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對教宗的孝愛服從,論司鐸獨身制的新書問世

CNS photo/Ignatius Press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以及教廷禮儀及聖事部部長薩拉樞機(Cardinal Robert Sarah)聯合署名的一本新書 “From the Depths of Our Hearts”,論及司鐸獨身制,本書將於2020年1月15日在法國問世。法國《費加羅報》提前報導了兩位作者的論述,稱這兩位神長「秉持對教宗方濟各的孝愛服從,懷著熱愛教會合一的精神,來尋求真理」,捍衛司鐸獨身制 ,並且闡述他們認為不該改變這一制度的理由。這本新書厚達175頁,分為兩大部分,由榮休教宗和薩拉樞機個別撰寫,並由兩人一同為引言和結語署名。

教廷傳播部編輯主任托爾涅利為此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他首先引用薩拉樞機的文章,提及「司鐸職務與獨身制在本質和聖事方面的關聯性」。薩拉樞機表示:「任何削弱這關聯性的行為,都會令人質疑梵二大公會議、教宗保祿六世、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的訓導。我懇求教宗方濟各明確地保護我們免於這種可能性,否決任何削弱司鐸獨身制的提議,即使僅限於一兩個地區也不行。」對於已婚男子晉鐸的可能性,薩拉樞機稱之為「牧靈的災難、教會學的混亂,以及對司鐸職務的認識不清」。

本篤十六世則在簡短的文章中反省了司鐸獨身的課題,回溯到基督信仰的猶太根源。榮休教宗表明,從耶穌訂立天人之間的「新盟約」起,司鐸職務與獨身制便彼此結合。在教會的第一個千年裡,「唯有禁性欲的已婚男子,才能領受聖秩聖事」。司鐸獨身制從不是一條信理,但它是拉丁禮教會的規範,近幾任教宗均視之為珍貴的禮物。天主教東方禮教會不排除已婚男子晉鐸的可能性;與此同時,本篤十六世教宗在《聖公會的結合》宗座憲章中談論聖公會信徒尋求與天主教會共融的事務,在拉丁禮教會內通融少數特例。這份文件規定「按照聖座准許的客觀標準來審查個案,也可授予已婚男子的司鐸聖秩聖事」。

此外,針對司鐸守獨身的課題,教宗方濟各也多次表達了立場。他還是樞機時,曾與猶太經師什科爾卡(Abraham Skorka)促膝長談,那次交談後來彙整成書。在與猶太經師的對話中,時任的貝爾格里奧樞機(現任教宗)闡明,儘管司鐸獨身制有其優缺點,但他贊成維持這個制度,「因為千年以來,正面經驗勝過於錯誤。傳統有其分量和效力」。

2019年1月,教宗方濟各在從巴拿馬返回羅馬的途中,在飛機上向記者表示,在天主教東方教會內,執事候選人在祝聖禮以前,可以選擇守獨身或是度婚姻生活。但是,談到拉丁禮教會,教宗方濟各說:「我想到聖教宗保祿六世的那句話:『我寧可在改變獨身制度之前獻出生命。』我腦中浮現這句話,而且想要宣之於口,因為在1968年至1970年、艱辛無比的關頭,它是一句勇敢的話。我個人認為,獨身制是給教會的一份禮物……。我不贊成守獨身是個可有可無的選項。」

2019年10月,在以亞馬遜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期間,這個主題再次引起熱烈討論。正如《最後文件》推出的結論,若干主教要求准許祝聖已婚的終身執事為司鐸。然而,教宗方濟各在全程參與會議發言和討論後, 2019年10月26日在閉幕式講話中絲毫沒有提及已婚男子晉鐸的問題。相反地,教宗強調了世界主教會議的四大幅度,即:本地化、生態、社會和牧靈幅度。教宗同時也鼓勵在新的教會職務上發揮創意,增進女性的角色,並談及在有些傳教區聖職人員短缺的現況。教宗指出,某些國家有大批司鐸前往美國和歐洲,「派去本國亞馬遜地區的卻屈指可數」。

在閉幕式的講話中,教宗方濟各向媒體致以感謝。他最後期勉媒體從業人員多多報導大會中的「分析」層面,也就是「文化分析、社會分析、牧靈分析和生態分析」,而不將與會者區分派別,論誰輸誰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談說天地 認識離婚再婚與領聖體的問題 (嘉賓:葉泰浩神父)

本集我們請來葉泰浩神父(慈幼會) 與我們一起認識教會在婚姻、離婚、再婚的教導,與及在離婚再婚後領聖體的問題,節目中也會論及教宗方濟各《愛的喜樂》論家庭之愛的宗座勸諭中對於相關議題的指引。

葉泰浩神父語錄:

「教宗本篤十六世曾經說過,目前在教會那麼多牧民困難中,離婚再婚領聖體的問題是最困難解決的問題。」

「我接觸過很多在婚姻路上有困難的兄弟姊妹,其實在教會不同立場的人都很努力地希望能夠幫助到這些(離婚再婚)的兄弟姊妹。」

「我熱切希望教會的神學家和牧者一起努力去思考,一方面去滿全婚姻不可拆散性,同時也幫助得到在婚姻中有困難的兄弟姊妹。」

相關文件:

《愛的喜樂》宗座勸諭

《家庭團體》宗座勸諭

為準備以信仰優先解除婚姻的程序之規則

 

教宗清晨彌撒:在内心播下真正的和平

CNS photo/Vatican Media

主顯節後 星期四 彌撒

集禱經

天主,你藉著聖子給萬民帶來永生的曙光,求你賞賜我們,深切認識救主,藉他的光照與指引,終能到達永遠光明的天鄉。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愛天主的人,也該愛自己的弟兄。)
恭讀聖若望一書 4:19-5:4

弟兄們: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假使有人說:我愛天主,但他卻惱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謊的;因為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我們從他蒙受了這命令:那愛天主的,也該愛自己的弟兄。凡信耶穌為默西亞的,是由天主所生的:凡愛生他之父的,也必愛那由他所生的。幾時我們愛天主,又遵行他的誡命,由此知道我們真愛天主的子女。原來愛天主,就是遵行他的誡命,而他的誡命並不沉重,因為凡是天主所生的,必得勝世界:得勝世界的勝利武器,就是我們的信德。

福音(你們剛纔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
恭讀聖路加福音 4:14-22

耶穌因聖神的德能,回到加里肋亞。他的名聲傳遍了臨近各地。他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受到眾人的稱揚。他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照他的習慣,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他;他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他把書卷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他。他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

2020年1月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強調:「如果我們在家庭、社區和工作場所中是戰爭的播種者,我們就不能成為基督徒。願上主賜予我們聖神,使我們存留在祂内,教導我們單純地去愛,不與他人發生紛爭。」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提到《集禱經》中的一句話,即祈求天主賞賜祂的子民安享永久的和平。

教宗說:「當我們談論和平時,我們即刻想到戰爭。願世界上沒有戰爭,只有永久的和平。在這幾天裡,許多地區戰火不息,在我們談論和平時,我們就會想到那裡,願上主賜予我們和平。我們應該為世界的和平祈禱,我們總是要向天主祈求和平的恩典,為所有人祈求和平。」

「如果我們内心沒有和平,我們如何能企望世界上有和平呢?」

教宗表示:「聖若望宗徒在當天的第一篇讀經中給我們指出一條通往内在和平的道路,也就是存留在上主内。哪裡有上主,那裡就有和平。是祂創造和平,是祂派遣的聖神在我們内創造和平。如果我們存留在上主内,我們的内心就會安寧;如果我們習慣於存留在上主内,當我們犯罪或有過失時,聖神將讓我們意識到這過錯。如何存留在上主内呢?聖若望宗徒說,『我們要彼此相愛。』這就是和平的秘訣。」

教宗在講道中也提到:「真正的愛並不是肥皂劇中的那種愛。真愛促使我們說出稱許別人的好話,否則的話,如果我不能讚美別人,那麽就閉嘴。不要論長道短,不要說不好的事,因為說別人的壞話就是戰爭。愛在小事情上彰顯出來,因為若我内心有爭端,那麽我的家庭、社區和工作場所就會有戰爭。嫉妒、妒忌、流言蜚語給我們帶來戰爭,使彼此對立。最後,教宗籲請信徒在上主内祈求永久的和平,這和平乃是聖神的恩典。」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旅遊多面睇 以色列篇 1至8集

歐健明神父(Fr.Richard Au)自2015年7月起擔任溫哥華加拿大殉道聖人天主堂主任司鐸,他晉鐸超過20年。1991年留學耶路撒冷,自1994年開始帶朝聖團到以色列,他也是當地官方認可的導遊。
「旅遊多面睇」是由溫哥華加拿大殉道聖人天主堂的影音組製作,歐健明神父會親身去到不同的地方,在4分鐘的節目中以一個輕鬆的角度來認識當地的文化,了解不同的風土人情,是一個非一般的朝聖節目。
製作團隊是義務性質,他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心機,希望透過節目來讓人們彼此了解。第一輯的製作一共有八集,拍攝地點是以色列,第一集歐健明神父為我們簡介以色列的歷史文化、風景和美食,讓觀眾由聖地,耶穌走過的地方去認識天主教。

一氣呵成  點擊收看

第一 以色列 簡介

第二集 北城牆 (上)

第三集 北城牆 (下)

第四集 白冷美食

第五集 白冷 (上)

第六集 白冷 (下)

第七集 死海 (上)

第八集 死海 (下)

來源:溫哥華加拿大殉道聖人天主堂

教宗公開接見:款待船難倖存者,解救他們脫離非人道待遇

CNS photo/Paul Haring

2020年1月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繼續以《宗徒大事錄》為主題,反省了保祿被解往羅馬途中遭遇船難的事件。教宗指出:「福音藉助聖神的力量傳遍了萬民,成為普世佳音。我們應手捧福音,閲讀福音。」

保祿宗徒被押送羅馬的途中遇到風暴,航行處於危險中。這時,保祿開口向同行的旅伴們説道:「我所歸屬和所事奉的天主的使者,今夜曾顯現給我,說:保祿!不要害怕,你必要站在凱撒面前。看,一切和你同船的人,天主都已賜給你了。」(宗廿七23-24)

教宗從保祿宗徒的話中看到兩層意義:「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神明;即使在危險中,保祿也仍舊守護其他人的生命並激起他們的希望。福音透過戰勝考驗而得以宣揚,船難從不幸的境況轉變為天主眷顧的大好時機。保祿和同行者抵達馬耳他島,情況發生了變化。」

教宗強調:「馬耳他人善良、信奉神明而且好客,給這些遇難者提供了溫暖和慰藉。保祿也憑著基督真正使徒的身份為衆人服務,用一捆柴燃起火堆,但意想不到地被一條毒蛇咬了一口。衆人等待他跌倒死去,但他沒有受到任何傷害。於是,衆人轉念又說他是個神,而非惡人。」

「事實上,這個恩惠來自於照料他的復活的主。上主在升天之前說,信的人『手拿毒蛇,甚或喝了什麼致死的毒物,也決不受害;按手在病人身上,可使人痊癒』(谷十六18)。根據傳説,從那時起在馬耳他就不再有毒蛇:這是天主因這個如此善良人民的款待而予以的降福。從那一時刻起,在馬耳他島的停留成了保祿為所宣講的聖言充實『内容』的有利時機,同時他也行使憐憫的職責,醫治病人。這就是福音的規則:一個信徒體驗到救恩後,不將這經歷據為己有,而是傳揚出去。」

「善總要向外傳揚。尋求真理和善的真正體驗,會按其本質在我們心内滋長,任何人只要深深體會被釋放的經歷,對他人的需要都會更為敏銳(《福音的喜樂》勸諭9號)。一個經過考驗的基督徒必會更親近受苦的人,對關懷他人更加敞開心懷且更有敏覺。」

「保祿教導我們要緊緊依靠基督,經受住考驗,好使我們的信念得以成熟,即深信天主能在任何狀況中,甚至在看似挫折的境遇中行動,深信所有在愛內把自己託付給天主的人都會結出好果子(同上279)。」

教宗最後表示:「今天,我們要祈求上主幫助我們在信德的支持下經受住各種考驗;對歷史中來到我們海岸的許多筋疲力盡的船難倖存者具有敏覺,好讓我們也懂得以源自與耶穌相遇的兄弟友愛之情來款待他們。如此我們就能擺脫那冷漠和非人道的冰霜。」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抵拒將我們帶向腐敗的世界之神

CNS photo/Vatican Media

主顯節後 星期二 彌撒

集禱經

天主,你的唯一聖子取了我們的形體,出現在人間;我們懇求你,使我們不但在外表上和他一樣,也在內心得到改造,和他相似。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天主是愛。)
恭讀聖若望一書 4:7-10

可愛的諸位,我們應該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出於天主;凡有愛的,都是生於天主,也認識天主;那不愛的,也不認識天主,因為天主是愛。天主對我們的愛在這事上已顯出來: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獨生子,打發到世界上來,好使我們藉著他得到生命。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他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

福音(耶穌藉著增餅顯出他是個先知。)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6:34-44

那時候,耶穌一下船,看見一大夥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遂開口教訓他們許多事。時間已經很晚了,他的門徒來到他跟前說:「這地方是荒野,且時間已經很晚了,請你遣散他們,好叫他們往四周田舍村莊去,各自買東西吃。」耶穌卻回答說:「你們自己給他們吃的吧!」門徒向他說:「我們去買二百塊銀錢的餅給他們吃嗎?」耶穌問他們說:「你們有多少餅?去看看!」他們一知道了,就說:「五個餅,兩條魚。」於是耶穌吩咐他們,叫眾人一夥一夥地坐在青草地上。人們就一組一組地坐下:或一百人或五十人。耶穌拿起那五個餅和那兩條魚來,舉目向天,祝福了,把餅擘開,遞給門徒,叫他們擺在眾人面前,把兩條魚也分給眾人。眾人吃了,也都飽了;人就把剩餘的碎塊收了滿滿十二筐還有魚的碎塊。吃餅的,男人就有五千。

2020年1月7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舉行了今年首台有信眾參加的清晨彌撒。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反省了當天《若望一書》關於存留在天主内的教導,闡明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要存留在天主内,順從聖神,而非世界的神,因為它導致墮落和不分善惡。

教宗強調:「一個人即使身在罪惡深重的城市和無神論最囂張的社會中,但若心靈存留在天主内,這個人就能蒙受救恩。因此我們必須祈求聖神的這一恩典,祂是使我們存留在天主内的保障。世界的神卻與聖神相反,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沒有祈求天父使門徒們擺脫世界,而是保護他們免受世界之神的誘惑,因為基督徒是在世界上生活。」

「然而,我們如何曉得分辨聖神或世界的神呢?聖保祿宗徒給我們提供一項建議:『不要叫天主的聖神憂鬱(弗四30)。若我們走近世界的神,就是叫聖神憂鬱,若我們忽略聖神、把祂丟在一旁,我們的生命就走上另一條道路。』」

教宗解釋道:「世界的神讓你忘卻,因為“如果你發覺罪過並請求寬恕,罪過就無法使你遠離天主,但世界的神卻讓你忘記什麽是罪惡。」教宗談到他這幾天看了一部影片,是關於在一個基督信仰國家的旅遊城市基督徒慶祝新年的景象。

「他們以極度世俗的方式慶祝新年,糟蹋金錢和許多東西。這乃是世界的神在作祟。有人會問:『這難道是罪嗎?』『不,這不是罪,這是腐敗,比罪更糟糕!』聖神將你引向天主,若你犯罪,聖神就保護你,幫助你站起來,但世界的神將你引向腐敗,以致你不知道分辨什麽是善,什麽是惡,以為一切都一樣,全部都相同。」

教宗繼續詢問:「我們如何知道是“走在世俗和世界的道路上,還是順從天主的神? 若望宗徒建議我們:可愛的諸位,不要凡神就信,即不要凡是任何感覺、任何啓發和任何想法都相信,但要考驗那些神,檢驗他們是否真的出於天主,或出於世界(參:若壹四1)。」

「然而,要考驗那些神又是什麽意思?」

教宗答道:「這很簡單:當你感覺到某些事,願意做些什麽,或有一個想法,判斷某件事的時候,你都要問自己:這種感覺出於天主的神還是世界的神?」

教宗建議:「每天一次或兩次,或在心生念頭的時候要詢問自己:我感覺到和想要做的事出於何處?是出於世界的神,還是天主的神?這事讓我變得更良善,還是將我抛在世俗的道路上?」

教宗說:「許多基督徒的内心好似一條路,不知誰在上面來來往往,因為他們不知道檢驗内心所發生的事。」

教宗最後邀請信友們祈求這恩寵,即:「祈求聖神,讓我們存留在上主内;賜予我們分辨聖神與世界之神的恩寵,認清是什麽在我們的内心推動。願我們的心靈不成為一條路,而是我們與天主相遇的場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澳洲主教團呼籲採取全國性具體行動

CNS photo/AAP Image, News Corp Pool, Jason Edwards via Reuters

澳洲森林大火造成生命損失、家園損毀、濃煙密布。澳洲主教團主席科爾里奇總主教在聲明中表示,「在大自然毀滅性的力量前,我們無能為力」。澳洲正在竭盡所能救災,滅火人員英勇奮戰。此刻,澳洲教會與災民同在,與博命滅火的人員同在。

面對如此天災,「表達關懷固然重要,卻有所不足」。科爾里奇總主教指出,「以往主教們只在堂區或教區層級作出回應,但這次危機的規模需要整個教會作出全國性的回應,以補充並協調地方性的措施」。

為此,澳洲主教團提出五項具體行動:

一、協調全國網絡,連結災民和協助者,以幫忙準備餐點、清理家園、重建社區,以及提供牧靈和輔導服務;

二、在堂區、家庭和其它天主教團體裡分發特別祈禱文等資源;

三、協調澳洲公教醫療團隊、社會服務中心、教育委員會和聖文生善會等重要的全國機構,以確保應對措施積極有效;

四、與全國男女修會和其它宗教團體合作;

五、全國各地堂區響應元月26日的「澳大利亞日」特別募款活動,所有善款將捐給聖文生善會野火救助項目。

重建是一條漫漫長路,澳洲教會準備好與人民一起走復甦之旅。與此同時,澳洲神長也為災民、罹難者及其家屬祈禱,並祈求天主沛降雨水,平息野火。當地教會呼籲眾人迫切採取行動,照料我們共同的家園,預防未來再次發生如此災難。

英語聲明全文
AUSTRALIAN CATHOLIC BISHOPS CONFERENCE
Catholic Church plans national response to bushfire crisis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為澳洲全國抗乾旱祈禱運動

CNS photo/Dean Lewins, AAP via Reuters

澳洲天主教主教團擴大了針對乾旱的全國祈禱運動,因為歷史性的乾旱狀況繼續影響澳洲大部分地區。

澳洲主教團主席、布里斯本總主教馬爾谷·柯勒律治 (Mark Coleridge)說:「我們不能忘記因這些災難性乾旱而遭受的許多苦難,這是造成我們國家大部分地區森林大火的原因。」

早前,主教團發起了於2019年11月舉行的祈禱運動,但現已決定應無限期進行,直到乾旱情況得以緩解為止。

柯勒律治總主教表示:「自從全國祈禱運動開始之前,許多堂區和教區就已經採取了地方行動,而且自11月底以來的幾週內,他們一直將重點放在乾旱和持續的森林大火上。」

在2019年年10月份宣布祈禱活動時說,主教們指出這次運動是為遭受嚴重乾旱影響的人們祈禱、為祈求天降甘霖祈禱、並邀請人們為最需要的人提供幫助的時候。

天主教威爾坎尼亞-福布斯教區(Wilcannia-Forbes)主教Columba Macbeth-Green OSPPE監督著的教區覆蓋了新南威爾斯州的一半地區,包括該國受乾旱影響最嚴重的地區。

他表示這項運動是對受災社區正在開展的當地工作的額外回應。

Columba Macbeth-Green主教在去年10月時說:「我們部份天主教組織,聯同其他信仰的慈善組織和政府組織,正在進行出色的工作,為有物資需求的人提供支援,提供財政援助,並為人們的心理和精神需求作出回應。在某些教區,他們更採取實際措施,例如減免學費或增加水電費的資料助,來減輕家庭日益增加的負擔。」

求賜下雨禱詞

天父,祢創造了土地來養育我們並賦予我們生命。
耶穌告訴我們求,就必要給我們。
現在,我們在信、望、愛中求祢眷顧我們受乾旱重災的土地、
我們飢餓的動物和失收的農作物。
求祢扶持和堅強我們的農民和所有受乾旱影響的人民,
並給他們新的心。
在祢的慈愛中賜下大雨,
並更新祢子民的信德和我們土地的面貌。
因使眾生都獲得了新生命的主耶穌基督之名,
求祢俯聽我們的祈禱。
亞孟。

永援聖母,為我等祈。

聖十字架瑪利‧麥琪樂,為我等祈。

(譯自: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Prayer for Rain

God our Father, You created our earth to nourish us and give us life
And Jesus told us to ask and it will be given to us
We ask now in Faith, Hope and Love that you look with favour on our drought stricken land.
Our starving animals and failing produce.
Sustain, strengthen and give new heart to our farmers and all those affected by this drought
In your loving providence send abundant rain soon
And renew the faith of your people and the face of our land.
We make this prayer with many,
through Jesus Christ who gives new life to all living things.
Amen.

Our Lady of Perpetual Help – Pray for us

St Mary of the Cross Mackillop – Pray for us

更多祈禱詳情及資料請到
為澳洲全國抗乾旱祈禱運動網頁

譯自: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主顯節

CNS photo/Paul Haring

主顯節 彌撒

集禱經

天主,我們懇求你,以你榮耀的光輝,照耀我們的心靈,使我們跨越世上的黑暗,到達永恆及光明的家鄉。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上主的榮耀已照耀在你身上。)
恭讀依撒意亞先知書 60:1-6

耶路撒冷啊!起來炫耀吧!因為你的光明,已經來到;上主的榮耀,已經照耀在你身上。看啊!黑暗籠罩著大地,陰雲遮蔽著萬民;但上主卻照耀著你,他的榮耀,要彰顯在你的身上。萬民要奔赴你的光明;眾王要投奔你升起的光輝。舉目向四方觀望吧!他們都聚集來到你這裡;你的眾子,要從遠方而來,你的女兒,要被抱回來。那時,你見到這情形,必要喜形於色,你的心靈,必要興奮愉快,因為,海洋的珍寶,都要歸於你,萬民的財富,都要歸你所有。成群結隊的駱駝,以及米德楊和厄法的獨峰駝,要齊集在你境內;牠們從舍巴,滿載黃金和乳香而來,宣揚上主的榮耀。

讀經二(外邦人都同為恩許的承繼人。)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厄弗所人書 3:2-3,5-6

弟兄姊妹們:想你們必聽說過,天主為了你們,以恩寵賜與我的職分;就是藉著啟示,使我得知他的奧秘;這奧秘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告訴過任何人,現在卻藉聖神,啟示給他的聖宗徒和先知;這奧秘就是:外邦人藉著福音,在基督耶穌內,與猶太人同為承繼人,同為一身,同為恩許的分享人。

福音(我們從東方來朝拜那君王。)
恭讀聖瑪竇福音 2:1-12

當黑落德為王時,耶穌誕生在猶大的白冷。看,有賢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剛誕生的猶太人君王在那裡?我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特來朝拜他。」黑落德王聽見了,就驚慌起來;全耶路撒冷也同他一起驚慌。黑落德王便召集了眾司祭長和民間的經師,仔細考問他們:「默西亞應當生在那裡?」他們對他說:「在猶大的白冷,因為先知曾這樣記載:『你猶大白冷啊!你在猶大的郡邑中,決不是最小的,因為將由你出來一位領袖;他將牧養我的百姓以色列。』」於是,黑落德暗暗把賢士叫來,仔細詢問他們那星出現的時間;然後打發他們往白冷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嬰孩,幾時找到了,就向我報告,好讓我也去朝拜他。」賢士聽了王的話,就走了。看,他們在東方所見的那星,走在他們前面,直至來到嬰孩所在的地方,就停在上面。他們一見到那星,極其高興歡喜。他們走進屋裡,看見嬰孩和他的母親瑪利亞,就俯伏朝拜了那嬰孩,並打開自己的寶匣,給嬰孩奉獻了禮物,即黃金、乳香和沒藥。
賢士在夢中得到指示,不要回到黑落德那裡,就由另一條路,返回自己的地方。

主日福音分享-主顯節(甲年讀經)
GLORIA DEI EST VIVENS HOMO
撰文:張心銳神父

週末, 本人有機會參觀聖伯多祿廣場的聖誕馬槽,今年馬槽的聖像,幾乎完全用木製成,並富有特倫多傳統的元素,馬槽背景使用的木材,是來自受暴風影響的地區,凸顯聖家在白冷所面對的危險。在我欣賞馬槽之際,赫然見到一位吉卜賽婦人,她抱著一個小孩子並在路旁行乞,小孩沒有食物充飢。這對吉卜賽母子跟馬槽的聖像,形成強烈對比,因為,聖像所穿著的衣服比這位可憐的吉卜賽母子還要多。我決定打開書包把僅有的三文治送給他們,還給些哀矜。當我準備把微薄的哀矜交在女士手上時,那位女士斷言拒絕說:「你已把午餐送給了我的兒子,我不能再接受你的金錢,願天主祝福你。」之後, 她們便離去了。我感到很錯愕,平常我們對那些行乞的,總會有些歧視,覺得他們存心詐騙。相反,這位有骨氣婦女的說話,在現今物質掛帥的社會,是難能可貴。

從天主性到人性

今天的世界, 人性價值似乎不被重視, 「黑暗籠罩著大地, 陰雲遮蔽著萬民」( 依六十2 ) , 光明好像遙遙無期。主顯的星光臨現人間,使人性的高貴和尊嚴,重現光芒。照耀馬槽上的星光,不是在威權或金錢,而是在微小、平平無奇中體現。真正的光榮不等如威風霸氣,也不會與驕橫掛勾,更無須用手段達成。因為, 天主的光榮願意在柔弱的人性中顯露,當我們受苦時而不沮喪,不覺失威,不翻臉,不記仇算賬。然而,被閃爍明亮星光吸引的賢士(瑪二2),也企圖向黑落德王邀功。同樣,我們把天主的光榮視為求取功名,彰顯自己的豐功偉績,祈求天主有求必應,幫助趨吉避凶。同意嗎?

賢士的成熟穩重

最後, 賢士們不負所託,找到了默西亞之後, 沒有報告黑落德王( 瑪二12 ) , 險成千古罪人。天主的光芒,使他們謙虛及明智,在尊重當權者,沒有跟黑落德王衝突;同時不甘於受其利用,達到當權者的政治目的。賢士們的慎重及合作,不割蓆,不篤魁,以和平的方式, 又保持君子風度,堅持自己的立場、原則;是現今基督徒參與社會事務時的榜樣。

朝拜中的愛情與真理

金言聖伯鐸主教把三王來朝、耶穌受洗及加納婚宴三件奧跡合併,成為「主顯三部曲」,把三個事件,視為同一的奧跡。(參閱主顯節第二晚禱謝主曲對經) 天主聖三的光榮, 展現在耶穌聖誕及其公開的生活;耶穌受洗時聖父與聖神,對聖子有形的見證;聖子變水為酒,把葡萄酒化為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慶祝天人婚宴的愛情;連向嬰孩所奉獻的「沒藥」,也極具象徵意義, 預示耶穌苦難的道路。天主的愛情與真理的光華,照射在十字架上。所以,主顯節把聖誕的喜樂與十架的苦難交織一起,像蘇軾的名句:「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喜樂與痛苦是生命的硬道理,但是榮光不盡的天主,仍會重新擦出燭光般的星火。

總結

其實,天主的光榮在哪裡?首先, 耶穌是完美地彰顯天主的光榮;其次, 就是我們。人有能力彰顯天主的美善, 因為天主賦予我們意志及自由,使能有意識地反映天主的光榮。在新年之始, 我們要謹記,聖依勒內的說話,「天主的光榮是人活出人的圓滿」(Gloria Dei est vivens homo)。我們活出人性,就是天主的光榮,社會及教會乘載著天主的榮光,便不再被謊言和腐敗所控制。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教宗主持2020年1月1日天主之母節彌撒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於2020年1月1日天主之母節和第53屆世界和平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彌撒,慶祝佳節。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表明,在聖母瑪利亞的胎中懷有人類的歷史和教會的未來,懷有那些為保護自己的嬰兒而放棄一切的母親的經歷,以及身體得不到尊重的婦女的創傷。

教宗指出:「救恩的到來是藉著一個女人的身體。因此我們的人性永遠存留在天主内,聖母瑪利亞永遠是天主之母。天主與人類在聖母的胎中彼此結合,永遠不再分離,那降孕母胎取了肉身、如今已在天上的耶穌也不會離開我們。在天主内有我們的血肉之身!」

「從這個女人身上出現了救恩,因此若沒有這個女人就沒有救恩。天主藉著她與我們結合,若我們願意與祂成為一體,就要走同一條路:經由聖母瑪利亞這個女人和母親。為此,我們在聖母的標記中開始新的一年。藉著這個女人天主取得了人性,如果我們希望今日的生活網絡增添人性,就必須從女人那裡重新起步。」

教宗一再強調:「我們應以生命為起點重新起步,因為女人孕育了生命。可是女人並沒有受到尊重,她們“繼續受到傷害、毆打、強暴,被誘使賣淫和殺死腹中的生命。她們的身體在廣告、盈利、色情的凟神祭壇上成了祭品,被當作濫用的軀殼而受到剝削。女人的身體要求受到尊重,因為“正是世界上最尊貴的肉身孕育和生下了那愛,祂是拯救我們的天主。因此,對女人的各種暴行都是褻瀆生於女人的天主。藉著一個女人的身體,救恩來到了人間:從我們怎樣對待女人的身體便能了解我們的人性程度。」

「根據《聖經》的記述,女人是天主創造的高峰,她好似整個受造界的概括。事實上,女人涵蓋了受造界存在的目的:生育和守護生命、與萬物溝通並照料萬物。聖母瑪利亞的守護正是以愛操持一切,包括逆境在内,將每件事奉獻和託付於天主。這是她作為母親的一生中所持續不斷的行動,從聖嬰誕生直到立在十字架下始終如此。」

「正是女人懂得用心看待生命。女人向我們顯示,活著的意義並非不停地生產物件,而是珍惜所存在的事物。唯有用心去看的人才能看得清楚,因為他懂得『往内看』:在過錯和脆弱中看到的是人和兄弟,在困難中看到希望,在一切事物中看到天主。」

教宗著重於「往内看」的思想,邀請我們每個人捫心自問:「我們是否真的用心看待旁人的生命,而不以流言蜚語來摧毀他;將天主置於中心,而非將權力、財富和業績作為價值觀。唯有珍惜生命,我們才懂得關懷並克服冷漠。這正是今年所應祈求的恩寵:『愛護他人』和『關懷他人』。」

「如果我們希望世界更美好,就應使家庭和睦,不成為戰爭的庭院,就應珍惜每個女人的尊嚴。由一個女人誕生了和平之王。女人是和平的奉獻者和中介,應完全參與決策進程。女人若能傳遞她們的恩典,世界就會更加團結、更為太平。因此,改善女人的處境便是促進全人類的發展。」

最後,教宗籲請教會效法聖母瑪利亞的溫柔和她的慈母之心:「在她身上重新找到自己生活的中心,加強團結,遠離魔鬼的分裂、冷漠、意識形態和黨派思維。讓我們今天呼求將我們作為信徒子民聚集在一起的天主之母。母親啊,請妳在我們當中燃起希望,帶給我們合一。救恩之母,我們將這一年託付於妳,請妳將它守護在妳的心中。」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