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探訪仁愛傳教修女會修女:友愛是先知性的舉動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9月23日在法國馬賽第二天的首項活動,是在聖莫龍社區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創辦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會院私下接見了一些經濟處境困難的人。聖莫龍社區是法國最貧困的社區之一。

教宗對他們說,“謝謝你們的款待,我們是弟兄姐妹,兄弟友愛很重要”。教宗繼續說,很多時候,我們的文化“讓我們如同仇敵或局外人那樣相處。先知性的舉動乃是有如兄弟姐妹那樣生活:這是一個先知性的舉動!”兄弟友愛超越“政治和宗教思想”。教宗問候在場眾人時特別感謝修女們,並對她們說,“謝謝妳們的見證,我很高興來到這裡”。

克羅斯維塔(Crosvita)修女以激動的心情聆聽教宗的講話。兩年前她來到馬賽,與同會姐妹負責一間為貧困者開設的食堂,早上9點30分至11點30分接納他們,每次50人,每天3至4次。一天當中能為250人提供服務。修女解釋道,“他們很可憐,有些人流落街頭,最近有一些人是從蘇丹來的,他們沒有地方去,就露宿街頭。還有一些人,即使他們有住的地方,但沒有辦法吃飯,所以,一大早他們就來到這裡”。

在排隊取飯的人中,除了移民外也有法國人。“他們遇到了困難,無法維持生活”。仁愛傳教修女會的修女們接納來者並向他伸出援手。克羅斯維塔修女說,“我們詢問他們最近怎麼樣,他們會開始講述,這對他們很有幫助”,因為他們沒有任何人能與之傾訴,但他們需要向人傾訴。

這就是克羅斯維塔修女及同會姐妹向教宗見證的接納和友愛的先知性行動。她們向教宗提及她們的使命,說:“在他人身上看到基督,任何接近我們、我們所遇到的人都是基督”。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9月23日上午,教宗在馬賽法羅宮出席地中海地區會議閉幕式後,於11點30分左右與法國總統及其家人在貴賓廳進行了私人會晤。會晤結束時,雙方交換了禮物。會晤後,教宗返回馬賽總主教府,在那裡私下用午餐。

聖座新聞室發表公告稱,在教宗與馬克龍總統進行會晤的同時,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和法國總理博爾內(Élisabeth Borne)女士在隔壁大廳進行了簡短的會談,聖座副國務卿佩納總主教、聖座駐法國大使米廖雷總主教及使館參贊也在場。

馬克龍總統及夫人也出席了當天上午地中海地區會議的閉幕式,在進入會場前,在會場外的露台上迎候教宗,與教宗寒暄問候。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冒生命危險的人不是入侵,而是尋求生存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9月23日,抵達馬賽的第二天在法羅宮(Palais du Pharo)參加了地中海地區會議的閉幕式,並發表長篇講話。繼2020年的巴里會議和2022年的佛羅倫薩會議之後,這次馬賽會議繼續討論移民問題。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夫人出席了這項活動。

地中海,世界的鏡子

教宗在講話中提到今天居住在歐洲的大量“窮人”:有移民和難民,也有孤獨的老人、驚恐的家庭及未出世的兒童。教宗也譴責了“危言聳聽的宣傳”,它們“試圖讓不同民族團體的夢想破滅”。教宗看著稿件,目光卻眺望大海。地中海,“我們的海域”是整個世界應對挑戰的縮影,北非、近東、黑海-愛琴海、巴爾幹及拉丁歐洲,這“五個海岸”就是見證者。

教宗指出,地中海是世界的一面鏡子,“本身具有兄弟情誼的天職,它是預防和克勝衝突的唯一途徑”。為履行這個天職該從哪裡做起呢?首先應從基督所愛的窮人做起。教宗強調,他們“是許多的面容,不是數字”。

“我們的社會要改變的步伐應是待他們為我們的兄弟,瞭解他們的經歷,而不將他們視為麻煩的問題;應是款待他們,而不是將他們藏起來;應使他們融入,而不是將他們驅逐;應讓他們有尊嚴。”

然而,“如今,人類共存的海洋已被不穩定的因素所汙染,甚至連輝煌的馬賽也深受其害。哪裡有不穩定,那裡就有犯罪活動:哪裡有物質、教育、工作、文化和宗教上的貧困,那裡就會是黑社會和非法販運的土壤” 。

喚醒良知

教宗表明,面對這種情況,“單靠國家體制的努力還不夠”,需要每個人“喚醒良知,向非法行為說‘不’,向團結互助說‘是’,這並非滄海中的一滴水,而是為淨化海水所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我們應關懷那些“隨心所欲的青年,他們容易成為犯罪活動和賣淫的犧牲品”,我們也要接近“被工作奴役的人”、“擔心未來和不敢生兒育女被恐懼所占據的家庭”。

來自北非和中東的痛苦呼聲

在談了苦難處境的概況後,教宗將目光轉向這次會議的主題:移民問題。教宗問道:“誰能以同情的目光越過自己的海岸去聆聽來自北非和中東的痛苦呼聲呢?”

“多少人生活在暴力之中,遭受不公正和迫害的待遇!我想到了那麼多的基督徒,他們常常被迫離開自己的土地,或者居住在那裡,但自己的權利得不到承認,沒有完全的公民權。我們要加倍努力,使社會的所有成員都能成為享有充分權利的公民。”

關閉的國門

教宗接著論述了門的圖像。他悲憤地表示,今天“地中海地區的各大門是關閉的”,這是由兩個“給人製造恐懼”的詞彙造成的:“入侵”和“緊急情況”。教宗解釋:“那些在海上冒著生命危險的人不是入侵,而是尋求接納,尋求生存。至於緊急情況,移民現象並非一時的緊急事件,它總是助長煽動危言聳聽的宣傳;這種現象是當今時代的一個事實,是涉及地中海周圍三個大陸的一個進程,必須以明智的遠見加以管理:歐洲有責任應對客觀存在的困難。”

讓移民融入困難,卻是長遠之計

教宗邀請地中海地區國家的人民切莫封閉在“冷漠”中,要被“我們許多處境困難的弟兄姐妹的經歷所觸動,他們有權移居國外,也有權不向外移民”。幫助移民融入社會儘管艱難,卻是長遠之計。但同化“不考慮差異,依照自己的範式生搬硬套”,使“理念凌駕於現實之上,對未來造成損害,拉大距離,形成隔離區,導致敵意和不容忍的產生”。

教會的角色

教宗在講話中提到了教會的愛德使命、如法國聖人富高這樣的許多聖人的光輝見證,以及作為“牧靈大憲章”的福音的教導。教宗說,教會既不是“海關”,也不擁有“指定的共管權”。“我們不能接受關閉的相遇方式,不能接受金錢之神的事實優先於人的尊嚴,不能接受生命變成死亡!“

最後,教宗邀請在場所有的主教和政界人士、市長和傳教士、青年和長者:“你們要成為款待的港口,接納那些尋求更美好未來的人。你們要成為和平的燈塔,藉著相遇文化,劃破暴力和戰爭的黑暗深淵。”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悼念海難遇害者:地中海——友愛與冷漠的十字架口

圖片:Vatican Media

救助而不是遺棄那些有溺水風險的人“是人性的責任,是文明的責任”。教宗方濟各在說這話的時候聲音有些顫抖,他向“那些沒能成功、沒有被救出”的遇難者表達哀悼。9月22日,教宗方濟各和出席馬賽會議的各宗教領袖在紀念海浪中喪生的水手和移民的紀念碑前默哀。這是他此行馬賽的第二項活動。

在這裡,教宗發出了他強烈的呼籲:我們不要習慣於將海難視為新聞事件,將海上的死者視為一個數字。“不,他們有名有姓,有面孔和故事,他們是被奪去的生命,被破滅的夢想。我想到了那麼多在恐懼中溺水的弟兄姐妹,以及他們心中的希望。面對這樣的悲劇,我們不需要空話,而需要實際行動。但在此之前,我們需要人情味:需要沈默、哭泣、同情和祈禱。”為此,教宗要求所有在場人士為那些在海浪中喪生的人默哀片刻,他表示,“這片美麗的海域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墓場,許多弟兄姐妹甚至被剝奪了擁有墓地的權利,被埋葬的只是人的尊嚴。”

人類面臨文明的十字路口

教宗像在其他場合一樣,引用了他非常喜愛的一本書《小兄弟》(Fratellino)的見證。書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來自幾內亞的年輕人,他為了尋找自己的小兄弟而踏上了前往歐洲的旅程,他寫道:“當你坐在海邊時,你面臨一個重要抉擇。一邊是生,另一邊是死。那裡沒有其他出路。”教宗說:“朋友們,我們面前也有一個重要抉擇:一邊是友愛,它使人類社會充滿善意;另一邊是冷漠,它把地中海染成紅色。我們正站在文明的十字路口。要麼是人性和友愛的文化,要麼是冷漠的文化:每個人都必須作出抉擇”。

救助溺水者是人性和文明的責任

教宗方濟各深感憤慨,因為我們坐視“人類被當作交換的商品,遭受殘酷的囚禁和折磨”。我們知道,當我們把他們趕走時,他們往往會遭受折磨和囚禁。教宗呼籲,我們不能再“袖手旁觀,目睹由於可惡的買賣和冷漠的極端主義而導致的海難”。“那些在波濤中被遺棄、面臨溺水風險的人必須得到救助。這是人性的責任,這是文明的責任!”

信徒應成為接納的榜樣

教宗指出,文明的榜樣應該來自不同宗教的代表,如果他們“在陸地和海洋上”懂得照顧最弱小的人,如果他們能夠“克服恐懼的麻痹和冷漠”,他們就會得到上天的祝福。以天主的名義接納和愛護陌生人“是地中海三大一神宗教的根基”,如果我們像我們的先祖亞巴郎一樣,夢想一個繁榮的未來,我們就必須這樣做。

教宗說:“我們不要忘記聖經中反復提到的孤兒、寡婦和外邦人。他們是天主派我們來守護的。因此,我們這些信徒必須在互相接納和友愛上做榜樣。宗教團體之間的關係往往並不容易,極端主義的蛀蟲和原教旨主義的意識形態瘟疫侵蝕著團體的現實生活。”

最後,教宗鼓勵眾人繼續前進,不要氣餒,讓馬賽對於法國、歐洲乃至全世界而言,成為“希望的鑲嵌畫”。“弟兄姐妹們,讓我們團結起來一同面對問題,不要讓希望沈沒,一起構建和平的鑲嵌畫!”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座新聞室介紹教宗馬賽之旅:此行將促進和平與接納

聖座新聞室9月19日舉行記者會,介紹教宗方濟各即將於本月22日至23日在法國馬賽的訪問,這次他將出席第三屆地中海地區會議的閉幕活動。這是貝爾格里奧教宗第44次國際旅行。

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在記者會上指出,「至少在當代,這是首次有教宗前往馬賽」。這座城市「有不同的群體,因而隨著時間變得豐富多元。她的面貌多采多姿,並且持續藉著法國歷史和移民潮增進其富饒」。

因此,本屆地中海地區會議在馬賽舉辦,絕非偶然。面向「我們的海域」的所有國家的主教和宗教領袖正在參加會議,另外還有120名青年,以及公民社會的多個組織和協會代表與會。關於圓桌會議、省思活動、祈禱聚會、藝術和文化表演的目的,教宗方濟各9月17日主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作了解釋,即:「推動和平、合作與融入的進程,並且格外關切移民現象。」這一切沿著前兩屆會議所勾勒的軌跡推展:前兩屆會議分別於2020年在巴里、2022年在佛羅倫薩舉行。

布魯尼指出,「教宗此行的首日就會具備大公運動和宗教交談的幅度,屆時在紀念船員和海上失蹤移民的紀念碑前將有一段共同祈禱的時刻」。除了移民潮和接納難民以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熱點議題,教宗可能會在講話中提到。聖座新聞室主任說:「那就是環境。當然,地中海是個近年來強烈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地方。」

此外,布魯尼也表示,教宗可能會從馬賽表達對全法國的關切,並且提到其諸多聖人。「這些話語或許會為全歐洲激起特殊迴響」。馬賽是第二個迎接教宗方濟各的法國城市,此前斯特拉斯堡曾於2014年接待過教宗。

教宗此行依然是在戰爭的背景下出訪,而且不只是在烏克蘭的戰爭。布魯尼表示,「這令教宗感到痛苦,不排除他會在講話中提到這點」。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聖金邦尼是對非洲充滿熱忱的使徒

圖片:Vatican Media

「我的心被佔據,只為他們而活著」:聖金邦尼(Daniele Comboni)向非洲人民如此表示,並向他們說:「我最快樂的日子就是將能為你們奉獻生命。」這位對非洲「充滿熱忱」的傳教士的見證是教宗方濟各於9月20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要理講授的中心。

停止扼殺非洲

教宗表示,在基督的光照下,身在非洲的金邦尼意識到奴役的罪惡,它將人簡化成一個「物件」。這位使徒明白奴役的根源在於「心靈的奴役、罪的奴役,上主將我們從這奴役中解救出來」。因此,作為基督徒,我們必須反對各種形式的奴役。

不幸的是,奴役同殖民主義一樣,並不是過去的記憶。在金邦尼如此熱愛的非洲,今天卻因許多衝突而四分五裂。教宗也回顧了今年1月31日在金沙薩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當局會晤時的講話。

「『在政治殖民主義之後,一個同樣具有奴役性的經濟殖民主義又爆發出來(……)。在這場悲劇面前,經濟較發達的世界往往視而不見、裝聾作啞』。因此,我再次呼籲:『不要再扼殺非洲了:它既不是一個有待開採的礦場,也不是一片等人掠奪的土地。』」

用非洲的力量救非洲

教宗繼續講述聖金邦尼的事蹟。這位聖人在非洲經歷了最初的一段時期後,因健康狀況被迫放下先前的工作,但他感受到上主啟發他走上一條福傳的新道路。教宗強調,這是一種「強而有力的直覺」,遠離殖民主義的思想,金邦尼用一句話來概述他的思想,即「用非洲的力量救非洲」。在他看來,福音宣講的對象不僅是接收者,也是傳教的「主角」。

教宗表示,本著這種心境,金邦尼的思考和行動都是從整體出發,並帶動起當地的聖職人員且推動平信徒傳教員的工作。他也如此看待人類發展,關心藝術和職業,促進家庭和婦女在文化和社會轉變中的作用。

「即使在今天,從傳教環境內部推進信仰和人類發展,而不是移植外部模式或局限於一種無益處的救濟事業,是何等重要!既不是外部模式,也不是救濟事業,而是從文化、從各民族的文化中尋找推進福傳之路。促使文化福音化和福音本地化:兩者並肩而行。」

愛德是傳教能力的泉源

教宗指出,聖金邦尼的福傳工作不僅基於如自由、正義與和平這些重大的價值,也「從基督的愛汲取力量,並懷著對基督的愛」。他傳教使命的基礎存有愛弟兄姐妹和愛基督,正如他曾寫的那樣,這愛使痛苦,甚至殉道,化為甘甜。

「他的願望是看到熱忱、喜悅、肯幹的傳教士。他寫道,傳教士應『聖潔而有能力』(……)。首先是聖潔,即遠離罪惡而且謙卑。但這還不夠:也需要有愛德’。因此,對金邦尼而言,傳教能力的泉源是愛德,尤其是分擔他人的痛苦。」

教會與歷史上被釘十字架的人同在

金邦尼的另一個特性乃是關注信友們,在與教會的共融中行動。教宗再次強調這位聖人跟隨善牧在愛德及傳教使命上熱忱的見證。

「在對抗冷漠和排斥他人方面,他的熱忱充滿活力並具有先知性。在他的信中,對他所愛的教會過久地忘記非洲而痛心疾首。金邦尼夢想的教會應是與歷史上被釘十字架的人聯合在一起,與他們一起經歷復活。此時此刻,我建議你們思考今日歷史上被釘十字架的人:男人、婦女、兒童、老人,以及所有被不義和統治的經歷釘在十字架上的人。」

金邦尼今天向我們重申:不可忘記窮人

教宗指出,聖金邦尼也邀請今日的教會不要忘記窮人並愛他們,「因為在他們身上有等待復活的被釘耶穌的臨在」。教宗最後說道:「來這裡之前,我會見了巴西的立法人員,他們為窮人工作,努力推動窮人享有救濟和社會公義。他們沒有忘記窮人:他們為窮人工作。我要對你們說:不要忘記窮人,因為將是他們為你們打開天堂的大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將訪馬賽,請眾人為此祈禱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9月17日主日誦念《三鐘經》後,提到他即將在法國馬賽進行的使徒訪問。教宗將於9月22日週五出發,出席地中海地區會議的閉幕活動。

地中海地區會議於2023年9月17日至24日在馬賽舉行,來自地中海沿岸城市的主教和青年為此齊聚一堂。聖父教宗指出,此行將是通過各方一起商討來促進友愛的良機。這將是他的第44次國際使徒之旅。

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教宗稱該會議是「美好的舉措」,「在地中海沿岸大城市展開,促使教會和民政領導人一起在『我們的海域』(mare nostrum)周圍推動和平、合作與融入的進程,並且格外關切移民現象」。

教宗強調,移民現象是一項「不容易的挑戰」,「如同我們這幾天也在新聞上看到的那樣,但是我們必須攜手應對」。這為所有人的將來至關重要。「唯有在友愛的基礎上建設未來,把人的尊嚴、具體的人,特別是最急需的人放在首位」,所有的人才能享有「繁榮昌盛」的未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真福何塞·額我略·埃爾南德斯是「窮人的醫生」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9月13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進行以「使徒的熱忱」為題的要理講授,這一次論述了委內瑞拉「窮人的醫生」、真福何塞·額我略·埃爾南德斯·西斯内羅斯(José Gregorio Hernández Cisneros)的榜樣。教宗指出,這位真福的「使徒熱忱」體現在畢生為貧窮病患的服務中。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表示:「何塞·額我略為窮人服務的一生是信仰結出的果實,就如他本人講述的那樣,這信仰從在搖籃中就得到了母親的灌輸。因此,是母親們在傳遞信仰,她們在用母語傳遞信仰。對何塞·額我略來說,這信仰是指引他生命的北斗星。」

教宗介紹這位真福說:「他是個善良、陽光的人,聰明絕頂,在大學任教,也是個科學家,但他首先是一位接近最弱小者的醫生,他在自己的祖國被稱為窮人的醫生。在金錢的富有面前,他選擇的是福音的財富,終其一生都在救助需要幫助的人。在窮人、病患、移民及痛苦者身上,何塞·額我略看到了耶穌。」

「這位委內瑞拉醫生謙遜、和藹、隨叫隨到,心中充滿著熱火,渴望服事天主和近人。他曾多次嘗試修道,成為司鐸,但健康狀況使他無法實現這個願望。」教宗指出:「身體的脆弱不但沒有使他封閉自己,反而成了更關心他人需求的一名醫生。使徒的熱忱正在於此:不隨從自己的渴望,而是樂於接受天主的安排。」

「何塞·額我略領悟到,天主對他的安排正是照料病患、救助痛苦的人、讓窮人懷抱希望,不以言詞而以表樣見證信仰。」教宗強調:「他的力量源自祈禱、與天主密切契合。在與耶穌的這種契合中,何塞·額我略感到蒙召叫為和平獻出自己的生命,因為當時的和平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火的威脅。」

「1919年6月29日,一位朋友前來拜訪何塞·額我略,看到他非常愉快,因為何塞·額我略已經知道簽署了停戰協議。」教宗接著敘述:「何塞·額我略的奉獻被接納,好似他預感到自己在塵世的使命已經結束。那個早晨,他如往常一樣,先去望了彌撒,然後走到大街上為一名患者送去醫藥。但在過馬路時被一輛汽車撞倒;他被送到醫院,臨終前口中呼求聖母瑪利亞。他的塵世旅程就這樣在一條大街上結束了,當時他正在履行慈悲善功;他死在一家醫院,死在他身為醫生作出傑出貢獻的地方。」

這個人的見證喚醒每一位信徒。教宗籲請眾人:「捫心自問:天主臨在於我身邊的窮人當中,我在天主面前、在這個世界上該做什麼?何塞·額我略的典範如何觸動了我?他也激勵我們投身於今日重大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問題。每個基督徒都必須『弄髒雙手』。這也是使徒熱忱,是宣講福音,是基督徒的真福: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瑪五9)」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將於9月底在馬賽出席地中海地區會議

地中海地區30個國家齊心協力建設一個團結互助、照料受造界的空間。這是教宗方濟各將於今年9月22日至23日在法國馬賽參與的活動,名為地中海地區會議(Rencontres Méditerranéennes)。該會議將於9月17日至24日舉行,旨在邀請全地中海地區各宗教的青年、領導人、協會和運動齊聚一堂。

9月22日週五的行程 (羅馬時間)

聖座新聞室早於7月28日公布了教宗這次在法國馬賽為期兩天的行程。教宗將於9月22日下午出發,他的專機預計在下午2時35分從羅馬達芬奇機場起飛,下午4時一刻降落在馬賽國際機場,屆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將到場迎接教宗。一個小時後,教宗將在守護聖母(Notre Dame de la Garde)大殿問候該教區的聖職人員,懇求聖母的轉禱。傍晚6時,在紀念船員和海上失蹤移民的紀念碑,教宗將與各大宗教領袖同心祈禱,並發表一篇講話。

9月23日週六

9月23日週六,教宗方濟各首先要在馬賽總主教府私下接見幾名經濟拮据的人士。上午10時是此行的重要時刻,教宗將在法羅宮(Palais du Pharo)參加地中海地區會議的閉幕式,並向在場眾人發表一篇講話。在同一地點,上午11時30分左右,教宗預計要與法國總統舉行會晤。下午4時15分,教宗將在馬賽韋洛德羅姆球場主持彌撒。

傍晚6時45分,歡送教宗的儀式將在馬賽機場舉行。教宗專機預計於晚上7時15分起飛,晚上8時50分抵達羅馬達芬奇機場。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第109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文告

教宗方濟各
第 109 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文告
2023年9月24日 

自由選擇遷徙或留下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我們這時代的移民潮展現出一個複雜且環環相扣的現象,為了正確地了解 這個現象,我們需要仔細地分析它不同階段的每一個面向:從原鄉到異地, 甚至包括重回故鄉的可能性。為了對此作出一些貢獻,我決定以本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的文告,探討一個人在決定離開自己祖國時,理應擁有的自由。

幾年前,「自由離開、自由留下」是義大利主教團用來促進精誠關懷的主題, 具體回應當代移民潮所帶來的挑戰。透過悉心聆聽每個地區教會,我可以定論說,保障離開或留下的自由,已是一種普遍和廣為人所接納的牧靈關 懷方式。

「上主的天使託夢顯於若瑟說: 『起來,帶着嬰孩和祂的母親逃往埃及去, 住在那裡,直到我再通知你,因為黑落德即將尋找這嬰孩,要把祂殺掉』」 (瑪二 13)。 聖家逃亡到埃及,就如以色列歷史中許多的遷徙一樣,都不 是自由的決定。遷徙與否的決定應該恆為自由的,但在許多時候,即使是 在我們這個時代,並非如此。數以百萬的人民因為衝突、天災,或單純因為無法在本國過著一個有尊嚴、有發展的生活,而被迫離鄉背井。早在 2003 年,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就曾說過: 「對移民與難民而言,建立和平的具體 條件,就是首先要認真致力於保障不移民的權利,即可以在自己的國家度著和平且有尊嚴的生活。」(〈第九十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文告〉,3)   雅各伯和他所有的孩子們「帶了家畜和在客納罕地積聚的財物,一同向埃及進發」(創四十六 6)。嚴重的饑荒迫使雅各伯和全家到埃及避難,在那 裡,他的兒子若瑟確保了他們的生存。在今天,人們被迫遷徙最明顯可見的原因,就是迫害、戰爭、環境災害和嚴重的貧窮。遷徙者因為貧窮、恐 懼或絕望而逃難。為了要消除這些肇因,並藉此消除被迫遷徙這件事情, 我們需要所有人依照自己的責任,共同承諾採取行動。首先,是問我們自 己可以做什麼?相對地,應該停止做什麼?我們必須盡一切努力去停止軍 備競賽、經濟殖民主義、掠奪他人資源,以及對我們共同家園的毀壞。

「凡信了的人,常齊集一處,一切所有皆歸公用。他們把產業和財物變賣, 按照每人的需要分配」(宗二 44~45)。早期基督徒團體的理想與今日的現 實看起來是多麼遙遠!為了讓移民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選擇,我們必須努力讓所有人都在公益中獲得平等的分享,能夠讓自己的基本權利得到尊 重,並獲得完整、符合人性的發展。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向每個人提供 一個有尊嚴、有意義的人生——無論是為個人,或是在家庭中。顯然,遷 徙者的祖國及其領導者負有最主要的責任,他們受揀選去施行德政——透 明公開、誠實、有遠見,並且為所有人服務,特別是為那些最弱小的人。 他們也必須要有條件來成就這一切,同時不會讓自己的自然和人力資源被 剝奪一空,並且不受其他國家勢力的干預,而其目的是謀求少數人的利益。 當環境讓人考慮是否要遷徙的時候,我們必須確保當事人作出決定時,有足夠完整的資訊並且經過深思熟慮,以避免為數眾多的男人、女人和孩子 們,被危險的假象或不擇手段的人口販子所蒙騙。

「在這禧年內,人各歸其祖業」(肋廿五 13)。對以色列百姓而言,慶祝禧年是展現一個伸張集體正義(collective justice)的行為:「藉著債務的免除、 土地的歸還,每個人都能回到他們原來的生活狀態,並且再次享有屬於天 主子民的自由」 (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教理講授,2016年2月10日) 。 正值我們邁向2025年的禧年之際,應該記得慶祝禧年的這個面向。個別的 國家和整個國際群體都應保障每個人可以享有不被強迫遷徙的權利,意即有權利在自己的國家中度一個和平且有尊嚴的生活。這個權利雖然尚未成 為法律上的條文,但鑑於它的重要性確實是極為根本的,所以面對超越國 界的共同利益,保障此權利需要被視為所有國家的共同責任。確實,世界 的資源並非無限,經濟方面較為貧窮之國家的發展有賴於我們在所有國家中所產生的共享能力。只要這個權利尚未得到保障——將是很漫長的一個 過程——許多人仍然會被迫離鄉背井,為了尋找更好的生活。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 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 在監裡;你們來探望了我」(瑪廿五 35~36)。這番話不斷勸勉我們,讓我 們在遷移者身上不僅看到一個處於困難中的弟兄或姊妹,而是看到基督本身-祂正在敲我們的門。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努力確保每一位遷徙者的決定都是自由的,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對每一位遷徙者的尊嚴予以最高的尊重;這代表著,要儘量合宜地陪伴和管理每一波的移民潮、建造橋梁而非高牆、為安全和定期的遷徙群體擴張管道。無論我們決定在哪裡建立我們的未來,無論是在祖國或他鄉,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個準備好接納人、 保護人、幫助人和能使人融入、不歧視、不排除任何人的團體。

教會所採取的同道偕行的歷程,讓我們在那些最脆弱者身上——其中許多是遷移者和難民——看到我們是道路上獨特的旅伴,我們該如同弟兄姊妹 般地愛護和照顧他們。只有一起共同前行,我們才能夠走得長遠,並且抵達我們旅途的共同終點。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3 年 5 月 11 日

祈禱文

天主,全能的天父,
請賜給我們恩寵,使我們努力不懈地
致力於維護正義、精誠團結與和平,
好使祢所有的子女都享有
決定要遷徙或留下的自由。

請賜給我們勇氣
去揭露這世界上所有的醜陋惡行,
消除一切損害祢受造物的美麗
及我們共同家園和諧的不義。

藉著聖神的力量,求祢扶助我們,
好使祢放在我們道路上的遷徙者,
我們都能向他們每一位展現祢的溫柔,
並在每個人心中和各種環境之下,
傳播相遇與關懷的文化。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來源:vatican.va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