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禧年」彌撒: 忠信與慈悲相輔相成

教宗方濟各2月22日建立聖伯多祿宗座慶日與教廷各部門首長及梵蒂岡職員列隊跨越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並在大殿內舉行「教廷禧年」彌撒。教宗祈願「在我們的工作環境中沒有任何人覺得被忽視和虧待」,反之人人都能體驗到慈悲。教宗特別勉勵教廷各部門首長效法耶穌善牧,做「天主的合夥人」。彌撒前,所有參禮者在保祿六世大廳聆聽了耶穌會士魯普尼克神父帶領的默想。

當天禮儀選讀的《聖瑪竇福音》記載耶穌建立聖伯多祿宗座的事跡,其中耶穌問祂最親近的門徒們說:「你們說我是誰?」教宗指出:今天,所有為教宗和教會服務的人都應該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明確而直接,在它面前我們「無法逃避或者保持中立,也不能推辭不答或委託他人回答」。這個問題「不帶任何審問之意,卻充滿了愛意」,它在敲我們的心門,詢問我們是否樂意為主效勞。

教宗勉勵道:「我們要讓恩寵再次塑造我們的心,好使心裡相信;我們要讓恩寵開啟我們的口,好使口裡承認、獲得救恩(參閱:羅十10)。因此,讓我們用伯多祿的話回答說:『祢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

教宗強調,耶穌「是唯一的根基,除祂以外任何人都不能再奠立別的根基。祂是『磐石』,我們應該在這磐石上建築」。聖奧斯定說,以這磐石為基礎教會就能屹立不倒,即使遭遇「歷史事件的動盪」。「教會不倒塌,是因為她建立在磐石之上,伯多祿的名字就是從磐石而來的。不是磐石一詞取自伯多祿的名字,而是伯多祿得名於磐石;同樣地,不是基督之名取自基督徒,而是基督徒得名於基督」。

「祢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這一信德宣認也引出我們每個人的任務,即相稱地回應天主的召叫。教宗特別勉勵樞機、主教和牧人們要像天主那樣呵護羊群,尋找丟失的,領回迷路的,包紮受傷的,療養病弱的(參閱:則卅四16)。教宗說,這是「無止境之愛的標記」,是「忠實、恒常和無條件的奉獻,好使每位弱小者都能得享天主的慈悲」。對我們這些教會牧人而言,「讓天主善牧的容顏照亮我們、淨化我們、改變我們、徹底更新我們的使命,必然對我們大有益處。願我們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也能感受到和培養一種強烈的牧靈意識並予以實踐,首先從我們每天所遇到的人開始。祈願沒有任何人覺得被忽視和虧待,反之人人都能體驗到耶穌善牧的殷切關懷」。

教宗最後說,我們蒙召效法耶穌善牧,在見證恩寵生活的「基本和獨特的企業」中做「天主的合夥人」。「我們要讓上主救我們脫免一切使我們違背自己的使命本質的誘惑,我們應重新發現相信耶穌、宣認這份信德的美好。我們是否忠於牧職與我們所願意體驗的慈悲息息相關。再說,忠信與慈悲在《聖經》中是一對不可分割的概念,有其一必有其二。我們就是藉著它們的互惠互補和相輔相成,才看到耶穌善牧的臨在。忠信要求我們按照基督的心意行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禧年公開接見:耶穌是天主為我們付出的最大心血

blog_1456159143

2月2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禧年第二次特別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向參加接見活動的朝聖信友與來自意大利全國各地的2萬5千名捐血者表示:耶穌是天主為我們付出的最大心血,天主的慈悲能改變罪人的心;基督徒應把天主的慈悲帶給每個人,尤其在渴求希望的地方。

教宗勉勵道:「我們蒙召把天主親近的具體標記帶給我們遇到的人。換句話說,我們的生活、態度和處世之道都應是天主親近我們的具體標記。這些關愛、溫柔與呵護的微小舉動可以令人想到上主與我們同在,祂親近我們。如此,我們便敞開了慈悲之門。」

教宗強調,天主首先主動為我們作了事。

「祂最先為我們付出的就是創造世界,即使我們多次想毀滅世界,但祂依然努力使其保持活力。然而,天主最大的付出乃是把耶穌賜予我們。這是天主付出的巨大心血!的確,耶穌正是天主為我們付出的極致心血。」

教宗繼續說,主耶穌來是為了改變我們罪人的心。

「耶穌好心好意地接納罪人。如果我們按照人的思維考慮,罪人是耶穌的敵人,天主的敵人。耶穌依然懷著善意接近罪人,愛他們,改變他們的心。我們大家都是罪人!在天主面前我們都有某些罪過,但我們不要洩氣,祂親近我們正是為了賜予我們安慰、慈悲與寬恕。這是天主的任務,祂因而派遣耶穌來親近我們,親近我們每個人!祂為我們開啟了天主的愛之門、心之門、慈悲之門。這實在是太美好了!耶穌以慈悲之愛體現了天主的付出,我們也可以且應該以我們的付出回應祂的愛,首先從慈悲之愛做起,尤其在需要更多愛的境況,在更加渴求希望的地方。」

談到被遺棄的人、身體殘疾的人、重病患者、臨終者、無法表達感謝的人,教宗說:「我們要透過生活的付出,也就是我們對基督的信仰見證,把天主的慈悲帶給所有這些人。我們要始終攜帶著天主的愛撫,因為天主以祂的慈悲這樣愛撫了我們。我們要把這愛撫帶給那些有需要的人,那些內心憂苦或悲傷的人。」

最後,教宗特別問候了參加公開接見活動的意大利捐血者協會聯盟、兒科血液與腫瘤疾病家長協會、意大利摩托車愛好者協會和互助會協會。教宗說:「慈悲禧年是一個良機,讓人人能重新發現信仰的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傳播天主對眾人的美好的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會透視: 中國教會歡度新春佳節

blog_1455308931

最新內容:
-教宗方濟各農曆新年祝賀
-教宗方濟各為台南地震災民沉痛致哀
-教宗派遣慈悲使徒
-教宗向墨西哥人民發表視頻訊息
-樞機咨議會第13次會議
-祈禱福傳會二月意向
-中國教會歡度新春佳節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宣布辭職3週年

blog_1455214044

2016年2月11日是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宣布辭職的3週年紀念。在慈悲禧年期間,人們可以更深入地解讀本篤教宗這項世紀創舉的意義。宗座家庭委員會主席帕利亞總主教2月11日向梵蒂岡電台表示,教宗本篤的辭職「無疑是他深愛教會且虛懷若谷的壯舉」。

帕利亞總主教解釋道:

「本篤教宗在聖神的引領下滿懷信德仰望至大的教會奧跡,他的辭職無疑是深愛教會且虛懷若谷的壯舉。天主的慈悲支持著教會,而且正是這慈悲激勵了本篤教宗為愛教會而辭職。此外,教宗方濟各與本篤教宗一同跨越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也使得這道聖門蒙受更多的祝福」。

[Read more…]

教宗向墨西哥人民發表視頻訊息

blog_1455211670

教宗方濟各將於2月12日至18日牧靈訪問墨西哥。啟程前四天2月8日,他向墨西哥人民發表視頻訊息,強調他將以和平與慈悲使者的身份前往墨西哥,最大的願望就是擁抱墨西哥人民,尤其是受苦的人。教宗重申他對童貞聖母的孝愛之情,並因能前往瓜達盧佩聖母朝聖地而感到巨大的喜悅。

教宗以一個提問開始他的視頻訊息:「教宗對這次牧靈訪問有何渴望呢?」

教宗說:「直接而簡單的回答是:我希望以和平與慈悲使者的身份前來墨西哥,與你們相遇,一起宣認我們對天主的信仰,分享我們生命中的一個重要真理,那就是天主非常愛我們,祂以無限大愛深愛我們,超越我們所堪受的。」教宗希望盡可能更接近人們,以特殊方式接近那些受苦的人,擁抱他們,並對他們說,耶穌非常愛他們,祂一直在他們身邊。

教宗接著說:「我非常高興地獲悉你們正在為這次牧靈訪問做準備工作,也為此多祈禱。祈禱能拓寬我們的心胸,準備我們去接納天主的恩典。祈禱光照我們的眼目,使我們懂得如同天主看待他們那樣去看待他人,如同我們愛天主那樣去愛他人。」

教宗感謝那些為他祈禱的人,表明他很需要這祈禱。同時,教宗也吐露他的其中一個最大渴望,就是拜訪聖母瑪利亞的家。

「身為兒子,我將親近聖母,把我心中的一切事都放在她的腳前。最美好的就是能夠拜訪聖母的家,感受她的溫柔。我將在那裡正視她,祈求她不要中斷她以慈悲的眼光注視我們,因為她是我們天上的母親。」

教宗最後總結道:「從現在起,我把這次牧靈訪問和你們所有人,我親愛的墨西哥弟兄託付於聖母。」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派遣慈悲使徒: 應讓罪人感到教會是母親

blog_1455140644

2月10日,教宗方濟各主持聖灰禮儀彌撒,其間派遣慈悲使徒往天下去,為使天主子民得以進入富饒的慈悲奧跡。教宗於前一天2月9日下午在梵蒂岡接見了這些慈悲使徒,勉勵他們去傳達教會的母愛,「以慈悲的毛毯」覆蓋罪人。

教宗要求慈悲使徒們首先要成為天主臨在及愛的見證人,具體傳達教會的母愛。教宗說:「我們不可讓一個懺悔者感受不到那接納他並愛他的慈母教會。倘若他因我們的生硬而感受不到教會的母愛,信仰本身則會首先受到嚴重損害,因為這會阻礙懺悔者感到自己是基督奧體一員的意識。」

教宗表示:「我們必須活躍地表達出教會是母親,無論誰走近她,她都予以接納。每當我們進入告解亭内都應謹記,那接納、聆聽、寬恕並賜予人平安的是基督。我們是基督的司鐸,我們總是第一個需要得到祂的寬恕。因此,不管一個人告明的是什麽罪,或者他有沒有膽量說出來,但只要他表達出他的意願,這就足夠了。每一位使徒都必須謹記自己是個罪人,都必須謙卑地讓自己成為天主慈悲的渠道。」

接著,教宗鼓勵這些慈悲使徒要懂得察看懺悔者心靈對得到寬恕的渴望。

教宗說:「這是懷念天主,渴慕祂的愛的心靈。這一渴望恰恰是悔改的開端。一顆轉向天主的心,不但承認自己的過錯,也希望得到寬恕。若他決意痛改前非,不再犯罪,這一渴望就變得更加堅定。這時,他就會依靠天主的慈悲,全心信賴於天主的諒解、寬恕和扶持。」

教宗要求慈悲使徒們給這種渴望天主及獲得天主寬恕的需要保留寬闊的空間,令人看出這種渴望來自聖神的恩寵。聖神激勵人從内心悔改。

教宗說:「懺悔者有時害怕說出自己的罪,但能用手勢來表達。因此,慈悲使徒們應雙手接納那些尋求寬恕的人。若有人來找你,覺得該除去自己心頭上的某些東西,但也許開不了口,可是你卻應當明白。可以說,他是以『前來』這個舉動來表達他的心願。」

談到辦告解者的「羞愧」心態,教宗表示:「他們因自己犯的罪過及不得不向另一個人坦言這罪過而感到羞愧。羞愧是一種銘刻在人生活中的内心情緒,它要求聽告解神父秉持一種予以尊重及鼓勵的態度。」

教宗例舉《聖經》中亞當和厄娃以及諾厄因赤身露體而感到羞愧的情況,告誡聽告解神父們:「在我們面前是一個赤身露體的人,一個不知怎麽說及該說什麽的人。他有自己的軟弱和局限,因自己是罪人而感到慚愧,卻經常說不出口。切莫忘記:在我們面前的不是罪行,而是悔罪的人,一個『我不願這樣』,卻做不到的罪人。這個人渴望得到接納與寬恕。」

教宗強調:「我們不該以高人一等的意識來判斷人,好似我們不會犯罪。審判的棍棒不能把迷失的羊帶囘羊棧,而必須以生活聖德,它是更新與革新教會的原則。做順從基督心願的聽告解司鐸,就是要用慈悲的毛毯覆蓋罪人,使他不再感到羞愧,從而恢復他做子女的尊嚴,重新做人的喜樂。」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 真正的禧年必觸及錢袋

「如果禧年沒有觸及錢袋,那將不是真正的禧年」。教宗方濟各2016年2月10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四旬期首日的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談到禧年的意義,指出《聖經》中的禧年是重歸平等與團結相助的時期。他呼籲慷慨解囊,不要放高利貸,因為那是「在天主面前被控訴的罪行」。

對於古代以色列人而言,第50年是神聖的一年,因為它對當時的社會生活影響巨大。教宗解釋說,禧年意味著「全面的大赦」,不公與不義將被平等的新季節掃平。債務人的欠債被免除,富人救濟窮人,無土地者重得其祖業。

教宗說:「其核心思想是:土地原本屬於天主,它只是交由人類託管。因此,沒有人可以聲稱土地歸自己獨有,而製造不公平的情況。今天我們可以再三省思這個問題。每個人心裡想想自己是否擁有太多,為何不把它們讓給那些一無所有的人呢?願聖神啟發你們每個人,讓出10%,或者50%」。

《聖經》中的禧年舉措如果在當時可以施行,為什麼在今天的禧年不能呢?這是教宗方濟各不言而喻的提問。教宗說,世上約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這表明我們的社會並未建立在「友愛」的基礎上。「如果禧年沒有觸及錢袋,那將不是真正的禧年。你們明白嗎?這是《聖經》所說的,不是我這個教宗發明的!其結果將是一個基於公平與友愛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自由、土地和金錢成了人人共享、而非少數人獨享的財富。我們可以說,《聖經》中的禧年是『慈悲的禧年』,因為它在推心置腹地追求貧困弟兄的益處」。

為了促進「相對的公平」,聖經法律要求將「什一之物」,即出產或賺得的十分之一,分給窮人、孤兒和寡婦,以及管理聖殿事務而不擁有田產的肋未人。法律也規定,應把「初果」,即田產的初熟之物獻給上主。教宗指出,今天我們也可以通過捐贈勞動成果、工資、儲蓄利息等方式,奉獻「初果」。「這事也發生在今天!教宗賑濟所收到許多捐款信件,金額或多或少,信上寫著:『這是我工資的一部分,用以幫助他人』。幫助他人,向慈善機構、醫院或安老院捐款是好事。此外,什一之物也應該分給外方人,即那些外國人或過路人;因為耶穌就曾客居埃及」。

教宗繼續說,與借款息息相關的「狹隘算計」和「高利貸」不符合禧年精神。借款往往會成為高利貸。教宗痛心感慨道:「有多少家庭走在這條路上,成了高利貸的受害者!」在這禧年當中,讓我們「祈求上主消除我們心中貪欲」。「有多少人因走投無路、沒有希望而自尋短見。他們得不到援助之手,只看到有人來伸手要他們支付利息。放高利貸是一條重罪,是在天主面前被控訴的罪行。相反地,上主許諾將賜福那些伸手慷慨解囊的人。祂將賜予你雙倍的賞報,或許不是金錢,而是別的東西,但上主必將賜予你雙倍的賞報」。

接見活動中結束前,教宗提到隔天11日是露德聖母紀念日。這天適逢第24屆世界病人日,本屆病人日將在納匝肋舉行。

教宗說:「在今年的世界病人日文告中,我們省思了瑪利亞在加納婚宴上不可替代的角色:『祂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若二5)。聖母瑪利亞的殷勤反映出天主的溫柔和慈悲耶穌的無限良善。我請你們為病人祈禱,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瑪利亞同樣的溫柔也臨在於許多人的生命中,他們留在病人身旁,照顧病人,懂得病人的需求,包括那些難以察覺的需求,因為他們以充滿愛的目光注視病人」。

最後,教宗鼓勵病人們為那些遠離天主的人的皈依獻上他們的痛苦。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與嘉布遣會士舉行彌撒: 寬恕是天主的愛撫

教宗方濟各2月9日上午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與世界各地的嘉布遣會士(Capuchin Franciscans)一同舉行彌撒聖祭,勉勵他們做「寬恕、修和與和平的使者」。教宗強調,「當某個人忘記自己需要被寬恕時,他就會漸漸忘記天主」,也不再懂得寬恕他人。嘉布遣會士們前來羅馬朝聖,是為了瞻仰他們修會的聖碧岳‧庇特來神父(St. Pius of Pietrelcina)和聖萊奧波爾多神父(St. Leopold Mandić)的聖髑。

當天禮儀讀經呈現了兩種態度:撒羅滿王在天主面前崇高的謙卑,以及經師們死守戒律、處處譴責他人的「卑劣態度」。教宗勉勵嘉布遣會士成為「偉大的寬恕者,因為誰若不懂得寬恕,他終將像經師們那樣總是譴責他人」。教宗說:「你們嘉布遣會士擁有寬恕和給予寬恕的傳統,出了很多告解神師的榜樣,例如我們的克里斯託福羅(Cristoforo)會士。他們之所以出色,是因為他們自覺有罪,知道自己是大罪人,並且在天主的偉大面前持續不斷地祈求說:主啊,請垂聽與寬恕吧!(參閱:列上八30)」

教宗繼續說,「當某個人忘記自己需要被寬恕時,他就會漸漸忘記天主,忘記祈求寬恕,也不懂得寬恕他人」。「那些自覺有罪的謙卑之人是告解亭中的偉大寬恕者」;相反地,如經師們那樣自認「潔淨」、自命「大師」的人卻只會「譴責」。

教宗表示,「我以弟兄的身份說話,在這慈悲禧年我也希望透過你們,特別向所有告解神師說:告解亭是為寬恕而設的。如果你無法給予赦罪,也千萬別訓斥。那些前來辦告解的人,是為了尋得安慰、寬恕和內心的平安;他們希望找到一位擁抱他們並對他們說『天主愛你』的父親。願你們成為寬恕、修和與和平的使者」。

教宗然後解釋「說話語言」和「動作語言」的區別,他說:「如果某個人走近我,來到告解亭前,那是因為他覺得有某些東西壓在心頭上,願意卸下這負擔。或許他不知如何開口,但他的行動已經表明他願意改變、不再犯罪,想要重新做人。因此,我們已經沒有必要再質問他什麼了。寬恕是一粒種子,是天主的愛撫。你們要信賴天主的寬恕,不要陷入白拉奇主義(Pelagianism),而指責道:『你應該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教宗最後勉勵說,「願你們成為偉大的寬恕者,因為誰若不懂得寬恕,他終將變得像福音中的經師們那樣,成為嚴厲的判官,總是譴責他人」。你们不要做「魔鬼的職員」,總是譴責和控告;卻要效法聖庇護神父和聖萊奧波爾多神父,做「耶穌的職員」,為寬恕而奉獻生命,勤於祈禱,為聆聽告解付出時間與精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方濟各:聖碧岳‧庇特來神父是天主對眾人的慈悲「愛撫」

 blog_1454946574

世界需要天主慈悲,如同「需要麵包那樣」;聖碧岳‧庇特來神父是天主慈悲的「僕人」,對許多人而言他是「天父的活潑愛撫」。2月6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接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碧岳神父祈禱團」成員。教宗勉勵他們做「慈悲的中心」,為教會和世界提供「愛的能量」。

碧岳神父從未周遊世界,因為在他眼中世界只有告解亭那麼大,而在他去世50年來全世界卻仍然在圍繞著他旋轉,為能使自己的心靈與天主和好,為品嘗這份無比珍貴的喜悅。當天上午,大約8萬名來自全世界的聖庇護神父的追隨者在聖伯多祿廣場覲見了教宗方濟各。教宗在發表講話前,先乘座車環繞廣場,問候信眾。

教宗表示:「碧岳神父幫助你們重新發現並體驗到寬恕之美,寬恕是我們應該每天研習的一門學問。我們完全可以說,碧岳神父是一位慈悲的僕人。他從早到晚履行『聆聽的使徒工作』,有時直到筋疲力盡。藉著修和聖事的奧跡,他成了天主的活潑愛撫,治癒罪人的創傷,恢復他人心中的安寧。聖庇護始終不知疲倦地接納並聆聽他人,付出時間和精力去散發上主寬恕的馨香。」

聖碧岳神父履行他特殊使命的力量,源自他內心洶湧澎湃的祈禱生活。這種生活也感染了追隨他的祈禱團成員。教宗引用聖碧岳神父的話說:「祈禱是信德苗圃、愛的溫床,因為祈禱是推動世界的力量。」教宗接著說:「祈禱不是為使自己心安理得的好習慣,也不是向天主索取自身所需的工具。若真是這樣,祈禱就成了帶有自私意味的舉動。好像在說:『我祈禱是為了過得好,如同服用亞士匹靈那樣。』不!祈禱並非如此。相反地,祈禱是願意把一切事務都交託於天主心中的精神慈悲之舉。」

為使與會者深刻理解祈禱的效能,教宗加以解釋說:「祈禱是開啟天主心靈的鑰匙,這把鑰匙簡易而通用,因為天主的心並不在重重安防之下,祂的心只是一顆父親般的心。因此,碧岳神父祈禱團應該是『慈悲的中心』,始終開放且活躍,並藉著祈禱的卑微之力把天主的光帶給世界、把愛的能量供給教會。你們應始終是喜悅的祈禱使徒!祈禱能行奇跡。祈禱的使徒工作能行奇跡。」

教宗然後談到聖碧岳神父創立的「受苦者的安慰之家」(Casa Sollievo della Sofferenza)說:「庇護神父希望這不僅是一所優質的醫院,更是一座『祈禱與學問』的殿堂。醫治疾病非常重要,但呵護病人更為重要。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身體的創傷在得到治癒的同時,心靈的創傷卻愈加惡化,變得更加遲鈍,總是難以治癒。此外,臨終之人也能參與他們周圍的虔誠祈禱,並將自己交託於天主,交託於祂的慈悲,即使他們有時看似已經沒有意識。」

這番說話讓教宗聯想到他的一位神父朋友的去世。教宗說:「這位神父已經處於昏迷中多時。醫生們表示:『不知他為何依然能呼吸』。另一位神父朋友進入病房,走近病人,對他說:『讓上主帶你走吧!你上路吧!要有信心,要信賴上主!』聽了這些話後,病人便平安離去了。」

教宗強調:「許多病人需要他人對自己說說話,安慰安慰,打打氣,好能繼續與疾病對抗,或者去面見上主。他們需要在他人的幫助下把自己託付於上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慈悲…容許我接受自己的過去!

MadonnaBlog

容許我拉祢的手抬起頭,
看見明天是希望的日子。

新年的祝福,許願,都是喜氣洋洋的向前看。日前讀到「教宗向華人拜年」的專訪,意識到希望開始於接受自己的過去。全文瀰漫慈悲與寬仁,溫和的慰語輕撫跌倒的傷口,真是最美麗的新年祝福,最實在的希望承諾。

「一個人慈悲待己才是健康之舉,切莫虐待自己或他人。
一個民族也是如此,必須慈悲待己,接受自己的旅程,展開笑顏、向前邁進。
人倘若感到筋疲力盡、裹足不前,就可能會變得愁苦又腐敗。
因此,當人為自己的旅程負起責任,接受自己的過去時,他就能讓自己的歷史與文化的瑰寶大放異彩。」

新年總愛寫下一些志願,這箇新年碰上慈悲禧年,有慈悲守護,珍惜恩寵向前行。
慈悲是福,希望在祢。

文: Madonna Lee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中文市場經理

圖: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