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第八屆世界窮人日文告:窮人的祈禱直達天主 (德訓篇21:6)

圖片:evangelizatio.va

教宗方濟各
第8屆世界窮人日文告
常年期第33主日
2024年11月17日
窮人的祈禱直達天主(參閱:德廿一 6)

按此下載2024世界窮人日文告【中文】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1. 窮人的祈禱直達天主(參閱:德廿一 6)。今年是為迎接 2025 禧年的祈 禱年,在此為將於 11 月 17 日舉行的第 8 屆世界窮人日的準備時刻,聖經這句智慧箴言表達得再貼切不過了。基督徒所懷抱的希望也包含這樣的確信: 我們的祈禱能夠直達天主;但不是任何的祈禱,而是窮人的祈禱!讓我們反 思這句話,並從每日相遇的窮人的臉龐上、故事中,「讀到」這句話,使祈 禱能夠成為與他們共融的途徑,並分擔他們的痛苦。

2. 我們所提的《德訓篇》,並不廣為人知,然而它的主題豐富,特別是有關 人與天主和人與世界的關係,值得我們去探索、挖掘。該書的作者:班.息 辣(Ben Sira/息辣的兒子),是一位導師,耶路撒冷的一個經師,大約於 主曆前二世紀寫作。他是一位智者,其著作深植於以色列的傳統,講授關於 人類生活的各個面向:工作、家庭、社會生活和年輕人的教育。他特別著重 與信仰天主和遵守法律有關的主題,回應了自由、邪惡和天主正義等難題, 這些問題至今仍與我們息息相關。在聖神的啟發之下,班.息辣試圖向眾人 指出應當遵循的道路,為能在天主和我們的弟兄姊妹面前過著明智且有尊嚴 的生活。

3. 這位聖經作者所關心和深入探討的主題之一,就是祈禱。他懷著極大的熱 情來表達自己的親身經歷。的確,若非每天立於天主面前、聆聽祂的話語, 否則任何關於祈禱的著作都會枯燥無味、乏善可陳。班.息辣宣稱自己自幼 便已尋求智慧:「當我年輕時,在出外旅行以前,我公開以祈禱來尋求智 慧。」(德五十一 18)

4. 在他的人生旅程中,他發現了天主啟示的一個基本真理,即窮人在天主心 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甚至面對他們的苦難,天主「迫不及待」地給予他們應 得的幫助。「謙卑人的祈禱,穿雲而上,不達到目的,決不甘休;不等至高 者見了,為義人申冤,執行正義,決不離開」(德卅五 21)。天主是一位 用心關懷子女的父親,了解孩子所受的痛苦;身為父親,肯定要照顧那些最 需要幫助的人:窮人、邊緣人、受苦的人和被遺忘的人。在天主心中,沒有 人被排除在外,在祂眼中,我們都是匱乏且亟需幫助的人。離開了天主,我 們一無所是,只得乞討度日。如果沒有天主的賜予,我們甚至沒有生命。然 而,我們常常自以為是生命的主人,又或好像是必須戰勝生命!世俗的眼光 要我們追求功名利祿,不擇手段地為成就自己,打破社會規範來累積財富。 這是多麼可悲的痴心妄想啊!幸福,是絕對不能靠踐踏他人的權利和尊嚴來 爭取的。

戰爭所引發的暴力,戳破了某些人的傲慢──他們自以為在人前是強者,但 在天主眼中卻是極為匱乏。多少人因為錯誤的軍事政策而陷入貧困!多少無 辜的受害者啊!對此現實,我們絕不能轉面不顧。主的門徒們知道,每一個 這樣的「最小兄弟」的面容都是天主子的肖像,勢必得到我們基督徒的支持 與愛德表現。「每個基督徒和每個信仰團體都蒙召成為天主的工具,為窮人 的脫貧和進步效力,讓他們能完全融入社會。這要求我們對窮人的呼喊要珍 而重之、細心留意,並幫助他們。」(《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187)

5. 在這全心全意祈禱的一年裡,我們要把窮人的祈禱轉化為我們自己的祈 禱,並與他們一起祈禱。這是我們必須接受的挑戰,也是需要培育的牧靈行 動。實際上,「窮人經歷到最嚴重的歧視是缺乏靈性上的關懷。絕大多數窮 人都對信仰特別開放;他們需要天主,我們不得不給他們提供天主的友情、 祝福、祂的話語、聖事慶典、成長之旅,以及信德上的成熟。偏愛窮人是我 們的基本抉擇,整體上必須將之轉變為宗教的關懷,務使窮人享有優惠和偏 愛。」(《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200)

這一切都需要一顆謙卑的心、一顆有勇氣成為乞丐的心──自認貧困和需要 求助於人的心。事實上,貧窮、謙卑和信任彼此之間,息息相關。真正的窮 人是謙卑的人,正如聖奧斯定主教所說:「窮人沒有什麼可驕傲的,富人則 必須戰勝他們的驕傲。因此,請聽我說:你要清貧,要有德性,要謙虛」 (《講道集》,14,4)。謙卑的人無可炫耀,也無可要求;他們知道不能 依靠自己,但堅信可以全然投靠天主的慈悲與憐憫,就像悔改的浪子一樣, 回家站在父親面前,接受他的擁抱(參閱:路十五 11~24)。無依無靠的窮 人從上主那裡汲取力量,並完全信賴祂。事實上,謙卑使人相信天主永遠不 會對我們棄之不顧,也不會對我們置之不理。

6. 我要對住在我們城市和我們團體中的窮人說:不要失去這份確信!天主關 心你們每一個人,並親近你們。祂沒有忘記你們,也不可能忘記你們。我們 都有過祈禱卻似乎沒有得到回應的經驗。有時,我們祈求擺脫使我們痛苦、 羞辱的煎熬,但天主似乎沒有聽到我們的哀禱。然而,天主的沉默並不表示 祂對我們的苦楚漠不關心;相反地,這其中蘊含了一個訊息,我們必須懷著 信賴的心去接受,讓自己完全降服於祂和祂的意志。《德訓篇》再次證明了 這一點:上主必迅速為窮人申冤(參閱:德廿一 6)。因此,從貧乏中能流 露最誠摯的希望之歌。讓我們記住「內心若被個人私益和顧慮所禁錮時,就 再沒有空間去顧及他人或容納窮人,就聽不到天主的聲音,感覺不到祂愛的 飴樂,行善的渴望也消退了。」(《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2)

7. 世界窮人日現已成為每個教會團體的固定日子,這是一個不容小覷的牧靈 機會,因為它挑戰每位信友去聆聽窮人的祈禱,並意識到他們的存在和需 要。這是執行各項措施,具體幫助窮人的好時機,也是認識並支持那些熱情 投身於服務最困苦者的志工們的好機會。我們衷心感謝上主,感謝那些願意 聆聽並支持我們當中最貧困者的人。他們是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平信徒, 透過他們的見證替天主回應投奔於祂的人的祈禱──每當有需要的人被接納 和擁抱時,天主就打破沉默。窮人仍然有許多東西教導我們,因為在現今高 舉財富、並經常在物質財貨的祭壇上犧牲人性尊嚴的文化裡,他們逆水行 舟,凸顯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祈禱得藉由真正的愛德來證實,而愛德表現在人與人的相遇和親近。 如果祈禱沒有轉化為具體的行動,便是徒勞無功;事實上,「信德也是這 樣:若沒有行為,自身便是死的」(雅二 17)。然而,沒有祈禱的愛德行 動,恐怕很快就會淪為耗盡自身的慈善事業。「若是沒有每天忠實地祈禱, 我們的行動便是空泛的,失去了深刻的靈魂,變成僅僅是行動主義」(教宗本篤十六世,教理講授,2012 年 4 月 25 日)。我們必須謹慎,避免陷入這 種誘惑,並且藉由賦予生命的聖神所賜予的力量與堅毅,使我們始終保持警 醒。

8. 在這脈絡中,我們不妨回顧加爾各答的聖德蘭姆姆,一位為貧困者窮盡一 生的女性,為我們留下的美好見證。聖德蘭姆姆反覆說道,她從祈禱中汲取 力量和信德,來實踐為我們當中最弱小者服務的使命。1985 年 10 月 26 日 她在聯合國大會演講時,拿出手中隨身攜帶的玫瑰念珠給大家看,說:「我 不過是一個不斷祈禱的貧窮修女。在我向耶穌祈禱時,祂把祂的愛傾注在我 心中,我就把這份愛分送給沿路遇到的所有窮人。你們也要祈禱!你們祈 禱,就會察覺到身邊的窮人,也許就在所住公寓大樓的同一樓層,甚至也許 就在家裡,有人正等著你們的愛。祈禱,幫助你睜開雙眼,使你們的心中洋 溢著愛。」

在羅馬,我們怎能不想起聖本篤.若瑟.拉布雷( St. Benedict Joseph Labre,1748~1783),他的遺體安葬於蒙蒂聖母堂供人敬禮。這位從法國到 羅馬朝聖的聖人,曾被許多修院拒絕,在生命最後的歲月,與窮人為伍,成 為窮人中的窮人,每天在聖體前祈禱數小時,誦念玫瑰經和日課,閱讀《新 約》和《師主篇》。因無處容身,他只得像「天主的流浪者」一樣,常窩在 羅馬競技場廢墟的一角,使他的生活成為不間斷的祈禱,直達天主。

9. 在我們邁向聖年之際,我敦促每一個人都成為懷著希望的朝聖者,為更美 好的未來設定具體的目標,別忘了去體現「愛的瑣事」(《你們要歡喜踴 躍》宗座勸諭,145):停下來,靠近些,給近人一絲關懷,一抹微笑,一 個擁抱,一句安慰。這些舉動並非不假思索、自然而然,而是需要日復一日 地作出承諾,它們通常隱而不顯,悄無聲息,但可由祈禱獲得力量。在此 刻,武器的喧囂聲、許多無辜傷者的哭泣聲,以及無數戰爭受害者的沉默, 淹沒了希望之歌,讓我們轉向天主,懇求祂賜下和平。我們伸出雙手接受和 平這份珍貴的禮物,因為我們「缺乏」和平,同時承諾將和平重新融入我們 的日常生活。

10. 我們蒙召在任何情況下都成為窮人的朋友,追隨耶穌的腳步──祂總是 與我們中間最弱小者精誠團結地在一起。曾在比利時巴訥(Banneux)顯現 的天主之母至聖童貞瑪利亞,給我們留下了不可或忘的訊息:「我是窮人之 母」,願她在我們塵世的旅程中支持我們。聖母瑪利亞因她的卑微受到天主的垂顧,以她的服從完成了大事;我們將我們的祈禱託付給她,相信我們的 祈禱將直達天主,必蒙垂聽。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4 年 6 月 13 日,
帕多瓦的聖安多尼──窮人主保紀念日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按此閱覽官方網頁

教宗公開接見:如最初那樣,教會必須向萬民宣講福音

圖片:Vatican Media

「在每個時代,尤其是現在,教會的處境好似耶穌升天後不久的情況,必須向萬民宣講福音,但需等待來自高天的能力才能做到。不要忘記,在那個時候,正如《宗徒大事錄》所記載的,門徒們聚集在『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宗一14)身旁。」2024年11月13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關於聖神的要理講授,當天省思了聖母與聖神的關係。

獨特且不可摧毀的聯繫

教宗表示:「雖然當時在晚餐廳還有其她婦女與聖母瑪利亞在一起,但聖母的臨在卻是獨特的,與其她婦女有所不同。因為在她與聖神之間存在一種獨特且永不可摧毀的聯繫,那就是基督自己。聖神藉著天主聖言、教會聖事和祈禱在教會中施展祂的聖化工程,另一個聖化途徑,則是經由對聖母瑪利亞的敬禮來實現。」

「在天主教傳統中,有這句格言,這個諺語:‘Ad Iesum per Mariam’,意思是『經由瑪利亞到達耶穌』。聖母讓我們看到耶穌,她向我們敞開大門,總是敞開著!聖母是媽媽,她牽著我們的手走向耶穌。聖母從不指向自己,聖母指向的是耶穌。這就是對聖母瑪利亞的敬禮:經由聖母的手到達耶穌。」

以生活的天主聖神所寫的書信

教宗解釋:「倘若聖保祿宗徒稱基督徒團體是“我們供職所寫的基督的書信:『不是用墨水寫的,而是以生活的天主聖神;不是寫在石版上,而是在血肉的心版上』(格後三3),聖母瑪利亞作為首位門徒和教會的形象,她也是以生活的天主聖神寫成的書信。正因如此,她能被眾人所知及閱讀,即使是那些看不懂神學書籍的人、那些小孩子也能閱讀。耶穌說天國的奧祕啟示給這些人,卻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參閱:瑪十一25)。」

瑪利亞,聖神的新娘和門徒

接著,教宗重複聖方濟各獻給童貞瑪利亞的祈禱文,並強調其中的稱呼:「聖父的女兒、聖子的母親、聖神的新娘!瑪利亞與聖三的獨特關係無法用更簡單的言語來說明了」。教宗表示:「聖神的新娘一詞不應被絕對化,而應提取其中所含的真理,而且是非常美的一個真理。她是新娘,但她首先是聖神的門徒。她是新娘與門徒……。我們要向她學習,成為順從聖神啟迪的人,尤其當聖神建議我們『急速起身』去幫助需要我們的人時,更應如此,就像她那樣,在天使離開後立即起身。」(參閱:路一39)

如同一張白紙

教宗強調:「當瑪利亞接受成為耶穌的媽媽,並對天使說,『願照上主的意願成就吧』,彷彿聖母對天主說:『我在這裡。我是一張書寫板:任上主隨意書寫,讓萬有的主隨意塑造我。』」

回到今日現實,教宗指出:「可以說,瑪利亞將自己當作一張白紙奉獻出來,上主在這張白紙上能隨意書寫。如此一來,天主之母成了聖神在聖化工程中的工具。在關於天主、教會和聖德的滔滔不絕的言語和文字中,聖母提示我們的只有兩句話,眾人,包括最卑微的人也能在各種境遇中說出:我在這裡,以及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

「瑪利亞是向上主說‘是’的人,她以自己的芳表和轉禱敦促我們,每當我們處在需要聽命或需要克服試探時,也要向上主說出我們的『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頒布2025禧年詔書:《望德不叫人蒙羞》【中文】

圖片:Vatican Media

《望德不叫人蒙羞》(Spes non confundit)是教宗方濟各於5月9日耶穌升天節第二晚禱中向五大洲的教會頒布的一道詔書,主題取自《羅馬書》(五5)。教宗藉著這道詔書宣布2025年慶祝禧年,為世界呼喚希望的恩典,其中包括祈求、提議、呼籲,以及宣布禧年內的新意,如在監獄中開啟一道聖門,並以「希望的朝聖者」為慶祝的主題。

開啟聖門

在禧年的「重要階段」中,教宗規定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將於2024年12月24日開啟,以此開始常規禧年。隨後的主日,12月29日,教宗將開啟拉特朗聖若望大殿的聖門。

接著,2025年元旦,天主之母節隆重瞻禮當天,聖母大殿的聖門隨之敞開。1月5日,羅馬城外的聖保祿大殿的聖門將被打開。這後三道聖門將於2025年12月28日主日之前關閉。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29日,在所有的主教座堂中,主教們該當舉行感恩祭,隆重開啟禧年。2026年1月6日主顯節,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將關閉,以此結束禧年。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2025禧年詔書的中文版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恭譯,
歡迎下載及廣傳。

按此下載2025禧年詔書【中文】

按此閱讀英語詔書【English 】

按此閱覽2025年禧年官方網頁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公開接見:我們祈禱時,聖神前來扶助我們

圖片:Vatican Media

「基督徒的祈禱不是人在電話的這一頭、對電話另一頭的天主說話,不是這樣的。是天主在我們內祈禱!我們通過天主向天主祈禱。」教宗方濟各11月6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如此鼓勵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當天他繼續以聖神為主題的系列要理講授,把焦點放在基督徒的祈禱上。

教宗首先表明,「聖神的聖化行動除了通過天主聖言和聖事以外,也表現在祈禱上」。正因如此,教宗要以這點展開當天上午的省思。

他指出,在基督徒的祈禱中,天主聖神既是主體也是客體。「換句話說,祂是施予祈禱的那位,也是藉著祈禱被賜予的那位。」「我們祈求能領受聖神,我們領受聖神,好能真正地祈禱」。如此一來,我們以天主兒女的身份祈禱,不像奴隸那樣。

聖神與祈禱

教宗闡明,我們必須祈禱才能領受聖神。「關於這點,福音記載,耶穌明確地說:『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在天之父,有不更將聖神賜與求祂的人嗎?』(路十一13)」

教宗表示,我們的祈禱是我們唯一能影響天主聖神的力量,而聖神賜給我們真正祈禱的恩典。

如何祈禱

的確,我們不知道如何祈禱才好。教宗說:「是的,聖神扶助我們的軟弱,但祂做了更重要的事。祂向我們證明了我們是天主的兒女,並讓我們開口呼喊:『阿爸,父呀!』(羅八15、迦四6)」

教宗表示,在祈禱中,聖神展現出祂是「護慰者」,也就是為我們發聲、捍衛我們的那一位。祂在天父跟前並不譴責我們,而是捍衛我們。「即使我們的心對我們有所責備」,聖神依然提醒我們,「天主比我們的心大」(若壹三20)。

祈禱倍增

聖神不僅代我們轉求,更教我們如何為弟兄姊妹代禱。更有甚者,「祂教導我們轉求的祈禱」。教宗指出,祈禱「格外中悅天主,因為這是最不求回報、無私付出的事」。

教宗驚嘆地說道:「當每一個人都為所有的人祈禱時,誠如聖盎博羅削所言,所有的人也都為每一個人祈禱;祈禱倍增。」

隨著禧年的臨近,教宗最後鼓勵大家「與護慰者聖神一起,按照天主的旨意代我們轉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追思已亡節:教宗方濟各在靜默中追思亡者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11月2日追思已亡節上午,教宗方濟各前往羅馬勞倫蒂諾(Laurentino)公墓,在那裡主持彌撒,紀念亡者。在彌撒前,教宗來到一座「天使花園」靜默祈禱,那是一塊大約600平方米的綠色地帶,獻給那些因中斷妊娠而未曾出生的胎兒。「為失去孩子的人祈禱」是教宗11月份的祈禱意向。

教宗在彌撒講道時刻,低下頭,在靜默中為亡者祈禱。教宗誦念祈禱詞:

「主啊!我們塵世的生活如同一縷氣息,請教導我們數算自己的年歲,賞賜我們心靈的智慧,讓我們在面對死亡時並非歸於泯滅,而是一道邁向永生的門檻。之後,教宗降福了在場的所有人,並為亡者祈禱,祈求天主安慰那些遭受離別痛苦的人。」

最後,教宗接見了「希望之火」(Scintille di speranza)團體的成員,這是一個由母親們組成的團體,她們因不同的原因失去了自己孩子。她們將一條白色的圍巾送給教宗並表示:「這是我們對教宗的擁抱,也象徵著我們的孩子對教宗的擁抱,並感謝教宗的親臨,這是一個愛的見證,通過愛的途徑,更能接近我們的孩子。」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4年11月祈禱意向:為失去孩子的人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4年11月意向

意向:請為失去孩子的人祈禱

祈願所有為失去子女而悲慟的父母能在團體中找到支持,並從護慰者聖神那裡獲得內心的安寧。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教宗公開接見:堅振聖事不是「臨終的傅油」,而是積極生活的開始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為即將來臨的禧年設立了一個「美好的目標」,勉勵信徒「清除因慣性和懈怠而積聚的灰塵,像奧運會的火炬手一樣,成為聖神之火的攜帶者。」2024年10月30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方濟各繼續「反思聖神通過聖事在教會生活中的臨在和行動,特別講解了堅振聖事,即聖神的聖事」,勉勵眾人在禧年之際重燃這一恩典的火焰。

教宗說:「堅振聖事在實踐上不應該淪為『臨終的傅油』,即『離開』教會的聖事,而應成為積極參與教會生活的開始。」

運用聖神的抵押

我們每個人在領受「堅振和傅油」的同時,都獲得了聖保祿所說的「聖神的抵押」或「聖神的初果」。教宗提醒我們:「讓這些初果結出豐碩果實。我們必須運用這一抵押,品嘗這些初果,而不是將所得的神恩和塔冷通埋藏於地下。」

為教會的使命奉獻

在要理講授中,教宗解釋了堅振聖事的起源,並指出「在新約中,除水的洗禮外,還有覆手禮,其目的是通過一種可見而超凡方式傳遞聖神,其效果類似於五旬節聖神降臨於宗徒。他引用意大利主教團的《成人要理》,指出堅振聖事強化了與基督和教會的洗禮性結合,並奉獻於先知、王權和司祭的使命,此外傳遞了聖神豐沛的恩典。

見證的聖事

教宗再次引用意大利主教團《成人要理》指出:「如果洗禮是誕生的聖事,那麼堅振則是成長的聖事,也就是見證的聖事,與基督徒生活的成熟,密切相關。」教宗承認:「這在今天的教會中似乎是一個看似難以達成的目標,因為許多青年和成年人在領受堅振後就疏遠教會,但他鼓勵大家繼續努力追求這一目標。」

教宗說:「人們常說這是告別的聖事,因為年輕人領受堅振後便會離開,直到婚禮時才會再回來。人們是這樣說的……但我們必須讓堅振成為一種參與的奉獻,積極參與教會生活的奉獻。」

平信徒在堅振聖事準備中的角色

最後,教宗建議在堅振聖事的準備過程中,那些「曾與基督有過個人相遇並通過堅振真實體驗到聖神的平信徒,應當提供幫助」。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將於2024年12月26日在羅馬雷比比亞監獄開啟聖門

羅馬郊區的雷比比亞監獄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將於2024年12月26日、聖斯德望慶日,在意大利羅馬雷比比亞監獄(The Rebibbia prison on the outskirts of Rome)開啟聖門。聖座福音傳播部代理部長菲西凱拉(Rino Fisichella)總主教10月28日在聖座新聞室介紹有關禧年活動時宣布了這一消息。

九年前的聖週四教宗探訪了雷比比亞監獄,他願意以「希望的朝聖者」身份前來,在精神上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所有獄中服刑人同在。

教宗在《望德不叫人蒙羞》禧年詔書中,籲請為所有「被剝奪自由」的人,「每天承受被拘留及受限制的痛苦、缺乏關愛,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人身得不到尊重」的人提供有尊嚴的條件。教宗寫道,「為了向服刑人提供一個關懷的具體標記,我希望能在監獄中開啟一道聖門,作為邀請服刑人士懷著新希望和信心展望未來的標記(參閱第10項)。」

按此閱覽2025年禧年官方網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最後文件是給天主子民的禮物

圖片:synod.va

2024年10月26日晚上,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向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大會成員強調,最後文件是三年來聆聽天主子民的成果。這段同道偕行的旅程從三年前聆聽與對話的進程開始,今年10月2日進入第十六屆常規會議的第二會期。教宗指出,文件呈現出一條邁向「同道偕行(共議同行)的教會」的共同旅程,不僅以言語,更以行動和互動來實踐福音的教導。

本屆大會於10月27日主日正式落下帷幕,由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閉幕彌撒。

三重禮物

大會當天下午對最後文件進行了表決,予以通過。教宗稱這份文件是涉及多重面向的禮物,既是教會的指導綱領,也是合一及共同使命的象徵。

首先,教宗表明他需要主教們的輔佐,強調每一位主教的臨在對塑造同道偕行旅程的重要性。「對我來說,作為羅馬主教,在召集天主的教會舉行世界主教會議時,我意識到我需要你們所有人:主教和同道偕行旅程的見證人。謝謝你們!」

教宗承認自己是個聆聽者,提醒他自己和每一位主教,「羅馬主教也需要聆聽,好能回應天主每天對他的吩咐:『堅固你的弟兄姊妹,餵養我的羊群。』」(參閱:路廿二32;若廿一17)

為了在教會內增進和諧,即聖巴西略和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所構想的和諧,聆聽的態度至關重要。

守護和諧、摒棄僵化

梵二大公會議形容教會「有如一件聖事」。教宗期勉教會要實現梵二所勾勒的和諧,並解釋道:「她是我們所盼望的天主的記號和工具。天主早就已經準備好筵席,而且現在正在等待。」

天主聖寵「對每個人的心靈悄悄說情話」。教會則要「放大這輕聲耳語,不去妨礙它;去打開門,而非建高牆」。

「身為『恩寵的分施者』,我們不該企圖綁住我們仁慈天主的手,霸占珍寶」。教宗敦促眾人秉持開放和謙遜的態度,並引用女詩人德布雷爾(Madeleine Delbrêl)的詩句,勸勉人們不可抱持「僵化」的態度。

教宗誦唸了她的幾句詩,作為祈禱,並邀請教會懷著開放、喜樂和信賴天主仁慈的心去履行使命。

在破裂的世界做和平的證人

教宗強調,在破裂的世界裡,教會的角色是締造和平者。「在我們這個充斥戰爭的時代,我們必須做和平的證人,甚至要學會如何友善地發揚我們的差異」。

多名主教來自戰亂、貧困和受苦的地區,教宗深知他們的經驗各不相同,鼓勵所有人通過聆聽與修和去建設和平。

教宗宣布,他決定本屆世界主教會議後不會撰寫一道宗座勸諭,而是立刻讓所有的人都能閱讀世界主教會議最後文件。

「這份文件已經囊括了非常具體的指示,可以在個別大洲和環境下當作教會使命的指南。」教宗如此解釋道,並相信這共同的經驗會對「服務天主子民的具體行動」有所啟發。

聖神在教會內噓氣

教宗表明,聖神是在所有文化、挑戰和希望中促使教會合一的力量。教宗感謝在場每一個人的參與,鼓勵世界主教會議全體與會者把聖神的禮物帶給世人,做一個聆聽、祈禱且謙遜的教會。

「聖神在這項學習上召叫並支持我們,我們要把它理解成皈依的進程」。世界主教會議「不是終點,而是持續皈依的進程」。

教宗最後再次引用女詩人德布雷爾的話,說:「只有一位聖神在所有地方噓氣。」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閉幕彌撒:成為行走的教會,分享福音的喜樂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我們不需要一個坐視不顧的教會,而需要一個如同盲人巴爾提買那樣的教會,扔下心灰意冷的外衣,將自己的盲目託付於上主,站起來,跟隨祂且與祂同行,傾聽世界的呼聲,弄髒雙手去服事上主,將福音的喜樂帶到世界的每個角落。」這是教宗方濟各為同道偕行的教會描述的圖像。教宗於2024年10月27日主日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感恩祭,為第16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落下帷幕。

以下是教宗彌撒講道的全文:

福音向我們介紹了巴爾提買,一個被迫在路邊乞討的盲人,一個被拋棄、毫無希望的人。然而,當他聽到耶穌經過時,便開始向祂呼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大聲呼喊自己的痛苦,向耶穌表達自己重見光明的願望。當所有人被他的聲音打擾而責備他時,耶穌卻停下腳步。因為天主總是聆聽窮人的呼聲,在祂面前,沒有任何痛苦的呼喊會被忽視。

今天,在本屆世界主教會議結束之際,心懷我們所能共同分享的感恩之情,讓我們停下來反思這位盲人身上發生的事:起初,「他坐在路邊乞討」(谷十46),而最後,在耶穌的召喚下,他重獲視力,「在路上跟著耶穌去了」(谷十52)。

福音告訴我們關於巴爾提買的第一件事,是他坐在那裡乞討。他的姿態是典型的一個被困在自己痛苦中的人,坐在路邊,彷彿除了等著逾越節經過耶里哥城的朝聖者施捨,什麼也做不了。然而,正如我們所知,真正的生活,不能坐在原地:活著就要一直在前進,踏上旅程,擁有夢想,作計劃,向未來敞開心懷。盲人巴爾提買也代表著我們內心的盲目,這盲目阻礙我們,讓我們坐在遠處,使我們停滯不前,徘徊在人生的邊緣,失去希望。

這能讓我們除了思考個人的生活,也反思我們如何作為上主的教會。在前行的道路上,有許多事情能使我們變得盲目,無法認出上主的臨在,也沒有準備好面對現實的挑戰,有時甚至不知道如何回應那些向我們發出呼聲的諸多問題,就像巴爾提買向耶穌的呼喊。然而,面對今日男男女女的問題、當代的挑戰、福傳的緊迫,以及人類的許多創傷,弟兄姐妹們,我們不能坐在原地。一個坐著的教會,幾乎是在不知不覺中退出了生活,把自己局限在現實的邊緣,這樣的教會就有可能陷入盲目,沈浸在自己的困窘中。如果我們仍然坐視不理,就會繼續看不到我們牧靈的緊迫性,以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諸多問題。讓我們祈求上主賜給我們聖神,使我們不要坐在我們的盲目中,盲目能喚來世俗,世俗能喚來安逸,安逸能喚來封閉的心。請不要坐在我們的盲目中。

相反,我們要記住:上主會經過,上主每天都經過,上主總是經過並停下腳步,關照我們的盲目。我呢,我聽到祂在經過嗎?我能夠聽到上主的腳步聲嗎?上主經過時,我能分辨出嗎?若世界主教會議推動我們成為如巴爾提買般的教會,那將是美好的:一個門徒的團體,聽到上主經過時,會感受到救恩的震撼,被福音的力量喚醒,開始向祂呼喊。要這樣做,聆聽世上所有的女人和所有的男人的呼聲:那些渴望發現福音喜樂和那些疏遠的人的呼聲;那些冷漠者無聲的呼聲;那些受苦者、貧困者、邊緣人的呼聲、被工作奴役的兒童、他們在世界許多地區因工作而被奴役;聆聽破碎的聲音,聆聽那些甚至不再有氣力向天主呼喊的人們的破碎聲音,因為他們已無力發聲或心灰意冷。我們不需要一個坐視不顧的教會,而需要一個傾聽世界呼聲的教會,我這樣說,也許有人會反感,我們需要一個不怕弄髒雙手去服事上主的教會。

接著,讓我們來看第二個方面:如果說起初巴爾提買是坐著的,我們看到,他最終“在路上跟著耶穌去了”。這是福音典型的表達方式,意思是他成了耶穌的門徒,跟隨了祂。事實上,在他向耶穌呼喊之後,耶穌停下來,將他叫過來。巴爾提買從坐著到跳起來,隨即重見光明。現在,他能夠看見上主,認出天主在自己生命中的作為,終於能跟在祂後面行走。我們也如此,弟兄姐妹們,當我們停滯不前、安於現狀時,當我們作為教會找不到重新站起來繼續前行的力量、勇氣和膽識,以及必要的開誠布公時,請記住,我們總要回歸上主,回歸福音。回歸上主,回歸福音。每當上主經過時,我們必須總是且重新聆聽祂的召喚,這召喚讓我們重新站起來,帶我們走出盲目。然後,我們再次跟隨祂,與祂一同前行。

我要強調的是,福音説巴爾提買“在路上跟著耶穌去了”。這是同道偕行教會的一個形象:上主召叫我們,當我們坐著或跌倒時,祂扶起我們,賜給我們新的視力,使我們在福音的光照下看見世界的不安和痛苦。如此一來,我們仰賴上主重新站立,我們體驗到“在路上跟著耶穌去了”的喜悅。跟隨上主是在路上跟隨祂,不是關閉在我們的安逸中跟隨祂,不是在我們想法的迷宮中跟隨祂:是在路上跟隨祂。我們要始終牢記:不要獨自或按照世俗的準則行走,而要在路上一同跟隨祂,與祂同行。

弟兄姐妹們:我們不要一個坐著的教會,要一個站立的教會。不要一個不作聲的教會,要一個聆聽人類呼聲的教會。不要一個瞎眼的教會,要一個被基督光照的教會,將福音之光帶給他人。不要一個靜止不動的教會,要一個傳教的教會,在世界的道路上與主同行。

今天,當我們為共同走過的路,向天主感恩的時候,我們可看到並敬仰經過精心修復的聖伯多祿古老座椅的聖髑。懷著信仰的驚嘆來默觀它,我們要牢記這是愛的座椅、合一的座椅、慈悲的座椅,正如耶穌吩咐伯多祿宗徒那樣,不是統治他人,而是在愛德中服事他人。欣賞這座如今比以往更加輝煌壯觀的貝尼尼華蓋時,我們會重新發現它勾勒了整個大殿的真正焦點,即聖神的光榮。這便是同道偕行的教會:一個以聖神恩典為首席地位的團體,聖神使我們在基督內成為兄弟姐妹,並將我們引向祂。

弟兄姐妹們,我們要滿懷信心地繼續一起行走的旅程。今天,天主聖言也在對我們重復那對巴爾提買所說的:「放心!起來!祂叫你呢!」 我聽到在叫我嗎?這是應詢問自己的問題。我聽到在叫我嗎?我是否感到虛弱,無法站起來?我是否請求幫助?請扔下我們心灰意冷的外衣,將我們的盲目交托給上主。我們要站起來,帶著福音的喜樂,將它帶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