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聖召節有感

圖片: stagneskouyingtsao.archtoronto.org

普世聖召節有感
撰文:陳聰敏神父

從我們領洗的那天開始,我們就被召喚去成聖,都領授了成聖的使命,去活出天主子女的身份。雖然聖神在我們中所產生的聖寵果實上,在每人身上的表現方式不一,但每人在自己生活環境內都該追求愛德的成全,而兼善他人(梵二:教會憲章39號)。換句話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以個人的生活方式(如婚姻,修道或獨身)及其才能才智為他人及社會作出貢獻,以達至成聖自己,聖化他人目標。

梵二大公會議教會憲章說道:『主耶穌、十全十美的天師與表率,一切聖德的起始者與完成者,對各種身份的所有每位信徒,都宣佈了生活的聖德:「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一樣的成全」(瑪:五,43)

所以人人都明白,任何身份與地位的所有基督徒。都被號召走向基督生活的飽和點及愛德的成全境界。藉著此種聖德,也要在現世社會內﹐促進更人道的生活方式。為達到這一成全境界「信友們要按照基督的恩賜」利用一切力量,好能步武基督的後塵,反映基督的肖像,在一切事上服從天主的聖意,全心獻身於光榮天主及服務他人。如此,天主子民的聖德將要結出豐富的果實,一如教會的歷史上多少聖人的事蹟,清楚地證明。』(梵二:教會憲章40)

要走成聖的道路,不是我們自己單獨的走,即我們自己成聖而已,而是要我們大家一起攜手努力,彼此扶持前行的旅程。敎宗方濟各說道:「我們經常認為聖召是一種個人行為,只涉及『我』,而不是『我們』。教宗指出,事實上,沒有一個人單靠自己就能得救,我們在一起就能成聖。…..但我們不可忘記,聖召是人的一生所要行走的旅途。」(天主教真理電台提供)所以,我們每個人在成聖的道路上都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也都是天主所珍視的個體,我們彼此是息息相關的。

前面所說的是所謂的普遍性聖召或廣義的聖召。今天,教會慶祝復活期第四主日,又稱為善牧主日。耶穌告訴我們祂是善牧,祂認識祂的羊,保護它們免受賊和強盜的侵害,祂甚至為羊群犧牲性命。我們都是祂的羊,我們聽祂的聲音,在祂內我們可以得到草吃,也必得安全。祂要讓我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十,1-10)

善牧主日也喚起我們為司鐸的聖召(或狹義聖召)祈禱。許多地方都面對司鐸聖召的短缺,我們希望天主感動並啟發更多青年能回應天主的邀請去修道,成為神父。在這同時,我們也得注意重「質」,而不是「量」的神父。記得主徒會已故的馬海聲神父曾說過:「雖然在聖召短缺的情況下,我們需要更多的神父。但我們更需要一些有聖德的神父,而不是一些聰明能幹而沒有聖德的神父。」

今年慶祝善牧主日,為我來說是個難忘的主日。一般我都會在聖堂裡主持彌撒,面對許多的教友(羊群)。今年卻不然,面對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無法和羊群一起,卻處在一個與羊群分開的情景。當然,我們仍可通過網絡社交媒體保持彼此的聯繫,拉近彼此的距離。但網絡世界畢竟與現實世界有所不同,它缺少了臨在感及現實感。

儘管教會給我們提供了網絡彌撒,教友可在屏幕上看到神父舉行彌撒,但始終無法滿足教友實領耶穌聖體的渴望,這為很多教友而言是件痛苦的事,他們渴望能早日實領聖體,與主結合。

提到網絡彌撒,教友在參與時,或許也會分心的去看看周圍發生的事情,或被其他的成員所影響,就如平時我們在聖堂裡參加彌撒一樣會分心走意。不過,我們該盡力的避免分心,專注的參與及祈禱。

在選擇參加網絡彌撒時,教友難免會因衡量神父的講道而選擇參加自己喜歡的神父所主持的彌撒。雖然每台網絡彌撒看起來沒有什麼差別,禮儀都是一樣的,但是該名神父的魅力和天賦也會吸引不同的教友群來參加。有位神父與他的副堂神父開玩笑說:「處在這網絡世界和直播的彌撒中,我們不需要有太多的聖召,或更多的神父,只要一兩位就夠了。因為教友需要能在舞台上展現才華的神父。」事實上,彌撒不是表演,神父也不是名人。神父是牧人,是牧人和羊群在一起的時間。所有,我們也該對那些付出時間為我們錄製網絡彌撒的人及神父,心存感恩。

由於疫情的肆虐,我們不能相聚,而需要隔離。也因為隔離,我們才有安全,也能確保他人的安全。多倫多總教區總主教Thomas Collins樞機說:「我們彼此隔離,不能聚集在一起參加彌撒,是一件痛苦的事。但這是一種愛德的表現,為了他人的健康及安全,我們做出了這犧牲。」

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善牧耶穌為了保全羊群的安全,叫我們–祂的羊,各自回到自己的羊棧,不要出來走動,免得被疫情所侵害,就像羊群被狼或強盜所侵害一樣。雖然我們各自在自己的羊棧裡,但牧人還是和我們在一起,祂的心靈也與我們同在。

復活的主已戰勝了死亡,給我們帶來了希望。雖然面對聖召的短缺,疫情的衝擊及生活中許多的挑戰,但我們仍然相信天主自有祂的計劃,也會附聽我們的祈禱,讓教會不缺聖召,疫情早日結束,同時賜予我們足夠的力量去面對每天的生活。

聖召之母,請為我們祈禱。
聖斐理伯及聖雅各伯宗徒,請為我們祈禱。

陳聰敏神父 (Fr.Philip Tan, C.D.D.)
主徒會會士
二零二零年五月三日

主徒會網頁

主徒會(Congregation of the Disciples of the Lord)的創立 首任宗座駐華代表剛恆毅總主教(後陞為樞機)到中國之初洞悉中國為文化古國,若不在思想上先讓人心服,便無法發揮福傳功能,而當時教會在中國雖有三百年歷史,卻都由傳教士主持,因此無法落地生根。剛公有鑑於此,便於 1927 年 1 月 4 日向傳信部(現為萬民福音部)申請創立第一個中國神職傳教修會 — 主徒會,旋即獲准,並開始招收會士。此後,以中華文化向海內外的中華兒女傳播福音就成了主徒會的神恩。

歡迎您來認識主徒會
主徒會-多倫多團體聯絡人:羅秀彪神父 Fr.Thomas Loh
電郵:[email protected]

相關視頻:
天主之僕-剛恆毅

談說天地:主徒會在北美福傳的福傳路

教宗公開接見:祈禱是信德的氣息,因為人在天主面前是個乞丐

CNS photo/Vatican Media

「祈禱是相信並信賴天主的人由衷的吶喊。」

2020年5月6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展開了新一輪的要理講授,主題為祈禱。教宗從《馬爾谷福音》中耶里哥瞎眼的乞丐巴爾提買談起。這名瞎子聽見耶穌的來臨,多次呼喚祂,懇求祂的憐憫。教宗坦言,在《聖經》中,巴爾提買是他最喜愛的人物,因為他「堅持不懈」地祈禱,即使旁人告訴他喊叫只會徒勞無功,他依然高聲疾呼,而且「實現心願」(參閱:谷十46-52)。

教宗闡明:「祈禱是信德的氣息,是信德最恰當的表現。在本次接見活動選讀的福音章節裡,許多人對巴爾提買的呼求聲感到厭煩,叫他不要作聲。但是,巴爾提買非但沒有停止,反倒越喊越大聲。尋求恩寵的人擇善固執,敲響天主的心門。巴爾提買稱耶穌是達味之子,承認祂是默西亞,一個廣受輕視的人,口中發出了信仰宣認。耶穌聽見了這名瞎子的呼聲,巴爾提買的祈禱觸動天主的心,為他自己開啟了救恩之門。」

「巴爾提買被帶到耶穌跟前,耶穌請他表達心願。」教宗強調:「這點極為重要,因為呼喊成了請求:『願我能再次看見!』於是,耶穌對他說:『去吧!你的信德救了你。』在這個貧窮困頓、無力自保又倍受輕視的人身上,耶穌承認他的信德威力非凡:他的信德吸引天主的慈悲和威能。信德意味著高舉雙手,呼喊懇求救恩的恩典。」

《天主教教理》第2559號寫道:「謙虛是祈禱的基礎。」

教宗強調:「祈禱來自於我們不穩定的處境、我們對天主的不斷渴求(參閱:第2560-2561號)。信德有如吶喊,缺乏信德則會壓抑這呼聲,如同某種對罪行緘默不語的行徑。」

教宗指出:「面對我們不知為何發生的艱辛處境,信德發出抗議之聲;缺乏信德則會故步自封,忍受著我們習以為常的狀態。信德是得救的希望;缺乏信德便會適應那壓迫我們的惡。」這就是為什麼教宗要從巴爾提買的呼聲開始談論祈禱的主題:「這名瞎子是個堅持不懈的人,即使周圍的人告訴他「這會徒勞無功,他也沒有因此默不作聲。所以他後來如願以償。」

「人心中呼求的聲音,比任何反對的理論來得強烈。這是一個自發性的聲音,沒有任何人指使。這個聲音質問我們塵世旅途的意義,在我們陷入黑暗時尤其懇求說:『耶穌,求祢可憐我!耶穌,求祢憐憫我們眾人!』」

教宗最後指出:「整個受造界都在懇切呼求,祈願慈悲的奧跡得到最終的滿全。事實上,不只基督徒在祈禱,所有的男女都在祈求,誠如聖保祿宗徒在《羅馬人書》中說的:『一切受造之物都一同嘆息,同受產痛。』(八22)這無聲的懇求特別在人的心中萌生,因為『人在天主面前是個乞丐』(《天主教教理》,第2559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願天主幫助媒體工作者始終為真理服務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0年5月6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他在彌撒開始前特別念及媒體工作者。教宗說:「今天,讓我們為在媒體界工作的男女祈禱。在這疫情大流行時期,他們冒著極大的風險,從事繁重的工作。願上主幫助他們在傳媒工作中始終傳播真理。」

當天的福音取自《若望福音》(十二44-50)。耶穌說:「信我的,不是信我,而是信那派遣我來的;看見我的,也就是看見那派遣我來的。我身為光明,來到了世界上,使凡信我的,不留在黑暗中。無論誰,若聽我的話而不遵行,我不審判他,因為我不是為審判世界而來,乃是為拯救世界。拒絕我,及不接受我話的,自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說的話,要在末日審判他。」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反省道:「若望福音的這段章節讓我們看到耶穌和天父之間的親密關係。耶穌按照天父的旨意行事。耶穌明確地指出自己的使命說:『我身為光明,來到了世界上,使凡信我的,不留在黑暗中』(46節)。依撒意亞先知也曾預言這光,說:『在黑暗中行走的子民看見一道皓光』(參閱:九1)。宗徒們的使命也是把這光帶給這個世界。換句話說,耶穌和宗徒們的使命是光照,因為世界處於黑暗之中。」

教宗接著指出:「耶穌的光被拒絕了。若望宗徒在福音一開始就明確地說道:『光明來到了世界,世人卻愛黑暗甚於光明』(三19)。人們習慣了黑暗,生活在黑暗之中。“他們不能接受光明,因為他們是黑暗的奴隸。耶穌的光使人看到事物的原貌、看到自由和真理。」

教宗舉例說:「聖保祿有過這種從黑暗過渡到光明的經驗。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他與上主相遇。天主的一道強光使他看不見。然而,藉著洗禮,保祿重見光明(參閲:宗九1-19)。保祿經歷了這種從黑暗到光明的經驗,這也是初期教會時期聖猶斯定將洗禮稱為『光照』的聖事,這也是我們在聖洗聖事中獲得的經驗。」

教宗接著強調:「耶穌雖然帶來光明,但是祂的子民拒絕祂。這是罪過的悲劇:罪過使我們雙眼蒙蔽,使我們無法容忍光,我們的雙眼有了疾病。那麽,哪些事物使我們的眼睛、使信德的眼睛患病呢?是惡習、世俗精神和傲慢。這三件事物催促你與其它事物有所連接,使你留在黑暗中而感到安全。活在光明之中並非易事,因為光使我們看到內在許多不願看到的醜陋事物:惡習和罪過等等。這些事物使我們蒙蔽,遠離了耶穌的光。」

教宗說:「如果我們開始思考這些事物,那麽我們找到的不會是一堵牆,而是出口,因為耶穌說過祂是光:『我來到世界上不是為審判世界,而是拯救世界。耶穌是光,讓光照耀你,讓你看到你内在的那一切。」

教宗最後總結道:「上主拯救我們,但是首先祂要求我們看到我們内在的黑暗。我們不要害怕上主,祂善良、溫和,並且接近我們。祂來是為拯救我們。我們不要害怕耶穌的光。」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全新網上節目:我哋大家

疫境下我哋大家都要留在家中,日日緊貼疫情,身心疲累。鹽與光全新網上節目《我哋大家》是一個輕鬆清談節目,主持人會開心暢談「我哋做啲乜」、「我哋傳福音」、「我哋一齊唱」,仲有「我哋推介」。我哋希望為在家中的您帶來歡笑聲!

請 FOLLOW 鹽與光Facebook: www.facebook.com/slchinese

教宗:求主接納新冠疫情的亡者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0年5月5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他在禮儀開始時,念及所有新冠疫情中的亡者。教宗說:「今天讓我們為全球疫情的亡者祈禱。他們孤獨地離世,臨終時沒有摯愛的撫慰,其中有許多人連葬禮都沒舉辦。願上主接納他們進入光榮。」

當天的福音記述了耶穌與猶太人的對話。耶穌明確告訴他們:「你們還是不信,因為你們不是屬於我的羊。」(參閱:若十22-30)教宗由此省思,哪些態度阻礙我們認識並宣認耶穌基督?

第一重阻礙是貪戀錢財。教宗說:「我們這些走入上主之門的人,也有許多人隨後裹足不前,因為錢財禁錮了我們。」上主對錢財的態度堅決,因為錢財是前行的阻礙。我們雖然不追求貧苦,卻不能為錢財而活,淪為它的奴隸。錢財是現世的主人,「而我們不能事奉兩個主人」(參閱:瑪六24)。

第二重阻礙是僵硬的態度:心靈的僵硬、詮釋法律時的僵硬。教宗指出,「耶穌正是為了這種僵硬態度,斥責法利塞人和經師」。態度的僵硬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關於這點,教宗提起一件奇聞軼事:有一名女士週六下午參加了一台婚配彌撒,並詢問這算不算一台主日彌撒,因為彌撒選讀的經文不同。這名女士害怕犯大罪,懷疑自己參加了一台「假的」彌撒,因為經文對不上號。教宗說:「這名女士屬於某個教會運動團體,可是這態度多麼僵硬。這會使我們遠離耶穌的智慧,剝奪你的自由。許多牧者助長信友靈魂裡的這種僵硬態度,而這僵硬態度使得我們進不了耶穌的門。」

第三重阻礙是懶惰懈怠。鬆懈倦怠的態度「奪走我們前行的意願」,「讓你變得不冷不熱」。懶散是我們前行的阻礙。第四重阻礙是教權主義,因為它「取代耶穌的位置」,立定諸多規矩。教宗痛斥「教權主義剝奪信友的信仰自由。教權主義作風是教會內的一種醜陋疾病」。第五重阻礙是世俗精神,也就是信仰的實踐流於世俗化。有些堂區的某些聖事的慶祝變得世俗,人們不太明白耶穌臨在的恩寵。

上述的所有態度,都「缺乏自由」。少了自由,就無法跟隨耶穌。當然,自由有時會走過頭,失足跌倒,但這總好過在開始走向耶穌之前,就一蹶不振。教宗最後懇求上主光照我們,「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內心是否自由」,能否自由地走向耶穌,「成為祂的羊」。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請捐助「教區公益金 ShareLife」2020年募捐運動

多倫多總主教Thomas Collins樞機:「作為天主教徒,我們被召叫要體現以行動見證信仰。 我們在多倫多總教區的做法之一就是通過”ShareLife”「教區公益金行動」。今天,有四十多個機構通過我們的週年募捐獲得資助,為在危難中的家庭、有特殊需要的人、老人、兒童和青年、以及移民和難民提供服務。我懇請大家與我一起捐款支持 “ShareLife”「教區公益金」2020年的募捐運動。願主祝福您!」

網上捐款: www.sharelife.org/donate

教宗2020年5月祈禱意向:為執事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0年5月意向

福傳意向:為執事

願執事在為聖言和窮人的服務上保持忠信,成為振奮整個教會的標記。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第七屆全球海外華人牧傳研討會延期至2021年8月

「全球海外華人牧傳研討會」是由前天主教全球海外華人傳教處主任,彭保祿神父(方濟會)發起的。由2000年起,每隔三年至五年在世界各不同海外華人公教團體中舉行一次,目的是藉此機會促進教會與海外華人團體,以及各海外華人團體之間建立密切關係,彼此學習與分享牧靈成果。

每一屆都有不同的主題及邀請不同的講者作牧靈講授。第七屆「全球海外華人牧傳研討會」原定將於2020年8月2日至9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因COVID-19疫情關係,籌備委員會一致通過取消2020年的硏討會,並延期至2021年8月採用同樣的行程及方式舉行。

各位主內的弟兄姐妹,

希望各位平安健康,眾所皆知現在新型冠狀病毒爆發,昨天世界衞生組織已經宣布全球疫情擴散。由於目前仍未有針對病毒的有效治療方法,估計疫情難望好轉,在未來數月或會惡化。我們不斷收到電郵查詢關於全球海外牧傳硏討會是否繼續舉行。

WOCPEC 2020 籌備委員會今天開會,考慮到每位參加者的健康、安全及福祉而作出負責任及正確的決定。委員會提出幾個選項:

1)取締郵輪而在酒店舉辦研討會
2)延期舉辦硏討會
3)取消研討會

委員會無奈地一致通過取消今年的硏討會並在 2021 年 8 月採用同樣的行程及方式舉行。通過這樣的決議,大家知道加拿大溫哥華仍然熱切期待與各位共同實踐硏討會的活動。至於已經付款者,在 30 日內會收到全額退款。

多謝各位,期待在 2021 年 8 月相見!

朱達章 神父 , 李志雄神父
2020 年 3 月 12 日

下載PDF文件檔

第七屆研討會主辦城市是溫哥華由溫哥華總教區華人牧民處及溫哥華華人堂區之一的天主教聖方濟堂負責籌辦,主題為「我是教友,頂大光榮」,講者是駐希臘宗座大使韓大輝總主教。研討會將會在溫哥華出發的阿拉斯加遊輪上舉行,歡迎海外各地神長及華人教友代表參與,彼此分享海外華人福傳的工作及經驗。

加拿大溫哥華仍然熱切期待與各位共同實踐硏討會的活動!

查詢及報名請瀏覽
wocpec2020.com

或歡迎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來源: wocpec2020.com

首屆全球海外華人牧傳研討會的感受
撰文:彭保祿神父

……在今屆二千大禧年中,「聖座萬民宣道部海外華人傳教處」可說是不自量力,竟然試圖,制定,召集並舉辦了「首屆全球海外華人牧傳研討會」!

感謝萬恩之源的天主,這屆研討會籌備了,召集了,舉辦了,也成功地結束了。因日期,地點,主題演講者的配合及大會代表的替代等,舉辦的確實確是經過了多番周折。但感謝天主的照拂和代表們的合作,真的每個重要可以通過水到渠成,順利進行。逾百位包括主講師,貴賓,觀察員,書處助理及大會代表等與會人士,雖來自世界五大洲,都能依時出席,並全神奉以以「在中華文化中攜手,邁向基督」為主題的研討會。就是是主題的內容或是受邀來負責叁天不同感恩祭之主祭貴賓的證道遍言之有實,扣人心弦,令相連的深深。

研討會中還有叁項項有千禧年意義的插曲,大大加增了研討會的神靈氣氛。其一是大會次日半天的千禧年跨越聖門的聖年朝聖活動;其二是中華教會史上的空前大事:一百二十位中華殉道宣聖大典,全體與會人士踴躍虔誠地參與了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主持的宣聖隆重感恩祭:其叁是翌日十月二日仍回到聖伯鐸廣場出席宣聖後的隆重謝主感恩祭。主祭者為台灣地區中國主教團主席單國璽樞機主教,而筆者也受寵若驚,蒙選為謝主感恩祭中以義,中文證道。感恩祭後雖大雨傾盆,教宗仍繼續追溯廣場接見並賜福六萬馀與祭人士,尤其向我中華兒女女致意,以音調標準的華語祝福我們:願主與你們同在!天主降福你們!大家均向我們敬愛的教宗報以熱烈的掌聲,歷久不停。

除了這叁項插曲外,大會依時間表繼續前進,並加強步伐,以期把研習課題以及大會決議如完成。在這裡,筆者極願向全體與會人士包括主講員,貴賓,工作人員致以最真摯謝意。沒有各位的全神投入及全部收益,時間的付出,今屆大會是不可能成功的。全部與會人士對今屆大會有如此深刻的認同,大家立即決議再於叁年後,即二零零叁年假加拿大多倫多市稱為第二屆「全球海外華人牧傳研討會」。……

文章節錄自「二千大禧年  歲月滿恩寵」,刊登於梵蒂岡電台,2000年12月31日

 

 

教宗:願家庭擁有平安、教會團結合一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0年5月4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他在禮儀開始時念及家庭,說:「今天讓我們為家庭祈禱:在這隔離防疫時期,足不出戶的家庭試圖與孩子、與所有人做點新鮮事,發揮極大的創意,好能向前邁進。家庭內有時也會暴力相向。讓我們為家庭祈禱,願它們在這隔離防疫時期,持續懷著創意和耐心平安度日。」

當天的讀經一記載,受過割損的猶太人不滿伯多祿與外邦人同席吃飯,因而譴責這位宗徒(參閱:宗十一1-18)。在福音中,耶穌表明:「我還有別的羊,還不屬於這一棧,我也該把他們引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這樣,將只有一個羊群,一個牧人。」(參閱:若十11-18)

在講道中,教宗闡明,雖然法律的純正性不允許,但是聖神引領了伯多祿與外邦人來往。「在教會內,特別是在初期教會,許多事還不清楚時,存在著『我們是義人,別人是罪人』的態度。這種『我們和別人』,就是分裂」。這是「教會的一種疾病,源自於意識型態或者宗教的分門別派」。比方說,在耶穌的時代,分成法利塞人、撒杜塞人等派別,每個人按照自己的信念來詮釋法律。就連耶穌也受過譴責,因為祂進入了稅吏的家,與民眾眼中的罪人同桌用餐(參閱:瑪九11;谷二16);因為耶穌吃飯前沒有洗手(參閱:路十一38)。

種種想法和立場製造出分裂,甚至到了分裂重於合一的地步,讓自己的想法凌駕在聖神的帶領之上。然而,在當天彌撒的福音中,上主渴望所有的羊聽從祂的聲音,達成「只有一個羊群、一個牧人」的願景。教宗表示,這正是福音中宴席的比喻的意義:當受邀的賓客一個個找藉口婉拒赴宴時,主人勃然大怒,對僕人說:你們去十字路口,把所有的人帶來宴席。這所有的人當中,有老有少、有富貴有貧窮、有善人有惡人。但是這「所有的人」或多或少是上主的願景:「祂為眾人而來,並為眾人而死;祂使人人成義」。

分裂的誘惑比比皆是,保祿也不堪其擾,因為有人說:「我屬保祿」,另一人說:「我屬阿頗羅」(參閱:格前三1-6)。而就在五十年前,梵二大公會議結束後,教會也深受分裂之苦,人人各有立場和思想。教宗強調,這固然「合情合理,但是要在教會的合一內,在耶穌善牧之下」。耶穌渴望所有的羊聽從他的聲音,成為一個羊群。「這是為眾人合一的祈禱,我們大家只有一個善牧,就是耶穌」。

教宗最後邀請眾人一同祈求上主「使我們擺脫分裂的心態」。願上主協助我們明白,「在祂內人人互為弟兄姊妹,祂是大家唯一的牧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復活期第四主日(甲年讀經)

主日福音分享
復活期第四主日(甲年讀經)
再談推動「聖召」
撰文:張心銳神父

復活期第四主日是國際聖召節,教會很關心聖召問題,各地教區及修會都盡力宣傳聖召。本人有幸曾被前省會長斐林豐神父,委任負責中華會省的聖召策勵,在港澳台與會士、青年及使命伙伴一起推動「聖召文化」。「聖召文化」是梵二大公會議的成果。可惜, 梵二大公會議文件的中文翻譯,把原文「聖召」(拉丁原文VOCATIONE)誤譯作「使命」,(參閱《教會》教義憲章第五章 論教會內普遍的成聖使命,應譯作「論教會內普遍的成聖召叫」)。這說法,忽略了梵二更新的原意—— 對聖召的意識和視野,本來這是神職、修道及平信徒培育的基礎,繼而在教區及修會,發展出一套完整綜合、具聖召幅度的組織架構及培育計劃。感謝天主! 聖若望保祿二世,在一九九三年第十三屆聖召節文告中,重申這牧靈視野。

何為「聖召文化」?

聖召是指被天主召叫及人的回應; 文化是指一種演變,努力不懈,且不斷更新的推展方式。參閱《教會》教義憲章的附錄,梵二的教父們引用了大量聖方濟沙雷氏及聖若望鮑思高的思想,強化聖召文化的概念。聖方濟沙雷氏及聖若望鮑思高的精神,就是把聖德平民化,年青化,回應聖召就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成聖。否則,若我們缺乏聖德,在實踐使命時便大打折扣。

推動聖召:良心的培養

讀經一記載伯多祿宣講時,竟受到猶太人醋意大發。教會初期,猶太人心胸狹窄,很難接受救恩的普遍性,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經過伯多祿多番解釋,他們終於了解,「凡接受他的話的人,都受了洗;在那一天約增添了三千人。」(宗二41 )耶穌的救恩否定任何的排斥或歧視;基督願為每個人甘心傾流祂的血。所以, 耶穌以十架的典範,培育宗徒具有作證的勇氣。同樣,聖召就是要培養人的良心,使之敏於倫理及神修的價值,從自身到社會,勇於維護並促進信仰所肯定的人性尊嚴、團結共融、人類一家等理想。本人贊同一些前輩的說法:「不懂得做人( 善人) , 就不懂做個好的基督徒!」善永遠是愛的基礎,是推動聖召的開始。

推動聖召:辨識及回應

聖召是天主的邀請,多次藉著人的說話與見證發出。答唱詠選自聖詠第二十三首,相信是最為人熟悉及流行的聖詠。上主派遣牧人, 牧人會給羊兒信心,讓羊兒知道上主在生命中,時常看守在側。我們應該謹慎,特別是家庭、教會、社會中的牧人,別因自己的私慾偏情,急功近利或阿諛奉承,立壞榜樣,相反, 應盡力身教言教。此外,教會、家庭及學校,應營造氛圍,讓年輕人易於聆聽天主的聲音,肯定自己內在的最深渴求,並且提供適當的支援,使他們懂得分辨及有勇氣去回應。

推動聖召:重視人心對主的渴望

基督徒就是回應天主的召叫,我們效法耶穌基督,活出祂真正的人性及愛。福音中:「我是羊的門…我就是門,誰若經過我進來,必得安全」(若十7,9);耶穌自喻是門,因為善牧希望所有的羊終歸一棧。在事事講求效率、成果的今天,人際關係變得支離破碎,每個人都承受著極大的孤獨感。正正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天主的召叫來得更為適切,回應人願意擺脫孤單,與主與人建立關係。聖召文化所鼓勵的,是由重建與天主關係開始,並在祂內聆聽主的召叫,肯定自己內在的最深渴求。現時新冠狀病毒肆虐,我們更需藉祈禱,陪伴與聆聽,去關懷身邊的人。

總結

其實,推動聖召不是個人能力可以承擔,而是大多數人不斷努力的結果; 要在教會內建立一種文化,絕非一朝一夕,或一小撮人的事。教會絕不該以功利而短視的眼光,去增加修道人數為目標,因為這樣完全相反聖召的本意。同時,信友也應意識,「聖召」不等同修道聖召;因為每個人及基督徒都是回應聖召(《教會》教義憲章40 )。我們要找到自己的聖召,在自己的崗位上建設教會。讓我們為修道及神職聖召祈禱, 也為所有牧者及獻身者祈禱;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說:今日世界特別需要的是「見證」。慈母教會需要更多的好榜樣,才使聖召開花結果。

瑪利亞,聖召之母,為我等祈!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