨、
飢餓而逃離的人,
扶持處於困境的人,
堅固他們的希望,
讓他們受到款待和關懷。
請你引領他們的步伐,
開啓那些能幫助他們的人的心扉。
阿們!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探訪希臘萊斯沃斯島上的移民

圖片:vatican.va

睽違五年,教宗方濟各重返了希臘萊斯沃斯島,再次探望那裡的移民。教宗在訪問希臘期間,於12月5日抵達萊斯沃斯島,受到成千上萬移民的熱烈歡迎。教宗告訴他們:「我來這裡是為了看到你們的面容,注視你們的眼睛。」

教宗引用五年前巴爾多祿茂宗主教說的話:「那些害怕你們的人,不會直視你們的眼睛。他們忘記了移民潮這個議題不光涉及中東和北非、歐洲和希臘。這是個關乎全世界的議題。」教宗強調,移民潮是個「攸關每一個人的人道危機」。正當世人大刀闊斧地應對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之際,移民潮的問題卻看不到同樣的努力。

「我們倘若以為,只要保護自己遠離那些敲門的最弱小者,我們便能保全自己,那麼就是個不切實際的幻想」。教宗指出,「未來我們會有更多接觸他人的機會。為了使未來變得美好,需要的不是單邊行動,而是面面俱到的政策」。「歷史教了我們這一堂課,但我們一直沒有學會」。教宗勉勵每個人「克服因恐懼而裹足不前的心態,以及害人性命的冷漠」。

圖片:vatican.va

接著,教宗表明,自從他上次來訪以後,這五年來在移民問題方面的改變不大。教宗讚許了那些投身於接待工作、協助移民融入新環境的人,同時也沉痛地指出,「我們必須承認,這個國家跟其它國家持續倍感壓力,而歐洲某些國家在處理這個問題時,總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有人「提議用共同經費興建隔離牆,並稱之為解決方法;聽到這說法真是令人難過」。「解決問題、改善相處的方法,不是築起高牆,而是集結眾人之力互相照顧」。

與其在各種意見上爭辯不休,倒不如「拓寬眼界,關注大多數人的困境,關切人道危機的無辜受害者」。「灌輸恐懼他人的想法,藉以操縱輿論,是很容易的事。然而,我們為什麼不以同樣的態度談論窮人遭受的剝削,以及背後資金雄厚卻很少有人談起的戰爭呢?」教宗呼籲解決相關問題的深層原因,而非「為後果付出代價,甚至被當作政治宣傳工具的窮人」。「為了解決根本原因,絕不能只是在危急時刻彌補搶救」,還需要「協調一致的行動」。

教宗最後疾呼道:「我們不能任由『我們的海』變成令人傷心的『死亡之海』。我們不能讓這個相遇之地變成戰地。我們不能放任這片『記憶的海』變成『遺忘的海』。弟兄姊妹,我懇請你們,讓我們一起終止這場『文明的海難』!」

圖片:vatican.va

圖片:vatican.va

圖片:vatican.va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圖閱覽電視及網上節目播放詳情

第107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文告:「邁向一個愈加寬廣的我們」

圖片:migrants-refugees.va

第107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將於今年9月26日舉行,聖座在5月6日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為此撰寫的文告,主題為「邁向一個愈加寬廣的我們」。這份文告於5月3日聖斐理伯及聖雅各伯宗徒慶日在聖若望拉特朗簽署。為使受到疫情磨難的人類免於更大的危機,教宗指明雙重道路,一條為「天主教會的成員」,另一條為「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和女人」。

教宗指出:「世界經歷著一場最嚴重的衛生緊急時期,天主所希望的我們似乎破碎和四分五裂、受傷且面容被損毀。封閉又有攻擊性的國家主義和激進個人主義使我們在世界範圍和教會內部崩潰或分裂。付出高昂代價的是那些最容易成為其他人的群體:外鄉人、移民、邊緣人,他們處於存在的邊遠地區。」

教宗重提2020年3月27日在空蕩的聖伯多祿廣場上為結束疫情祈禱時的話語,强調「事實上,我們衆人都在同一條船上,因此我們必須致力於不再有那將我們隔絕的圍牆,不再有外人,而只有一個有如全人類那麽寬廣的『我們』。」

教宗邀請天主教徒:「愈加忠實於自己天主教徒的身份,愈能表明教會的公教性,她的普世性是一個要求在每個時代得到接納和生活出來的現實,這是依照上主的意願和恩寵,祂許下永遠同我們在一起,直到末日。祂的神使我們能夠擁抱衆人,在多樣性中達致共融,調和差異卻絕不强行失去個性的整齊劃一。」

「透過接觸外鄉人、移民、難民的差異,以及能從中獲得的跨文化對話,使我們作為教會能有成長的機遇,並相互得到了充實。事實上,無論在何處,每一個領過洗禮的信徒都是當地教會團體的正式成員、一個教會的成員、一個居所的居民,以及一個家庭的成員。」

「具體而言,需要作出努力。」教宗解釋道:「每個人要從所生活的團體做起,促使教會越來越更加包容,以致能跨出步伐,走上存在的邊緣地區的道路上,去照顧受傷的人和尋找迷失的人,沒有偏見和畏懼,不去勸人改變信仰,而是隨時準備加寬自己的帳篷來款待每個人。」

「在邊緣地區的居民中,我們會看到許多移民和難民、流離失所者和人口買飯的受害者,上主願意向他們彰顯自己的愛並讓他們知道祂的救恩。與其它信仰和宗教的移民和難民相遇,這為增進誠懇且豐富的大公性及跨宗教對話乃是一方沃土。」

教宗呼喚世界秉持同樣的包容精神,「重新整合人類家庭,一起建設公正及和平的未來,確保沒有一個人受到排斥」。教宗預示的社會的未來是一個「五顔六色」、因多樣性和跨文化關係而得以富饒的未來。為使這一切不只是夢想,我們今天必須學習在和諧與和平中一起生活。」

「因此,我們衆人必須共同努力推倒使我們隔絕的圍牆,搭建有助於相遇文化的橋樑,意識到在我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互聯繫。在這個願景中,當代移民現象給我們提供了克服恐懼的良機,讓每個人恩典的多樣性來充實我們。那麽,如果我們希望如此,我們就能把疆界轉變為相遇的最佳場所,那裡就能出現一個日益寬廣的‘我們’的奇跡。」

教宗在文告中也為照料受造界發出呼籲:「為使我們的共同家園得到相宜的照料。這項使命人人有責,沒有任何差別。我請求世界上的所有男人和女人善用上主交付於我們的恩典,使祂的受造界變得更美好。我們必須在一個愈加寬廣、愈加負責的‘我們’内建設我們自己,堅信為世界創造的各種善都是提供給現在和未來的世代。」

教宗最後寫道:「這是個人和集體的一項承諾,在我們努力實現一種更有可持續性、更平穩和更包容的發展時,也要對所有仍在受苦的弟兄姐妹負起責任。這項承諾不分原住民和外鄉人、居民和過客,因為這是一份共同的寶藏,人人從中受到照料和恩惠,任何人都不能被排除在外。」

按此閱讀英語全文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移民主持彌撒:移民是社會中所有被抛棄者的象徵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就任宗座4個月後,出人意料地造訪了蘭佩杜薩島,那是他第一次在羅馬以外的地方進行牧靈訪問。這個位於西西里島和北非海岸缐之間的小島已經成為移民和難民跨越地中海進入歐洲的主要入境點之一。

教宗在2013年7月8日的訪問中講到「冷漠的全球化」,其結果是這個社會「忘記了如何哭泣」。

在紀念訪問蘭佩杜薩島6週年之際,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内聖伯多祿寶座祭臺為移民主持了一台特別彌撒。大約有250位移民、難民和一些致力於保護生命的工作者參加了彌撒。教廷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的移民和難民辦事處籌辦了這次紀念活動,並特別邀請上述人士參與彌撒。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特別引用當天的彌撒讀經。第一篇讀經取自《創世紀》,描述「雅各伯夢見一個梯子,有天主的使者在梯子上,上下往來」。(28:12)

教宗解釋:「這梯子代表著人與天主之間的聯繫。這是天主行動先於人類的一個寓言,是巴貝耳塔的對立,巴貝耳塔是人類依靠自己的力量建造的一個通天塔。 透過這個啓示,雅各伯信任了上主,並呼求上主在他必需前行的艱難旅程中保護他。」

教宗也引用了當天的聖詠「我的天主,我向祢投靠。」(詠91:2)強調:「天主如何成為那些在苦難時期呼求祂的人的避難所,尤其當我們意識到這個世界給予我們很小的保障,真正的保障是屬於天主時。」隨後,教宗引用當天選讀的福音(瑪9:18-26)說:「耶穌把我們從疾病和死亡中解救出來,並向祂的門徒表明要優先選擇最小的弟兄姐妹。」

教宗說:「在紀念訪問蘭佩杜薩島6週年之際,我惦記著那些最小的弟兄姐妹,他們每天向上主呼求,為能從邪惡所控制的痛苦中得到解脫。」 教宗具體地指出:「那些最小的弟兄姐妹就是:在沙漠中被遺棄和遭矇騙將要死去的人們、在拘留所遭受折磨侵犯和暴力的人們、面對無情大海的弟兄姐妹、還有那些長期滯留在難民營而不能被稱為短期居民的人們。這不僅關乎移民! 它有雙重的意義,移民首先是人,他們是所有被今日全球化的社會抛棄的人們。」

教宗在講道中又回到雅各伯梯子的圖像中,他解釋說:「在耶穌基督内,世界與天國之間的聯繫是有保障的,並向所有的人開放。然而,攀登這個天梯需要承擔義務、付出努力和蒙受恩寵。必須幫助那些最弱小和最脆弱的人。」

教宗最後祈願:「我們都做那上來下去的天使,去呵護那些最最弱小的弟兄姐妹,否則這些最弱小的弟兄姐妹經驗到的只是貧窮痛苦的折磨,一生也瞥不見一絲天上的光明。」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鹽+光今日焦點 2019年7月2日 教宗宣布將5位真福冊封為聖人


是日教會焦點:

-教宗將於7月8日為移民舉行彌撒

教宗方濟各將於羅馬時間7月8日上午11時在聖伯多祿大殿為移民舉行彌撒。屆時將有250位移民和難民,以及致力於拯救人類生命的人士前來參與。教宗希望藉彌撒來紀念許多為逃離戰爭和苦難而喪失性命的人,同時也鼓勵那些每天全力以赴協助、陪伴和接納移民與難民的人。

-教宗宣布將5位真福冊封為聖人

教宗在7月1日宣布將5位真福冊封為聖人。封聖典禮將於今年10月13日正值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召開期間在梵蒂岡舉行。新聖人分別有英國的紐曼樞機、意大利的萬尼尼修女、印度的曼其迪揚修女、巴西的龐特斯修女,以及瑞士的在俗奉獻生活者瑪加麗塔‧貝斯女士。相關內容

-教宗9月訪問三非洲國家

教宗方濟各將於今年2019年9月4日至10日牧靈訪問莫桑比克、馬達加斯加和毛里求斯三個非洲國家。教宗此次行程會以「和平」為主題。

鹽+光今日焦點 2019年6月26日 教宗哀悼溺斃美墨邊境的移民父女

是日教會焦點:

-教宗週三公開接見反省了《宗徒大事錄》

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反省了《宗徒大事錄》的章節有關初期基督徒團體的生活。教宗指出基督徒應當擁有的4個生活要素:1.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2.時常團聚,3.擘餅,4.祈禱。詳盡內容

-第30次樞機諮議會

第30次樞機諮議會於6月25日至27日在梵蒂岡召開。會議的重點主要是討論新版宗座憲章,這份文件的標題暫定為《你們去宣傳福音》。該會議也會討論多個議題,當中也包括增加教廷單位內女性領導的角色。詳盡內容

-教宗哀悼溺斃美墨邊境的移民父女

聖座新聞室臨時主任今天在回答記者詢問時表示,教宗對於來自薩爾瓦多的一對移民父女試圖從墨西哥穿越美國邊境,不幸在格蘭德河溺斃事件深感哀痛,他特別為他們以及所有為逃離災難而喪失生命的移民祈禱。詳盡內容

第105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文告》

CNS photo/Alexandros Avramidis, Reuters

教宗方濟各在5月27日發表第105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文告》。本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將於今年9月29日舉行,梵蒂岡今年3月公布了主題:「這不只關乎移民」。教宗在文告中闡述本屆主題的意義,表明我們若是在移民和難民事務上落實「接納、保護、促進和融合」這四大要點,便能建設「天主之城」。

教宗指出,「這不只關乎移民,也關乎我們眾人,攸關人類大家庭的現在及未來。我們對他們表以關懷,等於是對自己、對每個人投以關懷;當我們照料他們時,我們人人都會成長;我們在聆聽他們時,也容許自己隱藏的部分發聲。我們之所以將那些部分隱藏起來,是因為它們今天不受重視」。

此外,「這也關乎我們的恐懼」。教宗闡明,恐懼有時合情合理,但是恐懼會阻礙和「限制我們的思言行為,導致我們毫不寬容、心靈封閉,甚至會不知不覺成了種族主義者」。恐懼使我們無法在他人身上遇見上主。

教宗方濟各寫道,移民和難民的課題也涉及愛德和人性。「透過愛德善工,我們展現自己的信仰。愛德的最高形式表現在關愛那些無力回報,甚至無法道謝的人」。憐憫心觸動我們人性中最細膩的心弦,迫切催促我們關懷困頓的近人,敦促我們認出別人身上的痛苦,採取行動來治癒並拯救他們。「憐憫心意味著給溫柔騰出空間;而今日社會往往要求我們壓抑這份溫柔」。

接著,教宗繼續寫道:「這不只關乎移民,也關係到不可排斥任何人。」今日世界「愈加推崇菁英,對受排斥者更加殘忍」。「戰爭雖然只衝擊到世界某些地區,但作戰的武器卻是在其它地區製造和販賣的;後者不願意接納這些衝突所造成的難民」。付出代價的向來是最貧困弱小者。

這也關乎以弱小者為先,此乃基督徒真正的格言。教宗指出,「在福音的邏輯中,最後的成為最先的。我們必須為他們服務」。再者,這也關乎整個人和全人類。「在每項政治活動、各項計劃和所有牧靈行動中,我們必須始終以人為中心,看重人的許多幅度,包括靈性幅度」。

這也關乎建設天主與人的城市,它不同於科技和消費至上的天堂。移民現象揭露了「惠及少數、殃及多數的進步神話」。教宗最後總結道,移民和難民是我們的弟兄姊妹,他們的臨在是天主為我們安排的良機,有助於「建設更正義的社會、更完美的民主、更團結的國家、更友愛的世界,以及更敞開心胸又活出福音精神的基督徒團體」。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別害怕與臨在他人身上的基督相遇

2019年2月15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羅馬近郊薩克羅法諾主持彌撒,為有關接納和關懷移民的會議開幕。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期勉眾人勇敢地與他人相遇;那是與主基督的相遇。

當天禮儀選讀的兩篇經文勸勉天主子民「不要害怕」(出14:5-18;瑪14:22-33)。在《出谷紀》中,逃離埃及的以色列子民在路上看到法郎派來的追兵,嚇得直說寧可繼續留在埃及當奴隸,梅瑟遂告訴他們不要害怕;《瑪竇福音》記載,耶穌在夜間步行在水面上,門徒們以為祂是妖怪,驚慌失措,耶穌便要他們放心,不必害怕。

教宗闡明:「這次會議所選擇的主題恰好是「擺脫恐懼」。面對我們時代的邪惡和醜陋,我們也像以色列子民那樣,受到拋棄自由夢想的誘惑。在看似沒有出路的處境前,我們體會到這種合理的恐懼。再者,我們對他人、陌生人、外地人的恐懼也在與日俱增。今天,面對那些敲響我們大門、尋求庇護、安全和更美好未來的移民與難民,這種恐懼格外嚴重。」

教宗表示:「這種恐懼合情合理,因為我們還沒準備好與他人相遇。然而,我們蒙召克服恐懼、敞開心門。光是合理辯解和數據統計仍不足以做到這點。梅瑟當時鼓勵以色列子民不要害怕,是因為他堅信上主絕不放棄祂的子民,卻在歷史中奇妙地施行救恩計劃。此外,與他人相遇也是與基督相遇,誠如基督所言:『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然而,我們有時難以辨認出祂,因為祂衣衫襤褸、雙腳骯髒、面容扭曲、遍體鱗傷,跟我們語言不通。」

教宗說:「我們也跟伯多祿一樣,可能會試探耶穌,請祂顯示個徵兆。或許,我們猶豫不決地走向祂幾步後,又再次為恐懼所困。但上主絕不放棄我們!儘管我們是『小信德』的男女,基督依然繼續伸出手來救我們,讓我們與祂相遇,以得享救恩,恢復我們身為上主門徒的喜樂。」

最後,教宗勉勵那些已擺脫恐懼、品嘗到相遇喜悅的人,協助其他人也與基督相遇,領受祂的救恩。這是全然信賴上主的果實,是我們唯一而真實的確信。

教宗為移民主持彌撒:團結是正確答案

2018年7月8日將是教宗方濟各訪問蘭佩杜薩島五週年。教宗藉此機會在聖伯多祿大殿為移民主持彌撒。

五年前教宗方濟各訪問了意大利南部的蘭佩杜薩島,這是教宗第一次沒有計劃卻執意前往的旅程,意在撕裂冷漠的全球化。這個概念是教宗對移民悲劇的定義。教宗方濟各2013年7月8日在歐洲邊緣所發出的警告和祈禱,今天在教會的中心再次得到更新。教宗方濟各7月6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的宗座祭台為移民慶祝彌撒,約200位移民和幫助他們的人參加了禮儀。

教宗以亞毛斯先知的話開始他的彌撒講道:「『壓榨窮人,使世上弱小絕跡的人哪!你們應聽。那些日子一來臨,我必使饑餓臨於此地,對聽上主的話的饑渴』(亞8:4,11)。那些丟棄文化的受害者是令人氣憤的事實,移民和難民繼續敲響那些享受更多福祉的國家的門。」

教宗回顧了五年前在蘭佩杜薩島的日子,以及質問人類責任的問題:「你兄弟在哪裡?天主說,他的流血聲音已經向我呼喊。」

教宗引用《瑪竇福音》,強烈呼籲我們每個人負起自己的責任。

教宗說:「上主向世界上所有受壓迫者許諾寬慰和釋放,但祂需要我們使祂的許諾得以踐行。祂需要我們的眼睛來看到兄弟姐妹的需求。祂需要我們的雙手來幫助他們。當天的《瑪竇福音》清楚記載了耶穌對法利塞人的斥責。這也是對無益之虛偽的直接指控,這種人不想弄髒雙手,這樣的誘惑也存在於我們的時代。」

教宗進而深入到移民問題的核心,提出應對今日挑戰應有的態度。

教宗說:「面對當今的移民挑戰,唯一明智的答案是團結互助和慈悲;這是一個沒有太多計較的答案,但需要一種責任上的公平分配,需要誠實、對其它選擇的真誠評估,以及慎重的管理。正確的政策是為人服務,為所有相關人士服務;這需要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以保證安全,尊重所有人的權利和尊嚴;在一個彼此日益相關的世界裡,我們要懂得在關注本國利益的同時也顧及他國的情況。」

教宗特別提及世界各國的執政人士說:「我們要認真關注國際社會的工作,應對當代移民帶來的挑戰,有智慧地協調團結互助與相輔相成,並確定資源和責任。」

最後,教宗用西班牙語問候了參與彌撒的移民和救援人員。教宗向救援人員表示感激之情,因為他們今天再現了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教宗也向那些得救者表達關懷與鼓勵,籲請他們繼續成為希望的見證人,走融入的道路,尊重接納國的文化和法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