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推出教宗訪問愛爾蘭表情符號

這個表情符號(emoji)是以教宗的卡通頭象為中心,背景是愛爾蘭的國旗顏色:綠色、白色和金色。

當你使用一些有關教宗訪問愛爾蘭的主題標籤時,包括: #PápaInÉirinn、#WMOF2018和#FestivalOfFamilies,這個獨特的表情符號也會出現。

根據2018年世界家庭會議的傳訊經理Brenda Drumm表示:「這個教宗表情符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可以在「推特」(Twitter)上連接關於教宗方濟各訪問愛爾蘭時及參加我們在#WMOF2018舉行的世界家庭會議中的講話。」

「推特」的歐洲公共政策主任Karen White表示:「教宗方濟各的訪問是今年在愛爾蘭發生的大事之一,自然會有很多人將使用『推特』來討論他在這裡的時間。」

這並不是「推特」第一次使用教宗訪問的表情符號。之前,他們也為曾為教宗在拉丁美洲和美國的使徒之旅而設計了一個表情符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 #WMOF2018

教宗會晤意大利青年:讓生命成為一場美好的賽跑

2018年8月11日晚上,7萬多名意大利各教區的青年完成了他們的朝聖旅程後,齊聚羅馬市區的馬西莫競技場參加守夜祈禱活動,與教宗方濟各會晤。教宗下午6時30分抵達會場,就當晚選讀的《若望福音》作了反省,勉勵青年們以若望宗徒的信賴和活力將這段朝聖旅程帶到自己的家庭、鄉鎮和團體。

當晚選讀的《若望福音》記述那個難以想像的清晨:天還黑的時候,眾人都在耶穌墳墓的四周往來奔跑。瑪利亞瑪達肋納跑去向門徒們報信;伯多祿和若望朝墳墓奔跑(若20:1-8)。眾人都在奔跑,都感到急需行動起來,不可耽擱時間。

教宗反省道:「我們有許多需要奔跑的理由:這經常只是因為我們有許多需要做的事,時間永遠不夠用。有時我們得加快步伐,因為一些新的、美好和有趣的東西在吸引著我們。有時我們奔跑卻是為了逃避一種威脅,一種危險。耶穌的門徒們在奔跑,因為他們獲知耶穌的遺體在墳墓中不見了。在那似乎是最終的分離後,瑪利亞瑪達肋、西滿伯多禄和若望充滿著愛的心此時在劇烈地跳動。也許在他們内重新燃起能再見到上主面容的希望!就如祂在那一天所許諾的那樣:『你們來看看吧!』(若1:39)。」

教宗接著表示:「那跑得最快的是若望,那當然是因為他最年輕,但也是因為在親眼看到了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後,他並沒有失去希望;再就是因為他在瑪利亞,耶穌的母親身旁,也被她的信德所感染。總之,從那個清晨起,歷史不再同過去一樣了。那似乎得勝的死亡時刻其實就是它敗北的時刻。就連那放在墓前的沉重石頭也無法繼續留在那裡。從那個一週的第一天清晨起,所有在生命受壓制的地方,所有被暴力、戰爭、不幸所控制的空間,以及人受到侮辱和蹂躪的場所,仍能重新燃起一個生命的希望。」

教宗回到眼前的現實,談到這些青年經歷了朝聖之旅後,又在此聚集一堂。教宗說:「我的喜悅是感受到青年們如同瑪利亞瑪達肋、伯多祿和若望那樣愛耶穌的心在跳動。我也如同伯多祿那樣,欣喜地看到青年們如同若望在聖神的推動下奔跑得更快。因此,我對你們說:你們切莫滿足於那尾隨在隊伍末尾者的謹慎步伐。你們需要有冒險向前躍進、大膽無畏和勇於跳躍的精神,好能如同耶穌那樣夢想天主的國,為促進一個更友愛的人類而奮鬥。」

教宗說:「看到青年們在耶穌的吸引下,比那些在教會内有點遲緩和畏懼的人跑得更快,這會令他感到愉快。願聖神在這奔跑中推動你們向前進。教會需要你們的衝力、你們的直覺,以及你們的信德。」

教宗也叮囑青年們:「當你們來到我們尚未抵達的地方時,請你們要有耐心等待我們,如同若望在空墓前等待了伯多祿那樣。在這幾天的一起行走當中,你們已體驗到接納身邊的弟兄或姐妹是多麽辛苦,但如果我不帶偏見並以開放的心去接納他們,他們的臨在又能給我的生命帶來多大的喜樂啊!」

「單獨行走能讓你擺脫一切,但一起前行能讓我們成為一個子民,天主的子民。這給予我們保障:隸屬天主子民的保障。與天主子民同在,你就會感到安全,就會有認同感。有一句非洲的諺語如此說道:『如果你想走得快,你就得單獨奔跑。如果你想走得遠,你就得與別人同行。』」

最後,教宗勉勵青年們:「要以那愛徒若望的信賴和活力在他們的旅程中奔跑。知道自己被主耶穌所愛,這就是全部的秘訣!這樣一來,生命便成為一場美好的賽跑,沒有焦慮,沒有恐懼。一場朝向耶穌和弟兄姐妹的賽跑,心中充滿愛、信德和喜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會透視:解說最新修改《天主教教理》死刑條文文本

2018年8月1日,教宗方濟各發出一道詔書去批准修改《天主教教理》有關死刑的條文。在修改方面,究竟修改了什麼內容?今集請來羅馬宗座宗徒之后大學生命倫理學系教授譚傑志神父為我們作解釋。

譚傑志神父簡介:

譚傑志神父出生於香港,其後移民到加拿大,並畢業於多倫多大學,他從醫學院畢業。經過幾年家庭醫生的工作後,他進入了基督軍修會(Legionaries of Christ),並在2004年晉鐸。他也在羅馬宗座宗徒之后大學(Regina Apostolorum )獲得了哲學和神學學位,也在取得生命倫理的碩士學位。

最後,他完成了「生命倫理的世俗化,一個關鍵的歷史」的博士論文,並獲優異成績。這博士論文是由Dr. Edmund Pellegrino(美國總統生命倫理委員會的前主席)指導。譚傑志神父目前在宗徒之后大學生命倫理系任教。

他的著作包括《失蹤的基石》(Hamden 2004年)、《生命倫理的世俗化》(羅馬2007年)和《生命倫理學的未來》(梵帝岡2010年)。

教宗致函哥倫布騎士團:支持愛德工作,捍衛家庭價值

2018年8月7日至9日,第136屆哥倫布騎士團年度大會在美國巴爾的摩(Baltimore)召開,主題是「愛德的騎士」。教宗方濟各為此致函這個以愛德為宗旨的天主教善會最高領導人卡爾·安德森團長(Carl A. Anderson),勉勵他們以行愛德和維護家庭作為該組織的兩大支柱。教宗這封信函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

教宗首先指出,哥倫布騎士團的創始人、可敬者麥基夫尼神父(Micheal Mc Givney)的神恩仍具有現實意義。這神恩透過信德與愛德密不可分的聯繫推動騎士們藉著基督信仰培育和成員之間的互相扶助,努力建設一個友愛的社會。

教宗方濟各也引用《你們歡喜踴躍吧!》勸諭的思想,邀請哥倫布騎士們效法偉大的聖人們,每日將信仰、祈禱和行愛德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他們也應堅持不懈地努力,透過具體的愛和對窮人及需要幫助者的關懷,把見證天主的愛帶到各個層面。

教宗祝望哥倫布騎士們將他們信仰化為行動和伸出援手的愛德計劃向前推進,但應如同加爾各答的德蘭修女所教導那樣,秉持默默無聞和謙虛的態度,使他們的善舉愈加適應今日社會正在呈現的新形式的貧窮和需要。

教宗即將前往愛爾蘭參加世界家庭會議,他藉此機會對哥倫布騎士們的工作表達感激之情。他們宣講家庭的福音、鼓勵男人們恪守自己身為天主教徒丈夫和父親的聖召、捍衛婚姻與家庭在社會中的真實本質。他們也應繼續引導和支持新世代的青年,幫助他們在一個滿是相反福音之光的世界中努力保持基督門徒和教會子女的本色。

最後,教宗也提到哥倫布騎士們為那些重大基督徒團體的弟兄姐妹們作出的努力,他們因自己的信仰而遭受偏見和迫害。教宗特別要求這些騎士們繼續為中東和平祈禱,為心靈的皈依祈禱,以及為真心努力促進對話與解決衝突的正確之道祈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的救恩從脆弱之門進入

出谷紀 32:7-8

上主訓示梅瑟說:「你下去! 因為你從埃及國領出來的百姓敗壞了。他們很快就離開了我給他們指示的道路,為自己鑄了一個牛犢,朝拜牠,向牠祭獻並且說:「以色列,這就是領你出埃及的天主。」

2018年8月8日,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繼續他關於十誡的要理講授,當天談及偶像崇拜。他特別引述了《出谷記》中以色列子民拜金牛的事跡。這是偶像崇拜的絕佳例子。

教宗邀請我們反省聖經事跡所發生的背景—曠野,不穩定和不安全的地方。教宗說:「這是一種人類生命的圖像,在這樣的環境中人的生活條件是不確定的、沒有不受侵犯的保障。這樣的不安全會讓人產生原始的焦慮,例如對飲食的焦慮,從而成為偶像崇拜的溫床。」

教宗說:「人出於其本性,為了躲避荒漠的不穩定,會尋求一種『自製』的宗教。天主若不露面,我們就會定制一個神。『偶像不會召叫人放棄安穩的生活,『因為偶像有口,而不能言(詠115:5)』。這樣,我們可以明白,偶像的存在其實是一個藉口,為使我們得以成為萬物的中心,膜拜自己親手所造的(《信德之光》通諭13號)。』」

「以色列子民對偶像的需求促使亞郎鑄造了一隻牛,這是豐饒、富足、能量和力量的象徵,由黃金製成,代表著卓越的財富。成功、權力和金錢都是巨大的偶像。它們永遠是誘惑!金牛代表了什麼?它代表了一切的欲望,它給人獲得自由的幻覺,實則奴役人,因為偶像總會奴役人。」

教宗強調:「天主的偉大工程就是消除我們心中的偶像崇拜。但這一切主要因為我們沒有能力信賴天主,將我們的安危交托於祂手中,願意讓祂為我們心中的渴望賦予真正的深度。這也使我們經受脆弱、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人若不把天主置於首要地位,很容易陷入偶像崇拜,滿足於那薄弱的保障。因此,我們要接受為我們成了貧窮者的耶穌,承認自己的脆弱不是人生活的恥辱,而是向那真正的強者敞開心靈的條件。天主的救恩正是從軟弱之門進入的(格後12:10);正是藉著自身不足的力量,人才向天主的父愛敞開了心靈。人的自由源於他讓真天主成為自己唯一的主人。如此,我們就能接受自己的脆弱,拒絕我們內心的偶像。對我們基督徒而言,注視十字架意味著在那脆弱、遭到鄙視和一切都被剝奪的基督身上看到真天主的面容,那是愛的光榮,而不是耀眼的欺騙。」

教宗說:「我們的痊癒得益於成了貧窮者的那一位,祂接受失敗,徹底經歷了我們的不安定,為的是以祂的愛和力量填補這不安定。祂來向我們揭示天主的父愛;藉著基督,我們的脆弱不再是不幸,而成為與天父相遇的地方、我們從高天獲得新力量的泉源。」

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教宗提及8月8日的聖道明紀念日,以及8月9日十字架的德肋撒·貝內代塔(原名埃迪特·施泰因)慶日。後者是歐洲的共同主保。教宗說:「這位殉道者是言行一致的女性,以真誠和愛尋求天主的女性,既是她的猶太民族又是基督徒的殉道女性。她是歐洲的主保,願她為歐洲祈禱,保護歐洲免於漠不關心。」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致唁電哀悼印尼地震遇難者

2018年8月5日晚上,印度尼西亞龍目島發生7級強烈地震,直到目前已造成超過140人死亡,數百人受傷。這已經是一週內發生的第二次地震。教宗方濟各為遇難者祈禱,向印尼人民表達關懷之情。

8月6日,教宗在一封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的唁電中向印度尼西亞的教會和民事當局表達他的悲傷之情。教宗對眾人表達他的關懷之情,並保證特別為亡者之安息祈禱,願傷者得康復,所有因失去親人而悲痛的人得安慰。教宗也向民事當局,以及參與搜救工作並協助災難受害者的人給予鼓勵。教宗最後為該國人民呼求安慰和力量,將天主的降福頒賜每個人。

龍目島發生的7級地震造成悲慘的生命損失和設施破壞。有數以千計的建築物受損或倒塌,數百人受傷。近2萬人從他們在龍目島的家中撤離。這些因房屋損毀而不得不離開家園的人,迫切需要醫務人員、藥品和食品供應。

目前已有很多非政府組織投入了救災行動。「拯救兒童」組織表示,在龍目島的某些地區,80%的房屋被毀,救援工作正在進行中,當地合作夥伴正在為兒童提供特殊的救助服務。儘管海嘯警報已被消除,但人們不知所措,驚慌地逃跑。據非政府組織報導,龍目島缺乏電力,這使通信變得非常困難。現已啟動特殊的救助行動,向災民分發基本必需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菲西凱拉總主教:《教理》有關死刑條文的修改繼承了先前的訓導

宗座推廣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Rino Fisichella)總主教在《羅馬觀察報》的撰文中表示:「教宗方濟各修改《天主教教理》有關死刑的條文,指出死刑是不能接受的,這是一種教義上的真正發展。」新福傳委員會在教理問題上具有發言權。

總主教認為,這條修改後的教義儘管與先前的訓導一脈相承,卻也表明《信仰寶庫》應予以守護,但也應使之發展。2018年8月3日,菲西凱拉總主教接受《梵蒂岡新聞網》採訪說:

答:這條《教理》上的新文本顯示出一個重大的發展,因為無論是1992年的版本,還是1997年的修訂本,在關於死刑的議題上依然承認有這種可能性及合法性。如今,教宗方濟各在繼承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兩位教宗的訓導的同時,卻也同意進一步澄清這個議題,向前走出一步。這依照福音的教導走出的一步讓人懂得,死刑是不能接受的。因此,言詞明瞭、清晰,不會讓人對這個教導產生任何誤解。

問:我們是否可以說,這是信仰內容上的一種切切實實的發展?

答:絕對如此!如果我們考慮到教宗方濟各在新文本中提出的思想,即人的尊嚴,那就更加如此了。此處需要注意到《教理》作出的修改。先前的目標是對人的衛護,由於機制尚未健全,人會遭到行兇者的暴行。現在的願景有了改變,目標不再是對人的衛護;這在天主教的倫理中並不是因為衛護人不再是一項基本原則,而是因為民主和非民主的國家都擁有新的監禁系統,因此衛護人的問題已被克服。

如今的願景是注重人的尊嚴。教宗方濟各所做的無非是超越一種約束性的觀點,因為他說任何人都不能被取消自新的機會,也不能被拒絕重新融入社會的可能性。顯然,這就要求國家具有促進這幅度的能力,罪犯也應努力重新做人。我們應牢記,合法當局在宣判一項死刑時,意味著涉及一起極嚴重的罪行。

根據新的觀點,儘管存在極嚴重的罪行,也總是要有一條出路,這正是在每個人的尊嚴面前懷抱希望的泉源。我們不能拒絕任何人重新做人的機會。我們必須說,有許多再次犯罪的實例,同樣也有許多改過遷善、重新做人及在罪犯與受害者或其家屬修和的實例,這真該感謝上主!

問:一般而論,教宗的這項決定意在表明,守護《信仰寶庫》並不是將之變成木乃伊。

答:《天主教教理》不但提出一貫的教義,也當適應當今時代的新需求。教宗方濟各在去年10月11日的講話中已經闡明,聖傳不可好似墊在樟腦丸下的一層布罩。因其自身的性質,聖傳是一種活的現實。正如《啟示憲章》所強調的那樣,聖傳若不是活躍的,若得不到一項始終活躍的訓導的滋潤,就不再是聖傳。因此,我認為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重大的思考。這的確走出了果斷的一步,它也將幫助天主教徒在各自國家的社會和政治生活中努力作出相應的貢獻。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會透視:「一會一團」落實天主教中國化五年工作規劃

最新內容:
-教宗方濟各接見7萬名輔祭員
-教宗方濟各接受麥卡里克辭去樞機職務的請求
-羅梅洛總主教的聖髑將陪伴巴拿馬世青節朝聖青年
-浙江台州教區若望•董福星蒙席安息主懷
-中國「一會一團」向全國教區發出落實天主教中國化五年工作規劃
-聖座推出「梵蒂岡音頻」應用程式

教宗2018年8月祈禱意向

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18年8月意向

總意向:為家庭的可貴

願經濟學家和政治家所做之深具影響力的決定,能保護家庭,並視其為人類的瑰寶。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公開接見:為了愛需要擺脫偶像的束縛

出谷紀20:3-5

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你製造任何彷彿天上、或地上、或地下水中之物的雕像。不可叩拜這些像,也不可敬奉。

2018年8月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教宗解釋天主十誡第一誡的意涵,即「除天主之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出20:3)。這意味著,我們只可恭敬天主,不可拜偶像。

教宗闡明:「拜偶像是把原非天主的一切予以神化。它不僅指異教的虛假崇拜,也對信仰常是一個恆常的誘惑。(《天主教教理》2113條)」

教宗解釋道:「崇拜偶像首先與那傾向於成為一種迷戀和執念的憧憬有關。偶像實際上是將自己投射到物件或計劃中。例如,這種動態經常用於廣告:我看到的不是物件本身,而是在那汽車、那智能手機、那個角色,或其它事物中感覺到自我實現和回應我基本需求的途徑。我尋求這途徑,談論它並思索它;那擁有這物件或實現這計劃,以及獲得這地位的念頭似乎是一種能獲得幸福的美妙途徑,一座能抵達上天的塔(創11:1-9)。於是,我們讓一切都為那個目標運作。」

教宗說:「拜偶像的第二個階段具有摧毀性,因為偶像需要一種祭禮。我們叩拜這些偶像,犧牲一切。在遠古時代是用人來祭獻偶像的,但今天也如此:人為了事業而犧牲子女,忽視他們,甚或不生育子女;愛美也要求人作出犧牲,有些人,有些女人為了化妝而花費了多少錢啊!。成名則要求人犧牲自我、自己的純貞和真實。」

「金錢竊取人的生命,享樂帶來孤獨。經濟結構為獲得更多的利潤而犧牲人的生活。我們想到有多少人沒有工作。為什麼?因為有時那個企業的雇主決定辭退員工,希望藉此賺取更多的錢。這就是金錢偶像在作怪。」

「崇拜這偶像的人活在虛偽中,言論和行為都是別人所期望的,因為那讓自己成名的偶像迫使他這樣做。儘管贏利增加了,生活卻被摧毀,家庭受到摧殘,青年沉溺於摧毀性模式的魔掌中。此外,吸毒也是一種偶像。多少青年崇拜這吸毒的偶像,卻損害了健康,甚至摧殘了生命。」

最後,教宗談到崇拜偶像的第三個、也是最悲慘的階段,指出偶像奴役人,向人承諾幸福的生活,卻不予以兌現。

教宗說:「我們發現自己生活在那個事物或那個憧憬中,陷入自我摧毀的漩渦內,期待一種從未實現的結果。親愛的弟兄姐妹們,偶像許下生命,但實際上卻奪去生命。真天主不索求生命,反而恩賜、贈予生命。真天主不提供我們一種對成就的投射,而是教導愛。真天主不要求子女,而是將祂的聖子賜予我們。偶像把假設投向未來,卻漠視當下;真天主教導我們活在每日具體的生活中,讓我們今天和明天,乃至今後都朝向未來行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