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鼓勵加拿大因紐特青年:來看看耶穌的因紐特面容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在加拿大的懺悔朝聖之旅,最後一站是極地氣候的小鎮伊魁特。教宗在一所小學的校園裡,先是私下會見了「寄宿學校」的因紐特倖存者,然後與該原住民長者和青年相聚。

在與倖存者的私下會面期間,教宗聆聽了若干倖存者的經歷,帶領在場眾人一起誦念《天主經》,並向他們頒賜宗座降福。在校園裡,當地領導人向聖父教宗致以問候,原住民們載歌載舞,向教宗展現他們的傳統文化之美。欣賞完精彩的表演後,教宗向在場的因紐特男女老少發表講話,首先便是為不少天主教徒在「寄宿學校」體系裡發揮的推波助瀾作用,再次表達悲傷、懇求寬恕。

這些家庭骨肉分離的經歷不僅造成傷痛,也製造醜聞,特別是一想到天主十誡的「孝敬父母」這條誡命的時候。那些被帶離家庭的孩子,沒什麼機會奉行這條誡命。教宗說:「切斷親子之間的紐帶,破壞我們至親的關係,傷害或『使小子跌倒』(參閱:瑪十八6),這些是多麼邪惡的事!」

教宗強調了他在牧靈訪問中與原住民會面的意義,說道:「我們在這裡,是為了共同追求治癒及和解的進程,在造物主的助祐下,願這能有助於光照那些已經發生的事,讓我們能走出黑暗的過往。」

在長者的支持下,青年尤其蒙召學習如何去照料並教導他人去照料:照料大地、照料自己的民族、照料自己的歷史。教宗勉勵青年擁抱過去、滿腔熱血,不怕聆聽他們長者的意見。秉持這個精神,教宗以「兄長的身份」提供了三點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持續向上前行」,渴求遠大的事。教宗指出,當今世界各種挑戰的解答就在青年身上。教宗告訴青年:「未來在你們手中⋯⋯。你們絕不可丟失希望,卻要奮鬥、全力以赴。這樣,你們將來才不會後悔。」

第二個建議是「走向光明」,把光明帶給他人,努力驅除世界的黑暗。這需要分辨,需要區分光與暗的能力,同時也需要那選擇正確的事的自由。「如果想要中悅天主,就必須選擇美善」。

第三個建議是「團隊合作」。關於這點,教宗以曲棍球運動員為例子,指出他們之所以表現優異,正是因為團隊合作。「團隊合作意味著,堅信為了達成偉大目標,你們不可能孤軍奮戰;你們必須一起行動、堅忍練習」,同心協力打一場又一場的硬仗。

教宗最後期勉因紐特青年發揚自身的文化和美麗的族語。教宗說:「我希望也祈願,通過聆聽你們的長者,從你們的傳統和個人自由中汲取瑰寶,你們將擁抱你們祖先保存並傳承下來的福音,從而看見耶穌基督的因紐特面容。」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Pope Francis waves as he leads a meeting with young people and elders outside the primary school in Iqaluit, Nunavut, July 29, 2022. (CNS photo/Paul Haring)

People wait for the start of Pope Francis’ meeting with young people and elders outside the primary school in Iqaluit, Nunavut, July 29, 2022.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在魁北克接見加拿大的耶穌會會士

圖片:Vatican Media

7月29日是教宗方濟各在加拿大訪問的最後一天。當天上午的第一項活動是會見耶穌會同會弟兄。會晤是在9點前開始,比預期的要早,持續了約1小時。在場的會士,除了加拿大籍切爾尼(Michael Czerny)樞機外,還有15位耶穌會士,最後以贈送禮物結束。教會和加拿大是談話的中心課題。羅馬《公教文明》期刊主編習安東神父如此簡要地講述了教宗在魁北克主教府與耶穌會會士的私下聚會。

習安東神父說:「就如往常那樣,教宗在他的牧靈訪問期間會與耶穌會士見面。這是個非常簡單、非正式的會晤,有問有答,無拘無束的直接的談話。教宗談到的課題有整個教會,當然也有這個國家加拿大,以及他訪問這國家的目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些會見是牧靈訪問的第一個『共鳴箱』,他可以和他的這些弟兄暢談他的經歷,因為他們也有他親身經歷的一切。這是一次非常親切的會面,他不時高興地大笑,但在談到非常嚴肅的問題時,他表現出應有的冷靜。」

最後,習安東神父補充說:「會見是以大家一起祈禱和團體合影結束。耶穌會士贈送給教宗一幅繪有一隻蝴蝶的畫,大家還對此開玩笑,這是與這個國家共融和在精神上深刻一致的美好標記。」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Pope Francis meets with Jesuits working in Canada during a meeting at the archbishop’s residence in Quebec July 29, 2022. Pictured with the group is Cardinal Michael Czerny, prefect of the Dicastery for Promoting Integral Human Development. (CNS photo/Vatican Media)

Pope Francis meets with Jesuits working in Canada during a meeting at the archbishop’s residence in Quebec July 29, 2022. At right is Cardinal Michael Czerny, prefect of the Dicastery for Promoting Integral Human Development. (CNS photo/Vatican Media)

Pope Francis meets with Jesuits working in Canada during a meeting at the archbishop’s residence in Quebec July 29, 2022. Pictured with the group is Cardinal Michael Czerny, prefect of the Dicastery for Promoting Integral Human Development.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在魁北克會見原住民代表團

CNS photo/Paul Haring

「很多個人和民衆在我內留下印記,我將他們大家擁有的無與倫比的寶藏銘記在心;許多面容、微笑和訊息常留在我心中;歷史和自然美景令我難忘;那些聲音、色彩和情感深深打動了我。」

這是教宗7月29日上午在離開魁北克前,在總主教公署接見一個原住民代表團時所講的一席話。

教宗在講話中回顧他此次牧靈之旅的格言「並肩同行」時說:「這個土地的廣袤讓我們想到我們共同面臨的治癒與和解之路十分漫長。」教宗表示,他作為朝聖者和朋友的身份是來與原住民會面,是看、是聼、是學習和欣賞這個國家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教宗説道:「我作為一個兄弟來到這裡,是為了親自了解地方天主教會成員多年來結出的好果子和壞果子。我懷著懺悔的精神來到這裡,我為不少的天主教徒因支持壓迫和不公正政策而對你們犯下的錯誤,表達由衷的悲傷。」教宗表示,希望他的牧靈訪問能夠推動「尋找真相」,幫助治癒及和解,同時為子孫後代播下「希望的種子」。

接著,教宗說到:「如果你們同意的話,我敢說,在某種意義上說,我也感受到我是你們家庭的一份子,為此,我感到榮幸。」

教宗繼續表示:「在此次訪問中,慶祝聖婦亞納的瞻禮是一個特別的亮點,因為它提醒人們要保持年輕人與年長者之間的聯繫,並與所有受造物保持健康和諧的關係。」

教宗鼓勵所有的加拿大人,無論是原住民還是非原住民,把他這次訪問的果實託付於三位聖善的女性:聖亞納、聖母瑪利亞和聖泰卡維達。教宗解釋道:「這些女性可以幫助我們走到一起,開始重新編織和解,從而維護我們中間最弱勢群體的權利,並在審視歷史時既不怨恨也不遺忘。」

最後,教宗鼓勵加拿大人民跟隨這三位聖潔女性的芳蹤,以「溫柔和果斷」追隨天主在他們心中種植的夢想。教宗說:「願她們祝福我們現在分享的旅程,並為我們和這個天主所喜悅的治癒與和解的偉大工程代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People listen as Pope Francis meets with a delegation of Indigenous peoples in the archbishop’s residence in Quebec City July 29, 2022.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在魁北克主教座堂與聖職人員會晤

圖片拍攝: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信友如果更加生活在共融中,為任何接近信仰的人創造機會和空間來找到一個溫暖的團體,懂得聆聽並進入對話,從而促進良好的品質關係,那麼教會就將成為福音的可信見證者。」

這是教宗方濟各在7月28日下午,在魁北克聖母主教座堂與主教、司鐸、執事、修生和牧靈工作者會面,共同誦念晚禱時禮儀講道中的一句話。

教宗在講道中再次請求寬恕,不僅為包括天主教徒在內的人員在寄宿學校犯下的侵犯行為道歉,也為教會聖職人員所犯的性侵罪行道歉並請求寬恕。教宗說:「我特別想到了對未成年人和脆弱者的性侵。這些醜聞需要採取強有力的行動和永不回頭的抗爭。我願和你們一起請求所有受害者的寬恕,我們所經歷的痛苦和羞愧必須成為皈依的機會。」

「考慮到與原住民弟兄姐妹的治癒與和解之路,基督徒團體再也不能沾染上一種文化優於其它文化的觀念。我們不允許任何意識形態造成我們子民的生活態度和形式出現疏遠和混淆,從而企圖屈服和掌控他們。」

接著,教宗提醒道:「當今的世俗化,在一段時期以來,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把天主置於腦後,幾乎從視線內消失。但要小心,當我們注意到我們所沉浸的文化、它的語言和它的特徵符號時,我們很可能會成為悲觀和憤恨的囚徒,陷入消極判斷和無用的懷舊。一旦我們苦澀地指責說:『世界不好,它被罪惡統治著。』我們恐怕會重新採取十字軍的精神。我們對此要很謹慎,因為這不符合基督信仰,實際上也不是天主的風格。」

教宗解釋道:「如果我們屈從於消極的目光並作出膚淺的判斷,我們就會傳遞出錯誤的訊息,好像在對世俗化批評的背後,我們懷念著一個神權至上的世界,在那個時代的社會,教會和肩負教會職務的人擁有更多的權力和更顯著的社會地位。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針對世界的世俗化,教宗指出要應對世俗化的三個挑戰。

「第一個是在我們這個時代由世俗化和冷漠所產生的精神沙漠中讓世人認識耶穌,僅僅通過重複以往的作法或複製過去的牧靈形式並不能傳達信仰的喜樂。我們需要找到新的方式向那些尚未與耶穌相遇的人宣講福音的核心。」

第二個挑戰是「見證」,教宗向所有在場的主教、司鐸和修生們說:「你們是教會的主人翁和建設者,你們應謙卑、溫良、慈悲,在過程中予以陪伴,果斷而從容地進入不同文化,重視每一種文化和宗教的多元性。」

「第三個挑戰是友愛,實際生活在基督徒團體裡,意味著在一所人性的學堂中,與我們團體以外的人、與那些不信的人、與那些具有不同傳統和習俗的人編織紐帶。因此,我們要促進與所有人、與原住民弟兄姐妹、與我們遇到的每一個弟兄姐妹之間的友愛關係,因為在每個人的面容上反映著天主的臨在。」

最後,教宗鼓勵在場的所有主教、司鐸、執事、修生和牧靈工作者說:「讓我們不要退縮、自我封閉,而要帶著喜樂繼續前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拍攝: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圖片拍攝: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教宗探訪加拿大聖亞豐索團體的年長者和病患

圖片:Vatican Media

7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加拿大魁北克聖亞納全國朝聖地主持彌撒,在回程中探望了聖亞豐索團體。在這裡居住的常客和經常來中心參加活動的人,在團體負責人莫倫西(André Morency)神父的帶領下,在花園裡迎接了教宗。這個團體總共約有50人,其中包括年長者和艾滋病患。教宗與他們進行了非正式的交談,聆聽了他們的故事,並與他們一起祈禱。

最後,教宗問候了他們,並贈送給他們一幅「耶路撒冷至聖聖母」像。聖地朝聖者非常喜歡這幅天主之母像,原作恭放在聖母升天堂内的一個祭台上。在教會禮儀中,每年的8月15日慶祝聖母升天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於加拿大魁北克聖亞納大殿主持彌撒

圖片拍攝: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7月28日,教宗方濟各繼續在加拿大的牧靈訪問,在魁北克以東約30公里距離的聖亞納全國朝聖地主持彌撒。這個位於北美洲的朝聖地歷史悠久,始建於1658年,那裡有一尊耶穌的外祖母、聖婦亞納的態像。當天彌撒的福音選自《路加福音》,講述了耶穌伴隨兩位門徒走向厄瑪烏的事跡(參閱:路廿四13-35)。教宗由此展開他的彌撒講道,指出門徒們最初為耶穌的計劃表面上的挫敗而感到痛苦憂傷,但是在耶穌的同行陪伴後,他們最終萌生了新的希望。

教宗說:「每當我們的挫敗引領我們與主相遇時,生命與希望就會重獲新生,我們就能修和:與自己和好、與我們的弟兄姊妹和好、與天主和好。」正如厄瑪烏的門徒們那樣,我們也在自己的靈性旅途中體驗到失敗,有時是因為我們的計劃落空,有時是因為我們力不從心、不得不放棄,有時是因為我們被罪過壓垮。教宗指出,教會團體在面對「那通往加爾瓦略山的罪惡和暴力醜聞」時,也體會到類似的挫敗。

在這種困惑又挫敗的時刻,一大誘惑是逃到悲傷和悔恨裡躲藏起來。教宗表示,逃跑的誘惑「來自於仇敵,它給我們和教會的靈性旅程製造威脅,因為它想讓我們以為,我們的一切過失現在都無可挽回」。然而,福音教導我們,耶穌恰恰是在這些挫敗的時刻來與我們並肩同行,引領我們用另一種方式來看待事情。

耶穌藉著掰餅的舉動,使我們的眼睛開了,看見那些看似挫敗的事背後的現實,指引我們走回正確的道路。教宗說:「當我們在精神和物質上受考驗時,當我們尋求一條邁向更正義、更友愛的社會的道路時,當我們努力在失望和疲倦中恢復活力時,當我們希望能治癒過往的創傷、與天主和好、彼此修和時,我們要做些什麼呢?」這問題的答案在耶穌身上。教宗解釋道,這是因為耶穌總是來到我們身邊,「為我們指出那條通往治癒及和解的道路」。

教宗方濟各鼓勵在加拿大的教會注視童貞聖母瑪利亞,以及復活節那天早上向門徒們傳報耶穌復活喜訊的婦女們。「許多婦女的母性溫柔關愛能陪伴我們以教會的身份走向結出果實的新時節,把荒蕪和死亡留在身後,重新將死而復活的耶穌放回中心地位」。

教宗最後總結道,我們如果把耶穌放回到我們生命和信仰的中心,我們就能與天主和好、與他人和好、與自己和好,並且成為「我們社會內和解與和平的器皿」。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加拿大會見民政當局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7月27日抵達加拿大魁北克,在總督府會見民政當局、原住民代表和外交使團成員,發表了他在魁北克的首篇講話。教宗談論了加拿大歷史上寄宿學校的「悲慘體系」,稱之為「抹滅文化」的慘痛典型案例,並呼籲要「促進原住民的合法權益,推動他們與該國非原住民族之間的治癒及和解進程」。教宗此刻在加拿大的「懺悔的朝聖之旅」正是在治癒及和解的背景下展開,為的是擁抱那些數百年來在殖民強權下受虐待的原住民。當初有許多基督徒涉入,試圖消除原住民的文化和身份認同。

7月27日週三,教宗方濟各在加拿大魁北克與該國政要和原住民舉行會晤時,首先向總督西蒙(Mary Simon)女士和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表達敬意,感謝他們親切的歡迎詞。接著,教宗談及加拿大「非凡的自然遺產」及其遼闊美景。提到該國的象徵物楓葉,教宗指出,「大規模的楓葉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汙染物,把它化為氧氣釋放出來。這邀請我們驚豔於受造界的美,欣賞原住民文化裡健全的價值觀」。

教宗此行與加拿大原住民度過許多重要時刻,並表達了協助他們的承諾。關於這點,教宗在拜會該國民政當局時,說道:「聖座與當地教會團體具體致力於促進原住民文化,運用特別且適當的形式在靈修方面予以陪伴,包括重視他們的文化傳統、習俗、語言和教育進程,依循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的精神行事。」

講到原住民文化被抹滅的傷痛,教宗說:「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同化和拔除根基的政策,以及參與寄宿學校體系的事,這一切傷害了許多原住民家庭,削弱他們的語言、文化和看待世界的觀點。那個悲慘的體系由時任的政府當局所推動,導致許多孩童離開家人,若干當地天主教機構也參與其中。」

教宗在加拿大之行的第一站埃德蒙頓向原住民誠懇致歉,他在第二站魁北克也由衷道歉。教宗說:「我表達我深深的羞愧和悲傷,並且與這個國家的主教們一起,再次為許多基督徒對原住民犯下的過錯而請求寬恕。當某些信徒像那段歷史時期發生的一樣,順服於世俗的觀念,而非福音的道理時,就是件悲慘的事。」

與此同時,教宗也承認,基督信仰在塑造加拿大崇高理念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該國理念的一大特色是要為全國各民族建設更美好的家園。為此,教宗鼓勵眾人一起實踐眾人共同的目標,即:「促進原住民的合法權益,推動他們與該國非原住民族之間的治癒及和解進程」。這不僅是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訴求,也體現出對原住民權益的關切。

教宗重申,聖座和當地天主教團體希望能具體促進原住民的權益。「我們渴望更新教會和加拿大原住民的關係」。這關係同時帶著愛的印記和深層的傷痛,前者「已結出卓越的果實」,後者則需要得到「理解和治癒」。教宗在啟程前往加拿大以前,曾於今年春天在梵蒂岡與加拿大原住民舉行了五次會晤。教宗為此表示感謝,並表明他很高興現在能在加拿大使這些良好關係更上一層樓。

「我們在共度的時光令我印象深刻,使我堅定渴望為原住民遭受磨難的義憤和羞愧作出回應,與所有加拿大人一起在友愛和堅忍的旅途上向前邁進,本著真相與正義,致力於治癒及和解,並且始終得到希望的啟發。」

教宗坦言,「苦難和輕蔑的歷史是殖民思想的後果,並不容易治癒」。除了道歉以外,教宗也呼籲採取多邊主義。「多元文化是社會凝聚力的基本要素」。協助新移民融入當地社會是一項艱鉅的挑戰,需要接納並擁抱差異。對此,教宗讚許加拿大慷慨接受許多烏克蘭和阿富汗移民。

此外,教宗也提到了我們時代的許多挑戰,例如:和平、氣候變化、疫情的影響,以及國際遷徙活動。這些挑戰有一個共通點,即「它們都涉及全球,攸關每一個人」。有鑒於這一切都必須考慮全局,政治不可受制於片面利益。教宗敦促各方同心協力,攜手應對今天迫切需要解決的諸多挑戰。

教宗最後向加拿大和在場眾人表示感謝,謝謝他們的款待、重視和尊重。教宗說:「我向你們保證,加拿大及其國民確實貼近我的心。」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加拿大總理:教宗的訪問激起巨大反響,和解是衆人的責任

圖片:Vatican Media

“我們衆人都認識到寄宿學校體系企圖同化原住民兒童。和解是我們衆人的一項責任”。加拿大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7月27日在稱作“魁北克城堡”的總督府向教宗方濟各致辭時表明了上述思想。教宗來到這裡會見加拿大民政當局,此前,他曾拜會了該國總督瑪麗・西蒙(Mary Simon),並與特魯多總理舉行了私人會談。

特魯多總理在致辭中多次感謝教宗方濟各的到訪,尤其是他因寄宿學校的兒童受到虐待而向原住民表示道歉。他說,“今天,原住民繼續為維護和保留他們的文化和語言而奮鬥”,我們的責任乃是“不把差異視為一種障礙,而是為學習、為彼此更好地認識及作出行動的大好時機”。

總理向教宗表示:“我們在這個星期認識到了在寄宿學校受到的虐待,這些行為導致原住民的文化被摧毀、人命喪亡和在全國各地區不斷受到的創傷。正如閣下在馬斯克瓦西斯所說的那樣,請求寬恕不是問題的終點,而是起點,是邁出的第一步。星期一上午我與倖存者坐在一起,聽到他們對您的道歉作出的反應。每個人都會從中得到他們所需要的,但毫無疑問,你已經激起巨大的反響。”

特魯多總理也感謝所有倖存者,“若沒有他們的勇氣和恆心”,就不會有7月25日在馬斯克瓦西斯的會面。這些原住民“向聖父教宗直接述説了他們的記憶和痛苦的經歷”。同時,總理也對教宗說,“若沒有您的個人信念和您的廉正,也不可能有您這個星期的臨在”。

加拿大總督瑪麗・西蒙也向教宗致辭。她指出和解的道路需要具體行動。首先,“記住在寄宿學校發生的一切、講述倖存者和那些從未回到家中的人的經歷,乃是我們的共同責任”。我們必須為倖存者及其家庭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資源,去發現那些從未返回的人的真正下落。

她說,這是一個旅程,是“真正的和解”。她最後表示,“在這次訪問中,到目前為止我所看到的一切令我懷有極大的希望。在和解和許多其它全球性的緊迫問題上,如促進和平與教育、消除藩籬、對抗貧困和疾病,以及重建信任,加拿大期待與聖座進行合作”。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在馬斯克瓦西斯:我為許多基督徒的惡行向原住民請求寬恕

圖片來源: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7月25日上午, 教宗方濟各來到亞爾伯塔省的 Maskwacis (馬斯克瓦西斯),在那裡會見第一民族、梅蒂斯人和因紐特人原住民,這是他在加拿大訪問行程中的第一項公開活動。此地位於埃德蒙頓市以南大約100公里,第一民族的兩個團體就居住在那裡。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和來自全國的原住民領袖親臨會場。

列出4千多個寄宿學校兒童及其家人名字的長長的紅色橫幅。圖片來源: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教宗抵達會見場所後,先去了原住民的墳地,在無任何裝飾的木十字架前祈禱,然後進入聖母七苦堂,降福了寫上當時寄宿學校兒童名字的長長的紅色橫幅。教宗表示:「我來到你們出生的土地,為親自向你們表達我的悲痛,同時向天主請求寬恕、治癒及和解,並表示我的關懷,以及與你們一起並為你們祈禱。」

教宗在講話中提到原住民4個月前來梵蒂岡時送給他的兩雙鞋子,這是「原住民兒童遭受痛苦的象徵」。事實上,馬斯克瓦西斯是前厄米尼斯克印第安(Ermineskin Residential School)寄宿學校的所在地,該結構是當時加拿大最大的寄宿學校之一。為了紀念這些孩子,教宗將這鞋子還給原住民,作為若教會有所行動便可獲得寬恕的象徵。

教宗說:「他們要求我一來到加拿大就歸還這鞋子;我把它們帶來了,並在講話結束時將這樣做。為此,我想從這象徵物説起,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它重新喚起我的悲傷、憤慨和羞愧。對這些孩子的記憶讓人感到悲痛,並呼籲採取行動,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愛和敬重。」

「不過,這鞋子也在述説一段行程,我們渴望並肩同行的進程。」教宗說:「並肩同行、一起祈禱、一起工作,讓過去的痛苦給正義、治癒及和解讓路。記住過去是合情合理的,忘記就會導致冷漠,因為愛的反義詞不是仇恨,而是冷漠。」

「有必要記住,同化和解放政策,包括寄宿學校制度在内,它們對這些土地上的人造成了多麽大的損害。當歐洲殖民者首次來到這裡時,曾有發展文化、傳統和靈性富有成效相遇的大好時機。但多數的人並沒有這樣做。」

教宗特別為教會的許多成員和修會團體對待原住民的方式,以及與當時政府的“同化政策”合作,請求寬恕。他說:「雖然有基督徒的愛德,也有不少為兒童奉獻的模範實例,但與寄宿學校相關政策的總體後果是災難性的。基督教信仰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毀滅性的錯誤,與耶穌基督的福音不相容。」

教宗表示:「道歉並不是終點,而是走出的第一步,是起點。在這層意義上,重要的是認真尋找過去的真相,幫助寄宿學校的倖存者走上治癒所遭受創傷的道路。同時希望這片土地上的基督徒和社會團體增長接納和尊重原住民身份及經驗的能力。」教宗也希望他們找到具體的方法來認識和欣賞原住民,學會衆人並肩同行。

教宗的講話結束後,許多原住民來到教宗跟前問候他,與他握手,向教宗獻上禮物和羊皮。教宗站起身來,贈送給他們每人一串玫瑰經念珠。最後,教宗身穿橙色粗布祭披降福群衆,並用英語領念了《天主經》。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在加拿大聖亞納湖主持聖道禮儀

圖片拍攝: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7月26日加拿大山區時間下午參與了當地的年度朝聖活動,在聖亞納湖畔主持聖道禮儀。聖亞納湖又稱為「天主之湖」,是遠近馳名的治癒之水,對於加拿大和美國西北部的天主教徒和原住民來說靈性意義深遠。聖婦亞納是聖母瑪利亞的母親、耶穌的外祖母。魁北克的天主教傳教士以這位聖婦的名字為這片湖水命名,並從19世紀下半葉起,每年於聖婦亞納瞻禮的那一週舉行朝聖活動。

教宗當天下午先是來到聖亞納湖旁,對著湖水祈禱片刻。接著,他途經蜿蜒的湖畔小徑,原住民信友們以鼓聲伴隨著教宗的朝聖之路,教宗則用降福過的湖水朝著夾道的信眾灑去。隨後,聖父教宗在朝聖地主持聖道禮儀。他首先在講道中指出,剛才沿途響起的鼓聲,似乎與世世代代走向這片「天主之湖」、在湖水中尋求治癒的許多朝聖者的「心跳聲」相呼應。

此外,在湖畔的靜默祈禱時,人們也可以感受到「大地的母親般心跳聲」。這啟發我們回歸生命和我們信仰的泉源。教宗表示,「這的確讓我們在精神上到訪神聖之地,想像耶穌在湖邊,也就是在加里肋亞海,履行了許多使命」。天主選擇了這個豐富多元的環境、這個偏僻的地方、各民族交匯的路口,向世人宣講祂「具有革新意義」的友愛訊息。這訊息今天在鼓聲中迴盪,並且提醒我們「友愛如果能使分離的人們團結一心,它就是真正的友愛」。「高天傳來塵世的合一訊息不害怕差異,卻邀請我們培養友誼,好能攜手重新出發,因為我們都是旅途中的朝聖者」。

當天聖道禮儀選讀了《厄則克耳先知書》關於河水流過聖殿的經文(參閱:則四十七1-2、8-9、12)。教宗由此強調了祖母們,特別是原住民團體的祖母們在傳遞「信仰活水」方面的關鍵角色。「信仰很少是通過獨自在角落讀書而學到的。相反地,信仰在家庭中傳播、在母親們的語言中流傳、在祖母們如詩如歌的悅耳語調中傳揚」。在感謝祖母們的寶貴角色時,教宗也再次叮囑家庭要珍惜並照料年長者。「我想要對所有家裡有老人的家庭說:你們擁有一項珍寶!請注視你們家裡的生命之源:把它當作該當愛護、珍視的寶貴遺產來呵護。」

接著,教宗提到了在歐洲人殖民後加拿大原住民遭受的傷害,以及在此背景下水的治癒力量。教宗談到耶穌在加里肋亞海邊的使命,懇求上主在聖母瑪利亞和聖婦亞納的轉求下,助佑這些深層創傷得到治癒。教宗向上主獻上祈禱,說:「在這個洋溢著和諧與和平的蒙福之地,我們向祢呈上我們經驗中的失和、殖民的恐怖影響,以及眾多家庭、祖父母和孩童不可抹滅的傷痛。」

教宗重申,原住民團體裡母親和祖母們的角色也有助於醫治這些創傷。當初傳教士在信仰本地化的實際進程中,將耶穌的外祖母、聖婦亞納的形象引入原住民團體內。教宗指出,歐洲人殖民的「痛苦遺毒」,一部分源自於「原住民祖母們無法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來傳遞信仰的事實」。「這個損失當然很慘重,但你們臨在此地等於是見證出堅忍不拔和重新開始、邁向治癒的朝聖之路,以及向天主敞開的心。天主能醫治團體的生命。」

今天,「整個教會都需要治癒」。教宗強調了這點,並邀請朝聖者在建設「慈母教會」方面貢獻己力,使教會能「擁抱她的每個兒女」,向「所有的人敞開,向每一個人說話,與每個人相遇」。「如果我們關切並治癒我們團體的生命,我們就需要與窮人和最受排斥的人一起出發」,包括那些恐怕會孤獨終老的長者,以及那些「經常遭到質疑、很少得到聆聽」的青年。

耶穌召叫我們「走出去、付出、去愛」。為此,教宗鼓勵所有信友反省自己能為有需要的人做什麼,特別是能為那些遭遇了如此巨大苦難的原住民做什麼。「有時候,幫助他人的一個好方法,不是立刻滿足對方的要求,而是陪伴他們,邀請他們去愛、去奉獻自我。如此一來,通過為他人行善,他們將發現自己的活水在流動,以及他們自身的確是獨特又珍貴的寶藏」。

教宗最後期勉教會向前邁進,在加拿大原住民的治癒進程上提供協助。教宗重申,加拿大原住民對他本人和對教會來說十分珍貴。教宗說:「願上主扶持我們在治癒的進程中前行,邁向更健康且更新的未來。我相信,這也是你們的祖父祖母們的願望。願耶穌的外祖父、外祖母,聖若亞敬和聖婦亞納祝福我們的旅途。」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