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聖母瑪利亞不斷召叫我們

在西班牙和墨西哥兩個重要的奉獻給瓜達盧佩聖母的朝聖地於2月13日結為姐妹朝聖地。簽署儀式於當天在西班牙瓜達盧佩聖母皇家隱修院的大殿舉行。

在此機會上,教宗方濟各在寄給托萊多的總主教馬丁內斯(Francisco Cerro Chaves)的信中說,「非常高興的」問候他和墨西哥城的總主教阿吉亞爾(Carlos Aguiar Retes)樞機,以及「所有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和信徒,他們願意在這一天置於聖母瑪利亞跟前,作為天主的聖潔子民」。

教宗在信中寫道:「瑪利亞,我們的母親,為她的子民來說永遠是共融的紐帶。耶穌的母親以最簡單的方式繼續召叫我們。這在世界許多地方表達出來,她邀請建立一座聖殿,一個為所有人敞開大門的家,一個祈禱和共融的家。」

教宗在這封以西班牙語寫成的信中說:「今天,聖母的聖名將你們聚集在一起。聖母是所有人的母親,是那些今天聚集在這朝聖地的人的母親,他們和他們的牧人一起,在天主聖子內宣揚自己的信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以我們的溫順宣講天主的臨近

「福音宣講的要訣在於像羔羊那樣溫順及良善地一起前行,不依靠世俗,宣揚天主臨近了、祂愛我們,因為成為天主子女的喜樂應與還不認識祂的弟兄姐妹分享!」教宗方濟各2月15日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以「福傳的熱情」為題的要理講授中,闡述了上述思想。他說:「如同門徒們那樣,我們的宣講源自與上主的相遇,若不去宣講,與祂的關係就不會加深。」

教宗本次要理講授從「首批門徒」談起。依照《瑪竇福音》的記述,耶穌「叫來他們,讓他們與祂在一起,以便去宣講」(參閱:瑪十1)。教宗解釋:「耶穌的話並不矛盾,因為對耶穌而言,不停留就不能前往,沒有前往就不會有停留。我們注意到,在《福音》中,耶穌還未等門徒們準備完畢就派遣他們,在召叫了他們不久後,就馬上派遣他們!可見傳教經驗是培育的一部分。」

在耶穌「派遣傳教的訓誨」中,教宗提取3個方面:為何宣講、宣講什麼,以及如何宣講。

「為何宣講」

「『為何宣講』在於耶穌的這句話:『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8節)事實上,我們沒有功勞卻白白領受恩典,能遇到耶穌、認識祂、發現被愛並得救。這如此大的恩典我們不可自己獨享,而是感到需要將之傳出去;不過,應以同一個風格白白地予以傳揚。」

「宣講什麼」

接著是「宣講什麼」?耶穌吩咐門徒們:「你們在路上應宣講說:天國臨近了。」(7節)教宗強調:「這就是首先和全部宣講的內容:天主臨近了。天主是親近、溫柔和慈悲的主。」

「我們在宣講時往往邀請人做些事,這很好;但我們不可忘記,最主要的訊息是天主親近我們。親近、慈悲和溫柔。接受天主的愛是件更難的事,因為我們希望自己總是位於中心,做主角。我們更傾向於做事,而不是接受塑造、更願意說而不是聆聽。」

然而,教宗提醒:「若將我們的所做所行放在首位,主角仍然是我們自己。相反地,宣講必須把天主放在首位,把讓其他人有機會接受祂、發現祂的臨近放在優先位置。」

「如何宣講」

第三個是「如何宣講」。教宗說:「這是耶穌多費口舌的一個方面,實質性的風格在於見證。這牽連整個人,即大腦、心靈和雙手。耶穌對門徒們說:『我派遣你們好像羊進入狼群中。』(16節)祂沒有要求我們曉得如何對付狼群,即能夠爭辯、反擊和自衛。」

「我們的表現則是:成為顯要、人數眾多及有威望的團體,世界將會聽從我們並尊重我們。不是的,『我派遣你們好像羊、好像羔羊』。耶穌要求我們如此,成為溫順和純潔的人,肯犧牲;這其實就是羔羊的表現:溫順、純潔、肯奉獻。耶穌善牧將能認出祂的羔羊並保護他們免受狼群的侵害。」

相反地,「喬裝成狼的羔羊被揭穿並被撕爛」。教宗引述金口聖若望的彌撒講道,說:「只要我們是羔羊,我們就會得勝,即使我們被眾多的狼包圍,我們也會戰勝牠們。但如果我們成為狼,我們就會被擊敗,因為我們將失去牧人的幫助。祂不牧養狼,而是牧養羔羊。」

此外,耶穌也吩咐門徒們去傳教時「不要」帶的東西:「你們不要在腰帶裡備下金、銀、銅錢;路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也不要穿鞋,也不要帶棍杖。」(9-10節)教宗解釋:「這就是說不要依靠物質上的保障,走在世界上卻不依戀世俗,應抱持簡樸的風格。事實上,對教會而言,墮入世俗是件最糟糕的事。」

「因此,這就是宣講的方式:彰顯耶穌重於談論耶穌。最後是一起行走:上主派遣所有的門徒,但沒有一個人單獨前往。使徒教會在整體上是一個傳教的教會,且在傳教中找到她的合一。因此,像羔羊那樣溫順及良善地一起前行,不依靠世俗。這是宣講的關鍵所在。」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呼籲為尼加拉瓜的阿爾瓦雷斯主教祈禱

By Ramírez 22 nic – Own work

2023年2月12日主日午時,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眾誦念《三鐘經》後,邀請眾人為被判處26年監禁的尼加拉瓜馬塔加爾帕教區主教阿爾瓦雷斯(Rolando Alvarez)祈禱。

教宗說:「在此,我不得不憂心忡忡地提到我深愛的馬塔加爾帕教區主教阿爾瓦雷斯,他被判處26年徒刑,我也想到那些被驅逐到美國的人。我為他們祈禱,為所有在這個可愛的國家受苦的人祈禱。我請求你們的祈禱。我們也呼求上主,通過聖母瑪利亞的代禱,打開政治領導人和所有公民的心,真誠地尋求那源於真理、正義、自由和愛的和平,並通過耐心的對話予以實現。讓我們一起向聖母祈禱。」

尼加拉瓜上訴法院近日宣判,稱56歲的阿爾瓦雷斯主教是「國家的叛徒」,判處他在獄中服刑至2049年,罪名是「陰謀破壞國家的完整性,以及通過信息與通訊技術傳播虛假消息,危害尼加拉瓜國家和社會」。

拉丁美洲主教團委員會以及智利和西班牙的主教們對這一判決和驅逐政敵表示遺憾,同時也譴責侵犯人權的暴力行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第31屆世界病患日文告:慈悲為懷是同道偕行的療方

教宗方濟各
第 31 屆世界病患日文告
2023 年 2 月 11 日
「請你用心看護他。」(路十 35)
慈悲為懷是同道偕行的療方
(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下載PDF文件檔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人生必然會經歷疾病,但病患若遭人遺棄,不被人關愛和無人憐憫,獨自躺臥病榻,身心的痛苦必定會難以忍受。我們與人同行時,有人因不適、勞 累,或遭遇不幸被迫停滯不前,也非意外之事。正是在這時候,我們需要止 步來反思我們要如何並肩同行:我們究竟是否真正地同道偕行,或僅是與 他人萍水相逢,各不相謀,也素不相識。因此,在第 31 屆世界病患日,我 邀請大家一起反省:我們如何以天主的風格──親近、憐憫和溫柔──正是 要藉著病弱的經驗,在同道偕行的歷程上一起同行。

上主在厄則克耳先知書中所說的一番話,構成天主啟示的高峰:「我要親自 牧放我的羊,親自使他們臥下——吾主上主的斷語——失落的,我要尋找; 迷路的,我要領回;受傷的,我要包紮;病弱的,我要療養(……);我要 按正義牧放他們」(則三十四 15~16)。困惑、患病、軟弱,都是人生必經 之路,我們作為天主子民的,非但沒有因為這些經歷被天主摒棄在外,反而 因此成了祂關注的焦點,因為祂是我們的父親,祂要自己孩子在路途上,一 個也不失散。讓我們向祂學習,現在就成為一個能抵制丟棄文化、真正並肩 同行的團體。

《眾位弟兄》通諭鼓勵我們,重溫福音裡「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我 引用這個比喻,在此說明我們能夠如何走出使世界封閉的「陰霾」,為能 「設想和經營一個開放的世界」(參閱:《眾位弟兄》,56)。耶穌所說的 比喻,與現今兄弟情誼被世人以不同的方式否定這種狀況,有著深遠的關 連。故事中,那遭受毆打和洗劫後,被遺棄在路旁的人,代表了許多弟兄姊妹們正是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同樣遭到冷眼旁觀的這種現實情況。如 今,我們已很難區分對生命和人性尊嚴的侵犯,哪些是由自然因素、是因不 公義和暴力的攻擊所導致,以致難以認定那種經驗僅有「自然」的原因。所 有的痛苦都是在 「文化」及其各種矛盾的背景下所產生的。

然而,辨認出孤獨和被遺棄的狀況,尤為重要。克服這種殘忍的現實比克服 其他不義行為,較為容易,因為──正如比喻指出──只要一刻的關注、內 在的憐憫之情,便可以消除這種行為。可是,那兩名被視為虔誠的司祭和肋 未人,僅看了看傷者,便選擇了從旁邊走過,沒有停步關懷,然而,第三名 路人──那名被社會藐視的外邦人、撒瑪黎雅人──卻動了憐憫之心,把在 路上遇到的這名陌生人,當作自己的兄弟來照顧。他也許沒想過自己的這個 行為改變了世界,使世界變得更加有愛。

弟兄姊妹們,我們總不會準備好自己去面對疾病,很多時候,甚至也不會 承認自己正在衰老。生命的脆弱,使我們感覺到害怕,而社會要求我們有 效率的文化,迫使我不敢面對自己的脆弱,以致社會不再給予脆弱的空 間,而在這時候,其他人也可能拋棄我們;在我們軟弱時,我們或許會避 免成為別人的負擔,甚至離他們而去。孤獨的感覺就是這樣產生,荼毒我 們的心靈,使我們心中有一種不公平的感覺,好像天主也離棄了我們。的 確如此,當我們與他人和自己的關係受到損害時,我們也難以感受到主臨 在時的平安。因此,尤其重要的是,整個教會在面對病患時,都必須參照 福音中「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榜樣,好能成為真正的「戰地醫院」,因 為教會的使命就是隨時隨處展現天主的愛與關懷,特別在我們這個時代 裡、一個歷史性的環境下。我們都是軟弱和易受傷害的人,都需要那份憐 憫之情幫助我們學會暫緩腳步、主動關心、治療照顧和重新振作。因此, 「病患」這困境是一個呼喚──它能破除冷漠,使那些獨來獨往者,因像 似有弟兄姊妹的人,減緩步伐。

世界病患日,不僅呼籲我們要親近受苦的人,為他們祈禱,而且也是要喚醒 天主子民、醫療機構和民間團體,以一個嶄新的方式與人同行。以上所述的 厄則克耳先知書章節,強烈譴責那些掌控政治、經濟和文化權力人士的企 圖:「你們吃羊奶,穿羊毛衣,宰肥羊,卻不牧養羊群:瘦弱的,你們不扶 養;患病的,你們不醫治;受傷的,你們不包紮;迷路的,你們不領回;遺 失的,你們不尋找,反而用強力和殘暴去管治他們」(則三十四 3~4)。天 主的話,不管是譴責或是建議,總具有其啟發性及適時性。的確,那「慈善 的撒瑪黎雅人」比喻的教訓,給了我們一個兄弟情誼的模範,如何從以身作 則,透過人與人的接觸開始做起,實踐博愛,擴展到無微不至的照顧。如同 故事中的撒瑪黎雅人,先為傷者包紮,再把他帶到旅館,還留下銀錢,請店 主用心看護傷者,更承諾會了解傷者的情況,並在回程時補還尚有的額外花費(參閱:路十 34~35),這一切都與現今的聖職人員、健康照護及社會工 作人員、家人與志工等人士的事工相關,藉著他們,美善能每天佇立在世界 的每個角落,以對抗邪惡。

這些年來,新冠疫情令我們對每天在健康照護這領域服務及研究的人更為感 激。然而,面對這個巨大的集體悲痛事件,僅是褒揚醫護英雄,是不足夠 的。新冠疫情還導致了龐大的專業知識和網路系統承受壓力,並顯示了當前 社會福利體系的結構性局限。因此,除了感激,我們還必須在每個國家積極 尋求有效的策略和資源,以保障每個人能得到其基本的醫療權益和有尊嚴的 看護。

撒瑪黎雅人請旅館的店主,說:「請你小心看護他」(路十 35)。向我們每 一個人重複這句話,最後呼籲我們:「這個比喻是一個光照我們的圖像,強 調我們為重建這個痛苦的世界,應作出的基本抉擇。面對眾多的痛苦、眾多 的創傷,唯一的出路就是效法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其他所有抉擇要不是使我 們成為強盜,就是成為從旁邊走過、對路旁這個受苦的傷者沒有絲毫憐憫的 人。這個比喻向我們展示,我們應怎樣重建一個團體:對別人的脆弱感同身 受,拒絕建立一個排斥他人的社會,讓自己成為近人,扶持和看顧倒在路旁 的人,為共同福祉作出貢獻。同時,這個比喻告誡我們不要只顧自己,而不 願承擔人生不可逃避的責任」(《眾位弟兄》,67)。的確,「我們受造是 為了獲得圓滿的生命,而這生命只能在愛中實現。我們不應對受苦者漠不關 心,不能容許任何人遭受排斥。」(同上, 68)

在 2023 年 2 月 11 日,讓我們的心思轉向露德聖母朝聖地──一個給現代教 會的先知性訊息:重要的並非在於運作良好的事物,或具生產力的人物。天 主子民所關注的,重心是在病人,而教會時刻與他們同行前進,作為先知性 的標誌:在人類中,每個人都是珍貴的,沒有人應該被丟棄或被遺忘。

我將所有病患,以及在家中負責照顧病患的人們、透過研究工作和志工服務 的人們,都託付於聖母瑪利亞──病人之痊的代禱,連同那些致力使個人、 教會和人民在兄弟情誼中聯繫結合起來的人。我衷心頒布給各位我的宗座遐福。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3 年 1 月 10 日

(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教宗公開接見:感謝天主讓我如願訪問非洲兩國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2月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回顧了他上週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南蘇丹的牧靈訪問的一些重要時刻。教宗特別感謝天主讓他如願以償訪問了這兩個國家。

教宗首先表示,「我感謝天主讓我進行這次渴望已久的旅行」。他所探訪的剛果人民是「一個幅員遼闊國家的守護者。這片土地資源豐富,卻因戰爭而流血,這戰爭持續不斷,因為總有人在挑起戰火」。教宗也表示很高興與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韋爾比(Justin Welby)和蘇格蘭教會領導人格林希爾茲(Iain Greenshields)一起在南蘇丹進行了「和平朝聖之旅」。「我們一起見證了在多元性中合作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如果同樣信仰耶穌基督,則更是如此」。

關於在剛果的訪問,教宗談到他在首都金沙薩的日子,指出他在那裡給予的訊息,目的是要保護這個寶貴的國家免受紛爭、暴力、貧困和剝削的折磨。教宗特別談到與該國東部地區的暴力受害者的會面,說道:「多年來,在經濟和政治利益的操縱下,武裝團伙之間戰爭不斷,導致該地區四分五裂。⋯⋯人們生活在恐懼和不安全之中,成為非法交易的犧牲品。我和他們一起對暴力和認命說『不』,對和解和希望說‘是’。」

接著,教宗提及他與剛果青年和要理教員,以及神父、執事、修會會士、度奉獻生活者和修生一起度過的時光。他說:「我敦促他們成為子民的僕人,見證基督的愛,克服三種誘惑:精神上的平庸、世俗的舒適,以及膚淺。”教宗也記得與剛果主教們分享牧職服務的喜悅和疲憊。我邀請他們接受天主關懷的安慰,並以天主聖言的力量成為子民的先知,成為祂憐憫、關懷和溫柔的標誌!」

隨後,教宗把思緒轉到了南蘇丹首都朱巴,指出這次訪問具有非常特殊的特徵,強調:「這次訪問是一次和平的大公朝聖之旅,稱其為幾年前已開啟的旅程的終點:我們於2019年在羅馬與南蘇丹政府當局會面,承諾克服衝突並建設和平。」

教宗說道:「不幸的是,和解進程沒太大的進展。新生的南蘇丹是舊的權力和較量邏輯的受害者,這種邏輯產生了戰爭、暴力、難民和國內流離失所者。」教宗強調:「訪問南蘇丹的大公特質特別反映在與聖公會、蘇格蘭教會的弟兄姊妹共同祈禱的時刻。」

「在像南蘇丹這樣衝突不斷的現實中,大公合一的記號極為重要,因為很遺憾地,有些人濫用天主的名字來為暴力和侵犯做辯解。」教宗回顧道:「南蘇丹是一個擁有約1100萬居民的國家,其中有200萬人因武裝衝突而在國內流離失所,還有同樣多的人逃往鄰國。」為此,教宗希望探訪這大批的國內流離失所者,聆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感受到教會的關懷。教會和眾多秉持基督徒精神的組織,多年來一直在救助國內流離失所者的第一線奮鬥。

在談到婦女在國家和平進程中的作用時,教宗說:「我向婦女們講話,她們是能改變國家的力量;我鼓勵所有人都成為一個沒有暴力,和解與和平的新南蘇丹的種子。」

最後,教宗總結道:「天主並沒有寄希望於偉大而有權勢的人,卻是寄希望於弱小而卑微的人。這是天主的行事風格。」

在結束講話時,教宗邀請在場人士:「讓我們祈禱,願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南蘇丹,以及整個非洲,愛、正義與和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剛果及南蘇丹
使徒之旅資訊

教宗哀悼敘利亞和土耳其地震中的罹難者

圖片:Vatican Media

土耳其和敘利亞之間的赫拉曼馬拉什地區在2023年2月6日凌晨突然發生強烈地震,至今已導致兩國超過四千人死亡。教宗方濟各為傷亡的成千上萬人表示深感悲痛。最嚴重的兩次地震分別是7.9級和7.5級,地震也給文化遺產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損失。

在一封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寄給駐土耳其宗座大使索爾欽斯基(Marek Solczyński)總主教的唁電中,教宗對該國東南地區因地震而造成「巨大的人命損失」表示「深切哀痛」。他保證「在精神上關懷所有受打擊的人」,並將「亡者託付於全能天主的慈愛,向那些因失去摯愛而痛哭的人」表示哀悼。教宗也念及正在倒坍的建築物和被夷為平地的城市之間參與搜救的緊急救援人員,「願他們在天賜恩典的支持下內心充滿力量,堅忍不拔地照顧傷者,努力投入當前的救援工作」。

教宗懷著同樣的心情寄發唁電給駐敘利亞宗座大使澤納里(Mario Zenari)樞機。在這封由帕羅林樞機署名的唁電中,教宗為敘利亞西北部地區地震的罹難者表示「深感悲痛」。教宗「為亡者的靈魂和所有為他們而痛哭的人哀切祈禱,並將受這災難影響的人託付於全能天主的眷顧」。教宗再次特別為在此刻參與搜救的緊急救援人員祈禱,「以此作為他與之團結一心的新標記」。他祈求上主降福「長期受苦」的敘利亞人民,賜予他們「力量與平安」。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為天災傷亡者祈禱文

教宗機上記者會:全世界處於戰爭和自毀,我們要及時住手

圖片:Vatican Media

「全世界都處於戰爭和自毀,我們要及時住手!」教宗方濟各在從南蘇丹返回羅馬的專機上對隨行記者們如此說道。教宗表明,由於這是一次「大公合一之旅」,因此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韋爾比(Justin Welby)和蘇格蘭教會領導人格林希爾茲(Iain Greenshields)也參與了機上記者會,回答了記者們的若干提問。

大公合一之旅

韋爾比總主教首先說:「2014年1月份,在聖公會旅程的框架下,我偕同夫人一起訪問南蘇丹,總主教請我們去探訪一個名叫波爾(Bor)的城市,那時內戰剛爆發五個星期,戰況十分殘暴。我們抵達波爾時,先是在機場門外看到一堆遺體,那時在波爾有五千具遺體沒有下葬。⋯⋯我們前往主教座堂,那裡的所有司鐸都遇害身亡,妻子們被強暴並被殺害。情況很恐怖。回到家後,我跟我的夫人深深感到蒙召去分辨我們能做什麼事來扶助南蘇丹人民。從那時起,在我有幸與教宗方濟各的定期會晤中,我們談了很多有關南蘇丹的事,萌生了在梵蒂岡舉行退省活動的想法。」

蘇格蘭教會領導人格林希爾茲說:「我的經驗很不同,這是我第一次訪問南蘇丹,但是我的前任曾經來訪,並發現處境相當脆弱。⋯⋯作為長老教會,我們幫助了南蘇丹難民。在這次旅途中,人們吐露了肺腑真言。局勢現在很明朗,行動勝過於言語。政府邀請我們進入內室,我們竭盡所能在這情勢中促成改變,與我們的合作方會晤。現在,我們邀請所有能促成改變的人士趕快啟動進程。」

剛果的現況

關於剛果的現況,教宗讚許「聰明的青年」是該國的寶藏。韋爾比總主教提到強權與小型礦產公司「不負責任的作為」,以及兒童兵、綁架和強暴等問題。總主教說:「該國飽受折磨,她雖然在技術上取得政治獨立,經濟卻不獨立。在埃博拉疫情期間,我們組織了牧者去防控疫情,教會做了傑出的貢獻,天主教會做了傑出的貢獻,大湖地區的項目可圈可點。」

文盲的問題

格林希爾茲則談論了薩赫勒地區的文盲問題:「人們不太知道他們是誰,身處於什麼地方,無法依據知識做選擇。」格林希爾茲強調了「通過對話來克服分裂」的重要性,說:「我願意告訴你們蘇格蘭的一個小經驗:我的國家在宗教方面分歧很深,發生過恐怖的暴力、可怕的分裂,然後我們蘇格蘭教會和天主教會之間展開了對話的進程,去年達成了一份友誼宣言的簽署。我們渴望藉此在我們的差異中攜手前行,同時也在我們的共識之上協調一致,而唯有達到這個境界,才能讓高牆倒下。從這角度來看,教育助益良多。」

關於烏克蘭和平的問題

有一名記者向教宗提出了關於烏克蘭和平的問題,教宗由此表明:「戰爭不只有一個。我願意公平地說:敘利亞陷入戰爭十二、三年了,也門戰亂也有十多年;想想緬甸、可憐的羅興雅人,他們滿世界流浪,因為他們被趕出故鄉。戰火四起,拉丁美洲有好幾個熱區!的確有些戰爭因為它們的音量大,所以比較受重視。但是,全世界都處於戰爭和自毀。我們必須認真思考:世界在自我毀滅。我們要及時住手,因為一個炸彈會為你引來一個個更大的炸彈,在局勢升級中你根本不知道下場將是什麼。頭腦必須冷靜啊!」

剛果和南蘇丹有同性戀者被趕出家門的問題

另一名記者提到,在教宗這次訪問期間,剛果和南蘇丹有些同性戀者向記者反映了他們被趕出家門的事實。教宗因此回顧了他之前有關同性戀者的發言。在從巴西返回羅馬的專機上,教宗說過:「如果一個有同性戀傾向的人是信徒、尋求天主,我怎能判斷他呢?」在愛爾蘭的旅行中,教宗明確告訴家長:「有同性戀傾向的兒女有權利留在家裡,你們不能把他們趕出家門。」近期在美聯社的採訪中,教宗則是談到了有些國家將同性戀依法定罪量刑的議題。

教宗在專機上向記者們重申:「有同性戀傾向的人是天主的兒女,天主愛他們,天主陪伴他們。的確,有些處在這種狀態的人在一些情況中並非出於自願,但是給這樣的人定罪是罪過,給同性戀傾向的人定罪是不公義的。我在講的不是團體,而是一個個的人。有人會說:他們集結團體、製造聲響。我在講的是人,遊說則是另一回事。」

關於這點,韋爾比總主教表示:「在英格蘭教會,我們最近剛談到這個議題,包括在國會進行了大量辯論。我想說的是,我希望以教宗使用的有說服力、清晰的言詞談論這問題。關於予以定罪的事,我完全同意教宗說的每一個字。英格蘭教會、聖公會通過了兩項反定罪量刑的決議,可是很多人的思想確實沒有改變。在接下來四天的全體教務會議上,將以此作為主要討論的議題,而我肯定會引用聖父美妙又精準的話語。」

蘇格蘭教會領導人則指出,「在四部福音書裡,耶穌表達了對所有人的愛。這正是我們基督徒對各種處境的每一個人所能做的事」。

本篤十六世

此外,也有一名記者提到本篤十六世蒙主恩召後天主教會內的張力。教宗方濟各對此解釋道:「我想說的是,我能把一切都跟本篤教宗討論,並且改變觀點。他一直在我的身邊予以支持,即使他有些困難,卻也表達出來,我們一起討論。問題並不存在。有一回,我談到同性戀者結婚的事,以及婚姻是一件聖事的事實。我們不能行聖事,但有藉由民法保障財產的可能性,這是從法國開始的。」

「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進行民事結合,不必是伴侶。退休老人就是一個例子,因為他們能從中得到很多益處。有個自認為是大神學家的人,通過本篤教宗的朋友去找他,告我的狀。本篤沒有慌張,而是叫來了四名頂尖的樞機神學家,說:你們跟我解釋這件事。他們對此作出解釋,事情就這樣結束了。」

「有些傳言說,本篤對新教宗做的事感到痛心,這些都是『傳話遊戲』製造的故事。事實上,我要做某些決策前,會先去向本篤請益。他表示同意,他是同意的。我相信,本篤的離世被那些另有所圖的人利用了。那些人利用一個如此優秀的人、天主的人、我幾乎說他是一位教會的聖師,我也要說那些是不道德的人,他們是有派系立場的人,不是教會人士。⋯⋯我想要澄清的是本篤教宗生前是怎樣的人:他不是個滿肚子苦水的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剛果及南蘇丹
使徒之旅資訊

教宗在南蘇丹主持彌撒

圖片:Vatican Media

你們要做「地上的鹽」,「慷慨撒開並溶解,以福音的友愛滋味給南蘇丹增添風味」;你們要成為「光亮的基督徒團體」,「將善的光芒投射在所有人身上」。2023年2月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南蘇丹主持彌撒時,以這番話期勉該國信眾。當天上午十萬多名信友歡欣鼓舞地齊聚在約翰・加朗墓園參加教宗主禮的彌撒。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韋爾比(Justin Welby)、蘇格蘭教會領導人格林希爾茲(Iain Greenshields),以及南蘇丹總統基爾(Salva Kiir Mayardit),都出席了這項禮儀。

這是教宗本次牧靈訪問的最後一項活動。教宗「以耶穌之名,以祂真福八端的名義」,籲請眾人放下「仇恨和報復的武器」,改為訴諸於祈禱和愛德,在傷口灑上「寬恕的鹽」,這雖然會造成灼燒的疼痛感,卻能使之痊癒。

教宗從主日的第二篇讀經展開他的講道(參閱:格前二1-5),表明他跟保祿宗徒一樣,在他們中「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這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基督是「愛的天主」,「通過祂的十字苦架實現和平」。

教宗來到南蘇丹信友中間,是為了向他們宣講耶穌基督,使他們在耶穌基督內堅定不移,「因為宣講基督就是宣講希望」。「祂其實知道你們內心的苦惱和期待、你們生活的喜樂和辛勞、那壓迫你們的黑暗,以及你們仰望上天的信德。耶穌認識你們、愛著你們」。在基督內,我們不必害怕,因為我們的十字架也將變成復活,悲傷也將成為希望,哀嘆也會化為舞蹈。

接著,教宗解釋了福音中「地上的鹽、世上的光」的圖像。首先,鹽是智慧的象徵,那是「看不見,卻使生活有滋有味」的美德。耶穌向門徒們說明了真福八端後,立即提到鹽的圖像。教宗說:「我們因此明白,真福八端就是基督徒生活的鹽。」「我們要記得:如果我們身體力行真福八端,如果我們活出耶穌的智慧,我們就不僅給自己的生活,也給社會、我們生活的國家添加好味道。」

鹽的另一個用途是預防食物腐敗。因此,在基督的時代,每次向上主獻祭時,都會加點鹽。這舉動提醒人們,「首要之務是要守護與天主的關係,因為天主對我們是信實的,祂與我們的盟約不朽不壞、不可侵犯、歷久不衰」。耶穌的門徒是「盟約的見證人」,我們在每一台彌撒中慶祝這盟約。

「我們蒙召懷著喜樂和感激之情,為與天主的盟約作見證,展現出自己是能締結友誼關係的人、能活出友愛的人、能培養良好人際關係的人,從而阻止罪過的腐敗、分裂的疾病、惡行的髒汙、不義的禍患。」

教宗感謝南蘇丹基督徒「在這個國家做地上的鹽」,並邀請他們在暴力和罪孽前感到「渺小和無力」時注視著鹽。這小小的成份在餐食裡溶解,但正因如此「所有的食物就有了味道」。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不能後退,因為缺乏那小小的成份,缺乏我們這微小的分子,一切便會失去味道」。我們要從這渺小出發,它能改變歷史。

耶穌運用的第二個圖像是光。教宗強調,「我們領受了基督之光,成為明亮的,散發出天主的光芒」。而且,耶穌勸勉我們不要讓我們的燈火熄滅。「在我們擔心周圍的黑暗以前,在我們期盼周遭有樣東西能發光以前,我們自己應當先散發光芒,以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行動照亮城市、村莊,以及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往來的人們、我們推進的活動。」

耶穌鼓勵我們燃起愛的熱火,不讓我們的光熄滅,生活不缺乏愛德的氧氣。南蘇丹這片土地「美好至極卻飽受磨難」,它需要每個人的光。

教宗最後總結說:「我祝願你們成為慷慨撒開並溶解的鹽,以福音的友愛滋味給南蘇丹增添風味;願你們成為光亮的基督徒團體,有如在高處的城市那樣,將善的光芒投射在所有人身上,展現出無償付出、抱持希望、眾人攜手共建一個和解的未來,都是美好且可能的。」

此外,教宗在彌撒結束時說:「在南蘇丹有一個勇敢的教會。」他感謝從全國各地前來參與彌撒的信眾,這是教宗本次國際牧靈訪問的最後一項活動。教宗也對在和平的大公朝聖旅程中得到的款待、許多人的工作、體現出的信德和熱情表示感謝。

教宗在講話中也特別肯定了女性對教會和社會做出的貢獻。他引用朱巴的總主教穆拉(Stephen Ameyu Martin Mulla)先前講的話說:「我們的教會出了兩位聖人:聖金邦尼和聖女柏姬達。」關於後者,教宗表示:「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藉著天主的恩寵,她將遭受的痛苦轉變成希望,懂得將希望傳遞給許多其他的人。」

教宗說:「『希望』是我要留給你們每個人的一個詞匯,作為分享的恩典和能結果實的種子。就如聖女柏姬達的形象提醒我們的那樣,女性,尤其是在這裡,是希望的標誌,我要特別感謝和降福這個國家的所有女性。」

另外,教宗也將這幾天一個標誌性詞彙,即和平,留給南蘇丹。他說:「我衷心感謝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韋爾比和蘇格蘭教會領導人格林希爾茲,我們一起來到這裡,並且要一起繼續陪伴你們的步伐,盡一切所能令你們的步伐是走向和平的步伐。我願意將這修和與和平的旅程託付給另一位女性,她就是我們的最溫柔的聖母瑪利亞、和平之后。」

教宗說:「聖母瑪利亞,非洲聖母永遠與我們同在。」教宗將全世界偉大的和平事業託付於聖母。他說:「現在我們一起祈禱,我們將南蘇丹和整個非洲大陸的偉大的和平事業託付於她,我們的許多不同信仰的弟兄姐妹在那裡遭受迫害和危險,很多人因衝突、剝削和貧困在那裡受苦。我們也將世界和平,尤其是處於戰爭的許多國家,比如飽受折磨的烏克蘭,託付於聖母。」

最後教宗再次感謝南蘇丹人民。他說:「你們在我心中,你們在我們心中,你們在全世界基督徒的心中!」教宗重複說:「你們永遠不要失去希望。不要失去建設和平的機會。」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剛果及南蘇丹
使徒之旅資訊

教宗方濟各在南蘇丹朱巴會見流離失所者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2月4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南蘇丹朱巴會見了該國的許多流離失所者,實現了一大心願,即與流民「會面、眼神交流、彼此握手、互相擁抱」。教宗對他們說:「我與你們同在,我為你們並與你們同感悲痛。」在這次與聖公會和蘇格蘭教會領導人一起進行的「和平朝聖之旅」中,教宗再次竭力且沉痛地發出呼籲:「願每一場衝突停止,嚴肅地重啟和平進程,好能終結戰爭,人民得以恢復有尊嚴的生活。」

南蘇丹的難民危機在非洲大陸是數一數二的嚴重,至少有四百萬人流離失所;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的問題重創該國三分之二的人口。根據預測,南蘇丹可能會釀成「人道危機悲劇」。

一名叫若瑟的難民青年在見證中問教宗:「為什麼我們正在流離失所者營地受苦呢?」教宗表示,「除了洪水釀災以外,也有人為暴力的破壞,導致我們數以百萬計的弟兄姊妹,包括為數眾多的母親跟孩子,被迫離鄉背井」。在這片飽受磨難的土地,「流離失所或逃離災難,已成了常見的集體經驗」。非常多這些年出生的孩童只認識流離失所者營地,「失去了與故鄉的聯繫」。

「未來不會是在流離失所者營地裡。」教宗指出,孩童「需要有機會上學,需要有空間玩球,需要在開放的社會裡成長,與他人融為一個整體,學習全國通用的語言,而非只講自己的族語」。此外,南蘇丹人民也「需要冒點風險去認識和接納那些不同於自己的人,好能重新感受到和解的友愛之美,體驗到與整個團體一起自由地共建自己未來的歷險旅程」。「為了滿足這所有的需求,則是需要和平」。

此外,婦女是國家得以改變的關鍵所在。教宗說:「她們如果得到適當的機會,通過她們的辛勤勞作和她們守護生命的態度,她們將能改變南蘇丹的面貌,給國家帶來寧靜又團結的發展!但是,我懇求你們,懇求這片土地的所有居民:婦女應當受到保護、尊重、重視和尊敬。⋯⋯做不到這點,就沒有未來。」

面對在場的流離失所者,教宗讚許他們「沒有丟失希望,沒有失去祈禱和歌唱的力量」。他們儘管「兩手空空,心裡卻充滿信德」;他們雖然擁有痛苦的過去,「卻沒有停止夢想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教宗鼓勵他們成為「新的種子,將來結出果實」。

「你們將長成一棵棵大樹,吸入長年暴力的汙染物,吐出友愛的氧氣。的確,你們現在被栽種在你們不想要的地方,但正是在這個不安又不穩的局勢,你們依然能向周圍的人伸出手,體驗到你們扎根於同樣的人性:由此需要重新出發,再次發現彼此是弟兄姊妹,同為天父在世的子女。祂是所有人的父親。」

教宗接著提到,南蘇丹青年是聽著長者傳述的經歷長大的。「假如說這些年傳述的內容充斥著暴力,那麼就必須從你們這一代開始傳述新的『相遇』故事。所受過的一切痛苦,不該被遺忘,但要得到友愛的光照。這樣的傳述不光是以事件的悲慘性為中心,更凸顯對和平的熾熱願望」。「但願你們這些不同種族的青年,能成為如此傳述的開卷篇章!」

在與流離失所者的聚會中,教宗也向援助他們的人表達感激之情。教宗向從事相關工作的教會團體、人道救援機構和國際組織,特別是向聯合國表示感謝。教宗說:「我也要向許多殉職的人道救援工作者表達敬意,並且呼籲要尊重那些提供援助的人、那些支持百姓的機構,他們不可變成襲擊和故意破壞的目標。」教宗也衷心籲請所有的人「援助南蘇丹,不要讓該國人民孤立無援,他們遭受了太多的苦,現在還在受苦」。

教宗最後念及許多逃到國外的南蘇丹難民,以及那些因為家園被占領而無法返鄉的人。教宗向他們表達關懷,並「祝願他們能再次成為故鄉前途的主人翁,以有建設性又和平的方式為故鄉的發展貢獻心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剛果及南蘇丹
使徒之旅資訊

教宗出席南蘇丹大公祈禱聚會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2月4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出席了在約翰・加朗(John Garang)墓園舉行的大公祈禱聚會,這是他在南蘇丹第二天訪問活動的一個高潮。在該國推動和平進程的各基督信仰教會5萬多名信徒參加了這項活動,南蘇丹總統基爾(Salva Kiir Mayardit)親臨會場。與教宗同行的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韋爾比(Justin Welby)和蘇格蘭教會領導人格林希爾茲(Iain Greenshields)也是這次聚會的主角。

在夜幕降臨朱巴之際,祈禱聲、沉思、誦讀《聖經》交替進行,這共同的祈禱表達了一個心願,即推動寬恕、正義、良好的治理,以及共同落實解決國家衝突的和平協議。在場的全體基督徒恭聽了《若望福音》關於耶穌為眾信徒合一祈禱的章節後,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和蘇格蘭教會領導人先後發言,接著眾信徒齊聲誦念了《宗徒信經》。

教宗在講話中強調了共同祈禱的價值,表明“作為基督徒,祈禱是我們蒙召所行的首要及最重要的一件事,好能行善且獲得行走的力量”。教宗立即請在場基督徒反思3個動詞:祈禱、行動和行走。他說,若不祈禱,“基督徒團體在促進人性、團結互助及和平的努力,便是徒勞的”。

教宗提到梅瑟的祈禱,他帶領子民奔赴自由的路上遇到紅海,前面是不可跨越的洶湧的海水,背後是趕來的駕著戰車的敵軍和騎兵。在這樣的情況下,梅瑟仍然鼓勵子民不要害怕,他們將會看到上主的救援(參閱:出十四13)。教宗說,梅瑟對天主的信賴是“在祈禱中培養出來的”。

“祈禱給人向前邁進的力量,使人克服恐懼,即使在黑暗中也能看到天主要賜予的救恩。更重要的是,祈禱使子民獲得天主的救恩。代禱是梅瑟生活的特性(參閱:出卅二11-14),也尤其是我們這些天主聖潔子民的牧人必須獻上的祈禱。為了讓和平之主在人們無法建設和平的地方施展作為,就需要祈禱:一種恆心、持續的代禱。”

為了實現和平的目標,教宗勉勵眾基督徒有所行動,因為基督要我們成為“和平的締造者”(瑪五9)。教宗說:“親愛的兄弟姐妹們,我們要為這和平而努力不懈,這是耶穌和天父的神邀請我們建設的和平:一種融合多樣性的和平,在多元中促進合一的和平。這就是聖神的平安,祂協調差異,而天主和人的仇敵則利用差異來製造分裂。”

教宗於是指出,自稱是基督徒的人必須選邊站。“跟隨基督的人就應選擇和平,始終如一;煽動戰爭和暴力的人則是出賣上主、背叛祂的福音”。耶穌教導我們“愛眾人,因為每個人都是我們共同的在天之父的子女,且如此被愛”。教宗強調,“基督徒的愛不僅是愛近人,也應愛每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在耶穌內都是我的近人、兄弟和姐妹,甚至仇人也包括在內(參閱:瑪五38-48)”。

“弟兄姐妹們,讓我們為我們基督徒之間的這友愛團結而效勞,相互協助使和平的訊息在社會中流傳,並傳播耶穌的非暴力風格,使自稱有信仰的人不再給基於報復心態的文化留下空間;使福音不僅是精美的信仰論述,也是成為歷史現實的預言。讓我們為此而努力:為促進和平而努力,編織及縫合,而絕非切割和撕裂(參閱:路一79)。”

接著,教宗談到行走。他稱讚在南蘇丹的各基督信仰團體在推動修和進程中作出的極大努力。教宗說,這些努力並沒有導致分裂,而成為團結的因素。“南蘇丹的大公主義遺產是一份珍貴的寶藏”、“基督徒合一道路的普世典範”,這遺產“應得到守護”。

“不要讓在該國助長暴力的部族主義和派別意識侵蝕各宗教信仰間的關係;卻要讓基督徒合一的見證進入人民當中。在這層意義上,我願意為繼續這行程建議兩個關鍵詞:記憶和承諾。”最後,教宗要求各基督信仰團體“每天都重新啟程”,彼此祈禱,也與他人一起祈禱,“共同努力,成為耶穌的和平的見證人及調解人”,在“同一條路上行走,邁出愛德及團結的具體步伐”,“以赤誠的心,熱切相愛”(伯前一22)。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剛果及南蘇丹
使徒之旅資訊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