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為難民濯足: 我們全是同一個天父的子女

2016年3月24日聖週四下午5點,教宗方濟各在羅馬北郊的波爾托新堡(Castelnuovo di Porto)難民中心主持主的晚餐彌撒,為該中心的11名難民和一名職員施行濯足禮。教宗在彌撒中表示:「我們全是弟兄姊妹;穆斯林、印度教徒、天主教徒和福音派基督徒都是同一個天主的子女。」

教宗方濟各效法耶穌為門徒濯足的事跡,屈膝清洗並親吻難民的腳。他們的腳曾為逃離暴力,尋求生機而橫跨沙漠,渡過海洋。教宗親吻他們的腳後,溫柔地抬頭望著他們,這些肩負許多痛苦和殘暴記憶的難民忍不住淚流滿面。

教宗在濯足禮前的彌撒講道中強調,「行動重於言語」。《若望福音》記載了兩個行動,一個是耶穌為門徒濯足,另一個是猶達斯為了30塊銀錢而出賣耶穌。教宗藉此展開彌撒講道,指出今天也有兩個同樣的行動:一個是兄弟友愛之舉,另一個是3月22日在布魯塞爾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

教宗說道:「前者是今晚的行動,也就是我們大家雖然分別是穆斯林、印度教徒、天主教徒、科普特禮基督徒、福音派基督徒,但我們全是弟兄姊妹,都是同一個天主的子女。我們渴望和睦共處,彼此共融。後者則是3天前的那個行動:那是一個戰爭的行動,一個毀滅歐洲城市的行動,一個不願和睦共處的人的行動。然而,在那個行動背後,如同在猶達斯背後那樣,還有其他的人。猶達斯背後有那些付錢要耶穌被交出來的人;3天前在『歐洲首都』的那個行動背後,則有軍火製造商和貿易商,他們想要流血而非和平,想要戰爭而非友愛。」

福音的事跡與當今的現實如出一轍。教宗解釋說:「耶穌濯足,猶達斯則為了錢而出賣耶穌。如今你我眾人雖然宗教和文化有所不同,但全是同一個天主的子女,互為弟兄姊妹;同時那些可憐人卻購買軍火來摧毀友愛。此時此刻,當我效法耶穌的行動,為你們中的12個人濯足時,我們大家就是在作友愛的行動,就是在說:『我們雖然不同,有所差異,文化和宗教有別,但我們都是弟兄姊妹,我們願意和睦共處。』」

人人肩負著自己的歷史,「有許多十字架和痛苦,但也有渴望友愛的開放心胸」。教宗邀請在場眾人「以自己宗教的語言向上主祈禱,祈求這份友愛能感染世界,好使那為了30塊銀錢而殺害弟兄的事不再發生,以及友愛和仁愛永遠常存」。

在彌撒結束後,教宗面帶笑容地逐一問候波爾托新堡難民中心所收容的892名難民,握手致意。教宗勉勵他們讓人看到,不同文化、宗教和傳統的人以弟兄姊妹的身份和睦共處是多麼美好。「這一切擁有一個名字,也就是和平與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公開接見:逾越節三日慶典完全彰顯了天主的慈悲

blog_1458756376

3月23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3萬名信友出席。教宗在要理講授中闡述了逾越節三日慶典與慈悲的關係,強調基督在世的最後3天完全彰顯了祂的慈悲大愛。教宗邀請教會在「靜默」中善度這段禮儀時期,以聖母瑪利亞「毫無疑惑」的信德等待基督的復活。

教宗表示:「凡是天主之愛所到之處,慈悲都會彰顯出來。我們在聖週瞻仰的奧跡是愛的一段偉大歷史,沒有因阻礙就停滯不前。耶穌的苦難延續到世界的終結,因為這是一段分受全人類痛苦的歷史,持續臨在於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中。總之,逾越節三日慶典是值得紀念的一個愛的盛事,它令我們堅信,在生活的考驗中我們絕不會被遺棄。」

逾越節三日慶典從聖週四開始,天主在這一天藉著聖體聖事成為食糧,甘願服事自己的門徒。教宗強調聖週四的意義說:「耶穌藉著將自己賜予我們作為食糧所表明的是,我們也必須學會與別人分施這食糧,使之成為與有需要者真正的生活共融。耶穌將自己賜予我們,要求我們留在祂内,好能照祂那樣做。」

聖週五是基督愛我們的最高峰,聖奧斯定稱這愛是「愛到底且無止境的愛」。教宗表示:「基督愛所有人,不錯過任何人。聖週六則是天主安息的日子,天主靜默的日子。天主緘默是為了愛。在這一天,愛,那無聲的愛成了對復活生命的期待。讓我們思索聖週六:思索聖母的靜默對我們會有益處。那個『有信德的女人』在靜默中等待基督的復活。為我們來説,聖母應是聖週六的典範。我們應多多地思索聖母是如何度過那個聖週六的;她在等待。聖母的愛毫無疑惑,她期望上主的話在祂復活的日子彰顯出來,光輝燦爛。」

教宗最後提到中世紀英國神秘家諾威奇的真福朱利安(Giuliana di Norwich):「她雖然目不識丁,卻深切地描述了在神視中看到的基督苦難,基督慈悲大愛的意義。這位真福在與耶穌的對話中,感謝祂為自己受的苦難。耶穌則回答她說:『為你受苦難是我的喜悅,我的幸福,我永恒的快樂。若有可能,我願倍受痛苦。』」

教宗説道:「這就是我們的耶穌,祂向我們每個人說:『若我能為你多受苦的話,我會做到。』這句話多麽美啊!它使我們真正領悟到上主對我們每個人的無邊大愛。」 [Read more…]

梵蒂岡連線 – 慈悲與使命

blog_1458748266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會跟您一起學習慈悲與使命 , 還有來自烏干達耶穌聖心會羅撒瑪麗修女Sr.Rosemary Nyirumbe 的訪問。

1523340_515166838632631_6051804100910551391_o

菲律賓塔格萊樞機在馬尼拉監獄開啟慈悲禧年聖門

blog_1458584946

菲律賓馬尼拉總主教塔格萊樞機將於3月23日在馬尼拉監獄主持彌撒,開啟慈悲禧年的聖門,將慈悲的恩寵帶給在囚人士。據菲律賓主教團網站的消息,聖座駐菲律賓大使若瑟‧平托總主教(Giuseppe Pinto)也將出席活動。

馬尼拉總教區從事正義牧靈工作的德拉克魯茲(Bobby dela Cruz)神父指出慈悲禧年抵達監獄服刑人的重要性說:「我們意在表明我們在這慈悲禧年中與在囚人士同在,好使他們也能向他人傳播慈悲。」

塔格萊樞機在馬尼拉監獄開啟慈悲禧年的聖門,也是在回應教宗方濟各去年9月在有關頒賜大赦的信函所作的指示。教宗在信函中強調:「在囚人士可以在監獄的聖堂獲得大赦,他們每次懷著對天父的思念與祈禱跨過他們的牢房之門,都可以被視為跨越聖門的舉動,因為天主的慈悲能轉化人心,也能將坐牢轉化為自由的經驗。」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會透視:中國教會響應教宗在慈悲聖年號召舉辦朝聖活動

blog_1458531695

最新內容:
-真福德蘭修女將於2016年9月4日封聖
-聖座國務卿伯多祿•帕羅林樞機出訪馬其頓和保加利亞
-中國教會響應教宗在慈悲聖年號召舉辦朝聖活動

本篤十六世接受訪問:天主不會任由大多數的人沉淪

blog_1458242134

意大利《前途報》3月16日刊登了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接受耶穌會士神學家雅克‧塞爾韋(Jacques Servais)的一篇訪談,標題是:「信仰是什麽?本篤十六世的話語」。榮休教宗在訪談中論及成義、救恩和慈悲這幾個與當代人有關的重大信仰課題。

本篤十六世先從成義及信仰的核心問題談起:信仰是什麽,怎樣才能相信?他解釋道:

「信仰是人與天主的密切交往,同時它也與兄弟姐妹的團體有關。的確,與天主相遇使我們敞開心靈,告別自我封閉,加入教會的活躍團體。」

本篤十六世表示:「信仰不是人們省思出來的產物,也不是對人生進行深入探索。信仰團體不是自己創立的,不是將有共同思想的人集合在一起,為傳播他們的思想。教會不是自立的,她由天主所建立,並接受天主持續不斷的塑造。一個人加入教會,憑的不是官僚行為,而是聖事。」

榮休教宗指出:「當今時代的人往往不再以為自己需要在天主面前成義,反而認為天主應對世界上的一切不幸作出解釋,天主應當對這些事負責。儘管如此,一般來説,人們還是覺得天主不會任由大多數的人沉淪。換句話說,我們需要恩寵和寬恕的觀念依然存在。」

談到慈悲,榮休教宗說:「慈悲是時代的記號,天主慈悲的思想日益成為信仰的中心且佔主導地位,正如聖若望保祿二世和教宗方濟各所指出的那樣。今天的人在自信和對正義持有個人主張的外表下,卻隱藏著一種深刻意識,那就是承認自己的創傷和在天主面前的渺小。在技術至上,乃至情感無足輕重的無情世界中,人們卻日益期待那白白恩賜的救贖之愛。」

關於救恩,本篤十六世提到:「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召開之後,教會已意識到天主不會任由所有未領洗的人沉淪。基督過去和現在都是為萬民而來到世界上,基督徒應在這個世界上建設祂的奧體,參與祂為萬民帶來救恩的使命。基督徒的使命並不表示他們持有一張進入永福的優惠票,卻意味著他們蒙召與基督一起建設一切。我們要與相逢的主基督一起走向他人,設法使他們認出天主藉著基督所行的大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 天主沒有離棄我們,我們不應關閉心門和國門

2016年3月16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4萬人在場參加。教宗在要理講授中以慈悲與安慰為主題,談到目前數百萬移民被拒之門外的悲慘遭遇,希望各國執政當局敞開心門,開放國門。教宗強調,天主沒有離棄我們,即使在今天的悲慘情況下,祂依然與我們同在。

教宗首先講解《耶肋米亞先知書》第31章的内容。當時,以色列子民被迫離開家園,充軍到巴比倫,在異鄉過流亡生活。天主藉著先知的口安慰祂的子民,預言他們必要返回祖國。教宗從今天流離失所者的處境回顧昔日流亡的以色列子民,指出耶肋米亞先知安慰以色列子民的一席話,也正是向今天那些從中東、非洲和亞洲來到歐洲的新流亡者說的。

教宗表示:「我們經常聽到有人這樣說:『天主忘記了我』。這些人感到痛苦和被遺棄。可是,我們有多少兄弟姐妹此時正處在一種實際和悲慘的流亡狀況,他們遠離祖國,眼裡仍然是家園倒塌的瓦礫,心中充滿恐懼,常常因失去親人而悲傷!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會問:『天主在哪裡?』」

這數千年來款待與關懷外鄉人的文明傳統在哪裡?「無辜的男人、女人和兒童為什麽會遭受這麽大的痛苦?」「當他們設法進入某些別的地方,門就向他們關閉了。他們停留在邊境上,因為許多門戶和許多心靈都關閉了。今天,這些移民飢寒交迫,被關在門外進不去,得不到接納。我很希望聽到和看到各國及執政人士敞開心靈,開放國門的消息!」

教宗指出,耶肋米亞先知激勵以色列子民的信念,今天也同樣激勵著那些嚮往一塊福地和一個新希望的人。這個信念曾支持了阿爾巴尼亞在遭受嚴厲迫害和摧毀後又重新站立起來。同一個信念也在支持著中東地區的人民。

「天主沒有離棄我們,即使在今天的悲慘情況下,祂也與我們同在。天主臨近仰賴祂的人,為他們施展救恩的偉大工程。我們不可失望,卻應繼續不斷地堅信善必定戰勝惡,上主定會擦乾每個人的眼淚,解除我們的一切恐懼。」

教宗最後表示,流亡的以色列子民返回新的耶路撒冷也是對一顆「懺悔的心」予以安慰的重大徵兆。「主耶穌已經實現了先知的這個訊息。從流亡之地真正和徹底回歸,那道在信德黑夜過後令人感到欣慰的光芒,正是藉著主基督的復活而實現的。基督的復活是體嚐天主完美及決定性的愛,那賜予喜樂、平安及永生的慈悲大愛」。

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結束之際,問候波蘭朝聖者並提到即將在克拉科夫舉行的世界青年節。教宗將於7月27日至31日前往波蘭,出席世青節活動。本屆世青節適逢慈悲禧年,因此以慈悲為主題:「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瑪5:7)。

教宗在公開接見活動上說道:「今天我特別在精神上與克拉科夫的青年同在。他們此刻正齊聚在陶龍體育館(Tauron Arena),參加『青年與慈悲』禧年活動。親愛的朋友們,你們要跨越慈悲之門,領受懺悔聖事,收斂心神朝拜至聖聖體,默想慈善的撒瑪黎雅人,跟隨慈悲為懷的基督,好能成為基督的可靠見證人,在本屆世青節期間款待你們的同齡夥伴。願上主祝福你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會喜添5位新聖人:真福德蘭修女將於2016年9月4日封聖

blog_1458051136

3月15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召開御前會議常會,簽署了冊封加爾各答德蘭修女為聖人的法令,並宣布她的封聖大典將於9月4日在羅馬舉行。同時,教宗也簽署了冊封其他4位真福為聖人的法令,宣布他們封聖的日期分別如下。

瑞典籍瑪利亞‧依撒伯爾‧赫塞爾布拉德修女(Maria Elisabetta Hesselblad)和波蘭籍耶穌瑪利亞的斯塔尼斯勞神父(Stanislao di Gesù Maria)將於6月5日主日封聖。阿根廷籍何塞‧加夫列爾‧布羅切羅神父(José Gabriel Brochero)和墨西哥籍青年殉道者何塞‧桑切斯‧德爾里奧(José Sanchez Del Rio)將於10月16日主日封聖。 [Read more…]

《慈悲之門》第一集: 美國紐約

(C) Gabriel Chow

慈悲禧年中,教宗方濟各邀請全世界所有教區去揀選一些教堂作為「慈悲朝聖地」, 而這些聖堂的門變為「慈悲之門」。教宗表示,當我們跨過慈悲之門時,便可以得到力量去接受天主的仁慈。

在這全新節目《慈悲之門》中,我會為大家介紹五大洲其中一些教區裡的慈悲朝聖地,講解其歷史及重要性,分享我拍攝的圖片。我希望藉著《慈悲之門》,在慈悲禧年中燃點起大家對朝聖的心火,鼓勵大家前往不同地方朝聖,增進靈修。

首集《慈悲之門》帶大家往美國紐約市(New York City),為您介紹該總教區的慈悲之門。紐約總教區共有五個設有慈悲之門的禧年朝聖地:

  1. 聖博德主教座堂
    (Cathedral of St. Patrick, New York City)
  2. 聖雅納略國家朝聖地
    (National Shrine of St. Gennaro, New York City)
  3. 聖方濟加‧加比尼朝聖地
    (Shrine of St. Frances Xavier Cabrini, New York City)
  4. 加爾默羅聖母國家朝聖地
    (National Shrine of Our Lady of Mount Carmel, Middletown)
  5. 聖母進教之佑國家朝聖地
    (National Shrine of Mary Help of Christians, Stony Point)

希望大家欣賞!影片設有繁體中文簡體中文、或英文字幕,電腦用者可在右下角選擇設定。另有英文旁述影片

 

以下是紐約總教區五個禧年朝聖地之位置:

第二集將於3月21日啟播,敬請留意。如欲查詢各地教區之禧年朝聖地,請參閱 GCatholic 網站 之列表。

 

周佳播

教宗接見聖輪法院培訓班學員:教會關懷那些期待迅速查證婚姻狀況的信友

blog_1457970894

3月1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參加聖輪法院培訓班的學員。教宗在講話中重點談論婚姻無效新程序和既成婚姻的訴訟程序,指出這些新措施表明教會關懷那些期待對自己婚姻狀況予以迅速查證的信友。

教宗表示:「在以家庭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上,主教們強烈要求應使宣布婚姻無效的法律程序更為靈活有效。事實上,許多信友因自己的婚姻結局而痛苦萬分,他們常常陷入糾結,疑惑自己的婚姻是否有效。可是在許多情況下,這些信友卻難以接近教會司法機構,他們感到有必要簡化相關程序。」

「教會除了反思這樣的經驗外,也在愛德與慈悲的推動下更加接近她的這些子女,設法滿足他們渴求公義的合理願望。」教宗提到他於去年8月15日頒布的《主耶穌溫和的審判者》(Mitis Iudex Dominus Iesus)和《溫良與慈悲的耶穌》(Mitis et misericors Iesus)兩道手諭,目的在以「牧靈工作為先,收入了於2014年8月27日成立的特別委員會的工作成果」。

教宗指出:「這兩道手諭表明教會關懷那些期待對自己婚姻狀況予以迅速查證的信友,尤其取消了兩次類似的判決,啟用了我們所稱的簡式程序,恢復教區主教在審理婚姻案件上的主要角色。如此一來,主教在婚姻問題上的角色受到進一步重視。的確,在既成未遂婚姻的個案中,除了走行政途徑外,現在又把查證婚姻是否有效的法律責任交給了主教。」

教宗繼續表示:「接納並深入了解新法令的精神實質極為重要,教會法院的執法人員更應如此,好能為家庭作出公義及愛德服務。查證婚姻是否有效,對許多經歷了不幸婚姻的人而言,等於是一個重要機會;我們該當幫助這些人順利地走上這條路。教會是母親,她願意向每個人展示天主信實、慈悲的面容,天主總能重新賜予人力量和希望。我們對那些離婚再婚者最為關切的,是使他們能夠參與教會團體。」

教宗最後表示:「我們在照顧婚姻失敗者,並查證他們婚姻狀況的同時,也敬佩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忠於婚姻聖事的人。這些忠於婚姻的見證者該當受到鼓勵,成為人們效法的模範。許多女人和男人為使家庭不致破碎而承受著沉重、巨大的十字架,他們無論健康還是患病,生活在逆境還是順境中,都始終忠貞不二。這就是忠貞!他們很了不起!」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