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頒布《促進神學》手諭:神學應能在今日世界闡釋福音

圖片:Vatican Media

「只有『走出去』的神學才能適應一個同道偕行、傳教及『走出去』的教會,才能先知性地闡釋現時,依照啟示認出未來的新路程。」根據這個願景,教宗方濟各在11月1日頒布《促進神學》(Ad theologiam promovendam)手諭,藉以修訂宗座神學研究院的章程。宗座神學研究院由教宗克雷孟十一世(Clemente XI)於1718年4月23日成立,其宗旨是「提供一種為教會和世界服務的神學」。

在隨後的年代裡,宗座神學研究院作為學者的機構,一直針對「尤其重大的神學議題進行探究及深化」。教宗方濟各認為:「如今該當修訂規範其活動的準則,使其更適應當代賦予神學的使命。在向世界和人類開放,面對世界的問題、創傷、挑戰及潛力的同時,神學省思必須為重新思考認識論和方法論留出空間,因此需要進行一項勇敢的文化革新。」

教宗指出:「需要從根本上有一種切合實際情況的神學,能夠在男人和女人日常生活的環境,在不同的地理、社會和文化環境中解讀和詮釋福音。神學必須在不同傳統和不同知識、不同基督信仰表達和不同宗教的對話與相遇的文化中得到發展,必須與所有人,信徒及非信徒公開地交流思想。」

教宗表明:「這是跨學科的方法,正如《真理的喜樂》宗座憲令所表明的,所有的知識都在天主啟示的智慧所提供的光明與生命的空間內。因此,神學必須善用其它知識發展出的新範疇,以獨創性和批評意識進入和傳播信仰的真理,以今日的言詞傳授耶穌的訓誨。」

「此外,神學作為智慧的學問,不應是抽象或意識形態式的,而應是靈性上的,跪著做研究,在朝拜和祈禱中釀成。神學也是一種民眾學問,必須仁慈地面向人類和受造界敞開的創傷。」在教宗看來,神學在其整體上必須具有「牧靈印記」,因此神學省思必須 「以各民族所處的不同環境和具體情況為起點,為福傳服務」。

宗座神學研究院院長斯塔利亞諾(Antonio Staglianò)主教表示,這是一項新使命,即在知識的各領域促進交流與對話,讓全體天主子民都曉得並參與神學研究,使子民的生活成為信、望、愛三德的生活。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3年11月祈禱意向:為教宗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3年11月意向

意向:請為教宗祈禱

願他在聖神的助佑下,陪伴託付給他的羊群,履行其使命。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教宗方濟各:愛天主愛近人是一切的根本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10月29日上午10點,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為世界主教會議第16屆常規會議第一會期主持閉幕彌撒,大約5千人參禮。這次會議於10月4日開啟,為期4週,樞機、主教、司鐸、男女平信徒、男女會士、專家及其他基督信仰教會的代表們圍繞著同道偕行的主題進行了討論。

更加同道偕行和致力於傳教的教會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表示,在這段時期我們得以“發現兄弟友愛的美好”,我們“彼此聆聽”。更重要的是,“憑藉我們豐富多采的經歷和敏銳性,我們聆聽了聖神”。

“今天我們還看不到這個進程的全部成果,但憑著遠見,我們能展望在我們面前敞開的視野:上主將引領我們、幫助我們成為更有同道偕行精神和傳教使命的教會。她朝拜天主、為當代的男女服務,且走出去將福音慰藉人心的喜樂帶給所有人。”

天主居首位

除了宣講,也需要接納、朝拜及愛天主和愛人。教宗在反思中引用馬蒂尼樞機和金口聖若望的思想,指出“愛”是首要誡命、“啟發人的根源”。“不是我們的策略、不是人性的算計、不是塵世的風尚”,更不是偶像崇拜,它們看似提供生命,卻要求以生命作為交易。教宗表明,“以整個生命愛天主和愛人如己”,這是“一切開始及重新開始的根本和基礎”。

偶像崇拜使人為奴

那麼,如何將愛化為行動呢?首先是朝拜,這是對天主“無償和出人意料”的愛的第一個回應。朝拜意味著承認天主是我們“活著的意義”。在朝拜天主的同時,我們就會發現自己是自由的人。這就是為什麼在《聖經》中,將愛上主與對抗各種偶像崇拜聯繫在一起。教宗說:“朝拜天主的人拒絕偶像,因為天主使他自由,偶像則使他為奴。偶像欺騙我們,從未兌現所承諾的事,因為它們是出於人手的作品。”(參閱:詠一百一十五,4)

教宗告誡道,“我們必須始終對抗偶像崇拜;那些世俗的偶像崇拜往往來自個人虛榮心,如貪求成就、不惜一切代價地自我肯定、對金錢的貪婪,我們不要忘記,魔鬼是從錢袋裡進入的,還有升遷的誘惑;但也有那些喬裝成靈修的偶像崇拜:我的宗教思想、我的牧靈才能……”。

教宗說,“我們要保持警惕,不將我們自己,而是將天主置於中心”。這就需要返回聖體龕前“朝拜”天主。“教會應是朝拜的團體:在每個教區、每個堂區、每個團體中都應朝拜上主!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祈求耶穌,而不是我們自己”。

對世界的呼喊充耳不聞算不得真正的信仰體驗

教宗指出,踐行愛的另一個舉動乃是“服務”,即愛天主和愛近人。“若對世界的呼喊充耳不聞,就不會有真正的信仰體驗。若不關懷近人,就不會愛天主,這樣恐怕會成為法利塞人”。教宗說:“我們可能確實有許多改革教會的好主意,但我們要牢記:朝拜天主、以祂的愛去愛我們的兄弟姐妹,這才是重大而持久的改革。”

為卑微的人服務

教宗希望,教會為眾人服務,尤其是戰爭的受害者、移民、窮人及弱勢人群。“作為耶穌的門徒,我們願意將另一個酵母帶給世界,就是福音的酵母:天主居於首位,與祂在一起的是那些祂所鍾愛的人,窮人和弱勢人群”。

一個為眾人服務、為最卑微的人服務的教會:這就是我們該當夢想的教會。教宗強調,這個教會“接納、服務、愛,以及寬恕”。總之,這是一個更有同道偕行精神和傳教使命的教會。教宗在此感謝所有參加這次世界主教會議的成員,勉勵他們繼續“一起行走、聆聽和對話”。他最後祝願眾人“在朝拜天主和服事近人中,一起成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為和平祈禱日禮儀:教宗求聖母助佑世人抵拒戰爭的瘋狂

圖片:Vatican Media

「願和平於世」:願和平降臨在一個因分裂和仇恨而動盪不安、四分五裂的世界裡。10月27日傍晚六點,教宗方濟各再次來到和平之后聖母瑪利亞像前,為遭受暴力蹂躪的聖地懇求和平之恩,一如他曾為敘利亞、非洲和烏克蘭做的那樣。

在教宗方濟各欽定的為和平祈禱、守齋和懺悔日這一天,他親自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結束禮儀。這是世界各地天主子民同心合意祈禱的日子,唯一的意向是但願武器噤聲,「各國領導人走上和平的道路」。

與天主子民同聲祈禱

禮儀開始之際,聖詠團詠唱一首《求聖母垂視子民》的聖歌,教宗在歌聲中坐著輪椅進入聖伯多祿大殿,在聖母像前靜默祈禱片刻。接著,教宗與在場眾人一起公念痛苦五端《玫瑰經》,聆聽並默想選讀的福音經文,以及教會初期的教父對此的教導。

聚集在大殿的參禮者約有4千人,他們當中有羅馬教區的信友,也有世界主教會議的與會者。與此同時,在耶路撒冷、加沙地帶、烏克蘭基輔、非洲北部和撒哈拉以南地區忍受浴血衝突之苦的人民,也都熱切渴求和平。

戰爭撕裂世界

念經後,教宗為這些生活在戰亂地區的人民發聲,把他們的苦難和希望帶到聖母瑪利亞那裡。教宗祈禱說:「聖母瑪利亞,求妳垂視我們!我們此刻齊聚在妳面前。」

聖母深知「我們的艱辛和傷痛」。教宗呼求說:「妳是和平之后,與我們並為我們受苦,看顧妳眾多飽受衝突磨難的兒女、眾多因撕裂世界的戰爭而徬徨焦慮的兒女。這是黑暗的一刻,是黑暗的一刻啊,母親。而在這黑暗時刻,我們沉浸在妳明亮的眼眸中,將自己託付於妳的聖心、那敏感察覺到我們困境的聖心。」

照顧每一個人的生命

今時今日充斥著「不安和恐懼」。天主之母也曾在生活中體嘗過這一切,但她並未因此卻步。教宗在獻給聖母的禱詞中說:「關鍵時刻,妳採取了積極行動。現在,求妳再次為我們採取積極行動。」

「求妳慈愛地垂視人類大家庭。人類迷失了和平之路,選擇了加音而非亞伯爾,喪失了友愛意識,找不到家庭氛圍。」「請妳為我們危險又動盪的世界轉禱。求妳教我們接納和照顧生命,每一個人的生命,並且教我們抵拒戰爭的瘋狂。戰爭撒下死亡的種子,消滅未來。」

為和平負起責任

聖母聲聲呼喚世人祈禱和懺悔。教宗直言不諱地指出,「然而,只顧自身需求又分神於許多世俗利益的我們,對妳的邀請充耳不聞。而妳深愛著我們,從不對我們感到厭倦。求妳牽著我們的手」。

教宗懇求聖母「助佑我們在教會內守護合一,成為世界融洽共處的工匠」,並且「讓我們感受到自己對和平負有責任」。

孩童的眼淚

教宗將人類的軟弱交付到聖母的手中,說:「我們無法獨自完成這一切。沒有妳的親子耶穌,我們一事無成。而妳將我們重新帶回耶穌、我們的和平身邊。」早在2022年3月份戰爭爆發之初,教宗便已將俄羅斯和烏克蘭奉獻於聖母無玷聖心。

「仁慈的母親,我們呼求仁慈;和平之后,我們呼求和平!求妳撼動那陷入仇恨無法自拔者的心靈,使煽動衝突之人改過向善。求妳擦乾孩童的眼淚,他們此時淚流滿面。⋯⋯求妳扶助孤獨和年邁的人,扶持受傷和生病的人,護佑那些拋下摯愛、被迫離鄉背井的人,安慰失去信心的人,重新點燃希望。」

求妳在衝突的黑夜帶來一絲光明

教宗將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所是和所有,託付於聖母、奉獻給她。教宗將教會奉獻給聖母,願「教會成為和諧的記號、和平的器皿」。教宗將世界奉獻給聖母,「特別是戰爭中的國家和地區」。

教宗祈禱說:「妳是救恩的晨曦,求妳在衝突的黑夜裡帶來一絲光明。妳是聖神的寓所,求妳為各國領導人啟發和平的道路。妳是萬民的聖母,妳的兒女們陷入了罪惡的誘惑、因權勢和仇恨而變得盲目,求妳促使他們彼此修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在第十六屆世界主教代表常務會議第十八次全體大會的發言

圖片:Vatican Media

為我來說,教會就像眾信友一樣,是聖人,也是罪人,一個由真福八端和瑪竇福音第廿五章的力量召喚而聚集起來的民族。

耶穌為了祂的教會,沒有採取祂那個時代的政治謀略:既不做法利塞人、撒杜塞人、厄塞尼派,也不做狂熱的激進分子,不組織「祕密結社」;祂只是 繼承以色列的傳統:「你們要作我的子民,我必作你們的天主。」

我喜歡將教會視為一個單純而謙卑地走在上主面前的人民(天主的子民)。 在宗教信仰上,這是我們「信友」的意義。我說忠信的子民,那是為了要避 免陷入諸多意識形態的觀點和思維中,從而「扭曲了」天主子民的真實面 貌。單純而忠信,或也是在旅途上前進「聖潔而忠信的子民」,有聖人,也 有罪人。這就是教會。

忠信的天主子民的特點之一是不能錯誤。是的,「在信仰上不能錯誤」 (「In credendo falli nequit」,《教會》教義憲章,12)。在信仰上無誤: 「你想知道慈母教會信什麼,就要去了解教會訓導,從中能獲得啟發;但如 果你想知道教會是如何相信的,你就要轉向忠信的天主子民。」

有一個畫面浮上我的心頭:一群信友聚集在厄弗所主教座堂的入口。故事 (或傳說)是這樣的,當主教們列隊進入教堂時,人們站在通往教堂道路的 兩側,不停地齊聲高喊:「天主之母」,這是天主子民深信不移的道理,要 求聖統宣布這條信理是真實的。(有人說他們手裡拿著棍棒不斷地向主教揮 舞)。我不知道這是歷史還是傳說,但畫面歷歷在目。

聖潔而忠信的天主子民有靈魂,因為我們可以說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我們可以說是一種信仰的詮釋方式、一種看待現實以及我們的良心的方式。我們的 信友意識到自己的尊嚴,所以讓他們的孩子領洗,讓他們的亡者得到葬禮。

我們這群聖統制的成員來自這子民,領受這子民的信仰,通常來自於母親和 祖母,如保祿向弟茂德說道:「你的母親和祖母」──一個以母語沿襲傳承 下來的信仰,就像瑪加伯的母親用「方言」對她的孩子們說話一樣。在這裡 我想強調的是,天主聖潔而忠信的子民以方言傳播信仰,而且通常以女性的 語言傳遞。這不僅因為教會是母親,也是因為女性懂得體現這一點;(教會 是女性)也因為女性知道如何等待,知道如何發現教會和信友的資源,她們 敢於超越極限,也許帶著恐懼,但仍懷抱勇氣,在一天的清晨、天還未亮的時候,憑著直覺(而非希望)走近一座墳墓,感受到那裡可能有生命。

在天主聖潔而忠信的子民中,婦女是教會的反映。女性代表教會,教會是淨配,也是母親。

當聖職人員在教會服務事工中行事過當或嚴苛對待天主子民時,他們玷污了 教會的面容,以大男人主義的專斷獨行毀壞教會,很容易令人想起利莉婭娜修女(Sr. Liliana Franco)的發言。知道在一些堂區辦公室裡,居然像超市 一樣,可以看到聖事服務項目的「價目表」,實在令人難過。教會要麼是旅 途中天主的忠信子民,是聖人,也是罪人,要麼便是淪為提供各種服務的公 司。當牧靈工作者走上第二條路時,教會就會成為救恩的超級市場,而司鐸 不過是跨國公司的員工。這是聖職威權主義所導致的重大挫敗,令人痛心疾首(在羅馬,去看看那些到教會裁縫店試穿長袍、帽子或加上蕾絲袍服的年輕司鐸,就足以證明)。

聖職威權主義是鞭韃,是禍殃,是一種世俗形式,它玷污並損壞上主淨配的面容;奴役了天主聖潔而忠信的子民。

天主的子民,聖潔而忠信的子民,懷著耐心和謙卑繼續前進,忍受制度化聖職威權的叱罵、欺凌和排擠。我們多麼自然地把神父的晉鐸或主教的晉牧, 視為職階的升遷──這是踐踏天主聖潔而忠信的子民的恐怖世界與世俗行為。

2023年10月25日

教宗發言用西班牙語。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按此下載中文版PDF文件檔

教宗公開接見:宣講福音不能抽像化,而應始終本地化

圖片:Vatican Media

聖濟利祿和聖美多弟於九世紀出生於希臘的貴族家庭,二人放棄政治生涯成為了隱修士。他們是兄弟倆,被世人稱為『斯拉夫人的使徒』。」教宗方濟各10月25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眾介紹了兩位聖人,繼續以“使徒的熱忱”為主題展開要理講授。

用母語傳播信仰

教宗提到:「聖濟利祿和聖美多弟作為傳教士被派到大摩拉維亞地區,兄弟倆學習當地的文化,意識到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可能向當地人民講解聖經,傳播基督信仰。聖濟利祿曾說“誰能在水上寫一篇講稿呢?。事實上,為了傳播福音和祈禱,需要專門、適當及特定的工具。因此他們發明了格拉哥裡字母,翻譯聖經和禮儀典籍。因而,人們覺得基督宗教信仰不再是『外來的』,它已本地化、成為他們的信仰,用母語表達的信仰。」

教宗批准斯拉夫語禮儀書

「然而,兩位隱修士的創舉卻引起了拉丁人的反對,他們認為只能用寫在十字架上的三種語言,即希伯來語、希臘語和拉丁語來讚頌天主。」教宗表示:「他們的顧慮是由於擔心失去在斯拉夫人中傳教的特權。但濟利祿強烈地回應道:天主願每個民族都用自己的語言讚頌祂。濟利祿和他的兄弟美多弟一起向教宗求助,於是教宗批准了他們用斯拉夫語編寫的禮儀書,並把這禮儀書放置在聖母大殿的祭台上,以這些禮儀書的經文向上主獻上讚頌之歌。」

合一、本地化與自由

天主的聖言就是這樣在這些民族中傳揚開了。教宗強調了兩位聖人在三個方面的見證,首先是合一,「在那個時期的歐洲基督宗教未出現分裂,整個教會同心協力傳播福音」。第二是本地化,教宗指出:「文化福音化與福音本地化顯示福傳與文化緊密相連,因此不可抽象地、以取蒸餾水地方式宣講福音,絕不可!福音必須本地化,它也是文化的表達。」第三個方面是自由。教宗強調:「需要有自由,但自由總是需要有勇氣,一個人越勇敢,就越自由,並且不讓那許多剝奪自己自由的事物所束縛。」

最後,教宗向所有在場的信友發出邀請:「兄弟姊妹們,我們要請求斯拉夫人的使徒聖濟利祿和美多弟為我們轉求天主,願我們成為他人‘仁愛自由’的工具。透過祈禱和服務,成為有創意、有恆心和謙卑地人。」

教宗方濟各呼籲釋放人質
讓人道援助品進入加沙地區

教宗方濟各仍掛慮中東的悲慘局勢,在10月25日的公開接見活動中,再次為和平發出呼籲,包括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烏克蘭和全世界的和平。教宗鼓勵有關方面釋放人質,以及讓人道援助物品抵達加沙地區。同時,教宗也表示繼續為受苦的人祈禱,對在中東、烏克蘭和其他受戰爭煎熬地區的和平進程懷抱希望。

此外,教宗也提及10月27日星期五的守齋、祈禱和懺悔日。當天晚上6時,信友們響應教宗的號召,將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齊聲祈禱,為世界呼求和平。最後,教宗在問候葡萄牙語的信友團體時,將「和平的緊迫性」託付於聖母瑪利亞。教宗說:「我們不可讓衝突的烏雲遮住希望的陽光。相反,我們要將和平的緊迫性託付於聖母,使所有文化都能向聖神的和諧氣息敞開大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聖富高樹立了溫和福傳的榜樣

圖片:Vatican Media

「今天我要跟你們講述一個以耶穌和最貧困弟兄為其生活熱忱的人。」教宗方濟各10月18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眾如此說道。教宗口中的人物是聖富高(Charles de Foucauld),他為宣講福音的熱忱作了見證,對每一個人都態度溫和、尋求對話、親切關懷。他的生活以聖體聖事為核心,每天花很多時間朝拜聖體、靜默祈禱,感受到唯有臨在於聖體內的耶穌能使自己接近很多非基督徒的弟兄姊妹。

「我為耶穌失去了心」

當天要理講授的標題是「聖嘉祿・富高,在默默無聞的生活中跳躍的仁愛之心」。教宗指出,這位聖人年少時遠離天主,他皈依後如此形容自己,說:「我為納匝肋人耶穌失去了我的心。」

「嘉祿・富高弟兄這番話提醒了我們,福傳的第一步是心懷耶穌,是為祂『失去理智』。若不是這樣,我們就難以藉著生活顯揚祂。相反地,我們恐怕會談論自己、談我們的團體、談倫理道德,或者更糟糕地是,談一堆規矩,卻不談耶穌,不談祂的聖愛、祂的慈悲。」

為此,教宗鼓勵每個人自問:我的心是否以耶穌為中心,我是否多少為耶穌失去理智?

竭盡生命讓人認識耶穌

聖富高渴望深入認識耶穌,渴望效法祂。因此,這位聖人前往聖地生活,勤讀福音。聖富高越是認識耶穌,就越渴望讓其他人也認識耶穌。教宗說:「我們每個人認識耶穌越多,就會萌生想要讓人認識祂、想要分享這珍寶的心願。」

那麼,該怎麼做呢?教宗提出聖母往見表姐依撒伯爾的榜樣,即:「在靜默中,以芳表、以生活。」如同聖富高所寫的那樣,「我們的整個生命都應該為福音高聲呼喊」。

相信聖體聖事的力量

後來,聖富高決定搬到遙遠的地方,定居在撒哈拉沙漠的圖阿雷格人中間,為這些非基督徒帶去他的友誼,以及福音無聲又溫和的見證。聖人親近那臨在於聖體聖事內的耶穌,將一切託付給祂。

教宗表示,聖富高每天在聖體龕內的耶穌前靜默祈禱十幾個小時,「堅信福傳的力量即在於此,並感受到耶穌使自己接近很多遙遠的弟兄姊妹」。教宗由此問道:「我們是否相信聖體聖事的力量,是否相信我們走向他人、我們的服務即在於此,在朝拜聖體,在祂的起始與成全內?我認為我們失去了朝拜聖體的意識:我們必須予以恢復。」

「每個基督徒都是使徒」

此外,教宗也講述了聖富高靈修的另一個層面,也就是早在梵二大公會議前,這位聖人便相信「每個基督徒都是使徒」,傳揚福音是全體天主子民的責任。這與每一個愛慕耶穌的平信徒有關。教宗指出,「我們司鐸多麽需要這些信德深厚的平信徒在我們身邊,藉著他們的見證為我們指引道路」。

「聖富高對我們的時代來說是個先知性的人物,他通過溫和的使徒工作見證出宣講福音之美。他感到自己是『所有人的弟兄』,接納每一個人,向我們展現出溫柔的福傳力量。」

即使只是一個微笑,也很重要

耶穌的溫柔美善也能通過一個微笑傳達給人。教宗最後邀請每個人反省:「我們是否懷有基督徒的喜樂、基督徒的溫和、基督徒的溫柔、基督徒的憐憫和基督徒的關懷,並將這一切傳給人?」

教宗為加沙呼籲避免人道災難,欽定10月27日為和平祈禱

圖片:Vatican Media

今年10月27日週五是為和平祈禱、守齋和懺悔日。教宗方濟各18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宣布了這項消息,心中牽掛著聖地和世界其他戰地此刻的情況。

教宗念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局勢。他說:「罹難人數增加,加沙處境陷入絕望。請竭盡所能避免人道主義災難。」

令教宗擔憂的是「衝突會擴大,而且很多戰線早已在世界上拉開」。教宗說:「請讓武器噤聲,聆聽窮人、百姓、孩童的和平呼聲。戰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撒播死亡和毀滅的種子。仇恨增長、報復加倍。戰爭抹滅未來。」

「弟兄姊妹們,拜託,讓我們繼續為世界和平祈禱,特別是在飽受磨難的烏克蘭。」現在人們不再談論烏克蘭,但是悲劇仍在蔓延。

接著,教宗勸勉信眾在衝突中只站在和平這一方,並為此全心祈禱和奉獻。為此,教宗決定欽定10月27日週五為祈禱守齋日,屆時傍晚6時將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活動。「基督宗教不同派別和其他宗教信仰的弟兄姊妹,以及心懷和平大業的人」,都受邀同心祈禱。

此外,教宗也呼籲所有地方教會也進行類似的祈禱活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薩利赫修女:教宗的電話給予我們勇氣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10月15日晚上,教宗方濟各致電加沙拉丁禮堂區的信徒,鼓勵安慰在痛苦磨難中的信友。在該堂區服務的耶路撒冷玫瑰經修女會的薩利赫(Nabila Saleh)修女於16日向梵蒂岡新聞網說:「教宗保證為我們祈禱,他知道我們正遭受痛苦。」在電話中與教宗講話的正是薩利赫修女。她說:「本來教宗打電話給優素福(Yusuf)神父,他將電話遞給我,好讓我直接與教宗講話,因為他不太會講意大利語。」

薩利赫修女說:「聖父教宗想了解堂區接納了多少人。約有500人,其中包括病患、家庭、兒童和殘疾人,他們失去了家園和一切財物。教宗給予我們勇氣,在祈禱中支持我們。我們懇請教宗為和平呼籲,也告訴他,我們為戰爭的結束,為和平、教會的需求,以及正在召開的世界主教會議的工作奉獻我們的痛苦。我們堂區信友非常高興,他們知道教宗為和平、為加沙基督信徒團體的益處而工作。」

修女提到加沙的狀況說:「這裡的情況非常艱難,但我們互相幫助,分享所有的東西。此刻,人們沒有失去希望、繼續為和平祈禱。每天我們會舉行兩台彌撒,也與兒童和他們的家人一起誦念《玫瑰經》。昨天晚上我們參加了主日彌撒,彌撒中為一名孩童付洗。」

薩利赫修女最後呼籲說:「我們渴望和平,因為戰爭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我們希望這殘酷戰爭能早日結束。很多人失去了他們的親人、家園,以及所擁有的一切。我們籲請你們為我們祈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憐憫是天主在我們心中的烙印

圖片:Vatican Media

在10月19日星期四晚上,教宗方濟各在伯多祿廣場為陷入困境的移民和難民主持祈禱活動,呼籲世人救助他們,治癒他們的傷口,幫助他們為社會做出貢獻,建立一個以友愛與和平為標誌的更美好世界。祈禱活動在面朝聖伯多祿大殿左側的大型雕塑前舉行,該雕塑的名稱是《不知不覺中款待天使》,描繪了一群來自不同文化和種族背景、不同歷史時期的移民和難民。世界主教會議第十六屆常規大會的全體與會者參加了祈禱活動。

在祈禱中,教宗省思了《路加福音》福音中“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參閱:路十25-37)。教宗指出:“今天有多少弟兄姊妹的處境與比喻中的旅行者一樣呢?好多啊!有多少人在路上被搶劫、被剝光、被毆打?他們被肆無忌憚的人販子欺騙而背井離鄉,然後被當成商品出售;他們被綁架、監禁、剝削和奴役;他們受到羞辱、酷刑和強姦。很多很多的人從未抵達目的地。在我們這個時代遷徙者的路途上,擠滿了受傷和垂死的男人和女人,他們在天主台前痛苦地呼喊。他們往往是那些逃離戰爭和恐怖主義的人,正如這些日子中我們不幸看到的一樣。”

友愛源自憐憫的心

接著,教宗解釋道,今天,就如同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時代一樣,“有人看了看,就走過去了。這個人肯定給了自己的離開一個很好的理由,實際上是自私、冷漠、恐懼。這就是事實”。

“相反,福音對那個撒瑪黎雅人是怎麼說的呢?福音說,他看見了受傷的人,就‘動了憐憫的心’(第33節)。這是關鍵,憐憫是天主在我們心中的烙印。天主的風格是親近、憐憫、溫柔:這就是天主的風格。憐憫是天主在我們心中的烙印。

教宗繼續說道:“就如同撒瑪黎雅人一樣,如今,我們蒙召作所有旅行者的近人,救助他們的生命,治癒他們的傷口,減輕他們的痛苦。不幸的是,對許多人來說,為時已晚,我們只能在他們的墳墓前哭泣,如果真有他們的墳墓的話,或地中海已經變成了一個墳場。上主知道每一個人的面容,不會忘記他們。”

移民現象為社會是個機會

慈善的撒瑪黎雅人透過幫助貧窮的旅行者,實行了關懷移民行動的四個動詞,即接納、保護、促進與融合。移民也可以為“更包容、更美好、更和平”的社會帶來機會。

於是,教宗說道:“我們所有人都必須致力於讓道路更加安全,這樣今天的旅行者就不會成為強盜的受害者。有必要加大力度打擊犯罪網絡,它們利用移民夢想從中牟利;但同樣有必要指出更安全的道路。為此,我們必須致力於拓展正規移民的渠道。”

最後,教宗呼籲所有人關懷那些敲門的移民和難民,並請在場參與祈禱活動的人默哀片刻,悼念那些在各種移民旅途上喪失性命的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