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祢的國來臨」玫瑰經祈禱會

【鹽與光傳媒資訊】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於當地時間2022年10月29日(星期六),下午3時,在網上舉行了「願祢的國來臨」玫瑰經祈禱會,由張心銳神父主禮。這次祈禱聚會,為戰禍平息,為因戰亂而受困擾的女性祈禱,讓她們早日逃離厄運,重返家園,與親友團聚,過安定的生活。祈禱會已由在正委的 FacebookYouTube 同步播放。

以下是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的活動介紹:

於一五七一年,土耳其的海軍艦隊企圖橫掃歐洲,消滅基督文化。教友嚮應教宗庇護五世的呼籲,誦唸玫瑰經呼求聖母的助佑。基督徒的軍隊於十月七日獲得勝利,教宗訂該日為「聖母玫瑰瞻禮」。之後教會把這個瞻禮推廣,十月成為玫瑰聖母月。

今天,我們的世界再次遭逢極大的危機,俄烏戰爭令數以百萬計人民被迫離開國家成為難民;敍利亞國內持續十多年內戰,令生靈塗碳⋯⋯。在戰亂期間女性更面臨著巨大的風險,不論是在衝突發生的地區或逃亡途中皆然。

歡迎各位教友一起參與以下祈禱聚會,為戰禍平息,為因戰亂而受困擾的女性祈禱,讓她們早日逃離厄運,重返家園,與親友團聚,過安定的生活。

來源: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大洲階段文件:弱小和遭排斥者也發聲

按此閱覽文件【中文】

按此閱覽文件【英文】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大洲階段文件於10月27日公諸於世。這份約有45頁的文件裡,有窮人、家庭、離婚再婚者、單親父母、性少數群體(LGBTQ)、以及那些感到「被排斥」的婦女。此外,侵犯、販運和種族主義的受害者,以及司鐸、還俗的司鐸、平信徒、基督信徒、遠離教會的人,也發出了他們的聲音。有些人希望在司鐸職和女性角色方面有所革新,也有些人「在梵二會議禮儀發展後感到不自在」。有的人生活在飽受磨難的國家,有的人每天在暴力和衝突下求生存,有的人極力抗拒巫術和部落主義。簡而言之,這份文件蘊含了全人類,涵蓋其創傷和恐懼,不完美和訴求。

這份大洲階段文件將成為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進程第二階段的工作基礎。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進程由教宗方濟各於2021年10月份啟動,首先是諮詢天主子民。恰恰在這第一階段,世界各地每個教區的信友及非信友都參與到一個「聆聽與分辨」的進程裡。而且線上和線下各類型會議、對話和新舉措的成果,都匯集在地方教會的報告中,呈交給教會會議秘書處。現在這一切全被囊括在同一份文件中,即:大洲階段文件。

教會會議秘書處解釋道,大洲階段文件同時以英文和意大利文撰寫,「目的是讓地方教會彼此對話,讓地方教會與普世教會對話」。此文件不是摘要、不是訓導式文件、不是單純地紀錄各地經驗,更不是「社會學分析或帶有目標的路線圖」。這份「工作文件試圖讓天主子民發出聲音,表達他們的見解、質問和不同的觀點」。專家們今年9月底、10月初在意大利羅馬弗拉斯卡蒂(Frascati)開會起草了這份文件。有鑒於世界主教進程第三個和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普世階段將於2023年10月在羅馬舉行,並將按照教宗近日宣布的那樣,2024年再次舉行的大會,專家們稱這是給地方教會和各地主教團的「參照框架」。

就細節而言,這份文件顯示出世界主教會議進程中浮現的「一系列的張力」:張力沒什麼好害怕的,卻應該清晰表達出來,「把它當作力量的泉源來善用,不讓它變成毀滅之力」。首要之務是聆聽、向接納開放,頭一個要接納的是一份渴望徹底融入的心願。事實上,這份文件的關鍵概念之一,正是「沒有人被排斥在外」。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司鐸必須親近子民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2年10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在羅馬讀書的修生和司鐸。教宗此次接見活動以回答修生和司鐸的問題的形式展開。

具體的慈悲行動

在回答有關具體的慈悲行動時,教宗表示,有必要去學習表達親近和溫柔的肢體語言,這也適用於講道。教宗談到三種語言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成熟:「理智的語言、心靈的語言和雙手的語言」。教宗提醒修生和司鐸要學習用這三種語言表達自己:「我思考我所感受和所做的事情;我感受我所思考和所做的事情;以及我做出我感受和我思考的事情。」

如何為度鐸職生活的人保有「羊的氣味」?

關於度鐸職生活的人如何保有「羊的氣味」的問題時,教宗答道:「度鐸職生活的人,即使他在讀書或是從事教會行政工作時,也要保持與人民、與天主子民的聯繫。這是因為其中蘊含著天主子民的油膏:他們是天主託付於我們的羊群。你要是遠離羊群,你縱使將來成為一個理論家、一個優秀的神學家、一個很棒的哲學家、一個做所有事情都非常優秀的教會行政工作者,但你卻會失去聞到羊味的能力。」

「親近」四個原則

於是,教宗再次談到他反覆提醒司鐸的「親近」四原則:親近天主、親近主教、親近其他司鐸和親近天主的子民:「如果不親近天主的子民,你就不是一個好司鐸。」

「鐸職是對天主的神聖服事,感恩祭是最崇高的服事,是對團體的服務。那些向上爬、攀高位的司鐸,他們的目標是為自己謀得一份差事。」教宗說:「向高位攀爬的人,最終違背了初衷。他不是一個僕人。他尋求的是自己的利益,不為他人做任何事情。」

靈修指導的重要性

教宗和眼前眾多的修生和司鐸交流的話題中,也強調了靈修指導的重要性。教宗表示,他更喜歡用「靈修陪伴」這個詞。「靈修陪伴不是強制性的,但它有助於靈修生活的旅程,而且最好是尋找自己的告解司鐸以外的靈修輔導者。」教宗解釋:「聽吿解的司鐸和靈修陪伴者是兩個不同的角色。你去聽吿解司鐸那裡,是為了得到罪過的赦免,所以你在罪過方面做好準備;你去靈修導師那裡,是為了向他傾述你此時內心發生的事,精神上的起伏變化、喜樂、憤怒,以及你心裡的狀況。重要的是陪伴,認識到自己需要陪伴,去澄清事情,認識到自己需要有人幫助自己明瞭自身的精神情緒。」

面對人們的疑問

教宗鼓勵在場的修生與司鐸們,對學者的疑問以及民眾和大學生的焦慮持開放的態度,傾聽他們,總是保持積極、開放和謙虛的態度。「態度謙和、有信仰並不意味著對一切都有答案。」教宗敦促始終要與科學保持對話。換句話說,就是:「我不懂得如何給你解釋這件事情,但你應該去科學家那裡,去找那些可能會對你有幫助的人。」

持續不平衡的生活

在回答另一個問題時,教宗把生活描述為始終處於「持續的不平衡」。教宗對此解釋說:「人生就是在困難中前行,即:跌倒,然後再爬起來,往前走。」教宗鼓勵:「不要害怕這持續的不平衡,而要去分辨日常生活中的不平衡,因為在不平衡中,有天主的行動,祂邀請你去做一些事、激發行善的意願。我們一旦學會如何生活在不平衡中,就會進入一種不同的平衡中,也就是由天主掌管的動態平衡。」

互聯網的危險

教宗也談到當今社會生活中互聯網的危險,並提醒在場的修生和司鐸要警惕線上色情。它誘感許多人,也包括修道人。「它削弱靈魂,魔鬼從這裡進來,削弱司鐸的心靈。」

戰爭

隨後,教宗回應一位烏克蘭神父時說,教會就如母親一樣在戰爭面前受苦,因為戰爭毀滅慈母教會的兒女。教宗說:「教會必定受苦、哭泣和祈禱,她必然支持那些失去家園、傷殘和失去親人的人……。教會是母親,她的首要之務是親近受苦的人。」

面對當前的局勢,教宗提醒基督徒不要選邊站。他說:「的確,我們必須捍衛祖國。但是,我們要走得更遠,超越這點:那是一份更有普世胸懷的愛。慈母教會必須親近所有的人,所有的受害者。」

最後,教宗向這位年輕的烏克蘭神父說:「你們、你們的同胞受了許多苦,我知道,我親近你們。但是,請你們為侵略者祈禱,因為他們跟你們一樣是受害者。肉眼看不到他們靈魂內的傷殘。但你們要祈禱,祈求天主使他們改過向善、願意和平降臨。」

One of hundreds of priests and seminarians who met with Pope Francis at the Vatican Oct. 24, 2022, stands at a microphone to ask the pope questions. (CNS photo/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神枯需要得到瞭解,而不是被丟棄

CNS photo/Remo Casilli, Reuters

「天主對人心説話,可見分辨不僅是動腦筋的問題,也涵蓋如同感到内心荒蕪這樣的情感問題。」這是教宗方濟各在10月26日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論述的主題。神枯是什麽?教宗引用聖依納爵的話作出解釋。

「神枯乃是靈魂的昏暗、內心的騷擾、傾向卑鄙的事物,及由各種誘惑所引起的擾亂不安。這一切使人喪失信心,缺乏希望及愛情;人總是覺得懶洋洋的、冷淡、憂悶,好像離棄了造物主天主一般。」(《神操》317)

教宗繼續說:「我們衆人都經歷過内心荒蕪的感覺,但也許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分辨它,因為它也有重要的東西需要告訴我們,因此不能讓它失去。沒有人願意感到憂悶、悲傷,的確如此。我們都希望總是過喜樂、快活和滿意的生活。然而,除了不可能之外,對我們也沒有益處,因為這是不可能的。實際上,改變一種傾向於罪惡的生活,能始於對所做的事感到憂悶和内疚的心情。」

教宗表示:「内疚正是良心受到譴責。」他以曼佐尼的長篇小説《約婚夫婦》中對博羅梅奧(Federico Borromeo)樞機與因諾米納托(Innominato)的那段對白的精彩描述,闡明這個思想。

「因諾米納托因内疚度過了難熬的一夜後來到樞機面前,樞機卻把他視作帶來好消息的人。因諾米納托問道:『如果您知道,請您告訴我,這個好消息是什麽?』樞機答道:『天主觸動了你的心,願意讓你成為祂的人。』」

教宗解釋道:「學會看懂憂悶,這很重要。在當今時代,憂悶一般被消極看待,視為千方百計要逃避的禍患。相反,它為人生能是必不可少的警鐘,邀請我們去探索瞬息和逃避無法讓我們看到的更富饒和豐產的景色。聖多瑪斯稱憂悶是一種心靈的痛苦,好似觸及身體的神經,在可能出現的危險或意想不到的益處面前喚起注意力。對願意履行善的人的情況則不同,在這種情況中,憂悶是誘惑者想讓我們退卻的一個阻力。那麽,在神枯時千萬不要改變主意,卻要“以這誘惑的提示完全相反的方式行事,堅強地持守這次神枯之前,所定的志向和決心。」(參閲:《神操》318)

教宗說:「讓我們想想工作、學業、祈禱,以及作出的承諾:如果我們一感到厭煩或鬱悶就放棄它們,最終則一事無成。這對靈性生活也是一個普遍的經驗:《福音》提醒,向善的路狹窄且艱難,需要搏鬥,克勝自己。我開始祈禱,或奉獻於善工,奇怪的是,正是在這個時候,我腦中浮現出需要緊急處理的事務,需放下祈禱、不去做善工。我們衆人都有這個經驗。重要的是,對願意服事上主的人來説,不可隨從内心荒蕪的引領。」

教宗繼續說:「在鬱悶的時刻,許多人都決定放棄所做的選擇,卻不先停下來辨別這種心境。然而,一個明智的準則告訴我們,在神枯時千萬不要改變主意。我們誦讀《福音》時,看到耶穌就是一個典範,祂堅決抵拒魔鬼的誘惑,而面對祂要承行天父旨意的果斷態度,這些誘惑蕩然無存。」

教宗表示:「如果我們曉得以開放和有意識的態度對待孤獨和神枯,我們就能走出它們,在人性和靈性上得到强健。沒有任何試探是我們無法承受的;沒有任何試探會超過我們所承受的能力(參閲:格前十13)。但不要逃避試探,要看到這試探意味著什麽,我感到鬱悶意味著什麽:我為何鬱悶?此時我感到神枯又意味著什麽?我感到神枯而無法前行,這又是怎麽一回事?」

最後,教宗鼓勵眾基督徒「向前進」:「如果我們今天無法戰勝誘惑,我們就繼續行走,明日必能戰勝它。」教宗對每一個人說:「願上主降福你這段靈性生活的行程,你要做勇敢的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出席祈禱聚會:和平是值得受到聆聽的吶喊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10月25日下午前往羅馬市中心鬥獸場,參加聖艾智德團體舉辦的跨宗教祈禱聚會。在此機會上,教宗與基督信仰和世界各大宗教的領導人為和平同聲「吶喊」。

教宗說:「今年我們的祈禱變成了『吶喊』,因為和平今天嚴重遭到侵犯、踐踏:這發生在歐洲,也就是上個世紀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悲劇的大洲。我們正處於第三次大戰。不幸的是,從那時候起,戰爭從未停止血染大地、使大地變得貧瘠,而我們當下所處的時刻格外悲慘。」

這次的祈禱聚會延續了36年前在聖若望保祿二世授意下於亞西西舉辦的跨宗教和平祈禱聚會的「友愛精神」。教宗方濟各重申,「和平乃是各宗教的核心」。在世界許多地方,和平被否定、受侮辱,而且由於「好戰言論」、仇恨和冷漠的緣故,和平的吶喊往往被噤聲。

教宗表示,呼求和平的聲音「不能被壓迫」。「它發自母親們的內心,寫在難民、逃難家庭、傷者或臨終者的臉上。這沉默的吶喊上達高天。它不是終結衝突的魔咒,卻是因著所受之苦的名義懇求和平的神聖權利,值得受到聆聽。它值得所有的人,從執政者開始,懷著嚴肅的態度和尊敬的心俯身傾聽」。

和平固然是天賜的恩典,但是我們人類也必須予以接受並培養。教宗勸勉道:「拜託,我們不可任由戰爭的邏輯來汙染我們;我們不可掉入恨仇人的陷阱。我們要重新以和平作為前途展望的核心,以之作為我們在所有層級的個人、社會性和政治性行動的中心目標。」

教宗方濟各接著引用聖教宗若望廿三世60年前通過廣播向各國執政者發表的講話,再次籲請「在各層級和各時代,推廣、促進並接受對話」。

此外,教宗方濟各也指出,這些年來各宗教之間的友愛越來越深厚:「我們愈加感受到我們互為弟兄姊妹。」一年前,各宗教領導人在鬥獸場的和平祈禱聚會中疾呼:「宗教不能被用來助長戰爭」。這一席話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

教宗最後強調,和平是一項使命,我們不該屈服於戰爭。願世間萬民增進手足情誼,各民族欣欣向榮,願和平降臨於世,而這不只需要天主的恩寵,也需要主愛的人的善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2022香港聖詠節網上音樂會

2022香港聖詠節將於11月15日至18日及21至25日在網上舉行,大會每晚推出一場網上音樂會,每場主打一個音樂單位。每場音樂會透過 YouTube 播放,長約20分鐘。 除音樂會外,大會也安排了聖詠講座。

所有活動,費用全免。

歡迎大家按此報名登記
即可索取收看「網上音樂會」
更多詳細資料!

請到官方網站
閱覽「2022香港聖詠節」
介紹及資訊

今年的表演者有:

AMDG and Friends

天主教樂隊。由四個同屬基督生活團(CLC),深受聖依納爵靈修影響的青年發起,現有十多名成員。樂隊熱衷於福傳與新福傳,曾於電台、學校、信仰團體聚會、音樂會、傳教節等場合分享音樂和信仰。 現已有約三十首作品,其一作品「創世紀」一曲獲得首屆「全球華語聖歌創作大賽」一等獎。「AMDG」名字源自拉丁文,全文為Ad Maiorem Dei Gloriam,愈顯主榮的意思。

Emmanuel 樂團

是由一羣大專及中學生組成的樂團,Emmanuel 的意思就是「主與我們同在」。希望透過音樂,為大家發放正能量︰即使在任何困境下,天主亦會與我們同在。樂團的音樂風格亦甚為廣闊,除了各位耳熟能詳的頌恩歌曲外,亦有英文歌曲及由本地天主教音樂人創作的歌曲以讚美天主。唱歌以外,他們更會以管弦樂器、管風琴、鋼琴、結他、爵士鼓等樂器演奏。

藍田聖保祿中學 Eternity 樂隊

藍田聖保祿中學 (St. Paul’s School-Lam Tin) 為香港九龍觀塘區藍田一所天主教女子中學,是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於香港成立的第三所學校,與位於港島銅鑼灣的聖保祿學校和跑馬地聖保祿中學是姐妹學校。

釋放音樂

於2015年5月正式成立,創辦人為天主教創作音樂人林立基(Ricky Hayashi) 。FreeUp Music為公教青年音樂事工, 致力培養青年人成為音樂事工領袖。

天使綸音

是一群熱愛合唱的組合,演唱的曲目包括不同風格的聖詠及流行樂曲。自 1991 年起由原來的 Hymn Box 發展至 2001 年的 GsM (Gabriel’s Message),並於 2004 年由關傑棠神父惠賜中文團名「天使綸音」。

張國穎

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接受演技訓練,現為音樂劇演員、歌唱導師及Musical Trio Family成員。張國穎亦醉心音樂,隨啤老師(馮夏賢)學習歌唱,並擔任歌唱導師,她也多次與香港小交響樂團合作。此外,她亦愛演奏敲擊樂,曾以歌手及鼓手的身分與香港演藝學院的爵士樂隊合作演出。

陳雋騫

曾任香港專業進修學院講師, 香港電台第二台,第四台節目主持,香港電台電視部合 約作曲家,Disney Channel 後期音樂監制,柏斯音樂集團星級導師及伯樂音樂學院流行 鋼琴音樂總監。 2003 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 2000-2008 年為海港城駐場演奏家,是香港首位開創商場即興演奏風尚的先駒。

The Greeners’ Sound「綠韻」

是一隊混聲合唱團,於2010年由數名熱愛合唱的華仁書院(九龍)及庇理羅士女子中學舊生成立。本團由約四十名大專生和畢業生組成,團員們在中學時期已是合唱團的活躍份子,具有豐富的唱歌經驗,因著對合唱的熱誠和深厚的手足情,中學畢業後加入綠韻,延續他們的合唱生涯。

The Illumino Singers

是一個於 2021 年創立的學生合唱團。面對疫情肆虐,合唱團匯聚了多位對合唱抱有熱誠之中學生,致力重燃年輕合唱家的熱情,並以製作更多的優質合唱音樂為目標。

Vox Antiqua

主要是由一群香港公教歌唱家及音樂家組成的合唱團。使命為詠唱教會音樂至最高水平,尤以頌唱西方古典風格的合唱聖樂為主。

請到官方網站
閱覽更多表演者介紹

「香港聖詠節」簡介

香港聖詠節(聖詠節)為一所註冊非弁利機構,由一羣天主教信徒於2020年4月成立,目的是推廣該音樂節,期盼透過聖樂,宣揚天主大愛的喜悅。

聖詠節稱得上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嶄新項目,將為大眾呈現不同年代及風格的聖樂作品,並且會邀請本地音樂家表演原創作品,以鼓勵及推廣本地創作。除了音樂會,聖詠節亦會透過講座及硏討會,擴闊觀眾對聖樂的欣賞水平。

香港聖詠節將會自負盈虧,所有支出有賴各方贊助、捐款及門票收入。

香港聖詠節的目的是以愛德和信德,助靈性成長。以聖樂連繋社羣。透過聖樂演出,硏討會及講座,香港聖詠節希望為社羣帶來平安和諧。香港聖詠節的重心,是透過聖樂宣揚愛的訊息。平安和諧發自內心,源自家庭。信德則建基於愛德和望德。

在音樂流派中,聖樂自成一格,以宗教信仰為中軸。但音樂無彊界,聖樂帶出的正能量馳騁宗教以外的领域。聖樂洗滌心靈,使人進入平靜安和的境界,對默觀及冥想尤其有幫助。 聖樂的曲詞帶出天主愛世人的訊息,發人深省,喚醒沈睡靈魂。

急促的社會節奏,失衡的生活,令人們渴求重塑平衡生活的支柱。聖樂向社羣傳揚愛的訊息,能重啓靈性增長,使人感悟天主臨在的喜悅。

資料來源:hkhymnosfestival.org

教宗任命韓大輝總主教為駐馬耳他宗座大使

CNS photo/Paul Haring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2年10月24日,聖座新聞室公布教宗方濟各已任命韓大輝總主教為駐馬耳他宗座大使。此前,韓總主教是駐希臘宗座大使。

宗座大使是聖座對一個國家或國際組織常駐的外交代表或外交使團團長,即是外交使節,通常該大使也會有主教職。此外,宗座大使也兼任聖座和所駐國的全國或地區的羅馬天主教主教團之間的聯絡者。

圖片:sdb.org.hk

以下是韓大輝總主教的簡歷:

  • 在1950年生於香港;
  • 畢業於九龍鄧鏡波學校,並加入慈幼會;
  • 1975年發終身願;
  • 1982年於香港晉鐸;
  • 1988年考獲慈幼宗座大學神學博士;
  • 1990年代,在中國大陸傳授神學;
  • 1993年至1995年,擔任《天主教教理》中文翻譯主編;
  • 1997年,出任亞洲主教團神學關注辦公室成員;
  • 1998年,出任亞洲主教會議秘書助理;
  • 1999年,獲得宗座神學院院士學位;
  • 2001年至2006年,慈幼會中華會省省會長;
  • 2004年起,獲委任為國際神學委員會委員,此外,韓大輝也是香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教授、亞洲主教團協會神學顧問。
  • 2010年12月23日,獲教宗本篤十六世委任為教廷萬民福音部秘書長,成為首位在梵蒂岡擔任最高職務的華人;
  • 2011年2月,獲教宗本篤十六世祝擢升為天主教錫拉教區領銜總主教;
  • 2016年,兼任關島阿加尼亞總教區「主教在位的」(sede plena)宗座署理;
  • 2017年9月28日,獲教宗方濟各任命為宗座駐希臘大使,同時卸任萬民福音傳播部秘書長一職;
  • 2022年10月24日,獲教宗方濟各任命為駐馬耳他宗座大使。

韓大輝總主教在牧徽上的格言是 “Hilarem datorem diligit Deus”,「歡欣交付,主愛常存」。

請大家為韓總主教的新任命祈禱。

聖母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到訪馬耳他資訊

教宗:哪裡有太多的「我」,那裡就少有天主!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2年10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鐘經祈禱活動。他在念經前的講話中反省當天的福音內容時,特別提到兩個動作,即上和下。當天福音講述法利塞人和稅吏祈禱的比喻(路十八9-14),他們兩人上聖殿去祈禱,但只有稅吏真正的「到達天主台前」,因為他謙卑地展現真實的自己。

教宗強調,「上」這個動詞,多次在聖經的事跡中出現,比如亞巴郎和梅瑟,他們「上」山與上主相遇,同樣的,耶穌「上」山顯聖容。教宗說:「上去,表達了內心的需求,離開平淡的生活去與上主相遇;從我們自己的平地上升,上到天主那裡,收集我們的生活並將其帶到上主面前,這是上升,我們祈禱時我們上升。」

第二個動作是「下」。教宗指出:「為了經歷與天主的相遇,需要進入我們的內心,誠實的注視我們的脆弱和貧困。事實上,在謙卑中,我們能夠毫無偽裝的將我們自己、壓在我們心中的有限和創傷、罪過和痛苦帶到天主前,懇求祂的仁慈,因為祂使我們恢復健康、治癒我們並使我們再次站起來。是上主將使我們重新站起來,不是我們。我們越是謙卑低下,天主越使我們上升。」

教宗也描述了比喻中兩位主角不同的內心態度:「稅吏『懇求寬恕』,法利塞人『深信自己一切都合乎要求』,將自己置於核心位置,開始讚美自己而鄙視他人。這是靈性上的驕傲,它帶來的是崇拜自己而刪除天主。這兩種態度“非常貼近我們。」

教宗籲請說:「想到他們,我們要審視自己:檢視在我們內,是否像法利塞人那樣,是個自充為義人的人。這種心態會導致我們鄙視他人。弟兄姐妹們,我們要警惕那些展現於自誇的自我陶醉和表現慾,兩者也導致我們基督徒、司鐸和主教總是把一個字掛在嘴邊。哪個字?『我』。哪裡有太多的我,那裡就少有天主。」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登記參加里斯本普世青年節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2年10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三鐘經祈禱活動結束之際,由兩位在羅馬讀書的葡萄牙籍大學生的協助下,在平板電腦上登記參加2023年8月在里斯本舉行的普世青年節,成為正式報名參加世青節活動的第一位朝聖者。教宗鼓勵各地的青年踴躍報名參加這個全球性的信仰盛會。

教宗表示:「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後,特別是受到疫情的影響,我們將重新發現在不同民族和代際之間友愛擁抱的喜悅,這為我們非常需要。」

不久前,教宗剛發表了2023年里斯本普世青年節文告,敦促青年步武聖母的芳蹤,起身急速去服務他人,把我們的生命奉獻於耶穌。

按此閱覽更多世青資訊

按此下載
2023里斯本普世青年節
祈禱文

Young people from Portugal join Pope Francis in the window of his studio overlooking St. Peter’s Square Oct. 23, 2022, as they help him use a tablet to be the first to register to attend World Youth Day 2023 in Lisbon. (CNS photo/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三十周 星期二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路13:18-21

耶穌又說:「天主的國相似什麼﹖我要把它比作什麼呢﹖它相似一粒芥子, 人取來種在自己的園中,它遂生長起來,成了大樹,天上的飛鳥都棲息在它的枝頭上。」他又說:「我要把天主的國比作什麼呢﹖它相似酵母,女人取來藏在三斗櫃中,直到全部發酵。」

反省

《為教會付出與犧牲》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要藉這兩個共通點,來鼓勵我們每位基督徒都是那芥子和酵母,具有絕對的影響力。只要我們願意盡一己之力,都能建造天主的國。天主的國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愛。為了愛,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不得不像芥子和酵母一樣死於自己—為了團體、親人、同事、朋友、教會付出和犧牲,超越了自己的需要。當我們願意像芥子和酵母一樣被天主聖三帶領而超越自己軟弱的人性,給出自己,從自己狹隘的生命中被釋放,我們會看到愛的超越性。我們其實是在每天生活的道路上,能走出一條充滿愛的成聖之路。

主,謝謝祢如此看重我們,我們願給出最好的自己,在身邊建立愛的天國。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