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相隨-青年苦路善工

苦路善工是一個對我們在靈修生活上成長有益的練習。我們可透過拜苦路來默想耶穌對我們的愛,並效法衪的一切善行。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方,不同年紀的人去拜苦路,都會有不一樣的啟發,但都是圍繞著同一的主角-耶穌基督來作默想。

鮑思高慈幼會中華會省慈幼青年辦事處在2020年的3月推出一個手繪形式的苦路善工短片系列「相伴相隨-青年苦路善工」,來帶領我們以青年的視覺去默想、去相伴、去跟隨耶穌走這十四處的苦路。讓我們放下日常的煩惱,打開心扉,全心交托於天主,一起來細想主耶穌對我們的愛。

一氣呵成:

分段默想:

更多網上青年靈修視頻,請到 Salesian Youth Movement China Province慈幼青年運動 Facebook 專頁。

閱覽鹽與光四旬期資訊

本週日《鹽與光》加拿大電視頻道播放復活主日中文彌撒

在COVID-19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普世教會也受到嚴重的影響。為減低疫症的擴散,世界各地多個地方的教會也要取消公開的彌撒,信友們不能親身到教堂實領聖事,只能在家中透過互聯網參與教會禮儀。

感謝觀眾的意見及考慮到沒有互聯網服務,只能透過電視收看彌撒的信友,尤其是長者,我們特意在加拿大東岸時間,2020年4月12日復活主日,下午2時30分 (西岸時間:11時30分),於《鹽與光》天主教電視頻道播放由天主教香港教區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的復活主日彌撒。我們希望觀眾在家中也能一起感受主基督復活的喜樂,在這艱難時期同沐主恩。

《鹽與光》現在正提供電視免費收看服務至2020年5月1日,之後您可以向電視網絡供應商訂閱頻道。

請按此查看
所有可收看《鹽與光》的電視頻道及網絡供應。

特別鳴謝:
天主教香港教區
香港教區視聽中心

此外,今年《鹽與光》也和您在家中一起慶祝聖週,與教宗方濟各共同渡過逾越節三日慶典,瞻仰十字架上的耶穌,慶祝基督的光榮復活!

點擊收看
中文網上彌撒

點擊查閱
網上中文及英文彌撒
聖週及復活節禮儀彌撒時間表

 

請大家繼續為疫情早日消除祈禱,
也為前線的醫護人員及感染疫症的人們祈禱。

 

沒有您的慷慨捐助,不能成就《鹽與光天主教媒體》的福傳工作。

歡迎您的網上捐款:
一按入立刻捐款

謝謝您!

四旬期反省:耶穌基督的大使

圖片:Rodney Leung

2020年2月26日,聖灰禮儀日,感謝耶穌會士 Michael Coutts 神父專程來《鹽與光傳媒》聖十字架小堂為我們施放聖灰。他鼓勵我們在四旬期內,反省如何成為耶穌基督的大使。

他在講道中表示:「天主藉著聖灰禮儀日告訴我們要醒悟,衪是來給予我們恩寵的。『聖灰』提醒我們要煥發一顆新心,皈依天主,成為耶穌基督的大使,基督更要我們謙卑自己。」

Michael Coutts 神父對於成為耶穌基督的大使有三項建議:

一、更新我們的信仰

我們要反省自己對信仰的認識有多深。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去細想為什麼我們要念天主經、天主經有什麼意思、我們為什麼要念信經等等。我們要重新反省自己的過去,從而更新自己的信仰。

二、為自己的領洗喝采

我們要認清自己基督徒的身份,善盡本份。

三、與天主和與人修和

四旬期是一個好的時刻與人修好和與主修和。

我們能夠成為耶穌基督的大使嗎? 讓我們善用四旬期的時間,一起去反省、彼此共勉、彼此代禱。

《愛‧福傳-香港第一位聖人聖福若瑟神父傳》舞台劇監製感想分享

首先,謹代表「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向所有參與《愛‧福傳-香港第一位聖人聖福若瑟神父傳》舞台劇工作人員榮獲第十屆「Mirabile Dictu 國際天主教電影節」福音電影獎致以祝賀。《愛‧福傳》是一套由劇本、演員、配樂、音樂創作、舞台劇設計到拍攝等等,都是百份百香港本地製作的舞台劇。而它更是歷史性首部廣東話的舞台劇電影在羅馬奪得 Mirabile Dictu 國際天主教電影節福音電影獎,小編作為華人也感受到一份光榮。

我深信這一切都來得不容易,因此便邀請了《愛‧福傳》舞台劇的監製 Danny Anthony Shiu 以文字的形式,與我們分享感想,請大家細心欣賞他的文章。

文: 梁樂彥 Rodney Leung ,《鹽與光》中文節目製作人

 

從堂區舞台劇到角逐天主教「奧斯卡」

撰文:《愛‧福傳-香港第一位聖人聖福若瑟神父傳》監製
Danny Anthony Shiu

 

2019年11月27日凌晨,我在航班CX293靜靜地等候飛機起飛。

我從窗口眺望午夜中的香港機場客運大樓,依然對現在要前往的目的地和這次旅程的原因感到難以置信,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思議。

這班飛機裡還有三位我認識的人,分別是樂舞坊的藝術總監顏麗娜老師、作曲家鄭汝森博士和教友黃其幹先生,我們因為過去兩年半內一直為一件事做義工而認識。雖然大家坐在不同的位置,但他們這次旅行的目的和我一樣。

我們是去羅馬參加11月28日晚上舉行的 Mirabile Dictu International Catholic Film Festival 的頒獎典禮,香港視聽中心翻譯為「國際天主教電影節」,內地天主教網站翻譯為「國際公教電影節」。這個電影節​​旨在推廣宣揚普世道德價值和優良楷模的電影、紀錄片和短片,於2010年由導演暨製作人 Liana Marabini 女士發起,一直受到梵蒂岡宗座文化委員會的鼎力支持,因此這個電影節常被外界譽為天主教的「奧斯卡」。香港天主教徒比較熟悉的幾部天主教電影和紀錄片,如《聖德蘭修女》(The Letters)、《依納爵‧羅耀拉》(Ignacio de LoyolaI: Soldier-Sinner-Saint)、《本篤十六世:信守真理》(Benedikt, in honor of the Truth)都先後在這個電影節裡得獎。

我們代表本屆電影節三部獲得「最佳電影」提名的作品之一、聖言會製作的粵語音樂劇電影《愛‧福傳-香港第一位聖人聖福若瑟神父傳》,和兩位羅馬聖言會總會派出的神父一同出席這次頒獎典禮。本屆典禮是在羅馬卡瓦列里‧沃爾多夫‧阿斯托里亞度假酒店 (Rome Cavalieri, A Waldorf Astoria Resort)舉行,晚上八時半開始,鑑於梵蒂岡宗座文化委員會主席拉瓦錫樞機(Cardinal Gianfranco Ravasi)出席而作出的安檢考量,主辦單位要求我一個星期前把代表團名單交給他們。另外,典禮採用奧斯卡的風格,主辦單位在現場才公布得獎名單,所以我們非常有機會跑了半個地球最後空手而回,但是我們幾位依然異常興奮,沒有期望得獎就不會失望而回,大家都把這次突如其來的旅程當作提早出現的聖誕禮物,一次有著「可一不可再」目的的自費旅行。

我看過其他兩部入圍電影的預告片,分別來自奧地利和波蘭,他們的水平是專業級的。據說奧地利的入圍電影《Otto Neururer,  Hope Through Darnkness》已經獲得多個電影節的重要獎項,製作人還將在全球巡迴首映行程中特意飛去羅馬出席頒獎典禮;而波蘭的入圍電影《The Inspection》是由波蘭公營電視台製作,原導演在拍攝中突然離世,由導演兒子接手完成。這兩部電影的專業背景不禁讓我想到他們劇組會不會好奇地問:「《愛‧福傳》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呢?」

我同樣也對《愛‧福傳》獲得提名感到非常驚訝,畢竟我一直沒有忘記這是一個舞台劇的錄影,也沒有忘記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五的演員都是第一次面對鏡頭演戲。回想20多天前,在官方網站上看到電影入圍了,我驚喜前的反應是有如見到死人復活,因為主辦單位晚了五天才公布提名名單,我一直認為收不到入圍電郵就是落選了,而且在這個天主教裡的一級電影競賽中落選本來就在我意料之中。根據官方網站過去九屆的入圍歷史,大部分入圍電影是來自天主教電影發展非常成熟的歐美地區,而入圍的亞洲電影寥寥可數,分別來自菲律賓(3次)、韓國(2次)和緬甸(1次),在香港製作的《愛‧福傳》卻無意間成為第一部獲得提名的華語電影,在天主教電影史中留下了足跡。

飛機剛剛離開中國領空,我左看右望地尋找顏老師、鄭博士他們究竟坐在哪裡,想到如果《愛‧福傳》出品人、聖言會會士談雷濤神父也一起前往羅馬就更加熱鬧了,可惜他公務太忙,其實這部戲的誕生全因為他的一個決定。2017年中,在他準備離開服務多年的香港聖瑪加利大堂,他希望在他創立的聖福若瑟普通話團體下一個週年慶時不再只是辦吃飯派對,他想透過演出一個故事讓更多堂區裡的教友認識這位引領他加入聖言會聖人的事蹟,所以就開始構思一部講述聖福若瑟在中國傳教的舞台劇。透過時任團體副團長林明月女士,找來舞台經驗豐富的顏老師擔任導演和編劇。在籌備過程裡,神父和老師遇上極多的問題,但是每次把問題解決後就發覺這個表演的規模越做越大,之後更獲得鄭博士和資深電視節目製作人 Edward 來幫忙,加上一眾沒有表演經驗的教友們,終於在2018年4月21日首次在香港聖瑪加利大堂禮堂上演,在同年6月26和27日在西灣河文娛中心上演改良後的版本,邀請了著名公教藝人張衛健、宋豪輝及張美璉擔任表演嘉賓,之後就再沒有上演過了。為了公映後能讓更多人看到,製作單位在西灣河現場放置三部專業攝錄機進行拍攝,在經過大約三個月的重新剪接、配樂、錄音及配字幕,音樂劇電影版在2018年10月6日於香港花園道聖若瑟堂首映。就這樣,一個堂區的舞台劇就變成了一部面向國際的音樂劇電影,一個團體的週年慶就變成了一次一生難忘的福傳任務。

隨後,電影版開始進入國際視野。本片首先於2018年12月在加拿大《鹽與光》天主教電視頻道(Salt+ Light Catholic Television)中作加拿大全國播放,而菲律賓 TV Maria、印度 Divine Vision Network、尼日利亞 Catholic Television of Nigeria和阿根廷 SipcaTV 也先後獲得授權,將陸續於本年底和明年初播出。除了已經放在 YouTube 供全球網民免費觀看外,電影版已經於2019年9月在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公映五場。另外,在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和澳門天主教教區的支持下,此片於2019年第四季在澳門戀愛‧電影館和澳門大會堂公映兩場。

同時,《愛‧福傳》也開始參加海外影展,但這其實是一位演員的無心之言所引起。記得在2018年10月底的劇組聚餐中,一位教友問另一位擁有豐富電視製作經驗的教友如何能讓《愛‧福傳》獲獎,那位教友說需要購買電視時段,在電視上播放才有資格參賽,然後那位教友當場告訴我,他願意提供一點資金達成這個願望。經過幾天的調查,我發現如果直接參加海外的電影節是不需要公眾播放就可以報名參加的,因此開始了《愛‧福傳》進軍海外競賽的道路。現在看來,這個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本片因為入圍和得獎而開始受到很多海外觀眾的注意。

在這一位啟蒙我這個想法的演員、活水基金、十多位神父及修女、香港意大利文化協會、多個在港外籍天主教徒團體、龍耳電視台、加拿大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十多位母語及精通外語人士的協助下,我們開展了18種語言的字幕製作,當中包括香港手語及粵語口述影像,讓《愛‧福傳》成為一部對粵語觀眾的無障礙影片,也因為配有多種外語字幕,在參加海外影展更加容易讓評審團產生共鳴。

《愛‧福傳》獲得了第三十四屆波蘭國際天主教電影和多媒體節(KSF Niepokalana 2019)電視和多媒體節目獎第二名、2019年美國及加拿大天主教記者協會加俾額爾獎(Gabriel Awards)的劇情電影榮譽獎。另外,本片先後入圍了2019年國際基督教電影音樂節、2018年好萊塢國際電影節及2018年瑞士國際影展。我們最後一個競賽是12月1日在台北舉行的「全球基督國度電影節CKFF」,顏老師獲得「最佳原創劇本」提名。我在羅馬頒獎典禮後的第二天就要趕去台北代表她出席,而老師則留在羅馬繼續幾個訪問行程。

雖然得獎機會微乎其微,但我還是在飛機上寫了一段得獎感言,其實更像一個廣告的宣傳對白,因為監製的責任就是無時無刻都要為自己服務的電影宣傳。因此我寫了這樣的一段話:「140年前,聖福若瑟離開意大利把耶穌的愛帶到東方,為中國人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說過:『愛是全人類都懂得的語言』,今天,他在中國的故事依然提醒了我們,耶穌愛的光輝能幫助我們走出困境。我們希望,這個殊榮能讓本片再次把這個『愛』的訊息帶給我們的家鄉--香港、帶給我們的國家--中國,以及帶給全世界的人。」

經過十三小時的飛行,飛機於清晨抵達羅馬,一抹晨光灑進機艙,像是從高處射到舞台上的太陽燈,我想到《愛‧福傳》舞台劇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我們三場舞台劇開始前都堅持和觀眾一起唱普通話的天主經,有兩個原因:第一,祈求天主保佑;第二,紀念聖福若瑟普通話團體在過往的普通話彌撒裡都會唱這首普通話版的天主經。在第一次《愛‧福傳》上演時,我看著普通話團體的兩任神師在台上帶領觀眾詠唱這首普通話版的天主經時,心中對天主說:「經過無數的困難,我們終於到要交卷的時候了。我們劇組每個人都已經盡了最大能力去嘗試,無論最後是成是敗,無論效果是好是醜,都請祢不要介意,如父母收到一張由孩子畫的生日卡一樣微笑著接納。」

在座位等候飛機駛往羅馬達文西國際機場的停機坪時,我心中再次響起這首普通話版的天主經。

後記:「最佳電影」最終由奧地利電影獲得,《愛‧福傳》卻獲得了壓軸頒發的「Capax Dei Foundation Award for Evangelization」福音電影獎。想起來,福神父才是本電影節的大贏家,他的祖國和他的福傳故事和精神都受到致敬,套用顏導演領獎時發言的第一句:「Thank God!」。

圖片:Danny Anthony Shiu

按圖觀看得獎作品

多倫多嘉模聖母堂舉行第7屆唐人街聖母出遊

圖片:Mary Yu

2019年5月26日(復活期第六主日),多倫多天主教嘉模聖母堂將舉行第7屆聖母出遊,並慶祝建堂152週年暨華人堂區成立52週年。

敬禮聖母在教會歷史悠久,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教會憲章》第八章「論基督及教會奧蹟中的天主之母榮福童貞瑪利亞」第66條講述了敬禮聖童貞聖母的本質與基礎,指出:

「瑪利亞,因為是天主的母親,參與了基督的奧蹟,由於天主聖寵的舉拔,她只在聖子以下,高出一切天神世人以上,所以理當受到教會特別的崇敬。從很古老的時代,榮福童貞已被尊以「天主之母」的榮銜,信友們在一切危難急需中,都呼求投奔她的護佑。尤其自厄弗所會議以來,天主的子民對瑪利亞的敬禮,在敬愛、呼求及效法方面,有了驚人的發展,恰如她的預言:「從今以後萬世萬代要稱我有福」(路1:48)。這要在教會內經常存在的敬禮:雖具有絕無僅有的特徵,但對降生的聖言,對聖父及聖神的欽崇禮,仍然有本質上的區別,而且特別能促進這項欽崇禮。原來教會在健全而正統的教義範圍內,根據時代和地區的情況,根據信友們的習尚:批准了對天主之母的若干敬禮形式,其目的是要教人在敬禮聖母之際,也認識、愛慕、光榮基督,並遵行其誡命,因為一切都是為祂而存在(參閱哥1:15-16),天主聖父『樂意使充分的圓滿定居在祂內』(哥1:19)。」

聖母出遊就是其中一種去敬禮聖母的方式,《教會憲章》的第67條也論及宣講聖母和敬禮聖母的意義。

「梵二大公會議勸勉教會所有的子女都要努力推行聖母敬禮,尤其屬於禮儀性質的敬禮,並要重視多世紀以來教會訓導當局所推崇的敬禮聖母的方法與善工,並要謹守教會在已往對崇奉基督、聖母及聖人們的聖像所有的規定。教會更叮囑神學家與宣講聖道的人,在論及天主之母的特殊地位時,應該用心避免一切虛妄的誇大與心地的狹隘。在教會訓導當局領導之下研究聖經、教父、聖師以及教會禮儀的人,應當正確地闡述榮福童貞的職責與特恩,這些職責與特恩都歸宗於一切真理、聖善和虔敬的源頭基督。在言語行動上,凡可能導致分離的弟兄們或其他人等誤解教會真理的事情,尤須謹避。信友們應當記得,真正的熱心既不在於一時的、空虛的感情衝動,也不在於一種毫無根據的輕信妄念,而是來自真純的信仰,由此信仰引領我們體認天主之母的卓越尊位,並激勵我們以兒女的孝心敬愛我們的母親,效法她的德表。」

5月26日當天上午11時,嘉模聖母堂從感恩祭開始,並以粵、國、英三語進行,由主任司鐸陳金來神父(贖主會)主祭,助理司鐸馮二會神父、天主教華人聖心堂主任司鐸蕭見忠神父(耶穌會)及其他神父共祭。當中也會祝聖聖母麵包送給參加者。彌撒後,隨即舉行第7屆多倫多唐人街聖母出遊。今年主題為「瑪利亞,天主之母,青年及家庭之母聖母出遊」。出遊隊伍會在大約下午2時返回聖堂舉行聖體降福,及後舉行國語感恩祭,由助理司鐸馮二會神父主祭。下午3時,在堂區心禮堂特為「2019青年及家庭年」的專題設有靈修活動。

歡迎大家參與。
詳情請參與海報及嘉模聖母堂網頁

請為中國教會祈禱:《向佘山聖母誦》

法國巴黎聖母主教座堂大火的默想

相信大家對於法國巴黎聖母主教座堂在4月15日發生的大火都感到傷悲及可惜。一座超過850年歷史的世界文化遺產,一夜間被焚燒至塔頂倒塌,但慶幸的是教堂內的祭台及十字架仍然保存,耶穌荊棘冠亦被獲救。我雖然從未踏足過法國,因此也未曾進入過巴黎聖母主教座堂,但在這次事件讓我在四旬期中有以下的默想。

「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它還只是一粒;然而它若死了,就結出許多果實來。」(若12:24)

事件發生後,大批群眾自發地在教堂附近念玫瑰經、唱聖詠及守夜祈禱。一場大火,燃起了全球信友的熱忱,再次喚醒信友,特別是歐洲的信友為教會熱切祈禱。

十字架再次成了一座講壇

法國巴黎聖母主教座堂內的十字架沒有被大火吞噬,依然屹立不倒,人們在互聯網紛紛討論,分享圖片。這個畫面很震撼,再次提醒我十字架是生命的保證,最終的依歸,永遠的希望。

苦路第十三處─聖母懷抱耶穌

我也從教堂內「十字架的聳立」聯想到「苦路第十三處─聖母懷抱耶穌」的一幕。聖母永遠都是留守在耶穌身旁,而我們往往都是透過聖母而達至耶穌。巴黎聖母主教座堂的事件,是傷悲,但也讓眾人再次擁抱天主,齊心祈禱。

讓我們一起祈禱:

耶穌基督,人類的救主,祢用十字架戰勝了死亡,進入了光榮,使痛苦有了意義,賦給世界喜樂。求祢幫助我們繼續祢救世的工程,共同背負十字架。亞孟。

我,期待祢光榮復活,也期待祢光榮再來!

撰文: Rodney Leung

聖佘肋神父一級聖髑4月11日及17日到訪多倫多華人堂區

【鹽與光電視訊】方濟會士聖佘肋神父(St. Junipero Serra)一級聖髑將於2019年4月11日(星期四)上午8時及下午7時彌撒到訪位於多倫多萬錦市的華人堂區天主教聖曹桂英堂(St.Agnes Kouying Tsao Catholic Church, 2130 Rodick Road,Markham)及4月17日(聖周三)下午7時守聖時及下午8時彌撒到訪位於多倫多萬錦市的華人堂區中華殉道聖人堂(Chinese Martyrs Catholic Church, 2755 Denison St, Markham, ON L3S 2J3)。這一級聖髑是在上一次(即1945年)開放聖人墳墓時,從聖人的腳趾上取下並給予國際培聖會的骨塊。聖佘肋神父是一位福傳偉人,也是國際培聖會的主保聖人。

聖佘肋神父一級聖髑4月份瞻仰地點及時間:

4月7日(主日) – St. Justin Martyr Parish, Unionville 下午7時彌撒

4月8日(星期一) – St. Luke’s Parish, Thornhill 下午7時彌撒及敬禮

4月10日(星期三) – St. Patrick’s Parish, Markham 上午8時30分及下午7時彌撒

4月11日(星期四) – 天主教聖曹桂英堂(St.Agnes Kouying Tsao Catholic Church) 上午8時及下午7時彌撒

4月13日(星期六) – St. Thomas the Apostle Parish, Markham 下午5時彌撒

4月14日(聖枝主日) – St. Thomas the Apostle Parish, Markham 上午9時、10時30分及中午12時彌撒

4月17日(聖周三) – 中華殉道聖人堂(Chinese Martyrs Catholic Church) 下午7時守聖時及下午8時彌撒

查詢詳情:[email protected]

國際培聖會於1935年在美國成立,旨在促進司鐸聖召、支持鐸職及推動聖召。目前發展至全球47個國家,擁有約20,000名會員。國際培聖會的顧問是加拿大多倫多總教區總主教哥連士樞機(Cardinal Thomas Collins)。
加拿大培聖會的其中一個活動是「聖爵之旅」(Travelling Chalice),每週探訪不同家庭去鼓勵家人和堂區教友為司鐸及獻身生活聖召祈禱。聖爵會放置在每個家庭的可見位置,並每週將其從一個家庭到另一個家庭擺放。另外還有守聖時、聖召九日敬禮、探訪從輔祭職走到聖奧斯定神學院的修生。此外,為鼓勵輔祭,他們也舉行「主教的輔祭頒獎禮」及為推廣聖召而去為即將成為司鐸的候任司鐸舉行晚宴,當中有超過2,400名神職人員、高中生和平信徒參與。

CNS/Nancy Wiechec

關於聖佘肋神父(St. Junipero Serra),他在1713年生於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島馬約爾卡,1731年誓發修會聖願,成為方濟各會士。佘肋神父完成學業後,在大學教授哲學和神學。後來,他與一直跟隨他的弟子帕洛(Francesco Palòu)啟程前往美洲傳教,在1750年抵達墨西哥城的聖費爾南多公學。
在接受了向印第安人傳教的培訓後,佘肋神父與帕洛一起前往塞拉戈達,並在同年的6月16日抵達哈爾潘。印第安人總督教塞拉神父當地語言,讓他能用他們的語言向他們傳教。佘肋神父把常用經文和要理翻譯成當地印第安人語言,傳教的同時也教導他們如何工作。佘肋神父在哈爾潘的聖地亞哥建築了一間巴洛克式的教堂。

1758年至1767年,佘肋神父被調到聖費爾南德公學,在那裡擔任初學導師,同時也是墨西哥許多傳教站的講道神師。

1767年,耶穌會士從西班牙人的佔領區被驅逐出境,下加利福尼亞州(Baja California)的傳教工作於是交給了方濟各會士。佘肋神父被任命為長上,與其他14位同會會士於1768年抵達下加利福尼亞州,並在那裡成立了首個傳教站-聖迭戈傳教站。後來他們來到上加利福尼亞州(Alta California)傳教,先後在那裡成立了4個傳教站。佘肋神父還親自指揮重建被印第安人毀壞的聖迭戈傳教站,並成立了另外3個傳教站。

教宗克萊孟十四世(Pope Clement XIV)授予他施行堅振聖事的特權,期限為10年。在這期間,他為所視察的傳教站的5309名信徒施行了堅振聖事。佘肋神父於1782年在加州范朵拉成立最後一個傳教站-聖文篤拉傳教站,之後他與弟子帕洛退隱到蒙特雷聖嘉祿傳教站。

1784年8月28日,佘肋神父在加州濱海卡梅爾蒙特雷縣聖嘉祿傳教站去世,並安葬在那裡。

福傳偉人佘肋神父從1767年至1784年在加利福尼亞行走了約9900公里,前後成立了9個傳教站,這些傳教站都以方濟會聖人命名。加州多個城市的名字,如三藩市、洛杉磯等都源自他的傳教站的名稱。

佘肋神父被稱為印第安人之父,被譽為國家英雄。1931年3月1日,他的雕像被安置在華盛頓國會大廳內,被視為加州的代表人物。

1988年12月25日,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冊封塞拉神父為真福。

2015年9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華盛頓「始胎無染原罪聖母」國家朝聖地冊封佘肋神父為聖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為聖召祈禱

主耶穌!世人的善牧!
你降臨世上,是為尋找亡羊,使他們得救。
你又曾召宗徒作漁人的漁夫。
我們懇求你,召選那些熱忱慷慨的青年作地上的鹽,世界的光,
實行福音全德的願望,奉獻自己,共同努力,
建設你的奧體教會,及拯救世人;
求你也賞賜那些已蒙召者以明智、忍耐和剛毅,
在世間顯揚你的光榮,拓展你的神國,
領導你付托給他們的靈魂,得到永遠的生命。
亞孟。

「聖髑」什麼?

「聖髑」指聖人的遺體 (例如遺骨、毛髮、指甲等)或聖人的遺物(例如聖人生前曾穿著過的衣料等物或常觸及的物件)。
敬禮聖髑的目的是表達聖人追隨耶穌所行的一切:遭受的一切苦難和一切光榮天主的事蹟,並沒有被遺忘,反為天主所紀念在祂的聖愛之內,並且結合於耶穌基督的苦難和光榮、一次又一次的在感恩聖事中與耶穌基督一同受舉揚。天主教也有一種名為敬禮聖髑的紀念儀式。教會於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時重新強調對聖賢者的遺骸作出敬禮。聖人的遺物包括其遺體、或其中一部份,以及他們在世時所用過的物品。他們都是基督奧體的一部份,也是「聖神的宮殿」(格前6:19)。所以我們進行敬禮聖髑時,應著重紀念及學習聖人的德行,反省他們的生活榜樣和德行與我們的關係。(來源:香港教區教理委員會)

聖髑的等級

「聖髑」分三個等級:

一級聖髑是指聖人的身體(如:血、骨、毛髮),通常會安放在祭台上的一個小方格內或祭台下;

二級聖髑是指聖人生前穿過的衣服或用過的物件;

三級聖髑是指接觸過一級聖髑的物件。

談說天地 第三季 第6集 何胡景議員

在加拿大多倫多萬錦市居住的朋友,對於萬錦市第二區市議員何胡景先生應該不陌生。他除了是市議員,同時間他也是天主教教徒。他曾接觸過佛教、回教、基督教,為何他最終選擇了天主教?他由一個商人去到從政又有何原因?他在家庭和生活中怎樣去實踐信仰?本集主持人Rodney邀請到何胡景議員(Alan Ho)來與大家分享他的故事。

談說天地 第三季 第5集 汪中璋主教

本集我們邀請到美國三藩市總教區汪中璋榮休輔理主教為我們分享他追求聖召及身為中國人去到美國傳教的經驗。此外,他也跟我們細說被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委任為美國首位華藉主教背後的意義及對中國教會的看法。

放下‧讓自己看得更多

圖片:Rodney Leung

近年,我發現一個社會現象,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多了一份束縛,它不是工作,也不是金錢,而是「智能手機」…… 我也被其所束縛。

我們開始經常「機」不離手,一離手,心裏就會不自在,習慣要隨時看著,隨時按著。臉書(Facebook)、WhatsApp、微信,很想要知道別人的貼文或者是急不及待地讓人家知道,去「分享」我們所見所聞。

這些事情由最初的快感、自豪感、滿足感,直到現在有些時候竟然會覺得像一個枷鎖。得不到一個「讚」便會不平安;沒有人關注就會失落;有時候連不到線,甚至會憤怒;不見了手機,便會心神恍惚。一切都被這個充滿物質的精神食糧所充斥。有時候,手機更像「手扣」一樣,吃飯、睡覺、甚至去洗手間都帶著它。

您有同感嗎?

在四旬期,何不讓我們嘗試放下手機,把頭抬起來,看看每天跟您一起生活的家人、朋友、同事、還有天主,十字架上的耶穌。

在飯桌上,面對面與他們說說笑笑。在家中,不再用電子短信交流的方式溝通,而是直接與家人相遇傾談。在教堂內,面向聖體櫃或面向耶穌苦像,好好的與主交談,而不是看著手機屏幕。

科技的確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但這一份方便又為我們帶來了多少的平安呢?

反之,有一個「軛」更為我們帶來徹底的平安。

「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吧! 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到你們靈魂的安息,因為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擔子是輕鬆的。」(瑪11:28-30)

我們在與時並進的同時,控制自己用手機的時間,也是在四旬期內活在當下的克己善功。

讓我們彼此代禱。

聖母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梁樂彥 Rodney Leung
協進慈幼會士
聖若望鮑思高慈幼協進會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