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教若不祈禱,天主子民就會受苦

blog_1453496344

1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表明:主教的任務是祈禱和宣揚耶穌的復活。主教若不祈禱,不傳揚福音,只忙於其它事務,天主子民將為此受苦。

當天福音記載耶穌揀選十二宗徒的事跡(谷3:13-19)。耶穌揀選他們是為了讓他們與祂同在,派遣他們帶著驅逐魔鬼的權柄出去宣講。教宗說:「十二宗徒是首批主教。猶達斯死後瑪弟亞被選取代他的職位,這是教會的首次祝聖主教。主教是教會的支柱,蒙召成為耶穌復活的見證人。」

教宗接著說:「我們主教的責任是作為見證人,見證主耶穌還活著,主耶穌復活了,祂與我們同行;主耶穌救贖我們,把祂的生命賜給了我們,祂是我們的希望,祂始終接納和寬恕我們。我們的生命應該是一項見證,作耶穌復活的真正見證人。」

教宗指明主教有兩項任務。他說:「主教的首項任務是在祈禱中與耶穌同在。主教的首項任務不是制定牧靈計劃,不是的!主教的首項任務是祈禱。主教的第二項任務是作為見證人,即宣講,宣講主耶穌帶給我們的救恩。這兩項任務並非易事,但這兩項任務正是教會的強大支柱。主教若不祈禱,祈禱不夠,或者忘記祈禱,這些支柱便會變弱;主教若不宣揚福音,而是操心其它的事,教會就會變弱,會受苦。天主子民也會受苦,因為支柱變得脆弱。」

最後,教宗方濟各表示:「教會沒有主教無法前行。因此,我們眾人有義務為主教祈禱,這是一項愛的義務,子女對父親的義務,兄弟姐妹之間的義務,好使家庭能團結合一,宣認耶穌基督是生活和復活的主。今天我要請你們為我們主教們祈禱;因為我們也是罪人,也有缺點,也有猶達斯的危險,因為他也曾被揀選成為支柱。我們也會面臨不祈禱的危險,為其它事務忙碌,卻不去宣講福音,驅逐魔鬼。請大家祈禱,願主教們不辜負耶穌對他們的期待,願我們眾人都為耶穌的復活作見證。」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 嫉妒和忌恨是醜陋的罪,誘使人用流言蜚語殺人

blog_1453404423

1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談論了嫉妒和忌恨,指出這些醜陋的罪也存在我們基督徒的團體中。為此,教宗祈求上主保護我們免於這些罪,不用言語殺害他人。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選自《撒慕爾紀上》,講述以色列王撒烏耳對達味的嫉妒。達味戰勝培肋舍特人後,婦女們歡喜高唱:「撒烏耳殺了一千,達味殺了一萬!」因此,撒烏耳從那天起便對達味心存疑慮,猜忌達味會背叛他,而決定予以殺害。撒烏耳雖然聽從兒子約納堂的建議,改變想法,但不久後又萌生邪惡的念頭。教宗指出,嫉妒是種疾病,它會復發並導向忌恨。

「嫉妒是件醜陋的事!這是一種態度,是個醜陋的罪。嫉妒或忌恨在心中滋長,有如雜草叢生,四處蔓延,不讓好草生長。一切可能使他嫉妒的事都令他難受,心浮氣躁!這是一顆飽受折磨的心,一顆醜陋的心,同時也是一顆嫉妒的心。我們從這段經文得知嫉妒的心導致殺人和死亡。聖經清楚表明:由於魔鬼的嫉妒,死亡進入了世界。」

教宗強調,忌恨「會殺人,而且無法容忍別人所擁有的,我竟然沒有的情況。這種人總是痛苦不堪,因為嫉妒或忌恨的心受盡煎熬,那是一顆悲痛難耐的心!」這種痛苦巴不得「別人死亡,而且很多時候我們在團體中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看到有人因嫉妒而用言語殺人。一個人心懷妒意,便開始說三道四:流言蜚語能殺人」。

教宗說道:「我要求我自己和所有人都省思聖經的這段經文,探索我的心中是否有嫉妒或忌恨之情。這種情緒總是導向死亡,令我不快樂,因為這是一種疾病,老是把他人的好事當成在跟你作對。這是個醜陋的罪,是許多罪行的濫觴。讓我們祈求上主賜給我們恩寵,幫助我們不向嫉妒和忌恨敞開心門,因為這些情緒必將導向死亡。」

教宗稱比拉多是個聰明人。馬爾谷福音記載,比拉多察覺到經師長是由於嫉妒才把耶穌解送到他那裡。「根據比拉多的詮釋,是他們的嫉妒把耶穌推向死亡。讓我們也祈求上主賜下恩寵,使我們絕不因嫉妒而把堂區的弟兄姊妹或社區的鄰居推向死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罪過和德行。讓我們多注意他人的長處,切莫因為忌恨或嫉妒而用流言蜚語殺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 每位聖人都有他的過去 , 罪人也都有未來

blog_1453232070

1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天主不看外表,卻看人心。在聖人的生活中也存在誘惑和犯罪,例如達味,但他永遠不為自己尋求好處而利用天主。

當天第一篇讀經選讀的《撒慕爾紀上》記述,上主廢棄撒烏耳王,「因為他心靈封閉」,不聽從上主的命令;於是上主重新選立少年達味為以色列王。教宗評論道,這一決定與人的標準相去甚遠,因為達味是葉瑟之子中最小的一個,還是個孩子;但上主讓撒慕爾先知明白,祂不注重外表,「卻看人心」。

教宗說:「我們總是被外表束縛,受到表面事物的制約,任其擺佈。可是上主知道真相。故事是這樣的:葉瑟的七個兒子一一走上前來,但上主沒有揀選其中任何一個,只讓他們站在一邊。」

「撒慕爾有點為難,問上主說:『主啊,難道祢一個都沒有看中嗎?』

他又問葉瑟:『七個孩子全都在這裡嗎?』

葉瑟答道:『是的,但還有一個無關緊要的小兒子,他正在放羊。』在人的眼中,這個少年實在微不足道。」

教宗指出:「少年達味不被人看重,卻蒙上主揀選;上主派遣撒慕爾為他傅油,上主的神便降臨於達味。從那天起,達味成了蒙上主揀選、由上主傅油的人。」

教宗自問自答說:「上主就這樣使他成了聖人嗎?不!」

教宗解釋:「達味王是聖達味王,這沒錯,但他在成聖之前還有一段很長的生活閱歷,也曾有過犯罪經歷。既是聖人又是罪人。這是個一統王國、帶領以色列子民前進的人,也是個殺人犯,面對誘惑而犯了罪。為了掩蓋自己的縱欲和通姦罪,他曾派人去行兇作惡。起初他沒有意識到自己下令作了惡,但當天主派遣納堂先知讓他認清事實時,他承認道:『我犯了罪』,並請求了寬恕。」

教宗繼續說:「達味的生活就這樣繼續向前推進。他在肉體上遭受了兒子背叛的痛苦,但他從不為自己尋求好處而利用天主。經上記載,當達味不得不從耶路撒冷逃走時,他將約櫃送回城裡,並聲稱不會利用上主為自己辯護。當達味遭受辱罵時,他心裡想:“我活該如此。」

達味也是個「大量」的人。他本來能殺死撒烏耳,但他沒有這樣做。這就是聖達味王,犯下大罪,但痛悔了。教宗坦言道:「這個人的一生使我感觸很深,也促使我們對自己的生命作出反省。我們大家都蒙上主揀選,去領受聖洗聖事,成為祂的子民,成為聖人;在這條成聖之路上被上主聖化。縱觀達味的一生,從少年到老年,他做了很多善事,也做了些不太好的事。我想到基督徒的旅途,想到上主邀請我們所走的旅途;我也想到沒有哪位聖人沒有他的過去,也沒有哪位罪人是沒有未來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 信德是向天主求得的恩典 , 書上是學不到的

blog_1452800012

1月1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信德必將獲勝,甚至可以反敗為勝,但信德絕非變魔術,而是與天主的個人關係。這份信德之恩在書上學不到,必須向天主祈求才能獲得。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選自《撒慕爾記上》,講述以色列子民與培肋舍特人交戰的慘敗,「的確是一場大屠殺」,以色列子民失去了一切,「連尊嚴也喪失了」。教宗問道:「何事導致了這場慘敗呢?是以色列子民逐漸遠離上主,過著世俗的生活,甚至崇拜偶像。」他們在史羅興建天主的聖殿,卻「視之為一種文化風俗。他們失去了作為天主子女的關係,不再朝拜天主!上主便離開他們」。然而,以色列子民竟然為了打勝仗而利用天主的約櫃,把它當作魔術道具。

教宗提醒說:「約櫃裡存放了天主的法律,那是以色列人予以疏遠和不再遵守的法律。他們與天主的個人關係已不復存在,忘記了那拯救他們的天主。」在與培肋舍特人的戰役中,以色列潰不成軍,3萬人陣亡,天主的約櫃被奪走,厄里的兩個兒子也喪亡;「他們倆原是無惡不作的司祭,在史羅的聖殿內剝削百姓」。教宗稱,這是「一場徹底的敗仗,是子民遠離天主的下場」。以色列子民興建聖殿,卻不心懷天主,不懂得朝拜天主。「你相信天主,但天主有點虛無縹緲、遙不可及,沒有進入你的心靈,你便不遵守天主的誡命。這就是敗仗!」相反地,當天的福音卻向我們講述一個勝利。

教宗解釋道:「那時候,有一個癩病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求祂說:『祢若願意,就能潔淨我。』跪下懇求正是祈禱的動作。癩病人的這番話等於是在挑戰耶穌說:『我是人生的失敗者,但祢可以反敗為勝。』當時的癩病人是失敗者,因為他不能過團體生活,總是『被丟棄』,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在這個癩病人面前,耶穌動了憐憫的心,就伸手撫摸他,對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吧!』就這麼簡單,這場戰役兩分鐘內便以勝利作結,反觀讀經一的戰役,打了一整天卻以慘敗收場。那個癩病人被心火催促,前去找耶穌並向祂提出挑戰。他懷有信德!」

若望宗徒表明,「得勝世界的武器就是我們的信德」(若一5:4)。

教宗強調:「信德是勝利。信德就像這個癩病人所說的:『祢若願意,就能潔淨我。』讀經一中的失敗者向天主祈禱,把約櫃搬到營中,卻沒有信德,將之遺忘。這個癩病人不但有信德,而且懷著信德向耶穌祈求。耶穌曾親口告訴我們,信德可以移山。我們能夠把山從這邊移到那邊去,信德做得到這件事。耶穌還親口告訴我們:『你們因我的名無論求父什麼,必要給你們。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但要懷著信德去求,這就是我們的勝利。」

最後,教宗方濟各祈禱說:「讓我們祈求天主使我們的祈禱始終擁有信德的根基,源自於對祂的信仰。信德的恩寵在於它是一份恩典,在書上學不到。信德是天主賜給你的恩典,但你得祈求道:『主啊,請賜給我信德!』『主啊,我相信!』那個祈求耶穌治癒自己的兒子的父親說:『主啊,我求祢幫助我那薄弱的信德。』這是充滿信德的祈禱,他的兒子就痊癒了。我們祈求天主賜下懷著信德祈禱的恩寵,使我們堅信我們向祂求的每一件事,祂必要賜給我們,使我們得到信德所帶來信心。這就是我們的勝利,我們的信德的勝利!」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 天主始終愛著我們 , 且先愛了我們

blog_1452282732

1月8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強調,天主是「真正的愛」,祂始終愛著我們,且先愛了我們,不論我們的罪孽有多深重。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選自《若望一書》,闡明天主是愛。教宗方濟各由此省思基督信仰生活的兩條誡命,即愛天主和愛近人。教宗表示,愛本身是「美好的」,真誠的愛則「使人在自己生命的恩典中成長茁壯」。

「人們經常使用『愛』這個字,卻不確切知道它的真義。愛究竟是什麼呢?有時候我們會想到電視連續劇裡的愛情,但那不見得是真愛。真正的愛到底從何而來?若望宗徒寫道:『凡有愛的,都是生於天主,因為天主是愛。』他並沒有說:『每一種愛都是天主。』而是說:『天主是愛。』」

若望宗徒強調天主之愛的特質是「首先」去愛,福音中耶穌增餅的事跡就是一個實證。福音這樣記載:耶穌「看見一大夥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教宗指出,耶穌的憐憫有別於同情,因為耶穌的愛滋養祂周遭的群眾。「祂把這份愛帶給群眾,與他們共享,親身參與他們的生活」。天主總是比人先去愛,祂聖愛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包括愛匝凱、納塔乃耳和回頭的蕩子。

「當我們心裡有個疙瘩,想要祈求上主的寬恕時,祂早就在等待我們,施予我們寬恕。慈悲禧年的意義即在於此:我們要明白上主正在等待我們每一個人。為什麼呢?因為祂要擁抱我們,僅僅如此而已。祂想對我們說:『兒子、女兒,我愛你。我已經讓我的聖子為你被釘在十字架上;這就是我的愛的代價。』這是一份愛的禮物。」

教宗堅稱,「上主在等待我,希望我敞開心門」:這句話千真萬確,我們應該銘記於心。倘若我們心生不安,覺得自己當不起天主的愛,「則是一件更好的事,因為天主在等待你,原原本本的你」。

「你們要走到上主面前,對祂說:『主啊!祢知道我愛祢。』但若這句話還說不出口,就改說:『主啊!祢知道我想要愛祢,但我是個大罪人。』這樣,天主便會像祂對待那位揮霍盡所有資產的蕩子那樣對待你:祂不等你把話說完,就將你抱入懷中,讓你啞然無聲。這就是天主愛的擁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Vatican Radio

教宗: 慈悲善工是我們信仰的核心 , 其準則是降生成人的天主

blog_1452203633

1月7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小堂主持清晨彌撒,這是今年首次有信友團體參加的清晨彌撒。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強調,慈悲善工是我們信仰的核心;我們應謹防世俗和惡神,它們使我們遠離為救贖我們而成為血肉的天主。

教宗從《若望一書》關於「存留在天主内」的教導,逐步發揮他的彌撒講道。教宗表示:「存留在天主内是基督徒的生命氣息和生活態度。基督徒是存留在那賜予聖神的天主内並接受天主引領的人。若望宗徒要我們警惕不要凡神就信,但要考驗那些神,檢驗它們是否真的出於天主。這是若望宗徒教導我們的日常生活準則。」

那麽,「考驗那些神」是什麽意思呢?

教宗指明:「此處論及的不是『幽靈』,而是『檢驗』二字,看看我内心動態:我現在的感受從何處來,其根源是什麽?這就是『考驗那些神』的意思,為檢驗我的感受是出於天主呢,還是出自別處,出於反基督。」

教宗重申:「天主的神使我們存留在上主内,世俗精神則恰恰使我們遠離天主的神。那麽,那些又是仔細分辨我内心動態的準則呢?」

教宗說:「若望宗徒指出的準則只有一個:凡明認耶穌基督在肉身内降世的神,便是出於天主;凡否認耶穌的神,就不是出於天主(若一 4:2-3)。

「因此,分辨我内心動態的準則是明認天主降生成人。我内心能感覺到許多事,甚至是好事,好念頭。但倘若這些好念頭,這些感覺不把我帶到成為血肉的天主那裡,不把我帶到近人和弟兄那裡,就不是出於天主。因此,若望宗徒在他的書信中寫道:『天主的命令就是叫我們信祂的子耶穌基督的名字,並彼此相愛』(若一4:23)。」

教宗接著指出:「我們可以制定許多牧靈計劃,想出為使我們接近人群的新方法,但如果我們不跟隨在肉身内降世的天主,那為了與我們同行而降生成人的天主子,我們就不在善神的道路上行走。那指使我們的,則是反基督的神,是世俗精神,是塵世的神。」

「在生活中,我們看到有多少人似乎很高尚:『這個人真高尚!』可是他卻閉口不談慈悲善工。為什麽要談慈悲善工呢?因為慈悲善工正是我們宣認天主子成為血肉的具體行動:探訪病人,給飢餓者食物,照顧被丟棄的人。為什麽要行慈悲善工呢?因為每個我們必須愛的弟兄都是基督的骨肉。天主成為血肉,為了與我們成為一體。人受的苦,基督也受同樣的苦。」

教宗再次強調:「你們要當心,不要凡神就信,但要考驗那些神是否真的出於天主。我們服事近人及兄弟姐妹,他們需要幫助,也需要我們提供好建議,需要我們竪起耳朵聆聽他們。這些是我們在善神的道路上行走的標記,即在成為血肉的天主聖言的道路上行走。」「今天,讓我們向主耶穌祈求恩寵,認清我們的内心動態,我們喜愛做的事,那對我觸動最深的事,分辨它們是出於那使我服事他人的天主的神,還是出自那圍繞著我自己轉,圍繞著我封閉的思想、我的自私及許多其它俗事轉的塵世的神。讓我們祈求恩寵,認清我們的内心動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 別害怕 , 天主愛上了我們的弱小卑微

blog_1449781284

12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天主愛上了我們的弱小,祂的慈悲永無止境。天主的慈悲如同父母的愛撫和擁抱,讓子女感受到慰藉與安全。「九人樞機諮議會」的成員與教宗共祭,當天他們和教宗開始了第12次會議。

教宗方濟各從選自《依撒意亞先知書》的第一篇讀經談起。「透過天主的這段獨白,我們明白了天主揀選祂的子民不是因為他們傑出或強大,而是因為他們是萬民中最弱小和貧苦的。」

教宗繼續說:「天主愛上了這種貧苦,祂的確愛上了這種弱小。在天主對祂子民的獨白中,我們看到了溫柔的愛,好似爸爸或媽媽對夜裡被噩夢驚醒的孩子說話:我正握著你的右手,放心,別害怕。」(參:依41:13)

教宗說:「我們都體驗過爸爸、媽媽的愛撫。當孩子因驚嚇而不安時,他們會說:『別害怕,我在這裡;我愛上了你的弱小,我愛上了你的微不足道』。另外,『你也不要害怕你的罪過,我非常愛你;我在這裡就是為了寬恕你』。這就是天主的慈悲。」

教宗舉例說:「從前有位聖人做了很多補贖,然而天主卻要求他付出更多,直到有一天他對天主說,他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獻給天主的了,天主回答他說:『把你的罪給了我吧!』」

教宗評論道:「主耶穌願意承擔我們的軟弱、我們的罪、我們的疲憊。耶穌多次留給我們這樣的印象,祂說:『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瑪11:28)我是上主,握著你右手的你的天主,不要害怕你的弱小,別怕。我將賜予你力量。把你的一切都交給我,我將寬恕你,賜你平安。」

「當某件事不順利時,我們會非常緊張,心亂如麻,耐心全無。上主則說:『放心吧!你犯了一個錯誤,沒錯,但你放心。別害怕,我會寬恕你。把你的過錯交給我吧!』我們在答唱詠中重複的『上主慈悲為懷,充滿慈愛』,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是弱小者。上主賜予我們一切,只向我們索求我們的貧苦、我們的弱小、我們的罪過,為的是擁抱我們,愛撫我們。」

最後,教宗說:「求主耶穌重新喚醒我們每個人和全體子民心中的信德,相信在祂心中的父愛和慈悲。願此信德也能讓我們以更加慈悲的態度對待他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在烏干達殉道者朝聖地主持彌撒

blog_1448775402

11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烏干達第二天的訪問活動在殉道和大公主義的標記下順利進行。當天上午,教宗在坎帕拉天主教殉道者朝聖地主持彌撒,紀念烏干達殉道聖人盧安加和他的同伴蒙保祿六世教宗封聖50週年。教宗抵達這個朝聖地之前,先到聖公會朝聖地憑吊23位在19世紀末遭殺害的聖公會殉道者,為殉道者紀念牌揭幕,擁抱當地聖公會總主教,並靜默祈禱片刻。

然後,教宗前往天主教殉道者朝聖地。他先到大殿内保存盧安加聖髑的祭台前祈禱,之後乘座車繞場問候參加彌撒的數萬名信友。彌撒當中,信友們熱情高漲,以具有當地特色的歌舞表達對教宗的愛戴及對殉道者的景仰。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強調,應把殉道者的見證傳到地極。他說:「我們不可把這份遺產當作對一個境況的記憶而據為己有,或將它保存在博物館内,好似珠寶那樣。若我們將他們為基督作出的見證帶回自己家中,帶給鄰居、工作崗位及公民社會,那麽我們無論是留在家中,還是走到天涯海角,我們就在真心實意地敬重這份遺產,敬重每位聖人。」

教宗指出,不可將聖神的恩典只保留給自己。盧安加和他的同伴們接受了信仰培育後,不顧時局的危險,又將他們所得到的傳給別人。今天,他們的見證仍在呼喚,仍在繼續宣講基督和十字架的大能。

教宗談到殉道者當時的情況,他說:「他們不怕將基督帶給別人,甚至付出生命代價。他們的信仰成了見證;今天,他們作為殉道者受到景仰,他們的典範繼續激勵世界上的許多人。」

「我們也應效法殉道聖人,在聖神的激勵下為朋友,也為仇視我們的人成為傳教的使徒。向他人的開放應從家庭,那學習愛和慈悲的學校做起,藉著關心老人、窮人、孤兒寡婦表達出來。」

教宗結論說:「殉道者的見證表明,那帶來喜樂及持久和平的,不是世俗享樂或塵世權力,而是對天主的忠貞及正直廉潔的生活。這種人生觀並不減低我們對現世的關心,好似我們只注視來世生活。相反地,它為我們的現世生命提供一項目標,幫助我們去接近有需要者,與其他人共同推動公益,建設一個促進人權,不排斥任何人的更為公正的社會;它幫助我們維護生命,這天主的恩賜,並保護大自然的奇妙、受造界及我們的共同家園。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教會不可敬拜「神聖的賄賂」, 要以耶穌聖言為力量

blog_1448054115

教會不可貪戀金錢和權力,不可敬拜「神聖的賄賂」;她的力量與喜悅來自耶穌的聖言。教宗方濟各11月20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作出上述表示。

當天第一篇讀經取自《瑪加伯書上》,敍述以色列人在重新祝聖被外邦人和世俗精神所玷污的聖殿時所具有的喜悅。教宗從這篇讀經談起,評論了遭受劃一思想迫害的人的勝利。教宗說,天主子民歡慶喜悅,因為他們重獲了「自己的身份」。「慶祝是世俗不會做、也不能做的事!世俗精神至多讓我們消遣一番,熱鬧一下,而喜悅只能來自對神聖盟約的忠信。」

在福音中,耶穌在把商販趕出聖殿時說:「經上記載:我的殿宇應是祈禱之所,而你們竟把它做了賊窩。」(路19:46)這裡的情況類似於在瑪加伯時代世俗精神「占據天主位置」的情況,只是形式不同。

教宗說:「福音記載,聖殿首領、司祭長和經師改變了某些東西。他們走上了墮落之路,使聖殿遭受『玷污』。他們玷污了聖殿!聖殿是教會的圖像。教會總受到世俗的試探、權力的試探。這權力不是耶穌基督願意讓教會所擁有的權力!耶穌沒有說:『不,你們不能在這裡做這事。你們到外面去做吧!』祂說:『你們把聖殿當成了賊窩!』教會若走上了這條墮落之路,結局會很慘,非常可怕!」

教宗繼續說:「在教會內,始終存在腐敗的誘惑。當教會不再忠於主耶穌,不再忠於和平、喜悅與救恩之主時,就會貪戀金錢和權力。這樣的事在福音中發生。這些司祭長和經師貪戀金錢和權力,他們忘卻了道。為了自我辯護,說自己是義人、善人,他們以嚴酷代替上主的自由之道。耶穌在《瑪竇福音》第23章中談了他們的嚴酷。這些人失去了天主的觀念,也失去了喜悅的能力、讚美的能力。他們不懂得讚美天主,因為他們貪戀金錢和權力,這是貪戀世俗的一種形式,就如《舊約》中發生的那樣。」

經師和司祭痛恨耶穌。「耶穌沒有將司祭和經師趕出聖殿,而是將做生意的商販趕出聖殿。但是司祭長和經師勾結商販,其中有他們的『神聖的賄賂』!他們從商販那裡收取賄賂,他們貪戀金錢,敬拜這位『神聖的賄賂』。福音的言辭非常犀利,寫道:『司祭長、經師和人民首領設法要除掉耶穌』。同樣的事也發生在瑪加伯時代。為什麼呢?原因是這樣的:『他們找不到什麼辦法,因為眾百姓都傾心聽祂』。耶穌的力量在於祂的話,祂的見證,祂的愛。哪裡有耶穌,哪裡就沒有世俗的位置,沒有腐敗的位置!這是我們每個人奮鬥的目標,這是教會每日奮鬥的目標:始終與耶穌同在,永遠與耶穌在一起,常常傾心聽祂,聆聽祂的話;永遠不要去另外一個主人那裡尋求安全。耶穌說過人不可事奉兩個主人,要麼天主,要麼金錢;要麼天主,要麼權力。」

最後,教宗說:「我們應該為教會祈禱,想想今天的眾多殉道者,他們為了不陷入世俗精神、劃一思想和背教,受難而死。今天的殉道者比教會初期還多!我們也祈求永遠不走上墮落之路的恩寵。墮落之路通往世俗,使我們陷入對金錢和權力的貪戀。」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基督徒應警惕雙重生活 , 不向世俗妥協

blog_1447782232

11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中勸勉基督徒警惕那把人「帶向雙重生活」的世俗,並強調為了守護基督徒的身份,必須表裡如一,避免世俗生活的種種誘惑。

當天取自《瑪加伯書下》的第一篇讀經,講述年邁的厄肋阿匝爾「不因世俗精神而動搖」,反而對「劃一思想」的背教寧死不從。教宗引用這段經文,再次勸勉基督徒警惕世俗生活的種種誘惑。年高九十的厄肋阿匝爾拒絕吃豬肉,也拒絕他的「世俗朋友」為了救他一命的獻計。這位老翁向來表裡如一,品德高尚,他在生死關頭依然維護尊嚴,「持守品德,甚至殉道,作出見證」。

教宗指出,「精神上的世俗令我們遠離表裡如一的生活,使我們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世俗剛開始難以辨認,因為它像蛀蟲那樣慢慢侵蝕布料」,最終那塊布料會破爛得無法使用;「那聽從世俗帶領的人,則會喪失他的基督徒身份」。

教宗說:「世俗的蛀蟲侵食了他的基督徒身份,他無法表裡如一。有人說:『神父,我是很虔誠的天主教徒,每個主日都參加彌撒,我非常虔誠。』可是你工作、賺錢時卻說:『如果你在我這裡買這項商品,我們會提供回扣,你可以抽成。』這就是表裡不一的生活,就是世俗,這只是一個例子。世俗帶你走向雙重生活,一個是表象,另一個是真正的生活;世俗使你遠離天主,消滅你的基督徒身份。」

為此,耶穌「極力」懇求天父救門徒們免於「那摧毀基督徒身份」的世俗精神。厄肋阿匝爾所作出的正是抗拒這世俗精神的堅定榜樣,他考慮到青年可能會因為他的緣故陷入世俗的精神。

教宗強調:「基督徒的精神和身份絕對不自私,而是隨時努力照顧他人,表裡如一,避免惡表,立下芳表。有人說:『可是神父,這不是件容易的事,生活在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裡,雙重生活的詭計每天都在誘惑我們,這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對我們來說非但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唯有天主能做到。因此,我們在《聖詠》中祈禱說:『上主常扶持著我。』上主是我們抵抗世俗的依靠。」

唯有上主能拯救我們。我們要常常謙虛地祈禱說:「上主,我是罪人。的確,我們都是罪人。但我求祢扶持我,賜給我祢的支援,好使我既不是虛有其表的基督徒,也不像個外邦人或世俗的人。」

教宗最後勉勵道:「如果你們今天有些時間,請你們拿起聖經,翻到《瑪加伯書下》第六章,閱讀厄肋阿匝爾的這段故事。這將對你們大有助益,給你們帶來為眾人立榜樣的勇氣,以及推進基督徒身份的力量和支援,使你們不向世俗妥協,不過雙重的生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