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接見堂區福傳基層團體:教會是天父的家,人人皆有容身之處

堂區福傳基層團體(Cellule Parrocchiali di Evangelizzazione)5千名成員9月5日中午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蒙教宗方濟各接見,其中4千名意大利人,其他1千名代表來自全球各地,包括中國、巴西、新喀里多尼亞和布基納法索。這個國際性團體於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由米蘭神父皮耶喬治·佩里尼(Piergiorgio Perini)在意大利創立,以堂區福傳為宗旨。今年4月天主慈悲主日,該團體的章程獲得聖座平信徒委員會認可。在覲見教宗之前,堂區福傳基層團體全體成員參加了宗座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Rino Fisichella)總主教主持的彌撒。

教宗在接見活動中向這個團體的成員強調必須接納所有的人,「不判斷任何人」,因為教會是向「善人和惡人」開放的「天父的家」。

教宗說:「我們的審判者是耶穌,當你想開口判斷一個或另一個人,你應趕緊閉嘴。耶穌勸勉我們說:『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瑪七1)。你們在與人相處時要單純,要接納眾人。」

接納是體驗「天主臨在及兄弟友愛」的機會。教宗表示:「福傳使人強烈地感覺到需要接納、走近人群,它是共融的最初標記之一。我們都蒙召去見證在自己生命中遇見了基督。」

作為「掰餅」的聖體聖事的團體就是要認出「耶穌基督在我們當中的真實臨在」,見證天主的「溫柔」及祂關懷每個人,「尤其關懷最弱小及孤獨的人」。教宗提到堂區福傳基層團體的聖召是做信仰的「種子」,藉著這種子堂區團體反省自己的傳教使命,感受到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去與眾人相遇,宣講福音的美好」。

教宗說:「這傳教的渴望首先要求我們聆聽聖神的聲音。聖神不斷地向祂的教會説話,推動教會走上有時尚看不清楚,但為福傳卻是很關鍵的路途。」

因此,忠於天主聖言的條件就是「永遠」向聆聽聖神的聲音開放,「絕不可因疲勞或一時的困難而放棄」;聆聽天主聖言也幫助我們克服在福傳行程中遇到的「各種阻礙」。

教宗提到不久前獲得認可的堂區福傳基層團體的章程,他說:「章程幫助我們在路上行走,但使團體有所作為的不正是神恩嗎?你們千萬不可只顧守護章程而丟失神恩。」

正如其它教會團體那樣,堂區福傳基層團體也幫助堂區團體成為一個家庭,使這家庭反映出「豐富多彩」的教會現實。教宗說:「在家中相遇,分享每個人心中的喜樂和期待,這是真正體驗相似教會初期的福傳工作。」

教宗指出,度團體生活,把聖體聖事作為福傳使命的「中心」,好能始終得到力量,向眾人提出信仰的「美善」。另一方面,我們在聖體聖事中也能體驗到無限的愛,並成為教會是天父的家的具體標記,「那裡總有容人之處,不管他們身上帶著甚麼包袱」(《福音的喜樂》勸諭,47)。「教會是天父的家,眾人都有容身之處。耶穌說了,福音也這樣教導:『你們要召喚善人及惡人,召喚所有人,不分親疏』」。

來源: 梵蒂岡電台

2015/09/04 教會透視: 天主教德來小妹妹會趙維雅修女聖召分享

blog_1441431059

最新內容:
-教宗主持首屆「照料受造界世界祈禱日」
-中國保定信眾望能還蘇志民主教自由
-天主教德來小妹妹會趙維雅修女聖召分享

墮胎之悲劇 , 禧年之慈悲

2015年9月1日,教宗方濟各致函宗座推廣新福傳委員會主席,宣布有關慈悲禧年的特恩。其中,教宗宣布在禧年期間,所有司鐸享有寬赦有關墮胎的罪的權力。傳媒紛紛立即作出報導,但許多報導對事件有所誤解。其中,美國國家廣播公司(MSNBC)網頁頭版最初刊登以「教宗要求神父們容許墮胎的罪」為標題的報導,而主持更在電視節目上說:「教宗准許人作多次墮胎,鼓勵人可等到12月8日後才墮胎,而又不需要有悔疚的心。」大部份傳媒對天主教的教理的不理解,或敵視宗教,某程度上可以理解。對於熱心的教友,雖然清楚墮胎是嚴重罪行,但也未必清楚有關墮胎和告解之間的關係。

教會是否對墮胎的立場有所改變?慈悲禧年開始之前,司鐸能否赦免墮胎者的罪?人是否墮胎後就自動可被寬恕?

以前,根據1917年的《天主教法典》,有一些「保留的罪」(reserved sin)只可由主教寬恕,但隨著1983年的《天主教法典》公布後,已經再沒有只可由主教寬恕的罪。1983年的《天主教法典》中,說明了對於一些較嚴重的罪,教會可加以「罪罰」(penalty,或稱「刑罰」)作懲戒,以望信友不會再犯。「罪罰」有多種,例如「禁罰」(interdict)、「停職罰」(suspension)和「絕罰」(excommunication)。請注意,這教會法的「罪罰」有別於因罪過的赦免而要為天主作出的補償所稱的「罪罰」(temporal punishment)。

「罪」關乎犯罪者和天父的關係,是每人自身的道德狀況,而「罪罰」是教會法因罪所給予之刑罰,兩者有別。「罪罰」通常是「待科罪罰」(ferendae sententiae penalty),意思是未經教會的訴訟宣判前,犯人不受其約束。但有少數罰為「自科罰」,意思指,敎徒若犯下這些罪而又符合一系列的條件,就會自動受「自科罪罰」(latae sententiae penalty)所約束。例如,未領司鐸聖秩而擅自舉行彌撒者和擅敢聽告解者,受自科禁罰(第1378條);非法領受司鐸聖秩者,自動受停職罰(第1383條)。

「絕罰」是最嚴重的一種罪罰。受絕罰者禁止在任何禮儀中擔任任何職務、舉行聖事或聖儀或領受聖事、擔任教會的任務或職務或行使治理的權力。《天主教法典》列出八種可構成「自科絕罰」latae sententiae excommunication)的罰行:

  • 背教、異端或裂教者(第1364條)
  • 拋棄聖體,或命取或保存聖體以作褻瀆者(第1367條)
  • 對教宗施以暴力者(第1370條)
  • 赦免違犯第六誡罪的同犯的司鐸(第1378條)
  • 主教無教宗任命祝聖別人為主教,及被其祝聖為主教者(第1382條)
  • 聽告解司鐸直接洩漏告解秘密者,和在告解中作翻譯和洩漏秘密者(第1388條)
  • 凡設法墮胎而既遂者(第1398條)
  • 合意共同犯以上的罪的同謀(如無其助力則犯罪不成立)(第1329條)

然而,縱使犯了以上嚴重的罪,也很大可能不受「自科絕罰」的束約。在告解亭內,當司鐸聽了有可能構成「自科罪罰」的罪時,便會嘗試了解懺悔者是否符合其他條件。法典列出十項理由,令犯罪者不受「自科絕罰」的約束。例如,有不健全的理智者、由於過失酗酒或類似的心神錯亂因而缺乏理智運用者、行為出於非故意的重大感情衝動者、未滿十六歲者、犯罪行為出於重大畏懼或重大困難者、犯罪人對無理侵犯自己或他人而行使自衛、出於抗拒重大及無理的挑釁者、不知有關「自科絕罰」法律者等等,通通不會自動受到絕罰(第1324條)。可想言之,許多墮了胎的女人,也可能沒有被「自科絕罰」。(甚至,有些教會法典學者認為,沒有一個女人可真正地受有關墮胎的「自科絕罰」約束。)在這情況,告解司鐸可簡單地給予赦罪。沒有構成「自科絕罰」,主觀上這表示犯罪者無需受到嚴厲的刑罰,但客觀上該罪的嚴重性並沒有變更。

請留意,在以上列出構成「自科絕罰」的項目中,積極令墮胎發生者(如強迫墮胎者墮胎的男朋友、進行墮胎的醫生、協助墮胎手術的人員)也很大可能受到「自科絕罰」所約束。教宗沒有對他們作出寬鬆的態度。

各種「自科罪罰」之中,告解司鐸有權免除(remit)其中一些罪罰,但有一些「自科罪罰」即須由主教免除,甚至只可由宗座(透過教廷的「聖赦院」)免除。教會法上,墮胎所涉及的「自科絕罰」要由主教免除。而因為這時代墮胎的普遍性,主教可委派有「告解行使權」(faculty of confession)的司鐸為代表,令他們也有免除墮胎的「自科絕罰」。現時,大部分美國和加拿大和所有澳洲的教區裡,神父已經有這受委的免除權。所以,教宗在信函所提及的有關寬赦有關墮胎的罪的權力,其實是指這免除「自科絕罰」的權力。而在全世界裡,筆者相信大部分華人神父已經享有這權力。

雖然罪罰的免除通常在告解聖事中發生,但這有別於罰的赦免(absolution of sins)。司鐸唸的「赦罪經」同時可赦免罪和免除教會法的罪罰。另外,如告解者身處有死亡的危險,所有司鐸(包括沒有聽告解行使權的司鐸、「還了俗」的司鐸)也可赦免罪和免除罪罰(第976條)。

教宗在這信函中顯示了慈悲,讓曾墮胎者不再「在心中忍受這痛苦的決定的疤痕」。同時教宗提醒墮胎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罪:「現在這時代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關於對生命的尊重。一種廣泛性麻木不仁的心態,導致損失了個人和社會對迎接新生命的認知。一些人只是膚淺地意識到墮胎的的悲劇,不了解墮胎的極端壞處。」教宗鼓勵,墮胎者應懺悔,「透過告解聖事,以誠懇的心尋獲與天父修和」。所以教宗在信函中寫道:「我賜予權力給所有司鐸,在禧年期間,當人進行了墮胎,有懺悔的心,尋求寬恕,就可寬赦她們有關的罪。願司鐸能實踐這重任,以言語表達真誠的歡迎,為這罪之嚴重性作出勸喻,指出一條真正皈依的路徑,帶領人走向天父的大方寬恕。

對於禧年期間有關墮胎的告解和其他禧年大赦問題,筆者相信稍後「聖赦院」會公佈法令,詳細講解有關條件。教宗這信函缺乏法律效力,而信函中的用字也缺乏精確性,但相信這只是一個預告。禧年本身的意義就是能讓眾人的負擔得以免除,而罪的枷鎖正正是心靈上最重的負擔。禧年期間,教會將開啟她無盡的寶庫,以鼓勵教徒能走上成聖之道。

慈悲禧年就是要提醒我們,只有天父的慈悲,我們才可獲得救恩。要接受天主的慈悲,我們首先要懺悔和痛改,才能活出基督。我們每人都是罪人,天主的慈悲不會將任何人拒諸門外。但我們也要踏出一步,以謙卑懺悔的心嘗試敲門,天父便會在筵席上擁抱我們,分享祂慈悲的面容。

 

撰文、圖片:Gabriel Chow

信函原文【英】

 

教宗方濟各到羅馬市區配眼鏡 (圖文)

blog_1441393051

9月3日傍晚,教宗方濟各離開梵蒂岡,在司機的陪同下乘座駕前往羅馬市區配眼鏡,此舉又給羅馬市民帶來了一次驚喜。 [Read more…]

教宗:在說人壞話前把自己的舌頭咬腫又何妨?

blog_1441392329

9月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教會內存在一種疾病,這種疾病播種分裂與不和。基督徒蒙召像耶穌那樣締造和平、重修和睦。

在當天禮儀所選讀的《哥羅森書》中,聖保祿展示了耶穌的品位:耶穌是天主的首生者,是天主本身;天父派遣祂來「締造和平」,使犯了罪的人類與天主「重修舊好」。

教宗說:「和平是耶穌的工程,祂為了服從貶抑自己,直至死亡,且死在十字架上。當我們談論和平或修和時,談論片刻的安定和些許的和睦時,應該想起耶穌所成就的偉大和平與和睦。若沒有祂,和平無法實現;若沒有祂,修和無法達成。」

教宗方濟各強調:「戰爭、仇恨及家庭不和的消息幾乎把我們淹沒,我們的任務是做和平的使者、修和的使者。我們應當反省自問:『我播種和平嗎?』舉例說,『我用自己的舌頭播種的是和平呢,還是挑撥離間?』我們常常聽到對某人的評價:『他嘴裡含著蛇的舌頭!』因為他說話如同蛇對亞當和厄娃說話那樣,破壞和平。這是一種災禍,這是我們教會內的一種疾病:播種分裂,播種仇恨,播種不和。」

「耶穌來到我們中間締造和平、重修和睦,我們這些基督徒應該效法祂,做同樣的事。如果一個人在他的生命中總是做修和之事,他必能成聖;這個人是聖人。我們要在這方面不斷進步,我們應該悔改,不說一句製造分裂的話,不說一句引發戰爭的話,永遠不說人閒話。我在想,什麼是說人閒話?沒啥大事,就是背後議論某人或說說他的緋聞。不!說人閒話是恐怖主義,因為閒話中的內容如同一名恐怖分子扔出的炸彈,一旦爆炸,必將造成破壞。這是用唇舌搞破壞,而非締造和平。而且,說人閒話者十分狡猾,不做自殺式恐怖分子,他把自己保護得很好!」

教宗然後提出一個小小的忠告:「每當自己想說播種不和與分裂、傷害某人的閒話時,就咬住自己的舌頭!我向你們保證,如果你們做這樣的練習,剛開始你們的舌頭一定會腫、會破,因為魔鬼在幫助我們。製造分裂是魔鬼的工作,是他的職業。」

最後,教宗祈求:「主耶穌,祢捨棄了自己的性命,請賜予我和平與修和的恩寵。祢傾流了自己的鮮血,在我說人壞話前把自己的舌頭咬腫又何妨呢?」

來源: 梵蒂岡電台

紐約建築物外牆塗上大型教宗壁畫

blog_1441379122

教宗方濟各即將展開他在古巴和美國的牧靈訪問,而當地也的各項籌備工作也進行得如火如荼。為歡迎教宗方濟各在9 月24至26日的來訪,在紐約市中心曼哈頓,靠近教宗方濟各在9月25日舉行彌撒的麥迪遜廣場花園,位於Eighth Avenue(第八大道)和34th Street(第34街)的建築物外牆上塗上大型的教宗壁畫。 [Read more…]

教宗: 司鐸應祈求有雙強壯的肩膀 , 不畏懼現實!

blog_1441309385

9月3日中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樞密會議廳接見申斯塔特使徒運動(Schönstatt)的50名司鐸代表。這個使徒運動由肯特尼希神父(Giuseppe Kentenich)於1914年創立,去年慶祝創會一百週年。司鐸團體是該運動成立最晚的一個支派,於50年前才誕生,目前在羅馬召開第5屆修會大會。教宗在講話中強調,司鐸除了祈禱和服務外,也要祈求有雙強壯的肩膀,如同耶穌那樣將最卑微的人背在身上。

談到這個司鐸團體是申斯塔特使徒運動最後成立的,教宗說:「這『最後的』清楚地反映出司鐸在他們的弟兄們當中所站的位置。司鐸不可居上,也不可走在兄弟前面或到別處去,而應與他們同行,以基督的愛去愛護他們。讓我們祈求上主賜予我們如同祂那樣有雙強壯的肩膀,將那些失去希望的人背在身上,在我們的司鐸生活中除去『事業心』。」

接著,教宗談到司鐸的神恩。

他說:「神恩不是博物館的展品,放在碰觸不到的玻璃柜裡,只供人瞻仰,再沒有其它任何作用。神恩不是這樣的,必須打開玻璃柜,把它取出來,使它接觸現實、人們及他們的憂苦與問題。」

教宗提醒道:「司鐸的首要位置必須是去與天主接觸,對與基督的『初戀』和祈禱的樂趣不該感到厭煩,或更糟糕的是,以工作忙碌為藉口而忽略祈禱。」

教宗說:「不要畏懼現實,而應把現實視為益處。如同足球守門員那樣,當球踢來時,要從球踢來的方向設法抱住球。我們有兩個不同的耳朵,一個聼天主説話,另一個聼現實説話。若我們遇見自己的弟兄,尤其是那些在世人或我們眼中不太喜歡的人,我們看到了什麽?我們意識到天主愛他們,他們與基督有同樣的身軀,還是我們對他們的困境無動於衷呢?」

教宗告誡司鐸們絕不可獨來獨往。

他說:「司鐸職若能與人分享就會更為美好。這項職務不能被理解為個人的,或個人主義。相反地,團體生活是一所使徒工作的大學校。」

最後,教宗勉勵司鐸應做個「慈悲為懷」的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致函國際神學大會: 教義與牧靈密不可分

blog_1441304389

為紀念阿根廷天主教大學神學院創立百週年和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閉幕五十週年,近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召開一項國際神學大會。九月二日,教宗方濟各向大會發表視頻訊息,強調教義與牧靈密不可分,如同祈禱與生活那樣;唯有回到信仰的源頭,才能積極地面對每日挑戰,在基督的愛内喜樂。

教宗指出,記憶、學問和祈禱在信仰及宣講基督的具體生活中相互交融。神學家首先是天主子民,與人和事相遇,通曉信仰傳統,學會珍惜所學到的知識,將其視為天主臨在的標記。神學家是「有信仰的人」,體嘗過與耶穌基督相遇的經驗,覺察到若沒有基督,他就無法生活。神學家是具有先知性的人,在省思教會傳統,對過去保持鮮活記憶的同時,也邀請人展望未來,因為耶穌擊敗以自我為準則的意識,帶來了希望。

教宗強調恢復記憶的重要性,牢記天主在教會生活中的作為,戰勝分裂及誘惑。談到阿根廷天主教大學神學院創立一百週年和梵二大公會議閉幕五十週年這兩件盛事,教宗概述了涵蓋整個時間,得以成為「真實與可靠」的天主教信仰中,傳統與現時、學問與見證之間的密切聯係。他表示,教會的傳統有如回到源頭並流向未來的「活水的江河」。它灌溉不同的田野,滋潤世界上各個地理區域,繼續不斷地使福音以常新的方式抵達地球的各角落。

在這層意義上,神學家的任務就是「分辨」、「反思」今日做基督徒意味著什麽,因為阿根廷今日的基督徒與一百年前的不同,信仰表達的方式與在印度、加拿大和羅馬的基督徒也不相同。

教宗指出,神學研究固然重要,但脫離牧靈工作的純「教義」思想是站不住腳的。他例擧教會的教父們,如依勒内、奧思定、巴西略、安博羅削,稱他們是偉大的神學家,也是偉大的牧者。教宗因此強調,需要與家庭、窮人、受苦者、邊緣地區相遇,這是理解信仰的最佳途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 家庭的愛能克勝都市的荒漠

9月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繼續省思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談了家庭與信仰見證的關係。教宗強調,家庭親情若能依照福音精神,慷慨地愛無親無故的人,就能使大地重獲希望。

教宗首先從度福音生活的家庭核心談起,強調福音的力量及新意。教宗說:「在體驗信仰和天主的愛的氛圍内,家庭的自身關係得到轉變,被更為寬廣的意義所『填滿』,能夠超越自己,建立起意義更加廣泛的一種父性和一種母性,也會接納無親無故的人,把他們當作兄弟姐妹。」

家庭生活灌輸給我們愛的「基本原理」,否則我們就「很難學到這個原理」。這是天主使眾人能了解祂的同一種語言。教宗說:「在隨從信德和與上主結盟的環境中談家庭關係,並不是有辱這些關係;相反地,是保護這些關係,使其擺脫自私,守護它們不受到貶抑,救助它們從而獲得不死的生命。在人的交往中傳播一種家庭式的關係,這是對各民族的祝福,使大地重獲希望。」

教宗指出,有多少父親和母親能夠把外人當作自己的家人,這麽多的慷慨舉止使希望具有多種面目:「只因一個微笑就神奇般地消除了一個被遺棄兒童的絕望,使他重新開始生活,我們便因此明白為什麽天主在世界上的作為遠大於千篇神學論文。只因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能夠為別人的孩子,而不只為自己的孩子冒險和獻身,這告訴我們許多科學家都不再理解的愛的行為。」

教宗表示,「回應耶穌召叫的家庭把世界的治理重新交托給與天主結盟約的男女」。我們設想,若社會各領域的「歷史舵盤」終於藉著這盟約來執掌,那麽作出的每項決定就會顧及後代子孫。

「大地和家園、經濟和工作的議題就會演奏出極為不同的樂曲!若我們從教會做起,重新讓聆聽天主聖言並付諸實行的家庭做主角,我們就會成為加納婚宴的好酒,如同天主的酵母那樣發酵!」

教宗說,這酵母能使滿是尋歡作樂,内心卻經常孤獨的「現代文明」的巴貝爾塔重獲生命。「我們的都市因為缺少愛,缺少微笑,變成了荒漠。有許多娛樂,許多浪費時間、討人歡喜的事物,卻沒有愛。一個家庭的微笑能克勝我們都市的荒漠。這是家庭的愛得勝。任何經濟和政治工程學都無法取代家庭的這一貢獻。」

這天剛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的70週年。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東京灣簽署投降書。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教宗再次激烈呼籲不要再有戰爭。他說:「這幾天,遠東也在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我再次向眾人的上主熱切祈禱,藉著聖母瑪利亞的轉禱,求使今天的世界不再經歷類似的恐怖和極端痛苦的悲劇。不要再有這經歷!這也是各國人民,尤其是那些在目前各種血腥衝突中的受害者的永久渴望。少數族群遭迫害,基督徒遭迫害,瘋狂的毀壞,以及製造和販賣武器,沾滿鮮血的武器,被許多無辜者的血染紅的武器。永遠不要再有戰爭!這是來自我們內心、來自所有善心人士內心的痛苦的呐喊。這呐喊上達和平君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NS

教宗方濟各主持首屆照料受造界世界祈禱日

blog_1441217431

按照教宗方濟各的意願,天主教會於9月1日下午在與東正教弟兄的共融和同步中舉行了首屆照料受造界世界祈禱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了聖言禮儀,聖座各部門代表和眾多羅馬的朝聖者出席參加,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Raniero Cantalamessa)神父作了禮儀講道。普世教會也回應教宗方濟各的邀請,通過祈禱和反省更新了自己「守護天主化工」的聖召。

坎塔拉梅薩神父在禮儀講道中指出,人類對大自然的粗暴管理、對《創世紀》中記載的「你們要充滿大地,治理大地,管理一切受造物」的錯誤理解,是造成目前生態危機的根本原因。神父解釋道,管理並不意味著剝削。

「天主管理受造物不是為了謀取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提升和保護受造物。正如天主是人的主,人也應該是其它受造物的主,也就是說,要對受造物負責,成為它的守護者。人受造是為成為天主的肖像和模樣,而非統治者。」

「人具有天主的肖像,因此人是受造界的保證,而非威脅,我們必須對自己所領受的塔冷通負責。」

坎塔拉梅薩神父解釋說,聖經也啟示我們在自然界中存在等級,等級賦予大自然意義,將所有生物聯繫起來,並將它們與人聯繫起來。「當我們肆無忌憚地對待動物時,這裡並不特指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當我們任由無數兒童在自己眼皮底下因饑餓和疾病死去時,這等級即遭到了破壞。」

福音說過,教宗方濟各的《願祢受贊頌》通諭也引用了:「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但要為明天居住在這地球上的人憂慮。這點表明我們應該譴責以犧牲近人來搜刮財富的行為。任何一個人若不敢譴責少數人過度斂財的行為,不敢譴責金錢專政,他絕不能嚴肅地為拯救受造界貢獻力量。」

坎塔拉梅薩神父最後談到信德對拯救受造界的貢獻。

「亞西西的聖方濟各在這方面是榜樣;對聖人而言,造物主天主的唯一性足以使全世界處在友愛和讚美的氣氛中。聖方濟各為我們指出了徹底改變我們與受造界關係的道路:這種改革的關鍵在於用默觀代替占有。佔有引起排拒和分裂,默觀則帶來包容與繁榮。默觀是更加真實和深切的擁有,是一種在心靈層面、而非視覺層面的內在擁有。」

教宗府講道神師繼續說,聖方濟各的這種信仰態度並不是虛無縹緲的,它激勵聖人作出了具體行動,這些行動對於今天的我們依然奏效,即不做偷竊資源、過分利用資源的賊,並且要特別反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為地球做些什麼。

「比方說,如果我毫不猶豫地向溪流或大海丟棄一個若無人收回必將存留數個世紀的塑膠袋;如果我隨地亂扔自己不想要的東西,棄之於路邊或草叢;如果我在自己城市的牆上亂塗亂畫;那麼,我譴責那些汙染空氣、海洋和森林的人有何意義呢?」

坎塔拉梅薩神父最後表示,我們的聖父方濟各可能會說,拯救受造界的工作與締造和平一樣是親手打造出來的,我們應該立即從自身開始行動。亦或者,一如正教弟兄早在1989年已經說的:『人心不改,生態學無望成功』。」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